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2022《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

心得體會 閱讀(3.12W)

當讀着《追風箏的人》這本書的同時,相信大家一定會覺得每一秒都不會荒廢,那麼讀書筆記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2022《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參閱。

2022《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

2022《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1

"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於明白這是錯的,因爲往事會自行爬上來。回首前塵,我意識到在過去二十六年裏,自己始終在窺視着那荒蕪的小徑。"

《追風箏的人》這本書已經讀過三遍了,每一遍都會被深深的感動。我始終在追尋,到底觸動我的是什麼?那柔軟細膩的筆觸,那毫無矯揉造作的描寫,那關於童年的跳動,那罪惡的定格,那救贖的可貴……

"爲你,千千萬萬遍"

故事發生在阿富汗的塔布爾,就像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這裏有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和最醜惡的東西,友誼、忠誠、信任,背叛、歧視、自私……

童年,是孩子們的天堂。阿米爾和哈桑,在一個富裕家庭長大的兩個親密無間的主僕,一起爬樹、一起搞惡作劇、一起看電影、一起放風箏,一起在樹上刻下"阿米爾和哈桑,喀布爾的蘇丹"我喜歡所有的這一切的描寫,那麼親切、自然、童趣,那微妙的幸福悄悄的在心中蔓延着,蔓延着……

阿米爾和哈桑無論如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朋友,因爲歷史不會輕易改變,宗教也是。最終,我是普什圖人,他是哈扎拉人,我是遜尼派,他是什葉派,這些沒有什麼能改變得了。這些不能改變的歷史,給了阿米爾背叛的勇氣和藉口,並最終揹負着這個罪惡。在那場追風箏的比賽中,那條小巷之中,在那打開父親心門鑰匙的藍風箏與對友情的背叛中,我們再也看不到阿米爾眼中的澄清與歡愉。

對阿米爾來說,美國是個埋葬往事的地方。但往事終究會自行爬上來,你會發現,原來它從未離開過你。

一條救贖之路,一條"再次成爲好人的路"。

2022《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2

第一次接觸這本書就被它的名字所吸引,風箏可以喚起每個人童年時代的一段美好回憶。"追風箏的人"到底又是怎樣一種人呢?

正如大家評價的一樣,沒有虛矯贅文,不是無病呻吟,以精煉的篇章和細膩的文筆,勾勒出親情與友誼,背叛與救贖。文中充滿了作者對故鄉的熱愛,在阿富汗美妙的異域風情中故事娓娓道來,看似輕描淡寫去後味回甘。和川端康成的《千羽鶴》有一曲同工之妙。

故事中12歲的阿富汗富少阿米爾和僕人哈桑情同手足,但宗族間的歧視與身份的差別,讓善良懦弱的阿米爾與哈桑之間保持着一種微妙的關係。哈桑即使他的親密玩伴,喝同一乳母的乳汁長大,感情深厚,但不敢逾越主僕關係與宗族歧視。阿米爾沒有繼承父親的雄風,他是一個膽小、懦弱的男孩,的愛好就是寫作。

哈桑作爲最底層的僕人,作爲哈扎拉人爲了保護主人他敢於用彈弓威脅比自己強大的多的阿塞夫,雖然當時他心中充滿恐懼。

故事中哈桑有一項絕活就是追風箏,一次風箏大賽中爲了給少爺拿回自己追到的風箏,遭到阿塞夫的報復,被無情的爆了菊。而這一幕剛好被趕來的阿米爾看到,阿米爾膽小怕事躲在牆角不敢爲小夥伴出頭,膽小懦弱的心理使他眼睜睜看着這一幕發生。

事後每當阿米爾看到哈桑心中就被內疚折磨着,這種內疚最後發展成爲厭惡。阿米爾想盡辦法要父親趕哈桑離開自己家,但父親很疼愛哈桑始終不願意。最終阿米爾將父親最痛恨的盜竊行爲栽贓給哈桑,沒想到在父親詢問時哈桑再一次出於保護少爺承認了這一罪名,在老爺的一再挽留下里看了阿米爾家。

從此以後,雖然阿米爾再也看不到哈桑,但是每當想到哈桑他的罪惡感反而增加了,最終父親去世時才知道哈桑是父親與僕人所生的弟弟。最後走上了自我贖罪的道路。

本文開篇是一幅十分美麗的畫面,將阿富汗描寫成童話世界裏纔有的地方,特別是冬季的鬥風箏、追風箏大賽,讓人陶醉其中彷彿自己就置身其中。童年的記憶在那一刻呈現,以前覺得自己的童年平淡無奇,看過這部小說後,我才意識到童年看似平淡無聊的經歷,在某一刻回首時會讓我十分感動。

小說的情節以贖罪過程展開,貫穿着宗族矛盾和戰爭,即使心地善良的人也無法逾越宗族矛盾的鴻溝,讓人心中隱隱作痛。

2022《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3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是一個對書沒有興趣的人,一次偶然,讓我有機會翻開了這本橙色封面的書,翻開了,就欲罷不能了。原本以爲以這樣一個有意境的題目命名的書,應該展示的是一幅唯美的畫面,然而情況卻完全相反,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讀過之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追風箏的人》講述的是一個阿富汗少爺阿米爾和他的僕人哈桑之間的點點滴滴,也是阿米爾對哈桑從犯錯到後悔再到去設法救贖過程的描述。書中的每個人都有他們各自的特點,阿米爾、阿米爾的父親、哈桑、阿里、拉辛汗,他們每個人都有他們各自的人性的閃光點。從阿里的身上,我看到一種忠誠的盡職盡責,這在哈桑身上也有同樣的體現,他對阿米爾少爺的保護,甚至就算犧牲自己的生命也毫不猶豫,這似乎已經超越了忠誠這個詞的界限,這是真正朋友之間的兩肋插刀,又或許這是這份同父異母的兄弟之情的本能反應,無論是那種,都體現了哈桑的那種人性的光輝,一種無私的付出。而在阿米爾一直爲自己的怯懦,自己的自私而愧疚時,哈桑卻早已原諒了他,沒有再提起以前的事,彷彿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一般,照片上的他依舊笑容燦爛。而這本書的主人公,也就是阿米爾,雖然他曾因爲太過怯懦,太過自私而犯下一些可能永遠彌補不了的錯,但他卻始終揹負着這個罪責,說明他還是一個善良的人。在書的後半部分中,主要講述了他救贖自己的過程,他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後,悔恨萬分,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去救自己的侄子,這正是一種自我救贖的表現。人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錯了。書中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當罪行導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獲救",人的一生難免會犯錯,面對這些過錯,我們不應逃避,而是試着去彌補,即使永遠都彌補不了,但至少一些善行能讓自己解脫一點,心安一點。這正是我從阿米爾身上學到的,故事的最後,阿米爾還在追逐那隻人性的風箏。

讀過《追風箏的人》,我從阿米爾身上學到要將罪行轉化爲善行,從哈桑身上,我學會了"爲你,千千萬萬遍".我也開始追逐起了那隻能點綴我的生命,讓其大放異彩的風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