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7篇

教師文案 閱讀(1.09W)

提升我們教學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學習如何制定教案,在寫教案之前教師一定要對相關的教學內容有清晰地認知,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閱。

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7篇

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當環境溫度高於0℃,冰開始融化。

2、冰在融化過程中,要從周圍吸收熱量,熱量是使水的狀態發生變化的重要因素。

科學探究目標

1、給冰塊加熱,觀察冰塊的變化。

2、觀察並記錄冰融化成水的變化過程。

科學態度目標

1、初步感受、體驗物質狀態變化的可逆性。

2、養成在實驗觀察活動中保持認真、細緻的態度,意識到細緻的觀察能獲得更多的發現。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在自然環境裏,水蒸氣、水、冰三態共存,水的三態之間可以互相轉化。

?教學重難點】

重點:經歷冰融化成水的過程中現象的觀察。

難點:感知水的狀態變化與熱量有關,水的三種狀態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教學準備】

小組準備:冰塊、吸管、蒸發皿、結冰的試管(或碎碎冰)、燒杯、熱水、記號筆、學生活動手冊等。

?教學過程】

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2分鐘)

1、這是一塊冰,如果我們給冰加熱,會看到什麼現象呢?

2、揭示課題:冰融化了(板書)

二、科學探索:觀察冰融化成水(預設18分鐘)

[材料準備:冰塊、吸管、蒸發皿]

1、吸管吹冰塊(預設8分鐘)

(1)科學家研究表明當環境溫度高於0℃,冰就會開始融化。

我們可以怎樣加快冰塊的融化?如果給你一臺吹風機,你可以怎麼做?如果給你一根吸管,可以怎麼做?(預設:讓每一位學生體驗用吸管吹熱氣讓冰融化)

(2)學生用吸管朝冰塊一個部位吹氣。

(3)交流現象:被吹熱氣的部位冰融化的快。

(4)這個現象說明了什麼?

小結:這個實驗說明了熱量增加,可以加快冰塊的融化速度。

[材料準備:結冰的試管、燒杯、熱水、記號筆、學生活動手冊]

2、將結冰的試管放入熱水中(預設10分鐘)

(1)討論:你知道冰融化成水的過程中有哪些變化?我們可以怎麼做實驗?

(2)教師出示實驗材料:結冰的試管、燒杯、熱水、記號筆、學生活動手冊

(3)提問:怎麼利用以上材料做這個實驗?

(4)教師在學生的基礎上補充、完善後實驗方法。

提示:

a.用記號筆在冰面位置做好記號,再把試管放入有熱水的燒杯裏。

b.冰在融化過程中用眼睛觀察,不能動手觸摸移動試管和燒杯。

c.冰完全融化後再在水面做好記號。

d.討論補充完成學生活動手冊。

3、討論比較水、水蒸氣和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完成學生活動手冊

三、研討:實驗發現(預設15分鐘)

[材料準備:學生活動手冊]

1、學生彙報實驗現象:

(1)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冰爲什麼會融化成水?(預設:吸收熱量)

(板書:吸收熱量)

(2)冰融化前是什麼狀態的?(預設:固態)

(3)冰融化一半是什麼狀態的?(預設:一半水一半冰的冰水混合物)

(4)冰完全融化後是什麼狀態的?冰在融化過程中形態發生了什麼變化?(預設:液態;固態轉化成液態)

(5)除此之外你還觀察到其它什麼現象?這可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預設:試管外面有小水珠,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珠)

(6)冰完全融化成水體積有什麼變化嗎?(預設:體積變小)

2、學生補充。

3、學生觀察水狀態的各種圖片。它們之間能不能相互轉化?

4、水、水蒸氣、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它們是同一種物質嗎?

(預設:冰是固態的水,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水是液態,沒有固定的形狀,有一定的體積;水蒸氣是氣態的水,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存在於空氣中。所以它們是同一種物質。)

(板書:冰固態水液態水蒸氣氣態)

5、水的狀態變化與什麼有關?水的三種狀態之間是否可以互相轉化?(預設:水的狀態變化與熱量有關,水的三種狀態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如水遇冷轉化成冰,冰加熱轉化成水……)

6、教師小結:水在自然界有氣態、液態、固態三種存在狀態,水的狀態變化與熱量有關,水的三種狀態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板書:互相轉化熱量)

四、課後拓展(預設4分鐘)

你們喜歡吃冰激凌嗎?

我們課後如果要研究“在相同的條件下,冰和冰激凌哪一個融化得更塊一些?”應該怎麼做?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請同學們回家後認真準備,完成實驗。

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會用科學思維的方法開展調查,並對各種現象進行解釋。

(2)初步運用圖畫、圖表、書面報告等形式,交流調查研究活動的方案和結果。

(3)能初步運用實驗方法,說明水污染的危害。

2.知識與技能:

(1)瞭解家鄉水資源缺乏,及有限的水資源已被污染的情況。

(2)知道水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小魚在污水中的表現,體驗水污染對生命的危害。

(2)通過查閱資料,感受水污染對人類生存環境、人體健康所造成有破壞和影響。

(3)經歷考察家鄉水的過程,積極提出保護水源,減少污染的建議。

二.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準備學校附近一些水資源的圖片資料。準備一些污水。

2.學生準備:自帶一些洗滌用品。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複習。上節課的學習內容。

2.引入新課。

(二)自主學習:

1.說說周圍的水資源情況:

(1)在你家或我們學校附近,你觀察到的這些水資源,你對他們有什麼瞭解?或者說你對這些水有想說些什麼?

(2)學生回答。

2.提出研究性的問題:

(1)教師根據回答列出幾個小專題:

a.家鄉水資源狀況;

b.污水對動物的影響;

c.污水給工農業生產、人們生活帶來的危害;

d.水污染的原因。

3.4人小組選擇研究課題並制定研究計劃:

(1)根據以上的幾個問題,選擇一個,4人小組共同研究。要求先制定研究計劃。

4.外出考察:

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外出考察並完成考察報告。

5.整理階段。

課後把自己考察的情況,做認真的分析,可以查閱一些書籍等資料,結合自己的研究寫出自己的研究性報告。報告中可以包括考察情況分析、各種建議等。

6.完成後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各組將研究報告貼在班級黑板報中。

(三)課後延伸:

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考察項目,繼續查閱有關資料,完善自己的研究報告。

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通過攪拌和提高水的溫度,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科學探究目標

1.通過對比的方法研究同樣的水中溶解相同食鹽的速度。

2.能用攪拌使水中的物體充分溶解。

科學態度目標

學會使用對比的方法觀察實驗現象。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現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種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生認識到通過攪拌和提高水的溫度,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難點:設計對比實驗進行探究。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實驗材料一套。

小組準備:相同質量的食鹽4份、四杯水(三杯自來水、一杯熱水)、玻璃棒1根、秒錶1只、學生活動手冊等。

【教學過程】

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2分鐘)

[材料準備:食鹽1份,一杯水]

1.出示食鹽和水。

提問:把食鹽放入水中會如何?(預設:食鹽會溶解在水裏。)

提問:這些食鹽完全溶解在水中大約需要多少時間?(預設:5分鐘、6分鐘、10分鐘)

提問:誰有辦法使食鹽更快的溶解?(預設:用熱的水、用玻璃棒攪拌)

2.揭示課題:加快溶解(板書)

二、探索:加快溶解(預設30分鐘)

活動一:如何進行實驗。

1.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我們有什麼辦法可以知道用熱的水、用玻璃棒攪拌可以加快食鹽的溶解?

2.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3.教師小結:我們可以用對比實驗的方法進行研究,做對比實驗時,只能改變其中的一個條件而保持其它條件不變。

活動二:探究溫度與溶解快慢的關係。

[材料準備:每組相同質量的食鹽2份、兩杯水(一杯自來水、一杯熱水)、秒錶、學生活動手冊等。]

1.提問:要研究溫度與溶解快慢的關係,需要哪些材料?(預設:食鹽、燒杯、冷水、熱水)

2.出示實驗記錄表

3.組織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完成上面的實驗記錄表。

4.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5.介紹實驗要求以及學生活動手冊的填寫方法。

(1.小組合作;2.分步進行;3.及時記錄。)

6.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實驗,並完成學生活動手冊。

活動三:探究攪拌與溶解快慢的關係。

[材料準備:每組相同質量的食鹽2份、兩杯水、玻璃棒1根、秒錶、學生活動手冊等。]

1.提問:要研究攪拌與溶解快慢的關係,又需要哪些材料?(預設:食鹽、燒杯、水、玻璃棒、秒錶)

2.出示實驗記錄表

3.組織學生結合上一個實驗,完成上面的實驗記錄表。

4.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5.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實驗,並完成學生活動手冊。

三、研討:實驗發現(預設6分鐘)

[材料準備:學生活動手冊]

1.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影響食鹽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你是怎麼知道的?

2.學生反饋交流。

小結:通過提高水的溫度和攪拌,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3.提問:如果要讓食鹽更快地溶解在水裏,還可以怎樣做?

四、拓展:請在生活中繼續尋找加快溶解的方法。(預設2分鐘)

1.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加快食鹽溶解的方法有哪些?

2.影響食鹽溶解快慢的因素不止兩個,你們還想做實驗研究其它影響食鹽溶解快慢的因素嗎?

【板書設計】

6.加快溶解

對比實驗:只能改變一個條件

加快溶解的方法:用熱水

攪拌

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篇4

一、活動目標:

1、經過引導幼兒自我動手做實驗,從而明白兩種顏色加在一齊會變成別的顏色,初步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和觀察本事。

2、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黃色的水若干,紅、黃、藍三色顏料。

2、演示記錄卡和操作記錄卡若干。

3、操作圖若干,透明塑料紙若干,調色卡人手一份。

4、毛筆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動過程:

1、設置懸念,以變魔術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看,這是一瓶什麼顏色的水呢?(黃色)

今日,教師來當回魔術師,來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請小朋友仔細看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嘍!我們一齊喊一、二、三!(教師搖晃瓶子)

黃色的水變成什麼顏色的水了呢?

2、自由討論:

師:誰明白魔術師是怎樣把黃色的水變成綠色的水的?請大家相互討論一下,然後告訴教師!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麼顏色的寶寶了呢?請每位小朋友也來當回魔術師:你們看教師幫你們請來了紅色寶寶、黃色寶寶、藍色寶寶三種顏色寶寶,請你們選擇其中的一種顏色寶寶把瓶子裏的黃色寶寶變成綠色寶寶?

②誰變出了綠色寶寶?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變出來的?(幼兒回答)

③總結:我們此刻一齊來試一試,然後用記錄卡把它記錄下來。

(出示大的示範調色卡教師邊講解邊調色,並出示記錄卡進行記錄)

4、探索操作

師:咦!剛纔有的小朋友還變出了什麼顏色?(認識橙色)

師:那又是怎樣變出來的呢?先不要說出來,教師爲小朋友準備了調色卡,請小朋友試一試,怎樣能夠變出橙色?再把它記錄下來。(幼兒調色並記錄)

教師總結:請幼兒說一說,教師出示大記錄卡邊講解邊示範。

5、引導幼兒發現並記錄

①藍色寶寶和紅色寶寶也想手拉手,那它們又會變成什麼顏色呢?請你們自由選擇一種材料試一試,能夠用瓶子,也能夠用調色卡,還能夠用透明的塑料紙重疊起來看看,然後把你們的發現用記錄卡記錄下來!(幼兒自由選材操作並記錄)

②變出了什麼?請你把你的記錄卡講給大家聽聽。

③教師總結:出示大記錄卡進行記錄。

6、操作遊戲:變色眼鏡

師:小動物們聽說小朋友學會了一樣本領,所以想考考你們,瞧!小猴戴上藍色的眼鏡看黃色的香蕉會變什麼顏色了呢?小狗戴上紅色的眼鏡看藍色的藍莓會變什麼顏色了呢?小貓戴上黃色的眼鏡看紅色的蘋果會變什麼顏色了呢?(邊說邊出示大操作紙)請個別幼兒講解。

四、延伸活動:

小動物們要回家了,我們趕快到教室去用會變的顏色做一條彩色的圍巾送給它們吧!

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篇5

【學情分析】

通過本單元前面七課的學習,對水的有了進一步的全面的認知,知道水結冰和融化需要什麼條件等。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物質的變化也已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已經瞭解很多物體在顏色、大小、形狀等方面的變化,也知道有些物質雖然大小、形狀發生了變化,但是原本的物質沒有發生變化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但還沒有形成科學概念。本節課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清楚知道物質的狀態雖然發生了變化,但一般說來物質本身的組成成分卻沒有改變,以及氣態、液態、固態間相互轉化等。但水的三態變化的原因還是缺乏概念。

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本節課旨在從生活中常見的摺紙等活動出發,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學生了解物體是大小、形態變化但本質沒有變化,並利用這些特點去聯繫生活實際。

【科學概念目標】

一些物質的狀態雖然發生了變化,但一般說來物質本身的組成成分卻沒有改變。如水的三態變化。

【科學探究目標】

1、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2、探究活動中,通過猜測、觀察、實驗、研討等發現事實、做出判斷、發展思維。

3、利用文字、圖表、圖畫等方式描述觀察、實驗的結果,並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

【科學態度目標】

1、形成尊重事實、重視證據的科學態度。

2、發展願意與他人合作,樂於交流的學習態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認識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資源,形成保護水和空氣,珍愛生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重點與難點】

觀察並記錄水的三態的變化與紙、橡皮泥發生的變化;討論交流它們之間的異同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水的三態變化視頻、教學課件

小組準備:橡皮泥、圓頭剪刀、白紙、學生活動手冊

【教學過程】

一、聚集:揭示課題(預設7分鐘)

[教師準備:出示課件中水的三態變化的圖片]

冬天河裏的水結冰,天熱了冰化成水的故事情節圖片導入,加入水三態變化相關的圖片。

1、提問:冰融化成水了,發生了什麼變化?冬天河裏的水結冰時,水發生了什麼變化?(學生根據已有經驗進行預設:學生回答水融化時變成冰、變成了液態的水了。結冰時水從液體變成了固體了。)

2、提問:思考:媽媽在晾衣服時,衣服慢慢的曬乾了。衣服上的水變成了什麼?(預設:衣服上的水消失了、水不見了、衣服上的水變成水蒸氣跑的空氣中)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補充小結:水真的不見了嗎?其實衣服上的水經過太陽的暴曬(加熱)後液體的水變成水蒸氣跑到空氣中了。

3、提問:水的哪些特點發生了變化?那麼它還是水嗎?

[課件出示學生活動手冊。說明要求:把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到活動手冊的表格上]

4、課件出示紙和橡皮泥等物品的圖片,生活中的變化有很多,比如說紙、橡皮泥的變化,此時呈現紙製品和橡皮泥製品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

提問:圖片中的物品發生了哪些變化?(預設:紙的形狀改變、氣球大小改變、木棒顏色改變等)

5、揭示課題:《它們發生了什麼變化》

二、探索:紙和橡皮泥發生了什麼變化(預設20分鐘)

[材料準備:各種紙6張、橡皮泥若干、剪刀、刮刀、活動手冊等]

活動前課件出示:

活動要求:

①學生能把活動手冊上的表格邊實驗邊記錄下來,

②能在分析中得出實驗結論。

活動問題:

問題1:我們做了什麼使紙(橡皮泥)發生了變化?

問題2:請同學們說一說它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問題3:它們變化後與還是原來的物質嗎?

活動一:

1、教師拿出一張紙折出一個摺紙模型,進行簡單的製作。

(注意時間安排以及剪刀使用安全提醒)

2、學生在製作過程中根據上述問題完成對活動手冊的填寫(對學生手冊填寫預設1:把紙折起來、剪一剪、撕一撕等。預設2:學生根據實驗能描述實驗現象。預設3:學生能根據自身的能力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結論。)

3、交流展示環節:請學生講解自己完成的活動手冊(預設:學生根據自己的數據分析結論,紙改變了形狀但是都還是原來的紙。)

(展示環節結束後將材料整理完畢放回材料桌上以免干擾後續研討。)

活動二:

1、提供橡皮泥和刮刀,讓學生用這塊橡皮泥製作一件自己喜歡的物品(注意時間安排以及剪刀使用安全提醒)。

2、學生製作時認真思考三個問題並按要求填寫到活動手冊上。

3、完成後安排以小組上臺展示交流形式,分享成品的喜悅。(預設1:把橡皮泥捏一捏、刮一刮、揉一揉等。預設2:顏色改變、形狀改變等。預設3:學生根據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結論,橡皮泥形狀預設改變但是還是橡皮泥。)

(展示環節結束後將材料整理完畢放回材料桌上以免干擾後續研討。)

教師提問:想一想,大家完成的橡皮泥作品還是橡皮泥嗎?紙變化後還是紙嗎?(引出下一環節)

三、研討:(預設5分鐘)

1、提問:這節課我們觀察了很多變化,有沒有相同點?(預設:大小改變、形狀改變等)

教師引導:水結冰後還是誰嗎?(預設:學生:是。)製作泥人後還是橡皮泥?(預設:是)其實我們還有一個最相似的相同點請同學們說一說。(預設:它們都還是原來的物質。)

2、在分析小結中得出結論:一些物質的狀態雖然發生了變化,但一般說來物質本身的成分卻沒有改變。然後對比橡皮泥、水、紙變化的相同處:發現物質的大小、形狀等特徵的改變不影響物質的本質變化。

四:回顧和拓展(預設8分鐘)

1、生活中的變化隨時隨地都在發生,大家還知道你們周圍有哪些事物發生了變化?(預設:酒精的揮發、劈柴等生活中的例子。)

2、回顧溶解。教師準備溶解小實驗,請學生觀察並結合第4、5兩課的所學說一說相關?的要點(預設:100毫升水能溶解36克食鹽、溫度越高溶解越快、顆粒小溶解快等)。

3、回顧混合與分離。

提問1:我們要怎樣把沙和食鹽分離?(預設:篩子、溶解和過濾等)

提問2:食鹽和水又是怎樣分離的?(預設:曬太陽、加熱、蒸發等)

4、瞭解熱脹冷縮的現象:壓癟的乒乓球放熱水中的變化。

【板書設計】

8、它們發生了什麼變化

材料看到了什麼現象

紙形狀變化大小變化

橡皮泥形狀變化大小變化顏色變化

水形態變化

相同點:還是原來的物質

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①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幾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着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②我們周圍常見的材料有木頭、金屬、塑料、玻璃、紙、布等。

(2)科學探究。

①觀察和辨認不同的材料。

②用詞語描述常見材料。

③調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發展進一步研究材料的興趣和願望,懂得材料的使用情況標誌着一個社會技術發展的水平。

學習成果:預計學生將能夠了解生活中的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並能通過調查身邊常見的材料,發展進一步研究材料的興趣和願望。

學習成果評價:

(1)概念發展。

層次①:學生不知道周圍的物體是由材料做成的。

層次②:學生知道了周圍的物體都是由材料做成的,材料種類不同。

層次③:學生清楚了生活中常見的材料有木頭、金屬、塑料、玻璃、紙、布等。

(2)探究能力。

層次①:學生能感知身邊的材料。

層次②:學生通過調查能辨認不同物體分別是由什麼材料做成的。

層次③:學生能觀察並描述常見材料的主要特徵。

教學背景:

從學生的認知規律來看,一般都是由具體的事物逐步過渡到抽象的概念,學生對物體非常熟悉,因爲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可以直接憑感官體驗。而材料這一概念相對抽象,雖然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但材料名稱、特性、用途等未作系統的研究,因此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既是教學重點又是難點。在研究材料的活動中,希望他們把具體事物與詞彙建立聯繫,並進一步發展運用感官進行觀察的能力,並逐步發展他們用語言描述材料特性的能力。

教學準備:

①用各種材料做成的物品。

②課件(古代材料和現代材料)。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同學們喜歡上科學課嗎?知道我們這節課要研究什麼嗎?那麼什麼是材料呢,舉例說一說。看來同學們對材料並不陌生,那麼材料在生活當中究竟有哪些應用?每種材料又有哪些特點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板書課題)

2、調查瞭解身邊的材料。

(1)首先我們來看一看我們身上穿的、佩戴的、隨身攜帶的物品都是由什麼材料做成的?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2)看來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判斷得也很準確,下面我們小組合作完成兩項調查。調查一下書包裏的物品和教室裏的物品分別是由什麼材料做成的,邊調查邊記錄,小組討論調查哪裏的物品,到老師這裏取記錄單。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3)調查結果展示彙報。

(4)小組交流:材料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又有哪些應用?

(5)通過上面的活動,你有什麼想法。

3、探究材料的特性。在我們周圍,很多物品都是由多種材料做成的,比如一扇門就用了木頭、金屬、玻璃等材料,那不同的部位爲什麼要用不同的材料呢?下面我們就任選一種材料進行研究,看一看每種材料有什麼特點,它們在製作物品時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1)小組討論,到前面取材料。

(2)學生活動,探究材料的特性。

(3)彙報交流。

4、拓展延伸。材料無處不在,說明我們生活在一個由材料組成的物質世界裏。

(1)思考:如果沒有材料會怎麼樣?

(2)課件出示:古代材料和現代材料。

(3)總結,提出希望。

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篇7

【教學內容】

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八課

【教學目標】

1、會進行假設和猜想;學會正確使用量筒;會用量筒對水及其它液體進行定量觀察、採集數據並作簡單記錄。

2、知道怎樣比較物體的多少;知道使用測量工具觀察比感官更準確、更有效。

3、通過測量,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在探究過程中,願意合作與交流;樂於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養成認真細緻的科學習慣

【教學重難點】

能夠運用多種方法比較液體的多少,體驗科學的探究過程。學會正確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觀察比目測更準確。

【教學準備】

每組三個大小不同的杯子,裝的水不一樣多。每組一把尺子,一支水彩筆、一塊抹布。

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小酒杯、量筒、燒杯、帶樑的小桶、彈簧秤、6杯事先測量好的水。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教師首先出示三杯水(杯子相同,水位不同),然後讓學生觀察回答哪杯水多?哪杯水少?教師板書:哪杯水多

2、教師提問:哪杯水多?你是根據什麼來判斷的?

3、學生回答。

4、教師引導:除了水位高還有別的條件嗎?學生會說杯子相同,總結出杯子相同的情況下,水位高的水就多。(教師板書:杯子相同,看水位高低)

5、再出示三杯水(水位相同,杯子粗細不同)讓學生觀察,哪杯水多?並說出根據什麼判斷的,學生總結出水位相同,看杯子粗細。(板書:水位相同,看杯子粗細)

二、小組學習,自主探究

1、教師引導:每個組的桌子上都有三杯水,杯子不同,水位也不同,讓學生再來猜一猜哪杯水多?

2、學生猜測。

3、教師引導:爲什麼會有這麼多答案?原因出在哪?學生會總結出杯子不同,水位不同。(板書:杯子不同水位不同)哪種猜想正確呢?能不能想個辦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想?

4、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學生經過認真地討論分析後會設計出多種方案。如:用相同的杯子量;分別倒入一個大杯子畫刻度;稱重量;同樣的杯子比杯數;用注射器抽;打孔比誰先流完等。

5、學生彙報實驗方案,教師總結,這些都是測量的方法。(板書:測量)

6、教師給大家準備好了各種儀器,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驗方案選擇儀器進行實驗驗證。

7、教師強調實驗注意事項。如:倒水時不要灑了、選擇適當的材料、合理分工,不要把水弄混了等。

8、在學生弄清了實驗注意的問題後,各小組開始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三、彙報交流,評價質疑

1、實驗結束,各小組彙報實驗結果。各組採用了不同的方法來實驗,但結果都是一樣的。

2、教師引導:有沒有簡單有效的方法知道水的多少呢?人們爲了解決這個問題發明了量筒(板書:量筒)

3、認識量筒

學生分組觀察量筒,認識量筒的構造,比如:單位、最大量程、每一小格所代表的量。(板書:毫升ml)課件展示倒上水的量筒什麼樣。

4、播放微視頻“量筒的使用”使學生學會使用量筒。先讓學生說量筒該怎麼用,然後微視頻展示量筒的用法。 5、使用量筒測量,發現存在問題

第一步:每組測量一杯老師提前測量好了的40ml的水,強調注意事項第二步:彙報結果。有的小組測的比較準確,有的小組測的結果差別行大。第三步:找出失敗原因,鞏固量筒的正確使用方法。

四、總結概括,抽象提升

1、教師引導:因爲有了第一次測量的經驗,所以讓學生先估計一下桌上杯子裏的水有多少,並把估計的數字填在實驗報告上,再用量筒進行測量。學生測量出3號杯70毫升、2號杯60毫升,1號杯65毫升。

五、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介紹量杯。剛纔我們用量筒準確地測量出每杯水的體積是多少,實際上在實驗室裏還有許多測量液體體積的儀器,這叫量杯。

2、認識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測量液體的工具。那麼,除了這些實驗室裏用的測量液體體積的儀器外,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測量液體體積的工具,(學生會說家裏的水錶、針管、奶瓶、杯子、藥瓶),爲什麼要有刻度?(知道用了多少水,打多少藥,喝了多少奶等)

3、自己動手製作一個量杯。大家知道的真不少。既然測量液體的體積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得這麼廣泛,大家想不想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測量工具?(學生說想),請同學們課後研究研究,自己也做一個,可以用它來測一測自己買的飲料夠不夠數?自己喝的一杯水到底有多少?

(設計方案:每組大、中、小,粗細不同的塑料瓶各1個,水量分別爲130毫升、150毫升、100毫升;量筒1個,杯子1個,鉛筆、彩筆、橡皮各一個,測量記錄單1張。教師用:量筒圖,測量總記錄表,三個大小、粗細不同的塑料瓶,裏面裝有色水分別爲130毫升、150毫升、100毫升。)

六、自我檢測

1、要準確地測量水的多少,就要用到。它是測量的工具,一般用作單位,用表示。用它測量時視線要和相平。

2、下面的說法哪些是正確的?

(1)量筒是測量液體體積的工具。

(2)一瓶礦泉水大約有50毫升。

(3)使用儀器測量比感官更準確。

(4)量杯也是測量液體的工具。

3、生活調查:下列飲料一瓶的容量是多少毫升?可樂、酸奶、葡萄酒、啤酒、杏仁露、礦泉水、橙汁。

七、板書設計

哪杯水多杯子相同,水位不同水位相同,杯子粗細不同杯子不同水位不同測量量筒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