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課文寫讀後感8篇

心得體會 閱讀(1.34W)

在閱讀了一篇著作之後,我們一定要有寫讀後感的意識,沒有較爲出色的閱讀感受,寫出的讀後感就是很片面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課文寫讀後感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課文寫讀後感8篇

課文寫讀後感篇1

看過《雷雨》的人,都在痛斥着周樸園,痛斥他對侍萍的無情與冷漠,痛斥他金錢至上的貪婪與自私。

然而,周樸園對魯侍萍,真的沒有一絲的感情嗎?

如果沒有,他爲何要在屋內一直襬設着三十年前侍萍最愛的紅木書桌和帶有鏡臺的櫃子?如果沒有,他爲何會向人打聽侍萍的消息?如果沒有,他爲何要在搬家之時還不忘帶上侍萍年輕時的照片?如果沒有,他爲何要在侍萍再次出現在周家客廳時,命令兒子周萍向自己的生母下跪?

其實,周樸園年輕時也是一個接受過新思想的青年,呀接觸婚姻自由、愛情自主的新觀念,因而纔會大膽地追求愛情、享受愛情,和美麗善良的下人侍萍陷入愛河。然而,他終究不能與自己的出生階級徹底決裂――這不是瓊瑤小說,最終又回到封建禮教的束縛中,背叛了侍萍,也背叛了自己的內心。作爲資產階級,他在“吃人”,然而作爲他自己,他又何嘗不在被人“吃”?

一道不可逾越的階級壁壘,把他們雙雙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一場勢不可擋的大雷雨,註定了這個有着千絲萬縷關係的大家庭的悲慘命運。

由曾經豪華一時的周家大宅改成了的醫院裏,是由麻木生存到最後死寂般沉默的、神志不清的侍萍。

遠方,傳來一陣衰弱的咳嗽聲,他,懷着懺悔的心情,邁着蹣跚的步子,悄然來到她的身邊……

課文寫讀後感篇2

?邊城》,現代作家沈從文的名作。沈從文系鳳凰人,一生都難以忘懷家鄉,個性是沅水,因而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此爲環境題材的,《邊城》是其中代表。

故事發生在湘西一個風光秀麗,人性質樸的邊遠小城,即使是戰亂年代,仍保有一方淨土的小城,講述了翠翠及其祖父,天保大老,儺送二老等人之間發生的事。以翠翠的感情爲主線,描繪了湘西生動的社會風俗,優美的環境,純樸的人情,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湘西地方的風情美和人性美。

學過《邊城》之後,不禁會爲湘西美麗的環境,質樸的風情所吸引,在大腦中盡情勾勒美麗的畫卷,陶醉於青山綠水中,陶醉於端午龍舟的火熱中,陶醉於人們之間的樸實情感中,心隨着翠翠的一言一舉而起伏,爲她歡喜,爲她悲傷。

翠翠作爲主人公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她的純真和善良一向縈繞在我的心中。在文字的描繪中,我能夠想象出她美麗的樣貌,質樸的微笑,這大概是影視作品所不具有的優勢,文學作品留給人極大的想象空間,每個人都能夠在心中描畫一個自己欣賞和喜歡的形象。

然而,在看過《邊城》的影片後,我卻發現影片中的翠翠和想象中的差別很大,就樣貌而言,自然不能過於苛刻,必定現實和想象總是會有差別,但有一點真的出乎我的所料,影片中的翠翠是個很沉默的主角,很少或者幾乎見不到她有什麼笑容,這對於我的想象簡直是一種顛覆。在我的想象中,翠翠就應擁有美麗而燦爛的笑容,因爲這就應是自然山水養育的少女最明顯的特徵,笑容是一個人心靈的映射,從笑容中我們便能夠看到一個人的內心,體會出她的心靈是純潔還是狡詐,是開心還是憂鬱。總之,在我看來,翠翠的笑容是不能沒有的,這就是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遺憾。

課文寫讀後感篇3

在這個科技發達的社會裏,充滿着不同類型的語言,謊言、妙言、自言自語、直言快語、豪言壯語、胡言亂語……它們有利也有弊。不過,對於謊言,我理解得不深透,因爲世俗中謊言改變了很多人。當我學了《唯一的聽衆》,對“謊言”又改變了一些看法。

作者落雪對音樂一竅不通,父親和妹妹認爲他拉小提琴好像在踞牀腿。於是作者跑到屋後山林中練琴,不巧被一位老婦人看到了。她知道了作者的用意後,謊稱自己是個聾子,給予作者信心讓作者大膽練下去。當他知道老婦人在騙他時,自己已經成爲了一名優秀的小提琴手。

這位老婦人的行爲舉止讓我十分感動。“我”拉小提琴受到了親人的冷漠,沒信心,到了樹林裏才恢復了一點信心;可碰到了老婦人又沒了信心……這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情緒讓我的心也隨之抽起來。不過,這位老婦人以極其明智的選擇挽回了“我”的信心,用善意的謊言開啓了“我”成功的大門。她自稱耳聾讓“我”能夠安心拉琴,並用詩一般的語言激發了“我”對音樂的興趣。可見,這位老婦人的身上不僅有對音樂的天賦,也用善意的謊言把音樂之靈傳達給作者。“有一次,她說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記她是聾子,只看見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節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這一小段話讓我十分感動。這位偉大的音樂教授不但聲稱自己是聾子,而且做得非常逼真,以聾子的角度來面對作者。從這位“聾子”教授的眼裏,我看到的不僅僅是那深邃的目光,還有對作者的關心和愛護,更高的期望,因作者琴技漸長而高興。這是一位多麼善良的做大的教授!這是一種多麼感人的舉動!

其實,這種謊言無處不在。就拿我來說吧!小時候,我和媽媽打着傘在大雨中行走,媽媽爲了我的身體健康而把我依偎在自己的身上,還笑着對我說“不冷不冷”可我分明看見媽媽正瑟瑟發抖;吃飯時媽媽總是把好菜夾到我的碗裏,而自己卻推託說“我不喜歡吃。”可我分明看見媽媽盯着我碗裏的菜流口水……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這種情況,只是不起眼罷了;公交車上,車裏十分擁擠,不時會發生踩腳的情況,而被踩者只是一臉不高興說“不事不疼、不疼”他們用善意的謊言澆灌了一道道愛的橋樑,這種行爲是令人敬佩的

謊言到底是好還?學完了《唯一的聽衆》後,我明白了:善意的謊言是連接愛的通道,善意的謊言是連接受的通道,善意的謊言是改變一個人的根源。也許當你播下了這種謊言的種子,收穫的也許是一片豔陽天,也許是一個充滿愛的世界。

課文寫讀後感篇4

課文的主要內容是:講述了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着生命危險、不顧勸阻、歷經艱辛,經過38小時的長途堅持挖掘,終於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學。這篇課文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讚揚了父親堅持不懈、努力挖掘,不怕困難、不怕艱辛、無比堅定,不顧勸阻以及時刻爲孩子着想的濃濃父愛之情。

父親不怕困難,願意爲兒子付出一切,別的家長都走了,而他還在不停地挖,許多人來勸他,但都被他拒絕了,人們都認爲他精神失常了,但他一心想着兒子,不再理會旁人的勸說,當他挖到38小時,他終於聽見了兒子的聲音,當時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這說明了父親爲了救出兒子,自己這麼苦都還在堅持挖掘,這是爲了自己的兒子呀!

沒有這無私、高大堅定的父愛,誰也不可能堅持這樣長時間的、危機四伏的挖掘,難道這還不足以說明父親那濃濃的父愛嗎?

生活中,我也常常體會到父愛。

每天爸爸都會送我上學和我說再見,一次,快遲到了,一到門口,我忘記和爸爸說再見了,剛跑一下,爸爸,忽然叫住我:“拜拜,好好學習哦”,然後,跟我揮了揮手,我頓時感到一股暖流涌進,從那以後,每天爸爸都要跟我再見並鼓勵我一句,這段時間,我感到了父愛,從這不經意的動作中體會到爸爸對我的愛和無微不至的關懷。

?地震中的父與子》中的父親正是有了這堅定的父愛,才能把兒子救出來的。

有些父愛是無言的,從那細心的動作中可以看出,有些父愛是嚴厲的,從那一聲聲訓斥可以看出,有些父愛是關心的,從那聲聲問候可以看出,有些父愛是美好的,從他陪你的玩樂可以看出,有些父愛是是幽默的,從那聲聲笑話中可以看出。

總之,一句話,生活中誰都離不開父愛。

課文寫讀後感篇5

我讀完了《老人與海》這本小說,滿心便是對老人那種永不言敗、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所折服、所震顫。因爲老人那樸實的形象,因爲老人是那可敬的勞動者。

文中介紹了一位老人常年獨自一人在海上打魚。那一天,他釣到了一條大魚,這使他滿心愉快。但是在回家的路上,他卻遇到了鯊魚,老人使出渾身解數與鯊魚拼搏,鯊魚把能吃的魚肉都吃了,結果那條大魚被鯊魚吃的還只剩下不到一半,老人就把那條魚拉會家裏。

書讀完了,讓我感動的是老人那一句普通的話語:“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消滅他,卻不能打敗他”。從這句普通的話可以透出老人是沒有被任何困難所壓服,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與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磨難做不能退縮的戰爭。老人是那樣的樸實無華,他並沒有抱怨上帝對他如此的不公,只是用自己剩下的光陰來實現自己的夢想:打一條大魚。這次他成功了,他終於成功的打到了一條大魚!這條大魚來得是多麼不容易呀!是老人經過千辛萬苦才拖回家來的。

讀完了這篇小說,我們能看到作者再這個故事上做了細緻的描寫,可以更能體現出老人那蒼老的樣子,更能體現出一個老人那永不言敗的精神,從故事的開始貫穿到故事的結尾。因爲老人的這種精神都在感動並激勵我們讀者要像老人桑提阿果爺爺這一位普通有可敬的勞動者學習。

課文寫讀後感篇6

?青銅葵花》一書中,有一個又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無一不充滿了愛與恨,讓我們明白:我們應當敢於正視痛苦,尊敬痛苦!

這是一個男孩與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和鄉村男孩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葦蕩的盡頭,遙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書中寫到啞巴哥哥青銅帶着妹妹葵花一起去看馬戲,不料有幾個稻香渡的壞小子搶他們的座位,青銅聽從妹妹的話,絕不跟他們打架。所以,青銅爲了讓葵花踏實地看一場馬戲,竟讓葵花騎到自己的肩上,不顧自己已經汗流浹背、頭昏腦漲,但他仍然堅持着,我不禁說了一句:啞巴哥哥,纔是好哥哥哩。

他們一家一直相親相愛,其樂融融,雖然窮,可活得不比別人差!直到有一天,葵花因爲命運的召回,不得不回到她以前居住的城市,青銅一家怎麼會答應呢,雖然不是自己親生的閨女,可是一家人,早就把她當成自己的心肝寶貝來看待了。青銅更是不肯。用村長的話說:那啞巴哥哥,會瘋的!讀到這兒我不禁淚如雨下,心想:爲什麼要把他們活活地拆散呢?可葵花最終還是回到了城市,從此,青銅常常遙望蘆蕩的盡頭,遙望葵花所在的地方……

我深受啓發,正如曹文軒伯伯在封面上寫到,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個時代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纔有的。 這部作品寫了苦難中不變的至愛與情誼,既然每個人都會有不可避免的痛苦,那又爲何不去勇敢地面對呢?對着痛苦與苦難笑一笑吧,只有笑對人生,你纔可能是一個強者。

?青銅葵花》,真是一本值得人深思的書。

課文寫讀後感篇7

一個老人用慈祥的眼神平靜的看着我,她的眼睛就像一潭深水……我的身心多麼振奮!一個溫柔的老人,一個自稱是聾子卻有着如此善良的心的老人,她似乎能聽到我試圖在心裏演奏的音樂,獻給我唯一的聽衆的音樂…

第一次在嘈雜的環境中看完這個故事,我彷彿走進了自己的內心,感受到了不被認可的自卑感,感受到了老人的溫暖,感受到了音樂的歡樂。前面這段話是我心裏的獨白。他一定是在感謝老人,盡力爲老人演奏音樂。第八段前兩句簡單的反應了主角的自信和努力!被老人的話感動,努力工作,是多麼美好的一種衝動啊!“也許我會用它來感受……”這句話印在我眼裏,久久不能忘記!爲了鼓勵“我”,老人每天早上在公園等我,用心感受“鋸機器腿”一樣的音樂。這樣一個老人的謊言怎麼能不偉大!老師教給學生知識,父母給孩子選擇,老人卻給一個對音樂充滿熱情的年輕人肯定和信心,這纔是最重要的。對他來說,沒有什麼能讓他有繼續下去的勇氣!最後一段,長長的文字,帶着淡淡的悲傷和五味雜陳的感激,“我不禁想起了那個失聰的老人,我早晨唯一的聽衆。這是一個需要用心去理解的詞,令人激動,也讓人難過。作爲一個老人,我能感受到內心那種滿滿的感激卻未必能說出來。

漂亮的文章令人難忘,但這樣的謊言卻讓我記憶猶新!

課文寫讀後感篇8

午後,陽光暖暖的從窗外照射進來,窗臺上一盆綠蘿鬱鬱蔥蔥,肥大的葉子在微風中輕輕顫動,茂盛的九里香正抽着嫩芽。

我的手指拂過書架,停留在餘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上,褐色的書皮彷彿是一個許久未見的老友一般親切。如此明媚的春光,沏一杯清茶,正是讀書的好時光。

翻開書頁,“中國文化的真實步履卻落在這山重水複、莽莽蒼蒼的大地上。”餘秋雨先生這樣說着,這樣想着,這樣走着,走得又黑又瘦,讓唐朝的煙宋朝的風洗去最後一點少年英氣,最終疲憊地伏在邊地旅館的小桌子上集結成了這本書。

這本《文化苦旅》在我看來不能簡單的看成一本遊記,它更多的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認識,對中國歷史的一種反思,更是對文化靈魂和人生祕諦的一種尋找。張曉風說:“山水是中國人的宗教。”中國人通過文字體現對山水、對自然的感悟,用自然的變化映射人生的變化。作者用豐富的文化感悟力和底蘊寫下的這些文章,揭示了中國文化巨大的文化,值得好好的讀一讀。

作者一路走來,從莫高窟到陽關雪,他見證了大漠荒荒黃河文明的盛衰,歷史的深邃蒼涼。我也曾去過莫高窟,去的時候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遊人還不太多,有很多洞窟都沒有開放。遊客們都排着隊,靜靜的聽導遊講述佛教故事。據說,把莫高窟的壁畫連起來,整整長達60裏。歷代的工匠們在這裏開鑿洞窟,繪製壁畫,他們中間隱藏着許多真正的藝術家,歷史在這裏連綿層累,色彩在這裏揮灑跳躍,生命在這裏蒸騰飛舞。難怪作者會深情的寫到:“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終活着,血脈暢通,呼吸勻停,這是一種何等壯闊的生命。”莫高窟是我們心底一種彩色的夢幻,一種聖潔的沉澱,一種永久的嚮往。

他濃墨重彩的寫都江堰,認爲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它的規模從表面上看遠不如長城宏大,卻註定要穩穩當當地造福千年,如果說長城佔據了遼闊的空間,那麼,它卻實實在在地佔據了邈遠的時間。長城的社會功用早已廢弛,而它至今還在爲無數民衆輸送汩汩清流。李冰父子也以神的形象被人們世世代代紀念。儺戲中的水神河伯,換成了灌縣李冰,民衆祈求能有無數個都江堰帶來全國的風調雨順,水土滋潤。民衆們以他們獨特的紀念方式世代傳頌李冰父子的功績。

他用低沉的略帶沙啞的嗓音緩緩的講着江南小鎮,講着白髮蘇州、講着西湖夢,把柔麗悽迷、清新婉約的江南文化和世態人情表現的形聲俱佳。寫《風雨天一閣》《青雲譜隨想》又直接觸及到中國的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展示了中國文人幾百年來在尋求真理、尋求自我的艱難歷程。餘秋雨先生這一路走得風塵僕僕,帶着歷史的煙塵,帶着千百年來中國文人的理想和掙扎,腳步踉蹌,身心俱疲,又滿懷希望,他讓我們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去看中國的文化,去回味、去冥思,去繼承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