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瓦爾登湖》讀後感精選範文三篇

心得體會 閱讀(1.46W)

其實讀書不僅對我們的學習有着重要作用,還能陶冶我們的情操,讓我們豐富知識面,更好的面對自己的生活。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瓦爾登湖》讀後感精選範文三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瓦爾登湖》讀後感精選範文三篇

《瓦爾登湖》讀後感精選範文

最近看了一點《瓦爾登湖》,說實話我不是什麼文藝女青年。所以這本湊單的書,讓我看得着實想打瞌睡。但這書確實是一本經典。

作者說的很多話,都能讓我們深思。“人們常常捱餓不是因爲缺少必需品,而是因爲缺少奢侈品。”他認爲我們原本的生活可以很簡單僕實。獲取一些生活必要的物品就可以了。不必要花費精神去追求些華而不實的東西。他這種過於簡單的生存方式,我是不太認同的。但我從廣義上認同理解他這種道理。生活不能一味的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來讓自己滿足,而忽略身邊觸手可及的幸福。這個追求的過程所付的成本到最後會超出你的預期。

我這種想法是不是脫離社會了,纔會越來越不現實而偏向於精神化呢?要反醒一下!但如今自己確實有點難以理解現在的狀況了。QQ上面點亮的人頭攢攢,但多數是顯示正在移動設備上使用,而且有的還是一天24小時在線。我心情特好地跟人打個招呼,留個言,半天,一天過去都沒反應。如果不是爲了方便與人聯繫,爲什麼天天掛上面呢?QQ成了擺設?這也許是個好事,迫使大家聯繫必須使用通話手段才行。現如今大家的互動都喜歡在微博,微信上了?看來這個時代大家需要更多人的關注和圍觀。

“只能在市場的喧囂中汲取真理!”不知道爲什麼,這一句話經常在我耳邊響起。每次我都會心生出一絲擔憂,因爲一打開網絡各種真假信息,撲面而來。標題一個比一個吸引、一個比一個驚悚。這世界怎麼變成這樣了?還是原本就是這麼混亂不堪,只是因爲如今信息的傳播速度、透明度更高了。 我擔憂我家兒子以後如何應對這樣的世界,我擔憂我不能教給他分辯真假的能力,因爲我也不太能分清了,有些新聞內容已經很顛覆我的以往觀念了。

算了,也許我是杞人憂天。

《瓦爾登湖》讀後感精選範文

這本書寫於19世紀中葉,那時正是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時期,在當時的背景下,人們追逐利益,想盡一切的辦法來使自己,獲得更高的權利和更多的金錢。工業文明、喧囂社會擠壓着人類、侵蝕着人性。而在這個大背景下,畢業於哈佛的這位智着,他單身隻影,拿了一柄斧頭,跑進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他特立獨行,懷着一顆嚮往自然的心,寧靜地踏上了這段心靈的路基。而在這個被成爲“神的一滴”的瓦爾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間裏,孤獨在思想中!

梭羅是崇尚自由的。當他從瓦爾登湖到村鎮中修鞋卻被捕時,可以發現他嚮往的是美利堅的和平與自由。“什麼也不能正當地迫使單純而勇敢的人產生庸俗的傷感”。梭羅便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勇敢地面對生活和一切他要正視的東西。並仍能保持自己單純的、自然的、美好的偉大心靈。並且他有着同樣並且他有着同樣生活簡單,在世人看來卑微而粗俗的人作爲訪客,這些訪客在梭羅看來是淵博的、謹慎而智慧的。

讀完後,我對梭羅的行爲感到不能理解,對他書裏的思想和行動更不能去認同。而在多年之後的一次初夏的夜裏,我在海灣沙灘上漫步的時候,我卻突然地體驗到了自然田園所 具有的獨特 的審美情趣,並讓我深深地認識到了梭羅以及他的《瓦爾登湖》所包容的的豐富而偉大的田園意蘊。

最後,我明白了:不管你的生命多麼卑微,你要勇敢地面對它生活;不用逃避。你縱然很貧窮,也要喜愛你的生活。即使是在濟貧院裏,你依然還擁有喜悅、開心、榮幸 時光。

梭羅親眼目睹,一個心靜知足的人,在那裏生活得宛若在皇宮裏一樣,生活得如此開心又如此心滿意足。

《瓦爾登湖》內容豐富、意義深遠,它是簡單生活的權威生活,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

《瓦爾登湖》讀後感精選範文

第一次看到“瓦爾登湖”這四個字,大概是在“最難看下去的書”的排行榜裏顯眼的榜首處。再加之周圍許多人說過這是本催眠神書,我就一直將它束之高閣,從不過問,直到有一夜真的失眠了,去書房翻出這本書,才真正認識了它。

梭羅並非隱士,而瓦爾登也並不安靜。

恰恰和一般認知相反,它充滿聲音和趣味。梭羅並沒有住在深山老林裏,他親手搭建的小木屋離市區僅1.6公里;而他這十幾平米的小屋,也曾舉辦過25個人的聚會,並非與俗世遠隔。而即便在肅殺的冬日裏,小屋也不乏拜訪者,錢寧便是其中一員。他與梭羅就着瀲灩湖光談笑風生,木屋裏熱鬧得如同普通獵戶農家。意料之外的是,梭羅的木屋沒有鎖,也沒有門栓,可以說是開放性的。路過的農夫,獵人和動物都可以進去做客。每當散步歸來,梭羅也會時而扮演一把福爾摩斯,根據菸頭、腳印之類的蛛絲馬跡推斷“到訪者”的身份,也是別有一番趣味了。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無非是困在現代化鋼鐵牢籠裏的金絲雀一樣的人。曾有人言“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坦率地說,我並不認同。且不論其中語法問題,從先後順序便可發現其荒謬。若無爲了生活的打拼,何來資本去追求詩和遠方,恐怕要早早的餓死在半路,成爲指路的一縷幽魂。

那麼就不能追求了嗎?當然可以,只是不能以梭羅和《瓦爾登湖》爲範本,而是要探尋自己獨一無二的路。走出牢籠,先從內心走出。《瓦爾登湖》其實是一本私人化的書,其中大部分內容都是從他的日記中摘出的。它是一本爲自己而寫的書,其次纔是爲別人。梭羅曾在《瓦爾登湖》中說:“我希望這個世界的人,越不相同越好。”

可是如何才能尋找到自己的“瓦爾登湖”呢?並非是盲目離職放棄生計,而是審視內心。將所有能將碎片化閱讀的雜物置於一邊,靜下來思考,此刻自己最缺失的是什麼,最需要的是什麼。是敢於說出自己獨特想法的勇氣,是守住自我不爲大流所動搖的堅定,還是拋卻雜念專心於一物的灑脫。可能性不計其數,但唯有自己才最瞭解自己。

再三品讀《瓦爾登湖》,能經歷一次又一次震撼,讀過之後,就像經歷了一個被清洗的過程,而從書中脫離,自己冷靜下來反思,又會收穫別樣體悟。城市中的鋼鐵囚籠並不可怕,也不會成爲走出俗世走向超脫與自由的阻礙。如果方法正確,囚籠將化爲階梯,助有心者去往所向之處。

《瓦爾登湖》不是一個具有自我構建精神的人要去盲從的幻境。大自然內蘊着終極真理、每一種自然現象都是某種精神的象徵,而人憑藉直覺就能感悟宇宙精神,藉由自身智慧力量,追尋所向所往,這可能不是一個輕鬆的過程,但也是發掘自己的追求和生命體驗的無限樂趣所在。

出隅,出利慾,方能出心。然後得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