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有關小說《平凡的世界》讀後感範文通用

心得體會 閱讀(1.04W)

小說《平凡的世界》通過複雜的糾葛,以兩個主人公爲核心,展示了當時社會中普通人的艱難路程。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有關小說《平凡的世界》讀後感範文通用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有關小說《平凡的世界》讀後感範文通用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

是多少真實?從你的文章裏流出,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一幕幕一直還留在我的記憶裏。揮之不去的一個生活。當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從未懷疑過這本書裏面的假,當我不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也從未把它當做真。我希望一段人生,在書裏走過。我像是經歷過一般,但那不是我的經歷和想要。

人們都在努力,在一個社會的變化裏,每一個人都在尋求自己的生活的道路。孫少安成爲了富甲一方的老闆,在這種穩定生活中,卻從來沒有得到過他的弟弟的認可,孫少平是要成爲什麼樣的人,沒有人知道。他自己也不知道吧!在哪個城市下,在他自己的努力下,在哪個煤礦下,他埋下了自己的汗水,和一個戀人。時間對他來說很久遠了,可是他得到了什麼?或許他餘下的生活就是在這個煤礦下的工作了。我們這麼做到底是向着什麼樣的方向前進,當初讀的書中,能給一個人多少支撐,在拒絕了所有的安逸之後,他爲自己的生命做了怎樣的決斷?他讓我知道了,人是在追求自己的想法時,慢慢安定下來的,哪我又該如何?

從一開始的生產合作社開始,孫少平作爲一個整個時代的旁觀者出現的。他有了知識分子的夢想,愛情和固執。卻始終不能擺脫作爲一個農村人的身份。他的家庭生活在他身上有太多的烙印,他是在作爲一個知識分子的同時又看着他的哥哥孫少安作爲中國改革下新一代農民的變化。他不想在走進原有的身份歸屬裏,他嚮往城市,即使作爲這個城市的最底層打工者。他的愛情看起來更多的是一種浪漫吧,就像路遙在人生裏的主人公里一樣,在人生里路遙否定了當時的這種身份不對等的愛情觀。而在平凡的世界裏,他沒有反對,卻是用一場洪水沖走了孫少平的戀人,或許我們可以說路遙本身也不清楚,這種所謂的浪漫的合理性。他只能在一場洪水中,將他前面所有的關於孫少平和田曉霞的認識以及相戀的文字全部衝散。

孫少平在自己的視野和身份之間出一種完全沒有分清的態度。或許過去,現在還存在有很多和他一樣的年輕人,我們又該給他們什麼樣的態度?過了此書,也就是一種經歷。終究是別人的人生,我們自己或許還是不清楚。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2

“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濺了他一臉菜湯。他閉住眼,緊接着,就見兩顆淚珠慢慢地從臉頰上滑落下來——唉,我們姑且就認爲這是他眼中濺進了辣子湯吧!”

“姑且認爲”。哪個人在第一次眼睛進了辣子湯時能不聲不響呢?也許那兩顆淚珠裏包含着別的東西吧。那淚珠,還代表着窮人們的艱辛,那種淡淡的、卻又強烈的對不愁衣食住行的生活的嚮往。辣子湯進了眼睛,孫少平沒有“啊呀”的驚叫,沒有趕緊去揉眼睛,而是讓淚珠慢慢地、默默地流下來。這時,更是沒有人去關心到他,注意到他。檐水和菜湯混在一起是什麼呢?對我們來說,是髒水,是有細菌的,喝了會生病;可在孫少平眼裏,那是做夢都想不到的一頓飯,儘管可能不是飽餐,但誰也不會像他一樣對一鍋雨水有如此強烈的渴望。大概郝紅梅除外吧?

再想想“洋女生”和“富家子弟”的眼睛裏,若進了辣子湯,會怎樣呢?他們肯定會大喊大叫,讓在場每一個人都知道他們的“不幸”,然後,回家,他們可能還會跟父母“伸冤”,讓父母給他們上藥……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3

路遙圍繞着主人公孫少安與孫少平兄弟兩個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不斷衝破困難的阻礙,最終獲得生命中的成功,譜寫了一曲充滿活力、激情的生命之歌,以一幕幕催人淚下的苦難所向人們揭示了人生的自強與自信、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

少平與少安兩兄弟同爲黃土地的兒子,在“平凡的世界”中,他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索着人生。以孫少安爲例,在衝破貧困束縛、實現自身價值過程中,他曾遭遇到不斷的挫折和打擊。如在第一次擴大磚場時,因騙子燒磚師的緣故,他的磚全部燒砸了;爲了擴大社員自留地,他曾被當作“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反面典型來批判;曾因爲進行承包責任制的改革而遭到縣委的嚴厲批評;經營破敗,無力歸還貸款和被村中勞力追堵。

這個世界是不完美的,困難、挫折是拜訪我們的常客,即使有時我們還沒有做好迎接他們的準備。和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相比,我顯然是幸運的,沒有艱澀的生存條件、沒有咄咄逼近的重大挫折,我想我沒有理由對這個世界抱怨什麼。直面生活,我要做的只能是:樂觀迎接、堅強面對,活出自己的精彩。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4

前前後後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讀完了《平凡的世界》。故事並未因此結束,因爲那些鮮活的人物,依舊在他們的世界裏繼續生活着。

全書沒有什麼華麗優美的語言,文字簡單到通俗易懂。看起來只是真實生活的寫照。作者通過一個個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來反映社會的人生百態。相信真正經歷過那段歲月的人能夠深刻地體會其中滋味。就我而言,小時候在鄉下外婆家裏度過了五年時光。文中的土炕,菜地,棗樹等等,對我來說是那麼熟悉而遙遠。農民的艱辛,受生活所迫的從不曾舒展的眉頭,太過真實。真實得不像是文學作品。你甚至會覺得,那些人物就是你的鄰居。

總的來說,書中所寫的未來是光明的,可又有種淡淡的哀傷。生活漸漸步入正軌,這是喜劇層面。悲劇因素也有。曉霞的離開自不必說,所有人都感到遺憾。我甚至覺得路遙是故意這樣安排的。以少平與曉霞的身份懸殊,他們幾乎不可能有一個圓滿的結局。唯一可以真實的,就是讓時光戛然而止,她永遠是年輕時的模樣,他們永遠是那時的甜蜜。與其讓故事落於俗套,不如就此定格。秀蓮因長期操勞確診癌症,這是可以想象來的,整日處於糟糕的環境中想健康都難。只是爲什麼偏偏是她,這點作者並未交待。悲喜交加,纔是生活。

少平回到了大牙灣煤礦,我不知道,他是否會一輩子都留在那裏,會不會跟惠英嫂一塊過日子,隱約覺得,他們之間已經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了。當然這僅僅是猜想。一直認爲,少平最像作者本人,也許是原型也說不定。他若沒在橋頭攬過工,沒去煤礦下過井,就不可能有那樣貼切的感受。編是可以編出來的,只是但凡虛假的東西,總會有不真實的成分。

這一切未知的以後都表明,未來是不確定的,會發生什麼,你我自會經歷。不需要作者設定一個毫無懸念的結局。從這點來說,路遙無疑是聰明的。他將時間,交予每一個讀者去規劃去猜想。

你我都存在於平凡的世界中,抑或偉大,抑或渺小。輝煌與否,終是歸於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