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命若琴絃讀後感7篇 《命以琴韻》:感悟生命之路

其他文案 閱讀(2.23W)

《命若琴絃》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勵志小說,講述了一個有着夢想和堅韌的女孩爲追求音樂事業所經歷的艱辛與成長。她用堅強的內心和勇敢的行動跨越了重重難關,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教導了我們勇敢面對挑戰,追逐理想的價值。

命若琴絃讀後感7篇 《命以琴韻》:感悟生命之路

第1篇

?命若琴絃》,一看到這個題目,就是一種悽慘絕倫的感覺,琴絃該是多麼的脆弱,命在一線間,是怎樣的驚心動魄呢!

讀完《命若琴絃》全書,明白這個命其實是一種期望。講的是兩個瞎子討生活,老瞎子告訴小瞎子,自我只要彈斷千根弦,就能夠把自我師傅放在琴盒裏的藥方拿出來,吃了藥,自我就能夠看見這個世界了。憑着這樣的一種信念,老瞎子認真的彈每一次琴,最終到達千根弦,老瞎子拿着琴盒裏的藥方去抓藥,可是人們卻告訴他,這是一張白紙,老瞎子頓時懵了,如果不是有個徒弟在身邊,他必須沒有命活了。等他找到徒弟,看到徒弟因爲某個姑娘,沒有生的慾望,結果老瞎子告訴他,自我記錯了,其實師傅說的是1200根,我是沒有期望了,可是你有,只要你彈斷1200根弦,必須是認認真真彈的,就能夠拿着藥方去抓藥,你就能夠親眼看看這個世界了。故事情節很簡單,讀來卻很震撼。想想每個擁有明亮雙眼的人,在他的內心深處,何嘗沒有瞎了的那隻眼呢,生活很迷茫,沒有方向。

小時候,我們的那個藥方就是好成績,只要考試考好了,什麼都有了。拼命努力學習,就是要跳出農門,不再和那黃土地打交道了,不用早晨五點起牀,僅僅是揀一些別人割剩的麥子,不用這兒放假,那兒就到田裏點化肥,冬天被刺骨的寒風吹,夏天被玉米葉子割傷稚嫩的小臉蛋,那個小小的我,長得和玉米差不多高,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法將頭伸出玉米杆外,汗水流過的地方,更是又疼又癢。那時心中僅有一個目標,不停的做題目,不停的背書。

晚上11點,全家人都在睡夢中,我依然是站在門前,看看遠處的莊稼,回過頭又繼續學習。最終拿到那個藥方了,才發現,那個藥方上頭還有許多其他的要求,不是一味就能治好病的。於是,我們繼續努力,繼續前行,等我們最終老去的那一刻,才突然發現,那可是是一張白紙,而我們也走過了整個人生。

我們都是那彈琴的人,我們期待着早日彈斷那一根根琴絃,其實絃斷了,我們的心也就斷了,最好的生活,大概還是享受彈琴的過程吧!

命若琴絃讀後感7篇 《命以琴韻》:感悟生命之路 第2張

第2篇

讀了現代作家史鐵生的作品集《命若琴絃》,它講的是七十歲的老瞎子帶着十七歲的小瞎子走鄉穿寨,跋山涉水,不辭辛苦地說書賣唱,三絃琴上的琴絃斷了一個又一根。原先五十年前,老瞎子的師傅說過:僅有彈過的琴絃到了一千根,用它們做藥引子,那個讓眼復明的藥方才管用。老瞎子抱着“要看看世界到底是個什麼樣貌”的信念,彈親賣藝爲生,不知不覺最終湊夠一千根了,他興沖沖地照方拿藥,可是誰都說他拿的是一張白紙。他驚呆了!在藥鋪前的臺階上坐了幾天幾夜,想起了師傅臨終時說的話:“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老瞎子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他明白自我死期將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原先當他們經過一個小山村時,小瞎子情竇初開,喜歡上一個姑娘,老瞎子勸他不要想得太好,因爲他比誰“看”得都清楚。果然,老瞎子趕回時,正是小瞎子痛不欲生之時,因爲來他心愛的姑娘已經嫁人了。等到小瞎子緩過勁來,問老瞎子:“我們爲什麼是瞎子呢?我也要看看世界的模樣。”老瞎子說:“要想復明,必須彈斷一千二百根琴絃,然後用藥纔有效。我記錯了,所以眼睛沒法治了,你還小,必須好好彈下去。”於是,他們又像往常一樣走街串巷了。

作家對於讀者,呈現於文字背後而見,清晰而又模糊。對於史鐵生,我更多了一份猜想。

對於身殘的史鐵生,開始並沒有志堅。以往千方百計尋找自殺機會的史鐵生,不會想到今日已獲得如此多人的認可。之所以能活下去,是因爲它爲活着找到了充分的理由。他選擇了寫作,寫作成了他的生存方式。能夠說,他是被生活逼上文學道路的,可他卻比比別人走得更遠,因爲人的殘缺證明了神的完美。因爲身殘,他有了更多的思考機會;因爲身殘,他更多地關注人的精神;因爲身殘,他更懂得了人的生存境地;所有這些,爲他鑄就了長遠的文學道路,並且越走越遠。

讀完《命若琴絃》讓人更加明白爲自我找到生活的理由是多麼重要。老瞎子的師傅在臨終前告訴他有一張復明藥方,但非要彈斷一千根琴絃,否則就不靈。這張藥方支撐着老瞎子走過了七十多個春夏秋冬,老瞎子唯一的人生目標就是將一千根琴絃彈斷,以圖看到世界一眼。之後,老瞎子發現復明藥方可是白紙一張,復明計劃失敗,他千方百計找到小瞎子,對他說:“是我記錯了,是一千二百根,師傅記錯了,記住,是一千二百根!”老瞎子明白,這一千二百根琴絃意味着什麼。這意味着小瞎子的生命。他們的生命就寄託在脆弱的琴絃上,這不是一個玩笑!琴絃脆弱但有韌性,人的生命也應當如此!

作者爲老瞎子和小瞎子設計了一個人生的目標,可卻又不讓他們去實現。因爲實現,等於破滅。老瞎子找到藥方,發現只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才明白師傅的良苦用心。可破滅,終究還是破滅,它不可能回到從前,不可能再有以前生活的熱情,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怎樣讓小瞎子堅強地活下去。他應當做到了,因爲小瞎子相信了。這時,老瞎子才真的是“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在讀史鐵生之時,常會使我們想到加繆。加繆認爲荒謬是人與世界之間聯繫的唯一紐帶,荒謬是不可能被消除的,人只能帶着裂痕生活。可是人必須超越荒謬,在荒謬的生活中獲得意義。史鐵生也是這樣。他意識到人生的困境和殘缺,卻將它們看作獲得生命意義的題中應有之義。生命的殘缺,人生的虛無狀態,反而爲戰勝自我,超越困境和證明存在的意義敞開了可能性空間。

人的生存是荒謬的,沒有任何理由,但在一個夢想主義者看來,必須賦予它以意義,必須有東西證明它的意義。“僅有人才把怎樣活着看得比活着本身更要緊,僅有人在頑固地追問並要求着生存的意義。”人必須選擇一種東西作爲生存意義的證明。史鐵生選擇的是寫作。在史鐵生看來,寫作無非是一種生命的存在方式,一種意義的證明,他說“只是因爲我活着,我纔不得不寫作。”

因爲殘缺,完美才得以顯現。史鐵生意識到:所有的人都有不一樣程度的殘疾。人生而就有缺陷,問題,不可能完美。所以有的評論家把史鐵生的創作分爲兩個階段:1985年之前寫的是殘疾的人,之後寫的是人的殘疾,人的缺陷和問題。意思就是說史鐵生在爲自我找到活着的理由之後,又在爲別人尋找活着的理由。我們在史鐵生的作品中,往往看到生活的活力,也時時感受到他本人的一份寧靜。所謂“寧靜以致遠”,史鐵生並不是在吶喊,而是在剖析,在闡釋,爲了生活。

“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人生就是一條漫長的河流。你也可能會是老瞎子。這時候你會怎樣辦?

第3篇

名若琴絃: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爲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生命的聲音,在輕輕地飛揚……他只好再全力去想那張藥方和琴絃,還剩下幾根,還只剩最終幾根了。那時就能夠去抓藥了,然後就能看見這個世界——他無數次爬過的山,無數次走過的路,無數次感到過他的溫暖和熾熱的太陽,無數次夢想着的藍天、月亮和星星……還有呢?突然間心裏一陣空,空得深重。就只爲了這些?還有什麼?他朦朧中所盼望的東西似乎比這要多得多……

生命如歌,悠揚美妙;生命如花,嬌豔芬芳;生命如水,淡泊悠遠;生命如畫,濃墨重彩……可讀了史鐵生的《命若琴絃》,才真正地感悟到生命如弦,不懈追求,纔會使生命煥發出美麗的色彩。

文中的老瞎子,一生的追求就是能夠在有生之年看一眼世界。於是他遵照*的要求,要彈斷一千根琴絃,然後才能打開琴槽上的蛇皮,取出那能讓他到達期望的藥方。當他彈斷了一千根琴絃,欣喜若狂地去抓藥時,卻發現那一張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藥方原先是一張無字的白紙。經過一番煎熬與思考,他最終體會到*的苦心。雖然他一生追求的期望是虛無的,可他卻在追求“彈斷一千根弦”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歡樂,即使是不能用眼睛來看一下這個世界。也真正地從感悟到了*臨終時的那句話:“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目的與期望只是我們前行的動力,不論我們能到達哪裏,這前行的過程中我們依然會得到歡樂。

兢兢業業的教師們,永恆不變的目標就是讓自我的學生提高,看到自我的學生成才。爲了這一目標,我們在平凡的兩點一線間徒步,幾年如一日,幾十年如一日。這就是我們的追求,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命若琴絃。人的心絃需要兩個點——“一頭是追求,一頭是目的”。僅有這用這兩頭繃緊了的心絃——有了目的,有了追求,纔會讓生命綻放如花,悠揚如歌。生命的本質不是結果,因爲我們無論是誰,最終的結果都僅有一個,從自然中來,迴歸自然的懷抱,成爲一個“土饅頭”。生命的本質是過程。這個過程,不必須非要笑傲江湖,不必須非要一比高下,不必須非要飛黃騰達,不必須非要大智大勇,不必須非要無私無畏,只要我們有追求,有期望,只要把我們生命中的那根“琴絃”彈好就夠了

在爲自我找到活着的理由之後,史鐵生在爲別人尋找活着的理由。史鐵生當然算得上是經歷過絕境了,絕境從來是這樣,要麼把人徹底擊垮,要麼使人歸於寧靜。史鐵生屬於後者。我們在史鐵生的作品中,往往看到生活的*,也時時感受到他本人的一份寧靜。所謂“寧靜以致遠”,史鐵生並不是在吶喊,而是在剖析,在闡釋,爲了生活。“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人生就是一條漫長的河流。你也可能會是老瞎子。這時候你會怎樣辦?

第4篇

故事很簡單,一個老瞎子和一個小瞎子靠拉三絃賣唱爲生,老瞎子揣着一個完美的願望,當他真心實意的拉斷一千根琴絃的時候,他就能夠拿上師傅臨終前的那個藥方抓藥,他就能夠看見這個多彩繽紛的世界。他拉啊拉啊,從二十多歲到七十多歲,五十年的光陰,翻越千山萬水,歷盡千難萬險,寒來暑往,春夏秋冬,在他無法支持着活下去的時候,總有個信念支撐着,“最終又斷了一根,又斷了一根”。“再去搖搖那琴槽,有輕微的紙和蛇皮的摩擦聲。唯獨這事能爲他排憂解煩,一輩子的願望“就剩下這幾根了,他就能夠看見這個世界,“他無數次爬過的山,無數次走過的.路,無數次感受溫暖的太陽,夢想着的月亮,藍天,星星......”就這樣,這個信念一向支撐着他,爲了他所要看見的世界,他拉阿拉啊......

當他老得時候他突然意識到失去的已經永遠失去了,他像是剛剛意識到,七十年中所受的全部的辛苦就爲了最終能看一眼世界。這值得嗎他問自我。“值得,值得,當然值得!”“我非要最終看一眼不可”就這樣的信念支撐着老瞎子一遍一遍的彈琴,每一天有期望的活着。最終有一天,最終兩根弦子一齊斷了,當他拿着師傅留下的藥方去抓藥時候,人們告訴他,那只是一張白紙,驟然間,支撐他唱下去的東西消失的乾乾淨淨,就像一根不能拉緊的琴絃,再難彈出賞心悅耳的曲子,老瞎子的心絃斷了,當他發現那目的是空!人們發現琴柄上空蕩蕩的已經沒有了琴絃,老瞎子面容憔悴,呼吸孱弱,嗓音也沙啞,完全變了個人。當他花光身上所有的錢,他突然想到了他的徒弟,他得找他,找到他,當一路去找他徒弟的時候,邊懷念起過去的日子,才明白那奔奔忙忙,興致勃勃的翻山趕路,彈琴,乃至心焦,憂慮是多麼歡樂!那時候有個東西把心絃拉緊,雖然那東西是虛設的。老瞎子想起臨終時候師傅把那張沒用上的藥方封進了他的琴槽,同樣他也決定把這自我沒有用上的藥方封進小瞎子的琴槽裏!

老瞎子找到跌倒在雪地裏小瞎子,小瞎子悲憤的喊着:“爲什麼我們是瞎子,我要看看這個世界!”

老瞎子說:“那你就彈琴吧!真心實意的彈斷一千兩百根的琴絃!”

有一個期望和信念,就能夠活得有滋有味,哪怕千難萬險!

匆匆忙忙,像是隨着一條不安靜的河水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無所謂誰是誰......

讀完史鐵生的這篇《命若琴絃》除了深深感動更多的是震撼,生命因爲有了期望而變得堅韌不拔,生命因爲有了信念而堅無不催。走過生命的過程,在每一天的期望裏變得勃勃生機。就像存在,存在本無意義,因爲我們賦予意義變得豐富多彩......

也許我們追逐的結果就像這老瞎子的藥方,本來是不存在的,虛無,可是這有什麼關係,因爲這個期望讓我們每一天都活得有滋有味,因爲這個信念讓我們變得那樣堅強,結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每一天都能夠過得有意義,有故事,有盼頭......

命運給予我們的好與壞也許我們無法改變,我們卻能夠讓生命的過程變得與衆不一樣,精彩無限。活在當下,過好每一天,似乎每一個人都十分清楚的,每一天我們揣着完美願望上路,在追逐的過程中享受生命的歡樂和完美。不明白明天是什麼樣貌,在真實的世界過好屬於自我的日子,也許那企盼的結果不是真實的,無法實現,那又怎樣,沒有虛度每一天,享受每一天就好!

那些值得懷念的日子,雖然遠去,畢竟以往擁有過,不曾悔恨,那些未來的日子不明白是什麼樣貌,今日好好的過,匆匆忙忙,無所謂從哪裏來,到哪裏去,無所謂誰是誰.....

第5篇

總是開着25瓦的小檯燈,在深沉的夜幕中完成作業。早上醒來,雖是短髮卻依然纏繞成死結,從夢境中爬出來的身體如同走出泳池,在一瞬間感覺到史無前例的地心引力,身體沉重。每一天穿過同樣的馬路,眼前交錯着掛滿晾乾的曬洗衣服,橢圓小巧的報刊亭,公交車頂着不一樣的數字,他們的軌跡在城市交錯出繁複的劃痕。

這是我生活的世界,忙忙碌碌,卻不明白爲誰而活着。直到某一天,我翻開史鐵生散文集,靜下心來,細細品讀了那一篇小說《命若琴絃》,以往讀了很多遍,這次卻獲得了新的感受,突然感覺到爲自我找到生活的理由是多麼重要。老瞎子說:“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

兩個一老一少的瞎子,每人拿着把三絃琴,穿山越嶺,說書爲生。老瞎子期望有生之年能夠彈斷一千根琴絃,然後取出師傅留下的藥方去治好自我的眼睛,好親眼看這完美的世界。而小瞎子則期望能與自我心愛的姑娘在一齊。

二人抱着完美的夢想,揣着完美的嚮往,直到老瞎子彈斷了那一千根弦。可那所謂的藥方只是一張白紙!瞬間,一切都破滅了,一切完美的嚮往都消失不見了。而小瞎子也因爲心愛的姑娘遠嫁他方而心疼不已。爲了讓渴望光明的小瞎子重新拾起生活的勇氣。老瞎子把師傅的空白的藥方封進了小瞎子琴的琴槽裏,就如當年師傅告訴老瞎子一樣,老瞎子讓小瞎子彈斷一千二百根琴絃,再取出藥方治好自我的眼睛。這善意的謊言,這虛假的目標,這渴望光明的動力,給予一代又一代瞎子藝人生活的勇氣。

800-1000-1200根斷絃支撐着一代又一代瞎子藝人的期望,支撐着他們的夢想,正因爲有了這個夢想,所以他們一路走來,便會懷戀起過去的日子,才明白以往那些奔奔忙忙興致勃勃的翻山、趕路、彈琴,乃至心焦、憂慮都是多麼的歡樂。那時有個東西把心絃扯緊,雖然那東西原是虛設。

史鐵生爲老瞎子和小瞎子設計了一個人生的目標,可卻又不讓他們去實現。因爲實現,等於破滅。可破滅,終究還是破滅,它不可能回到從前,不可能再有以前生活的熱情,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怎樣讓小瞎子堅強地活下去。他應當做到了,因爲小瞎子相信了。這時,老瞎子才真的是“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現實生活中,我們何嘗不是這樣。此刻的我們,更需要這樣一張白紙,更需要這樣一種追求,需要這些來給我們前進的動力,讓我們努力去拼搏,拉直自我心中的那根弦,才能更穩健地奔向遠方。

此刻我才明白了自我要爲誰而活着。因爲父母,我必須活下去;因爲朋友,我能夠活下去;因爲那些未曾謀面的芸芸衆生,證明我活下去;因爲自我,我要以堅強的姿態活下去。[由網友投稿]

一根琴絃需要兩個點才能拉緊。心絃也要兩個點——一頭是追求,一頭是目的。讓我們永遠扯緊歡跳的琴絃,不必去看那張無字的白紙……

掩卷沉思,這樣一句話已銘記在心:“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

第6篇

你的命就在這琴絃上——琴絃是終生緊繃的,一如文中師徒二人令人心酸的故事。盲眼的教師父,爲了心中重見光明的願望苦苦拼了一生,到頭來發現是一場空時,爲了同樣盲眼的徒弟能夠有期望有目標地活下去用了同樣的謊言,就這樣一遍遍,傳了一代代。

故事的前半段,文字厚重卻不失生機。雖然兩個人的世界沒有色彩,可是他們能夠用心靈傾聽世界。尤其是那個活潑的小瞎子,他對世界充滿了熱愛與好奇,他的感情純真而青澀,讓艱難的生活洋溢出完美與歡樂。然而前面愈是完美,後文當一切真相大白時就愈是沉痛。師徒二人眼瞎的命運無法擺脫,這給故事投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隨即而來的是兩個深刻的問題——老瞎子該不該道出實情?如果是我又該怎樣?

老瞎子無疑是一個撞破了真相的不幸之人。這之後他也想試着振作,卻“擺脫不了那無字的白紙”。因爲他的一生全在爲此奔波,“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飢載渴。我心傷悲,莫知我哀”。《詩經》中的這幾句就恰如其分地說盡了他這一生。他的時間和人生閱歷都要更豐富,更成熟。就連他也難以走出來那絕望的心境,小瞎子的情景會比他好嗎?跌在雪地裏想着死去,老瞎子已不忍心再給他鮮血淋漓的心添加重創了。雖然有很多人對於他隱瞞真相的做法表示不肯定,但在我看來,老瞎子只是表現了一種單純的愛——對徒弟的愛。一路上風雨守護,期望一個謊言能夠給予這孩子畢生的歡樂,對於這樣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來說已經足夠了。

然而,謊言真的能夠一勞永逸地瞞過小瞎子嗎?先不必說假如他真彈斷了一千二百根琴絃會怎樣,單是小瞎子聲淚俱下的哭訴“我想睜開眼看看!哪怕就看一回”,多麼揪心!真能裝作無動於衷嗎?如果真的讓他爲了一個虛無的目標耗盡一生,我總覺得這負了他的努力和期許。那可是日夜辛勞奔波不停的追求啊!可是,正如原文所說,“心絃也要兩個點——一頭是追求,一頭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間這緊繃的過程上彈響心曲”;如果小瞎子明白了一切而失去了追求與目的,他的心絃也會斷掉,他就失去了未來。

這個局面就很像作者史鐵生。可是他最終衝破了痛苦的束縛,“命運不是用來被打敗的,關於命運,休論公道。”坦然地理解人生的不幸,就像有人說的一樣,他找到了自我的路,堅強地活了下來,到達了“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境界。對於小瞎子,他也能夠走出困境然後尋找自我的路,選擇自我的而非註定的人生。我會願意告訴他,但我會像史鐵生的母親一樣做他生命中的引路人,陪他度過失意的時刻,讓他在艱難中學會堅強,並一向不斷地走下去。有時候,讓一個人真正堅強起來,也許比讓他活在虛無的歡樂裏更有價值。唯有真正堅強,纔會在生活的大風大浪中泰然不動,而虛無的追求會像一座紙房,最終也只會支離破碎。

所以我覺得,與其細心翼翼地不去傷害到小瞎子的心,不如讓他做一個堅強的人。

於是就想到了這幾天瞭解的蘇軾。盲人努力睜大眼睛去看,天地仍是一片漆黑。蘇軾也一樣,想要憑才華在政壇上鬥過新黨,卻也慘遭貶謫。前日身陷囹圄,昨日九死一生,今日即是他鄉過客。想要取得設想的成果重新被重用,卻發現他無法睜開已是虛無的“雙眼”,因而他也嘆道“世事漫隨流水”之句,可是他很快走了出來並開始享受生活的美:“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重拾信心,在新的人生路上載欣載樂,“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自熟它自美”,應對命運,他毫無畏懼,而是“一蓑煙雨任平生”。他的一生亦是艱辛的,黃、惠、儋州的辛勞十分人能受,但他仍然堅強地挺立。

這樣想來,如果小瞎子也能夠如此堅強樂觀,那麼無論應對怎樣的打擊,他也能夠在這世上堅持琴絃一樣的堅韌與頑強,命若琴絃的哀傷,也能夠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第7篇

暑假看了看史鐵生的書,感覺很好,和大家分享一下。拙筆之見,期望能給大家帶來些思考。

“文學就是宗教精神的文字體現”史鐵生如是說。他賜予了文字宗教的神聖。“職業是生病,業餘是寫作”是史鐵生對自我的評價,年輕小夥正是生龍活虎的二十出頭卻雙腿癱瘓,他經歷了多少生與死的掙扎,受過多少命運不公的折磨,扛過多少從惡夢中入睡從美夢中驚醒的夜晚?他的文學讓人感覺不到身爲殘疾人的頹廢和萎靡,相反,他對宿命和夢想的思考對生死的深思,以及帶有北京口語貼切的語言幫我撥開眼前的烏雲,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

?命若琴絃》講述的是一老一小兩個瞎子帶着三絃琴,說書爲生。小瞎子年輕好奇,對大山外的世界、對感情都充滿了憧憬。但他是個瞎子,註定和正常的男子不一樣。不讓他養狗,怕受村子裏的狗欺負,也怕欺負了別人家的狗,誤了生意。

當小瞎子聽出*的心緒好時,就問:“什麼事綠色的長乙(椅)?”“那曲折的油狼(遊廊)呢?”“你就愛瞎聽那些玩意兒,聽那些玩意兒有什麼用?天底下好東西多啦,跟咱們有什麼關係?”(注:小瞎子有個收音機,那些東西都是從收音機裏聽到的)老瞎子往小瞎子頭上澆涼水。老瞎子天天想的就是彈三絃琴,因爲他的*小瞎子的師爺以往告訴他:我們的命就在這幾根琴絃上,我給你留有一張藥方,你得彈斷一千根琴絃才能去抓那副藥,吃了藥你就能看見東西了。

老瞎子當然相信*的話,能看到東西是多誘人的一個目標,於是老瞎子盼了五十年了,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啊。捱了多少回曬,捱了多少回凍,心裏受了多少委屈。這一切的過程就是爲了到達心中的那個目標,看一看這個世界!

一老一小到野羊坳說書,小瞎子巴不得早來那裏,因爲那裏有個小妮子名叫蘭秀兒,兩人正值情竇初開,在一齊聽電匣子,談天說地,都想成爲的彼此。可是老瞎子告訴小瞎子:“聽我一句話,保準對你沒壞處。離那妮子遠點兒。”“蘭秀兒不壞”“我明白她不壞,可你離她遠點兒好。早年你師爺這麼跟我說,我也不信……”老瞎子不是預言家,只是他經歷過,最終的分離和心痛讓他生出保護小瞎子的心。最終老瞎子彈斷了一千根弦,帶上藥方啓程拿藥了。

可是那張載有老瞎子一生夢想的藥方竟是一張白紙,沒有一個黑字,老瞎子蹣蹣跚跚來到野羊坳得知小瞎子走了,走的那天就是蘭秀兒嫁到山外頭去的那天。

難道這就是命運的輪迴?當小瞎子問老瞎子爲啥沒拿到藥,老瞎子說:“記住,得彈斷一千二百根,我沒彈夠,記成了一千。”說到這,估計老瞎子明白師爺對他的話:“記住,得彈一千根,我沒彈夠,記成了八百。”

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絃怎樣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

故事就是這樣的,瞎子的命記在琴絃上,奔波一輩子,雖沒得到夢想中的藥方,雖辛辛苦苦說了一輩子書只是驗證了一個謊言,但倘若沒有這個謊言,瞎子能把三魂七魄、東刀西槍、關羽張飛那些動人心絃的故事講給老百姓聽嗎?能充實的度過每個物質缺乏的白天黑夜嗎?能身體強健勁頭十足的四處奔走嗎?恐怕失去了拉緊的琴絃,他的生命將不堪一擊。也許每一天只是抱怨哀嘆自我是個瞎子,還有老天的不公,人生的沒有意義。

雖是個謊言,但瞎子過出了不是謊言的人生。夢想對於自我來說,成真了就是夢想,否則就是個謊言,是個神話。但從瞎子身上,我明白了人們在夢想的征途上得相信夢想絕不會是謊言,只要拉緊琴絃,不停的彈奏下去,最終即使夢想未成真,他的過程也是值得掌聲的讚美,呼聲的襯托的。

人生在世,黃髮垂髫,都得經歷坎坎坷坷的歲月,都得完成心中的生命意義,都得拉緊命運的琴絃。眼前或許是彈斷一千根琴絃,或許是閱覽一千本名著,或許是建造一千座大樓,或許是醫治一千位病人……就在彈斷琴絃、翻閱紙張、添磚弄瓦、聽診問切當中,日子過去了,歲月捎帶着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給予我們千姿百態的人生閱歷......

我們不必把命綁在琴絃上,但我們得把命記在目標的弦上。

工程班每個人都彈響一曲生命的讚歌,將會交融成最雄壯最秀麗的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