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有關10的加減法教學反思範文6篇 "深度思考:如何讓學生真正掌握10的加減法?——一篇反思教學的範文"

其他文案 閱讀(2.62W)

近年來,10的加減法教學反思備受關注,探討了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一基礎數學知識。本文將提供一些範文,旨在引導教育工作者尋找更好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練習及推理能力。

有關10的加減法教學反思範文6篇

第1篇

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口算是基礎,低年級口算是基礎的基礎。1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又是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基礎,所以1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必須使學生非常熟練。

把加減法與數的組成聯繫起來教學,使學生真正明白加減法的算理。以10的組成與分解爲例,如:10可以分成2和8,2和8組成10。加法的含義就是把兩部分合並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2和8組成10也就是把2和8合起來,即2+8=10。減法是從總數裏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10可以分成2和8,所以從總數10裏去掉2就剩另一部分8,去掉8就剩另一部分2。即10-2=8,10-8=2。

更重要的是口算加減法訓練,在學生理解算理的基礎上,進行形式多樣的口算練習。如:把數的組成寫成卡片進行練習,出示卡片既可以看卡片讓學生說出數的組成與分解,也可以看卡片說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

另外製作口算卡片進行練習,這樣循序漸進,既能照顧到口算能力較差的學生,又能使全體學生的口算能力得以提高。

除了用卡片讓學生視算,同時也要注重學生聽算,聽算給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反應能力。

總之,聽、說、讀、寫在口算訓練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在說數的組成、讀口算卡片、寫口算題、讀口算題、聽算中,口算速度逐步提高,只要每天堅持,持之以恆,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關10的加減法教學反思範文6篇

第2篇

我在《10的加減法》一課的教學中,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與教師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態度和習慣,全課以學生爲主體、在教師引導下的積極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感受到數學的有趣與有用,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下面談談我的具體的幾點體會:

(一)教學中,我相信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嘗試。

這節課課一開始,以猜爲動力,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祕。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爲什麼,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祕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採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

(二)培養學生多元的學習,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發展。

在教學內容中我設計了“開放題”環節——巧填數,題目是:x+x=10 10-x=x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就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有利於孩子思維發散性的發展。

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所以要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勝不驕,敗不餒。在課程結束之前我設計“小小神算家”這一教學環節,在課件中出現關於本課的口算題卡,並組織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比賽。這既是對本節課內容的複習,同時又增強了他們的團隊精神,孩子們都躍躍欲試。

此時,我感受到:教師既要“教中學”,也要“學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才能教學相長,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學會學習。

第3篇

我如果教《10的加減法》時,我先出示採松果的圖,然後讓學生認真觀察圖後提問"同學們,從這幅圖上你知道了什麼?學生經過討論後發言:大森林裏松鼠媽媽採集了7個鬆籽,小松鼠採了3個鬆籽。我當即表揚同學們觀察得很認真,接着我又問現在你能根據這些條件提出哪些問題呢?

受到表揚的同學情緒很高,有的說:"我會提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集幾個?有的說:“我想知道松鼠媽媽和小松鼠一共採了多少個松果?”。有的說:“小松鼠比松鼠媽媽少採集幾個?”……我又表揚同學們:提的問題可真多,那麼,你們準備怎樣去解答這些問題呢?出示第一個問題:一共採了多少個松果?學生經過思考後回答應該用加法,即把7與3合併起來,列出的算式是:7+3,這時我又提問:你會計算這個算式嗎?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把你計算過程表達出來。

小組討論後派代表上來說說:方法一:7+3等於幾,那就在7後面接着數出3,即8、9、10,也就是7+3等於10。方法二:左邊擺7根小棒,右邊擺3根小棒,把這兩部分合起來數一數是10根。這樣的教學,完全尊重學生,而學生始終處於主人地位。

問題由學生自己發現,學習目標由學生自己決定,探索材料由學生自己選擇,並根據目標自主尋找規律,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就是研究經過自己的努力就能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的教學,有效地培養並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意識,激發了自主探索的積極性,爲學生的主動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4篇

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用數學”過程的指導,讓他們明確大括號和問題所表示的意義、重視學生親身經歷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選擇有用條件和恰當的方法計算的過程,以此讓學生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1.對於大括號的作用的很好體現。在引入大括號時我用課件演示出大括號,讓大家體會大括號表示把兩個或幾個物體合起來,讓學生用手勢來演示,再讓學生來說說你覺得大括號有什麼作用,突出大括號的作用,體會大括號的意義。

2.在對進行加法和減法的對比中,我逐個出示,練習,再讓學生觀察對比這兩組題目有什麼不同的地方,讓他們自己發現其中的不同,再通過他們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情況下用加,什麼情況下用減,教師這時做一個總結,這樣教學效果較好。

3.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應用於生活。課前我佈置學生收集一組生活中表示數量是8和9的數據,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活動,親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數和序數含義,同時培養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生對8和9已經有了一些的認識,已經掌握了數數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學主題圖時我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找出數量是8、9的物體,並說明數量是8的物體用數字8來表示,數量是9的物體用數字9來表示,學生不僅初步瞭解了數字8、9的形成過程,而切培養了學生有序觀察的能力。在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大小,已經掌握了比較的方法,在比較7、8、9的大小時,我沒有講怎樣進行比較,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直接用“、”表示他們之間的數量關係,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第5篇

“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在教學《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法)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愛好,選取了充滿童趣的素材,以兒童非常熟悉和喜愛的動畫片《西遊記》導入,創設了“走進花果山”的情境,激發了學生探究“花果山”的強烈願望,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爲進一步探究新知做好了情感的準備。

一年級國小生上學之前,有90%以上的學生基本會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對加法的意義還不理解,所以本節課中我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加法的意義。首先讓學生根據課本上的情境圖,提出問題,然後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其中的一個問題,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明確,把兩個數合起來用加法計算,再讓學生自己解決其他的幾個問題;其次,通過編故事、尋找生活中的數學等環節,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並能創造性地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學生在入學之前,對10以內數的加法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但學生之間對學習方法的掌握存在着較大的差異,因此在教學時,我採用讓學生以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形式,通過觀察提出問題,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們互相啓發,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

本節課,無論是對加法意義的理解,還是算法的掌握,我都不急於下結論、定算法,而是通過看一看、想一想、畫一畫、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領悟,體會加法的含義,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第6篇

教材中的主題圖爲數數、抽象數的概念以及數的組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每一幅圖觀察得非常清楚,描述得很到位,尤其在教學10的組成時,把圖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在觀察主題的過程中,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同時還運用主題圖的畫面對學生進行愛勞動、講衛生的教育,使學生在認數的同時受到思想教育。

二、重視觀察能力和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觀察能力和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是數學學習必備的素養之一。在教學中,我對學生的觀察要求是:做到有條理,最好能多角度。表達要求是:用數學語言說完整的話。通過這一單元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達到了會觀察、能表達。

本單元開始出現“用數學”的內容,這是學生今後學習“解決問題”做鋪墊,在這一內容中,學生開始接觸條件(目前還沒提到這一用語),學會根據題中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我覺得這一知識點在本單元是學得最紮實的,大部分學生會根據圖意完整的敘述題意,並根據問號所在的位置提問題,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

1、一部分學生的計算速度太慢,這對今後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

2、做題時,很多學生不看題,憑感覺做,不知道何爲檢查。

4、關於序數和基數還沒有區分,如不知道“從左數第6個”與“左邊的6個”到底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