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人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7篇

教師文案 閱讀(3.34W)

教案在制訂的時候,我們肯定要強調文字表述規範,想要寫出全面的教案,我們一定要認真分析自己的教學目標,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人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人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7篇

人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篇1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提問導入

1.提問激趣。

根據“甲是乙的”,你能想到什麼?

預設

生1:乙是甲的。

生2:甲比乙少,乙比甲多。

生3:甲是甲、乙之差的5倍。

生4:甲是甲、乙之和的。

生5:乙比甲多20%。

……

2.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複習用分數和百分數的知識解決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二)]

⊙回顧與整理

1.分數(百分數)的一般應用題。

(1)分數(百分數)乘法應用題的特徵及解題關鍵各是什麼?

①特徵:已知單位“1”的量和分率,求與分率所對應的實際數量。

②解題關鍵:準確判斷單位“1”的量。找準所求問題對應的分率,然後根據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正確列式。

(2)分數(百分數)除法應用題的特徵及解題關鍵各是什麼?

①特徵:已知一個數和另一個數,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一個數”是比較量,“另一個數”是標準量。求分率或百分率,就是求它們的倍數關係。

②解題關鍵:從問題入手,理清把誰看作標準量,也就是把誰看作單位“1”,誰和單位“1”的量作比較,誰就是被除數。

(3)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常見題型有哪些?如何解答?

①求甲是乙的幾分之幾(百分之幾):甲÷乙。

②求甲比乙多(少)幾分之幾:(甲-乙)÷乙或(乙-甲)÷乙。

③已知甲比乙多(少)幾分之幾,求甲:乙×。

④已知甲比乙多(少)幾分之幾,求乙:甲÷。

⑤求百分率。

發芽率=×100%

小麥的出粉率=×100%

產品的合格率=×100%

出勤率=×100%

⑥求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2.分數應用題的特例——工程問題。

(1)什麼是工程問題?

明確:工程問題是探討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三個數量之間相互關係的一種應用題。

(2)解決工程問題的關鍵是什麼?

明確: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時間的倒數,然後根據題目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公式解題。

(3)工程問題的數量關係式有哪些?

預設

生1: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生2:工作效率=工作總量÷工作時間

生3: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

生4:合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

人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結合方格紙用兩個數據來確定位置,能依據給定的數據在方格紙上確定位置。

2、通過學習活動,增強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點的位置

教學難點:

利用方格紙正確表示列與行。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投影機。

學生準備: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標出下列班上同學的位置(圖略)

{藉助教師操作檯上的學生座位圖,迅速將實際的具體情境數學化}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學例2

1、我們剛剛已經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學所在的位置。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這樣的一張示意圖上(出示示意圖),如何表示出圖上的場館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討論說出如何表示大門的位置。(3,0)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特別強調0列、0行,並指導學生正確找出。)

3、同桌討論說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並指名回答。

4、學生根據書上所給的數據,在圖上標出“飛禽館”“猩猩館”“獅虎山”的位置。(投影講評)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學時應充分利用這些經驗和知識爲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將用生活經驗描述位置上升爲用數學方法確定位置,發展數學思考,培養空間觀念。}

(二)、課堂提高

練習一第6題

(1)獨立寫出圖上各頂點的位置。

(2)頂點a向右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裏?哪個數據發生了改變?點a再向上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裏?哪個數據也發生了改變?

(3)照點a的方法平移點b和點c,得出平移後完整的三角形。

(4)觀察平移前後的圖形,說說你發現了什麼?小組內相互說說。

(圖形不變,右移時列也就是第一個數據發生改變,上移時行也就是第二個數據發生改變)

{。讓學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數對錶示點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數與形之間的橋樑,加強了知識間的相互聯繫。}

三、當堂測評

練習一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同學之間互相檢驗交流,最後,教師再展示學生的作品,學生評價。

練習一第5題

(1)學生自己在方格紙上畫一個簡單的多邊形。各頂點用兩個數據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畫圖。

{繼續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四、課堂自我評價

這節課你覺得自己表現得怎樣?哪些方面還需要繼續努力?

五、設計意圖:

本節知識,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從學生熟悉的座位順序出發,讓學生在口述“第幾組幾個”的練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幾列第幾行”的概念,讓學生從習慣上培養起先說“列”後說“行”的習慣。然後再過度到用網格圖來表示位置,讓學生懂得從網格座標上找到相應的位置。這樣由直觀到抽象、由易到難,符合孩子的學習特點。

人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篇3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一、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負數、圓柱與圓錐、比例、統計、數學廣角、整理和複習等。

教學重點:百分數的應用、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統計圖、轉化的解題策略以及總複習的四個板塊的系列內容。

教學難點: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推導、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斷、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衆數和中位數平均數、解題策略的靈活運用。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

1.瞭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2.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數據在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並能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

3.會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

4.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5.能從統計圖表準確提取統計信息,正確解釋統計結果,並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的預測;初步體會數據可能產生誤導。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經歷對“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過系統的整理和複習,加深對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材分析

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負數和比例兩個單元。結合生活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負數,瞭解負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比例的教學,使學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會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圓柱與圓錐的教學,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使學生通過對圓柱、圓錐特徵和有關知識的探索與學習,掌握有關圓柱表面積,圓柱、圓錐體積計算的基本方法,促進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有關數據可能產生誤導的內容。通過簡單事例,使學生認識到利用統計圖表雖便於作出判斷或預測,但如不認真分析也有可能獲得不準確的信息導致錯誤判斷或預測,明確對統計數據進行認真、客觀、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圓柱與圓錐、比例、統計等知識的學習,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經歷探究“抽屜原理”的過程,體會如何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模型化”,從而學習用“抽屜原理”加以解決,感受數學的魅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多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整理和複習單元是在完成國小數學的全部教學內容之後,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一次系統的、全面 的回顧與整理,這是國小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原來分散學習的知識得以梳理,由數學的知識點串成知識線,由知識線構成知識網,從而幫助學生完善頭腦中的數學認知結構,爲國中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

1、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2、在集體備課基礎上,還應同年級老師交換聽課,及時反思,真正領會教學設計意圖,提高駕御課堂的能力。教師應轉變觀念,採用“激勵性、自主性、創造性”教學策略,以問題爲線索,恰當運用教材、媒體、現實材料突破重點、難點,變多講多練,爲精講精練,真正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與學的效益。

3、不增減課程和課時,不提高要求,不購買其他複習資料,不留機械、重複、懲罰性作業和作業總量不超過規定時間,課堂訓練形式的多樣化,重視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

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本學期要以新的教學理念,爲學生的持續發展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空間。要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在教學過程中,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創設愉悅、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中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從而達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學中注意採用開放式教學,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境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如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編等途徑,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

五、單元教學計劃

第一單元 單元教學計劃 教學內容:

負數 教學要求: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的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體會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繫。

3、能借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教學重點:

會讀寫負數,比較負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比較負數的大小 教學措施:

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認識負數的意義。初步建立數軸的模型,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課時安排:3課時

第二單元 單元教學計劃

教學內容:

圓柱與圓錐 教學要求:

1、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徵,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理解掌握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會計算

3、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教學重點:

圓柱、圓錐的特徵及體積的計算。教學難點:

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及圓柱的表面積,體積和圓錐體積的計算及有關的綜合性問題。教學措施:

圓柱及圓錐的教學從直觀入手,通過對常見實物觀察,使學生認識圓柱的

形狀,並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柱幾何圖形,然後介紹圓柱各部分名稱。通過教師演示及學生實驗來教學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及圓錐的體積。課時安排: 9課時

第三單元 單元教學計劃

教學內容:

比例 教學要求:

1、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

2、能夠正確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

3、能夠應用比例的知識,求出平面圖的比例尺,並能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4、通過比例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受到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啓蒙教育。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反比例的意義。教學難點:

比例的有關概念及應用 教學措施:

比例這一單元先教學成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學成反比例的量,然後把這兩者放在一起進行聯繫、對比,最後再教學正反比例的應用題,使學生更好地

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斷,避免發生混淆;對於應用題,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一道題目,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比例的認識,又可以提高學生靈活運用各種知識的解題能力。課時安排: 14課時

第四單元 單元教學計劃

教學內容:統計 教學要求:

1、初步認識統計的意義和方法。

2、初步學會把一些原始數據進行分類和整理,填寫成簡單的統計表並會看,會分析表中說明的問題。

3、學會製作一些含有百分數的簡單的統計表。

4、學會製作理解求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較複雜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5、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學會製作一些簡單的統計圖。

6、通過有說明力的數據和對統計圖表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教學重點:

學會看統計圖表 教學難點:

通過統計表回答問題 教學措施:

讓學生知道在表示有關數量之間的關係上,統計圖比統計表更加形象具體;然後依次說明三種不同類型的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最後在例題和練習中,讓學生根據圖表回答問題,使學生學會看統計圖表、會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分析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養成學生應用統計的思想分析思考問題的習慣。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五單元 單元教學計劃

教學內容:

數學廣角。教學要求:

1、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抽屜原理”的靈活應用感受數學的魅力。教學重點:

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難點:

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措施:

藉助教具、事物操作和畫草圖方式進行“說理”,讓學生初步經歷“數學證明”的過程。

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引導學生先判斷某個問題是否屬於

用“抽屜原理”可以解決的範疇,再思考如何尋找隱藏在其背後的“抽屜問題”的一般模式。課時安排: 3課時

第六單元 單元教學計劃

教學內容:

整理和複習 教學要求:

1、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有關整數、小數、分數、比和比例、簡易方程等基礎知識,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會使用學過的簡便算法,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會解簡易方程,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2、鞏固已獲得的一些計算單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名數的簡單改寫。

3、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幾何形體的特徵,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鞏固所學的簡單的畫圖、測量等技能。

4、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統計知識,能夠看和繪製簡單的統計圖表,並且能夠計算求平均數問題。

5、牢固地掌握所學的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夠比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解答不復雜的應用題,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梳理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形成知識體系。教學難點:

正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措施:

複習時重視基礎知識的複習,注意知識間的聯繫。同時注意啓發、引導學生主動地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和複習,形成知識網絡。教師則加強反饋,注意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及時補習學生的知識缺漏 課時安排: 27課時

人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篇4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是比的實際應用。根據《數學課程標準》中“要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的理念,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積極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放大與縮小現象。爲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間,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基於以上教學理念,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有以下特點:

1.聯繫生活實際,體會圖形放大與縮小的應用價值。

教育家盧梭認爲:教學應讓學生從生活中,從各種活動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繫,獲得直接經驗。因此,在教學中,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有效利用教材中的圖片,使學生了解無論是照相還是用放大鏡看書、用投影儀放大圖表,都離不開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知識,這部分知識有很強的實用價值。

2.在觀察、操作中理解圖形放大與縮小的意義和方法。

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交流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獲得直接的感性認識,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基於以上認識,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藉助對例題的探究,弄清圖形放大與縮小的意義和方法,並能在方格紙上按一定的比畫出放大與縮小後的圖形,使學生認識到把一個圖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縮小,只要把圖形的各邊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縮小即可。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把一個圖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縮小後,只是圖形的大小改變了,形狀沒有發生變化,從而真正理解並掌握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的意義。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紙卡

學生準備 方格紙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1.觀察、感受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1)觀察、感受。

①出示寫有“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的紙卡。

提問:紙卡上寫的是什麼?

(紙卡上的字爲小5號字,學生躍躍欲試後會有些失望,因爲看不清)

②把紙卡放到展臺上,調整縮放鍵,逐漸調大。

提問:紙卡上寫的是什麼?

生搶答: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2)引導學生思考。

師:爲什麼紙卡上的字之前看不清,而現在看清了呢?

生:因爲字被放大了。

2.結合生活實際,導入新課。

(1)過渡: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現象,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課件出示教材59頁主題圖)

這些現象中,哪些是把物體放大?哪些是把物體縮小?

預設

生1:圖1是把物體縮小。

生2:圖2、圖3、圖4都是把物體放大。

(2)導入新課。

今天,就讓我們從數學的角度一起來探究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現象。(板書: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設計意圖:創設一個感受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的情境,激發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探究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現象的興趣,使學生在觀察、體驗中初步感知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探究新知

1.探究把圖形放大的意義和方法。

(1)課件出示教材60頁例4。

(2)思考、交流。

提問:“按2∶1放大”是什麼意思?

生:“按2∶1放大”就是把圖形的各邊的長放大到原來的2倍。

(3)畫圖方法。

①提問:以正方形爲例,具體畫圖時應該怎樣做?

預設

生:正方形原來的邊長是3個單位長度,現在按2∶1放大後,邊長應該是6個單位長度。

②畫圖。

(學生獨立畫放大後的正方形,教師巡視指導)

(4)完成例4。

①怎樣畫長方形?

預設

生:把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放大到原來的2倍,畫出長方形。

②怎樣畫三角形?

預設

生:把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分別放大到原來的2倍後,連接兩條直角邊的端點。

(可引導學生用數方格法驗證,當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放大到原來的2倍時,直角三角形的斜邊也放大到原來的2倍)

人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正比例是刻畫某一現實背景中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規律的數學模型,從常量到變量,是學生認識過程的一次重大飛躍。通過學習,學生可以進一步加深對過去學過的數量關係的理解,初步學會從變量的角度來認識兩種量之間的關係,感受函數的思想方法。同時這部分知識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學號這一內容,既可以鍛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生活的意識,通過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可以爲進一步學習函數知識奠定紮實的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認識了比、比例的意義,掌握了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雖然學生在過去學習用字母表示數和運算律的過程中,對變量的思想有一些感知,但真正用函數的觀念探索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規律是從本課開始的。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結合生活實例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學習方式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設計理念】

數學學習應從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體驗、探索。”在認真分析教材,深入瞭解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本節課的設計,我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1.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將數學學習與生活實際相聯繫。

2.讓學生經歷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注重積累數學學習經驗,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4.注重學生過程的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不斷認識、調整自我,建立自信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實例認識正比例的量,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學生在認識正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變量的特點,感受用數學模型表示特定數量關係及其變化規律的過程和方法,獲得從生活現象中抽象出數學知識和規律的意識,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獲得一些學習成功的體驗,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掌握成正比例的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學會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設疑,鋪墊銜接。

1.談話:看到“正比例的意義”這個課題,你有什麼疑問?

2.結合現實情境回憶常見的數量關係。

?設計說明:數學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正比例的意義建立在對常見的數量關係間變化規律探索的基礎之上,適當的回顧既有利於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又爲探究新知做好準備,有效溝通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繫。】

二、合作探究,發現規律。

1.教學例1

出示例1的表格,讓學生說一說表中列出的是哪兩種量。並聯系這輛汽車的行駛過程,體會表中行駛時間和路程之間有什麼關係。

談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和比較表中數據,說一說這兩種量分別是怎樣變化的。

組織反饋,並通過交流,使學生認識到這裏的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汽車的行駛時間變化,路程也隨着變化。

談話:請大家進一步觀察表中數據,這輛汽車行駛的時間喝路程的變化是否有一定的規律?

預設:

(1)一種量擴大到到原來的幾倍,另一種量也隨着擴大到原來的幾倍;一種量縮小到到原來的幾分之幾,另一種量也隨着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幾。

(2)路程除以對應時間的商都是一樣的,也就是相對應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值都是80。

根據學生的交流的實際情況,如果學生不能主動發現規律的,及時引導學生寫出機組相對應的路程和時間的比,並求出比值。

提問:這個比值表示什麼?你能用一個式子來表示上面幾個量之間的關係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提問:括號裏的“一定”表示什麼意思?你能結合這個式子說一說上面的例子中汽車行駛路程和時間的變化規律嗎?

小結: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着變化。當路程和對應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時,我們就說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關係,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

請學生完整地說一說表中的路程和時間成什麼關係。

?設計說明:正比例的意義比較抽象,建立正比例的概念,首先要對變量有比較充分的感知。爲此,在呈現表格後,先引導學生聯繫汽車行駛的過程體會到汽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是在不斷變化的,再通過觀察和比較進一步體會到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着變化。這既有利於學生聯繫已有的生活經驗感知變量的特點,又滲透了變量和自變量的含義,有利於學生初步體會變量之間的關係。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表格,討論時間和路程的變化規律,並對學生中可能出現的情況作充分預設,既爲學生自主發現規律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具體活動中經歷學習過程,獲得對正比例意義的充分感知。在揭示文字表達式後,讓學生交流這裏的“一定”表示什麼意思,並結合文字表達式說一說兩種量的變化規律,促使學生對已經積累的感性認識進行抽象和概括,爲進一步揭示正比例的意義做好準備。】

2.教學“試一試”。

讓學生自主讀題,根據表中已經給出的數據把表格填寫完整。

談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表格,先想一想購買鉛筆的數量和總價是怎樣變化的,再寫出幾組對應的總價和數量的比,並比較比值的大小,看這兩種量是按什麼樣的規律變化的。

提問:這裏總價好數量的比值表示什麼?你能用式子表示它們之間的關係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讓學生結合上面的關係式,判斷鉛筆的總價和數量是否成正比例,並說明理由。

?設計說明讓學生繼續結合具體的實例進一步感知成正比例的量的特點,積累對成正比例的量的感性經驗,爲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提供更豐富的感性認識。】

3.抽象概括

請大家回顧一下,例1和“試一試”中分別是什麼樣的兩種量?成正比例的兩種量有什麼共同特點?

啓發: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正比例關係可以用什麼樣的式子來表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並揭示課題。

請大家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設計說明:引導學生回顧例1和“試一試”的學習過程,說一說成正比例的量有什麼共同特點,並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通過抽象和概括得到正比例關係的字母表達式,既可以促使學生主動把已經積累的的感性經驗上升的理性認識,獲得對正比例意義的準確把握,又有利於學生初步感悟數學抽象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符號化的思想,發展數學思考。】

三、分層練習,豐富體驗

1.“練一練”第1題。

出示題目後讓學生說一說表中列出了哪兩種量,這兩種量是怎樣變化的。

討論:這兩種相關聯的量是按什麼規律變化的的呢?請大家先寫幾組相對應的的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所用時間的比,並比較比值的大小,再想一想這個比值表示什麼,可以用什麼樣的式子表示題中幾種量之間的關係。

學生按要求活動,並組織反饋。

提問:張師傅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時間成正比例嗎?爲什麼?

2.“練一練”第2題。

出示題目後,請學生說一說表中列出的是哪兩種量,它們是怎樣變化的,在獨立進行判斷,並交流判斷時的思考過程。

3.練習十第1題。

先請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發現訂閱數量與總價的變化規律的,可以用什麼樣的式子表示它們的關係,爲什麼說訂閱的總價和數量成正比例關係?

4.練習十第2題。

出示題目後,讓學生按要求在方格紙上把正方形放大,並演示放大後的正方形,並說說是怎樣畫出放大後的正方形的,放大後的正方形的邊長各是多少釐米。

出示題中的表格,讓學生獨立填表並比較填出的數據,說一說正方形的周長和邊長是按什麼規律變化的,它們是否成正比例;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是按什麼規律變化的,它們是否成正比例。

結合學生的回答小結。

追問: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關係,關鍵看什麼?

?設計說明:緊緊圍繞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有層次、有針對地設計練習,既有利於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掌握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關係的過程和方法,又有利於學生初步體會變量的特點,感悟函數的思想,發展用數學語言表達的能力。】

四、反思回顧,提升認識

談話交流: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怎樣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關係?你還有哪些收穫和體會?

?板書設計】

正比例的意義

兩種相關聯的量

人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篇6

第一課時 負數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3.能借助數軸初步理解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關係。【重點難點】

負數的意義和數軸的意義及畫法。

?教學指導】

1.通過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學生對負數的認識。負數的出現,是生活中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的需要。教學時,教師應通過豐富多彩的生活實例,特別是學生感興趣的一些素材來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出現負數的必要性,並通過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的對比,初步建立負數的概念。在引入負數以後,教師要鼓勵學生舉出生活中用正負數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的實際例子,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並通過大量的事例加深對負數的認識,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把握好教學要求。

對負數的教學要把握好要求,作爲中學進一步學習有理數的過渡,國小階段只要求學生初步認識負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負數的意義,初步建立負數的概念。這裏不出現正負數的數學定義,而是描述什麼樣的數是正數,什麼樣的數是負數,只要求學生能辨認正負數。關於數軸的認識,這裏還沒有出現嚴格的數學定義,而是描述性的定義,只是讓學生藉助已有的在直線上表示正數和0的經驗,遷移類推到負數,能在數軸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所對應的點。

3.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創設了開放性的思維空間,在解決問題時應着眼於讓學生自主地理解數學信息、尋找解題思路。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尋找答案,對於學生有道理的闡述,教師要積極鼓勵,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逐步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內驅力。【課時安排】 建議共分3課時:

負數的初步認識 2課時 在數軸上表示正數、0和負數 1課時 【知識結構】

第1課時 負數的初步認識(1)

?教學內容】 負數的初步認識

(1)(教材第2頁例1)。【教學目標】

結合生活實例,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正、負數可以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重點難點】 體會負數的重要性。【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情景導入】

1.教師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教材第2頁主題圖。(有條件的可播放天氣預報視頻)

2.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說出圖中內容。(教師:觀察上圖,你能發現什麼?0℃代表什麼意思?-3℃和3℃各代表什麼意思?)

引出課題並板書:負數的初步認識(1)【新課講授】 教學教材第2頁例1。

(1)教師板書關鍵數據:0℃。(2)教師講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開始結冰的溫度。比0℃低的溫度叫零下溫度,通常在數字前加“-”(負號):如-3℃表示零下3攝氏度,讀作負三攝氏度。比0℃高的溫度叫零上溫度,在數字前加“+”(正號),一般情況下可省略不寫:如+3℃表示零上3攝氏度,讀作正三攝氏度,也可以寫成3℃,讀作三攝氏度。

(3)我們來看一下課本上的圖,你知道北京的氣溫嗎?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都是多少呢?隨機點同學回答。

(4)剛剛同學回答得很對,讀法也很正確。

(5)瞭解了北京的氣溫,下面我想請同學告訴我哈爾濱的氣溫,它與上海氣溫比較又怎樣呢?用手勢告訴大家好嗎?

學生討論合作,交流反饋。

(6)請同學們把圖上其它各地的溫度都寫出來,並讀一讀。(7)教師展示學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8)小結: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用“+”和“-”就能準確地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

?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第1題。組織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答案:-18℃溫度低。【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第1課時 負數的初步認識(1)

0℃-3℃ 3℃(+3℃)

第2課時 負數的初步認識(2)

?教學內容】 負數的初步認識

(2)(教材第3頁例2)。【教學目標】

通過呈現存摺上的明確數據,讓學生體會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體會負數的含義。

?重點難點】

體會引入負數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負數的含義。

?情景導入】

教師:上一節課我們已經一起學習了氣溫的表示,誰能說一說溫度都是怎樣讀寫的?

組織學生討論回憶上一課內容。

師:很好,大家都很棒。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負數知識。引出課題並板書:負數的初步認識(2)【新課講授】 1.教學例2。

(1)教師出示存摺明細示意圖。(教材第3頁的主題圖)教師:同學們能說說“支出(-)或(+)”這一欄的數各表示什麼意義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然後指名彙報。

(2)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像2000,500這樣的數表示的是存入的錢數;而前面有“-”號的數,像-500,-132這樣的數表示的是支出的錢數。

(3)教師:上述數據中500和-500意義相同嗎?(500和-500意義相反,一個是存入,一個是支出)。你能用剛纔的方法快速而又準確地表示出向東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進20步和後退25步嗎?說說你是怎麼表示的?師把學生的表示結果一一板書在黑板上。

2.歸納正數和負數。

(1)你能把黑板上板書的這些數進行分類嗎?小組討論交流。(2)教師展示分類的結果,適時講解。像+8,+4,+2000,+500,+100,+20這樣的數,我們把它們叫做正數,前面的+號也可

以省略不寫。像-8,-4,-500,-20這樣的數,我們把它叫做負數。

(3)那麼0應該歸爲哪一類呢?組織學生討論,相互發表意見。師設難:“我認爲0應該歸爲正數一類。”

歸納: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4)你在什麼地方見過負數?教師鼓勵學生注意聯繫實際舉出更多的例子。

?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第2題。組織學生動手填一填,在小組中交流檢查。答案: 正數有:+4+41 51負數有:-?

3【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第2課時 負數的初步認識(2)

正數:+8 負數:-8

+4-4 +2000-2000 +500-500 +100-100 +20-20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第3課時 在數軸上表示正數、0和負數

?教學內容】

藉助數軸理解正數和負數的意義(教材第5頁例3)。【教學目標】

1.藉助數軸初步理解正數、0、負數。

2.初步體會數軸上數的順序,完成對數的結構的初步構建以及正數與負數的比較。

?重點難點】 認識數軸、0。

?情景導入】

教師用cai課件演示教材第5頁的主題圖。

教師:如何在一條直線上表示出他們運動後的情況呢? 【新課講授】 教學例3。

(1)教師:怎樣用數來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係呢?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然後彙報。

(2)教師結合學生的彙報,用課件出示數軸,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

(3)讓學生說出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4)教師總結:我們可以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做數軸。

(5)引導學生觀察數軸

:①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現什麼規律?

②在數軸上分別找到

和-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和-處,應如何運動?

師及時小結,數軸除了可以表示整數,還可以表示小數、分數。每個數都能在數軸上找到它們相對應的點。

?課堂作業】

1.完成教材第5頁的“做一做”。學生獨立練習,指名彙報。2.完成教材第6頁練習一的第4題。第4題組織學生獨立完成,並在小組中相互交流、檢查。教師用課件出示答案、訂正。

答案: 1.略

2.第4題:點a表示的數是-7;點b表示的數是-4;點c表示的數是-1;點d表示的數是3;點e表示的數是6。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第3課時 在數軸上表示正數、0和負數

上面這樣的直線叫做數軸。

2百分數

(二)【教學目標】

1.理解折扣、成數、稅率、利率的含義,知道它們在生活中的簡單應用,會進行這方面的簡單計算。

2.在理解、分析數量關係的基礎上,使學生能正確地回答有關百分數的問題。

?重點難點】

利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指導】

注意概念之間的聯繫與區別,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本單元的概念較多,教學時要突出重點,幫助學生弄清概念間的聯繫與區別。只有理解了百分數的含義,才能正確地運用它解決百分率、折扣、成數、稅率、利率等實際問題。再如,百分數和分數雖然在本質上是相同的,但在意義上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百分數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係;分數既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數、又可以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係。

?課時安排】

建議共分5課時:折扣1課時 成數1課時 稅率1課時 利率

1課時 解決問題1課時

?知識結構】

第1課時 折扣

?教學內容】

折扣(教材第8頁的內容,練習二第1~3題)。【教學目標】 1.明確折扣的含義。

2.能熟練地把折扣寫成分數、百分數。3.正確解答有關折扣的實際問題。

4.學會合理、靈活地選擇方法,鍛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1.會解答有關折扣的實際問題。

2.合理、靈活地選擇方法,解答有關折扣的實際問題。【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情景導入】

聖誕節期間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銷活動?誰來說說他們是怎樣進行促銷的?(學生彙報調查情況。)

?新課講授】

1.教學折扣的含義,會把折扣改寫成百分數。

(1)剛纔大家調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個商業用語,那麼你所調查到的打折是什麼意思呢?比如說打“七折”,你怎麼理解?

(2)你們舉的例子都很好,老師也蒐集到某商場打七折的售價標籤。(電腦顯示)

①大衣,原價:1000元,現價:700元。②圍巾,原價:100元,現價:70元。③鉛筆盒,原價:10元,現價:? ④橡皮,原價:1元,現價:?

(3)動腦筋想一想:如果原價是10元的鉛筆盒,打七折,猜一猜現價會是多少?如果原價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現價又是多少?

(4)仔細觀察,商品在打七折時,原價與現價有一個什麼樣的關係?帶着這樣的問題,可以利用計算器,也可以藉助課本,四人小組一起試着找到答案。

(5)討論,找規律。

a.學生動手操作、計算,並在計算或討論中發現規律。b.學生彙報尋找的方法:利用計算器,原價乘以70%恰好是標籤的售價或現價除以原價大約都是70%;或查書等等。

(6)歸納,得定義。

a.通過小組討論,誰能說說打七折是什麼意思?打八折是什麼意思?打八五折呢?

b.概括地講,打折是什麼意思?如果用分母是十的分數,該怎樣表示?(“幾折”就是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

c.通俗來講,商店有時降價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銷售,通稱“打折”。幾折就是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如八五折就是85%,九折就是90%。一般情況下,不把折扣寫成十分之幾這樣的分數形式,寫成分數時,有時會出現小數(例如八五折就會寫成),不便於計算和理解。10(7)練習。

①四折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是()。②六折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是()。③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是()。④九二折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是()。2.運用折扣含義解決實際問題。

出示問題(1):爸爸給小雨買了一輛自行車,原價180元,現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買這輛車用了多少錢?

① 導學生分析題意:打八五折怎麼理解?是以誰爲單位“1”?

② 找出數量關係式。

先讓學生找出單位“1”,然後再找出數量關係式: 原價×85%=實際售價

③ 學生獨立根據數量關係式,列式解答。

④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彙報,板書:180×85%=153(元)答:買這輛車用了153元。

出示問題(2):爸爸買了一個隨身聽,原價160元,現在只花了九折的錢,比原價便宜了多少錢?

① 導學生理解題意:只花了九折的錢怎麼理解?以誰爲單位“1”?

② 學生試算,獨立列式。③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彙報,板書: 第一種算法:原價160元,減去現價,就是比原價便宜多少錢。

160-160×90% =160-144 =16(元)

第二種算法:原價160元,現價比原價便宜了(1-90%)。160×(1-90%)=160×10% =16(元)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第二種算法,知道現價比原價便宜了10%。3.典例講析。

在某商店促銷活動時,原價800元的某品牌自行車九折出售,最後剩下的幾輛車,商家再次打八折出售,最後的幾輛車售價多少元?分析:原價800元,第一次打九折出售,價格是原價的90%,再次打八折出售,價格是第一次打九折後的80%。可以先求出第一次打折後的價格,再求出第二次打折後的價格,即爲現在的售價。

解:800×90%×80%=720×80%=576(元)答:最後的幾輛車售價是576元。【課堂作業】

1.(1)爸爸買了一個剃鬚刀,原價240元,現在只花了八折的錢,比原價便宜了多少錢?

a.打八折怎麼理解?是以誰爲單位“1”? b.學生試做,講評。(2)判斷:

①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價格爲單位“1”,即標準量。()②一件上衣現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說比原價降低10%。()2.完成教材第8頁“做一做”練習題。3.完成教材第13頁練習二第1~3題。

說明:第1題是一道開放題,有多種可能,應注意給學生提供交流自己想法的機會。練習後可指出“五折”也可以說成“半價”,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第2題,要注意指導學生理解元表示的實際含義,它與八折有什麼關係。使學生明確元就是打折後比原價少的錢數,它相當於原價的1—80%,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列出方程或算式。

答案:1.(1)240-240×80%=48(元)(2)① √ ② ×

2.第8頁“做一做”:52 3.練習二第1題:

(1)×50%=(元)×50%=(元)1×50%=(元)3×50%=(元)

(2)(此題答案不唯一)可以買一種麪包,也可以兩種或兩種以上合買。單獨買各種打折後的麪包:

①3÷=4(個)合買各種打折後的麪包: ②3÷=6(個)33÷=2(個)○④3÷=2(個)??(元),再買1個打折後元的麪包。

⑤可以買3個元的麪包,買2個元的麪包。可以買1個元的麪包,買2個元的麪包??第3題:分析:按原價的八折買,優惠價佔二折,元佔原價的20%,求出原價,用除法計算。解答:÷20%=48(元)【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第1課時 折扣

八五折180×85%=153(元)

九折160×(1-90%)=160×10%=16(元)

總結: 解決與折扣有關的實際問題實質上是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和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在分析折扣時,不要把打折後的價格當作定價,正確區分定價、進價和售價是解決折扣問題的關鍵。

第2課時 成數

?教學內容】

成數(教材第9頁內容)。【教學目標】 1.明確成數的含義。

2.能熟練的把成數寫成分數、百分數。3.正確解答有關成數的實際問題。【重點難點】 1.成數的理解。2.成數的計算。【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情景導入】

農業收成,經常用“成數”來表示。例如,報紙上寫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產二成”??

教師:同學們有留意到類似的新聞報道嗎?(學生彙報相關報導)

?新課講授】

1.介紹成數的含義,會把成數改寫成分數,百分數。(成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十分之幾,通稱“幾成”)(1)剛纔大家都說了很多有成數的發展變化情況,那麼這些“成數”是什麼意思呢?比如說,增產“二成”,你怎麼理解?

(學生討論並回答)教師板書:

成數 分數 百分數 二成 十分之二 20%(2)試說說以下成數表示什麼?

①出口汽車總量比去年增加三成。這裏的“三成”表示什麼? ②北京出遊人數比去年增加兩成。這裏的兩成表示什麼? 引導學生討論並回答。

2.運用成數的含義解決實際問題。

(1)出示教材第9頁例2:某工廠去年用電350萬千瓦時,今年比去年節電二成五,今年用電多少萬千瓦時?

(2)分析題目,理解題意:

①今年比去年節電二成五怎麼理解?是以哪個量爲單位“1”?

②找出數量關係式。

先讓學生找出單位“1”,然後再找出數量關係式: 今年的用電量=去年的用電量×(1-25%)③學生獨立根據關係式,列式解答。④全班交流。

方法一:350×(1-25%)=350×75%=350×=(萬千瓦時)方法二:350×(1-25%)=350×75%=350×75/100=(萬千瓦時)

?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9頁“做一做”。

答案:÷(1+20%)=÷=(人)【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有關成數的知識,你們對成數的知識有哪些瞭解?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第2課時 成數

第3課時 稅率

?教學內容】

稅率(教材第10頁有關納稅的內容,練習二第6、7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納稅的含義和重要意義,知道應納稅額和稅率的含義,以根據具體的稅率計算稅款。

2.在計算稅款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社會現象的理解,提高

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使學生知道每個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重點難點】 1.稅額的計算。2.稅率的理解。【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情景導入】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2)50噸的10%是多少?(3)1000元的8%是多少?(4)50萬元的20%是多少? 2.什麼是比率? 【新課講授】

1.閱讀教材第10頁有關納稅的內容。說說:什麼是納稅? 2.稅率的認識。

(1)說明:納稅的種類很多,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也不一樣。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的比率叫做稅率,一般是由國家根據不同納稅種類定出不同的稅率。

(2)試說說以下稅率表示什麼。a.商店按營業額的5%繳納個人所得稅。這裏的5%表示什麼?b.某人彩票中獎後,按獎金的20%繳納個人所得稅。這裏的20%表示什麼? 3.稅款計算。

(1)出示例3:一家飯店十月份的營業額約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這家飯店十月份應繳納營業稅約多少萬元?

(2)分析題目,理解題意。引導學生理解“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的含義,明確這裏的5%是營業稅與營業額比較的結果,也就是繳納的營業稅佔營業額的5%,題中“十月份的營業額是30萬元”,因此十月份應繳納的營業稅就是30萬元的5%。

(3)學生列出算式。

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列式:30×5%(4)學生嘗試計算。(5)彙報交流。

30×5%這個算式有兩種計算方法。

方法1:把百分數化成分數來計算。30×5%=30×元)

方法2:把百分數化成小數來計算。30×5%=30×=(萬元)

?課堂作業】

1.鞏固練習:教材第10頁“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6題。答案:

1.(5000-3500)×3%=45(元)×3%=9(元)【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有關納稅的知識,你們對納稅的知識有哪些瞭解?

?課後作業】

1.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2.教材第14頁第7題。

第3課時 稅率

應納稅額=收入額×稅率收入額=應納稅額÷稅率稅率=應納稅額÷收入額×100%30×5%=(萬元)

5=(萬100答:10月份應繳納營業稅約 萬元。

第4課時 利率

?教學內容】

利率(教材第11頁有關利率的內容)。【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儲蓄的意義;明確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掌握計算利息的方法,會進行簡單計算。

2.對學生進行勤儉節約,積極參加儲蓄以及支援國家、災區、貧困地區建設的思想品德教育。

?重點難點】

1.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2.正確地計算利息,解決利息計算的實際問題。【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情景導入】

隨着改革開放,社會經濟不斷髮展,人民收入增加,人們可以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儲蓄起來。這樣一來可以支援國家建設,二來對個人也有好處,既安全、有計劃,同時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麼,怎樣計算利息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

?新課講授】

1.介紹存款的種類、形式。

存款分爲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閱讀教材第11頁的內容,自學討論例4,理解本金、利息、稅後利息和利率的含義。(例如:王奶奶2012年月8月1日把5000元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兩年,到2013年8月1日,王奶奶不僅可以取回存入的5000元,還可以得到銀行多付給的150元,共5150元。)(注:這裏不考慮利息稅)

本金: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王奶奶存入的5000元就是本金。

利息: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利息。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1)利率由銀行規定,根據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利率有時會有所調整,利率有按月計算的,也有按年計算的。

(2)閱讀教材第11頁表格,瞭解同一時期各銀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3.學會填寫存款憑條。

把存款憑條畫在黑板上,請學生嘗試填寫。然後評講。(要填寫的項目:戶名、存期、存入金額、存種、密碼、地址等,最後填上日期。)

4.利息的計算。

(1)出示利息的計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2)計算方法:

若按照2012年7月的銀行利率,如果王奶奶的5000元錢整存整取,兩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學生計算後交流,教師板書:5000×%×2=375(元)加上王奶奶存入的本金5000元,到期時她能得到本金和利息,一共5375元。

?課堂作業】

本題是有關“打折”和“納稅”的問題,是百分數的具體應用,在練習時應讓學生說說自己每一步計算的意義,並進行集體訂正。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什麼叫本金?什麼叫利息?什麼叫利率?如何計算利息?

?課後作業】

1.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2.教材第14頁第9題。

第4課時 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任何一種存款,在計算利息時,都要乘以存入的時間,如果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計算時所乘時間單位應是年,如果存款的利率是月利率,計算時所乘時間單位應是月,不要一律按年計算。

第5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用百分數解決問題。(教材第12頁例5)【教學目標】

1.熟練地掌握百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係,並能解決問題。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重點難點】

認真審題,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複習導入】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折扣、成數、稅率、利率等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它們更多的應用,學習新知識之前,我們來回憶下之前的內容。

口頭列式。

(1)媽媽想買一件原價500元的裙子,五折之後這條裙子多少錢?

(2)爸爸這個月工資由原來的6000元漲了一成五,爸爸現在工資是多少?

(3)爸爸的月工資是6000,扣除3500個人免稅徵額後的部分需要按3%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他應繳個人所得稅多少元?

(4)小云將壓歲錢1000元存入銀行,存期爲3年,年利率爲%。到期支取時,小云一共能取回多少錢?

師:這幾道題分別屬於什麼類型的應用題? 學生交流,彙報。【新課講授】 教學例5。

1.學生讀題,明確已知條件及問題,嘗試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2.利用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回答,歸納出解題思路。教師:“滿100元減50元”是什麼意思?

引導回答:就是在總價中取整百元部分,每個100元減去50元。不滿100元的零頭部分不優惠。

解題思路:

(1)在a商場買,直接用總價乘以50%就能算出實際花費。(2)在b商場買,先看總價中有幾個100,230裏有兩個100,然後從總價裏減去2個50元。

3.學生獨立列出算式後,讓他們計算並給出結果。板書:a:230×50%=115(元)b:230-2×50=130(元)a

提問:通過計算,我們知道了a商場更省錢,在什麼時候兩個商場價格差不多呢?

反思:看起來滿100減50元不如打五折實惠。如果總價能湊成整百多一點就差不多了。

?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12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講解。答案:a商場:120-40=80(元)b:120×60%=72(元)b商場更省錢。【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將如何運用到生活中呢?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第5課時 解決問題

a商場:230×50%=115(元)b商場:230-50×2=130(元)115

人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篇7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十二冊第36~37頁例4、例5及做一做,練習八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並會正確地計算出圓柱的體積。

2、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並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引導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體驗轉化及極限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圓柱體體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多媒體課件、圓柱形容器、水、橡皮泥。

教學過程:

一、激凝導入

師: 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我們要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可前兩天,老師家的水龍頭出了問題,你們看,一刻鐘就滴了這麼多水。(出示裝有水的圓柱容器。)

(1)啓發思考:容器裏面的水形成了什麼形狀?(圓柱)你能知道這些水的體積嗎?你能想什麼辦法知道它的體積?

(2)生回答。

2、出示橡皮泥捏成的圓柱體。

那你有辦法求出這個圓柱體橡皮泥的體積嗎?

生(熱情的):老師將它捏成長方體或正方體就可以了!

3、創設問題情境。

師小結:這麼說同學們都有辦法將一些圓柱形的物體轉化爲長方形或正方體來求它們的體積,大家真了不起!那如果我們要求某些建築如(出示課件:人民大會堂東門前的門柱和壓路機大前輪)雄偉的人民大會堂東門前的一個圓柱形門柱的體積,或者求壓路機圓柱形大前輪的體積,還能用剛纔同學們想出來的辦法嗎?(不能)

那怎麼辦?

學生試說出自己的辦法。

師:看起來前面這些方法雖然可行,但有一定的侷限性,我們必須找到一個解決任意圓柱體積的方法才行,是不是?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研究解決任意圓柱體積的方法。(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二、經歷體驗、探究新知

1、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

師:你們打算怎麼去研究圓柱的體積?

小組同學討論研究的方法。

2、學生動手操作感知

(1)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操作體驗。(操作學具,進行拼組)。

(2)學生小組彙報交流:

近似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圓柱的體積;近似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的底面積;近似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根據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高,得出圓柱體的體積也等於底面積乘高。。。。。。

(3)想像:如果把圓柱像這樣等分成32份、64、128份後再拼起來,會怎麼樣?有怎樣的變化趨勢?分成無數份呢?(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起來的近似長方體的長越近似於直線,這樣整個圖形越近似於長方體。如果照這樣分成無限多份,拼出的圖形就是長方體)

3、教師課件演示圓柱轉化成長方體的過程。

4、師生共同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圓柱的體積=底圓柱面積高

v = sh

5、鞏固公式

①v、s、h各表示什麼?

②知道哪些條件就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а、知道底面積和高可以直接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

b、知道底面半徑和高,可以先計算出底面積,再計算體積;

c、知道底面直徑和高,要先算出半徑,再算出底面積,最後才能計算出圓柱的體積。

學生回答後師板書。

6、教學例4、例5。

課件分別出示例4、例5,讓學生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然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實踐練習

1、出示課件:人民大會堂東門前的門柱和壓路機大前輪的有關數據求出它的體積。

2、拓展延伸:同學們到工廠參加社會實踐。工人師傅拿出一塊長、寬、高分別是6釐米、5釐米、4釐米的長方體,問:同學們,現在我們要把這塊木料加工成一個體積最大的圓柱體,你們想一想,圓柱的底面直徑和高應是多少?小林想了想說:我知道了。

同學們,你們知道小林是怎樣想的嗎?

四、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