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國小生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心得體會 閱讀(3.23W)

在讀完《平凡的世界》,那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人物還在我的腦中久久揮之不去。下面是本站爲大家整理的國小生讀《平凡的世界》有感,供大家參考。

國小生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國小生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最近一週裏,我看了一本書——《平凡的世界》,很有趣,吸人眼球,我興致勃勃地看完了這書,並不覺得枯燥。這本書雖名爲“平凡”,卻又蘊含不凡,我清清楚楚地知道,三部書,數十萬字,這麼長的篇幅,絕不可能只寫一個平凡的故事。

書裏有兩個主角,一個是孫少平,另一個是孫少安;他們似乎是分開的兩個故事,兩條不一樣的主線,但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而我想講的是這其中的一個主角——孫少平。

孫少平雖貧困卻自尊,學習和勞動都是班上的翹楚。他與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紅梅相愛卻因爲門第被割斷。少平高中畢業後,因爲家境困難未能考大學,但他並沒有消沉,而是與縣革委副主任田福軍女兒田曉霞建立了友情,在曉霞幫助下關注着外面世界。在鄉村當了一段時間老師之後,便決定去外面闖闖,經歷了許多,也獲得了不少,從一個木匠,成了煤礦工人。孫少平在煤礦,盡心盡力幹活,從一個有些文弱的書生成了一名優秀工人。可是,就在孫少平與田曉霞墜入愛河,展望未來的甜蜜生活時,田曉霞卻因在抗洪採訪中爲搶救災民光榮犧牲了。少平悲痛不已,但他沒有因此而墮落,而是打足了勁,爲着現今還在的美好和未來繼續奮鬥,開始了新生活。

書中所描繪的孫少平的經歷,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一箇舊時代青年的苦難生活,也清晰地看了一箇舊時代青年在平凡中的崛起。他在曲折中成長,也在這種看似平凡,實則不凡的經歷中收穫了:知識,愛情和他心中萌生的責任感。正是這些,讓他在生活中不放棄,努力做得更好。

這本書讓我更清晰地認識到努力的重要性。這需要經歷和時間來認知和理解。

國小生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平凡的世界》是始終認定自己是一個“農民血統的兒子”路遙的嘔心之作,通過對黃土高原上一羣平凡農民的描寫。他們在那個物質匱乏的時代裏,肩負着生活的重擔,不免自私、固執乃至懦弱,但是他們都有從未失去對生活的熱愛,在平常的生活中展現了永不停歇,熱血的心,讓我們爲那樣的心靈而感動,爲我們當下的生活而思索。

小說中的孫少安和孫少平,一個精明強幹,寬宏大量;一個腳踏實地,頑強堅韌。他們都有同樣慘痛的感情經歷,都被生活打的遍體鱗傷,他們也都似乎是我們眼中的那些“平凡的人”,可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他們一直頂風向前,卻從未退縮。這樣的人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尊重嗎?他們是我們身邊那些在生活的逆境中勇往直前的人們,默默前進,默默奮鬥着的人們。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平凡的一面,但是我們也有屬於我們自己的光華,人生就像是一條路,沿路有不同的風景,人們在自己的道路上或走或跑,那些平凡的人們,他們微笑着緩步前進,跌倒了再爬起來,每一步都留下人生的印記。“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鬥!只有選定目標並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纔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這本書中那昂揚奮鬥的精神,纔是它真正的主旋律。人無論身在何方,心在何處,都應該保持着熱血的心靈。什麼是平凡和平庸的區別所在?平庸是安於現狀,甘於平淡。而平凡是不屈於命運,不平於埋沒。

讀着書,字裏行間彷彿能感受到文中人物心裏一種平凡卻蓬勃的力量。生活沒有劇本,生命的軌跡卻可以規劃。

《平凡的世界》告訴了我們,我們不能完完全全的決定着自己的命運,我們要做的是怎樣讓我們更幸福。怎樣在平凡的心靈中釋放出偉大的力量。

國小生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平凡,纔是生活最普遍的寫照,纔是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最真實的樣貌。我們每一個人,對於這個廣闊的世界來說,都是一粒粒不起眼的沙子,卑微、脆弱、渺小、微不足道。但同樣,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人們的生與死、悲與歡、聚與散、貧窮與富有,世事的不斷變遷,當把它們放在歷史的長河中時,同樣也是平凡的事情。我曾以爲,每個人的平凡是與生俱來的,每個人也將註定平凡下去,平凡地度過自己的一生,直到,我讀到了一本書——《平凡的世界》。

作品中描述的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一個平凡的村落,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村落中的一座。作品描述的也是一個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苦大衆的平凡的故事,路遙刻畫出一個個人物平凡而又充滿苦難的一生,襯托出了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的變化無常,引人遐想,引人深思。

孫少平這個人物可以說是全書的主線人物,他一個窮困的農村青年,然而他又是有知識的農村青年,無論是喝着菜湯、吃的高粱面饃的高中生活,還是下地務農的農民生活,亦或是外出打工的務工生活,儘管他過着貧瘠的物質生活,但是他的身上卻是始終閃耀着高傲精神的光芒,你能從他的身上感受到一種由內而外的精神力量,物質的貧乏並沒有打倒他,反而是成就了他精神上的充盈。面對歧視他忍辱負重,看到不平他拔刀相助,關鍵時刻不計前嫌等等,自身的物質窮困根本沒有成爲他道德修養的束縛,反倒映襯出他人格的完善。

孫少平的哥哥孫少安可以說是另一個典型的代表人物,與少平不同,他的性格中少了一份張揚,多了一絲沉穩、成熟與內斂,當然這也是家裏的長子這個身份賦予他的性格,家庭的責任與重擔全部壓在他一個人身上,這個身份同時也將他永久的束縛在了土地與家庭之中。

一個個人物,一件件事情,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讓人深刻的體會到了生活的種種艱辛與無奈,感受到了書中人物的掙扎、煎熬,以及心靈上所受的巨大創傷。但這同時,路遙還傳達出了面對苦難時,人們所能迸發出的那種巨大的力量。他們自強不息,依靠自己的頑強毅力與命運抗爭,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而他們身上所傳達出來的這種精神,正是對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的最好詮釋。儘管他們的生活是那樣的平凡,但是他們的人格和精神卻是偉大的。

這些人的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人究竟應該怎樣去生活,是應該被一次次苦難磨平了棱角,最終變得麻木不仁,宛如行屍走肉?還是應該咬牙堅持,自強不息,對抗命運,追求自我人格的完善,追求自己精神世界的充實與富足?答案想必是顯而易見的。

人的一生不總會是一帆風順的,苦難充斥着生活的角角落落,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不應讓痛苦與磨難成爲自己自暴自棄的理由,一個人可以活得平凡,但一個人絕對不可以甘於現狀,甘於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