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送東陽馬生序》讀書筆記4篇 《品讀《東陽馬生序》:感悟與啓示》

其他文案 閱讀(7.22K)

《送東陽馬生序》是唐代名士歐陽修爲送給友人馬生的序文,以“聖人之治國,必先齊其家;齊其家,必先修其身;修其身,必先正其心;正其心,必先誠其意”的思想爲基礎,表達了修身齊家的重要性,啓發人們反思自己的處世之道。

《送東陽馬生序》讀書筆記4篇 《品讀《東陽馬生序》:感悟與啓示》

第1篇

一天我翻開《歷代散文選注》,恰巧打到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一文,我立刻被那簡潔清新的詞句所吸引。“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生還。”我深爲作者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我又想到:古人家境貧寒買不起書,尚能借書,“手自筆錄“,而我們今天的學習環境比他們好,即無凍餒之患,又無奔走之勞,更應嗜學。

我們有些同學在學習中缺乏毅力,不能吃苦,他們學習不好,往往不在自身找原因,卻強調其他客觀原因,如家中無人輔導、手頭少書、時間太緊等。

宋濂青少年時是如何學習的呢?“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嘗趨千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宋濂不顧天寒動手,堅持抄書。遇到問題,跑到百餘里之外,請教別人。我們今天如果遇到疑難問題,可以在學校問老師,可以參考書,也可以在同學之間討論,即使到老師家中去,總也不至於跑上百里吧!由此可見,學習要靠自己的勤奮。

還有些同學認爲自己的學習條件比別人差,因此就失去了學習的自信心,這是不對的。我們今天的學習條件再差,也無法與宋濂相比呀!像宋濂那樣勤奮學習的例子在古代是不勝枚舉的,如車觺囊螢、孫康映雪、匡衡鑿壁偷光……他們都是家境貧寒,學習條件極差,但都靠自己的努力成功了。我們今天的條件和他們相比,不知要好多少倍。我們學習成績再不好,誰之過?正如宋濂所說“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資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看來,搞好學習必要靠自己的努力,必要靠勤勞。高爾基說得好:天才就是勞動,人的天賦就像火花,它可以熄滅,也可以燃燒起來,而逼它燃燒起來的就是勞動再勞動。”只要我們刻苦學習,吸取前人的好經驗。循序漸進,學習再學習,就一定能夠取得好成績。

《送東陽馬生序》讀書筆記4篇 《品讀《東陽馬生序》:感悟與啓示》 第2張

第2篇

每個人都渴望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過上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爲二的,人們在享受優越的生活時,也極易養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學生。讀了宋濂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我對此感受尤深。宋濂從小勤奮好學,家裏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親手抄錄,和他們約定日期歸還。在非常冷的冬天裏,硯臺都結了堅固的冰,手指凍得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懶。當他出外去追隨老師的時候,揹着書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

酷寒的冬天、凜冽的冷風,大雪積了好幾尺深,腳、皮膚都凍裂而不知道。他博覽羣書,最終成爲明代的大學士。時光過去了600餘年,今天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與600餘年前相比,發生了不可同日而語的變化。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老師和顏悅色地爲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我們不需要抄書、不需要長途跋涉,也沒有寒凍之苦,可是,我們真正像宋濂那樣用心求學了嗎?有時候我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裏,心卻飛到了窗外;對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誨,我缺乏應有的興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儉用,爲我提供便利的學習條件,我卻不知心存感激……與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當的距離。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學業沒有大的進步,如果不是因爲我的天資不夠聰明的話,只能歸因於不如宋濂專心和勤奮了。

我曾經看過標題爲《要“窮”孩子不要“富”孩子》這樣一篇文章,印象很深。這是一篇關於澳大利亞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紹說,澳大利亞是一個發達國家,每個家庭都相當富裕。但是,父母卻讓孩子們過着清貧的生活。冬天父母讓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鍊他們的意志;從小讓他們到大海中衝浪、冒險,鍛鍊他們的膽量。我想,也許這就是澳大利亞之所以成爲發達國家的原因之一吧!梅花香自苦寒來。在今天優越的生活條件下,希望學校、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多給孩子提供鍛鍊的機會,磨鍊其勤奮好學、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其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現。

第3篇

在印刷術普及之前,西方是通過羊皮記錄文字的,中國則將文字記錄在龜甲、獸骨或竹簡之上。用這種方式製作而成的書籍造價昂貴且不便攜帶,在當時那種艱苦的條件下,都流傳下“懸樑刺股”、“鑿壁借光”等奮發求學的動人故事。

而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國家早已實行義務教育,紙質書籍廉價且浩如煙海,互聯網、ipad等高科技產品更爲學習創造了便利條件。我們是否應該檢討下自己,相對前人,我們的求學精神是進步還是後退了呢?

?送東陽馬生序》是宋末明初學士宋濂的一篇文章,馬生,既馬君則,是宋濂同鄉的一名青年。作者通過此文敘述了自己年少求學時的不易,以此激勵馬生努力學習……

宋濂自幼家境不好,沒有書可以看,但他既使是文別人借書看,依然做到了遍觀羣書。相較之下我們的條件比他好多,好上千倍上百倍,竟不知珍惜,竟學成這樣,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麼!

環境的優越與否壓根不能構成學不好的理由。試想一下,同一個時代的人馬生不是也比宋濂的學習條件好麼,不是也學的很好?宋濂的學習條件不好,甚至非常

的惡劣,照樣學的很好。更說明了學習條件不是學習好壞的藉口、理由。物質生活好又怎樣,學不好也沒有用。

宋濂的學習的那股勁頭也值得我們學習,如果我們有他一半的熱情,就不是現在這點可憐的分數。

還有一點,在現在的學生之中有一個很不好的通病――盲目地追求潮流和名牌,與別人攀比。而宋濂沒有注重穿着打扮。這是值得我們這個年代的人效仿的。

古代書生的信條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爲了“金榜題名天下知”,爲了爲百姓做點好事,爲了前程……只有“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了,十年,再去考取功名。現在已不像古代,但古人的精神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宋濂求學的艱辛、酸澀並非是我們這個年代的人所能全部瞭解的。

我們考試、學習上遇到失敗、挫折的時候,總是找客觀理由,但我認爲學的好與壞都在於自己,在於有沒有認真。宋濂有句話我非常欣賞“其業有不精者,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學的好與壞都只是爲了自己,我們應該爲了學習而學習!

來之不易的學習環境,在後半學期的學習裏奮起直追,學出自己的水平!

第4篇

東陽馬生,我比你幸運!或許真像宋濂所說,你的讀書條件遠比他優越,可我卻從中品出了一絲悲哀。我不想和你比讀書的條件,卻想比一比其他。

在讀書的目的上,我比你幸運。你的目的是明確的,千百年來,讀書人都是“學成文武術,貨賣帝王家”,走的永遠是科舉仕途。從捧讀《三字經》那天起,你就註定要成爲封建科舉的犧牲品。不要說“不”,你的老師不也在津津樂道自己“承天子之光,綴公卿之後”嗎?真可謂嚼着自己的血肉叫“鮮美”啊!我比你幸運!我的學習目的,初時簡單——爲讀書而讀書,漸漸地我明白了,讀書既爲個人的成材,也爲國家民族的昌盛。讀書是爲了給個人“充值”,更是爲了民族之林的茂盛!我不會一頭栽進“科舉”的網絡而難以自拔,我要在知識的長空裏放飛生命!

在讀書的範圍上,我也比你幸運。你除了“四書五經”、“孔孟之道”外,還能涉獵其他嗎?頭上戴着你的“讀書目的”緊箍咒,只能做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虛妄美夢,可悲!你上不曉天文地理,下不知礦藏資源,理不聞數理化學,文不懂外語馬列。我卻不然!我可以“學貫中西,文理兼容”,我可以登臨書山,遨遊網海,出入國門,探微知著,充分享受解讀“爲什麼”的樂趣,因爲我生活在你無法企及的時代。

再說教育吧,我更比你幸運。你只能折服於頭懸梁錐刺股,努力於囊螢映雪,學得何其苦!面對師長的尊嚴,你只能垂手而立,大氣不敢出,疑義豈能訴?你的宋濂師長尚且“行深山巨谷”,臨“窮冬烈風”,踩厚雪,裂足膚,你還敢懈怠愉悅嗎?我卻不然!我雖也不乏辛苦,卻很有樂趣,小班教育寓教於樂,身受着“發展教育”,師生親如一家,同窗情同手足,上課呼名,何其可親;下課同娛,何其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