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集錦7篇 精選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大全集錦!

其他文案 閱讀(1.82W)

本教案集錦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級數學各單元的詳細教學計劃,全面覆蓋了數的認識、簡單加減法、圖形和麪積等內容。教案主要以情境教學、遊戲教學爲主,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旨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合各級學校的數學老師參考使用。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集錦7篇 精選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大全集錦!

第1篇

(1)認識刻度尺,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cm,藉助實物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並通過估測,形成初步的估測意識。

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在測量活動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養成做事嚴謹、認真的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1釐米的長度單位,用釐米尺測量物體長度

教師:同學們,比一比這兩本書,哪本長,哪本短呢?兩本書到底有多長,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們這幾課就學習這個問題。

a、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課桌有多長嗎?小組討論。

b、交流彙報:剛纔同學們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鉛筆、鉛筆盒、課本做爲工作測量。下面每4個人爲一組和老師一起用手測量課桌的長度。

彙報:相同的課桌爲什麼測量的結果不同呢?學生的.五拃長,老師的三拃長。

歸納: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爲標準進行測量。

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圖釘、田字格本,小組合作,共同操作。

a、發一張課前準好的彩紙,請同學們先估量一下它的長度,然後動手操作量一量。

b、請一名同學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確,然後同學評議。

教師:一定要把彩紙的左端對準直尺上的刻度0,然後看右端在哪個數字上,就是幾釐米。

學完測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項,讓學生試着測量準備好的鉛筆等物體。

a、正確準確的測量自己準備好的物體(鉛筆、橡皮、小刀等)

c小組合作探究。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體的左端要對準直尺上的“0”刻度。

1、用直尺測量自己的數學課文的短邊。爲了照顧理解能力差點的孩子,鞏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難的安排。

2、課件出示兩種測量方法,讓學生判斷哪種是正確的,這樣的練習目的也是爲了讓學生更好更準確的掌握測量的方法。

1、釐米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在裏面尺上,每相鄰兩個數之間是1釐米。

2、用釐米作單位測量物體時,要把直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物體的右端對着刻度幾,就是幾釐米。

4、把尺子上的刻度0對準紙條的左端,紙條右端對着數字幾,就是幾釐米。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集錦7篇 精選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案,大全集錦! 第2張

第2篇

1、經歷初步認識“倍”的過程,聯繫實際問題初步理解“倍”的含義,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幾個幾”和“倍”的聯繫。

2、在認識“倍”的教學活動中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1)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擺4個,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2)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要擺2個3,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3)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擺的圓片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1、老師演示:第一行圓片擺了3個,第二行擺跟它同樣多的3個,這時第二行的個數就是第一行圓片的1倍。請你也來擺一擺:第二行的個數是第一行的1倍。

2、學生動手操作,老師巡視指導,要求學生邊擺邊想:1倍該怎麼擺?

3、題目要求我們第二行的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請你想一想接下去該怎麼擺?(學生動手操作後)誰來說一說第二行圓片擺了()個()。

4、完整地說一說:第一行圓片有3個,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擺了2個3。

5、如果老師要求你們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4倍,又該怎樣擺呢?如果是6倍呢?1倍呢?(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擺圓片,並完整地複述:第一行圓片有3個,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倍,第二行擺了()個()。

(2)誰來說一說:菊花的朵數是月季花的()倍。你是怎樣想的?引導學生完整地說一說:月季花有2朵,菊花有3個2朵,菊花的朵數是月季花的3倍,菊花一共有6朵。

(3)談話:如果我們把灰帶子的`長看作1份,花帶子的長就是這樣的4份,(老師邊講邊將花帶子與灰帶子進行比較)花帶子的長是灰帶子的4倍。

(4)在花帶子的後面再添上一段,現在花帶子的長有這樣的幾份,那麼花帶子的長是灰帶子的幾倍呢?再添上2段呢?

我們把現在灰帶子的'長看作1份,那麼花帶子的長就有這樣的幾份?現在花帶子的長是灰帶子的幾倍?你是怎樣想的?

(6)我們把現在灰帶子的長看作是1份,那麼花帶子的長就有這樣的幾份?花帶子的長是灰帶子的幾倍?你又是怎樣想的?

3、談話:老師要求花皮球的個數是白皮球的2倍,你有什麼辦法?(可以拿去花皮球的2段,也可以給白皮球加上一段)

4、請你也來設計一道類似的題目,同桌一個人出題,另一人根據同桌的意思畫一畫,擺一擺,再說一說。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你學到了什麼新的本領?跟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第3篇

(1)課件演示例2:同學們打算將班級聯歡會的會場用鮮花布置,同學們將校園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會場,還是每5盆擺一組,最多可以擺成幾組?

(2)23盆花平均每組擺5盆,用什麼方法來計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動手操作:讓學生小組合作,用學具代替23盆花來擺一擺。看看每5盆擺一組,能不能全部分完?還剩幾盆?剩下的夠不夠再分一組?

(5)認識餘數:餘下的3盆不夠再分一組,我們就把這3盆叫做餘數,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餘數的除法。(接着板書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6)觀察比較:看看例1和例2的豎式,比一比,從這兩道題的計算中你發現了什麼?(發現了當餘數是0,也就是沒有餘數,剛好能被分完.而有餘數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餘數就是不夠再分而剩餘下來的數,就像分5盆一組,3盆因爲不夠分成一組,而是剩餘下來的',所以餘數要比除數小(板書:餘數要比除數小)

2、現在從小袋子中拿出50個小方塊,平均分給8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個?剩餘幾個?你會列算式和列豎式嗎?(學生小組合作完成)

第4篇

1、使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

2、初步學會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瞭解豎式每一步計算的含義。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和積極的學習態度,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難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師:元旦到了。小明、小華和小英正在用彩筆畫畫,準備佈置“迎接元旦”專刊。他們要用美麗鮮豔的彩色圖畫歌頌偉大的祖國,迎接新年的到來。從這幅圖畫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呢?引導學生提出:他們每人都有一盒彩筆,每盒12枝。他們一共有多少枝彩筆呢?

教師提問:如果我們要知道準確的枝數,該怎麼辦呢?

(3)這道題與我們以前學過的乘法計算有什麼不同?

讓小組內每個同學先思考3分鐘,在紙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來。也可以擺出小棒(或其他學具)或畫畫圖等。如果能想出幾種算法的',就把幾種算法都寫出來。

完以後,在小組裏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說給同組的其他同學聽。

小組長歸納一下本小組一共想出了哪幾種算法。這時教師巡迴瞭解各組的情況,尤其要鼓勵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積極參與小組的活動。

全班彙報。由各小組的代表向全班同學彙報自己小組的各種算法,教師將其板演在黑板上。

教師提出要求:現在同學們想出了這麼多種算法,我們能不能把這些算法分分類,看看一共有幾種思路。

引導學生擺。因爲一個因數是12,所以一行擺1捆零2根;因爲另一個因數是3,所以擺3行,一共擺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評價各種算法,組織學生議論,每一種算法是怎麼算的,各有什麼適用範圍。

1.擺學具和畫圖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但我們學了數學以後就應儘量使用計算的方法來算。

2.根據乘法的含義用連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數的個數比較多,算起來就比較麻煩。

3.把一個因數分解成幾個十和幾個一,分別與另一個因數相乘,再把幾個乘積加起來。這種方法不管因數是幾都能算。

4.把一個因數拆成幾個一位數,再分別和另一個因數相乘,然後把幾個乘積相加,這種方法不管因數是幾也都能算,但有時也比較麻煩。如25×6=9×6+8×6+5×6+3×6等。

從剛纔議論的結果來看,用數的分解組成方法來算比較簡便。那麼我們能不能把這三個算式像加法豎式那樣合併成一個豎式呢?下面就請大家打開課本第74頁看看小英是怎樣列出乘法豎式的。

先出示有部分積相加的豎式,再出示簡便豎式,並說明爲什麼可以寫成簡便豎式。

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題,教師巡視瞭解情況。如有發現錯誤,指導訂正。

學生完成練習十六的作業。每道題先讓學生估算,然後再用豎式計算。

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說說爲什麼是用乘法計算。

第2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同桌互相檢查並說說自己是怎麼算的。

第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再交流這道題有哪幾種算法。

第5篇

1.在觀察公園路線圖、公交車站牌、城市平面圖等活動中,認識路線圖,並會運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線。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3.在觀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運用生活經驗幫助思考的意識。

2.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綜合性很強的實際問題(如學會看城市交通圖、平面圖等)

1.小紅從家向東走了120米,又向()走了()米到游泳館?

師:認識路線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現在,我們就來學習一下生活中我們最常用的`“公交路線圖”

1.1路公交車是從火車站開往哪裏的?經過了哪幾個車站?

小結:我們在乘車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車的行駛方向,然後根據需要,正確的選擇乘幾路公交車和下車地點,現在你知道我們改乘哪路車了吧!

小結:除了公交線路圖,有時我們到某個地方旅遊的時候,總是要先看看遊覽的路線圖,要遊玩什麼景點,怎樣走才能不走重複的路線,路線圖都會告訴我們,因此認識路線圖十分重要!

師:老師這裏有一張中國地圖,出示動畫“中國一些地區方位圖”

你知道成都在我們的哪個方向嗎?教師將方位標放在北京的位置,讓大家看成都的方位。

第6篇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第46頁—47頁例一、做一做和練習十第3題。

1、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口算和筆算方法的過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通過自主探究、討論交流等方式,藉助點子圖,初步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思想,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

3、學生在自主探究、尋找方法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感。

使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理解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二個因數得多少個“十”,並能正確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解決兩位數乘兩位筆算時乘的順序和第二部分積的書寫位置。

師:在今天上課的一開始,請同學們來看黑板上這幾道題,直接口算哪些題你會算?(22×3= 14×2= 14×10= 31×10= 14×12= )第一題會算嗎?(生:會)等於多少?第二題、第三題、第四題分別等於多少?第五題會算嗎?(生回答)有的同學說會,有的同學說不會,沒有全班通過我們給他打個問號。

師:同學們來看,我們會做的這些題都是些什麼題啊?

師:那也就是說我們會做的題是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再來觀察我們不會做的題又有什麼特點?

師:不會做的題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題,同學們!你瞧,今天我們就要利用我們會做的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的知識來解決兩位數乘兩位數得計算。

師:這就是咱們今天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

師:(課件出示主題圖)從圖中你知道到了哪些信息?要求的是什麼問題?

師:同學們你能估算一下王老師大約買了多少本嗎?你是怎麼想的?(找2個學生說)

師:剛纔我們估算出了12套書大約有多少本,那12套書到底有多少本呢?以前我們學過兩位數乘一位數,還學過兩位數乘整十數的知識,你能不能根據這些,求出14乘12的.準確積呢?誰來說說你的想法?(生說把12分成10和2)

師:我們把每一本書都看作是一個小圓點,就出現了這樣的點子圖,如果把你的想法在點子圖上來表示出來,(課件演示)就是把12套書分成了10套和2套,10套是14×10=140(點子圖上畫括號),2套是14×2=28,140+28=168。看來用我們學過的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的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他剛纔是把12分成了10和2,那12還可以分成幾和幾呢?(生口答)

師:你們會像董老師這樣在點子圖上表示出你們的分法和算的結果嗎?那就請大家拿出一張這樣的點子圖,在點子圖上先分一分,再算一算。好開始!

師:不管大家用的是哪一種算法,董老師發現我們都是先把兩位數分成了兩個一位數或者是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去乘,最後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同學們真了不起!都能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

師:請同學們再來觀察一下,這幾個同學的作品,你認爲哪種分法在計算的過程中又簡便,又好算?(課件展示三種分法圖)

生回答把12分成10和2最簡便(課件變大出現12分成10和2的點子圖)

師:剛纔我們所有的解決方案都是一種口算的過程,那我們能不能利用豎式來計算呢?

學生自己嘗試着做一做,教師巡視,找出帶0的豎式和不帶0的豎式

1生:(展示帶0的)說計算過程(讓學生手指大屏幕解說)

2生:(不帶0的)生一邊說老師一邊板書同時問每一位上的數分別表示什麼。

(2)比較一下這兩個豎式有什麼不同。是否可以不寫0

(3)再次回顧不帶0的計算過程並說出每一層積是誰和誰的積,是幾套數的本書。強調第二層積個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寫。

師:通過剛纔的學習,相信大家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下面我要考考大家,請大家完成學習卡上的第一大題,看誰算的仔細。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收穫了這麼多?老師真爲你們感到高興。那今天這節課就上到這裏。課下請大家完成書47頁第2題和第4題。

第7篇

1、懂得人人都有自身的家,人的生活離不開家,培養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2、通過講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溫暖,激發愛家的情感。

3、通過學習瞭解家庭的過去和長輩們小時候的生活,進一步加深對家庭的認識和了解,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溫暖,培養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瞭解家庭的過去,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課程準備:

一、導入1、聽曲《可愛的家》,讓大家猜猜這是什麼曲子,會唱的一起唱。

3、同學們,你們都有自身的家,你們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關心照顧下健康生長,你們愛自身的家嗎?現在請我們的同學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自身的家。

1、讓兩名同學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紹自身家的家庭成員和家居環境。

2、談話,讓學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點,每個家庭也各有特點,不同地區,人們的家居和生活習慣也各有不同。

1、看圖說說這些人在幹什麼,想象當時的.情景。說說他們爲什麼想家。

2、教師給學生介紹自身也有一個溫馨的家,以和家庭的基本情況,談談自身對家庭愛的一些體會和具體事例。讓學生感受到小朋友是在家人的關愛下生長的。

1、請學生用彩筆在教材上畫自身家居的外觀或內景,或者把家居的特點和自身在居室裏的一些活動。

2、展示個別同學的作品,並讓他說說怎樣美化自身的家居。比方,自制一張剪貼畫,貼在牆上;將零亂地房間收拾乾淨、整齊。

3、同學們各抒己見:我們應該用什麼行動去愛我們的家?

1、教師先講講自身小時候的故事或自身家長小時候的故事。

2、讓學生將自身的調查情況在小組或班級中彙報,也可以將找到的照片和實物向大家做介紹。

3、交流一下調查後的感想。談一談,自身從中知道了什麼?發現了什麼?

1、教師:家庭是溫暖的,是我們快樂生長的搖籃,是我們避風的港灣,但是在實際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學也會遇到過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煩惱”,現在,請我們的同學說說心裏話。

2、讓學生自身談談與家長髮生的矛盾,通常是怎麼解決的。大家互相交流解決矛盾的經驗。

3、教師設置三種選擇,學生先選其一,並說明自身選擇的理由:爸爸媽媽愛我,我也愛他們;爸爸媽媽有時對我不好,我還是愛他們;爸爸媽媽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他們。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行動來愛我們的家和我們的家人吧,願我們的家庭生活更加溫馨、更加美滿!

1、結合自身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和學校與自身生長的關係。

2、通過觀看學校的櫥窗、展板、專欄、學校特色角等,感受學校文化的豐富內涵,在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的同時,獲得積極的人生啓迪。

3、通過了解學校的發展變化和全校師生取得的各種成果,形成爲學校感到驕傲自豪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之中,讓學生髮生“我也要爲校爭光”的願望。

4、初步瞭解一些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的學校,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進對學校的認識和對未來學校的神往。

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和學校與自身生長的關係。感受學校文化的豐富內涵,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

從學校文化中,獲得積極的人生啓迪,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發生爲校爭光的願望。

1、收集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的照片,學校的展板、專欄、文化牆、學校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和過去和現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圖片。

2、收集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學校的照片。

2)提問:聽了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麼嗎?你們喜歡學校的生活嗎?

2)說說自身參與學校活動的紀念品,回憶自身參與的學校活動,如入隊時的照片,參與活動時的照片,競賽中獲的獎,春遊時買的小紀念品,活動後寫的日記,上課時畫的圖畫,製作的美術作品。

1)將學生實地瞭解到的本校的學校文化寫成一個小報告。內容可以爲“學校文化面面觀”、“我最感興趣的一角”、“我給學校文化的寄語”等幾方面展開。

2)小組討論,學校設計這樣的學校文化的用意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