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10篇 精編六年級下冊人教版科學教案,帶你探索奇妙自然的祕密!

其他文案 閱讀(2.9W)

本篇文章將爲大家分享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旨在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並理解科學知識。該教案內容全面,針對性強,是六年級學生進行科學學習的重要參考資料,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興趣。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10篇 精編六年級下冊人教版科學教案,帶你探索奇妙自然的祕密!

第1篇

2、知道可以將人的一生分爲幼年期、青春發育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導入: (聽你們的老師說咱們班是學校的智慧之班,我來到這裏上課感到非常高興,不過要想讓我承認你們的智慧我還要簡單的考驗你們一下)

1、你們喜歡聽故事嗎?那麼同學們聽老師給你們講故事,但是要仔細聽,因爲我有問題要問

古希臘曾記載着這樣一個神話故事,說是在庇比斯城外的峭崖上有一個名叫斯芬克斯的人面獅身的女妖。她向每個路過峭崖的庇比斯城人提出一個謎語:有一種動物,在開始的時候用四條腿走路,後來用兩條腿走路,最後用三條腿走路。在一切生物中這是唯一的用不同數目的腳走路的生物。腳最多的時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時候。

對於這個謎語,凡猜中者即可活命,猜不中者一律被吃掉,可過路的庇比斯城人全部被吃掉了,這時聰明勇敢的俄狄浦斯路過此地,會見了女妖,並猜出了謎底。

(哇!同學們不簡單啊,竟在俄狄浦斯之前猜出了這個祕密真不愧是智慧之班)

說的真好,這正人啊,在人生早晨的時候,人是軟弱無助的孩子,他用兩手兩腳爬行,在生命的中午,他成爲壯年,用兩隻腳走路;到了老年,臨到生命的遲暮,他需要扶持,因此住了柺杖,作爲第三隻腳。”

2、從這個謎語我們可以看出俄狄浦斯把人的一生分成了哪幾個階段?(板書幼年、成年、老年)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人生之旅》(板書課題)

1、對於人生我們還可以有不同的劃分方法,除此之外,如果要你把人的一生劃分爲若干時期,你準備怎樣劃分?

2、劃分之前,同學們先看一個短片,只有幾秒,但是概括了人的一生,所以你們一定要瞪大眼睛仔細看,不要錯過人物的每一個變化。

3、下面同學們根據剛纔的短片和我分給你們手中的圖片,小組內觀看、討論、交流,一會兒把你們小組的劃分結果和理由由小組長彙報給我。

4.學生彙報討論結果,每種結果只要大家同意劃分依據就可通過。

5、同學們劃分的真不錯,可是我們人生的每個階段應該做些什麼呢?

6、同學們現在處於人生的哪個時期呢?知道這個時期的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嗎?課前老師讓你們蒐集了你最喜歡的科學家年少的.小故事,請幾位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

說得好,這就是我們每個人必須經歷的人生,我們總感覺今天和昨天沒有什麼變化,甚至是身邊的長輩,也是在不經意間才發現了他的皺紋,他的銀髮,如果每年與父母合一次影,幾年後,也許我們會有新的感悟。

1、談話:我們再來看這組照片,認識嗎?你有什麼發現或感想?

2、我們發現周杰倫個子越來越高了,你們想不想長高?想不想知道長大後你會有多高?

4、下面同學們選擇自己認爲最可靠的方法計算一下,其中公式是老師發給你的第一張表,表1是第二張,表2是第三張。

6、同學們把表收起來吧,老師把它送給你,你可以給親戚或鄰居家的小朋友預測一下。

7、其實預測結果並不是絕對的,有很多因素會改變身高,如後天的生活環境、鍛鍊和營養等。

8、看同學們的表情就知道我們都期待着能長得更高些,個子高了強壯了有什麼好處?

9、同學們說的都很好,我認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長大後我們不再讓父母去照顧我們了,而且可以去照顧別人了,對嗎?那我們都應該去照顧誰?

10、只有自己的親人需要你去照顧嗎?在人生之旅中,哪些階段的人需要照顧?

11、孟子曾經說過一句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12、所以我們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照顧需要幫助的人。

1、你們家裏或鄰居家裏有嬰兒嗎?他們的父母是怎樣照顧他們的?

2、你家裏或者鄰居家有老年人嘛?在你眼裏,他們是什麼樣的?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10篇 精編六年級下冊人教版科學教案,帶你探索奇妙自然的祕密! 第2張

第2篇

【教學重點】調查家鄉水環境污染和治理情況。

【教學難點】學習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1、教師課前實地踏勘家鄉可供學生考察的河流、池塘或湖泊,選定地點。

本課活動的開展最好是跟學校或者少先隊取得聯繫,一起組織活動,特別要做好安全工作,並在後續活動中做好學生考察報告的撰寫。

家鄉自然水域裏的水有沒有受到污染?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污染……要真正瞭解家鄉的環境狀況,就要去實地考察,考察是科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這一次,我們將一起到去考察家鄉的自然水域,地點就定在****。

2、討論:考察前我們應做些什麼呢?考察時要注意什麼?(確立考察主題,設計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案,注意安全等。)

計劃包括這些內容:目的.、地點、時間、器木才、考察程序、考察內容、人員分工、注意事項……

1、組織學生實地考察、取樣。考察地點宜離學校較近。考察過程強調紀律。

2、考察時先看水域周圍是什麼樣的環境,有沒有廢水排放;再看看水的顏色怎樣,水裏有沒有動植物,水面有沒有污染物,最後取一瓶水樣,帶回學校進行檢驗觀察。

(1)把水樣靜置一段時間後,看有沒有雜質沉澱下來,雜質是什麼?

(2)用顯微鏡檢驗水中有沒有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生物?

1、回學校後,按照教材85面的“我的考察報告”提示觀察水樣,填寫報告。

2、與自然水和生活污水比較,判斷家鄉的自然水域是否已被污染?如果已污染,分析原因,如果未污染,討論爲什麼?

3、請學生就如何保護家鄉的水環境提一提建議。可以組織學生撰寫相關的環保小論文。

第3篇

科學概念:人們在生活中會產生大量成分複雜的垃圾,這些垃圾一經丟棄會給環境帶來污染。

過程和方法:調查統計家庭中一天產生垃圾的名稱、重量和種類。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認識到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垃圾,這些垃圾對環境會造成破壞。關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

1、佈置學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做好分類和稱重統計。

一、課前佈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佈置:安排同學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做分類統計工作。(學生可以視頻記載,但一定要事實求是。教師把自家垃圾利用微課做分類和稱重演示。)因垃圾的危害,及保護環境需要讓家長幫助孩子完成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

1、我們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與此同時,也產生了許多垃圾。我家一天會有多少垃圾?垃圾裏有些什麼?教師微課展示自家“垃圾的分類和稱量”情況。

3、學生彙報後填寫表格,計算平均每人每天產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閱讀有關垃圾量資料,分組交流你對垃圾產量的一些想法。

(2)各類生產、商業活動,學校學習等均會產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丟棄後,會造成環境嚴重污染,從而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必需要科學的處理,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5)垃圾的處理是一件費時費力消耗資源的工作,並且處理垃圾的過程會對環境有二次傷害。

第4篇

1、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

3、認識到從肉眼觀察到發明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分組實驗器材:放大鏡(最好每個學生都能有一個放大鏡,如果只能提供給學生一種放大鏡,儘量放大倍數大一點)科學書或報紙上的照片、計算機或電視機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鐵絲、普通玻璃片、平面鏡片、水。

教師演示: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圖片或課件(如放大鏡鏡片的結構等)。

1、導入:師出示放大鏡:“看,這是什麼?”(生:放大鏡)放大鏡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鏡來介紹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鏡》。可以從放大鏡的構造、作用、用途三個方面展開。

放大鏡的構造――鏡架、鏡片(如果學生能說出凸透鏡也可以)

放大鏡的作用――放大物體的像(可能學生會說“把物體放大”,提醒學生物體並未變大)

放大鏡的用途――我們用放大鏡觀察校園裏的生物、實驗中在老師指導下觀察花、昆蟲等。它是視力不佳者的助視器,還適用於電子產品檢驗、線路板檢驗、集郵者欣賞鑑定郵票、珠寶商鑑定珠寶、公安人員用它觀察指紋毛髮纖維等、農技人員用它觀察花蕊進行人工授粉等、製作微型工藝品的工匠工作時使用……

4、讓學生儘量充分地例舉使用領域,交流後填寫第2頁的網狀圖。

請學生演示放大鏡的使用方法。根據學生的演示師講解正確使用放大鏡的兩種方法:目、鏡、物三者,目不動,鏡動或物動。

2、師:選擇一小塊面積,運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圖片、屏幕、織物等看誰會有新的發現!將新發現用文字或圖片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3、交流新發現後,師歸納:放大鏡把物體的圖像放大,讓我們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

1、師:放大鏡顧名思義是能“放大”,那麼它能放大的`祕密在哪裏呢?(鏡片具有“凸”、“透”的特點)老師給大家準備的物品中有沒有像放大鏡那樣能放大物體呢?請同學們找一找。

2、學生嘗試利用平面鏡、玻璃、水、水槽、集氣瓶、燒瓶等物體來放大物體的像。(發現圓柱形及球形的裝滿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師:放大鏡的鏡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麼共同的特點?(中間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鏡也叫“凸透”鏡。放大鏡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數也越大,由此推斷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數最大。

1、師:對於熟悉的放大鏡,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新的發現或收穫嗎?(放大鏡也叫凸透鏡,凸度越大放大倍數越大。運用放大鏡細心地觀察物體,還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細節)

2、課外你可以嘗試着用一些簡易的材料自己製作一面放大鏡,或者用你的放大鏡去仔細觀察身邊的物品,看看還會有什麼新的發現。

第5篇

(4)教師提問:你們怎麼知道形成共識的內容是正確的?怎樣解決存在的爭議?

(3)觀察活動需要熬夜進行,怎樣才能堅持完成觀察活動?

4.學生自由舉手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適時組織大家進行評價,最終將這些觀點統一起來。

5.學生分組實驗體會太陽熱量對水循環的重要作用。

(5)教師談話:你們形成的共識都是正確的嗎?存在的爭議到底誰的看法對?

1.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主題,自由組合形成合作小組,並針對問題提出研究方案,即明確做什麼和如何着手做。

2.能根據自己蒐集的資料動手辦一份小報,懂得蒐集資料是科學學習的的一種重要的方式。

3.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研究活動結果,與同學進行交流、評議。

4.擴展學習與本單元科學教學內容相關的基礎知識。

5.願意提供自己的研究資料和發現,與他人分享研究成果,體驗合作的愉快。

(2)哪些是我們已經學習瞭解過的內容?哪些是新知識?

(3)通過《無限宇宙》單元的學習,我們都知道些什麼?

針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可依次整理成書上的8個主題:我們的地球;我的太陽;銀河迢迢;

“神舟”飛船;月球,你好;天上星星知多少;“長二捆”,真棒!我駕飛船去巡航。如果有其他主題可另分成一類。

1.問題:要想知道更多有關宇宙方面的問題,我們有哪些方法?

3.每個同學自由選擇感興趣的研究主題,形成合作小組。

每個合作小組按照確定的主題,進一步查閱資料,辦一張圖文並茂的科普小報。

1.討論:怎樣才能結合自己的'研究主題辦好一份圖文並茂的科普小報?分小組討論,小組彙報討論結果,其他小組可補充。

(2)對蒐集到的資料和圖片進行分析、歸類、整理,篩選出辦報素材;

(3)版面設計,根據篩選出來的辦報素材進行排版,做到內容豐富,擺放美觀;

(4) 粘貼圖文資料,並進行加工和美化,完成小報。

各小組已經按要求辦好了科普小報了,那我們怎樣向其他同學展示和介紹我們的作品呢?可以用哪些方式?

(1)通過辦小報這項研究活動,你知道了哪些天文知識?有哪些感受?

(2)欣賞了各個小組的科普小報後,你又瞭解到哪些天文知識?

(3)通過集體評議各組的科技小報,你對自己的作品有什麼想法?

3.教師小結:通過這次“自由研究”活動,大家都有很大的收穫,希望大家回家後繼續學習宇宙知識,瞭解更多的宇宙奧祕。

第6篇

理解作用在框架結構上的力所產生的效果。瞭解斜槓的“推”和“拉”的作用。

掌握用三角形加固框架的方法,設計、製作一個可以支撐重物的框架結構,發展動手動腦能力。

能對框架的系統設計情況進行評估,並找到爲提高效率而採取的改進措施。

教師:教學課件,三角形、長方形、立方體的模型等。

1、介紹:巴黎鐵塔是法國最著名的建築,該塔高320.75米,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並且保持了世界記錄40多年。

巴黎鐵塔鐵塔是誰建造的呢?著名建築大師埃非爾,所以這座塔又叫埃非爾鐵塔。據說鐵塔開始動工時,曾遭到一些文化藝術界名流的反對。鐵塔工地附近的居民也被嚇壞了,有人居然還跑到法院起訴埃非爾。原因何在?因爲該塔全身都是一根根的鋼鐵構成,用的是框架式結構。

2、什麼叫框架式結構?我們再來看幾組圖片。(出示其他的框架式結構的`圖片:塔吊、電塔、遊樂場翻滾列車支架等)

你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說說什麼是框架式結構嗎?(學生無法理解時,用“骨架式”來幫助理解)

3、你對框架式結構有哪些認識?框架式結構好不好?它有哪些作用?(學生無法理解時可以讓他們比較框架式與實體建築的區別)

4、讓我們再回到100多年前,當時的文化藝術界名流以及鐵塔工地附近的居民爲什麼反對埃非爾的設計?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爲他們認爲這種框架式結構不牢固。

框架式結構牢固嗎?怎麼向世人解釋框架式結構的牢固性?

結合課件觀察,框架式結構中最小的格子是什麼形狀的?爲什麼大都做成三角形呢?

出示三角形和長方形的模型,學生個別上臺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

結合課件演示,分析三角形穩定性的力學原理:當三角架頂端受重力作用時,兩邊斜杆受壓力,下面的水平杆受拉力。由於三角形邊長不變,角度也不變,是唯一不會變化的形狀,所以框架結構以三角架爲基本構造。

增加的斜杆起了什麼作用?(“推”、“拉”的認識)

明確任務:用最少的筷子搭一個牢固的正方體框架,比一比哪組的作品承重能力最強。

以一根斜杆爲例,說說它是防止正方體框架往哪邊跨塌?

第7篇

1、經歷設計實驗、動手做實驗、收集實驗現象、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獲取結論、把實驗結論和同學們共享的科學探究過程,知道植物的向光性和植物根的向水性。

2、在實驗過程中能與小組同學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實驗方案。

3、能和小組同學一起,堅持實驗觀察,並做好記載。

4、能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獲取科學的結論。

5、在實驗過程中能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產生新的問題。

2、小組準備:探究記錄本;標籤紙4張;紙盒四隻;水壺一隻;

教學說明:通過談話,喚起學生關於植物角植物變化而產生的問題的記憶,提出研究問題。

學生可能根據上節課提出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猜想:和陽光照射的方向有關;和長期只在花盆的一側澆水有關;和土壤裏肥料分佈不均勻有關等。學生的猜想有的有一定的依據,有的則是無依據的。如果出現不合理的猜想,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辨析,排除不合理的猜想。

教學說明:學生可能會根據以往科學探究的經驗,提出“做實驗”。猜想只有通過實驗才能驗證,本環節旨在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驗證意識。

1、談話:實驗是驗證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們小組的猜想是什麼?怎樣設計實驗驗證我們的猜想呢?

教學說明:小組內可能有不同的意見,教師要建議小組內相對集中地研究一個問題。

2、小組討論:各小組要研究的問題是什麼?你們打算怎麼研究?實驗中涉及的因素有哪些?你們控制的變量是什麼?怎樣控制變量?請各小組討論後製定實驗方案。

教學說明:實驗方案的制定,應該由小組同學合作共同完成,相信學生經過三年的科學探究經歷,能較好地設計一個對比實驗。

3、交流實驗方案:你們小組研究的問題是什麼?你們打算怎樣進行實驗驗證你們的猜想?哪個小組給大家彙報一下?

教學說明:一個小組的實驗方案如何,能反映全班同學設計實驗方案的水平,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師生會發現一些實驗設計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從而有指向地指導學生設計對比實驗。

4、全班共同分析:他們的方案設計的合理嗎?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教學說明:在學生分組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以敏銳的眼光,及時發現實驗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方案進行完善。

教學說明:學生在分析樣本後,會反思自己的實驗方案,然後在小組內完善自己的實驗方案。

1、準備實驗材料:我們研究的問題是什麼?我們需要哪些實驗材料?

教學說明:在準備實驗材料之前,學生要根據實驗方案,準備實驗需要的材料。

2、分組組裝實驗材料。請同學們根據實驗方案組裝實驗材料。

教學說明: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可能有一些實驗材料沒有寫進實驗方案中,也有可能一些材料多餘了,有可能對實驗方案進行再次修改。

教學說明:組裝好了,小組同學應該有一個分工:有記錄員,有操作員,有觀察員……小組內進行合理的分工,對實驗的有序進行將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實驗觀察中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4、反思與評價:在組裝實驗過程中,你們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你認爲本組同學表現如何?

教學說明:在實驗裝置完成後,有必要對組裝實驗的過程進行反思。因爲在這一過程中,是一個不斷修正實驗方案的過程,也是一個在經歷中獲得積極體驗的過程。對小組同學、班級同學積極性的評價,對本組同學經驗的反思,都會是一種深刻的探究體驗。

提問: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實驗和觀察,我們各小組都有哪些發現?

教學說明:學生在實驗和觀察過程中,獲得了第一手的資料,把學生這些觀察報告在全班進行交流,有助於學生了解其他小組實驗的成果,也是師生共同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和總結的需要。教師應引導向光性小組和向水性實驗小組分別進行彙報交流。

教學說明: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發現分組實驗實驗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從而進一步發現,控制的變量和實驗結果之間的關係。

教學說明:引導學生思考實驗現象和變量之間的關係,得出實驗結論。陽光控制組可以得出結論:植物生長向着有光的'地方生長,這在科學實驗中是證實;而水份控制組得出的結論是:植物生長方向和澆水的方向無關,這在科學實驗中是證僞。

教學說明:在實驗中不斷髮現新的問題,解決新的問題,是科學家在進行科學研究時的一般經歷,這也應該成爲國小生在科學探究實驗中的過程。問題意識的培養,就是要鼓勵學生在科學探究過程中,不斷生成新的問題。

4、小結:我們在實驗中,發現植物生長過程中,不斷地向有光的地方傾斜,科學家通過研究也發現了這個祕密,這叫做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生長的方向與澆水的方向無關。

問題:植物生長的方向與澆水的方向無關,植物的根的生長方向與澆水的方向有關嗎?怎樣知道?

教學說明:一個研究的結束,意味着一個新的研究的開始。此環節引導學生對新問題進行思考,意在爲進行新的研究打下伏筆。

第8篇

本課重在研究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即是前兩課的延伸與擴展又是後一課的鋪墊,地位很重要。本科內容逐漸遞進,從生物間廣泛的“夥伴”關係和“競爭”關係入手,深入到具體的食物關係,引入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概念,展現生物間複雜的食物關係,再由此啓發學生思考食物關係的斷裂將會造成的嚴重後果,以及人類在其中可能發揮的破壞作用,爲下一課學習生態平衡做好準備。

教學內容分兩部分:一是研究生物間的食物關係,認識食物鏈,初步瞭解食物網。二是思考破壞自然界食物關係斷裂將會造成的嚴重後果。

六年級的科學已進入國小高年級階段的科學課探究學習。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說,由於他們接觸《科學課》已有3年多的時間了,已形成了一定的科學素養,學生也有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瞭解,並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學生對自然界的動植物充滿着好奇,喜歡多方位的觀察與瞭解動植物的生活習性,在教學中老師如何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進行有組織、有目的的觀察探究將受到很大的挑戰。爲此,我對本課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科學地探究思考起到有效地引導。而自然界中動植物間的食物鏈與食物網對於學生來收有一定的困難。

2、能夠把食物鏈中的生物劃分爲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2、知道食物鏈的組成。知道食物鏈的營養來自於綠色植物並會書寫食物鏈。

3、認識食物鏈上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1、能意識到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賴於環境,又影響環境。

2、知道食物鏈被破壞的後果,能自覺地保護生物的生存環境。

(一)教學重點:瞭解生物之間錯綜複雜的食物關係。

本課宜採用由直觀思維到形象思維再到抽象思維的教學方法。

通過圖片、動畫及影視等手段把各種動物之間食物關係演示出來,變得直觀、具體、形象,學生易於理解。

讓學生人人動手畫出幾種動物之間的食物關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提高學生的演繹、歸納總結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運用問題驅動法,恰當運用信息技術,發揮“整合”的作用。

讓師生、生生之間互動交流,使更多的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符合兒童身心、智力發展的有效活動。

師:在生活中,我們發現在同一個區域裏往往生活着許多不同的生物,它們有的是相互合作的“夥伴”,像蜜蜂和花。有的是相互敵對的“競爭者”,像田鼠和貓頭鷹。但是,到底是什麼把這些不同種類的生物聯繫在一起的呢?

?設計意圖:導入採用了激發學生的提問法。並拋出了兩個詞“夥伴”“競爭者”,學生一聽來了興趣,接下來本課的新授內容做好引導】

(1)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動畫,請同學們在看地過程中思考,在這個故事中有幾種動物?這些動物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結果怎樣?(課件播放)動畫看完了,誰能回答剛纔老師提出的問題?你能給這段故事用一個成語起個名字嗎?螳螂以蟬作爲自己的食物,黃雀以螳螂作爲自己的食物,那麼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板書:蟬螳螂黃雀)科學上,規定了用箭頭來表示這種吃與被吃的關係。箭頭要指向吃者。(統一用“→”表示“誰被誰吃”的關係)

?設計意圖:通過動畫片,爲學生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那蟬又吃什麼呢?(完善板書)這樣我們的.食物關係就完整了,就像這些動植物一樣,自然界中的生物之間這樣一種像鏈環一樣的食物關係,稱爲“食物鏈”。(板書:食物鏈)

(3)在大自然中有許多的食物鏈,像這樣的例子你還能說出幾個嗎?看來同學們的生活經驗不是很豐富,大家還需要多用心觀察生活。

?設計意圖:教師設問,讓學生分組進行研討、交流,充分體現小組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法】

(4)這次,老師請來了3位生物朋友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漿果、田鼠、貓頭鷹),咱們來看看他們分別是誰?請小組同學合作找到他們在食物鏈中的位置。(小組討論1分鐘、生彙報)

?設計意圖:教師設問,讓學生分組進行研討、交流,實踐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新型教學方式,可以突破教學難點。】

(5)我們來觀察一下這幾組食物鏈,它們有什麼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這幾條食物鏈是從什麼開始到什麼結束的?學生討論1-2分鐘。

(6)(食物鏈的源頭都是植物,終點都是兇猛的食肉動物)在每條食物鏈裏,植物充當什麼角色,我們同學能給它們起個名字嗎?科學家把像綠色植物這樣自己製造食物的生物命名爲生產者。(課件出示)那麼兇猛的食肉動物呢?咱們也來給它起個名字!科學家把像動物這樣以其他生物爲食的生物叫做消費者。但是,植物的養料又從哪裏來的呢?(生答:陽光、水分、空氣等)除了大家介紹的這些無生命物質,老師還要給大家介紹一個在植物養料供給上的重要角色,它就是分解者。(媒體介紹什麼是分解者)分解者不僅分解小動物的糞便,還分解一些動植物的殘骸,把它們分解爲植物可以吸收的養料。哪些生物可以充當分解者呢?同學們瞭解地真多,比如說:蘑菇、蚯蚓、細菌、屎殼郎等等它們都是分解者。但是,我們在食物鏈中並不能發現它們。因爲他們無“捕食”行爲,也沒有“被捕食”行爲,所以不寫進食物鏈。

?設計意圖:學生分組討論,然後總結出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定義】

(1)(課件出示圖片)咱們大家一起來看一下,下面這些生物之中,哪些是生產者?(生答)哪些是消費者?(生答)哪些又是分解者?(生答)先請一名同學說說都有哪些植物?(1名同學發言)

(2)在清楚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後,我們來個小競賽,有信心獲勝嗎?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種生物,(鷹、青草、蛇、鳥、牛、老鼠、穀物、兔、鹿、狐狸)請一名同學說說它們都是什麼?請小組同學合作在記錄單上畫、寫食物鏈。比一比,哪組畫地多。

同學畫出了這麼多的食物鏈,老師課前也畫好了,同學想看嗎?

?設計意圖:本環節意在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現新知,明確難點,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優勢,給學生營造親自動手找出多條食物鏈的情景,使學生在親自動手“尋找”的過程中,把知識轉化爲方法,把方法轉化爲實踐能力。】

(1)觀察這些連接在一起的食物鏈,你發現了什麼?這些交叉的食物鏈構成了什麼形狀呢?科學家給它取個形象的名字,叫做食物網。特別注意一下老鼠和鳥,看看它們被吃了幾次或者吃多少種食物?也就是說,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以吃多種食物。

(2)說一說:萬一其中的一種生物滅絕了,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如何維護生態平衡,下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

(3)人類與大自然也通過食物鏈和更復雜的一些食物網而相互聯繫,如果,在這張圖上我們再增加人,你還能找出一些包括人在內的食物鏈嗎?這個研究任務就留給同學們課後去完成好嗎?

第9篇

1、通過觀摩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聲音的產生、響度與音高的區別。

3、學生能區分樂音和噪聲,瞭解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4、通過展示活動,鍛鍊學生的表達與交流及合作能力。

1、學生進一步理解聲音的產生、響度與音高的區別。

2、學生能區分樂音和噪聲,瞭解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2、學生自由上臺展示自己製作的樂器,並要求加以簡單的介紹。

(教師引導學生對展示的樂器進行評價,並試着提出改進建議)

教師適時的引出噪聲的話題,並引導學生探究控制噪聲的方法。(學生閱讀“科學自助餐”)

師:本節課我們通過演奏會的形式,獨奏、合奏一些簡單的樂曲。一方面讓大家展示自己的製作成果,提升興趣;另一方面通過參觀、學習,瞭解其他小組樂器的獨到之處,以便於今後製作出更好的樂器。

1.演奏者要先展示自制的樂器,介紹樂器的發聲原理和特點。

2.觀衆要安靜地傾聽,尊重每一個同學的'勞動成果,不能持譏諷的態度。

3.客觀地評價樂器製作水平及演奏效果,最後將評選出優秀製作獎和優秀表演獎。

(學生參與演奏會的學習、欣賞活動,同時填寫下面的評價表,根據其他小組的表現在不同數量的星星中填上顏色。)

師:本小組在以下這幾個方面表現得怎麼樣?討論一下,客觀地給自己打分。

師:經過近三週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穫和感想?如果要對自制的這個樂器進行改進,它將會有什麼新變化?請在“科學記錄本”上畫出結構圖。

第10篇

1、利用健康測試等活動,認識什麼是健康,確定研究影響健康因素的主題。

2、對自己和周圍的同學健康狀況進行測試,並對測試數據進行分析。

教師引導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討論,完善學生的理解。

學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宣佈的21世紀人體健康標準,測試自己和好朋友的健康狀況。並將測試情況記錄在測試記錄表上。

分析:從測試結果中發現了什麼?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嗎?

學生小組合作確定研究主題。(教師加以引導,學生自主確定主題)。

健康是什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生的`理解可能更會引起爭議。基於此,教材不僅設計了幾種對健康的不同見解,又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初步形成對健康的認識。然後,教材又出示了幾幅不同內容的畫面,包括正面的合理飲食、注意鍛鍊、認真讀書等健康行爲,也包括情緒暴躁摔書本、善於挑剔打架等不健康的心理方面內容,旨在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健康不僅僅只是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狀態、社會適應性等方面的內容。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討論,從而完善對健康定義的內涵與外延的界定。

在學生達成對健康概念的定義後,教材編排了人體健康測試活動。測試的標準選自21世紀人體健康標準,意在使學生對健康做進一步的瞭解。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先結合標準分組測試或給自己打分,然後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教學中應注意,學生測試的結果會出現很大的不同,因此對於原因的分析也會有所區別,特別是標準中的第一條和第二條、第四條可能不被學生所接受,因爲在他們的頭腦裏,可能認爲這幾點並不是健康所包含的範圍。

人體健康測試活動後,教材刻意編排了確定研究影響健康因素的主題活動。教材中提示了幾種研究的方向:即心臟、大腦、心理、青春期發育等內容,以引領學生研究的走向。教學中,教師應提示學生可以研究這幾方面的內容之一,也可做某一方面的專項研究,力求完成知識訓練點的內容。例如可引導學生在研究心臟方面內容時,專項研究心臟的作用或心臟跳動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等。但應注意,教師切不可限定學生研究的主題內容,以免限制學生學習自主性。

待學生確定研究主題後,教師應立即將學生進行分組、編排,並佈置以組爲單位課下進行方案設計(也可下一課時課上進行),進而做好研究的銜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