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物理教學反思7篇 深入剖析:改善物理教學的反思與建議

其他文案 閱讀(2.77W)

近年來,物理教學一直備受關注和反思。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現代學生的需求,因此針對性的改革和創新成爲教師們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將就此話題進行探討,並提出相關建議。

物理教學反思7篇 深入剖析:改善物理教學的反思與建議

第1篇

概念是反映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人們通過實踐,從對象的許多屬性中,撇開非本質屬性,抽出本質屬性概括而成。在概念形成階段,人的認識已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握了事物的本質。在此我對國中物理概念的教學做了一些粗淺的剖析。

在整個教育工作中,基礎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億萬青少年兒童是祖國明天的建設者,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和我國社會主義的前途決定於他們,而決定他們思想品德、科學文化以及身體等方面素質的,是今天對他們施加的教育。振興國家,教育是基礎,基礎教育則是基礎的基礎,而國中階段是青少年系統學習科學知識打基礎的重要時期。一個人從懂事開始,通過反覆不斷的記憶、積累、辨別和比較,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已逐步形成一些粗淺的看法,這就是最初的概念。進入國小階段後,這一過程逐步深入。在跨入國中階段後,他們能夠比較系統地、相對嚴密地接受到科學概念觀的教育。這樣將面臨一個認識上的重大飛躍。而當他們初步掌握了自然科學方面的一些概念之後,他們能從微微張開的科學大門的門縫中初步窺視到科學王宮的宏大深邃,精彩紛呈。

物理概念是整個物理學知識的核心,它是學習物理學、理解物理公式含意、掌握其法則、規律等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特別是國中學生在學習中感到枯燥無味、難以掌握的一個關鍵。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多種教法,抓好概念教學是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能效的重要手段。

物理學是一門基本概念和規律性都很強,同時又能有效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分析推理能力的自然學科。它的研究對象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物質,以及這些物質的變化規律。國中物理內容儘管淺顯,但知識覆蓋面比較廣。物理概念的教學實際上也就是從這二方面來進行的。

國中物理給學生介紹了很多有關物質基本屬性的概念。如質量、密度、熔點、沸點、比熱、電阻等。通過這一類概念的教學,要使學生學會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這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質屬性,以此來認識事物,區別事物。例如:密度是國中物理中第一個比較深入比較詳細討論的概念,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自覺地抓住物質的屬性大做文章。怎樣區別不同物質、怎樣說明不同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等等。在這裏把文章做夠了,一方面可以在學生初入門時,就激發起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由此及彼進行聯想:物與物在本質上區別還有沒有別的方面屬性?爲以後比熱等概念的教學作好必要的鋪墊。

速度、力、功、功率、機械能、電流、電壓等這一類概念的教學,使學生初步建立起一個相對的概念。即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都在不停的變化之中,而這種變化都是按一定的物理規律進行的。如在能量的轉化過程中,在一定條件下,電能、熱能、機械能間都可以相互轉化,但在轉化過程中都遵循一個規律棗能的轉化和守恆定律。

學生由國小階段進入國中階段是學習過程的大轉折。事實說明,部分同學在物理學科的學習上不能順利地完成這個轉折,常常是因爲他們在學習、掌握物理概念時遇到了困難。因此,研究概念教學的方法和規律是國中物理教師的重要任務。爲此,我們首先要研究和掌握學生形成物理概念的心理過程和心理特點。

一般來說,國中學生已具備了比較完全的物理感知能力,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感覺器官對周圍世界的物理現象、物理過程形成一個模糊的整體認識,也能對與物理現象相關聯的各種條件作膚淺的分析。在此認識過程中他們表現出較強的心理積極性,這是一個積極的因素。但是在對感性材料進行分析、概括、抽象的時候,他們心理上的主觀能動性往往不夠。這是一個消極的心理因素。教師在進行概念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利用學生心理因素的積極方面,克服消極方面,以期達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教學中能夠注意到以下幾點,肯定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引入概念,因爲生活實踐留在記憶中的形象(表象)容易爲學生理解。尤其對於國中學生,從生產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豐富的物理現象是他們認識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這些感性材料爲他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物理環境。教師利用好這些生活素材佈置學生觀察或動手實驗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簡單機械的學習中,課前佈置學生找找生活中槓桿、輪軸的實例以及它們的作用。再如在壓強的教學中,課前佈置學生完成兩個實驗:①一個較胖的同學和一個較瘦的同學同時站在沙坑中,觀察腳陷入的情況如何?②同一個人穿平底鞋和穿細高跟鞋站入沙坑中,腳陷入的情況又怎樣?這樣,使學生對壓強大小的決定因素先有一個初步的,感性的認識。這樣能爲壓強概念的學習打下較好的基礎。

爲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概念強烈慾望,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課堂演示實驗的作用。對國中學生,尤其要講究實驗形象、鮮明、生動。例如講磨擦起電這一課,當教師手託一塊事先使之帶電的泡沫塑料塊走進課堂,將它放在一個同學頭上磨擦後吸引該同學頭髮,一定可以很快地吸引住學生,促使他繼續瞭解磨擦起電的原因。又如做電路實驗,切忌教師自己在講臺上連接線路,坐在稍後的學生什麼也看不見。要講究示教板的大型化,鮮明化,這方面多費點精力是大有效益的。在講授新概念之前,教師千方百計要從形象入手。用一開頭就抄黑板寫定義的方法,是註定不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的。

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的認識上,深入不下去。教師的任務就在於從正面、反面、側面全方位地啓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使他們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對於物理實驗中的各種物理現象,國中學生往往是出於好奇心,而不是有目的地去觀察,只停留在物理現象的個別特徵上。這樣不利於物理概念的形成。因此教師應把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到善於觀察物理事實方面,不僅要發現物理現象的個別特徵,而且要發現特徵間的聯繫,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以沸騰概念的學習爲例,對於水燒開的過程,學生往往只注意冒氣泡這一現象,而忽略了其變化,這樣不利於形成完整的沸騰、汽化的概念。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水開的全過程:加熱前有無氣泡?加熱過程中,氣泡的部位如何?氣泡怎麼變化?劇烈程度如何?溫度是否繼續上升等,從而把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上正確的軌道。

此外,教師的主導作用還應表現在對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國中學生在物理概念學習中,往往不能抓住物理現象的本質屬性並加以聯結概括,這時就需要教師在學習中不斷加以引導。如在慣性教學中,學生往往能根據緊急剎車等現象列舉出某一具體物體在某一狀態下具有慣性的實例,這時教師就應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概括出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由此進一步得出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的結論。

運用物理概念進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既是深化認識的過程,也是檢驗學生對概念認識是否正確的主要標誌。必須對概念規律的內在聯繫加以挖掘。有些同學對每節課的單個概念予以理解,卻不善於把這些概念有機地聯繫起來。物理概念之所以有用,不僅在於它是具體的物理現象的概括和抽象,而且在於它與其他概念的聯繫。學生不能把相關概念綜合成一個相連相容的概念網絡,也就不能把它們應用於各種物理場合。事實上,國中物理的許多概念前後都有聯繫,只要教師精心設計,即可收到一石數鳥之效。如複習電功電功率這一章時,學生比較電功和電熱計算公式時,發現有時公式形式是相同的,這時就應引導學生分析:電流做功的實質是什麼?兩個物理量形式上達到統一蘊藏着一條什麼規律?使學生聯想到能的轉化和守恆定律,並由此進一步分析,何時q=w,何時q≠w。這樣,使學生的知識形成系統化。

物理概念的學習重在理解。以這樣一個力學中典型問題爲例:一木塊沿斜面下滑,問下滑中木塊受幾個力作用?很多學生會回答爲重力、支持力、磨擦力、下滑力。無形中多出了一個下滑力。分析錯誤產生原因,就是因爲死記概念,沒有理解力產生的條件必須是兩個物體相互作用,既要有受力者又要有施力者。可見,概念的記憶必須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這樣纔能有助於物理概念的深化。通過錯誤從而能夠加深學生的映象,豐富學生對概念內涵的認識,也有利於對思維能力的培養。

國中物理的許多概念如速度、功率、密度、電阻等等,在定義的時候思路上是完全相同的:通過兩個物理量的比值反映物體本身的某種屬性。對這些概念,通過類比,使學生能夠達到融會貫通。例如把電流做功比做水流做功、把電壓比做水壓從而可使學生把看不見摸不着的電類比成實實在在的水,從而理解了電流和電壓的實質。

物理學中有許多概念名稱相似,如向下的壓力和重力、熱量和熱能、做功與功率等等對這些概念加以歸納,指出它們的區別與聯繫,有利於加深對這些概念的理解。

遵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律,國中物理概念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靈活多變。在教學中選擇好恰當的教法,或者把多種教學方法合理地綜合應用必然能夠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果。

世界科學技術在不斷髮展,人類社會在不斷進步。當務之急,是要逐步實現教育本身的現代化,教育現代化實質上是一場意義深遠的教育革命,它首先要求教育思想的現代化,同時還要實現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條件的現代化。國中階段的教學是極其重要的。我們希望今後培養出的人才有很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衡量?從智力結構來說,就是要求這樣的人能準確地把各種實際問題抽象爲典範的物理模型。在這個過程中,清晰的概念實爲關鍵。培養人才任重道遠,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把握好國中物理教學中的概念教學,當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理教學反思7篇 深入剖析:改善物理教學的反思與建議 第2張

第2篇

傳統物理教學實踐中,由於對教育目的價值取向的偏差,往往僅把學生當作教育的對象和客體,忽視學生的自主意識、創新精神的培養,忽視學生主體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1)重教師而不重學生,如講細講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學表演,往往就被認爲是一節好課;(2)重管教而不重自覺,如教學過程中不重視學生的自我調控、獨立判斷;(3)重統一而不重多樣,如學生幾乎沒有可能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或自行規劃、安排學習進程,教學要求強求一律,學生間的個性差異得不到承認;(4)重傳授而不重探索,如將學生視爲承受知識的容器,教學中一味填鴨灌輸、包辦代替;(5)重繼承而不重創新;(6)重結果而不重過程;(7)重考試成績而不重全面發展……這一切不僅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學業負擔加重,探索精神萎縮,而且極大地妨礙了學生主體性發展,影響了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落實,也必將影響到社會發展。

培養、發展人的主體性,是教育改革的一個主題,也是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物理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接受”、“適應”已有的和既定的一切,也要使他們具有改造和發展現存社會及現存自我的能力。弘揚和培植學生的主體性,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學民主,強調自我激勵,強調學會學習,將使學生獲益終身。

很多學生認爲物理抽象,難學,但又一時找不到好的學習方法,有的同學認爲,只要上課認真聽講、課下仔細看書,平時多做些題就能把物理學好,他們也試着這樣去做了,可是效果並不理想,那是爲什麼呢?我想大家都忽視了“思”與“問”在物理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充分指出了學與思的密切辨證關係。告誡大家在學習中要重視積極思考,纔會有收穫。物理課程並不像有的課程那樣,記住幾個概念,幾條結論就能解決很多問題,僅僅靠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物理不是看懂的,也不是聽懂的,是想懂的。物理學內容來源於自然現象及生活實踐,是研究自然規律的;物理題型靈活多變,光靠死記硬背沒有多大用處的,必須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這需要有較好的理解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數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等。

物理學習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能否正確的處理好“思”與“問”的關係。可以說沒有思考就沒有進步,沒有問題就沒有提高。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應注意積極地思考,善於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思”中進步,在“問”中昇華。

用粉筆在黑板上畫圖是靜止的,若用動態投影輔助教學,效果更好。如在講槓桿的力臂概念時,老師在黑板上怎麼畫都是靜止的,學生印象不深。用可動的投影片,力臂會隨力的作用方向改變而改變,學生看起來十分鮮明,興趣高漲,在較短的時間內絕大多數學生都理解了力臂的概念。

在利用投影進行教學時,師生共同參與,教師處在主導地位,學生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如在投影片上展示了題目,教師讓學生輪流在投影儀上將答案打出來,答對了的學生受到鼓舞,如果答錯了,其他學生給予糾正。課堂氣氛活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潛能,也形成了互相幫助的學習氛圍。教師在學生有誤區時便於及時點撥。知識傳輸暢通,反饋及時。

事實證明,學生在消化知識時,只有不斷地向大腦中傳輸信息才能引起記憶和理解的連續發展,利用投影教學,貯存信息多、傳輸信息快、直觀連續,使學生得到不斷練習、消化、理解知識的機會,提高了知識的掌握程度。如做練習時採用手寫題目或小黑板展示,也不過7~8道,用投影展示可達10~20道,教學效率提高明顯。

一隻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的教學方式,實踐證明已不適應大面積、快速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用投影教學不僅是教學形式的改變,而且也是教學思想的轉變。

差生轉化工作,首先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我以爲不僅要教好物理,還要關心、熱愛差生,使師生間形成“情感共振”,從而使這部分學生喜愛學習物理課。教師要充分利用物理學科特點,物理學科與現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關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和培養,從而使他們形成較濃的學習興趣 。

第3篇

高三物理總複習的目的是通過總複習,使學生掌握物理概念及其相互關係,熟練掌握物理規律、公式及應用,總結解題方法與技巧,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爲了達成以上目的,我們在高三教學過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1、考綱即考試說明,它是考試出題的依據,因此在大學聯考複習過程中應緊緊抓住考綱逐一落實考點,用考綱來檢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才能做到全面無遺漏;要對照考綱一個一個知識點落實,從考綱對知識點的要求的程度對照學生掌握的情況看是否達標。

2、在複習備考時,應以課本爲本,充分發揮課本的主導作用,在複習過程中,應指導學生帶着問題看書,研讀教材內容,使其看書有一定的目的性,便於彌補自已基礎知識弱點,融會貫通教材的基礎知識結構,使其迴歸課本目的性強,才能充分利用時間,真正達到查缺補漏的目的。

3、正確處理好熱點與冷點。最後階段複習中,不僅要注意考綱中的熱點問題,在看書時要重視考綱中的重點內容,同時更要關心所謂的冷點。因爲前一輪複習中在綜合試卷裏所謂的重點知識、熱點知識出現的機會較多,通常都進行了反覆的強化,恰恰在所謂的冷點的地方出題較少,重複的機會少,有的甚至沒有考查過,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有必要的給以加強。如:今年大學聯考實驗題對示波器的考查.以後應注意在冷點上的複習,以防止在大學聯考當中出現一些知識上的死角。

在大學聯考複習備考時,要處理好基礎與能力的關係,特別是在第一階段的複習過程中,重點是複習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及其應用,基本解題方法與技巧等基礎知識。但在夯實基礎的同時還應當有目的的加強以下幾種能力的培養。

1.加強信息遷移問題的訓練,提高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信息遷移問題一般都是給出一段文字或圖片信息,要求通過閱讀該信息去回答或解決一些物理問題,信息遷移問題着重考查學生臨場閱讀,提取信息和進行信息加工、處理,以及靈活運動基本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給出有關磁懸浮列車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要求學生通過閱讀資料,去回答和分析有關磁懸浮列車的問題。

2.加強科技應用問題的訓練,提高運用物理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縱觀近年的大學聯考卷,生活、生產、科學研究中的物理問題已成爲大學聯考中的熱點。平常的物理教學強調理論的完整性,系統性,缺少與科學技術和生活實際的聯繫,在物理教學及有關問題訓練時,往往是簡化後的物理對象、場景,把所有物理問題變成了理想化、模型化,而實際生活問題則往往不同,它並不明顯給出簡化或理想化的對象及物理場景,因而需要培養學生學會抽取物理對象和物理場景的環節。

3.加強實驗技能訓練,提高實驗能力。建議在高三複習階段重做高中階段已做過的重要實驗,開放實驗室,但不要簡單重複。要求學生用新視角重新觀察已做過的實驗,要有新的發現和收穫,同時要求在實驗中做到一個瞭解、五個會。即瞭解實驗目的、步驟和原理;會控制條件(控制變量)、會使用儀器、會觀察分析、會解釋結果得出相應結論,並會根據原理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以實驗帶複習,設計新的實驗。進一步完善認知結構,明確認識結論、過程和質疑三要素,爲進一步培養學生科學精神打下基礎。學會正確、簡練地表述實驗現象、實驗過程和結論,特別是書面的表述。

4.加強創新思維訓練,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思維題是近幾年大學聯考物理試題或理科綜合能力測試題會考查學生能否尋求獨特而新穎的,並具備社會價值的思維方法解決尚無先例的問題的能力,這些題大多數屬於開放性的實際應用題,創新思維的主要成份是發散性思維和集中性思維。所謂發散性思維是一種不依常規,尋求儘可能多種多樣的答案的思維,它具有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的特點;而集中性思維則是依據已有的信息和各種設想,朝着問題解決的方向求得最佳方案和結果的思維操作過程,發散性思維以尋求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能性爲主,而集中性思維則在這些可能的途徑中選擇和比較出最優的解決方案,兩者相互聯繫,缺一不可。

1、要善於歸納總結,不僅要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而且對物理習題最好能形成自己熟悉的解題體系,從而在大學聯考中面對陌生的試題能把握主動。

2、注重學科內知識的綜合,重點應放在力學、電磁學的綜合,加強訓練、歸納、總結,反思、提高分析綜合及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1、平時訓練中要讓學生抓住自己有困難的問題認真分析,針對性的訓練。最後的階段應避開難題、做少量的練習。要選擇難度適中,自己跳一跳夠得着的題目和一些基礎題目來做,要保證質量和做題的效率及情緒和信心,通過做題保持良好的解題能力。

2、規範答題。物理試題的解答比較重視物理過程和步驟,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強化學生在解答物理題時要規範。解答計算題時注意以下幾方面:要有必要的圖示,要有必要的文字說明,要有方程式和必要的演算步驟,計算結果要考慮有效數字和單位。讓學生在練習時尤其在做大學聯考題時要仔細看一看計算題應該怎麼樣表述,答案的評分標準如何,力爭做到能做對的題目就一定不丟分。

總之,在大學聯考物理複習過程中,一定要有周密的計劃、科學的方法、得力的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大學聯考的勝利。

第4篇

要學好任何一門課程,都要有適合自己的、良好的學習方法,只有這樣纔會得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1.學會使用物理課本。對於纔開始接觸物理的八年級的同學,從課本瞭解國中物理課要學習的全部內容是什麼?物理課上老師會先講些什麼、後講些什麼?作爲學生,是被動地等待答案,還是主動地探求去尋找答案,當然是做後者。

2.物理學中的概念和規律很重要,在物理課的學習過程中,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學習是重要的,這在學習過程中是非一日能掌握的。同學們在學習每一個物理概念、物理規律時,要使自己由“機械記憶”轉爲“意義記憶”,最終上升爲“邏輯記憶”也就是需要理解記憶。

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探尋好的學習方法。第一要學會“預習”,第二要學會“有目標、有重點的聽課”,第三要學會獨立完成作業,這裏所講的獨立完成作業,不單純指不抄他人的作業,而且是指做作業時不對照課本、不對照課堂筆記寫作業。是指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是要在同學們在獨立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不斷培養自信。基本原則是:學會有意識、有目標地觀察,豐富個人的感性認知;把握好學習過的“預習、聽課、作業”的三個環節;定期進行所學習知識的小結或總結。

4.加強訓練,需掌握兩方面的能力,一是用物理用語表述問題和規範書寫物理公式、解題格式的能力;二是物理實驗基本操作能力。物理用語是學習物理的語言工具,必須學好。物理用語中專用詞、專用符號需要一定的記憶,例如,每個物理量都有它的名稱和表示字母;每一個物理規律或定律所有它的陳述原則。但是這些內容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比如,每個物理量的表示字母,多數都是用物理名稱的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同樣,物理公式的書寫、物理計算題的解題格式,都要做到規範和熟練。它們是學好物理的基礎。

爲了使學到的知識牢固地銘刻,必須加強記憶.如圖表記憶,順口溜記憶,理解記憶,類比記憶,系統記憶,形象記憶等,這些巧記、妙記,都能縮短記憶週期,使知識信息貯存得牢固.如果能做到科學記憶,就可以在頭腦中建立起一個“智慧的倉庫”。在新的學習活動中,當需要某些知識時,則可隨時取用,從而保證了新知識的學習和思考的迅速進行。

理解是提高記憶質量的前提.對國中物理中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如“額定功率”、“實際功率”、“比熱”等,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否則更易發生混亂.

可將一些重要知識編成順口溜,以幫助學生記憶.如二力平衡的條件可編成:“一物一線等值反向”;光的反射定律可編爲:“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哪來哪去,角度不變”;電路識別可編爲:“簡單電路四元件,源器線加電鍵,逐個順次是串聯,電路分__屬並聯”.

對有些知識,需反覆強化記憶.即凡涉及到該內容時就不斷強化剛形成的條件聯繫,並及時運用、鞏固,以加強記憶。

練習是掌握知識,鞏固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練習包括課堂練習、作業練習、實驗操作練習、單元練習及綜合練習等,在練習時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點:

(1)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適量練習.既要有知識覆蓋面,又要有適當的知識梯度。

(2)進行科學的思維活動,不斷探索解題的方法、思路和技巧,以便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解題時要認真審題,抓住關鍵的詞句和物理過程仔細分析,同時應反思解題過程,勇於修正錯誤,不斷提高解題能力和思維效率。

第5篇

在八年級剛剛學習完《透鏡》一節內容後不久,有一天我所教班的班主任,跟我說起他們班一位學習較差的男孩子,用一個放大鏡把前面一位女同學的衣服燒了一個洞,班主任說起這件事的時候非常生氣,而在一旁的我卻有點內心沾沾自喜,儘管在班主任看來這是學生的惡作劇,但在我眼裏學生在頑皮中用到了物理知識,對於物理老師來說我心裏多少還有點自豪呢。

事後,我找來這位男學生,問:“你爲什麼要這麼做啊?”他說: “那天上課我聽到老師說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我只是想試一試是不是這樣,沒想到就把前面同學的衣服燒着了。”聽到這裏,我說: “我相信你說的是真的,你並不是故意的,但是我要表揚你一點,也要批評你一點,表揚的是通過這件事說明了你那天 上課認真聽講了,而且還具有了實驗研究的意識,如果以後上課都能象那天那樣注意力集中,你的學習成績肯定會有所提高,要批評你的是在進行物理實驗的時候要考慮它的可行性和可能帶來的後果,要注意安全,否則的話就有可能帶來象今天這樣的情況,知道嗎?”聽到這裏,這位男學生心悅誠服的點點頭,並露出了一絲微笑,我也送給他一個會心的笑容,並拍拍他的肩膀說: “以後好好學習物理,相信你一定會學好的。”從那以後,這個學生跟我的關係非常好,經常課前課後幫我拿實驗器材,學習物理的積極性非常高,成績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反思一得]通過這件事,使我認識到做爲教師我們要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學困生,要主動和他們交朋友,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真誠相待,不歧視,不訓斥,抓住每一個契機,做好耐心細緻的思想教育工作,喚醒他們學好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起學好物理的信心。

第6篇

早在1910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們怎樣思維》中,就倡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在杜威看來,反思的出發點是對問題情境的困惑,經過分析、假設、推理與檢驗而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是否善於對教學問題進行反思,似乎已成爲衡量優秀教師的當代標準。何謂教學反思呢?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爲,是教師對教學行爲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而高中物理教學反思就是一種以追求物理教學實踐合理性爲目的,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髮現、思考、解決問題,對教學行爲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

在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高中物理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可是,如果物理教師對於教學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時吸收他們的研究成果,自己對教學又不做認真思考,“上課時,只是就事論事地將基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下課後要他們死記,而不鼓勵他們思考分析”,那麼,又怎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物理問題的空間呢?那麼,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

新課程下物理的教學反思對於教師物理專業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於我們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學。

當代國內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師即研究者”。教學反思中的“反思”,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教師的一種經常的、貫穿始終的對教學活動中各種現象進行檢查、分析、反饋、調節,使整個教學活動、教學爲日趨優化的過程。這無疑會促進教師關注自己的教學行爲,深入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作爲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成爲時下教學界研究的熱點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許多研究性學習“綜合探究”;近幾年,都有部分中學的開展物理“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活動;許多教學雜誌也刊登了很多關於研究性學習的文章……可見,各地普遍重視研究性學習。但是如何開展物理學科的研究性學習,需要我們深入、細緻地探討。

另一方面,有助於我們在新課程改革下實踐教學智慧。

教學的複雜性決定了它不是教師展現知識、演練技藝的過程,而是教師實踐智慧的體現過程。我在初登教壇時,爲了教好物理課,經常通過多講定理、多做習題,但往往學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過反思我意識到人的認識是從感性到理性的發展的,那麼知識的掌握也應該遵循這樣的規律。因而我在動量守恆定律教學中,先介紹了這個定律的發現過程:它起源於16~17世紀西歐的哲學家對宇宙運動的哲學思考。

新課程下高中物理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可從理論和專業基礎方面,教學基本策略方面進行。

第一、對理論和專業基礎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師要進行教學反思,固然依賴於自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起來的經驗,但是僅僅行停留在經驗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因爲教學是一種複雜的社會活動,對教學行爲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識的教學理論和專業學識爲基礎。

教學理念是教學行爲的理論支點。新課程背景下,物理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行爲,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認爲,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而這樣的教學所蘊涵的課堂文化,有着鮮明的和諧、民主、平等特色。那麼,在教學中如何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呢?即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要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要轉變教學理念,歷史與社會教師應加強對歷史與社會教學理論的研習,如《物理教學》、《中學物理教學參考》雜誌開闢的一些欄目的討論文章對更新教學理念就有許多幫助。

學科專業知識對於新課程的實施以及開展教學反思,至關重要。歷史與社會教師如何提高專業修養、豐富專業學識呢?關鍵是多研讀物理學名著、物理學學術論文、物理著作等。閱讀這些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專業素質、分析史料、推理證明以及論斷評價等研究方法。

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學科專業基礎上,新課程下物理教師主要以課堂爲中心進行教學反思。

“所謂案例,其實就是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發生的典型事析,是圍繞事件而展開的故事,是對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並對此進行分析、探討。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來看三個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課堂,並從自己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觀察別人的課堂,從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時注意蒐集書面材料中的案例。

我在設計《人造衛星宇宙速度》課堂教學時,一開始就可以提出問題:能否讓拋出的物體不落地?這時學生十分活躍,議論紛紛:有的會說,將物體上拋,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當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體飛到外太空,就不再回來了;有的會說,由平拋運動規律可知,物體從越高的地方、拋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離越長,當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體就落不回地面了;還有的同學可能會進行反駁:落地的跨度長了,可地表就不是一個水平面了;也有的同學說,由勻速圓周運動可知,當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時,物體繞地球在圓形軌道上運動就不回地面了。通過思考和討論,不但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能激發學生進行思考。

聽課作爲一種教育研究範式,是一個涉及課堂全方位的、內涵較豐富的活動。特別是同事互相聽課、不含有考覈或權威指導成分,自由度較大,通過相互觀察、切磋和批判性對話有助於提高教學水平。

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緻的觀察,留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並做了評課,課後,再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物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

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覈自己的教學行爲。新課程下,以物理學科來說,其實平常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後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總之,雖然新課程下關於物理教師教學反思的研究,目前還是個新課題。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學反思對物理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物理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物理教師成長爲新時期研究型、複合型教師。

第7篇

傳統物理教學實踐中,由於對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的偏差,往往僅把學生當作教育的對象和客體,忽視學生的自主意識、創新精神的培養,忽視學生主體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1)重教師而不重學生,如講細講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學表演,往往就被認爲是一節好課;(2)重管教而不重自覺,如教學過程中不重視學生的自我調控、獨立判斷;(3)重統一而不重多樣,如學生幾乎沒有可能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或自行規劃、安排學習進程,教學要求強求一律,學生間的個性差異得不到承認;(4)重傳授而不重探索,如將學生視爲承受知識的容器,教學中一味填鴨灌輸、包辦代替;(5)重繼承而不重創新;(6)重結果而不重過程;(7)重考試成績而不重全面發展……這一切不僅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學業負擔加重,探索精神萎縮,而且極大地妨礙了學生主體性發展,影響了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落實,也必將影響到社會發展。

培養、發展人的主體性,是教育改革的一個主題,也是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物理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接受、適應已有的和既定的一切,也要使他們具有改造和發展現存社會及現存自我的能力。弘揚和培植學生的主體性,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學民主,強調自我激勵,強調學會學習,將使學生獲益終身。

很多學生認爲物理抽象,難學,但又一時找不到好的學習方法,有的同學認爲,只要上課認真聽講、課下仔細看書,平時多做些題就能把物理學好,他們也試着這樣去做了,可是效果並不理想,那是爲什麼呢?我想大家都忽視了思與問在物理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充分指出了學與思的密切辨證關係。告誡大家在學習中要重視積極思考,纔會有收穫。物理課程並不象有的課程那樣,記住幾個概念,幾條結論就能解決很多問題,僅僅靠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物理不是看懂的,也不是聽懂的,是想懂的物理學內容來源於自然現象及生活實踐,是研究自然規律的,物理題型靈活多變,光靠死記硬背沒有多大用處的,必須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這需要有較好的理解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數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等。

物理學習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能否正確的處理好思與問的關係。可以說沒有思考就沒有進步,沒有問題就沒有提高。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應注意積極地思考,善於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思中進步,在問中昇華。

用粉筆在黑板上畫圖是靜止的,若用動態投影輔助教學,效果較好。如在講槓桿的力臂概念時,老師在黑板上怎麼畫都是靜止的,學生印象不深。用可動的投影片,力臂會隨力的作用方向改變而改變,學生看起來十分鮮明,興趣高漲。在較短的時間內絕大多數學生都理解了力臂的概念.

在利用投影進行教學中,師生共同參與,教師處在主導地位,學生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如在投影片上題目的展示下,教師讓學生輪流在投影儀上將答案打出來,答對了的學生受到鼓舞,如果答錯了,其他學生給予糾正。形成了互相幫助的學習氛圍.課堂氣氛活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潛能。教師在學生有誤區時便於及時點撥。知識傳輸暢通,反饋及時.

事實證明,學生在消化知識時,只有不斷地向大腦中傳輸信息才能引起記憶和理解的連續發展,利用投儀教學,貯存信息多、傳輸信息快、直觀連續,使學生得到不斷練習、消化、理解知識的機會,提高了知識的掌握程度。如做練習時採用手寫題目或小黑板展示,也不過7~8道,用投影展示可達10~20道,教學效率提高明顯.

一隻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的教學方式,實踐證明已不適應大面積、快速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用投影教學不僅是教學形式的改變,而且也是教學思想的轉變。

差生轉化工作,首先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我以爲不僅要教好物理,還要關心、熱愛差生,使師生間形成情感共振,從而使這部分學生喜愛學習物理課.教師要充分利用物理學科特點,物理學科與現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關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和培養,從而使他們形成較強的學習興趣.在國中物理起始教學工作中,加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教育尤爲重要,因爲強烈的學習興趣是有效學習的推動力量.所以應結合教學內容注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濃厚的學習興趣.物理教師除利用物理學研究範圍廣吸引學生,激發興趣外,還要設計、準備好高質量的演示實驗,介紹物理學的新進展等方面來提高差生的學習興趣.當然,爲了鞏固差生的學習熱情,還要使不同類型差生獲得程度不同的學習上的成功,以此保證學習上的良性循環.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讓各類差生嘗試到成功學習的喜悅.成功教學可以增強和保持強烈的學習興趣,優生們對學習物理有濃厚興趣,甚至讓入着謎的主要原因大多源於物理學科本身具有的強烈吸引力,而差生對物理是否感興趣的首要因素則取決於物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方法.所以,轉化差生的工作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很大關係.教師本人是否熱愛物理、對物理學教學是否投入、教師對科學的價值體系是否信仰、教師教學觀念、教師是否能從物理知識及教學過程中感受到美等,這些對差生學好物理課程,做好差生的轉化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聽課作爲一種教育研究範式,是一個涉及課堂全方位的、內涵較豐富的活動。特別是同事互相聽課、不含有考覈或權威指導成分,自由度較大,通過相互觀察、切磋和批判性對話有助於提高教學水平。

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緻的觀察,留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並做了評課,課後,再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物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

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覈自己的教學行爲。新課程下,以物理學科來說,其實平常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後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總之,雖然新課程下關於物理教師教學反思的研究,目前還是個新課題。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學反思對物理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物理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物理教師成長爲新時期研究型、複合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