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革命讀後感1000字5篇

心得體會 閱讀(3.04W)

撰寫一篇讀後感有助於加深我們對書上理論的認識,讀後感的寫作對於大家而言應該也非常熟練了,寫讀後感其實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革命讀後感1000字5篇,供大家參考。

革命讀後感1000字5篇

革命讀後感1000字篇1

今天,我看了一篇《抗日英雄楊靖宇》的故事,看完這篇故事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楊靖宇前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總司令兼政治委員。楊靖宇曾經五次被捕入獄,屢受苦刑,堅貞不屈。1939年在東北地區反“討伐”作戰中,他率警衛旅轉戰濛江一帶,最後隻身與敵人周旋五晝夜。渴了,撿一把雪吃;餓了,吞一口棉絮或樹皮。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當敵人將楊靖宇割頭刨腹後發現他的胃裏盡是枯草、樹皮,竟無一粒糧食。

楊靖宇,革命的戰士、人民的英雄,他的革命精神、抗日精神還有保家衛國的精神是千古不朽的,是抗日事業中的一段抹不掉的記憶,就如詩人臧克家寫的《有的人》中的一樣”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是啊,一個對人民,對國家,對各個事業有貢獻的人雖然死了,但他還活着,活在我們心中,活在這個十二億人口的心中。他爲了國家,爲了人民羣衆的生命安全,爲了國家的財產,不惜以“頭顱不惜拋棄,鮮血可噴灑”的意志爲抗日戰爭努力奮鬥。五次被抓捕,受進各種酷刑,他就是不屈服,不向日本鬼子低頭。在一次任務中,他巧妙的與敵人周旋五晝夜,可是在這漫長的五天裏,他又是怎麼生活下來的呢?渴了就從地上抓一把雪吃;餓了,就把樹上的樹皮扯下來吃,沒有樹,他就把棉絮或枯草一口吞下。他就是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下,艱苦戰鬥,最後被殘忍的敵人割頭刨腹的時候,胃裏只有樹皮和枯草,沒有一粒糧食的蹤跡,誰看到這一幕後都不會不淚流涕下,淚流不止呢?

抗日英雄楊靖宇,我們永遠記住你!

革命讀後感1000字篇2

抗戰期間,有一位女游擊隊員,她勇敢、善戰,她的名字讓敵人聞風喪膽。一次激戰中,她不幸中彈被俘,審訊她的日本軍官用盡手段折磨她,可她至死都沒有說出和部隊有關的任何信息,她就是趙一曼。

趙一曼,四川省宜賓人,原名李坤泰。她在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以後,就在學生中積極從事革命活動。

1935年秋天,趙一曼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二團政治委員。第三軍主力轉移後,她率領第二團留守在珠河根據地,繼續開展游擊戰爭,以牽制敵人的兵力。部隊在濱綏鐵路北邊的一個山溝裏作戰時被敵人包圍。

趙一曼和戰士們經過一整天的血戰,擊退敵人多次進攻,但終因寡不敵衆,彈藥不足而失敗。趙一曼身負重傷,被敵人俘虜。由於她傷勢很重,敵人怕她很快死去,便連夜進行審訊。敵人問不出口供,就用馬鞭子抽打她的傷口,但她堅強不屈,怒斥敵人,毫不動搖。

1936年6月28日,她與護士和看守一起逃了出來,不幸又被敵人追捕回去。日軍爲了從她口中獲取情報,對她的用刑不斷升級。

日軍用竹籤釘她的十指,又把燒紅的鋼針釘進她的手指和腳指。日軍隨後又給她灌摻有小米和汽油的辣椒水,還用燒紅的烙鐵燙她的乳房,最後用刀剝她的肋骨。

日軍折磨了趙一曼幾個月,都無法撬開她的嘴,決定把她押解回她曾經工作過的珠河。在從哈爾濱開往珠河的火車上,趙一曼給自己的兒子寫下了遺書。

1936年8月2日,在黑龍江省珠河(現尚志縣),趙一曼犧牲前,高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隨後,被日軍開槍打死,年僅三十一歲。

中國人民會永遠牢記女民族英雄趙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蹟。新中國成立後,朱德爲趙一曼題寫了“革命英雄趙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哈爾濱市將她戰鬥過的一條主街命名爲一曼大街。

革命讀後感1000字篇3

有這樣一羣人,他們用血肉之軀築起新的長城。他們把生命獻給大衆,用鮮血沖刷道路,監牢困不住他們剛毅的靈魂,酷刑打不垮他們必勝的決心,高牆圍不住他們崇高的思想,電網斷不開他們勝利的渴望。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革命者!

?紅巖》就是一部優秀的革命小說。它講述了1948年至1949年解放戰爭期間,重慶地下共產黨組織與國民黨反動派展開的激烈鬥爭。江姐、許雲峯、華子良、楊虎城等革命先烈們爲了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出生入死。在“中美合作所”這個關押革命者的監牢裏,敵人更是利用電棒、老虎凳、十指連心、披麻戴孝等各種酷刑來對共產黨人瘋狂施暴,但最後,卻敗在了共產黨員的鋼鐵意志面前。

讀完《紅巖》這本書,我的內心充滿了對革命先烈們的無比崇敬,江姐面對酷刑時的不屈不撓更是深深地打動了我。我捧書的手指顫抖着,震撼地看完了這一段文字,我的心深深地刺痛着。“竹籤子是竹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這句話正是千千萬萬共產黨人的最真實的寫照。更令人感動地是江姐在聽到丈夫的死訊時,她沒有痛哭流涕,沒有一蹶不振,只是把痛苦深深藏在心底,對黨的忠實信仰讓她把悲痛化爲力量,她爲了革命工作,爲了人民,背井離鄉,甚至離開了自己的孩子,舍小家顧大家,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奉獻精神啊!

讀到這裏,我開始審視自己。書中的小蘿蔔頭,從一出生就隨着父母被抓進了集中營,因爲營養不良而長得又矮又小,大家都親切地叫他“小蘿蔔頭”。可他六歲就跟着黃以聲將軍學習,不僅學會了讀書認字,還懂得了禮貌和正直。小蘿蔔頭十分聰慧,很小就學會了俄文,遇到特務監視的時候,他和老師就用俄文說話,不懂俄文的特務只能乾着急。小蘿蔔頭的記憶力也很好,字典上的字都能認能寫,有時,他還會拿袖珍字典上的古僻字來考集中營裏的大人呢!由此可見,他是一個多麼堅強而又聰明勤奮的孩子啊!

而我呢?從小就享受着親人的各種疼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讀書寫字,可我卻遠遠不如小蘿蔔頭那樣的勤奮與機敏。遇到一點困難就想着要放棄,和同學之間有一點點小爭執就耿耿於懷,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差,看看小蘿蔔頭的生存環境,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來之不易啊!我應該要好好的珍惜現在,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在老師的諄諄教誨中,更加好好學習奮發向上,纔算不辜負革命先烈們的浴血奮戰!

在獄中還有一位革命者,他就是華子良。華子良整日神情呆滯,蓬頭垢面,無論颳風下雨,他總在白公館放風壩裏小跑,特務看守認爲他是被關傻了、關瘋了,便叫他“瘋老頭”。其實是他爲了獲取情報不得不裝瘋賣傻,以獲取敵人的信任。爲了人類的解放事業,革命者們做出了多麼大的犧牲啊!

“我確信,在黎明之前消失的不是山城,而是見不得陽光的鬼魅!罪惡的血手將最後被人民縛住!”這是許雲峯即將被殺害之前說過的話。是呀!邪惡戰不過正義,烏雲遮不住藍天,鐵牢鎖不住春光,黎明終會到來。太陽,終會發出萬丈光芒,照耀整個大地!

革命讀後感1000字篇4

?紅星照耀中國》一書的作者埃德加?斯諾,他是一位美國新聞工作者,來到動亂的中國在報社工作。埃德加?斯諾常年跟隨紅軍共同生活,並時常和中共的領導面對面交流,他與中共主要領導結下深厚的友誼,依據切身體驗而著此書,其真實的經歷和感觸是其寫作的基石。

此書是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文學作品。埃德加?斯諾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爲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採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

書中所描述的所有事件以及採用的語言等,都是當時的親臨經歷者所講述的,是我們認識中國共產黨黨史的重要資料。毛澤東和周恩來是斯諾筆下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本書作者以最貼近生活的語言,最生活化的寫照介紹了我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和周恩來。使讀者從其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感受領袖的親近與領導人信念和中國共產黨宗旨的可追隨性。中共的發展也是由於有這樣的領導人,才能民心所向,才能團結一心,共同抗戰。

我們還可以從本書中瞭解到:“中國共產黨”這五個字在“建設”時的艱鉅;中國共產黨在決策上的精明與謹慎;中國共產黨在每次戰鬥中的艱苦與戰術上的精湛。

起初,中國共產黨只能在“地下活動”,並不敢公開中共黨員的身份,他們被國民黨誣衊性地稱爲“共匪”、“赤匪”。這種誣衊足以說明中共黨員是在怎樣艱難與危機中渡過的。更甚者,毛澤東曾被當做“赤匪”的第一號人物被通緝。今天的我們很明確的知道毛澤東領導我們走的道路是一條光明大道。但在當時的中共難以被人認可,甚至是被人誣衊的“匪賊”。可想而知,毛澤東是在怎樣的逆境中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在當今社會,我們能感受到黨引領給我們的幸福,但不能體會的是建設中國共產黨和帶領中國共產黨走向勝利時的艱辛路程。故爲了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我們應更多的閱讀類似的書刊。

書中還多次提到中共在面對困難時所作出的決策,最的就是中共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走的“長征”之路。斯諾同毛澤東、周恩來等進行了多次長時間的談話,蒐集了二萬五千里長徵第一手資料。此外,他還實地考察,深入紅軍戰士和老百姓當中,口問手寫,對蘇區軍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風俗習慣等作了廣泛深入的調查。中國紅軍長征的第一步是要突破敵人嚴密的封鎖線,接下來就是巧奪大渡河。在這期間,他們贏得了少數民族的友誼,甚至吸引了一部分人蔘加紅軍。這足以證明了中國紅軍在人民中的威望與感召力。萬里長征中紅軍犧牲無數,也是中共革命軍經歷的最嚴酷、最壯烈的“生命之徵”。長征所折射出的“長征精神”是我們世代人都應該去學習和發揚的。斯諾也對長征表達了欽佩之情,斷言長征實際上是一場戰略“撤退”,稱讚長征是一部英雄史詩,是現代的無與倫比的一次遠征。斯諾用毋庸置疑的事實向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着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照耀全世界。

?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血的歷史圖冊,它可以讓我們知道,中共及其軍隊所經受的苦難、犧牲。我們今天的幸福來自昨天中共黨人的每一次浴血奮戰,多少人的鮮血鑄就了我們的今天,可想而知今天的幸福是用鮮血凝結而成的。《紅星照耀中國》的另一魅力,在於描繪了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堅韌不拔、英勇卓絕的無產階級革命精神,以及他們的領袖人物的偉大而平凡的精神風貌。

這不得不使筆者想到《青春之歌》中的主人公林道靜毅然離家出走,投身“地下革命”事業,爲革命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熱情;《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主人公保爾,爲黨的革命事業傾盡一生心血,鞠躬盡瘁。在爲黨的事業而奮鬥的路程上,面對重重挫折打擊,不管是林道靜還是保爾,他們都不曾放棄,儘管前行的路充滿坎坷,儘管他們知道這條路艱辛異常,可他們只當這些打擊、坎坷是豐富人生的元素來對待,從沒有放棄自己的命運,這種不服輸的、大無畏的精神,在現在當是一筆無價的財富了。

以上的種種,不得不使筆者在深有感觸與熱血激情的情況下,去闡發感慨:這是怎麼樣的黨,多麼偉大的黨!縱有千萬文字的追捧也捧不“紅”這樣的黨,文字是多麼蒼白無力,但有林道靜、保爾以及本書的作者埃德加?斯諾這樣血淋淋的人物存在,他們願意爲黨的勝利傾注一切,就連出身在美國在生活背景、語言、習俗各方面有差異的埃德加?斯諾都從中國革命和它的領導人身上,感染了火一樣的熱情,在艱苦鬥爭時用自己的筆進行戰鬥,只爲了他開始“信仰”的一切——黨。

筆者閱讀紅色書刊並不甚多,但僅憑以上幾個鮮活的人物以及《紅星照耀中國》中所述的黨在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時的艱辛與犧牲。我們就可以體會黨在困難時期的艱苦卓絕;體會黨在鬥爭中的崢嶸歲月;體會黨在領導人民走向勝利時的無限偉大!心繫這樣的黨,我們應該感到榮幸與自豪。

革命讀後感1000字篇5

紅色的中國佈滿層層謎團。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懷着對中國革命與戰爭的重重疑問,孤身一人前往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銅牆鐵壁般嚴密封鎖的革命戰略根據地。他探索紅色中國,將所見所聞一點一滴的真實記錄,彙編成一本書,書名是《紅星照耀中國》。

近日,我重讀經典,內心依舊澎湃不已。整本書以斯諾的第一視角,生動豐富地描述了紅色根據地大大小小的人物與事件,他通過蒐集兩萬五千里長徵的第一手資料,與革命領導人進行談話,運用文字的力量將這段波瀾壯闊、激情燃燒的歲月鮮活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斯諾的語言很平實,他沒有添加過多的修飾性的詞彙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筆,即使樸實無華,但他筆下的人物卻有血有肉,帶着鮮明的特點。他記錄了一些革命領導者的事蹟,如毛澤東、周恩來、賀龍、彭德懷、徐海東等,對主要的歷史事件也進行了敘述,如蘇區教育(比如紅軍大學)、人民抗日劇社、長征、西安事變等。正是通過他的文字,我們對國民黨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對橫亙在漫漫長征路上的艱難險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對立志救民於水火、避免我亡國之禍的革命先驅更加心生敬畏。

斯諾對革命者的描寫狠狠地駁斥了國民黨,書中是這樣描述毛澤東的:“然而毛澤東還是一個精通中國舊學的有成就的學者,他博覽羣書,對哲學和歷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對於工作卻事無鉅細都一絲不苟,他精力過人,不知疲倦,是一個頗有天才的軍事和政治戰略家。”對周恩來的着墨是“他頭腦冷靜,善於分析推理,講究實際經驗”。“他無私地忠於一種思想和從不承認失敗的不屈不撓精神——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這個紅軍的故事和參加創建紅軍的一個人的故事中。”除此之外,還有黃埔軍校畢業身經百戰、戰無不勝的林彪;使地主鄉紳聞風而逃的賀龍;九歲離家闖世界十七歲就帶領饑民攻打糧倉的彭德懷;洛浦、徐海東、劉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權等許許多多優秀的領袖……通過他的敘述,我彷彿看到無數仁人志士在戰火紛飛的根據地,用火一般的熱情與鐵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撓,自信樂觀地堅持着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他們是一羣有氣質、有風度、有抱負、有力量的領導者!

一幕幕如畫卷般徐徐展開,雖沒有濃墨重彩的渲染,卻令人激動不已。毛澤東夜晚在燈前認真擺弄飛蛾、百姓們“似乎毫不例外地都在從容不迫地從事田間勞動”、硝煙瀰漫的戰場上戰士們嘶啞卻嘹亮的吶喊聲,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真實的蘇區、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部隊、一段令我們自豪與驕傲的歷史。

本書一經發表,就產生了了巨大的反響。它駁斥了國民黨刻意扭曲的宣傳,向世界人民呈現了一個真實的中國革命。成千上萬的中國青年讀完這本書後,紛紛走上了革命道路。即使到了今天,它的影響力依然不曾消減。

斯諾寫道: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着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甚至照耀全世界。80年後,正如書中所言,革命事業已經照耀了全中國,而中國也在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走上了繁榮富強的道路。

當我們坐在明亮的屋子裏,當我們心安理得的接受着最完整的教育,當我們還在爲各自的人生糾結忙碌着,也許沒有意識到,我們正過着充滿陽光與安定的美好生活。《紅星照耀中國》提醒着我,即使身處和平年代,不要忘記無數革命先驅曾在狼煙四起中橫刀立馬,在民哀國殤之時挺起了民族的脊樑,爲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衝鋒陷陣、赴湯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