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孔雀東南飛並序教案5篇

教師文案 閱讀(2.23W)

認真制定一份教案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是教師爲了保證上課進度預先起草的文字材料,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孔雀東南飛並序教案5篇,感謝您的參閱。

孔雀東南飛並序教案5篇

孔雀東南飛並序教案篇1

正如小燕子所言,這一首詩的內涵太多。如何讓學生品出其中的味道,很難操作。在上第二課時前,我想了很多,但還是和第一課時一樣,不得要領。我只在心中想了想大概要怎麼上,還是沒有教案,預計先要學生談讀後感受,然後從學生談感受中闡述開去,順勢引導。但是這中間有太多的不可預料性,不知道會上成什麼樣子。在這種忐忑中開始上課。

師生相互問候。

師:昨天我們自由朗讀了課文,並且談了讀後感受,跟着朗讀磁帶把全文讀了一遍,熟悉了課文內容。我想請問大家,對詩歌的內容都瞭解了嗎?

生答都瞭解了。

師:好的,只有在大家都瞭解的情況下,我們才能深入地研究文本。下面我想請大家前後左右的同學互相交流一下,把自己讀完全文的感想和其他同學交流交流。

生開始交流,討論比較熱烈。師走下講臺,傾聽生交流,並回答生提出的一些問題。

學生交流討論了好十來分鐘,我發現有些學生的思維展得很開,已經深入到文本中去了,心中甚是高興。對下面的教學,也有點底了。

師停止討論。

師:剛纔大家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我聽了一些同學的看法,覺得很好,那麼,就請大家暢所欲言,把你心中所想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過了幾秒鐘,無人舉手。我觀察到一位學生想舉手,但又不敢,於是微笑着點出他的姓名,請他回答。

生:我覺得古代的人都不能自主自己的婚姻,都要聽父母的,這很可悲。

我順勢問文章中哪些句子體現了這一點,學生翻書找到相關句子進行了回答。

生:焦母要焦仲卿把劉蘭芝趕回去,焦仲卿就順從了。

接着又問其他同學還有什麼感想。

幾秒鐘後,一生舉手。

生:我覺得他們兩人爲什麼要選擇死呢?難道他們兩個不可以私奔嗎?他們完全可以逃出去,找個地方隱居,過上幸福的生活。

如果沒有任何準備,我相信自己對這個問題可能會不知道處理,幸虧在開始與學生交流時,聽到了這個學生的疑問,所以我纔不致驚慌失措。

師:你提到了一個問題,既然相愛,爲何不爭取一下,有哪位同學就這個問題說說自己的看法?

生:我認爲是因爲古人很講究“孝道”,焦仲卿不肯私奔,是爲了盡孝,要照顧自己的母親後半生。

師:恩,說到了孝順,有道理。

生:我不同意孝順一說。如果說不逃走是孝順,那麼後來殉情也是不孝順了。因爲你死了,又有誰去照顧你母親呢?逃走是不孝順,殉情也是不孝順,不如逃走,還可以保全愛情。

師:是啊,殉情也是不孝順,那爲什麼不私奔呢?

生:我認爲焦仲卿不逃走,是因爲他還覺得有希望,他只是要劉蘭芝暫時回家,希望自己最終能說服母親改變主意。

師:哦,還抱有希望。你從哪裏得出這個結論的。課文中有沒有體現?

生:有。

師:你讀讀相關的句子?

生讀:“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卿但還家去,吾今且報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這兩句話說明焦仲卿是想先把事情放一放,以後想辦法說服母親,再把劉蘭芝接回來。

師:恩,說得很有道理,從課文中找到了依據。

生:我還有個問題,課文最後寫“兩家求合葬”,我覺得焦仲卿的母親在焦仲卿他們生前就不好好對他們,死後纔想到對合葬,有點惺惺作態。

生:我覺得這是焦母在擁有的時候不懂得珍惜,人死之後才覺得可貴吧!

師:這種生前不懂珍惜,死後才覺可貴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可不可能發生?

生:現實生活中有。

生:現實生活中也有這種事,就是有的兒女對父母不好,父母死後把喪事辦得很風光,這到底是良心發現還是要面子?

師:是。生活中這些情況都有。來源於生活,文學作品纔會讓人覺得真實。其實不僅我們中國的文學作品有這樣的寫法,外國的很多文章中也有這樣的結局。比如我們都非常熟悉的莎士比亞,他的作品——生紛紛搶着回答:《羅密歐與朱麗葉》。

師:是的,他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就與我們今天學的這篇課文的結局相似。羅與朱兩個家族是世仇,但他們兩個相愛了,最終因各種原因,兩個人雙雙斃命。此時兩家才化解仇恨,把他們合葬在一起。

這後面怎麼進行的,記不大清楚了,問了幾個學生,對這裏也有點模糊,說是我到了這裏,就說這些問題就討論到這裏,來談談焦母。於是大家就開始談焦母。

生:焦母很專橫。

師:從哪裏體現?

生:文章第二段,劉蘭芝日夜勞作,她還要嫌棄她。

師:恩,找得對。我們看,劉蘭芝是“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說明她很勤勞,但是“三日斷五匹”,“大人”還“故嫌遲”,這表明焦母對劉蘭芝的要求。

生:太苛刻了。

師:對,太苛刻。

師:焦母是怎麼評價劉蘭芝的?書中原句。

生:“此婦無禮節,舉動專自由。”

師:那劉蘭芝是不是如此呢?

生:不是。書中有“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劉蘭芝並不是不聽婆婆的話,而是很事事順從婆婆。

師:既然如此,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講到這裏,我不禁想起摩西曾經在論壇上說討論蘭芝被遣原因是畫蛇之筆。我本不想討論,但已明顯感到學生對這問題很感興趣,覺得還是很有必要探討一番。

學生開始討論。

生:我覺得她是嫉妒劉蘭芝,因爲焦仲卿那麼愛劉蘭芝。

這個學生一說完,我就覺得驚訝,我沒想到學生有這麼強的猜測能力。

師:你分析得有一定道理。因嫉妒而生怨恨,嫉妒是無論在哪個年齡階段的女性都擁有的特點。

當然,有學生並不贊同嫉妒之說。

生:我猜測是因爲她覺得劉蘭芝的陪嫁太少了。

師:你如何得知?

生:文章沒有說,但可能就是如此。

生:有可能是秦家有地位,可以幫助焦升官。

生:如果秦家有地位,那有什麼理由嫁給焦?她不會選擇更好的嗎?

師:剛纔大家提到了家庭地位。我想問問大家,焦與劉的家庭條件分別怎樣?

生:焦是府吏,在太守衙門裏任職,有升官的可能。

師:劉呢?書中有沒有相應句子?

生:有。辭別之時說“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裏”。從小生長在鄉間。地位低下。

師:古人結婚很講究。

生:門當戶對。

師:焦母有沒有相關句子?

生開始找。

生:焦決意自殺時有,“汝是大家子,仕宦於臺閣,慎勿爲婦死,貴賤情何薄!”

我特別指出“貴賤”二字。

但馬上又有學生質疑了。

生:既然看重貴賤,門當戶對,爲什麼開始又同意娶劉蘭芝呢?

這個問題一出來,馬上令其他學生議論紛紛。我也很高興學生有如此強烈的質疑能力,這纔是我想要看到的結果。

有一位學生思考幾秒鐘後,馬上站起來闡述自己的理由。

生:我有一個很荒唐的理由,我覺得可能是因爲焦母嫌棄劉蘭芝無後。

因爲有的學生還在議論,可能沒聽清,我就把這個學生的說法重複了一遍。馬上有學生笑了。也有學生點頭表示贊同。我順勢引導。

師:我們文章中有沒有提到焦劉的子女?

生答沒有。有學生在下面開始說“無後爲大”的話了。我抓住這一點,又說。

師:古人說“孝”,有這麼一說,“不孝有三——”

學生跟着說,我就說很可能這也是原因之一。

課上到這裏,就下課了。

後記:其實討不討論原因我覺得並不重要,我想要說的是,學生的智慧是無窮的,在教學中,有些問題我們可以認爲是不重要的,但是如果學生有了某種慾望,而且並不是特別不好的慾望,我們還是可以加以引導的。

這節課其實容量還是不大。我只是根據學生的發言加以引導,學生講到哪我就引導到哪,我覺得有點能明白李鎮西老師上《致女兒的信》裏說的要時時留意學生的發言的話了。

我明天打算讓學生明白,其實所謂的理由都是“無謂”的,劉被遣是背了“莫須有”的罪名的,這纔是令人傷感的地方。要讓學生明白“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道理。要讓學生體會到劉的悲劇的根源及文章悲劇意義。如果學生能夠感受到悲涼,那麼講授本堂課的目的就達到了。

在另一個班上的時候,有學生又問到文章爲什麼又寫劉再嫁?如果按古代觀念,被遣的女子還能得到“縣令”“太守”的垂青,是不可能的。學生進行了探討,也很成功。

孔雀東南飛並序教案篇2

一、導入

課前播放歌曲《孔雀東南飛》;教師朗讀歌詞的前兩段(屏幕顯示),創設悲憫氣氛。

問1:預習過全詩,請問這是一首寫什麼內容的詩歌?

問2:本詩原題《古詩爲焦仲卿妻作》,但後人卻更熟悉《孔雀東南飛》,爲什麼?

結合屏幕顯示,迅速說明比興手法,及其作用。

結合屏幕顯示“樂府”:選自南朝陳代徐陵編的《玉臺新詠》,這是我國最早的樂府詩集。本詩是保留下來的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清代沈歸愚稱其爲“古今第一首長詩”。(區別於第一首長篇抒情詩:離騷;最長的敘事詩應該是藏族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一百多萬行,兩千多萬字)

與《木蘭辭》合稱“樂府雙璧”。

二、過程

1.由《孔雀東南飛》引發的爭議與探討,引出本堂課程的目標:鑑賞人物形象,挖掘悲劇根源。

悲劇——“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抓住“有價值的”與“毀滅”兩個關鍵詞。

2.分析什麼是有價值的東西:真、善、美

(1)劉蘭芝的美好品質;(2)焦劉之間真摯的情感。

有價值的:才高、品善、人美、不慕名利

情真、重誓

體現出的高中語文知識體系:賦的知識(鋪陳渲染)、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反襯、比喻等。

3.如何毀滅——社會、性格

(1)不該毀滅的被毀滅,纔是悲劇

社會悲劇:a. 焦母和蘭芝兄長的專制(焦仲卿對母親的妥協;劉蘭芝對兄長的屈服。根源:漢代獨尊儒家後對禮教的推崇——孝。)b. 女性的個人能力與社會世俗倫理的衝突。

焦仲卿兩次求見母親試圖挽回;劉蘭芝成功拒絕了第一次求親,但第二次未能成功。

性格悲劇:劉蘭芝性格(自尊敏感、外柔內剛、率性倔強)與焦母性格(怪僻暴戾、專橫跋扈、獨斷專行)的衝突。

體現出的高中語文知識體系:細節描寫,人物形象塑造

(2)本可避免的被毀滅,才更可悲

性格悲劇:焦仲卿的性格(正直純樸、懦弱內向、優柔寡斷)。

體現出的高中語文知識體系: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與評價

屏幕顯示:性格決定命運!

方法提示:從字詞句入手,從細微處讀書。品味藝術形象時,應就文段本身中的環境的渲染、人物的心理、語言、動作、表情等方面,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驗,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作者的感情。

三、總結

我認爲:《孔雀東南飛》通過東漢末年人物性格衝突而引起的婚姻悲劇,以及劉蘭芝等一系列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再現了個體命運的悲慘和維護自尊的悲壯。焦劉夫婦不是時代文化的先覺者,也不是自覺的反叛者,但他們用自身的行動作了一次對文化的超越。我們在同情焦仲卿夫妻的悲劇的時候,不能再以他們的悲劇人格模式塑造自己。

悲劇的魅力:悲劇在無形中強調了造成悲劇的種種原因,深刻批判了作者所要批判的罪惡和醜陋,因爲深刻所以品味,因爲品味獲得啓發,悲劇啓發了人們對假惡醜的痛恨和對真善美的渴望與追求。調動學生探尋不同悲劇藝術的積極性,如後續必修課本中的《竇娥冤》、《祝福》等,以及《羅密歐與朱麗葉》、《巴黎聖母院》等名著名篇。

孔雀東南飛並序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義複詞,古今異義詞及一詞多義。

2、理清文章結構(矛盾衝突和曲折情節),鑑賞人物形象,挖掘悲劇根源。

3、深理解賦、比、興和浪漫主義手法在抒情上的藝術效果。

【教學重點】

1、理清敘事詩的矛盾衝突和曲折情節。

2、瞭解敘事詩中通過人物對話揭示人物形象的藝術性。

【教學難點】

1、品味詩歌的民歌氣息和抒情意味。

2、體味詩歌的悲劇意蘊。

一.導入

幾千年來,封建禮教、家長制等傳統文化的冷漠與殘酷,使無數美麗的愛情成爲“牽牛織女”,化作“雙飛蝴蝶”,飛出“東南孔雀”,築就“血淚沈園”!

?上邪》 (蒼天啊) 一位女子癡迷而摯烈的愛情誓言。(兩漢樂府)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爲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上邪”,是女子呼天以爲誓。“山無陵”以下連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來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愛,深情奇想,確是“短章中神品”。

滴下釵頭多少淚,沈家園裏草猶悲!

南宋年間,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因在科場上秉筆直言,抒發抗金憂國之情,而名落孫山。陸游父母遂安排他與表妹唐琬成婚。陸游和唐琬結婚後,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陸游母親對此不悅,她認爲唐琬成天彈琴吟詩,不但有失婦道,而且有誤兒子的功名前程。在母親壓力下,陸游被迫休妻,無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虛玄的命運八字活活拆散這對夫妻,唐琬另與趙士程結婚。一日,唐琬與趙士程來到沈園,與陸游相遇,陸游百感交集,提筆在粉牆上留下了傳世經典的《釵頭鳳》。唐婉再遊沈園,和之。不久抑鬱而亡。

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傳說:孟姜女哭長城、牛郎織女永隔天河、梁山伯與祝英臺化蝶 白娘子與許仙

頑強的生命可以擺脫精神枷鎖。只要矢志不渝,執著追求,美好的理想就會實現。

今天我們就來說下發生在兩漢時期的一段悽慘而又悲壯的愛情故事,它就是孔雀東南飛。

二、解題

1。本詩原題《古詩爲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選自南朝陳代徐陵編的《玉臺新詠》,這是我國最早的樂府詩集。本詩時保留下來的我國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長的一首長篇敘事詩。稱“古今第一首長詩”(區別於第一首長篇抒情詩:離騷)。與《木蘭辭》合稱 “樂府雙璧”

2。文學常識

(1)。樂府和樂府詩: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設立的音樂機構。它的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之用。它所蒐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

(2)。“樂府雙璧”:漢樂府《孔雀東南飛》和北朝樂府《木蘭辭》。

(3)。《玉臺新詠》由南朝陳朝徐陵編選,是《詩經》、《楚辭》之後最早的一部古詩總集。

3。基礎知識

1、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寫作時爲了增強某種表達效果,把本應該合在一起說的話臨時拆開,使同句或相鄰句中所用的詞相互補充,相互滲透,理解時又應該合在一起的一種修辭方法。

2、偏義複詞:一個詞由兩個意義相近、相對或相反的語素構成,其中只有一個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語素不表示意義,只作陪襯。

三、課文把握

1、詩歌結構:

層次 章節 標題 情節段落

起興 首 句 託物起興

第一部分 “十三能織素”—“及時相遣歸” 蘭芝自訴 開端

第二部分 “府吏得聞之”—“二情同依依” 夫妻誓別 發展(一)

第三部分 “入門上家堂”—“鬱郁登郡門” 蘭芝抗婚 發展(二)

第四部分 “阿母謂阿女”—“自掛東南枝” 雙雙殉情 高潮

第五部分 最後一節 化鳥雙飛 尾聲

四、課文分析

1、概括詩前小序的內容

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結局,作詩的緣由。

2、詩歌開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什麼作用?

兼用比興,以孔雀失偶來暗示夫妻離別。孔雀徘徊反顧爲全詩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調。統攝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3、尾聲化爲鴛鴦充滿了什麼色彩,結構上有何作用?

浪漫主義色彩,呼應開頭寄託人們追求戀愛自由,生活幸福的強烈願望。

4、欣賞鋪陳、排比、比興的藝術手法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詩的開頭,“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爲君婦,心中常苦悲”,這是縱的鋪陳,按時間順序,突出劉蘭芝多才多藝、有教養的特點。羅列數字,應作爲互文看,交叉表述。橫的鋪陳如寫蘭芝離家的打扮,由足至頭、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連串誇張性的鋪陳,旨在描寫她的美,更表現她的從容鎮定;寫太守辦喜事豪華排場,顯示蘭芝不爲富貴所動的節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蘭芝、仲仲卿的悲之對照,強化了悲劇性。本詩的鋪陳排比有利於塑造人物形象,也爲詩歌帶來了聲律和色彩之美。

5、總結

本詩是敘事詩,不但有人物,作者還以白描手法極其生動地刻畫了人物內性格。從現在的內容看來,這首長詩在它出世以後似乎經過一個時期的傳唱,人物的性格正是在傳唱中逐漸地豐富起來的,因而每一個人物身上都滲透着勞動人民的感情。這種感情不

僅表現爲愛憎分明,而且顯示了銖兩悉際。作者否定了一切該否定的東西,也肯定了一切應該肯定的東西,然後無淪是否定或者肯定,都不是遵循一個簡單的公式,而是通過複雜和具體的描寫,暗示人物的社會地位和個性特點,給予他們以恰如其分的評價。從作者聽把握的生活深度而論,不能不說,這是現實主義藝術創造在我國古典文學中一個傑出的範例。

五、佈置作業:

1.背誦相關章節。

2.以“惜別離”爲題,發揮你的想象力,擴寫第9至12段。

孔雀東南飛並序教案篇4

一、教學目的:

1、學習敘事詩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表現主題思想。

2、瞭解封建家長制度和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

3、瞭解偏義複詞、古今字的特點,掌握“相”、“自”、“見”在不同語境裏的用法。

二、教學設想:

本文語言接近口語,而且註釋較詳,學生易讀懂詞句。同時全詩篇幅較長,不宜在課堂內串講。因此,教學本詩可從人物命運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題思想。

三、教學時數:

2教時(總第 課時)

四、課前預習:

1、通讀全詩,利用工具書和註釋,掃除詩中文字障礙。

2、瞭解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悲劇(故事情節)。

3、找出詩中含有“相”“自”“見”字的句子,解釋這些字詞的意義和用法。

第一教時:

初步讀懂全詩,理清脈絡,掌握故事情節。

教學過程:

一、入題:

1、勾勒詩歌發展脈絡:《詩經》——楚辭——樂府民歌

2、樂府雙璧:《木蘭辭》《孔雀東南飛》

3、《孔雀東南飛》簡介(見課文)

補充:《玉臺新詠》是《詩經》、《楚辭》之後最早的一部古詩總集。

二、簡述故事情節,分析詩歌結構

1、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複述詩歌的故事情節。

要點:劉蘭芝的美德,兩情相依的重要情節,蘭芝抗婚,雙雙殉情,化鳥雙飛的願望。

2、詩歌結構:

層次章節標題情節段落

起興首 句託物起興

第一部分“十三能織素”—“及時相遣歸”蘭芝自訴開端

第二部分“府吏得聞之”—“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別發展(一)

第三部分“入門上家堂”—“鬱郁登郡門”蘭芝抗婚發展(二)

第四部分“阿母謂阿女”—“自掛東南枝”雙雙殉情高潮

第五部分最後一節化鳥雙飛尾聲

三、歸納“相”、“自”、偏義複詞的用法

(一)“相”的用法:

(1)相,副詞,表示一方對另一方有所動作之詞,偏指一方,有稱代作用,可稱代“你”“我”“他”“之”等等。如:

①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代“你”)

②及時相遣歸(代“我”) ③還必相迎取(代“你”)

④好自相扶將(代“她”) ⑤嬉戲莫相忘(代“我”)

⑥誓天不相負(代“你”) ⑦不得便相許(代“你”)

⑧登即相許和(代“它”) ⑨躡履相逢迎(代“他”)

⑩悵然遙相望(代“他”) ⑾誓不相隔卿(代“你”,與“卿”復指)

(2)副詞,表示互相,彼此。如:

①相見常日稀 ②久久莫相忘

③六合正相應 ④葉葉相交通

⑤枝枝相覆蓋 ⑥仰頭相向鳴

⑦黃泉下相見

(3)名詞,命相,相貌。如:

兒已婚薄祿相

(二)偏義復指

①晝夜勤作息 ②勤心養公姥 ③我有親父兄

④逼迫有弟兄 ⑤其日牛馬嘶

(三)“自”的用法

“自”作“”自己解釋外,還可作副詞、介詞、連詞、助詞等。詩中的“自”字解釋如下:

①我自不驅卿(本) ②本自無教訓(本是)

③自可斷來信(即) ④葳 自生光(且,還是)

⑤自名秦羅敷(其) ⑥自名爲鴛鴦(其)

⑦好自相扶將(親自) ⑧物物各自異(助詞,無義)

(四)歸納部分古今異義詞的用法

例: 古義 今義

汝豈得自由

雖與府吏要

可憐體無比

適得府君書

卻與小姑別

千萬不復全

好自相扶將

何意出此??

舉手長勞勞

奄奄黃昏後

四、佈置作業:

1、完成《梯度學練》第一課時練習

2、熟讀全詩,並背誦規定的片斷

附: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分析人物性格與命運,分析詩歌的賦比興的手法,理解詩歌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分析人物形象。

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主要塑造了哪兩個人物?(焦仲卿和劉蘭芝)從上文語言和語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焦仲卿是怎樣一個人?(忠於愛情,對幸福生活熱烈追求,對封建禮教、封建家長專制充滿叛逆精神)

劉蘭芝是一個聰明、善良、愛勞動、重感情,忠於愛情的人。面對封建家長制的專橫和兇殘,她無所畏懼。她是我國古典文學作品中光輝的婦女形象之一。

劉蘭芝是一個堅強、持重,不爲威迫所屈,也不爲榮華所動的女性。她明白婆婆要驅逐她,就主動要求“遣歸”,對仲卿說“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爲織作遲,君家婦難爲”,對婆婆說“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不亢不卑,很有教養。阿兄逼婚,她說“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外柔內剛,自有主意。劉蘭芝還是個溫順善良的婦女。她對仲卿體貼諒解,一方面忠於愛情,“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一方面設身處地,“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

焦仲卿個性也非常鮮明,他忠於愛情,而不敢直接抗爭,只能消極反抗,忍辱負重。他深愛蘭芝,揚言“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無怪乎焦母聽到後“槌牀便大怒”。後來不得不與蘭芝暫別,他又鄭重聲明“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負”。他還說“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直言不諱,態度明朗。而最後的辭別母親與“自掛東南枝”的行爲則表現了他的反抗性格。

焦母是一個突出的反面形象。是一個極端蠻橫無理的封建家長的典型。對於蘭芝的美德,仲卿夫妻的愛情毫無同情和認識,獨斷專行。對兒子,她一會兒惡語威脅,一會兒又軟硬兼施。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長制的醜惡本質。

劉兄着墨不多,但他的性行暴戾,趨炎附勢,醜態畢露。他對蘭芝所說話的態度既粗暴訓斥,盛氣凌人,又見利忘義,不顧兄妹親情。其尖酸刻薄,冷醒無情,是一副典型的市儈的面孔。

(要求學生結合詩歌具體的描寫,從外貌、勤勞、重情、堅強等方面進行分析。)

二、現實主義要求刻畫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從而達到反映生活本質的目的。

我們從焦、劉身上可以看到怎樣的社會現實?(由學生討論,然後總結。)

故事發生在“漢末建安中”。當時的背景是: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封建制度漸趨嚴密,在家庭生活方面,家長制成爲清規戒律。

“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這正是焦、劉悲劇的根本原因。在這一時代氛圍裏,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於站在蘭芝一邊,表明與蘭芝“結髮同枕蓆,黃泉共爲友”的堅決態度,實在是難能可貴的。面對儒家所規定的封建家長制度、封建禮教,焦仲卿舉起的那面反抗的旗幟,無疑是茫茫長夜中的一道閃電!

三、本詩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以時間爲序,以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和封建家長制的矛盾衝突爲線索,揭露了封建禮教破壞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歌頌了劉蘭芝、焦仲卿的忠貞愛情和反抗精神。

四、分析賦、比、興手法的運用(以具體問題探討的形式分析)

1、本詩開頭兩句(第1段)遊離開情節之外,是否可以刪去?爲什麼?

明確:不能刪。這是民歌習用的起興手法。它爲全詩製造一種徘徊顧戀的情調,又有提攝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可參照《豔歌何嘗行》:飛來雙白鵠,乃從西北來。十十將五五,羅列行不齊。忽然卒疲病,不能飛相隨。五里一反顧,六裏一徘徊。)

2、①第2段從13歲說到17歲,一一道來,是否太煩瑣?它與情節的發展有什麼關係?

明確:不煩瑣。這是一種鋪陳手法,稱爲“賦”。

這裏寫得簡練而有層次,意在強調蘭芝從小聰明能幹,多才多藝,很有教養,爲下文蘭芝被逐作鋪墊,以激起讀者的同情。

②要求學生從詩中再找出使用鋪陳手法的文字。

明確:第13段是第2段內容的重複,都是強調蘭芝從小聰明,很有教養,但轉換了敘述的角度,使文章顯得錯落有致。

第9段寫蘭芝臨別“嚴妝”又用了一段鋪陳,意在表現蘭芝被逐離開焦家前沉着、冷靜鎮定自若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無雙”,又爲下文太守的兒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鋪墊。

③第2段從時間上(13歲—17歲)作了縱的鋪陳,第9段則從妝束、服飾、姿態上作橫的鋪陳。無論那一種鋪陳,都對塑造人物形象、推動故事情節起了積極的作用。

同學們國中時學過的樂府詩《陌上桑》,在描寫秦羅敷的美貌時,也是用了橫的鋪陳。

3、詩中兩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劉蘭芝比作蒲葦,是否顯得累贅?這和情節的發展有何關係?

明確:這個比喻第一次出自劉蘭芝之口,表示劉蘭芝對愛情堅貞不渝,永不變心。第二次是焦仲卿說的,他用這個比喻來責問劉蘭芝爲什麼改變初衷。表明人物之間產生了誤會,出現了分歧。這兩次比喻和故事情節的發展是一致的,並能推波助瀾,使情節曲折起伏,生動感人。

小結:賦、比、興是樂府詩常用的表現手法。它對推動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起了積極的作用。所以我們在學習樂府詩時應予以重視。

五、細節鑑賞:理解“黃泉共爲友”的含義

1.聯繫上下文,理解“黃泉共爲友”的含義。

明確:在揭示了婆媳之間的矛盾後,焦仲卿明確地表示要與蘭芝“結髮同枕蓆,黃泉共爲友”,以此來向焦母求情。說明仲卿對愛情的珍惜和忠貞。

2.聯繫全文,理解“黃泉共爲友”。

明確:

①向焦母求情時,仲卿表示與蘭芝永不分離的決心:“結髮同枕蓆,黃泉共爲友。”

②在焦母的壓力下——“遣去慎莫留!”仲卿則表示了他堅定的信念:“今若遣此婦,終老

不復娶!”

③在焦母的淫威下,仲卿仍未改變初衷,對幸福生活還存一線希望:“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

④在送別蘭芝的途中,仲卿還是信誓旦旦:“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

⑤在得知蘭芝改嫁的消息後,一線希望已絕,他毅然表示:“吾獨向黃泉!”

⑥蘭芝已死,活着又有什麼意義?於是他——“自掛東南枝。”

由此可見,焦仲卿一直追求幸福的愛情生活。後來的一切活動,都發端於“黃泉共爲友”。可以想見當初說這句話時,焦仲卿已抱定了宗旨:要是愛情破滅,就以死相抗!

3.結合作品的時代背景,進一步理解“黃泉共爲友”。

小結:對語境體察得越充分,對語言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就越豐富。那麼,我們對作品閱讀理解的水平就越高。

六、佈置作業:

1.背誦相關章節。

2.以“惜別離”爲題,發揮你的想象力,擴寫第9至12段。

孔雀東南飛並序教案篇5

【三維目標】

1.瞭解“樂府”及“樂府詩”;

2. 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義複詞,古今異義詞及一詞多義;

3. 鑑賞人物形象,挖掘悲劇根源;

4.讀懂全詩,理清脈絡,掌握故事情節。

【教學重點】

通過人物對話及在尖銳的矛盾衝突和曲折的情節發展中塑造人物。

【教學難點】

學習本詩的鋪陳、比、興手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封建家長制是扼殺青年男女愛情自由、婚姻自由的一把利刃,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可恨的是婚後公婆或者丈夫稍有不滿,就可以憑一紙修書將女子趕回家。這樣的悲劇在古代不足爲奇。早在梁祝之前即有一個感人肺腑的愛情悲劇——《孔雀東南飛》以得美麗的孔雀被活活拆散,美夢只有在死後才能實現。

二、解題

?孔雀東南飛》是保存下來的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被譽爲長詩之聖也是古樂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與北朝的《木蘭詩》並稱“樂府雙璧”。

選自南朝宋代徐陵編的《玉臺新詠》卷一,原題爲《古詩爲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

“樂府” 是西漢初年出現的掌管音樂的機構,它整理收集的詩歌稱爲“樂府詩” 。“樂府”又分爲兩漢樂府和南北朝樂府。

漢樂府民歌:內容上注重寫實;表現形式是雜言體和五言體,取代《詩經》的四言體和《楚辭》的騷體;寫作技巧上注重人物對話、人物心理和細節描寫,語言樸素生動,詩末揭示寫作目的。(一) 聽朗誦,總結古漢語知識

1.請注意下面字的讀音

公姥 伶俜 腰襦 葳蕤 聘禮 磐石 拊掌

否泰 齎錢 躑躅 冥冥 摧藏 晻晻 仕宦

2.注意課文中重要的通假字

終老不復取 通“娶”。

箱簾六七十 通“奩

謂言無誓違 應作“愆”,愆違,過

府吏見丁寧 寫做“叮嚀”,囑咐

恐此事非奇 應爲“宜”,

摧藏馬悲哀 同“髒”,臟腑

蒲葦紉如絲 通“韌”,柔軟而結實

3.請注意加點字詞的古今異義

詞 語 古義 今義

共事二三年 一起生活 一同工作

汝豈得自由 自作主張 不受限制約

可憐體無比 可愛 憐憫

槌牀便大怒 坐具 睡覺的器具

再拜還入戶 兩次 事情或行爲重複,繼續

自可斷來信 使者,指媒人 相信,信任;信件

渠會永無緣 他 指人工開鑿的水道

處分適兄意 處理 違反法律或犯錯誤的人按情節輕重處罰任

本自無教訓 教養 失敗的經驗

便可作婚姻 結爲親家 結爲夫妻

葉葉相交通 交接 與運輸有關

4.注偏義複詞(有些詞語兩字組合在一起,只取其中一字的意義,叫偏義複詞。)

可白公姥(姥) 我有親父母(母) 晝夜勤作息(作) 我有親父兄(兄)

逼迫兼弟兄(兄) 進退無顏儀(進) 其日牛馬嘶(馬)

5.請注意一詞多義

謝家來貴門(辭別) 始適還家門 (出嫁)

謝 多謝後世人(告誡、告訴) 適 處分適兄意 (適合、依照)

阿母謝媒人(謝絕、拒絕) 適得府君書 (剛纔)

爲仲卿母所遣 介詞,表被動

十七爲君婦 動詞,做、成爲、作爲

爲詩云爾 動詞,作、寫

爲 非爲織作遲 介詞,由於、因爲

阿母爲汝求 介詞,替、給

始爾未爲久 動詞,算、算作

慎勿爲婦死 介詞,爲了

①會不相從許 ②及時相遣歸 ③相見常日稀 ④好自相扶將 ⑤兒已薄祿相

⑥嬉戲莫相忘 ⑦不得便相許 ⑧登即相許和 ⑨悵然遙相望 ⑩誓不相隔卿

相 ⑾葉葉相交通 ⑿久久莫相忘 ⒀還必相迎取 ⒁六合正相應 ⒂枝枝相覆蓋

⒃躡履相逢迎 ⒄仰頭相向鳴 ⒅黃泉下相見 ⒆誓天不相負

[答案]

1.副詞,表示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之詞,偏指一方,有稱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它”等等。有:①②④⑥⑦⑧⑨⑩⒀⒃⒆

2. 副詞,表示互相,彼此。有:③⑾⑿⒁⒂⒄⒅

3.名詞,相貌。有:⑤

6.請注意詞性活用

(1)名詞用作動詞 (4)形容詞用作動詞

a.仕宦於臺 a.千萬不復全

b.頭上玳瑁光 b.東家有賢女

(2)名詞用作狀語 c.窈窕豔城郭

a.孔雀東南飛 (5)使動用法

b.手巾掩口啼 a.足以榮汝身

c.卿當日勝貴 b.以此下心意

d.理實如兄言 (6)意動用法

e.朝成繡夾裙,晚成單羅衫 戒之慎勿忘

(3)動詞用作名詞

留待作遺施

7.掌握一些特殊句式

爲仲卿母所遣 被動句

誓天不相負 賓語前置句

君既若見錄 賓語前置句

亦自縊於庭樹 狀語後置句

徘徊庭樹下 省略句、狀語後置句

(二)再聽朗誦,理清詩歌脈絡

1.(1-2)序幕、開端: (1)託物起興(起興)

蘭芝請歸 (2)蘭芝自訴(自訴)

(被譴)

2.(3-12)發展一: (3- 6) 仲卿勸母(求情)

夫妻誓別 (7- 8) 夫妻話別(贈物)

(別離) (9-10)拜別阿母(辭歸)

(11-12)夫婦盟誓(誓別)

3.(13-21)發展二: (13)蘭芝見母(傷歸)

蘭芝抗婚 (14-18)蘭芝拒婚(拒婚)

(抗婚) (19-21)太守備婚(逼婚)

4.(22-31)高潮、結局: (22-23)憂愁製衣(迎娶)

雙雙殉情 (24-26)生人死別(永訣)

(殉情) (27-29)仲卿別母(別母)

(30-31)夫妻殉情(殉情)

5.(32)尾聲: 告誡後人

(醒世)

(三)請學生朗讀,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我們的文章演繹的又是怎樣的一段愛情?讓我們繼續學習詩歌《孔雀東南飛》。(板書課題)

二、分析鑑賞

1.分析小序部分

① 詩前小序交待了哪些內容?

——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結局,作詩的緣由。

② 詩歌開頭兩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什麼作用?

——a.這是託物起興手法,引起下文。

b.兼用比,以孔雀失偶來暗示夫妻別離失散。

c.孔雀徘徊反顧,營造纏綿、哀怨的氛圍,爲全市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調。

2.分析自請遣歸

①“十三能……十六誦詩書”

——多才多藝,知書達禮,富有教養

②“雞鳴…夜夜…三日斷五匹”

——勤勞能幹。

③“大人故嫌遲”這—“故”字可以反映出哪些內容?

——既顯示了焦母的異常挑剔,也顯示了蘭芝洞察世情的聰慧

④蘭芝爲何不等對方開口便自請遣歸?

——一則不堪侮辱,二則她明白焦母的意圖,深知譴歸之事已無可挽回。

⑤蘭芝在自請遣歸的陳辭中自述待字閨中的生活經歷,其意何在?用了一種什麼手法?

——此處使用了鋪陳排比的手法。意在表明:一方面蘭芝有着良好的家教和文化修養,是個多才多藝的女子表現她性格剛毅的一面,寧可被休,也不忍氣吞聲;另一方面證明她“女行無偏斜”,婆婆對她的責難毫無道理。爲下文蘭芝被逐作鋪墊。

3.請同學們齊誦“雞鳴外慾曙”這一節,回答以下問題:

①請用此段中的兩個字概括段意。

——嚴妝。

②蘭芝爲何雞鳴欲曙即起?

——表示她不願在焦家生活的決心

③打扮時爲何“事事四五通”?

——臨別時故意精心修飾,既是對焦母無言的抗議與請願,也表現了她對愛仲卿,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

④這一段作者對劉蘭芝的外貌進行描寫,目的何在?

——旨在描寫她的美,更表現了她從容鎮定,外柔內剛的性格,也爲下文太守爲兒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鋪墊。

⑤這一節採用何種藝術手法。

——運用了誇張、渲染的手法;是突出“精妙世無雙”的妝束美、容顏美、姿態美的讚美;也是對扼殺這一美好形象的封建家長制度和封建禮教的譴責和請願;

4.分析“拜別姑母”

① 爲什麼蘭芝在離別前還要向焦母告別?

—— 這表明劉蘭芝從小受到很好的教育和教養,有禮有節,舉止得體。使焦母所說的“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成爲無稽之談

② 爲什麼蘭芝在向小姑告別時“落淚連珠子”而向焦母告別不流淚?

——表現劉蘭芝的善良,重情重義(對小姑)

表現劉蘭芝的堅強自尊(對焦母)

5.思考:蘭芝既然抗婚爲什麼又允婚?

——因爲他對阿兄性格瞭如指掌,她知道哀求不會有效,蘭芝殉情之意早定,允婚是假,殉情是真。

——從寫法上,這是巧妙伏筆:允婚自然引出太守豪華的備婚,便達到擡高劉蘭芝的身價,加重故事的悲劇色彩。

6.太守迎娶的豪華排場對塑造蘭芝形象有何作用?

——採用了誇張、渲染和反襯的手法;襯托了她的身價;顯示劉蘭芝不慕富貴,對愛情忠貞純潔,突出了她“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貴品質;喜劇場面烘托悲劇氛圍,反襯蘭芝的痛苦、孤獨和淒涼。

7.課文兩次把仲卿比作磐石,意義一樣嗎?

——不一樣。第一次是劉蘭芝說的,表現她對愛情的堅貞不渝、永不變心;第二次是焦仲卿說的,他以此反過來責問蘭芝改變初衷,表現他對愛情和誓言的忠貞。加重了悲劇色彩。

8.請分析最後一節的作用?

——浪漫主義色彩,呼應開頭寄託人們追求戀愛自由,生活幸福的強烈願望。

三、分組討論,歸納人物形象

1.劉蘭芝

形體美(足、頭、腰、耳、指、口、步)

品質美(勤勞,善良,達禮)

精神美(反抗性剛強)

2.焦仲卿

(1)下馬入車中,低頭共耳語,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 (忠貞)

(2)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 (軟弱孝順)

(3)兒今日冥冥,令母在後單,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

(叛逆、外柔內剛)

3.劉兄

尖酸刻薄,冷酷無情,貪財慕勢(趨炎附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