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秋分節氣(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含義是什麼

其他文案 閱讀(1.69W)

到九月份,我們就要迎來一個節氣,秋分,你知道秋分節氣的含義嗎?秋分有什麼風俗呢?秋分天氣變化注意什麼?秋分吃什麼呢?下面是本站爲本站爲大家整理的秋分節氣(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含義是什麼,供大家參考。

  

秋分節氣(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含義是什麼

秋分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秋分,分即爲平分、半的意思,秋分這天太陽光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秋分後太陽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時至秋分,暑熱已消,天氣轉涼,暑涼相分。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季中的第四個節氣,時間一般爲每年公曆的9月22日到9月24日。
  
  古時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動,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中秋節由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秋分,分即爲平分、半的意思,秋分這天太陽光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季中的第四個節氣,時間一般爲每年公曆的9月22日到9月24日。
  
  秋分節氣有什麼風俗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裏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秋分這一天,我國很多地方的農村還有煮湯圓吃的習俗,除了自己食用外,還要煮二三十個不用包心的湯圓,插上細竹籤放在田邊地頭,這就是“粘雀子嘴”,寓意是讓雀子不要來破壞莊稼。
  
  在秋分時節,我國很多地區都要舉行“豎蛋”的民俗活動。
  
  很多地方在秋分時節要吃一種叫做“野莧菜”的野菜,有的地方也稱之爲“秋碧蒿”。秋分一到,全家人都去採摘秋菜。採回的秋菜一般人家與魚片“滾湯”,燉出來的湯叫做“秋湯”。有順口溜這樣說:“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爲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着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祕”的原則,按照《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爲期”,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要想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
  
  同時,秋燥溫與涼的變化,還與每個人的體質和機體反應有關。要防止涼燥,就得堅持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鍛鍊,重在益肺潤燥,如練吐納功、叩齒咽津潤燥功。飲食調養方面,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
  
 秋分天氣變化注意什麼
  
  飲食溫潤,宜食辛酸
  
  秋分的“燥”不同於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而白露的“燥”是“溫燥”。“燥令傷肺”,因此,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爲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辛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別是白蘿蔔、胡蘿蔔。但也不可吃得太飽太撐,以免造成腸胃積滯。
  
  秋分艾灸,祛除虛寒
  
  眼下天氣轉涼,燥邪、寒邪、風邪也漸漸增多。而人體毛孔收縮,免疫力下降,怕冷、感冒、咳嗽、腹瀉、腰痠背痛、過敏性鼻炎等虛寒病症也隨之多發。在秋分當令之時,藉助陰陽消長的變化,因勢利導實施艾灸,可以有效提高機體自身免疫力,溫通陽氣、祛風散寒、扶助正氣、增強免疫力,還能潤燥。
  
  適量運動,輕鬆平緩
  
  秋季養生,以“收”爲主。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比如:步行、打太極拳、騎自行車、跳舞等,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時以周身微熱、尚未出汗最佳,汗出即可停止,切勿大汗淋漓,這樣既可得到鍛鍊,又可避免寒氣通過毛孔進入人體,引發疾病。運動不宜過早或過晚,最好太陽升起來之後開始,太陽落山前就結束。
  
  早睡早起,起居有常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宜早睡早起。早睡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則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夜愈深,寒氣愈重,易入侵體內,給以後腰腿疼痛埋下隱患,還會導致咳嗽等疾病。
  
  調養情志,放鬆心情
  
  秋季日照減少、氣溫漸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產生憂鬱傷感情緒,導致體內分泌紊亂,產生疾病。因此,要注意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心情舒暢,以適應秋天平容之氣。此時最適宜的運動莫過於登山,在晴朗的日子裏,登高望遠,心情愉快的同時,也鍛鍊了身體,身心都能得到放鬆。

  秋分吃什麼食物

  
  蜂蜜
  
  我國古代醫學家很早以前就替我們想了一個對付秋燥的最佳飲食良方:“朝朝鹽水,晚晚蜜湯”,即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咳嗽、便祕等症。
  
  鴨肉
  
  鴨子富含營養,不僅享有“京師美饌,莫妙於鴨”、“無鴨不成席”之美譽,同時也爲祖國醫學所稱道:“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尤其當年新鴨養到秋季,肉質壯嫩肥美,營養豐富,能及時補充人體必需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同時鴨肉性寒涼,特別適合體熱上火者食用,所以秋季食療首選鴨。
  
  梨
  
  梨是秋季最好的潤肺食物之一,每天吃一兩個梨可有效緩解秋燥。梨子自古被尊爲“百果之宗”,有潤肺、止咳、消痰、降火等功用。秋燥襲人時,出現口渴、便祕、乾咳等症狀,或因內熱導致煩渴、咳喘及痰黃等症狀,可多食梨。梨子是解秋燥的聖品,但考慮到梨子性質偏寒,所以體質虛寒、寒咳者不宜生吃梨,必須隔水蒸過、煮湯,或與藥材清燉就可。
  
  菜花
  
  菜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物質,每200克新鮮菜花可爲成年人提供一天所需維生素A的75%以上。其維生素C的含量更爲突出,每百克可達80毫克,比常見的大白菜、黃豆芽菜含量要高3-4倍,比柑桔的含量要多出2倍。中醫素來有“色白入肺”之說。秋天是呼吸道感染疾患多發季節,潔白的菜花無疑是一種適時的保健蔬菜。
  
  萵筍
  
  萵筍中的鉀是鈉的27倍,有利於促進排尿,維持水平衡,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萵筍中所含的氟元素,可參與牙釉質和牙本質的形成,參與骨骼的生長。萵筍葉的營養遠遠高於萵筍莖,因此萵筍葉丟棄不吃,實在是太可惜了。此外,秋季愛患咳嗽的人,多吃萵筍葉還可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