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讀《貞觀政要》有感:爲政致安 惟在得人

心得體會 閱讀(6.47K)
讀《貞觀政要》有感:爲政致安 惟在得人
爲政致安 惟在得人——讀《貞觀政要》有感蘇君《貞觀政要》是唐代史學家吳兢著的一部政論性專史,全書十卷,分爲四十篇,二百五十八章,約八萬字。書中分類編輯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與魏徵、房玄齡、王珪、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時的問題,大臣們的爭議、勸諫、奏議等,以規範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同軍政思想,此外也記載了一些政治、經濟上的重大措施。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道德修養、民族關係等多個方面,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細緻生動,精心勾畫出了貞觀年間統治者決策運籌、執法行政的政治全景圖,可以說是一幅貞觀年間政治上的《清明上河圖》,爲後期研究唐初政治和李世民、魏徵等人的政治思想提供了重要資料。吳兢著《貞觀政要》旨在歌頌“貞觀之治”,總結唐太宗時代的政治得失,希望後來君主以爲借鑑。雖然書中在史實上有所失誤,但由於敘事詳贍,文字明暢,論述的又是統治之道,因此晚唐以後受到歷代統治者的重視,甚至流傳到日本朝鮮半島。書中所記述的封建政治問題是全面而詳備的。吳兢把君主作爲封建政權的關鍵,他在開卷的第一篇《君道》中,首先探討了爲君之道。他列舉唐太宗的言論說明:要想當好君主,必先安定百姓,要想安定天下,必須先正自身。把安民與修養自身當作爲君的兩個要素,對於君主的個人修養,他以唐太宗爲例,說明清心寡慾和虛心納諫是相當重要的,這兩點也是唐太宗成功的關鍵,從歷代統治者的施政實踐上看,這兩條對於政權安危具有普遍意義。  書中提出了“君依於國,國依於民”的重民思想,務實求治、與民休息、重視農業、發展生產的施政方針,“愛之如一”較爲持平的民族政策,用人惟賢才的主張,廣開言路的開明措施,尊儒重教的文化政策,仁德先行、省刑慎罰的統治策略,以及儉約慎行、善始慎終的人格要求。它是中國開明封建統治的戰略和策略、理論和實踐的集大成。  在書中,吳兢還重點記述了人才使用問題。書中介紹了唐太宗知人善任、任人唯賢的事蹟。唐太宗對用人有較深刻的認識,他一再強調“爲政之要,唯在得人。”(《貞觀政要·崇儒》)對於人才,他提出了必須具有高尚品德,能夠克己恭儉,正直廉潔等要求。爲此,他不但採取了一系列選拔人才的措施,而且非常重視對官員的考覈和賞罰。通過唐太宗的努力,一批人才集中於初唐政壇,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大批人才的出現,也在鞏固封建政權,組織民衆生產,安定民衆生活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正是君明臣賢,上下一心,才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出現。知賢用賢一直是古代政治家非常重視的問題,唐太宗君臣相得的實踐,爲此提供了一個成功的佐證。《貞觀政要》對此的記述,則把這一問題的討論引向了深入。《貞觀政要》對中國史學史上古老記言體裁加以改造更新而創作,是一部獨具特色、富有啓發性的歷史著作。《貞觀政要》既有史實,又有很強的政論色彩;既是唐太宗貞觀之治的歷史記錄,又蘊含着豐富的治國安民的政治觀點和成功的施政經驗。《貞觀政要》是現存記載太宗朝歷史較早的一部史書,在史料學方面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