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2000字的《戰爭與和平》讀後心得

心得體會 閱讀(2.17W)
每個人都有其承擔的人生使命。《戰爭與和平》中的庫圖索夫是爲了那場著名的俄法戰爭而生的,戰爭結束了,他的使命也結束了,他的生命也就終止了。我們活着,一定有我們的責任和使命,即使再平凡再渺小,也一定是不可忽視的。今天本站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2000字的《戰爭與和平》讀後心得,歡迎參考借鑑。

2000字的《戰爭與和平》讀後心得

  這個寒假,我又重讀了《戰爭與和平》,它是一部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小說。有人說,托爾斯泰寫這本書的契機是爲了探尋俄國社會的出路,我卻始終覺得這種觀點過於片面。我認爲,這是一部真正偉大的小說,它包含了許多知識,包括哲學、歷史學、經濟學、政治學、軍事學等等。這一切綜合起來,就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思想體系。
  
  《戰爭與和平》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呢?托爾斯泰曾說過:“它不是傳奇,不是長詩,尤其不是歷史紀實,《戰爭與和平》只是作者想借以表達和能夠在其中表達他所要表達內容的那種形式。”托爾斯泰認爲,文學只是表現思想的一種形式,作爲形式,它遠不如內在的靈魂重要。真正讀懂《戰爭與和平》的人,最終會發現,這是一部思想的結晶,而非文學。著名作家屠格涅夫曾說:“《戰爭與和平》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優秀的作品之一。在這部規模宏大的作品中洋溢着時代的氣息,這部作品以高超的技藝描述了本世紀初俄羅斯的社會生活和個體生活。《戰爭與和平》使我們能夠更直接、更準確地瞭解俄羅斯人民的性格和氣質,以及整個俄羅斯的生活,這會勝過讀幾百部民族學和歷史學的著作。 ”
  
  讀《戰爭與和平》之前,我們需要了解它的作者——偉大的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列夫·托爾斯泰,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偉大的文學家,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稱頌爲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主要作品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他的作品主要描寫了俄國革命時人民的頑強抗爭,因此被稱爲“俄國十月革命的鏡子”,列寧曾稱讚他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
  
  小說以1805——1820年的歐洲大陸爲背景,在戰爭與和平的交錯中描述了博爾孔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和庫拉金等四個貴族家庭的愛恨情仇。故事的主人公青年公爵安德烈爲了信仰,投身到硝煙四起的戰爭中去,把懷孕的妻子交給父親和妹妹瑪利亞照顧,在軍中擔任庫圖佐夫將軍的副官,他期望這次戰爭能爲自己帶來輝煌和榮耀,主人公二皮埃爾,他是安德烈留學歸來的好友,身份高貴,由於繼承了父親別祖霍夫伯爵身後的全部遺產,變成了莫斯科數一數二的資本家。居心叵測的監護人瓦西里公爵看上了皮埃爾的這一點,便把相貌美麗但品行不端的女兒埃萊娜嫁給了他。同一時間在奧斯特里茨戰役中戰敗的安德烈不幸受了重傷,身心遭受重創的他只好靜靜養傷。另一邊新婚後的皮埃爾不就發現自己的妻子與好友多洛霍夫搞曖昧,他爲了自己的名譽同多洛霍夫決鬥並將其打傷,最終皮埃爾與妻子分居,內心陷入了糾結當中,直到認識了互助會後慢慢找到了新的信仰。
  
  此時,在戰場上的安德烈回家的那一晚,妻子正好產下一名男嬰後去世。這讓安德烈感到人生已經走到了盡頭,直到遇到活潑漂亮、充滿生命力的年輕小姐娜塔莎,可父親的強烈反對,使得安德烈出國和娜塔莎無奈分開一年,娜塔莎耐不住寂寞與埃萊娜的哥哥阿納託利私奔。直到1812年的一次戰爭,娜塔莎看到深受重傷,生命垂危的安德烈公爵,她向他謝罪並熱誠地照顧他,可惜安德烈公爵還是去世了。皮埃爾化妝成農民想刺殺拿破崙反被俘虜。其妻埃萊娜在這戰火練練的環境下依然放蕩不羈,最終因爲誤服墮胎藥而死。
  
  幾個主人公在經歷了一番轟轟烈烈的人生起伏後,最終安德烈·博爾孔斯基在戰場上犧牲,皮埃爾·別祖霍夫和娜塔莎·羅斯托娃終成眷屬,尼古拉·羅斯托夫和瑪利亞·博爾孔斯卡婭也組成了美滿的家庭,小說的敘事部分以兩個家庭的幸福家常收尾,令人倍感溫馨。
  
  戰爭,充滿着殺戮,爲了所謂的信仰去戰爭,而不管生命的高貴,這是非常不好的。的確,戰爭本就是喪失人性的最野蠻的行爲,正如書中所說:“我到下了麼......我只知道,我再也不用舉着旗子奔跑......再也不用爲戰爭而煩惱了......”安德烈公爵靜靜地躺在地上。這就是戰爭,我想大概沒有人會喜歡戰爭吧,它不能與一切美好的事物相提並論,戰場不過就是沾滿鮮血的修羅場。帝王永遠是無情的,戰爭在他們眼裏不過是事關國家利益的“打架”。
  
  書中有多處描寫到,在戰爭這樣的環境下,人醜陋的慾望是多麼令人厭惡,像放蕩的埃萊娜,視財和權如命的瓦西里公爵......而他們的時代終將過去,迎來的只會是和平。
  
  這本書在人物描寫方面保持一種樸質大氣的風格,它並不旗幟鮮明,但是內蘊深邃。書中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每個人的經歷都十分豐富。如皮埃爾,心直口快,易動感情,缺少實際活動能力,更側重於道德理想的追求,他從單身到結婚、從私生子到繼承人、從雅各賓派到共濟會、從戰爭前到戰爭中再到戰後、從貴族老爺到俘虜再到釋放、從初出道時的年輕氣盛到後來的好學深思,他的性格一直處於一種無法停止的狀態。每經歷一件事情,他都會產生一些新的想法,並在不知不覺中完成自身的轉變。再如安德烈,他的一生經歷過很多變故,從軍、負傷、喪妻、對娜塔莎的愛情以及娜塔莎的變心、最後死亡,他的變化比較突然。
  
  但是無論他們如何變化,他們天生的根本屬性是不會變的,這就是托爾斯泰的高明之處。他總是站在一個客觀的高度,從客觀上描述人物的性格,托爾斯泰在他筆下的人物身上寄寓了很多東西,包括這個世界上最深沉的感情和悲憫。正是這種最深沉的感情,才使得托爾斯泰與他所熱愛的東西始終保持着一定距離,他可以進行客觀的批判,卻很難一廂情願地投入。
  
  在歷史和歷史教材中,平凡的個人只不過是政治巨浪中的一滴水,或者是一大串統計數字中的分子或分母。人性近乎被泯滅了。歷史題材的文學作品正是在這一方面有着無可比擬的優勢。它還原了那些所謂的政治意義,泯滅了的最樸實的個體生活。而恰恰是那些個體生活才能反映人類最真實的一面。托爾斯泰在評價拿破崙是否偉大時說道:“那沒有淳樸,善良和真實,那就沒有偉大。”是的,脫離了善惡標準的偉大不過是另一種渺小罷了 ,《戰爭與和平》正是這樣一部還原人類最真實的一面的偉大的鉅作,讀完此書,我感覺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深刻的啓迪,靈魂上獲得了一次深刻的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