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國小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3篇 探索自然奧祕:國小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其他文案 閱讀(1.82W)

本文爲國小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旨在幫助學生們更好地掌握科學知識。通過詳細的教學計劃和實用的教學方法,教案將帶領學生們深入瞭解科學的奧祕與實踐,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與觀察能力。希望藉助這個教案,學生們能夠在科學課堂中取得更加優秀的成績,並在科學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國小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3篇 探索自然奧祕:國小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第1篇

科學概念:認識理解槓桿有3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

有的槓桿能省力,有的槓桿不省力,有的槓桿不省力也不費力。過程與方法:用槓桿尺做實驗、收集並整理數據,分析認識槓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不費力的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到收集數據的重要意義,並意識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槓桿尺、鉤碼、記錄紙(學生);槓桿類和非槓桿類工具3~5種。

一、導入新課活動:請問我們班有沒有“大力士”,誰能幫我把講臺擡起來,我的一枝筆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請同學們推薦“大力士”上來擡講臺)哎,講臺實在太重了,搬不動,能不能利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這件事?用吊機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輪吊……(請學生出謀劃策)

1、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一種非常簡單的卻能很輕鬆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槓桿。

什麼是槓桿?——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個支撐的物體,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們常把這樣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們科學地把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稱爲“槓桿”。

3、板書分析槓桿的各個部分名稱和定義:阻力點、用力點、支點槓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着槓桿,使槓桿能圍繞着轉動的位置叫支點;在槓桿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槓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

4、出示p4的兩張圖片:壓水井、蹺蹺板。請大家在上面畫一畫,他們的三個點分別在什麼位置

6、分辨槓桿:觀察p4 p5的這些工具,說說哪些是槓桿,哪些不是槓桿?並說明理由(找一找三點)學生自己體驗槓桿尺的組成及變化。

1、剛纔我們用槓桿輕鬆地撬起了講臺,那是不是所有的槓桿都是省力的呢?(學生一般認爲都是省力的',教師在課堂上舉例費力的事件)讓我們用槓桿尺這個工具,來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研究。

3、教師問題的提出:如果我在槓桿尺的左邊第四格掛上一個鉤碼,要使槓桿尺保持平衡,我應該在槓桿尺的右邊什麼位置掛上幾個鉤碼?(請同學上臺來試一試,並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5、老師剛纔是在左邊第四格掛了一個鉤碼,還可以怎麼掛?那麼右邊又應該在什麼位置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槓桿尺平衡呢?請大家在小組內合作開展實驗,並且把數據。

國小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3篇 探索自然奧祕:國小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第2張

第2篇

1、經歷設計實驗、動手做實驗、收集實驗現象、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獲取結論、把實驗結論和同學們共享的科學探究過程,知道植物的向光性和植物根的向水性。

2、在實驗過程中能與小組同學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實驗方案。

3、能和小組同學一起,堅持實驗觀察,並做好記載。

4、能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獲取科學的結論。

5、在實驗過程中能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產生新的問題。

2、小組準備:探究記錄本;標籤紙4張;紙盒四隻;水壺一隻;

教學說明:通過談話,喚起學生關於植物角植物變化而產生的問題的記憶,提出研究問題。

學生可能根據上節課提出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猜想:和陽光照射的方向有關;和長期只在花盆的一側澆水有關;和土壤裏肥料分佈不均勻有關等。學生的猜想有的有一定的依據,有的則是無依據的。如果出現不合理的猜想,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辨析,排除不合理的猜想。

教學說明:學生可能會根據以往科學探究的經驗,提出“做實驗”。猜想只有通過實驗才能驗證,本環節旨在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驗證意識。

1、談話:實驗是驗證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們小組的猜想是什麼?怎樣設計實驗驗證我們的猜想呢?

教學說明:小組內可能有不同的意見,教師要建議小組內相對集中地研究一個問題。

2、小組討論:各小組要研究的問題是什麼?你們打算怎麼研究?實驗中涉及的因素有哪些?你們控制的變量是什麼?怎樣控制變量?請各小組討論後製定實驗方案。

教學說明:實驗方案的制定,應該由小組同學合作共同完成,相信學生經過三年的科學探究經歷,能較好地設計一個對比實驗。

3、交流實驗方案:你們小組研究的問題是什麼?你們打算怎樣進行實驗驗證你們的猜想?哪個小組給大家彙報一下?

教學說明:一個小組的實驗方案如何,能反映全班同學設計實驗方案的水平,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師生會發現一些實驗設計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從而有指向地指導學生設計對比實驗。

4、全班共同分析:他們的.方案設計的合理嗎?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教學說明:在學生分組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以敏銳的眼光,及時發現實驗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方案進行完善。

教學說明:學生在分析樣本後,會反思自己的實驗方案,然後在小組內完善自己的實驗方案。

1、準備實驗材料:我們研究的問題是什麼?我們需要哪些實驗材料?

教學說明:在準備實驗材料之前,學生要根據實驗方案,準備實驗需要的材料。

2、分組組裝實驗材料。請同學們根據實驗方案組裝實驗材料。

教學說明: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可能有一些實驗材料沒有寫進實驗方案中,也有可能一些材料多餘了,有可能對實驗方案進行再次修改。

教學說明:組裝好了,小組同學應該有一個分工:有記錄員,有操作員,有觀察員……小組內進行合理的分工,對實驗的有序進行將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實驗觀察中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4、反思與評價:在組裝實驗過程中,你們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你認爲本組同學表現如何?

教學說明:在實驗裝置完成後,有必要對組裝實驗的過程進行反思。因爲在這一過程中,是一個不斷修正實驗方案的過程,也是一個在經歷中獲得積極體驗的過程。對小組同學、班級同學積極性的評價,對本組同學經驗的反思,都會是一種深刻的探究體驗。

提問: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實驗和觀察,我們各小組都有哪些發現?

教學說明:學生在實驗和觀察過程中,獲得了第一手的資料,把學生這些觀察報告在全班進行交流,有助於學生了解其他小組實驗的成果,也是師生共同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和總結的需要。教師應引導向光性小組和向水性實驗小組分別進行彙報交流。

教學說明: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發現分組實驗實驗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從而進一步發現,控制的變量和實驗結果之間的關係。

教學說明:引導學生思考實驗現象和變量之間的關係,得出實驗結論。陽光控制組可以得出結論:植物生長向着有光的地方生長,這在科學實驗中是證實;而水份控制組得出的結論是:植物生長方向和澆水的方向無關,這在科學實驗中是證僞。

教學說明:在實驗中不斷髮現新的問題,解決新的問題,是科學家在進行科學研究時的一般經歷,這也應該成爲國小生在科學探究實驗中的過程。問題意識的培養,就是要鼓勵學生在科學探究過程中,不斷生成新的問題。

4、小結:我們在實驗中,發現植物生長過程中,不斷地向有光的地方傾斜,科學家通過研究也發現了這個祕密,這叫做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生長的方向與澆水的方向無關。

問題:植物生長的方向與澆水的方向無關,植物的根的生長方向與澆水的方向有關嗎?怎樣知道?

教學說明:一個研究的結束,意味着一個新的研究的開始。此環節引導學生對新問題進行思考,意在爲進行新的研究打下伏筆。

第3篇

1、物質的變化可以劃分爲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類,它們的區別在於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

2、一些物質在變化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

教學重點:觀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過程找出它們之間的區別。

教學準備:每組一杯沙子、一杯黃豆、一支蠟燭、一張白紙、一個勺子、一小包白糖、一根銅絲、一根小棒、一個篩網。

上一節課我們研究了《身邊的物質》,知道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也知道“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

師出示銅絲,我不管怎麼扭、彎,這還(銅絲)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只是改變了銅絲的形狀。師出示一張紙:撕成兩半,舉半張紙問“這不是紙麼”跟原來的紙相比,只是什麼不同(大、小)

(1)觀察沙子和豆子、出示沙子和豆子。請材料員分別倒少量的沙子和豆子在白紙上,大家仔細觀察豆子和沙子,看清楚它們的特點了嗎?不要動它。

(2)我們把杯裏的沙子和豆子混合,看沙和豆會不會發生變化。你的猜測是怎樣的?實驗。

(3)進行混合、攪拌。(沙子倒在豆子的杯裏進行攪拌)師:混合後的豆子和沙子發生了什麼變化了呢?有什麼證據說明沒有發生變化?(用篩子分離沙和豆子進行觀察。)

(4)分離混合物。與原來的沙子和豆子進行比較、對照,看有沒有發生變化?(攪拌產生的碎屑,只說明沙子和豆子形態發生了細微的變化,特徵和性質沒有變,沙還是沙,豆還是豆。)

板書:沒有產生新的物質。三、觀察加熱白糖的變化。

(1)、每組一包白糖,展開放桌上觀察,將白糖的特點記錄在表格中。(2)、預測:給白糖加熱,會發生哪些變化,填寫在記錄表中。

師演示:師先點燃蠟,問:“蠟燭的火焰分三部分,哪部分溫度最高?”在觀察白糖變化的同時還要觀察蠟燭的變化。(4)、學生進行加熱白糖的活動,並及時記錄觀察到的現象。

(5)、交流觀察到的現象。(白糖在加熱的過程中,首先會發生物理變化,即固體的白糖在加熱的情況下變成液體的白糖,繼續加熱,白糖的顏色到褐色再到黑色逐漸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聞到焦味,這時發生了化學變化。

如果繼續加熱,黑色的炭還會燃燒。)狀態變化:白色————褐色—————黑色氣味變化:白糖香味—————焦味(6)白糖充分加熱後留下的黑色的東西還是原來的白糖嗎?說明了什麼?(說明白糖在加熱過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質。)

板書:產生新的物質。在白糖加熱過程中還有一種物質也在發生變化你們發現了嗎?(蠟燭)蠟燭燃燒後又有什麼變化呢?蠟燭燃燒變成了什麼?請同學們閱讀資料庫。

師講述:物質的變化一般分成兩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像白糖加熱、蠟燭燃燒那樣會產生新的物質變化,我們稱爲化學變化。板書:化學變化而像彎曲銅絲,撕碎紙片,混合沙,只改變物質的形狀、大小、狀態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的變化,稱爲物理變化。

板書:物理變化出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讓學生閱讀:物質的'變化有快有慢。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形狀、體積、狀態等,沒有產生新的不同於原來的物質,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爲物理變化。

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稱爲化學變化。你們說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什麼(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五、課外延深:1、討論:白糖加熱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有沒有產生物理變化?蠟燭燃燒發生化學變化中有沒有產生物理變化?

(1)、固體的白糖變成液體的糖與白糖變成黑色的炭進行比較,這兩種變化有什麼區別?

(2)、把蠟燭變成蠟燭油與蠟燭油燃燒變成氣體進行比較,這兩種變化有什麼區別?2、結論: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

也可以這麼說,化學變化過程中常常伴隨着物理變化,希望同學們都做個有心人隨時發現我們周圍世界物質的變化。

板書: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沒有新物質產生————物理變化有新物質產生————化學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