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暴力論讀後感8篇

心得體會 閱讀(1.73W)

撰寫一篇讀後感能夠深化大家對書上人物的體會,讀後感指看完一本書後把心裏的思考利用文字起草出來的文字材料,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暴力論讀後感8篇,供大家參考。

暴力論讀後感8篇

暴力論讀後感篇1

不知不覺已經讀過兩本書了,跟着精進小組一起前行了兩個月了!今天讀了《非暴力溝通》深有感觸,覺得這本書太適合我了,我就是一個刀子嘴豆腐心的人。不會溝通,不會說話,說話性子急,有時候不等別人把話說完就發火。看了《非暴力溝通》,儘量學着溝通。

今天上午一家人出去逛街,孩子一路上這裏動動,那裏動動,什麼都想動。用大人的角度看是該走的時候不走,該停的時候亂走。但是轉眼通過孩子的角度考慮一下,孩子當然最關心的是他所關注的零食玩具,除非孩子特別出格了我會提醒他,因爲在家裏我很少讓他吃糖果。到了商場,導購桌子上放了一盤水果糖,導購給孩子吃了一顆,孩子吃了很喜歡吃,吃完還往口袋裏塞。我看着覺得臉都紅了,我對孩子說:“兒子!你這樣吃完了還往口袋裏塞別人會瞧不起你的!”孩子看我臉色不好看趕緊都放下了,導購看見了說沒關係,糖果放在那就是給小朋友吃的。兒子比較愛面子在乎別人的想法,再也不往口袋裏塞了。

兒子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優秀的,特別喜歡閱讀,上進心挺強的,對待同學和家人都比較友好。六歲半的孩子能夠靜下心把鉛筆字和毛筆字都寫的很好真的很棒了,至少比我小時候強多了。知道現在一切問題都是我的問題,如果我改變了脾氣不驕不躁,孩子將會更加優秀!

感恩遇到精進小組,一起前行,共同進步!

暴力論讀後感篇2

?非暴力溝通》與其它溝通類的書籍有所不同,一般市面上溝通類型的書籍主打場合式的溝通技巧,而這本書講的是從人的情感訴求出發,說話前三思,並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來進行交流的溫和式溝通。

初次看到書名,我就感到疑惑,暴力溝通難道是武力解決問題嗎?相對而言,非暴力溝通就是常言道的“君子動口不動手”嗎?書中給出的答案是,暴力溝通指的是語言暴力,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語言傷害性往往比肢體暴力更嚴重,也更持久。書中指出,生活中大多的矛盾與衝突就是因爲這些被長期忽視的語言暴力引起的,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要做到的是,學會觀察對方與自己,講究內心的需求與感受,並用溫和的語言表達出來。

艾提·海勒的日誌中寫道:“我不會輕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們也是人,我必須用心理解他們的行爲。今天早上,那個性情粗暴的年輕蓋世太保衝我吼叫,我沒有生氣,而是關心他。我想問:‘你的童年很不開心嗎?女友拋棄你了嗎?’他看起來愁眉苦臉、躁動不安、陰沉而又虛弱。我當時就想幫助他。他那麼痛苦,一旦爲所欲爲,是多麼危險!”我們常常在第一眼的時候就妄自下了批判與看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這就往往導致雙方之間產生誤會。

非暴力溝通就是突出強調這一點帶來的傷害性有多大,書中介紹了實用的溝通模式。首先,誠實地表達自己,而不是隨便地批評指責別人。第二,關切地傾聽別人,而不是在未細心觀察上解讀爲批評指責。人們容易混淆觀察與評論,傾向於聽到批評而反駁對方。比如,他是個懶惰的人。這就是評論。他是個四五天都不出門的人。這是觀察。有人認爲他不經常出門就認定他是懶蟲。但未曾細想,幾天不出門的人就是懶人嗎?強加自己的價值觀念於人就是一種暴力溝通的表現。

聽到不中聽的話我們可以有四種選擇:責備對方;責備自己;體會自己的需求與感受;體會對方的需求與感受。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自己的見解,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爲自己辯駁。相反,如果直接說出我們的需求與感受,人們就比較有可能做出積極的迴應。而在提出自我需求時,要具體明確而不是抽象模糊的概念。

比如,“我想要每個星期出門三天”,而不是“我想要自由”。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爲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而是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和感受,幫助我們在傾聽同時與他人建立聯繫。

暴力論讀後感篇3

這本書第一次聽說是在樊登讀書會上聽過,印象一般,當時對此類書抱有自然牴觸。這次在微信讀書上聽下來還是有所收穫的。對他人的評價實際上反映了我們的需求和價值觀”。對一本書的評價亦如此。良性的溝通讓人心曠神怡,惡劣的溝通令人暴跳如雷。溝通的技巧不容忽視。只可惜,願意花時間學習溝通技巧的人並不多。爲了突破自己的溝通路徑,成爲一個更好的傾聽者,近來有意識地下了點功夫。遺憾的是,學習的初衷往往是尋求有效溝通,但學習之後警醒地運用,卻發現也是另一種累。累,說明還沒有掌握到位,需要不斷提醒自己,反省,改進。我們總是把最壞的脾氣留給了最親近的人,學習非暴力溝通,讓你在發怒時換種表達方式,會發現一切都不一樣了,而且有些事沒你想的那麼糟。

自我反省,溝通不好的原因,尤其是和家人的溝通,很大因素是沒有進行非暴力溝通,急躁易激動,導致溝通失敗,不過要想熟練運用時刻運用非暴力溝通還需要做很多努力,有些章節需要認真複習,做筆記,時刻提醒着自己注意溝通的方式,默認於心,只能說努力改變吧。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爲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相反,非暴力溝通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與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繫。總之,個人覺得非暴力溝通是有效的,但需要看面對的是什麼人以及什麼場合。在面對可能遭受傷害的情形時,你首先要做的是保護自己,卸下對方的武器。只有在對等的基礎上,溝通才會發揮效用。

暴力論讀後感篇4

?教室裏的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對教師而言,既有很強的針對性,也具有很大的操作性。它向我們揭示了日常教學中師生關係緊張、學生間相處問題及學生個體不願意做作業等令人頭疼的現象背後潛藏的真相,並介紹了具體的方法和技巧,告訴我們如何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相互關心、樂於學習的氛圍。

作者在第一部分提出兩個問題:首先,教師和學生需要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在課堂上積極互動,學生才能開心地學習?其次,我們怎樣才能滿足這些條件?也就是說,怎樣建立良好的課堂關係?在這個問題上,作者秉承的核心觀點是:只有當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感到人身和心理安全時,他們才能夠全身心投入到教學和學習中去,只有營造一個讓人有安全感的學習環境才能讓學生對老師產生信任,才能讓學生願意冒險,願意積極參與學習。

作爲一名班主任,反思我自己的班級日常生活,我希望學生能夠對自己的行爲和學習更加負責,希望自己能夠找到激發學生內在動力的班級運行機制和方法。爲此我也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我發現自己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缺陷需要馬上改進:就是任何時候都不加評判的觀察,恰當地表達感受等方面做得不夠。尤其是面對一些比較頑劣的孩子。當感覺到我對他們的要求、期望與他們的行爲之間有差距的時候,急性子的我難免感到失望甚至泄氣。尤其是面對一個帶了三年的班級,即使提醒自己不戴有色眼鏡看待孩子,但遇到一些特殊情形時,我還是會犯經驗主義錯誤,影響了對孩子的判斷。比如對待y同學,由於他確實喜歡耍小聰明,因此,只要他發生什麼事情後,我似乎總是缺少一份信任後的耐心傾聽,對他的要求比較強硬和武斷。

營造安全和信任的學習環境,重點關注課堂上的各種關係。作者提到課堂上的四種關係:教師與自身的關係;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學生之間的關係;學生與自己學習過程之間的關係。書中寫到:“如果我們想讓學生經常自查自糾,誠實守信,我們首先要能夠自我反思、誠實守信。如果我們想讓學生知道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對我們來說是重要的,我們就要花時間去傾聽他們的聲音、考慮他們的觀點。你希望自己的學生成爲什麼樣的學習者,你覺得現實和遠景之間有差距嗎?如果我們意識到是如何與學生互動的,我們就會覺察,自己是不是在營造一種讓學生覺得安全、信任並鼓勵學生學習的課堂關係。我們與學生的每一次接觸都在傳達對他們的看法,對他們有什麼樣的期待。”——這段話正應對了我前面指出的個人不足之處。

以後要有這樣的意識:凡事靜下心來多傾聽學生的想法,用心與學生溝通,關注當下,而不先入爲主。傾聽中,理解行爲背後潛在的需要。

暴力論讀後感篇5

作爲一名教師,溝通,我一直認爲是很重要的事。和孩子們進行有效的溝通,無論對於師生關係還是孩子們對於本學科的喜愛程度都是有許多益處的。可是該如何溝通,要通過溝通去解決問題是個技術活,而且是很難掌握的高深技術,但當我《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我發現溝通是可以學會並運用的。

這本書首先是幫助我意識到了一個問題:人們以爲平和的談話方式其實可能是“暴力”的,這種暴力可能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大多數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說話。比如:你爲什麼不好好學習?你爲什麼不做作業?你上課爲什麼總是說話?你不好好學習,長大能幹什麼?我們總是認爲自己說的話很客觀,其實完全不是。

那麼,我們發現了問題該怎麼解決呢?從說話方式上可以做一些改進。非暴力溝通模式有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舉個例子:一個母親看到處於青春期的兒子房間裏亂糟糟,如果直接指責兒子太懶惰就完全沒用,但是可以換一種表達方式跟兒子說話:我看到桌下的兩隻髒襪子和電視機旁的三隻,我不太高興,因爲我看中整潔,你是否願意將襪子拿到房價或放進洗衣機?這樣一來兒子就能注意到母親的感受,知道該怎麼做了。方法是好的,但是誰能做到時刻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呢?這很難的。我讀到上面的方法時,一開始覺得挺好,後來覺得不對。我看過非暴力溝通,知道怎麼表達,但還有很多人沒看過,要是對方不好好說話怎麼辦,那我也是有脾氣的,無法做到時刻冷靜。作者也考慮到了我的疑問,我在書中也找到了比較滿意的答案。

如果關注別人的需要很難,那就不妨從關注自己的需要開始。我會生氣憤怒的原因是什麼,我希望別人理解我,那麼好,指責是無法讓別人理解的,我必須說出我真正的需求,瞭解了自己然後纔會想到去了解別人。我們有時難免會批評學生,有時可能會因爲言語互相傷害,我們便可以試着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思考自己爲什麼憤怒,第一層想法是我們感覺孩子不重視我們的意見,交流看法時很牴觸;第二層想法是我希望他能重視自己的意見;第三層想法是,我們知道學生只是個孩子,所以覺得很着急希望能做點什麼幫助他們。到這裏我們可能就會想明白了,其實我最終目的是希望孩子們可以好好學習,所以我不再指責對方,而是嘗試去理解他,以一種溫和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一來溝通會順暢很多。

這本書並不是教人如何說話的工具書,只講方法治標不治本。關愛自己,關愛他人,理解自己,理解他人才是非暴力溝通的精髓。從心底認同這個看法,才能真正做到非暴力溝通。所以我打算從自己做起,改變與他人的溝通方式,嘗試在自己的身邊構建起一個有愛的世界,提升自身的幸福感。

暴力論讀後感篇6

回顧一下這兩個月的日子,感覺過的很快,其實虧了我進了精進八組,不然憑藉自己的毅力很難堅持每天看書,一個月一本的速度。如果不是大家相互比較鼓勵很難堅持下去,會有各種各樣的理由推遲吧!感謝這本書帶來我不一樣的觀點,畢竟我以前雖然生氣但是從來沒有認真的表達過我內心的需求,也就沒有時刻理解別人的需求。

明天老大該參加學校的考試了,我是很希望她今天晚上能再堅持寫寫作業看看書的,但是似乎她沒有這樣的想法,放學後看電視吃零食,提醒了她好幾次她都不爲所動,到吃完晚飯了她爸爸讓她去學習一會,結果她哭了。本來今天回家來給我看看她的試卷,考試比以前進步了,她跟我說她要明天爭取考試到95分以前,她有信心,我很高興她這麼想。

我試着和她溝通,我說:“你是不是覺得反正明天就要考試了寫不寫作業無所謂了?是不是這兩次數學語文考試都是90分以上了所以你很滿足了?是不是想玩一晚上?放鬆一下?”

我問的這些孩子都點頭,那麼我理解了她的需求。後來她跳到牀上,不誇張真的是跳起來的,她說羨慕老二天天可以自由自在,然後說了一句很戳我心的話:“今天終於這麼早上牀了,還自己早早洗漱完畢。媽媽我好高興啊終於可以自由自在了,放假一個星期呢,不用寫作業想幹嘛幹嘛,只是提前一天吧了。”

唉,沒再催她寫作業,就今晚玩吧。實在是不好再讓她寫作業了。

暴力論讀後感篇7

幾年前就買了這本書的紙質版,看了三十多頁,感覺和結果導向思維有點相似,因爲個人原因擱置了。想着等以後再看,通常等以後再看的書都等不到以後了,書太多,能靜下心來看完的很少。

前幾天你給我發了張照片,是這本書的封面。我才又找到這本書讀了起來。因爲是同讀一本書,所以看的很認真。慢慢的發現這確實是結果導向思維。不過更有藝術,既看到自己真實的內心也關注對方真實的內心。不帶評論的表述事件,藝術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請求別人幫助自己,又不強求別人滿足自己。

如何表達憤怒這章,我看的哈哈大笑。因爲電子書有很多人的評論。每個人都會有憤怒的時候,當出現這種情緒時,請關心我們自己的內心,我內心有什麼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有什麼好方法可以滿足我的需求呢?

我想,非暴力溝通大概就是用藝術找到真實的自己,關心愛護真實的自己。也引導他人找到真實的自我,關心愛護真實的自我。

古人書籍,近人著述,浩如煙海,因你而遇見它,也遇見我。

暴力論讀後感篇8

正在學習非暴力溝通,給大家分享下目前所感。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刀子嘴豆腐心”“說話直”“都是爲你好”特別是親人或者是關係好的人說一些或者做一些讓自己接受不來的事或者話,用這樣的句子當擋箭牌我們只好啞口無言,以後我們可能就會越來越少的溝通。

我自己也是屬於很直容易急的人,遇到事情就容易着急,然後說話音調會太高,語氣會嚴肅,讓對方不爽,特別是我老公。相處這幾年爭吵大都是因爲這,其實事情都是可以解決,大家都是受不了這個態度。這就是《非暴力溝通》講的”常常把請求變成命令“

?非暴力溝通》講的時候會列出具體事例,讓我們能真切的理解到要講的東西。

目前給我感受最深的是”區分‘觀察’和‘評論’“,與人交流時想說明觀察到的現象,不要夾雜個人觀點金象評論。也就是我們平時講的不帶有色眼鏡看事物,不要貼標籤。

誠實的表達自己:有時候我們跟對方交流時會不好意思說,就來委婉的。聽着就不容易知道哦我麼的具體需求,只能猜測,想中彩票一樣。纔對的機率很低。

4歲的女兒,看到想吃的東西會說“媽媽我很餓”,也許是剛吃過飯下樓,碰都賣冰糖葫蘆的。吃完飯的時候,奶奶回問她“希希,喝碗粥吧?”不想吃的話她會說“我在幼兒園剛吃過飯,我不餓也不渴”,轉眼她自己會去拿餅乾吃。

如果她直接“我想吃冰糖葫蘆”,我們就會給講,不可以,怎樣怎樣不好,孩子也會回了曲線去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