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2000字

心得體會 閱讀(1.21W)

在平時不斷的讀書中,相信大家一定吸收了書中不少知識,那麼讀書筆記都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20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參閱。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2000字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2000字 

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於明白這是錯的,因爲往事會自行爬上來。

在多數人被文中數次出現的爲你,千千萬萬遍感動到淚目的時候,我卻因爲這句話心中充滿無限感慨。因爲,當阿米爾懂得這個道理的時候,說明他已經長大了,他已經開始懂得直視自己的內心,而不是一如既往懦弱下去。

小說以背叛→掙扎→救贖這條主線給我們展現了阿米爾由敏感到懦弱直至勇敢的成長過程,而風箏,或許代表着親情、友情、愛情、正直、誠實……不論你成爲了怎樣的人,其實那條線一直都攥在你的手裏,而你需要做的,只是迎難而上勇敢追逐。

【愛】

阿米爾初期表現出來的自私敏感懦弱,來源於畸形病態的家庭。一個被愛包裹長大的孩子,內心必定是溫暖安定的,而阿米爾無數惡劣表現的初衷,只是想要得到父親更多的愛。

母親因爲他難產死亡,成爲了他與父親之間小小的隔閡,至少對於阿米爾而言,他認爲父親對他始終冷漠的表現即來源於此,越是缺什麼,人就越是病態的想要得到什麼。父親是喀布爾首屈一指的大人物,他希望自己的寶貝兒子也能繼承他的優點,而阿米爾的膽小懦弱卻顯然不符合父親的標準,甚至內心鄙夷阿米爾想要成爲作家這種想法。對他而言,父親就像是一個難以攀登的高峯,因爲父親實在是太優秀了。他渴望父愛,愛父親,也害怕父親。卻因爲自己達不到父親期望而充滿自卑,這種戰戰兢兢的心態也直接導致了阿米爾敏感膽小懦弱的性格。

看到父親爲哈桑兔脣的事忙來忙去,他甚至希望自己也是兔脣從而得到父親更多的關愛。正是這種嫉妒與愛恨交織,纔有了後來讓阿米爾悔恨一生的決定。

【背叛】

阿塞夫作爲一個狂熱的納粹者以及種族歧視者,他對哈桑的所作所爲不難理解。阿塞夫因爲阿米爾而報復哈桑,阿米爾選擇了熟視無睹。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以後,當阿塞夫與阿米爾打鬥的時候,是哈桑的兒子勇敢站出來救他。此時勇敢與懦弱的對比,即是兩人後來不同人生軌跡的轉折點。

爲了獨享父愛,再次背叛哈桑誣賴其偷走生日禮物,至此,哈桑成爲阿米爾心中永遠的傷疤。

【掙扎】

流亡美國,阿米爾以爲可以擺脫過往的一切。然而忘卻卻是一個無比艱難的詞語,因爲沒有人可以逃避過往,更沒有有人可以刻意忘記。於是有了開頭的那句話,埋藏在阿米爾心中的罪惡便成爲他新生活永遠的痛。

人們總是以爲,心中痛苦的過去,只要不提,好像會自動消失,因而選擇性失憶,可是終究,你還是無法忘記,因爲傷疤就在那兒。

【救贖】

阿米爾冒着生命危險重返阿富汗時,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哈桑離開人世,就連自己曾經的家也已變得面目全非。

命運是個很殘酷的東西,你以爲一切都來得及,因而在你的一次次藉口與推脫中,產生了一個名爲遺憾的詞語。等你有時間了,等你有錢了,等你……可是誰會等你?時間並不會因爲等待而去厚愛一個人。

此時的阿米爾或許是真的突然間就長大了吧,可是這個長大的代價,未免太過沉重,於是他的所有信念,便是想盡辦法救回索拉博。排除萬難不顧一切的他,是勇敢的,是正直的,是能讓人發自心底佩服的英雄。

【宗教信仰】

宗教,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一個很陌生的東西,於我,亦然,很久以前,我甚至不能理解,信教,到底是爲了什麼?

可是因爲阿米爾,我開始對宗教信仰有了新的定義和理解。一個人有了信仰,便有了一個強大的精神支柱並願意爲其而努力,甚至願意爲了信仰,剋制自己的劣根性。

阿米爾的童年擁有錦衣玉食的生活,在他的小夥伴還在穿破破爛爛的衣服時,他已經穿上了時興的牛仔,於他而言,宗教信仰是個可有可無的東西,因而聖經只是草草瞭解了一下。可是成年的他看到索拉博自殺,浴缸一片鮮紅的一瞬間,內心突然充滿絕望。或許人就是這樣,無法面對現狀的時候,願意爲自己找一個精神寄託,而阿米爾的寄託,是信教。

自此開始,阿米爾人生中第一次穿上民族特色服裝,開始祈禱真主安拉,成爲了一名虔誠的教徒。

所以,一切的不理解和不以爲然,僅僅是因爲我們不懂。你可以沒有信仰,卻不能嘲笑他人的信仰。

【風箏】

故事起於風箏,也止於風箏。

[兒童時期]—友誼

這時候的哈桑與阿米爾,因爲風箏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爲你,千千萬萬遍是哈桑在風箏大賽上爲阿米爾打敗最後一隻風箏的時候所說的話,對於阿米爾,哈桑如同所有單純的小孩子一樣,用盡了這個年紀有的單純和善良去守護這段友情。

儘管阿米爾會瞧不起他,但依然願意教哈桑認字讀書。

只有在放風箏的時候,兩人才是真的拋除了一切偏見,坦誠相對,無憂無慮地去追逐風箏。

[少年時期]—父親的愛

同樣是追風箏,此時阿米爾不單單是把風箏當成了娛樂項目,而是爲了得到父親的愛。

在阿富汗,贏得風箏比賽,是讓無數父母驕傲的事情,缺愛的阿米爾,希望通過比賽能讓父親引以爲傲,哪怕只是說一句表揚的話。

此時與其說追逐的是風箏,倒不如說是爲了追逐那可望不可即的父愛。

[中年時期]—心結紐帶

經歷了半世沉浮,阿米爾早已身爲人父多年沒有再放風箏,自閉的索拉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直到有一天看到風箏,暴露了孩子愛玩的天性,於是阿米爾用風箏慢慢打開了自閉孩子的世界。

伴隨阿米爾二十多年的心魔,隨着索拉博的笑容終於煙消雲散。故事至此戛然而止,卻留給人無限感慨。

爲你,千千萬萬遍。

阿米爾是幸運的,因爲他擁有這樣的摯友。我們也是幸運的,因爲我們身邊一定有這樣願意爲你一次次去妥協愛你的人,而你需要做的,僅僅是珍惜。

不會有人永遠不對你生氣,但有人永遠都會原諒你。願我們想要道歉的時候,願我們想要原諒的時候,那個人一直都在,從未離開。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2000字 

我時常幻想自己是來自未來的,這樣,有一天我面對未來某一時刻的突然變化,就會更從容,面對陳年往事也會更慷慨。但,我更適合平庸,如尋常人一樣瑣碎繁雜的生活,對時間的細枝末節斤斤計較。

既然無法預知未來,那麼人更多的開始依賴回憶,甚至靠那些零星瑣碎的回憶支撐往後的日子,有些回憶很美好,有些回憶很心酸,有些回憶讓人長大,有些回憶讓人顯得很無知,有些回憶慢慢泛黃,有些回憶彷彿就在昨天。有些故事也總是從兒時的回憶展開。

我對阿富汗以及周邊連年征戰的國家和他們的歷史毫無興趣,對我而言,那裏的人民是可憐的,那裏的政府是可悲的,所以當《追風箏的人》這個故事一點一點展現在我面前的時候,我並沒準備好接受一個平靜的,也曾春暖花開,羊肉串香飄整條街的畫面,更沒想到那裏的孩子也可以無憂無慮的追逐風箏。

所以當身爲少爺的阿米爾和他的僕人哈桑情同手足的畫面一出現,所有讀者不禁感嘆,少年時的友誼是那麼充滿力量,乾淨而持久的。他們總是並肩而行,每當阿米爾被人欺負的時候,哈桑總是義無反顧的站出來保護,很多人說這是哈桑天生的奴性,這種觀點我不贊同,我看見他們之間分明有一道友誼的光芒在閃耀。

當阿米爾問哈桑爲什麼確定自己一定會知道被切斷繩線的風箏的掉落地的時候,哈桑肯定的對阿米爾說,我就是知道,然後反問,我什麼時候騙過你。阿米爾輕聲說,我怎麼知道有沒有騙過我。哈桑發誓,爲了你,我寧可啃爛泥。阿米爾進一步確定,你真的會爲我啃爛泥?哈桑堅定的說,我肯定,然後又說,但是你又怎麼能忍心讓我啃爛泥。所以讀者心中所向往的也就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那個潮溼的童年印象,總是和自己最親密的夥伴,席地而坐,互相盟誓,發誓爲對方,甘願上刀山下火海。就如同哈桑洋溢着笑臉對阿米爾說的那樣:爲你,千千萬萬遍。

然而事實上卻是這樣的:他是主人,他是僕人;他是普什圖,他是哈扎拉;他是遜尼派,他是什葉派,從他們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們的命運就被這些他們所不能理解的標籤所分隔開來,儘管他們是親密無間的朋友,儘管他們事實上擁有同一位父親。無論是平凡的阿米爾和哈桑,還是高高在上的查希爾國王或者卡爾扎伊,都不得不接受社會爲他們預定的座位——阿米爾不再是阿米爾,哈桑也不再是哈桑,他們必須戴上社會分給他們的面具。

哈桑總是說“爲你,千千萬萬遍”,而生性懦弱的阿米爾卻選擇沉默冷酷的逃避,這樣的悲劇性結果並不單單是個性差異所造成的,在這些年少無知的孩子的潛意識裏早已被灌輸了相應於自身社會地位的“應該”與“不應該”,一個哈扎拉僕人理應爲主人盡忠,而高貴的普什圖少爺不值得爲一個卑賤的哈扎拉僕人冒任何風險。

“阿米爾和哈桑,喀布爾的統治者”,這樣的誓言只能是石榴樹下的童話,“王子與貧兒”不可能成爲兄弟,因爲他們命中註定不平等。包括二十年後,阿米爾重返阿富汗的自我救贖行爲,也只不過是在獲知自己與哈桑的同父異母兄弟關係之後對身世的無奈認可,也就是說,他仍然沒有證明自己已經找到了“重新成爲好人的路”。

我們少年的時候,總是意氣風發,三五結伴,促膝長談。那是在我們其樂融融的環境中構建的虛擬場景,屬於物理學講究的理想狀態,然而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在微弱的友誼遇到挑戰的時刻,只要有一方露出破綻,友誼的橋樑必然坍塌。

於是當阿米爾在看到哈桑被大一些的孩子欺負甚至猥褻的時候,他選擇沉默和逃避;與此同時,哈桑卻爲了阿米爾的風箏堅定不動搖的和對手較量,對手殘忍的揭示阿米爾和哈桑之間的主僕關係,哈桑大聲反駁說兩個人是朋友。躲在角落裏不敢出現的阿米爾聽到這句話不但沒有一點激勵也沒有絲毫感動,他心底裏的怯懦終於將他的靈魂吞噬,於是悲劇發生。

這就是我們對友誼最大的誤解,認爲它是萬能的。

作者對種種苦難和暴行毫不諱言,在寫作中有一種博大寬廣的悲憫之心承載了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人們的所有歡笑和悲傷。沒有因爲對故土的愛而回避了阿富汗社會的種種不公和鄙陋,卻也沒有刻意嘲諷,只是去還原並且理解在這種環境下每個人的選擇,他們的恐懼,他們的快樂。這使得整本小說有了37度2的體溫,甚至能聽到書頁裏的心跳。如同流水,故事徐徐展開。然後奔騰或是嗚咽,越過急灘,衝出峽谷,最後變成寬廣的河流,沉靜而包容。

即使是存在這樣的問題,《追風箏的人》也還是一本出色的小說。主和僕、貴族和賤民、朋友和兄弟,歷史和現實,種種轉變都被刻畫得生動而細膩。放在歷史的宏大背景下,更洞見人生和人性的複雜。

友誼和愛。

是在困難之中由弱變強的柔韌派還是在權衡利弊之中土崩瓦解的懦弱派。

誰敢真的站出來舉起右手發誓,我從來沒有辜負過任何一段純粹的友誼,誰敢真的擡頭挺胸說自己對朋友忠心不二。

我們總是太自信,對友誼誤解,對自己的愛誤解,對不可能的事信以爲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