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範文多篇集錦

心得體會 閱讀(2.27W)
        生活包含着更廣闊的意義,而不在於我們實際得到了什麼。讀後感就是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你知道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平凡的世界》讀後感範文多篇集錦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範文多篇集錦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
 

這是一個平凡的世界,沒有驚險離奇的情節,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題記

看完《平凡的世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雖然不止一次的讀過這本書,但還是被它的情節深深地吸引,每讀一次都會有不同的收穫,也許這就是《平凡的世界》的魅力吧。

記得第一次讀《平凡的世界》這本書還是在大一的時候。那時我常向舍友抱怨來到這所學校,舍友聽了之後便推薦我去讀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我便去圖書館借了這本書。翻開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扉頁上的題記:“謹以此書,獻給我生活過的土地和歲月。”當看到這句話時,不知爲什麼內心就有很大的觸動,我想這可能是由於我來自農村,對那片養育過我的土地也有着特殊的感情的緣故吧。

剛開始讀,我發現我已經完全被這本小說吸引了,因爲它是一本能讓人安靜下來的小說。《平凡的世界》,它的內容如它的名字一樣,將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世界呈現了出來。書中描寫的是一羣世世代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平凡人,他們演繹着平凡的故事。匆匆的時光,在路遙先生的筆下鋪展開來,沒有一點的矯揉造作,有的只是農村樸實無華的生活。

這本書我再也不能一口氣把它讀完,因爲書中有着太多太多的情感,以至於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不由的停下來回味、思考這些情感糾葛。這些平凡的人,他們經歷着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貧窮與富裕、苦難與拼搏、世事變更。這一切的經歷只是當時社會上一個個小小的縮影——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在路遙先生的筆下,這些平凡人身上的親情、愛情、友情是那麼的質樸,那麼的真實,帶給人們不平凡的感動。

路遙先生用一顆善良和悲憫的心靈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平凡的人物世界,並讓我們在人生的酸甜苦辣中感受到了極其輝煌的人生意義。也讓我認識到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纔是最偉大的。它時刻提醒着我美好的生活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是通過努力打拼出來的。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美好的事情都會按照自己的願望存在或實現。我們雖然是平凡的人,但我們要有堅強的理想和信念、有執着的追求和渴望,學會在逆境中歷練心智、在自卑中尋找堅強,戰勝自己,找一個堅強的理由讓自己奮進。

就像少平說的:“我是一個平凡的人,但平凡的人一樣可以活的不平凡”。平凡也可以如此的偉大,是我在這片亙古而蒼涼的黃土地上見證的一個真理。他們雖然平凡,但他們擁有無盡的熱情。他們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人生中一切美好而又苦難的品質。他們雖然經常會面對苦難,但他們能夠挺直脊樑,直面它!苦難與機遇並存,我們的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這樣我們平凡的人生纔會變得更加精彩。

很喜歡《平凡的世界》中的一句話:“連偉人的一生都充滿了那麼大的艱辛,一個平凡的人吃點苦又算得了什麼呢?”是啊,吃點苦又算得了什麼呢。我會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這本書讓我不再抱怨,而是更加腳踏實地的去努力奮鬥。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2

 

真正的愛情不是利己的,而應該是利他的。 ---路遙 《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看了很久很久,一直不解認識的兩位朋友爲何極力推薦?後來在我淺薄的認識裏,在生活的波瀾面前,我開始習慣翻開它,把輕浮的自己拉回陸地,明白生活不止詩和遠方,還有腳下的土地,在個人的浪漫主義下,首先要接受現實主義艱難的生存,像無數個少安、少平一樣,通過一段血火般的洗禮,相信自己歷盡千辛萬苦而釀造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輕而易舉拿來的更有滋味!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會是白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無論生活如何千轉百回,既要活得真誠,也要以自己的方式過一生!

暫且不說平凡的世界中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爲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奮鬥的精神,其中的愛情故事或許更讓我揪心又心疼, 就像曾極度痛心少安和潤葉之間的陰差陽錯和惋惜他們沒有爲了自己的幸福而盡力一搏的遺憾,後來我爲田曉霞和孫少平在平凡的現實世界中,開出的一段美好的,平等的,來自兩個平凡世界裏的文化人的羅曼蒂克的愛情而熱血沸騰!

文中有幾個記憶尤爲深刻的片段:

“每當想起田曉霞,他總是感到一種惆悵和苦澀。自她進入大學後,他就再也沒給她寫信,主動斷絕了關係。他們走的是兩條道路,而且是永遠不會交叉的兩條路。曉霞給他的最後一封信寄自黃原師專,他沒有給她回信,也就沒有再收到她的信。他們的關係隨之結束了。對於他來說,這也是自己一個人生階段的結束……

他在影劇院門口,站在這個人的面前,不知爲什麼,少平並不爲自己的一身破衣服而感到害躁。相反,他覺得穿這身衣服見她正“合適”。

自從她在東關電影院門口碰見到黃原謀生的孫少平以來,在近一年的時間裏,她對這個人的心情產生了某些微妙的變化。這個人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牽動了她內心中那根感情的絃索。是愛情?也許這就是愛情!只不過她自己還沒有明確承認罷了。

不管怎樣,田曉霞覺得,她的生活中已經不能沒有孫少平這個人了。這個人和他對生活所採取的態度,使她非常欽佩。像少平這樣在極端艱難條件下的人生奮鬥,時下並不是一種普遍現象。什麼是男子漢?困難打不倒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漢?男子漢不是裝出來的——整天繃着臉,皺着眉頭,留個大鬢角,穿件黑皮夾克衫,就是男子漢嗎?有些男同學就是這麼一副樣子,但看了就讓人發笑。男子漢主要應該是一種內在的品質,而不是靠“化裝”和表演就能顯示的。她喜歡孫少平的正是他不僞裝自己,並不因生活的窘迫就感到自己活得沒有意義。她看得出來,少平甚至對苦難有一種驕傲感——只有更深邃地理解了生活的人才會在精神上如此強大。

在她已有的生活之中,沒有一個男人象少平那樣使她在感情上有一種親近感。她的確還沒有考慮好她和這個人未來的關係會怎樣發展。但她感到她在生活中已經不能再失掉這個人。是的,從家庭和社會地位來說,他們的距離很大;可是從心靈方面說,沒有一個人象他那樣和自己接近。在我們的生活之中,還有什麼能比得上人與人心靈的融洽更爲珍貴呢?不是家庭、職業、社會地位和其它條件接近的人,相互間心靈就更能接近;而實際上,生活中常有的現象是,兩個人儘管其它方面條件殊異,可心靈卻往往能接近和相通——她和少平正是這樣的。”

孫少平一個在上學時,連黑麪饃也吃不起的農民的兒子,一個有知識有思想的高中畢業生,田曉霞是地委書記田福軍的女兒,可以說是城裏長大沒吃過什麼苦的大學生,率真灑脫的像個小夥子的小仙女。兩個人認識最初是因爲雙水村的老鄉,再者結識於高中,不同凡響的學識、氣質和求知慾使他們首先是至交朋友,而後孫少平歷經磨難的生活經歷以及他對苦難生活的理解與心態深深觸動了田曉霞,而他也沒有扭扭捏捏的逃避,他的精神高度足以和她站在一起。以至確定男女朋友關係。

看過書的人一定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得到,孫少平來自原生家庭的的焦慮不安和彷徨,面對現實,儘管田曉霞從一開始就盡力安撫少平倔強的自尊心,電視劇裏田曉霞高中畢業的時候,曾寫了一封信,準備交給孫少平,可我能感受到的是田曉霞之所以未送出那份信,是擔心傷到孫少平強烈的自尊心,她設身處地的爲他一個男人的尊嚴隱藏了青春的悸動.

直至後來看到他在四處漏風的工地上,在破敗的爛被褥上看她寄給他的書,她在平等立場上建立的悲憫,讓她沒有任何的優越感,而是深深的`理解並心疼他生活的艱苦,並默默的留下那張具有文化意味的小小的紙條:不要見怪,不要見外,田。一切都像童話故事般的美好,其中不要見怪,因爲沒經過你的同意,私自爲你置辦了一牀新被褥新牀單,可我們是無話不說的朋友,所以不要見怪;不要見外,是一種含蓄的表白,兩個人有着精神共鳴心靈相通的瞭解,又何必見外。 這溫暖的一幕消除了孫少平在心理上對未來的恐懼,雖然他也曾幾度掙扎,但我想他是感動于田曉霞的勇敢,還有他懂得他哥少安與潤葉的遺憾,讓他勇敢且赤誠的接受平凡的世界中的這份愛情。

他們的愛情就像一種平凡的生命中開放的最美的花,他高興能用他自己勞動賺來的錢,請曉霞吃一頓飯。哪怕他今生一世黯淡無光,可他在自己生命的歷程中,仍然還有值得驕傲和懷戀的東西!她給他那像土塊一樣平凡的一生留下了太陽般光輝的一頁。而於她而言,孫少平真誠的接受她的熾熱的愛情,何嘗不是一種對她短暫的生平裏的感情世界裏的一種絢麗熾熱的饋贈。她曾對少平說:“我和你在一塊,才感到自己更像女人。和我在一塊的男人都說我不像女人,當他們自己像個女人的時候,我只能把自己變成他們的大哥”,只有認知上的共同進步,面對現實的共同強大,靈魂上的勢均力敵,精神上的旗鼓相當,才能讓她感覺踏實,才能讓她小鳥依人,才稱得上靈魂相依。

路遙先生在這平凡的黃土地上,給我們心上種出了一朵純粹的理想主義的花,使我們在泥濘不堪的道路上,在困苦中,在無望裏,看到一種希望的光,讓我們順着這點理想主義的微光,自強不息,奮鬥不止!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愛情,這在現實中是我們多少人一生渴求的靈魂伴侶的童話故事,又是多少人在明白生活的真相之後,孤獨的彷徨之後,淚眼婆娑,依依不捨痛苦的告別着的年少時的愛情!這種心動的感情或許終被現實的冰冷澆滅,而門當戶對纔可能是兩人最終的歸宿。或許要經歷來自兩個階層的拆散,或許只有兩種結局,一種是迴歸現實接受平凡的世界,一種是活在幻夢裏掙扎着未知的自由生活。

爲何《平凡的世界》的原着和電視劇,讓孫少平和田曉霞近在咫尺,卻又失之交臂,他們的愛情是那樣閃着純粹絢麗的美好,孫少平身上始終昂揚着精神的高傲、揮灑着靈魂的矜持。田曉霞活潑灑脫,率真開朗,有着熾熱的理想主義般的追求,他們的未來,在我們上帝的視角里有着水到渠成和令人嚮往的完美結局。直至後來經歷過一些事,終於明白,路遙先生讓它在最絢爛的時候讓我們扼腕嘆息,也許是最巧妙的現實結局!路遙是用一個偉大的死亡把書中的世界拉向最終的真實和平凡。

路遙先生基於理想浪漫主義情懷,在社會階層的現實差距中探索精神平等,人格平等的愛情存在的可能性,最後還是回到全書總基調中,在現實主義大框架中收束,讓這份愛情在最美的時刻戛然而止……!

田曉霞的死,相對於兩個人的愛情被現實活生生的撕裂而言:愛情敗給命運總比愛情敗給世俗要好。理想和現實在電石火花之間,我們保持着遵從本心抵抗的姿勢,亦應該擁有接受現實衝擊的膽魄……

有人說在平凡的世界裏,路遙先生不懂女人,其實不然,田曉霞的去世是路遙先生對他理想主義愛情的完美書寫,是對夢幻愛情的一種最美救贖。她的智慧,她的執着,她的胸襟,在面對來自各方面的阻力,在維持兩人身份和生活差距懸殊的看似脆弱的愛情時。她能夠像縱身跳下洶涌洪水時一樣擁有不顧一切的勇敢和女戰士般的堅強,她並未離去,而像自由的鳥兒,飛到那烏雲背後明媚的山巒。

孫少平在失去田曉霞後,只有用無盡的淚水來祭奠他那永不復歸的青春之戀。如此深重的精神創傷需要他用牛馬般的體力勞動去醫治,直至他經過一段人生低迷。看見外星人的大徹大悟,在理想主義的幻光面前,明白我們在浩瀚的宇宙中是那樣的渺小,路遙先生讓我們隨孫少平迴歸了現實的世界,我們不能一直沉湎過去,不能一直活在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的世界裏,而要用更廣闊的眼界去腳踏實地,真真切切的在現實中繼續以你最好的姿態生存,生命裏有着多少的無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樣的愁苦和感傷?雨浸風蝕的落寞與蒼楚一定是水,靜靜地流過青春奮鬥的日子和觸摸理想的歲月。那個你深愛的人,也希望看到你因她而變得更好,不因她的離去而墮落。而最終他拒絕金秀的愛情回到惠英的身邊,同樣是他聖徒精神的延伸,強大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感促成了他的選擇。他知道現實世界裏他所缺的,是辛苦勞作後,黃昏下家中那盞等待他歸來的燈火。

路遙說:“沒有愛情,人的生活就不堪設想。愛情啊!它使荒蕪變爲繁榮,平庸變爲偉大;使死去的復活,活着的閃閃發光。”是的,真正的愛情不應該是利己的,而應該是利他的,是心甘情願地與愛人一起奮鬥並不斷地自我更新的過程;是融合在一起——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共同鬥爭!你有沒有決心爲他(她)而付出自己的最大犧牲,這是衡量是不是真正愛情的標準,否則就是被自己的感情所欺騙……

愛情是利他的,如果愛,在心底深處是多麼希望你能在塵世幸福美滿,不負一場遇見,不負你來此世一場!如果愛,不是活給任何人看你的完美,而是活給你自己此生無悔的心甘情願,請你對你的人生負責,爲了一個人孤行的人,愛一個人真的可以爲她變得更好,而這種好是對愛情的負責,也是對你來此世經歷人間七情六慾的親人負責,請不要以你愛她的名義,讓她因你的愛而產生枷鎖負疚一生。因爲你愛她,請你也對自己好一點,她會愛更好的你,不會愛因她而捆綁一生的你。我們最嚮往的愛情摸樣,大概是期待每一次和你同在時的更好的自己。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3
 

這個暑假,我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品讀了大作家路遙的名作《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就像一扇大門,把我帶進了一個從未認知過的世界,帶回到了中國的過去,認識了平凡卻不簡單的人——孫少平和孫少安。

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小說,雖然我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但主角孫少平和田曉霞那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就像讓我回到了過去,回到了他們的年代。而作者細膩的描寫,讓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孫少平是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他雖然因爲家庭環境而有些自卑,但他從來不向貧苦的生活低頭,爲了自己的目標,一直努力前行。自從認識田曉霞後,他開始不自卑了,成爲了一個開朗、陽光的少年。通過自己的努力,孫少平從一個月薪幾十元的攬工漢,變成了一個月薪好幾百的掏碳工班長,這是一個多麼大的進步啊!所以,我要像他一樣,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不畏懼,努力做好每件事。

而孫少平的哥哥孫少安也是一個性格堅強,舍已爲人,值得大家學習的人。13歲時,因爲家庭原因,他不得不放棄學業,把學習機會讓給弟弟妹妹,與父親共同承擔起了養家餬口的重任。這是一種多麼了不起的大無畏精神啊!寧願犧牲自己,也要保護好家人。而我現在與他年紀相當,卻連家務都很少做,離開父母,生活都不能自理,在父母的保護傘下,要什麼有什麼。卻偶爾還要發脾氣,做一些惹他們不高興的事情,真是覺得慚愧極了。

《平凡的世界》鼓舞了不少的青年人,真的是“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啊!我相信你們也會從中看出書中的不平凡,希望大家也可以仔細品讀這本史詩級鉅作。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4

 

今年年初,二次追劇《平凡的世界》,但遺憾地是從來沒有完整地讀過原着,所以就買來三本書惡補,本以爲憑藉着劇中的畫面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看完原着後,才發現自己錯了。看劇版我一直以爲孫少安是主角,最後才明白是編劇對原着一些情節做了變動,尤其是孫少安這個角色被加了很多光環,存在感明顯蓋過了孫少平。

但即使這樣,我依然很喜歡少安這個角色。喜歡他的擔當有責任心,喜歡他的果敢堅毅,喜歡他的勤勞善良。書中有這樣一個片段讓我印象深刻,講述的是即將升國中的孫少安已經意識到,爲了家裏自己是絕對不能讀書的了,他參加國中升學考試是爲了向同村人證明自己之所以不上學,不是考不上而是上不了,這是他在堅守一個少年的驕傲。果然,他以全縣第三的成績考上了國中,然而隨着一紙通知書的到來,孫少安卻永遠地離開了學校,也離開了自己短暫的青春。他放棄的不僅是學業也是未來,窮孩子面前的路只有那麼寬,天空只有那麼大,甚至無力去抱怨命運。身爲家中長子的他用自己的汗水承擔起了一個窮困的.家,他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再說說少平這個人物形象,通過讀原着,最後才懂得他是一位對苦難有着深切的認識,對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錚錚鐵骨,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氣。從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鬥,然而在痛苦與磨礪中,他形成了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書中是這樣表達他關於苦難的哲學“是的,他是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爲了幾個錢兒受盡折磨,但他已經不僅僅將此看作是謀生、活命,職業的高貴與低賤,不能說明一個人的生活價值。恰恰相反,他現在倒很“熱愛”自己的苦難,通過一段血火般的洗禮,他相信,自己歷經千辛萬苦而釀造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輕而易舉拿來的更有滋味。”承認苦難,接受苦難,理解苦難,挑戰苦難,這是一種孫少平式的苦難哲學。試問自己,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可否有這樣的感受,是原地等待抱怨命運的不公還是積極調整心態來適應環境?

那個溝壑叢生的黃土高原,那個人人灰頭土臉的雙水村,那個滿身補丁的孫少平,那個頭頂白毛巾的孫少安,那個梳着麻花辮的田潤葉,那就是我們平凡的世界,那就是中華民族不向命運低頭的樸素情懷。無論時代場景如何變換,人都應該從各種磨難中走出來,精神上強大起來,變得更堅強,這是我們每一代人都需要經歷的精神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