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論語1000讀後感8篇

心得體會 閱讀(2.29W)

時代在進步,讀後感的使用也大大增多了,一篇詳細的讀後感是需要結合實際的讀書內容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論語1000讀後感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論語1000讀後感8篇

論語1000讀後感篇1

我覺得,在道德方面,東方更重視實踐而不是理論。老子說:聖人行不言之教。道德更多的不是用來講的,也講不出來。所以論語中仁字凡一百零九見(《論語通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徐志剛,序p3),但卻通篇沒有定論。孔子在教導弟子的時候,總是言傳身教,因材之異而施教。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弟子體會到什麼是仁。或許後來孔子死了,他的弟子也老了,再傳弟子爲了能讓後人能夠受到如師在側般的指導,才從先師的生活中截出一個個片斷,整理出一部《論語》。(當然,這純屬我的想象,沒有什麼依據)

正是因爲《論語》來自生活,是生活鮮活的再現,所以我們才應該用一種獨特的方法去讀它。個人認爲,與其風格比較像的一部書是晉代的《世說新語》。我們怎樣讀《世說新語》的?我想大多數人如果不是出於學術目的(例如需要寫一篇論文或讀書報道什麼的),一定不會去分析它的中心,分析某段話是多麼曲折地表達了一個多麼深刻的學術理論——我們大都會把它當成一種生活的紀錄,以一種閒心來讀它。我覺得,其實閒談的心境纔是最適合讀這樣的書的。讀到會意處,拊掌一笑,自然就理解了他要表達什麼。或許比條條框框地分析加分解來得好一些。當然,這是讀書的高境界。我做不到。

若要用一句話來歸納《論語》講了什麼,我覺得應該是如何做人。做人和做學問是不同的。做學問也許還能在紙上做,做人卻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讀教人做人的書,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讀而不是僅僅在紙上讀,到故紙堆中去尋找疑問的解答。

論語1000讀後感篇2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個暑假,我就背了大半部論語。別說裏面的內容了,就單單簡介就把我嚇了一跳:1988年,第75位諾貝爾獎獲得主在法國巴黎說:如果人類想在21世紀生存下去的話,必須回到2520xx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的確,我讀了大半部論語,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學習的道理。

論語一共分二十篇,主要都是孔子說的話。背論語,真是受益匪淺。

8月8日,是奧運會的開幕式。有一個環節,是有20xx個人在擊缶,他們一邊擊缶一邊誦論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禮之用,和爲貴,先王之道,斯爲美……當時,我大聲地跟着背,我弟弟則在一旁跟着小小聲的背。

論語蘊含的道理實在太多了,而且都是精華。我的理解雖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些句子: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就是說,光讀書不思考,你是不會體會到其中的精華;光思考而不去學習,也體會不到其中的精粹的。就像我們吃東西一樣,如果我們不去細細品味,就不會嚐到它的精華所在。若光去品味,而不去嘗它表面的味道,那也沒用。兩全其美,那才叫好。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句話中的道理就是:見到品德高尚的熱愛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像那種人學習;見到品德低下,不熱衷於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問問自己有沒有像那種人那樣。有時候,我們考試成績下來了,考了95分,自我感覺不錯,因爲還有好多同學排在我後面呢。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連兩千多年前的孔子都知道這樣是不會有前途的。

我十分佩服孔子的智慧,沒想到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產生了那麼多道理的精華,在我們現在那麼發達的社會都那麼需要它。

論語的內容實在太深奧了。一時是理解不過來的。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我會慢慢的體會到它的精髓。

論語1000讀後感篇3

讀完《論語》,坐着發呆,迷茫中,《莊子. 秋水》中的一句話,浮上心頭。 至德者,火弗能熱,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獸弗能賊。非謂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寧於禍福,謹於去就,莫能害之也。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角色是什麼?

是一位在文化封凍的河流上用肩膀奮力拉船的縴夫,是一名在人治與專制之間撐船的擺渡人。

一個自由的思想家,卻因爲世事的束縛、統治的變遷或被哄擡或被蜚斥,終己一生在困境中追求着不得志的仁的理想。

好心人一直在呼籲同情弱者,卻又總是將至德者歸入強者之列,似乎天生不屬於同情範圍。其實,世間多數出色者都因爲衆人的分享、爭搶和排擠而成了最弱的弱者。

孔子就是最好的例證。

在談論理想時,那淺淺的一句:吾與點也!(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所包含的已然淡漠的不得志,又怎能不引人喟嘆?

?論語》中並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而是質樸的道理和,以身作則。細想身邊

常有這些品格的展露,而習慣於淡漠的我們卻很少如此清晰地看待。也許華夏的血脈裏,正有君子的影子,只是經過孔子等至德者的吐納,將它凝固住了,現之以墨字,代代相傳。

或許至德者從不抱怨,透過字裏行間,只能隱約看見孔子影影綽綽的無奈。記得有人曾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擁有一整部《論語》的孔子,留下的卻只有無奈的隱忍。

論語1000讀後感篇4

前幾天的語文課上,我們學了《論語》八則。經過翻譯、理解這八則論語,這些論語讓我受益不淺。

讓我感觸最深的便是第二句: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孔子說:“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纔是聰明的。”連孔子這樣的聖人都說要實事求是,更何況我們呢?這句讓我想起了曾學過的《兩小兒辯日》,在這篇文章裏,孔子遇到兩個小孩爭辯太陽,當那兩個小孩想向孔子求證時,孔子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反而讓那兩個小孩笑話。

我們生活、學習中缺少的不就是這種事實求是的精神嗎?當我們面對問題時,不能不懂裝懂,應該實事求是,如果不懂也應該去問。如果我們有了這種學習態度,我們做任何事都會取得勝利的。

就如我,數學對於我來說是一座大山。在做數學作業中,我會有一些不會做的題目。我就會把這些題目空着,等到作業做完時,一起去問父母。不過有時,在我聽了解題的方法後,還是會不懂,然而這時我一般都會就這樣寫上答案。而現在,學習了這篇論語後,我覺得我也應該實事求是,不懂就問。在父母教完我題目時,我還會照着他們的思路再把題目做一遍,如果有不會的,就再問他們,直到做到正確答案。

這句論語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深思,更是一種學習的方法與態度。正如《尚書》中說“好問則裕”,喜歡提出疑問的人,知識就豐富。古人教給我們的有許多,就等我們去好好理解、思考。所以我們以後在學習中要不懂就問,實事求是,而且也要在空閒時間多讀讀《論語》、《孟子》之類的書,裏面會教給你許多東西!

論語1000讀後感篇5

從前,我之所以讀一本書是因爲它來到了我的手邊,而書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氣或分幾天讀完它。後來,知道了有公共圖書館這等讀書的好地方,我也懶得去翻書目卡片,只是在開放閱覽室書架上隨手抓一本我能讀得進去的書。再後來,通過網絡,也約略知道近來新出的哪幾本書是值得一讀的,可我也往往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偶爾在瀏覽的網頁上碰到一兩本好書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時間和心情靜下心來看,相逢或相違全憑運氣。所以,我讀《論語》也只是因爲選了《中西經典選讀》這門課,於是從圖書館借了這本書。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於《論語》。像“父母在,不遠遊。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爲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祕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爲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並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於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羣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爲政,爲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於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爲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爲;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這裏講了什麼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__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所以爲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願、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纔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爲不知,不知爲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捨的治學態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同時孔子認爲“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爲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着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爲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爲我們良師益友。就說我們班上的吧。在這個近80人的班集體裏,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着豐富的養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爲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爲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於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論語1000讀後感篇6

今天心血來潮,翻了翻給女兒買的課外優秀讀物《論語》。

當看到下面這一條頗受啓發。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這句話翻譯爲現代文就是:

子張向孔子請教如何求官職得俸祿的辦法。孔子說:“多聽聽別人的意見,有疑問就保留,謹慎地說出無疑問、有把握的事,就能減少錯誤;多看看,保留疑問,謹慎地實行無疑問的事,就能減少後悔。說話少出錯,做事少後悔,官職俸祿的機會就在其中了。”

想想自己,從事學校中層領導幾年了,活沒少幹,事沒少做,成績也沒少出。可是人際關係及上下級關係處得就是不怎麼樣。有時候總結原因是自己沒有能力,有時候埋怨自己不會處事。有人說,做得多就錯得多。當今天看了孔子教導弟子的話之後,我才知道,工作只憑熱情是不夠的,人要善於傾聽和觀察。人長着眼睛和耳朵是做什麼的呢?絕對不是擺設,眼睛和耳朵是大腦的前鋒偵探,大腦司令部根據先鋒反饋的消息再指揮嘴或手等做出語言或行動。

耳朵的作用就是“多聞闕疑”,多方面聽取意見,然後經過大腦的全面思考和正確判斷,確定無疑問有把握的方案,再“謹言”,而無把握的方案,就可以棄之不言,謂“其餘”。

眼睛的作用就是“多見闕殆”,多方面瞭解借鑑曾經出現過的類似的有過失和問題的事件,反饋給大腦司令部作出分析和反思,確定無疑問的路子,再“慎行”,而無把握的路子,或者經別人驗證不可行的路子,就成爲“其餘”之列了。

孔子說,只有這樣,你說錯話,做錯事的機率會很少,你後悔的次數也很少,這樣就“祿在其中矣。”

看孔子的取捨觀多有道理,人就是要善於借鑑利“前車之覆做後車之鑑”。正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要善於聽取衆人的意見而做出明智的選擇。這樣纔會不做或少做後悔事。

讀到下面這句時,也感到汗顏。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倪(換車字旁音爲倪),小車無軏,(音爲越)其何以行之哉?”

熟話說,一諾千金。反省自己行事,有些事情是沒有講信用的。首先那次去易三國小,說好了,把投稿地址發給那個國小的教導主任的,可是回來之後,把那個郵箱和電話不知道放哪兒了,找不到了,所以一直也沒有發。心裏很是愧疚。可是等後來找到郵箱的時候,那個投稿地址的文件又不知道放哪兒了。這件事情上,我覺得很愧疚。一定得做到。

再想到那次佈置學校教師學生做手工製作的事情,有的班級做得很認真,像此類的活動,一定要評比,給予一個公正的評價,可是由於自己工作拖拉,沒有認真的評選,也沒有及時地總結,打擊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以後對此類事情要引起重視。必須明確規定方案的前提下再去做,讓別人知道做的結局怎麼樣,有佈置有檢查,才能落到實效。

論語1000讀後感篇7

我的書架上有一本天藍色的小書,白色的書脊,書身短小而精悍,上面赫然印着二個墨色大字-----“論語”。這本書樸實無華,卻凝聚着灼灼無盡的智慧,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萬物復甦的初春,我們班主任老師方爸爸帶着我們全班同學共讀《論語》。初讀時,我的興趣都在那些精闢的譯文上。慢慢的,我開始迷上這三言韻文裏悠深的內蘊與意義。我細細地讀它,品它,這些文字如鏡子般讓我明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也覺察了自己的不足。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孔子說:“[把所見所聞]默默地記在心裏,努力學習而不厭棄,教導別人從不疲倦,這些事情對我有什麼難呢?”子曰:“二三子以我爲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孔子告訴學生們:“你們以爲我有所隱瞞嗎?我對我們無所隱瞞!我沒有一點不向你們公開,這就是我孔丘的爲人。”在《論語》裏也強調,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要學禮懂禮等。這點,帶給了我很大的感觸,因爲在我的成長中有許多德藝雙馨,溫柔和藹的老師教育我,幫助我。他們無私奉獻,孜孜不倦,任勞任怨,在我心間播下了美好的種子,他們讓我心生敬意,尊師成了我品行裏特別重要的部分。

我們的班主任方爸爸已經執着地在三尺講臺精心耕耘了近三十年了。但是,他把每一天都當作他最重要的`日子,把每一個學生都當作他最親愛的孩子。他用智慧與情懷譜寫最美的師德篇章。我常常看見他在辦公室裏伏案凝眉,埋頭苦作的樣子;我也經常聽到他與別人交談時飽腹詩書,虛懷若谷的話語;我時刻感受到他對我們的悉心關懷與溫暖呵護;我還看見過他在教室裏廢寢忘食,毫無怨言地改着同學們的作業……我對方爸爸充滿了敬意,每次課後在校園裏,遠遠看見方爸爸,我都有女兒見到父親般的親切感,當我大聲地喊着:“方爸爸!”他的臉上立刻會漾起一個大大的微笑,那朵微笑,含着滿滿的欣慰與慈愛。

還有敬愛的數學向老師,英語miss_等諸多老師她們用自己精湛的專業,爲我們播下美麗的知識種子。在生活上,她們無微不至地關心我們,呵護我們;當我們犯下了錯誤,她們會有恨鐵不成鋼的焦灼,更有苦口婆心、語重心長的教誨;當我們取得成績時,她們會難掩喜悅之情、欣喜,歡跳。她們與我有着老師的恩澤,亦有大姐姐般的情誼,讓我尊敬不已,我也用自己良好的品行,優異的成績努力的去回報她們對我的愛。

也許以前,我不會有這麼多的細思,學習了《論語》之後,彷彿人生受到了洗禮,思想有了昇華,我更懂得了感恩,懂得了明禮。在與老師們的相處中,在我內心對老師們的生活感情裏,我的心靈深處綻開了一朵美麗的夢想之花,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也能像我的恩師一樣去傳播智慧與美德,去滋養更多孩子美麗的童年!爲此,我將不懈努力,堅持夢想,銳意進取。

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論語》就是一棵樹,一朵雲及深邃厚重的靈魂,它更多的章節亦在啓迪我,影響我,讓我在經典雨露裏勇敢地逐夢!

論語1000讀後感篇8

“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遜以出之,信以成之”這是他告訴我們如何做人的;“學而時學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是他告訴我們如何學習以及如何對待朋友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他告訴我們如何去完善自己的……這些都是孔子對自己的學生進行教育時說出來的,對於生在21世紀的我們,仍然有着十分積極的教育意義。

?論語》這部耳熟能詳的經典著作,已成爲中國小生,乃至成年人閱讀的經典書籍。衆所周知,《論語》是孔子弟子將孔子的言行舉動紀錄下來的,通過此收,我們可以瞭解孔子的爲人及其政治主張,禮節思想等等。而我從這字裏行間,品味出了不平凡的語言,建立起我的個人座標。

以前,我遇到不懂的問題,便一天天堆積,直到考試前的那幾天,才搬出來“啃”,總是弄得焦頭爛額的。《論語》就像學海中的一盞明亮的燈,它告訴我“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的道理,從此我不恥下問、漸漸地消滅難點。

以前,我交的朋友一羣一羣,有的叫我出去玩,有的叫我學習。《論語》告訴我擇友的標準“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我便懂得了朋友不可亂交,要交有禮節、謙遜、誠信的朋友,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以前,我只顧做完作業就休息,雖然這道題會了,但遇到類似的題目,便又去問同學,其實其中的道理是相同的。《論語》中說:“舉一隅,不以三隅之。”這句話的意思概括起來,便是四個字——“舉一反三”,對啊,題海如此之寬,如此之廣,要想在題海中解決所有的題目,那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我們要學會舉一反三的本領,這樣可以鍛鍊大腦,戰勝題海,成爲題海中的一名優秀“水手”。

當你出門在外時,你是否會孤單,會想念父母,想念家鄉,《論語》則告訴我們“四海之內皆兄弟”。因此,你不必難過,不必想念,還有衆多兄弟陪伴着你,我們要樂觀對待發生在周邊的每一件事。

?論語》中的名句,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樂觀,積極。我佩服孔子這位聖在兩千多年前說的話,直到今天仍有教育意義。如果說人生是一段旅程,那麼,《論語》便是一座明亮的燈塔,指引我前進的道路;如果說,學習是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的歷程,那麼,《論語》便是那揚起的帆,助你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以《論語》爲座標,將會體驗出人生的酸苦辣鹹,將會體驗到生活的樂趣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