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正面讀後感精選7篇

心得體會 閱讀(2.89W)

編寫一篇讀後感可以深化人們對名著知識的理解,爲了將讀後感寫好,我們需要認真對待原作的閱讀,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正面讀後感精選7篇,感謝您的參閱。

正面讀後感精選7篇

正面讀後感篇1

?正面管教》作爲簡·尼爾森對於正面管教理論體系的整理歸納之作,全書言簡意賅,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從中受益,我也不例外。全書圍繞孩子成長的兩個具體環境:家庭環境的和學校環境,羅列了一系列的具體案例,還原孩子們學習和生活中的每一個場景。讓讀者在讀的過程中,猶如聲臨其境,感同身受,引起強烈的共鳴。在共鳴的同時給予正面管教的具體應用工具,讓每一位父母不僅有一顆愛孩子的心,更有具體的愛孩子的方法,讓孩子和父母之前的愛通過正面管教的教養方式鏈接,讓我們的孩子成爲有幸福感,有價值感和歸屬感,能夠通過自己影響他人,影響世界的一個人。

這本書每一個章節圍繞一個主題,給出圍繞這個主題出現的相關問題及解決方案,讀起來輕鬆明瞭,條理清晰。比如第三章:“出生順序的重要性”,圍繞家裏有兩個及以上孩子可能出現的情況,提出了出生順序對於每個孩子的影響,獨生子和多子女家庭的家庭氛圍等理念,給出瞭如何運用出生順序的知識來鼓勵孩子和引導孩子,讓你在遇到孩子戰爭,家裏混亂不堪的時候能冷靜下來給出正確的處理方式。比如第七章:有效的運用鼓勵,提出鼓勵和表揚,鼓勵和批評之間的異同點,給出瞭如何正確的給孩子鼓勵,賦予能量,如何花時間訓練培養孩子的一些技能,如何利用啓發式提問引導孩子思考等等。書中每一個章節解決一個問題,既可以整本書閱讀,也可以翻閱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案,對父母來說隨讀隨用,實用方便。

上面提到了整本書的'結構,除了結構嚴謹,這本書中金句頻現,每句讀到,都讓我有如獲至寶的感覺,重點的詞句值得好好理解和吸收。書中第二十二頁提出“贏得”孩子和“贏了”孩子的不同。所謂“贏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懲罰的手段戰勝了孩子;而“贏得”孩子則是指大人維護孩子的尊嚴,以尊重孩子的態度對待孩子(和善而堅定),相信孩子有能力與大人合作並貢獻他們的一份力量。這兩個詞語“贏得”孩子彷彿是父母和孩子最後達到了雙贏的結果,而“贏了”孩子其實是父母用自己的權利壓制住了孩子,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表面看大人成功的讓孩子的聽了自己的話,但其實孩子聽話的背後隱藏了什麼纔是更重要的。久而久之,父母總是想贏了自己的孩子,孩子要麼變得自暴自棄,毫無主見,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變得膽小怯懦;要麼孩子積壓情緒,覺得自己沒人疼愛,總有一天爆發出來,以牙還牙。

所以我們的目的不是爲了戰勝孩子,而是引導孩子合作,讓他們覺得自己是有價值有力量的。“贏得”孩子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尤爲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和父母之間愛在流動,纔不至於將他們越推越遠。書中第八頁和第一百一十頁,提出了在孩子出現情緒問題的時候如何應對。第八頁提出的“轉移注意力”法對於低齡的孩子大哭大腦的時候,可以適時的讓他們止住哭聲,分散情緒。而“我要抱抱法”的擁抱是戰勝一切的力量,無論是對於父母和孩子還是對於夫妻都是法寶,當我們覺得生氣憤怒悲傷各種情緒下,如果對方給一個擁抱,我們就會覺得被關愛,被看見,情緒就好了一大半。這一點我們家姐姐做的非常好,每當我生氣難過的時候,也許是跟她完全不相關的事情,她也會過來說:“我想抱抱你”這個時候我會覺得孩子常常是我們的老師,有時候做的比成年人更好。所以嘗試說:“你可以抱抱我嗎”或是“我需要一個擁抱”也許能解決你和孩子之間的大部分問題。

讀書,學習不能解決我們育兒中的所有問題,但是可以常常給我們一些方法,讓我們學會如何懂得愛孩子,如何更好的愛孩子,《正面管教》無疑就是這樣給我們具體方法,同時給我們前行力量的書籍。

正面讀後感篇2

這段時間一直在讀張宏傑編著的《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這本書剛開始讀的時候確實有些費心費時,因爲書中引用了大量曾國藩的日記、家書、書信,這些文言文難度比較大,晦澀難懂,而且時不時還會冒出幾個生僻字,這些都需要去查它的讀音或意思。但真正讀進去之後才發現,這本書寫得確實很好,讀者很容易被曾國藩的經歷所吸引,更會被他的精神所折服。

曾國藩的一生非常坎坷,首先他的資質較差,無論是智商還是身體狀況,與常人相比都處於弱勢。這估計是和基因與環境有關,曾國藩的家鄉至今還是個交通不便、消息閉塞的地帶,那個地方的人自然也不怎麼聰慧。曾國藩的父親在家教十分嚴厲的條件下,仍然連考了十七次秀才均以失敗而告終,曾國藩本人也如此,十六年寒窗苦讀,六次考試均落榜,還受到了考官的當衆諷刺。然而也正是這次恥辱,如當頭棒喝、醍醐灌頂,曾國藩竟咬牙發奮,第七次終於成功,從此開啓了自己飛黃騰達之路。

曾國藩一生經歷過五次恥辱,分別是:剛纔所說的參加秀才考試被考官公開批責;金鑾殿中向皇帝奏摺,爲解釋清楚畫了一張圖表,但“畫圖甚醜”遭同事譏笑;因不滿官場的惡俗風氣及皇帝的渾渾噩噩,公開批評皇帝並被“京師權貴唾罵”;由於治軍手段太過強硬,在長沙“打脫牙和血吞”;還有最後的,由於觸及了當地官員的利益而引發的江西之困。

曾國藩爲什麼會遭受這麼多挫折?其實他的心確實是好的,一直想維護大清朝的長久統治,一直想爲百姓謀福利,但在真正做事時卻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蠻幹、一味剛強,也就是咱們今天常說的“憤青”。而且總感覺,自己是聖人那麼別人也要有聖人的品質,自己是忠誠的,那麼反對自己的人必定是不忠於大清王朝的,這個邏輯就很危險。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鋒芒畢露,人必非之”,這很可能會觸犯到很多人,或損害到很多人的利益。

曾國藩後來也反思到了自己的這些問題,並開始轉變。其實很多人認爲,曾國藩經歷過官場的磨鍊,由正直變得圓滑了,由潔身自好變得阿諛奉承了。其實並不然,雖然他的行爲方式轉變了,但忠於大清、造福人民的心絲毫沒變,他的這些轉變只是爲了能在官場上生存下去,而只有生存下去,纔是實現自己政治理想的首要前提。

除此之外,真的很佩服曾國藩忍辱負重的大心臟,這麼多屈辱和艱難險阻,放在其它人身上估計精神早已崩塌,但曾國藩硬是挺了下來,因爲通過早期讀書受過經典文化的薰陶,曾國藩始終以“聖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他是一個有信仰、有理想、有精神力量的偉人,而這種精神,絕不容許他遇難而退!

曾國藩的治軍之道完全符合他的性格特點。他雖然天生愚笨,但時刻督促自己持之以恆,再難的事也要以強硬的態度和毅力去攻克它,肯下笨功夫,治軍也是如此。曾國藩從不選有官場經驗的軍官,也從不選有作戰經驗的戰士,而是“選士人,領山農”,專用沒有打仗經驗的讀書人做將領,專用長時間在山間勞作的農民做士兵。其實這裏面有兩點需要注意:首先這些將領雖然都是文人,但都經歷過理學思想的薰陶,從而對自己對國家有堅定不移的信仰,而有精神力量的軍隊,往往更加勇敢,更能把生死置之度外;其次沒有官場經歷的人更樸實,更容易改造和教化,這也符合曾國藩十二個字的選人標準“有操守、沒官氣、多條理、少大言”,這也是爲何湘軍總能保持高效率的原因。

曾國藩的作戰手段也很獨特,他的做法是“結硬寨、打呆仗”,就是要攻城時,先把自己的營寨扎得十分牢固,這樣先讓自己處於不敗之地,然後再進攻對方。攻城的方式更別具一格,先在城外挖兩道長壕,以阻斷城中的糧草接濟和城外的援軍攻擊,然後再把城池團團包圍,硬是讓裏面的人糧盡彈絕,困死在城中,所以曾國藩的作戰方式也是相當笨拙,等戰爭結束,城外的地形地貌都被湘軍改變了。所以,當時天下爲什麼大亂,因爲聰明人太多了,相互欺詐。湘軍最後成功,靠的就是兩個字,一個是拙,一個是誠。

曾國藩的身體素質確實很差,一是因爲天生身體底子就不好,二是後期對自己要求過於嚴格,又事務纏身,所以身體狀況更加惡化,還沒到三十五歲,曾國藩就已經出現了早衰的徵兆。在曾國藩的日記和家書中,我們能經常看到他被疾病折磨的苦狀。

首先是耳鳴,非常影響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其次稍一用腦就會頭昏,影響他的工作效率;然後是身上大面積長癬,奇癢異常,經常讓他癢得徹夜難眠,抓撓得滿身是血;然後是失眠,經常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還有眼睛漸漸失明,曾國藩36歲時就已經開始戴老花鏡,到了46歲,老花鏡也不起作用了;另外還有血壓高、眩暈、經常腰疼、脾胃不好經常腹瀉腹痛、得過疝氣、經常牙疼、出汗很多等等,所以我們發現曾國藩幾乎全身是病。

我真的無法想象,疾病纏身的曾國藩是如何熬得過度日如年的.病痛,在身體如此惡劣的情況下,又如何經受了那麼多恥辱,頂得住那麼大的精神壓力。曾國藩靠的是兩個字,一個是“強”,一個是“勤”,即便是有重重困難也要頑強拼搏,人的一生不應該順着自己的本性來,隨波逐流,而應該逆着自己的本性,這樣才能增長才幹,成就事業;其次一定要勤,一勤天下無難事,用心天下無難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在讀書過程中,無時無刻不被曾國藩的艱苦卓絕而感動,無時無刻不被他的砥礪向前所折服,他靠着頑強的精神,把自己的精力和體力逼到了極限,越過了極限,每天承擔着超過普通人十倍的工作量,發揮出超過上天賦予的十倍能力。僅從這個意義上講,曾國藩絕對算得上是一個英雄!

正面讀後感篇3

自從做了父親後,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經常和妻子不一致,感覺自己總是會走入“死衚衕”或者“束手無策”。後來,在妻子和外界環境的強烈影響下,我用一種學習的心態,閱讀了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一書。接觸到了“正面管教”的理念,我突然發現我對孩子的教育問題竟然一無所知。明白了妻子在教育孩子的某些方面,爲什麼和我不一致,才明白孩子的心中到底在想什麼?她到底要什麼?明白了孩子眼裏的世界,和大人眼裏的世界是不一樣的。是需要家長與孩子溝通、共同成長進步的。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傳統的家庭是在用什麼樣的方法教育孩子?其實我們並沒有太多的選擇,第一個就是嚴厲管教,家長設置邊界立下規矩,要求孩子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如果孩子違反了規矩那就自然要受到懲罰。在我們觀念中的管教孩子就是應該這樣。第二種是嚴厲管教的反面,就是放縱。不對孩子的行爲加以限制,放任孩子釋放自己的天性。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家長相信孩子長大了自然就什麼都懂了。我們見到“熊孩子”的時候很容易聯想到,父母一定是在溺愛、放縱孩子。那還有第三種方法,就是本書所說的“正面管教”。我們先不急着給正面管教下定義。先從一個簡單的例子看一下三種管教方式的不同之處。

話說有一天早上,媽媽問3歲的孩子,早點想吃麪條還是牛奶麪包?孩子選擇了牛奶麪包,但是咬了一口之後孩子就丟下面包說這太難吃了,我不吃了,我要吃麪條。現在我們分別來看,使用三種管教方式的媽媽都是怎麼做的。嚴厲的媽媽再三說教之後被激怒了,打了孩子一巴掌,訓斥說,不吃就餓着吧。孩子玩了一會回來找媽媽說我肚子餓了。媽媽再次開始說教:“你看,我早就跟你說過了吧……”然後嗶哩嗶哩的說了一大堆。媽媽覺得,現在孩子知道自己有多正確了,媽媽對自己的說教很滿意。但是孩子呢?他其實正茫然地呆視着前方,無奈地等媽媽嘮叨完。驕縱的媽媽放下了手中的牛奶麪包,趕緊重新爲孩子煮麪條。媽媽爲了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忙得團團轉,而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等到吃午飯的時候,這一幕還將繼續上演。正面管教的媽媽是怎麼做的呢?她說:“好吧,不吃就算了,你出去玩吧,我們中午飯的時候再見。”你看,她省去了嚴厲媽媽的說教步驟,她並沒有發火也並沒有妥協。過了一會,孩子跑回來大喊:“我餓了。”媽媽蹲下來和善而堅定的告訴孩子說:“我知道你肯定餓壞了,但是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堅持到吃中午飯的。

在親子教育中,爸爸和媽媽都不能缺席,媽媽的教育觀念需要爸爸的支持與配合,共同爲孩子付出,形成教育合力,才能達到育兒的效果。一個家庭,不能只有媽媽細膩和耐心,還應該有爸爸堅實的臂膀和強大的支持。

不知道您從這個小故事當中聽出些什麼沒有。使用正面管教的媽媽沒有說教和批評,也沒有爲孩子重新做早餐,而是在尊重孩子選擇的前提之下,和善而堅定的讓孩子爲自己的行爲負責。而作爲父親,就應該爲家庭教育“保駕護航”,默默的充當司機、領路人的角色。

正面讀後感篇4

教育意味着什麼呢?有一位德國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意味着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世界上最好教育是心與心的交流。”剛開始讀完這句話,不是特別理解,通過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一些,原來孩子的每一個行爲都有相對應的心理原因在裏面。

記得有一個小男孩,上課不注意聽講,還喜歡做一些小動作,我一直不明白是什麼原因,心裏很苦惱,臉上還起了幾個青春痘,成天焦頭爛額的。當我看到了這本書時才明白,要走入孩子的內心纔可以,而且書中把原因和解決的方法也說的很清楚,那孩子們會因爲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問題呢?有以下五點:

1、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

2、過分溺愛的教育方式;

3、放任不管的教育方式;

4、嚴格管教的教育方式。

5、誤食人工染料,攝入鉛量過多導致的。

於是,我通過這幾點觀察這個學生,才瞭解到,原來是這個孩子很早就自己跟着媽媽,在父母這方面有所缺失導致的,而且還發現這個孩子很喜歡咬鉛筆頭,也有可能導致孩子食鉛過多。於是,我採取了以下幾個方法:

1、跟孩子勤溝通和交流,告訴孩子用正確的方式交流。

2、因材施教,制定合適的學習目標。

3、避免讓這個孩子使用殘缺的鉛筆。

通過這幾次的交流和談心,發現了不一樣的一面,其實這個孩子的內心是很細緻的,只不過是孩子的自制力差,需要成人的督促,平時上課回答問題非常的積極踊躍,是可以訓練出來的,只要多一些耐心,一定會成功。

等我全部讀完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渺小,眼光是多麼的窄。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有愛表達的孩子,有內向的孩子,有愛發脾氣的孩子,有愛哭泣的孩子·······

這本書都會一一指出來,讓我們明白孩子們無厘頭的原因以及解決的方式,真是讓我受益頗多。現在,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已經做父母的朋友們,希望這本書可以幫助大家,也許這會成爲打開孩子心靈的一把鑰匙也說不定哦。

正面讀後感篇5

上學期放假前,學校人手發了一本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讓假期裏認真地讀。說真的,我是在羣裏劉主任每天發的讀書感悟的敦促下,才無奈的開始的。但是讀着讀着我就讀進去了。

首先他讓我對鼓勵和讚揚有了新的認識。之前我把對學生的鼓勵和讚揚混爲一談。一度認爲鼓勵和讚揚都是那麼回事。沒有什麼大的區別。鼓勵中有讚揚,讚揚中包含鼓勵,鼓勵和讚揚是內涵與外延的關係。可以一概而論。讀了這本書我才明白,讚揚和鼓勵所指對象不同產生的效果也大不一樣。讚揚指向了,做事的人,讚揚多了,會使孩子常常基於別人怎麼想,怎麼看待,考慮來做事。當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時,就會茫然不知所措。一味的讚揚可能會使孩子依賴於別人的觀點變成討好者。而鼓勵是指向人的行爲的,能啓發對方思考“我是怎麼想的,現在該怎麼做?”他能讓人內心更多的讓人思考,並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無需他人的認可,最後形成自信自立的態度。所以以後對學生做的應該是鼓勵,而不是讚揚。

其次是關於懲罰。不管教哪些學生,哪個班都會遇到一些另類學生,上課調皮搗蛋。時常會讓我們不知道拿他怎麼辦好。氣急之時,往往會讓學生站一會兒,多寫幾遍,或者請家長以示懲戒。這樣或許會好,那麼三兩天讓時間一長就有變回原形,然後再佔再超再請家長周而復始,讓我深有孺子不可教的教育無力感。看了這本書後才認識到,這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學生沒有真正的從內心改變,沒有愛上學習,反而會對老師產生厭惡。根本沒有起到教育的目的。在於類似情況,我就迫使自己冷靜,安耐住內心的焦躁,相互是他的種種不可愛,然後在適當的時候給予一點點小鼓勵,一段時間下來居然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讀了正面管教,我還有個感受。要想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現在的孩子被家長包辦代替的多了,抹殺了孩子的辦事能力,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很慚愧,我就是一個這樣的包辦家長,現在我正在逐漸的改變自己,尋找機會,幫助孩子從自己的經歷中學習,逐漸放棄對孩子的控制,從而以一種合作的方式與孩子共同努力。

這本書還告訴我一些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其中有幾個我非常贊同,比如探險。和孩子一起探尋問題,既增加了孩子的好奇心,自信心、自主性。在解決問題中與孩子真正的感情一舉多得。

還有一點就是尊重,當你尊重孩子時,你會認可孩子的一些不同觀點,尊重會創造一種接納的氛圍,鼓勵成長和溝通。有時候與孩子溝通時,我的語氣過於強硬,沒有做到完全尊重,這點還需改。

總之開卷有益,正面管教使我受益頗豐,我還得繼續。

正面讀後感篇6

總聽人說:

如果你是一個家長,你應該讀這本書;

如果你是一名老師,你更應該讀這本書;

如果你經常對孩子的行爲無法理解,對管理課堂束手無策,那麼強烈建議你讀讀這本書。

現在看來確實如此,看完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正面管教》的作者簡·尼爾森,是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這本書中告訴21世紀的父母和老師們: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其中第四章:重新看待不良行爲,本章體現了一個新的理念“最惹人討厭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愛的孩子”,看到這裏給我的感觸最深。

任教的第一年,課堂管理中就有位最讓老師們“頭疼”的孩子小明,小明從進國小第一天就用它獨特的個性讓班裏的同學及老師們記住了他,他調皮,跟老師唱反調,老師說往東他偏要往西,上課期間經常會跟老師玩“捉迷藏”,課堂好不熱鬧,有時真是要把他請出去才能正常上課。一直覺得讓學生畏懼自己才能更好的管理課堂,可是這裏他不僅不怕,還敢肆無忌憚的偷偷跑出教室,所以調皮搗蛋的他每天受到的批評是很多的。長期下去,不僅未改正壞習慣,還更加難管了。班主任採取了各種方法,首先跟他談心,再跟家長交流,共同管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二年級後,習慣依舊,有一次上課在玩一個玩具,爲了讓他上課認真聽講,我把玩具沒收了,可是他卻很善心的哭了。通過下課溝通才知道這個是姐姐送給他的,很珍貴很愛惜。可能這件事是個契機,我不僅沒有批評他,反而抱住了他,跟他說今天上課認真聽講,晚上放學的時候我就還給你。整天下來表現都還不錯。後來慢慢小明也約願意跟老師溝通,雖然壞習慣還是很多,但是比以前好了太多。通過這件事突然發現有時候鼓勵也很重要。

在這裏,正面管教就是變相鼓勵。一般教師在針對犯錯誤的學生時,往往採取嚴厲的訓斥,孩子表面上服從了,但實際上不服氣,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不良的師生關係。而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爲,但不能永久性的解決問題,只有通過鼓勵,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的積極效果。讀完這本書,讓我對鼓勵有了深刻的認識:鼓勵對的行爲,讓孩子變得自信。管理是一門學問,如何更好的管理還需學習,願在不斷溝通摸索中成長。

正面讀後感篇7

我讀了《正面管教》一書,這本書出自美國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博士,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

讀了書中內容讓我們受益匪淺,我深刻的記得書中反覆強調: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書中主要介紹瞭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並且用了非常多的案例來告訴我們如何有效地與孩子溝通,以及爲什麼這樣做背後深層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講解了家長和老師爲什麼必須這麼做的深層蘊涵,以及如何正確解讀孩子的錯誤行爲背後的信息,該怎樣採取最有效的應對方法。雖然這本書還沒讀完,但是依舊讓我獲益匪淺。的確,不管是對自己孩子的培養,還是對學生的教育,都離不開正確的管教。

作爲一名從事教育事業的年輕教師來說,這本書教給我用另一個角度和方式與孩子交流。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是的,孩子們需要成人的鼓勵,才能茁壯成長。那麼什麼是鼓勵呢?首先我們要將鼓勵和讚揚有效的區分開來。作者也提出我們給予孩子的是鼓勵,而非讚揚,這一時讓我十分困惑,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難到我們不應該給孩子們讚揚嗎?帶着疑問我繼續讀下去,慢慢地才瞭解到話中的含義。鼓勵的學問非常深,平時我都沒有好好地運用鼓勵,而書中從若干個方面加以闡述,比如時機、相互尊重、着眼於優點等,讓我們瞭解到什麼纔是有效的鼓勵。

書中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給我們老師在與孩子們的相處過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一些方法,對待學校裏課堂上的一些活潑好動的學生們,老師們要學會用正確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們在自信、自立的快樂環境中健康成長。

這本書讓我明白,接受教育的方式就是要不斷的學習與思考,並且在實際的教學中慢慢感受與改變,給孩子與自己提供成長的壞境,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適合自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