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文化產業論文3篇 深度探索文化產業:發展、影響與前景

其他文案 閱讀(1.69W)

本文將探討與文化產業相關的論文,從不同角度深入分析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影響因素。通過對文化產業的研究,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對於經濟、社會和創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將提供豐富的資料和觀點,幫助讀者深入瞭解文化產業的現狀、挑戰和發展前景。

文化產業論文3篇 深度探索文化產業:發展、影響與前景

第1篇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始終是重點和難點問題。農村文化建設的機制不合理,現有的文化資源尚未充分利用,文化建設的人才匱乏,是導致農村文化活動形式單一、內容陳舊的重要原因。

摘要:要重視農村居民的實際文化需求,創新文化活動形式,多開展互動性強的文化活動,如農民草根大舞臺等,充分調動農村居民的積極性,發揮農村居民的創造力,推動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讓農民做文化建設的主角。

政府在文化事業上的投入不足,導致農村文化活動經費得不到保障,農村文化活動難以開展。

在我國的許多較爲富裕的鄉鎮中建起了基礎的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但文化設施的利用情況難以令人滿意,現有的資源或設施利用率低,甚至被挪作他用。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儘管q村建起了一些多樣的文化活動場所,但農村文化設施的延續性得不到保證,設施陳舊老化。

同時,現有文化活動場地利用率不高,村中的文化活動室只有在重大節慶日時纔會使用,平時很少對村民開放,難以令人滿意。

1.2農村文化建設的機制不合理,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人才匱乏

農村文化建設的機制不合理,現有的文化資源尚未充分利用,文化建設的人才匱乏,是導致農村文化活動形式單一、內容陳舊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農村文化工作機制不活,農村基層文化站都是鄉鎮政府進行管理的,文化站獨立進行工作的自主性不大,積極性不高,基層文化單位的職能得不到充分發揮,文化站形同虛設。

[2]另一方面,農村文化建設隊伍力量薄弱,從事文化建設工作的人數較少,而且專業素質不高,工作方式落後,缺乏活力。

在筆者走訪中發現,在q村的村委人員構成中,只有1名負責文化活動的人員,且從業人員年齡偏大,缺乏專業知識,又兼任其他工作,更沒有多少精力投入,嚴重影響了農村文化活動的效果。

1.3農村居民自身素質有待提高,對文化建設的認識存在偏差,積極主動性不高

在我國農村,整體文化素質較低,文盲佔20%,國小佔40%,國中佔29.5%,高中佔10%,大專以上僅佔0.4%。

[3]農村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質較差,思想觀念的落後也嚴重製約我國農村文化建設。

另一方面,農村居民對文化建設的認識存在偏差,發揮公民意識主動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不強。

大部分農村居民仍然選擇看電視、打牌、搓麻將、玩遊戲等娛樂性的活動,文化活動淪爲單純的娛樂活動,未能發揮文化真正的作用。

可見,農村居民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農村文化建設的發展狀況。

第一,應加大文化事業基金的投入力度,建設和管理好農村文化基礎設施。

當前我國農村文化建設主要還是依靠國家和政府的支持,政府應積極發揮文化職能及社會職能,重視我國廣大農村的文化建設。

一方面,政府應加大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各級鄉鎮應建立農村文化建設專項基金,並增強領導、依法管理,確保專款專用,嚴格追蹤農村文化活動的經費投入的使用情況,

從而保障農村文化活動的順利展開;另一方面,政府應繼續加大對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建設和管理好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確保新建的和現有的文化設施能夠持續的發揮作用。

一方面,要加快基層文化單位的改革,改變管理機制,保障基層文化單位的獨立性,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另一方面,各級政府要轉變工作思路,重視農村文化建設隊伍的人才培養,

加強對農村文化工作人員的繼續教育及後期培訓,放開政策,吸納更多有文化特長、專業技能的年輕人深入農村,參與到農村文化建設的工作中來,以此推動農村文化隊伍整體力量的增強。

第三,要充分調動農村居民的積極性,推動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

農村居民是農村文化建設的主人公,要充分發揮農村居民主人翁意識,積極引導農村居民參與文化活動,不斷普及先進思想先進理念,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提升農村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質。

其次,要重視農村居民的實際文化需求,創新文化活動形式,多開展互動性強的文化活動,如農民草根大舞臺等,充分調動農村居民的積極性,發揮農村居民的創造力,推動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

1、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文化創新研究李長健;伍文輝;東南學術-11-01

2、調動各方面力量共同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徐學慶;理論前沿2006-04-01

關於農村文化產業論文範文二:論農村文化產業品牌發展的未來

摘要:產生了民族文化認同的危機,喪失了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直接影響了文化產品的生產與消費。

所以,在打造文化產業品牌時,既要加強文化產品自身的包裝、宣傳,強化自身的影響力,更要強調文化產品的文化內涵,走城鎮化、都市化和國際化的發展道路。

這既是加強文化認同的重要策略,也是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的必需。

文化產業論文3篇 深度探索文化產業:發展、影響與前景 第2張

第2篇

對於博物館文化產業來說博物館本身就是一個資源的寶庫。在博物館資源的利用上,我們要在確立博物館公益文化性質爲主體的基礎上,充分合理的利用現有資源生產出多樣的文化產品,以滿足人們的需要。

(二)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要加強特色產品的開發和創新

博物館的藏品是文化產業實現發展的文化寶庫和藝術源泉,創新更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靈魂。博物館擁有對文化藏品開發的權利,也有着文化產品加工和開發的先天性條件。由於不同地區和類型的博物館,其主打特色是不同的。這個時候,博物館應當結合其特色藏品進行特色開發,激發消費者們的興趣和購買慾。對於文化產業而言,其靈魂就是創新和創意,當消費者看到前篇一律,簡單粗糙的紀念品時,其購買慾一定會大打折扣。所以,博物館在發展其文化產業的時候,一定要堅持自身的特色,對特色藏品進行深入發掘,提煉其中的藝術氣息,選擇合適的載體表現在觀賞者面前,促進博物館文化品位的提升。

首先明確博物館是以公益文化性質爲主體,從事科研、教育和傳播文化的場所,牢固樹立博物館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思想核心。在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建設上,要不斷的創新和升級原來老舊的經營管理理念。把發展博物館文化產業,視爲博物館社會教育、文化服務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是體現高雅文化內涵、張揚博物館人文情懷的`特色文化活動。在經營管理方面既要抓經濟效益,又要抓長效管理,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激活博物館的各種發展潛能,培養和造就一批高素質、專業化的高端人才,增強博物館的活力,推動博物館事業的創新。

(四)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要建立多元化的開發和宣傳平臺

隨着時代的發展博物館文化產業需要建立多元化的開發平臺,通過文化產業開發的模式和文化產業產品開發的種類來豐富了文化產業產品的發展空問,應用計算機網絡這一新興技術的平臺上,通過網絡技術讓廣大人民羣衆更好的瞭解和認識博物館,更多的走進博物館,從而有效的帶動博物館文化產業的和諧發展。

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人們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這就需要當前博物館在文化產業發展上要加快觀念的轉變,不斷拓寬思路,在思想和行動上要做到與時俱進,及時發現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並進行解決。將博物館作爲文化產業的發展基地,同時還要將其變成教育和科研基地,使博物館的社會效應更好的體現出來,爲參觀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

第3篇

湖南地處中部,景觀豐富。其中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多達20處,數量全國第一。此外,擁有世界遺產2處,國家遺產3處,省級風景名勝區40處。歷史上許多的文人雅士對湖南的風光讚不絕口,如唐代柳宗元的《永州八記》,杜甫的《泊岳陽城下》、《嶽麓山道林二寺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等。幾千年的歷史中,湖南人才輩出。愛國詩人屈原,造紙術的發明者蔡倫,文學家賈誼、周敦頤、李白,或是湖南人,或在湖南生活遊歷。近代名臣陶澎、賀長齡;思想家魏源;湘軍代表曾國藩、左宗棠;維新志士譚嗣同、熊希齡;辛亥羣體黃興、宋教仁、蔡鍔;新民主主義革命家毛澤東、劉,少奇、蔡和森、彭德懷、賀龍等人,都誕生在湖南這片熱土上。深厚的人文底蘊使湖南得以留存大量寶貴的文物資源。湖南省有180多處省級以上重點保護古蹟,包括舉世聞名的馬王堆漢墓,走馬樓三國吳簡,南嶽衡山,嶽麓書院等。此外還有還有以韶山、烏石寨、花明樓爲代表的新中國領袖故居。這些珍貴的文物資源在湖南文化產業的開發中具有重要的開發價值。

,湖南省城鎮居民的文化消費支出爲130元,農村居民的文化消費支出55元,,這一數字分別增長到663元和79元,年均增長分別爲29.4%、7.5%。這是湖南文化產業得以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礎。此外,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湖南的文化產業形成了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數字動漫、文娛演藝、網絡與廣告等文化產業體系,成立了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湖南出版集團、長沙廣電集團、三辰卡通、宏夢卡通等一批在業界舉足輕重的大型文化企業集團,“廣電湘軍”、“出版湘軍”、“動漫湘軍”聞名全國,具有了一定的品牌優勢。,中國文化產業品牌研究中心在中南大學掛牌成立,在品牌研究中心發佈的133個國內著名文化品牌中,“湘”字號文化品牌有29個,佔21%。在品牌上佔據了一定的優勢。

文化產業被分爲三個層次,即“核心層”、“外圍層”、“相關層”。核心層主要包含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文藝;外圍層主要指網絡、文化休閒、娛樂等文化服務;相關層包括文化用品、文化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湖南目前文化產業的格局是“四輪驅動,兩翼齊飛”,“四輪”指廣電、出版、報業和娛樂,“兩翼”指旅遊業和會展業。湖南文化產業中的核心層,即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是發展的大頭,佔的比重較大,外圍層,即網絡、數字、動漫產業處於起步階段,行業競爭力不足。作爲相關層的文化旅遊、會展業在市場上所佔的份額都比較低。此外,受地理、市場、文化資源、和傳媒等因素的影響,除了旅遊業外,湖南文化產業的資源絕大部分集中在省會長沙,呈現出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從長遠看對文化產業的對外延伸和可持續發展是有阻礙的。

在國內,文化產業走在前列的有北京、深圳、廣州、杭州等城市。深圳從政策、待遇、環境等方面入手,大力引進全球的文化創意人才,數十年間匯聚了全球數十個國家的文化創意人才,打造中國的“設計之都”。杭州制訂並實施了一系列計劃,如“青年文藝家發現計劃”、“居住杭州計劃”、“中國傑出女裝設計師發現計劃”等,爲杭州的文化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礎。由於地域、經濟和機制等原因,在湖南從事文化產業的人員,數量遠遠低於以上城市。此外,湖南目前的文化產業從業人員中,受過正規高等教育的專業人才只佔小部分比例,大部分從業人員只受過初等或中等教育。尤其缺乏具有國際性眼光和國際影響力的領軍人才、高端人才和複合型人才。因此,湖南的文化產業在某些方面缺乏創新力,出產的文化產品模仿痕跡重,缺乏持久的市場競爭力。

如前所述,湖南的文化產業有了一定的基礎和規模,也形成了一些在國內極具影響的文化品牌,但總的來看還是以本土化發展戰略爲主,缺乏國際合作,沒有具體的國際化發展計劃和領域,在人才引進、市場策劃、統計體系、文化產業體系標準、產業園建設等方面軍沒有形成完善的與國際接軌的系統政策。正因爲如此,湖南目前儘管擁有爲數衆多的文化企事業單位,但是缺乏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產業集團,即便是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文化集團,其在跨越式合作、經濟效益、國內國際影響力方面還是和發達地區發達國家的文化集團有相當大的差距,這也使得湖南的文化產業總體競爭力不夠強大,可持續發展動力不足。

首先,有計劃地制定高層次文化創意人才的引進政策。良好的工作環境、工作平臺和發展前景是吸引人才的關鍵,對於國內國際知名的文化創意人才、經營管理人才,應啓動專項資金和專項計劃予以資助,並建立文化產業人才庫,及時掌握人才的工作和流動情況。其次,開拓人才培養的新路徑。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湖南省高校衆多,僅長沙市就有34所高校,全國與設計、文化產業相關的學校更是數不勝數。積極開展校企合作,給具有潛力的學生提供工作和鍛鍊的平臺,使之更契合文化產業機構對人才素質和業務能力的要求,並保證相關的專業人才不輕易流失。再次,建立長期有效的人才進修機制。文化產業是全球性的事業,知識和技術更新快,因此,加強文化產業人才的外出培訓、業務交流和研修就顯得尤爲重要。

首先,深入發掘湖湘文化特色,積極與其他產業在資源、內涵上深度結合,開發出具有文化特色、文化品位和創新因素的產品。其次,加強文化產業的交流與合作。文化產業從本質上來講是開放與包容的,並且,一個地域的'文化產業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必須通過“走出去”與“引進來”來獲得更大的機遇和提升。如金融危機其間,日本broccoli株式會社和animate社合併,共同開拓動漫市場,營業額大幅度增加,美國衛星電臺服務商sirius和xm的合併,實現共贏。而在湖南,電視湘軍和出版湘軍重組,成立了“經世圖書出版研發中心”、湘西自然區旅遊與特色文藝表演相結合、歌廳文化與電視媒體相結合,都是不錯的嘗試。

如前文所述,湖南的文化產業已有一定的基礎,形成了幾個在國內較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建設高水平的文化產業帶是湖南文化產業繼續做大做強的必然選擇。首先,維持並提高現有品牌,充分發揮品牌效應,大力開發相關的附加產品,形成品牌系列。其次,充分促進各文化部門的協同發展,如媒體、出版與娛樂業的配合;旅遊、休閒、餐飲、酒店的一體化服務,儘可能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形成1+1>2的效益模式。再次,以長沙、株洲、湘潭城市羣爲中心,以湘西、湘南地區爲兩翼,構建佈局合理,結構清晰有序、特色鮮明的開放性文化產業帶。尤其堅持將長沙作爲區域性文化中心城市和“品牌城市”來打造。

開拓國際市場對湖南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首先,熟悉國際文化產業市場的前沿動態、操作模式和運行規則,從而制定合理合法的參與政策。其次,深入瞭解不同國家的審美需求、文化習俗和信仰等因素,以避免遭遇“文化折扣”,影響到文化出口。再次,要培養一批專門從事對外業務、具有專業水準的文化產品經理人,能隨時把握市場動態,協調國內外文化產業合作、交流、出口等問題,分類別、分步驟地將文化產品推向國際市場。

總之,在當今社會,人們對文化產業的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等特徵和優勢已經有了廣泛的認識,它對一個國家和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充分認識湖南文化產業發展的優勢和問題,積極尋求解決途徑,是湖南文化產業走可持續之路,爲湖南經濟創造新的增長點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