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關於錢鍾書《圍城》讀書筆記通用

心得體會 閱讀(1.69W)
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捧一卷散文景閒人閒若文亦閒,那麼關於錢鍾書《圍城》讀書筆記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錢鍾書《圍城》讀書筆記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關於錢鍾書《圍城》讀書筆記通用

 錢鍾書《圍城》讀書筆記1

圍在城裏的人想出去,在城外的人想進來,這便是“圍城”。這是《圍城》中關於人生的論述,《圍城》沒有哲學上生硬的說教,而是將哲理還原爲生活。小說導讀部分有這樣的話:“這是一本有趣的書。鄭重點說,是本睿智的書,因爲它的有趣源自一位智者對人性的洞察與調侃。在哈哈大笑或含笑、哂笑之時,你會歎爲觀止,會驚異於作者何以竟能做到這一步。”作者對人世和人性的洞察已經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對人心已經窺探得一覽無餘。讀着《圍城》,既能刺着痛處又能撓着癢處,於是我在麻痹中被吸引了。

本書主人公方鴻漸是個留學生,家境中等偏好,於是便有了些公子哥兒脾氣。那時候,出國留學已是中國的一大特色,留學生太多。物以稀爲貴,留學生這樣多已經不值錢,似乎連質量也大打折扣,遠不如詹天佑們。方鴻漸雖無蠻橫無理的脾性,也不是大奸大惡之人,但他卻是個平庸的人。他志大才疏,常滿腹牢騷,也愛自吹自擂。這樣的人經歷了求學的艱難,婚姻的困惑,終於明白了:圍在城裏的人想出去,在城外的想進來。這就是人生的特點。

一本優秀的小說是包羅萬象的,無論是誰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就在方鴻漸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也似乎是志大才疏,放假時總是無所事事,愛好太多但都不精深,我就是生活中的方鴻漸。我想生活中的方鴻漸還不止我一人。《圍城》中有這樣一段話:“有九個死掉的自己埋葬在記憶裏,立碑立墓。”我也要讓現在的自己死掉,讓方鴻漸的靈魂從我身上撤走,把死掉的自己埋葬,立碑立墓,不用來悼念,而用來警示,讓活着的自己活得更好。我會放棄自己的懶惰和自卑,重拾勤奮與自信。

《圍城》中闡述的論點,不得不讓人深思,人們一開始對新事物保持好奇心,然而當努力爭取到了以後卻已厭倦,不能適應它。所以除了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選擇外,還要堅持下去,適應下去,包容下去。

《圍城》就像一位智者,我們能從他那兒學到很多很多。

錢鍾書《圍城》讀書筆記2

第一次看《圍城》,是好多幾年前的事,聽說這書有名,於是弄來翻翻,除了覺得作者愛用幽默有趣的比喻,其他印象不深。近日再讀,越讀越覺有味道,猶喜歡“導讀”上一段文字,覺得說出了自已的感受,也是對《圍城》最好的概括和定位:“這是一本有趣的書。鄭重說點,是本睿智的書,因爲它的有趣源自一位智者對人性的洞察與調侃。——在哈哈大笑或含笑,哂笑之時,你會歎爲觀止,會驚異於作者何以竟能做到這一步。”

印象中,好象有人說“《圍城》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小說!”。對於什麼是小說,怎樣才稱得上是小說,我不敢至喙,但我記得古人曾說過“文無定法”,不知“文”是否包括小說在內?就算不包括,套在小說上,行是不行?被譽爲現代文學奠基人的卡夫卡,在他的《變形記》開頭就是“一天早上,格里高從不安的夢中醒來,發現自已在牀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你看,小說,原來還可以這樣寫!

再往深一層想,也許這句許真的說對了,說《圍城》是一本小說,倒不如說是一本充滿睿智的書更適合。小說,一般都是通過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達思想,但本不是所有的小說都能給人啓迪,能讓讀者省視自已的靈魂。《圍城》就具有這樣一種“功能”,它象一面鏡子,照鏡的不是人,是一個個赤裸的靈魂,映出了人性的種種美和醜!“什麼都有”,就算不能等同包羅萬有,但至小是能反映出人生百態。光停留在反映人生百態上面,也不失爲一部很好的作品,但還不算是智慧的書。智慧的書,作者必須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俯視人生,穿透種種表象,直達人性和靈魂的深處,並能一針見血,入木三分地作展示,給人啓迪。我真的很驚詫,驚詫於錢先生有這種洞若觀火的本事,對人性的理解,人情百態的觀察,細膩和深刻得讓人難以致信。

能看穿人性,洞察人情世態的,我想有二種人,一種是“市井之徒”,一生爭名奪利,結交三教九流,在俗世這個大染缸裏如魚得水,“流氓皇帝”劉邦,“乞丐皇帝”朱元章,就是代表,這類人世故,圓滑,狡猾。還有一種是有大智慧的人,他們看透了人性、人生,但不隨波流,冷眼旁觀,獨善其身。兩者的區別是前者“入而不出”,這是一種生存的本領!後者是“出淤泥而不染”,這是一種人生的智慧。顯然,錢鍾書就是後者。正經因爲鍾先生“入而能出”,所以能站在一個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上,清醒而明晰的剖析人性的種種,解剖紛紜的世態,舉重若輕,包羅萬有,呈現一幅刻畫人性的“清明上河圖”。

錢鍾書《圍城》讀書筆記3

暑假中,常常捧着一本《圍城》,感受一下錢鍾書筆下錯綜複雜的人性百態。《圍城》以其幽默的筆觸,冷靜的批判,悠長的韻味折服了我,讓我在掩卷之際口有餘甘。

人們常說《圍城》是描寫婚姻生活,表現出如同圍城一般的婚姻的尷尬。但是在我看來,它更是一本描寫人性的書。這世上的一切:婚姻、財富、名譽、地位乃至自由,無一不是“外面的人想進去,裏面的人想出來”。在衝入一個個“圍城”之前,我們應該看清一切,徹悟一切,纔不至於爲生活所累。

從前一個漁夫打了半天的魚後懶洋洋地曬着太陽,一個遊客則在慷慨激昂對漁民闡述着如何靠打魚發家致富。漁民問:“發財能幹什麼?”遊客則有些鄙夷地說:“那時你就可以衣食無憂,享受無限的陽光和美景,什麼都不用幹。”漁民則微微一笑,說:“我現在不就正在享受這一切嗎?”

在我看來,我們可以說這位漁民不思進取,但是他至少是看破了財富的空虛的智者。多少人在追逐財富,就像貓兒追逐一隻老鼠一樣拼命。然而那些真正做到腰纏萬貫的人,卻試圖放棄功名的拖累,回到粗茶淡飯,悠閒自在的日子,同時花去無盡的財富想要換回昔日被他們丟棄的安詳和健康。於是,在不經意間,財富在普通人和富人之間築起了一道城牆,只是裏面與外面的人在不斷地轉化着,不斷地輪迴着。

我們誰都不想爲了那一座城而疲於奔命,那麼我們怎麼才能做一個笑看城中風雨的智者?我認爲,婚姻也好,財富也罷,人人都有想進去想出來的理由。有了婚姻便擁有了人生的慰藉,沒有婚姻便擁有了自由的快樂;有了財富便擁有了優越的生活,沒有財富便擁有了淡薄的心境。所以我們可以在城中駐紮,也可以在城外安家。我們只需一雙看清現實的眼睛,辨清自己擁有的一切。不要從“婚姻”的圍城中衝出,又鑽入了“自由”的藩籬。

生活就像是一個個圍城拼接而成的,長久不動的人會缺失太多,長久奔波的人會身心俱疲。只有那些善於找到城與城之間穿行的節奏的人,纔會擁有無限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