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命若琴絃》讀後感範文

心得體會 閱讀(1.65W)

《命若琴絃》讀後感範文

讀完一本著作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命若琴絃》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命若琴絃》讀後感範文

讀書那時候,就很喜歡這句話“死是唯一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情,死是必然會到來的節日。”史鐵生的個人經歷是非常的悲傷的,在陝西做知青的時候,傷了腰,自己沒有多想。後來實在是情況嚴重,纔回了北京真摯,後來就再也沒有下過地。

二十歲的年輕人,忽然就變成一個行動不便的人,該有多少的傷心和絕望。幸好後來有寫作陪伴着他,文字中透着一種看透世事的清醒,但是也有旺盛的生命力。

小時候,對於身體殘疾,有一種莫名的敬重,這種敬重來自課本上的張海迪,來自桑蘭。後來自己學了社工,感覺其實也就是和我們四肢健全一樣的人。

史鐵生在文裏說,身體健全的人的苦不一定比殘疾人少,多麼的豁達,沒有怨天尤人,沒有爲自己的殘缺自卑。就是,大家都是一樣的,在世間受苦的人。

這本是很多篇的集合,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和書名這篇《命若琴絃》。老瞎子和徒弟的故事,是悲劇再三重複的故事。彈斷1000根琴絃就能作爲藥引,然後就能恢復光明的信念支撐了老瞎子,結果發現所謂的藏在琴匣子裏藥方不過是一張白紙。

這是一個世代交代下去的,支撐人走下去的信念,老瞎子對小瞎子說彈斷1200根琴絃就能作爲藥引。

悲劇的輪迴和交替,老瞎子在小瞎子和姑娘接觸的時候說,我也年輕過。可想而知,其實真的不過是歷史的一再重複,這個怪圈可能走不出去了。

生活有很多無力的時刻,有些事情能夠通過個人的努力改變,有些事情暫時不能夠改變。如果不能改變的時候,我們能做些什麼呢?就放任生活自留,或者是輕賤生命嗎?

還是要活下去的,信念的支撐尤其重要,藥引的信念促使一代代瞎子藝人去彈琴說書,生活的保障有了。琴絃做藥引的信念,又讓他們對未來至少有一個希望和前進的方向。

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懷抱着一個希望,但是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是不能因爲可能不會成功就放棄啊!生活還是要繼續,就算前方是懸掛在拉磨的驢前面那根永遠吃不到的胡蘿蔔。我們也只能如那頭驢一樣,一直走啊走啊走啊!

永遠不能停下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