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人力資源調研報告關於人力資源的調查報告6篇 "深度調研:人力資源現狀與挑戰"

其他文案 閱讀(9.49K)

本篇調研報告將深入探討人力資源與企業發展的緊密關係。通過詳盡的調查數據與分析,我們將全面剖析當前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挑戰與機遇,旨在爲企業提供科學決策依據。通過此報告,我們將拓寬視野,深化了解人力資源的重要性,併爲企業領導者提供實踐指南與成功經驗分享。

人力資源調研報告關於人力資源的調查報告6篇

第1篇

由於中國abc公司k/3項目包括統計分析,集團財務,集團hr三個部分,並且應用範圍覆蓋全國集團公司下屬29個公司、68家三級子公司,71家三級分公司。爲了對整個中國abc公司人力資源管理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準確把握abc公司在hr方面的詳細需求,爲進一步實施做好充足的準備,特組織本次調研。這次調研將實行統計分析,集團財務,集團hr三個小組同時調研,每個小組都由總部產品經理和北京分公司項目經理共同組成,同時中國abc公司方面也抽調專人組成對應的三個小組配合調研工作。

本次調研旨在全面瞭解調研項目的客戶基礎管理、主要業務流程以及對信息處理的主要需求,並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分析、提供解決方案建議供項目經理參考,進而確定下一步的實施方案。 特別說明:本調研報告內容僅對客戶現狀及應用進行描述,用於產品需求分析,爲產品規劃或項目實施準備資料,對項目實施沒有約束力。

由於該項目涉及中國abc公司集團實業公司下屬29個分公司、68家三級子公司,71家三級分公司包括在崗職工、離退人員、內退人員和其他從業人員共計73467人,項目牽涉範圍廣,而項目時間又相對緊迫,因此採用對abc公司總部以及最具典型業務的三家公司進行詳細調研,其餘則採取問卷調研的方式進行。

會議、資料收集、現場交流、訊問等調研過程中所採取的調研方式

詳細調研包括會議,資料收集,現場交流,討論,電話詢問等方式。

問卷調研則由雙方共同制定調研問卷,下發所有分支機構進行認真填寫,統一收集後進行分析,同時進行必要的電話溝通。

人力資源調研報告關於人力資源的調查報告6篇

第2篇

“用工荒”是最近幾年出現的最具中國特色的新現象。一邊是人口最多的國家,另一邊卻是企業招不到人。其中,餐飲服務業、製鞋、食品加工、製衣等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普通操作工最爲缺乏。春運的返程潮正在繼續,珠三角、長三角以及內地的“用工荒”也在繼續,今年的農民工迴流出現了人數減少和速度放緩的情況。

在南京,國內第三大勞務市場的安德門民工就業市場提供了近兩萬個就業崗位,但在春節開市後一週,僅有1 000多農民工上崗,用工缺口超過90%。在上海虹口足球場、上海人才大廈、浦東人才市場、八萬人體育場春節後同時舉行了四場規模較大的招聘會,不少企業通過加薪15%吸引應徵者,然而企業卻發現“工人更難招了”。在武漢、重慶、成都等中西部城市,一張張印有招聘信息和求職提醒的《春風卡》發放給車站候車的農民工。在武昌火車站發放的《春風卡》提示,2月9日至3月11日,武漢將舉辦117場免費招聘會,8 000多家企業將提供24萬個就業崗位。春節後,各地區上演了愈來愈烈的“用工荒”。

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進程中,隨着用工需求的不斷增大,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逐步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逐漸減少,最終枯竭,“用工荒”現象將越來越嚴重。當勞動力供需矛盾達到一定限度時,將會出現“劉易斯拐點”,即勞動力過剩向短缺的轉折點。

如圖1所示,橫軸表示勞動力供給,縱軸表示工資水平。在需求曲線ad1向ad2移動的過程中,勞動力過剩,工資水平長期保持不變。隨着ad2右移至 ad3,到了勞動力過剩向短缺的轉折點e,即劉易斯拐點。過去民工勞動力一直供大於求,隨着特定的背景因素的變化,農民工勞動力由供大於求轉變爲供不應求,企業如果不漲工資就招不到人,於是出現“民工荒”現象。

1.經濟回暖,用工需求增加。金融危機之後,隨着世界各國經濟的復甦,外需的逐步回暖以及國內採取擴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國內經濟,使得中國經濟形勢穩步回升,企業生產訂單迅速增加,隨之而來的用工需求快速增大,當用工需求大於農民工的供給,企業用工短缺的矛盾逐漸凸顯。

2.產業結構不合理,粗放的勞動密集型生產難以爲繼。中國地大物博,有着豐富的資源優勢,因此在加入wto以來佔領了一部分國際市場。然而,在中國各省、各地區的產業結構以及出口結構非常類似,都是生產廉價、簡單的中低檔產品,並且規模出口,激烈的競爭加上低附加值的特點,讓這種高度可替代的產品到了國外,價格被打壓地越來越低。此類資源勞動密集型產品需求彈性較小,國際市場又是十分有限,因此必須削減價格以達到保證出口的目的。而勞動密集型產品,原材料價格下降幅度有限,只能通過減少農民工工資來從整體上減少生產成本,這就使得許多小企業只能提供微薄的工資給農民工,來維持微利生存。然而,現在“80、90後”的農民工逐漸成爲打工主體,由於受到相對先進的教育,他們的擇業觀點、思想觀念以及對生活程度的要求水平,已經不再像“60、70後”的農民工那樣,“只要求解決溫飽問題”,他們對生活條件以及生活水平的追求已經截然不同。有限的工資已經很難吸引他們,他們不再滿足於流水線上的普工,而是更加註重今後的發展以及較好的生活條件。因此,如果企業家提高工資薪酬,對新時代的農民工還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然而企業並沒有這麼做,究其原因,是企業已經沒有提高農民工工資的支付能力了。

3.社會保障的缺位以及地區間工資水平差距的縮小。勞工具有高流動性的特徵,嚴格的戶籍壁壘以及各種社會保障政策的不完善,導致民工無法享受其應有的社會保障待遇。諸如他們在醫療、養老、工傷等方面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證。此外,中西部農民工到東部、南部沿海較發達地區工作,每年回家探親都面臨較高的交通運輸等費用,這些,也無疑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農民工的支出。同時,中西部地區的快速發展和崛起給當地農民工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而且中西部與沿海地區工資水平的地區差異也在不斷縮小。在同等條件下或者稍微偏低一點的條件下,很多農民工放棄了背井離鄉,選擇在離家鄉相對比較近的城市工作。

4.國家對三農的投入力度加大,提高了農民外出務工的機會成本。近年來,國家對三農重視程度逐漸加大,投入了大量財力、物力。同時,中國經濟不斷髮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尤其是大中城市的生活成本也不斷增加,這使得農民工外出打工所花的機會成本越來越大,而所獲得的收益卻由於投入力度加大相對越來越少,因此,很多人選擇在家務農,而非外出打工。

1.提高農民工工資待遇,爲農民工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提高農民工工資,改善農民工待遇既可以擴大消費需求,提高全社會消費水平,爲國家經濟增長提供動力;又能調動農民工積極性,改善其自身素質,爲農民工自身的深造轉化提供資金支持。作爲無固定工作和穩定經濟來源的廣大農民,最擔憂的是自己老了由誰來供養的問題,社會上出現的農民工退休後無保障和看病難的現象,着實讓一些農民工處於矛盾之中。政府應當建立健全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相應的社會保障制度,切實保障農民工應得的權利。因此,高待遇和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能吸引大量農民走出農村,爲城市建設和工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防止用工荒的頻繁發生。

2.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企業集約化經營。現在國內存在兩種情況,一邊是不少企業主招不到工人,工廠無法開工。另一邊卻是工人工作極其難找。這兩種情況都是以前粗放型產業結構和經濟模式發展到一定程度帶來的影響。中國大多數企業都屬於製造業,使用較爲廉價的工人和低端的技術。“用工荒”現象的出現,促使企業進行產品結構的調整、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模式的調整。改變粗放經營,逐步提高加工產品的檔次和質量,提高用工素質,減少用工數量,促進傳統的僅依靠數量的粗放型生產模式向注重質量的集約型生產模式轉變,是中國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這樣,既減少了用工的總體需求,又可以提高員工的薪酬水平。同時,政府需進一步引導廣大就業人員到非公有制企業就業,增強中西部地區對廣大務工人員的吸引力,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多管齊下,統籌規劃,解決“用工荒” 與“就業難”並存這個看似悖論的問題。

3.加大職業培養力度,積極提高勞動力素質。通過培訓調整勞動力的供給結構,認真制定就業培訓的總體規劃,以市場需求爲導向,按專業化、社會化的要求,組建職業培訓基地,完善職業培訓體系,提高勞動力的文化素養和職業技能,從而適應勞動力需求結構的要求。政府部門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爲就業培訓計劃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財力、物力的支持,並且建立一定的獎勵機制,從而調動勞動力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並且可以結合地區實際,創立有特色的自己的品牌,培養新型人才,建立相應的人才培養基地,形成集團化培訓。

“用工荒”是個危險信號,它的頻繁出現,爲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敲響了警鐘,並呈現出新的特點:中西部地區開始與東部地區激烈爭搶農民工,使得一些企業陷入困境;不同規模企業用工缺口不同,小企業用工缺口最大,行業用工缺口差異明顯。很多時候,並非市場上沒有充足的勞動力,而是民工對自身價值的待價而沽,勞動報酬過低,生活成本太高,到大城市打工對很多農民工來說失去了以往的誘惑力。然而,“用工荒”並不可怕,它的出現,使企業不得不提高用工待遇,改善用工條件,同時也促進了中國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有利於提高農民工的生活水平。

第3篇

爲加快蘇南現代化示範區建設,及時、準確掌握區內企業未來三年人力資源需求情況,20xx年6月1日至6月15日,新區在全區範圍內開展了規模和新建企業人力資源狀況調查,調查內容主要是未來三年企業的人力資源需求情況。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表206份,回收162份,其中有效樣本151份。

在本次調查中,151家調查企業現有員工27849人,總數偏小,主要是一方面由於樣本覆蓋的原因,另一方面,由於51%調查企業是剛起步新興產業企業,多數企業尚處在籌建或新建期,員工人數還在擴招中。

151家調查企業中,裝備製造業企業員工數9071人,佔比33%;綠色化工企業員工數5004人,佔比18%;新能源企業員工數3659人,佔比13%;新材料企業員工數1291人,佔比7%,這與新區產業發展格局基本吻合。

151家調查企業中,員工年齡30歲以下的10025人,佔總人數的36%,31-40歲的11436人,佔總人數的41%,41-50歲的4734人,佔總人數的17%,51歲以上的1654人,佔總人數的6%,現有人員的年輕化是新區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發展的必然趨勢。

151家調查企業中,具有碩士以上學歷人數只佔人員總量的2%;本科學歷有4144人,占人員總量的15.0%;專科生有7869人,占人員總量的28%;中專生9937萬人,佔36%。

151家調查企業中,鎮江市區人口13311人,佔企業現有員工48%,主要集中在丁卯片區企業和退二進三搬遷企業,如大東紙業市區人口達到90%以上。大港本地人口8384人,佔企業現有人員30%,主要集中在原有大港的民營企業中,如東方電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本地人口達到86%;丹陽、揚中人口1949人,佔企業現有人員7%,主要集中在丹陽、揚中的搬遷企業中,如江蘇正丹化學有限公司丹陽人口達到90%;而其它外來人口4205人,只佔現有員工的15%,主要集中在外省市搬遷企業,如東泰精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外省市人員佔比達到75%以上。

151家調查企業中,民營企業現有員工12532人,佔比45%;外商企業現有員工8076人,佔比29%;港澳臺企業現有員工2228人,佔8%;而國有性質企業現有員工5012人,只佔18%,民營企業的和諧務工環境日益完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員就業。

151家調查企業中,65家企業提供員工住宿,佔比43%;66家企業暫無法提供住宿需要員工自行解決,佔比44%;20家企業提供班車接送員工,佔比13%。

調查顯示,未來三年區內企業人力資源需求總體呈現出數量大、質量高、專業化強的特點。有73.3%的被調查企業具有明確的人力資源引進規劃。從抽樣調查結果來看,其中9%爲高層次才,15%爲高校畢業生,30%爲技術工人,46%爲一線員工。預計需求量比較大的崗位工種有普工、焊工、電工、車工、叉車工和設備維修工等。

(一)專業技術人才需求比重加大。未來3年企業對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爲3580人,佔需求總量的54.3%,與現有人才情況相比,提高了將近30%。有一半以上的崗位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比現有狀況提升了21%。其中碩士以上學歷的需求達到832人,是現有的5.8倍,本科生的需求達到2922人,是現有狀況的2.3倍。

(二)製造業仍是一線人員需求的重點領域。151調查企業中,未來3年製造業人力資源需求7547人,佔需求總數的 59.9%,其中普通一線員工需求5569人,比現有狀況提高了45%。

(三)新興產業人力資源需求成爲新的熱點。未來3年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人員需求6655人,佔需求總數的52.8%,與現有人員情況相比提高了80%。有48.5%以上崗位需求是普通人員,比現有狀況提升了61%。

(四)非公有制企業人力資源需求旺盛。未來3年非公有制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最爲迫切,人員需求數9636人,佔到了需求總數的79.3%,45%是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五)人員需求年齡趨於年輕化。151家調查企業中,20-30歲人員需求6006人,佔需求總數的49.42%,其中有4130人需求分佈在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製造等新興產業中,佔60%以上。30-45歲以上需求5028人,其中有3156人需求分佈在化工、造紙等傳統產業中,佔55.1%。

根據企業人力資源現狀和未來三年人才需求的調查,得出如下結論:

(一)企業對人力資源需求穩步增長。隨着新區投資環境的改善,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大,企業數量越來越多,對人力資源的需求日益增長。調查顯示未來三年區內企業需求人員12593人,總體增長45.2%。其中:需求專業技術人員3580人,增長30%。專業技術人員中的製造業企業需求1053人,增長35%;新能源企業需求1001人,增長33%;新材料企業需求862人,增長31%;其他行業企業需求664人,增長28%。

(二)人才隊伍的素質和結構不合理。企業人力資源素質方面不合理主要表現在高,精、尖技術人才和複合型人才緊缺,如戰略規劃、技術負責人、高級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高技能人才等;結構方面不合理主要表現在缺少經營、金融、法律、外貿、營銷等方面的人才。主要原因是企業經營戰略不明晰;薪酬不具競爭優勢、工作氛圍欠佳,不能爲相關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難以留住人才。

(三)人力資源需求方式發生轉變。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逐步由管理型向技術型轉變。企業對管理人員與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正在逐步發生着變化,由管理型佔主導,向管理與技術並重,並快速向技術型爲主過渡。調查顯示:企業目前現有專業技術人員佔比低於管理人員6個百分點,但未來幾年企業對專業技術人員需求比管理人員高5.5個百分點,提高了11.5個百分點。同時,企業對管理人員的需求,也體現出了以技術型爲主,要求55.6%的管理人員具備高級、中級職稱,說明企業對管理、技術複合型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具有大幅度增長的趨勢。

(四)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向高層次發展。企業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變化,帶來人才結構變化。調查顯示,企業在人才需求數量增長的同時,又明顯地體現出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提高型轉變的特點,對職稱和學歷的層次要求越來越高。同時也反映出,當前企業存在着產業結構與人才結構的錯位問題,人才結構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對高層次人才需求增長迅速,說明企業越來越注重人才的專業素質、技術素質和文化素質,這既是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現實需要,也是促進人才結構不斷調整和優化提升的需要。

(五)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引進難流失快。雖然近年來我區企業數量倍增,但是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目前我區內大部分企業仍爲中小型企業。知名度和實力都不佔優勢,在企業人力資源開發過程中,面臨着引進難與流失快的困境。不少企業反映,許多關鍵技術崗位、管理崗位人才、特殊工種的高級技工以及一些先進設備的維護人員,大都要從外地引進,難度非常大,而花費心血培養出來的人才,也時常面臨被挖走的風險。

(一)企業對人力資源開發重視不高。區內大部分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開發均未列入工作考覈範圍,缺乏對人力資源開發的整體規劃,在人力資源的引進和教育培訓、人才的管理和成長平臺搭建、人才的人文關懷和薪酬體系的構建以及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處於空白狀態,如在培訓方面,未將之作爲提升業績的基礎,培訓機制空白。部分企業缺乏人才儲備與培養意識,沒有把目光放遠,引進高層次、高技術管理方面人才,也沒有對現有人才進行挖掘和培養。

(二)企業對職業技能培訓認識不足。由於企業規模小,培訓場所、培訓時間和培訓經費難以保證,培訓內容多以企業的應急需求爲主。爲了避免培訓後員工流失而造成的培訓投資風險,多數中小企業寧肯從市場上現招相關專業人才也不願花錢自行培養。部分用人單位爲減少人員成本,仍繼續招聘無職業資格證書人員就業上崗。這種重一般使用,輕挖掘、培養人才,專業人才依靠外部引進的人力計劃,不僅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又打擊了原有人才的積極性,也是造成中小企業人才流動頻繁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發展滯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才資源合理配置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新區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發展滯後,具體表現在:一是公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人員配置不足,人員業務技能水平不高。二是民營人力資源中介機構層次不高。目前新區民營人力資源中介機構數量相對太少,服務形式不能充分滿足需求,現有的公開登記的機構中既缺少私營的獵頭公司,也缺少中外合資性質的人力資源中介組織。就服務形式而言,最多的是提供人才信息,提供檔案保管等服務。高端的人力資源服務外包、獵頭、管理、諮詢等業務開展較少。

(四)政策的制定和落實缺乏銜接。政策制定和落實的銜接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的政策與職能部門的工作之間缺乏銜接。有的政策在制定過程中沒有充分聽取政策執行部門的意見,在具體政策執行時遇到了障礙或困難。二是有的政策與現有人才的培養使用之間缺乏銜接。部分制定的優惠政策重在引進人才,忽視了現有人才的培養使用,挫傷了現有人才的工作積極性,造成人才的非正常流失。比如引進的碩士以上人才享受薪酬和購房補貼,現有人才沒有相應補貼,產生待遇上的不平衡。三是現有人才政策申報流程繁瑣,資金落實週期太長。

面對企業旺盛的人力資源需求,建議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快新區企業人才引進與培養步伐。

(一)加強企業人才供需情況的研究。企業競爭,人才是關鍵。因此,要加強對企業人力資源現狀和需求情況的研究,及時掌握企業人才總量、結構和分佈現狀,把握企業人才需求的發展趨勢,並對人才需求提供準確預測,爲企業人力資源建設提出科學性指導意見。建立企業人力資源供需預測預警系統,監測就業環境變化和人力資源需求狀況,及時收集企業人力資源需求信息,編制緊缺人才目錄,建立區內企業人力資源需求預測信息交流機制和定期發佈制度。

(二)建立健全企業人力資源需求網絡。通過企業人力資源需求網絡的建設,全面瞭解掌握我區企業的人力資源基本情況,建立企業人才資源信息庫,及時跟蹤企業人力資源供需和流動情況,逐步建立完善的動態管理機制;通過企業人力資源需求網絡,加強與企業的溝通,指導企業人力資源的日常管理,並及時將國家、省、市的有關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傳遞給企業;通過企業人力資源需求網絡的建設,瞭解掌握我區招商引資動態以及企業發展變化狀況,積極主動爲企業做好人力資源引進、管理、服務等保障工作。

(三)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根據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的需要,制訂和實施緊缺人才引進計劃,做好人才引進工作,重點引進支柱產業、基礎產業、新興產業和重點項目所急需的各類緊缺的專業人才和高層次人才。通過實行人才柔性流動政策、人才引進零門檻准入制度等措施,完善有利於吸引人才的優惠配套政策。在落戶安家、工資福利、生活補貼、社會保險、子女入學、家屬就業等方面提供優惠,暢通人才引進綠色通道。

(四)加快構築新區高技能人才高地。高技能人才在加快新區產業優化升級、提升企業競爭力、推動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新區高技能人才隊伍依然是一個薄弱的羣體,在抓好一般勞動力培訓的同時,更要着力加強高層次技能人才的培養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快實訓基地建設,爲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建好載體。要充分利用現有培訓機構,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進新區企業與本地職業培訓機構的對接,有針對性開展培訓,爲技能人才訂單式培養暢通渠道。

(五)積極營造吸引人才的軟硬環境。人才總是在流動中不斷地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要圍繞工作環境、生活環境改善,進一步優化新區的居住、購物、休閒、娛樂、電信、交通以及入學就醫等條件,進一步營造人文氛圍,真正把新區建成適合各類人才聚居的新型城區。要積極籌建人才公寓、藍領公寓,通過政府補貼、優惠價供應等形式,提供給企業引進的優秀人才購買。

第4篇

應屆生的求職與招聘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面對異常激烈的人才競爭,很多企業希望能夠通過系統、全面的數據分析和支持,全方位瞭解應屆生招聘、管理等情況,以期更有效的提高人才選拔的成功率。

前程無憂人力資源調研中心開展了應屆生專項調研。本次調研從應屆生的就業意向、招聘、培訓、薪酬福利等幾個方面對應屆生的整體動態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和總結,相信可以有效幫助企業瞭解當前應屆生就業和求職市場的最新動態,在人才競爭中把握先機。

本次調查受到企業和應屆生的廣泛支持和關注,共回收有效個人問卷3095份,有效企業問卷1661份,經過嚴謹的數據分析,真實呈現了應屆生的求職狀態以及企業的招聘動態,希望可以幫助企業制定出更爲有效的應屆生招聘及培養方案。

5、一線城市應屆畢業生異地求職意願及目標城市分佈

6、東部、中部代表城市應屆畢業生異地求職意願及目標城市分佈

7、西部、東北部代表城市應屆畢業生異地求職意願及目標城市分佈

3、重點城市僅在重點院校招聘的企業應屆生起薪水平

4、20xx年不同性質企業應屆生年度人均培訓成本漲幅預測

第5篇

北海香格里拉大飯店坐落在中國南部最負盛名的海濱城市,憑藉豪華的環境及殷勤的服務,成爲當地酒店的標誌。酒店距北海機場僅30分鐘路程,距北海市中心僅15分鐘。酒店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俯瞰北部灣及風景如畫的捕魚船隻,猶如田園牧歌一般。

設施:商務中心、會議設施、無障礙設施、美髮/美容沙龍、無煙客房、停車場、保險箱

服務:免費擦鞋服務、快速入住及退房服務、洗衣服務、郵寄/包裹速遞服務 兒童:護嬰及托兒服務

旅行及交通:機場接送服務、租車服務、出租車及豪華轎車服務、旅行社/觀光服務

餐飲:24小時客房送餐服務、2間餐廳及1間酒吧、大堂酒廊

北海香格里拉大酒店商務中心配有先進的設備,提供全天候服務。

服務:免費寬帶上網、文件裝訂服務、包裹速遞服務、傳真服務、激光打印服務、複印服務、掃描服務、文字處理/筆譯/口譯服務

北海香格里拉大飯店其它設施還包括現代化商務中心、票務中心,商店、泰國正宗時尚水療和設施齊備的康樂中心。裝修豪華、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的大宴會廳和與之相鄰的多功能廳同時使用,不僅可擴大其容客量,而且可以作爲會議前的休息大廳,更能爲會議期間的分組討論提供方便。

學生實習工作崗位:學生實習於酒店人力資源部,擔任人力資源部經理助理工作,以及人員調配工作。

人力資源部所存在問題:由於人力資源部經理與各部門經理交流不足,而出現各部門員工分配不均。尤其是實習員工崗位分配方面管理較爲鬆散,時常出現實習員工無固定工作崗位,幾個部門流動工作,從而產生部分崗位員工過盛或不足。其次,酒店員工流動量大,酒店急需員工引進,部分引進員工專業素質不夠,工作上手慢,在短期培訓後不能順利有效投入工作。由於員工流動量大,部分部門缺少骨幹員工。

酒店整體所存在的問題:管理制度整體缺乏創新;用人觀念陳舊;沒有建立穩定的人才隊伍。

1,加大人力資源部與各部門經理的交流。詳細瞭解各部門忙時所需要員工人數,以及日常所應分配的人數和員工的工作量。

2,招聘新員工時注重員工的專業素質,合理分配實習員工的崗位。如有臨時調動,需及時上報人力資源部,以便人力資源部做出詳細及時的員工崗位報表。

1、問題所帶來的影響:酒店業的管理制度大多數都是直接照搬國外,沒有結合我國的根本國情和酒店業的實際情況,因此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常常不能找到針對實際情況的解決辦法。再者,我國的酒店行業與國外的酒店業在日常運作的過程中,所面臨的環境、人員的構成、競爭的對手都不相同,與此同時,我國對人力資源管理還缺乏比較系統而又科學的認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沒有具備真正意義上人力資源的管理水平,在管理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

2、酒店在招聘過程中缺乏系統的而具有戰略性的眼光,當前我國的酒店業呈現出一種普遍的特點:員工學歷低、素質低。隨着酒店業的快速發展,當前我國大專院校提供的人力資源還是相對比較充足的,但是由於人們對酒店行業的觀念還是停留在一般服務行業階段,因此大專生、本科生酒店根本就留不住,不能把用人和育人相結合。在對於員工的教育方面,許多酒店都認爲培訓是一種成本,不重視對員工的培訓,大多數都採用不培訓或者是少培訓。有些酒店做的比較好,還是會對員工進行培訓,但是基本上都是趕形式、走過場,多以應付爲主,缺乏連貫性、系統性、計劃性。大多數酒店對人力資源的培訓開發,只是停留在員工的短期培訓層面,沒有長期的發展目標。

3、酒店業作爲服務行業的重頭,在薪資待遇上普遍偏低,隨着國內各種行業的興起,就業機會不斷增加,就業者的選擇機會也隨之加大。也就促使一些素質較高的人才流向更有發展前途的其他行業,從而放棄在酒店發展的機會。最終導致大量人才流失,同時由於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在地區間的差異,大量酒店員工紛紛從內地流入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另一個方面,激勵機制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完善,用工制度使一些勞動力強度大、工作任務繁重、質量要求高的一線員工的積極性減弱。從而導致相當一部分員工跳槽,人才流失嚴重,人才較難穩定,給酒店的正常經營帶來嚴重影響。

建立符合自身酒店現狀的管理制度,採用專業素質較高的員工,建立固定的工作團隊。首先,酒店多數的規章制度是按照國外的規定照搬過來的,這樣就對酒店自身增大了很大壓力。由於社會條件,消費觀念,原料及人工成本等一些客觀條件制約了在原管理制度下的發展。要想合理有完善的體現出酒店的服務價值與服務效果,我們必須在原制度上有所改變。要建立一個符合現有社會條件和酒店自身價值的一個新制度,從而更好的發展運營酒店。建議一個新的完善的管理制度就必須有一個好的管理團隊來運行這樣一個新的管理制度,最基本的就是人力資源部,一個瞭解酒店發展與社會狀況的人力資源工作團隊是幫助酒店發展的關鍵。

其次,要改變原有的用人觀念,我國酒店在選擇運用員工方面一直是不完善的,這也正是服務行業發展的一塊絆腳石。由於在員工待遇方面很低,用人條件也很低。員工的質量上不去,服務質量也就順勢下降了很多,學生個人認爲,我們現今中國的酒店行業並不缺少好的硬件設施,缺少的就是擁有高素質並擁有專業知識的服務員。所以我們應該在用人方面改變選人要求,但是這個前提下我們首先必須要提高酒店對員工的待遇,制定一個完善的,有規劃,有策略,系統性強的用人規範要求。強調應聘人員的學歷,專業素質。加強對員工的培訓以及職業規劃等一些方面。

再次,建立完整固定的整體工作團隊。確立各部門的骨幹分子,定期對骨幹員工進行高端培訓及專業技能加強。因爲酒店在第三產業佔有重要的主導地位,而酒店的發展最根本就是依靠員工的服務。現今各行業都在飛速發展,服務行業也在迅速發展,但是服務行業的薪資方面一直是在各方面裏排在倒數,正是薪資這一問題導致普遍酒店人員流動量大。要想留住員工,就必須提高員工的工資與福利待遇,讓員工有優越感與自信心。對新員工進行一系列職業規劃以及發展規劃,定期對優秀而員工進行獎勵鼓舞,增加員工的自信心與工作動力。着重提高一些工作量相對較大的部門員工福利工資。

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認識到,人才非常珍貴的資源。人是生產經營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人也是企業各種資源中最寶貴的資源。員工素質的高低決定了企業的興衰,在企業競爭中起着關鍵性的作用。因此,人力資源也被提升到“人力資本”的高度。

而企業對於人才的獲取,留任,開發,激勵,約束等均需要現代化的人力資源管理手段去進行系統管理。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的建立將有助於企業吸引,保留,開發和激勵人才。從而推動企業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

作爲現代化人力資源管理來說,至少應該發揮到以下幾項重要功能:

吸納功能——滿足酒店需要,廣泛吸納對企業有用的人才。

維持功能——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培育和發展企業文化。留住人才,使其發揮作用。

激勵與約束功能——調動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約束員工的惰性。使得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開發功能——採取有效手段使員工素質,能力不斷提高。人力資本不斷增值

人力資源戰略與人力資源規劃是實現企業從傳統的人是管理向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轉變的重要步驟。應該根據酒店的戰略目標,組織結構,通過分析酒店自身在人力資源方面的優勢與劣勢。科學預測酒店在未來環境變化中人力資源的共給與需求狀況。制定必要的人力資源獲取、利用、保持和開發策略,確保酒店對人力資源在數量和質量的需求。

崗位是酒店在特定的時間內設置的由員工承擔、完成若干項工作任務,並具有一定的責任和權限的最小組織單元。崗位設計的主要工作方法是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是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是酒店人力資源的選拔、培訓、薪酬、績效管理等方面的基礎工作。中匯諮詢根據酒店的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分析,並通過運用系統的分析工作。確定崗位職責、目標、所需要的任職資格等。實現清晰地崗位描述,並編制各個崗位的《崗位說明書》。爲酒店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提供基本依據。

人才是酒店最寶貴的資源。需要珍惜愛護和合理使用。中匯諮詢通過企業戰略,組織結構和工作分析,設計酒店的職位管理模式,爲員工建立多通道的職業發展道路,爲酒店人才創造發展空間,避免“管理獨木橋”等現象的發生。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員工發揮潛能。

薪酬管理系統設計。基於對企業的深刻認識和理解,中匯諮詢致力於協助酒店建立支撐企業發展戰略的薪酬管理系統。使之真正起到吸引、保留和激勵企業優秀人才的作用。中匯諮詢通過自身擁有豐富的數據與案例,以及先進、科學的崗位價值評估作用,爲酒店建立內部公平、市場可比的薪酬管理系統。既保證人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又能夠激勵員工積極工作。薪酬管理系統諮詢內容主要包括:工作崗位分析;崗位價值評估;薪酬調查;薪酬結構設計;薪酬水平設計;薪酬管理制度設計;薪酬總額預算;薪酬管理系統培訓;輔導實施;跟蹤改進等。 績效管理系統設計。績效管理是酒店完成工作任務、實現工作目標的關鍵性管理內容之一。績效管理的有效性直接關係到酒店運營質量和經營效益。也是目前大多數酒店感到困惑、棘手的管理難題。績效管理系統建立在目標管理理論基礎上,強調績效目標的策劃、實施、監控和績效改進的過程。中匯諮詢通過充分分析酒店的發展階段,理解其績效管理的關注點。結合行業特點分析與把握。有針對性的建立符合企業實際的績效管理系統,並協助酒店進行推進,促使酒店整體管理水平的提升,工作效率的提高,業績的提升,爲酒店的長期穩步發展提供保障。績效管理系統諮詢內容主要包括:目標梳理;分析企業目標;部門目標;項目目標;崗位目標;績效管理職能分配;績效管理流程設計;績效管理制度設計;考覈量表設計;績效管理系統培訓;輔導實施;跟蹤改進等。

高管人員激勵機制設計。有效的高管人員激勵機制能夠充分實現高管人員的自身價值與其貢獻程度相匹配,激勵高管人員與酒店的長期發展相結合。中匯諮詢將通過高管人員短、中、長期激勵機制的合理設計。既能保證支付給高管的薪酬中各部分激勵的作用,又能將高管的薪酬與其績效緊密地聯繫起來,協助酒店實現對高管人員的有效激勵與約束。

長期激勵機制建設。股權激勵是實現長期激勵的主要方式之一,通過這種與企業股權增值掛鉤的激勵方式。使酒店主要經營者和關鍵人員分享企業增值的好處。通過股票期權,股票購買計劃,長期績效獎勵,員工持股計劃等激勵方案的設計,體現對關鍵人員的傾斜激勵,實現酒店吸引和保留核心人員的目的。員工培訓體系設計。有效地員工培訓和職業發展規劃是企業培養人才,留住人才並用好骨幹員工的保障,也是調動員工熱情,釋放員工潛力,獲得最佳投入產出比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匯諮詢通過了解酒店在人力資源開發方面的需要,結合酒店職位管理與員工職業生涯發展需要爲企業建立系統化的培訓體系。

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是企業競爭力的源泉所在。企業文化管理的特點是以人爲中心。培育共同價值觀,實質在於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最大程度的挖掘人的潛力。中匯諮詢爲酒店提供從企業文化理念提煉到企業文化各個層面建設推廣的諮詢服務。在規範運作的基礎上,協助酒店將企業精神和思想轉化爲理念,理念轉化爲制度,制度轉化爲行動,有效推動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6篇

湖南省xx縣位於湖南西北部,沅水中下游,素有湘西門戶之稱。總面積5852平方公里,轄23個鄉鎮6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2萬人,佔總人口的80%;全縣共有勞動力35.5萬人,其中女勞動力15.98萬人,佔總勞動力的45%;少數民族人口近37萬人,佔總人口的56%。xx縣從1994年開始被國家明確爲“八七”扶貧攻堅重點縣,也是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xx年,全縣農民人平純收入1595元,有貧困人口12.7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9.5%。

xx縣版圖面積大,交通又十分落後,考慮到縣情的複雜性和多樣性,筆者分類選取了樣本點:一是處於全縣最高水平的縣城所在鎮xx鎮農村女性;二是319國道邊鄉鎮馬底驛鄉,代表xx農村女性勞動力素質中等水平的地方;三是該縣邊遠的貧困鄉,也是少數民族鄉火場土家族鄉,代表該縣農村女性勞動力素質較低的水平;四是在該縣其他鄉鎮再專題抽樣調查部分農村女性人力資源情況。一共發放農戶調查問卷200份(含女性勞動力個人資料200份),專題發放女性勞動力個人資料問卷100份。

調查採取問卷法收集資料。家庭調查問卷共分三個方面內容:一是家庭基本情況;二是家庭對教育的評價;三是家庭獲得收入的方式、方法。關於女性勞動力個人資料,共分三個方面內容:一是個人基本情況;二是個人主要經歷;三是從事職業、收入來源及生活方式調查。

在此次調查中,共發放農戶調查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42份(其中包含女性勞動力個人資料132份),發放女性勞動力個人資料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93份。

通過調查看出,湖南省xx縣作爲貧困地區,其女性在政治、經濟、社會地位提高的同時,也反映出了存在的一些問題,還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需要各級各部門引起高度重視。

一是教育因素——導致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先天不足。首先是貧困地區農村女性自身素質狀況偏低,而低層次的教育成爲一種惡性循環,她們自身認識不到教育的重要性,讓貧困地區衆多女性走不出低層次教育——低收入——低層次教育的循環往復。其次是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影響很大。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作爲貧困地區弱勢羣體——農村女性是首當其衝的受益者,反之亦然。

二是經濟因素——導致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投資不足。作爲貧困地區政府的財政,只能夠在保工資、保正常運轉的前提下,還有剩餘資金都投入到民生關注的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事業中去。而其中對教育的投入,主要是保障義務制教育所需經費,對人力資源開發工作的經費投入,大多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若上級財政沒有專項資金支持此項工作,人力資源開發只能依靠社會力量和人力資源自身,而這些力量,和政府這種強有力的推手相比,顯得微不足道。現階段,貧困地區各級政府還不能爲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提供更加充分的物質保障基礎。

三是政治因素——導致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能力不足。女性參與權力是女性人權的重要內容,但是我國女性參政的比例較小,參與權力的層次低,直接影響到女性人力資源從自身生存和發展出發對社會資源支配權限的實現。

四是社會因素——導致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動力不足。在貧困地區,“男尊女卑”、“男強女弱”等傳統思想依然存在,農村女性大部分缺乏成就動機、競爭意識和社會參與意識。同時,社會上對女性的成就期望值不高,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更缺乏社會上、心理上的動力,出現中國的東、中、西部之間,城鄉之間人力資源分佈不均,結構性矛盾突出。

五是法律因素——導致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保障不足。從美、日、韓等國人力資源開發成功經驗可以看出,其人力資源的開發用法律來促進、保障它的實施和推進。在我國,人力資源開發的法律保障有些滯後和缺失,在人力資源開發上還需要通過超前的法律給於促進和保障。

開發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一個部門或一個組織能辦好的事情,需要多部門聯動、全社會參與重視才能取得實質性效果。爲此,建議採取以下對策與措施:

作爲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這一關係到構建和諧社會,促進農村經濟政治全面發展的工作,在現階段,只有各級政府將其納入到重要議事日程,在經費投入上加大力度,才能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和關注,才能對此項工作有實實在在的推動作用。各級應按照分類指導、按實際所需、分層次培訓和以實踐爲中心的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原則來規範,明確教育、勞動和社會保障、農林、衛生、科技、信息等部門或行業主管部門爲工作主體,形成聯席會議制度,促使

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在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格局下有大發展。

在法治社會下,用法律來保障需要全社會引起高度重視的工作是一個很好的手段,要建立健全以下幾種法律法規:第一種是關於全民教育、建立學習型社會、終身學習等方面的法律。我國在國民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還可從戰略的角度出發,在關於終身教育、男女平等教育、科技振興等方面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有利於中華民族的人力資源可持續發展。第二種是關於完善男女平等相關國策方面的法律法規。西方國家已有將家務勞動有償化作爲基本國策的先例,還有關於男女同工不同酬、就業歧視等多方面存在的男女實際不平等問題,應以法律完善。第三是增設相關部門來確保法律實施。德國承認家務勞動的價值並支付報酬,還成立“漢堡經濟法庭”來管理此類案件。在我國建議在法院效仿德國建立專門法庭,來管理男女平等這一基本國策的實施。

首先是在全國要營造促進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的氛圍。形成政府重視、部門主導、企業支持、行業行動的全社會關注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的氛圍,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增強宣傳引導力度、強化各項措施、明確開發目標,促使全社會積極參與這一利國利民的事業。其次是加大女性參政議政的力度。女性參政議政力度的加大,第一要從數量上逐步提升;第二要從層次予以提升;第三要從內涵上賦予更多;第四要從外向度上着力。以女性參政議政能力的提高來加大女性對社會資源支配權限的實現,增強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的方向引導、政策支持力度。

在我國農村,男女不平等、重男輕女的封建意識一定程度佔據主導地位,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分工,讓衆多農村女性難以跨出衝出家庭重要角色的一步。同時,女性自身的生理特點對人力資源開發的影響也不能忽視。針對貧困地區農村女性的特點,我們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來進行人力資源開發,如照顧生理週期的用工形式、可以兼顧家庭的開發方式都可以探索和擴大。不能期望一蹴而就,否則,操之過急,方式、方法不當,如傷害了她們參與人力資源開發的積極性,則會出現事倍功半的效果。

20世紀中葉,西方國家發生了範圍廣泛的“第三部門”運動,政府退出了很多微觀領域,把大量的公共服務交由第三部門來提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各國紛紛向第三部門轉移社會服務領域的事權。這些非營利組織的興起,在政府部門和營利性組織之間發揮着協調、輔助和補充功能。在我國現階段,對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這一系統工程,也存在着“市場失靈”和“政府失效”的不協調現象,而第三部門等非營利組織在吸納善款、扶貧濟困、招募志願者等方面有獨特優勢,更有利於促進貧困地區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工作的實質性、強化性發展。對這一領域,交由第三部門來做,可以彌補、完善市場和政府的不足。

人力資源開發最大的原動力就是自我開發意識的增強,我們要廣大貧困地區農村女性從“要她學”轉變爲“我要學”的過程,是一個漫長而艱鉅的過程,需要全社會行動來喚起這支龐大的力量:首先是不斷提高女性文化素質,增強進取意識。在貧困地區農村女性義務制教育完成的基礎上,分類別、分層次的通過學校或其他培訓機構,進一步完善提高她們的學習能力,成爲學習型、技能型、職業型的各類人才,增強她們頑強拼搏、不斷進取的意識。其次是破除各類陳規陋習,增強自信意識。不要讓傳統的舊思維、舊觀念束縛住貧困地區農村女性的頭腦,讓她們真正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不斷成爲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農村新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