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綜合野外實習報告3篇 野外實習:綜合報告

其他文案 閱讀(2.99W)

本篇綜合野外實習報告將詳細記錄我在野外實習過程中的所見所聞。通過深入探索自然環境、參與科學研究和與專業團隊合作的經歷,更加深入地瞭解了野外工作的挑戰和機遇。在這篇報告中,我將分享我在野外實習中所經歷的各種情況,並展望對未來職業發展的啓示。

綜合野外實習報告3篇 野外實習:綜合報告

第1篇

爲期一週的北京人文地理野外綜合實習結束了。 這是我第二次去北京, 但是, 與第一次旅遊相比, 本次帶有旅遊性質的實習讓我對很多景點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對於城市面貌、城市規劃、城市發展歷史等專業問題也有了進一步的具體認 識,對我來說,本次實習可以說是獲益匪淺。現在,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一下 自己北京實習的收穫。

在北京待了一週的時間, 在各個景點中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地方是什剎海地區 和頤和園公園。我的很多同學與我有同樣的感受,爲什麼會這樣?因爲什剎海地 區和頤和園公園是老北京遺留下來的古老建築,而除了這些,北京留給我們的只 有鋼架建築和仿古建築,讓人看了除了厭倦就是乏味。北京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 古城,北京城不僅是遼、金、元、明、清的“五朝古都”,而且早在西周時期便 是燕國的都城。明清時期,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進行改建的,全城分爲官 城、皇城、內城和外城四重,有一條 7.8km 的中軸線縱貫南北,南起永定門,北 抵鐘鼓樓,整個外城、內城、皇城和宮城都以這條中軸線對稱展開,形成了完整 和諧、舉世無雙的巨大建築羣。而現在,除了孤零零的紫禁城和景山公園,北京 的古城牆和古城門早已經被拆除,世界著名古都的稱號名不副實。近年來,隨着 北京現代建築的迅速發展,很多建築已經違背了古都的文化內涵。比如說,位於 北京西客站的高大門洞上的大亭子和天安門廣場西側的國家大劇院就是其典型 代表。北京西客站仿照景山的萬春亭建設,造型看調似具有中國傳統特色,但實 際上華而不實,體現出一種強調形象而忽視現實功能的時代特色。國家大劇院被 稱爲”漂浮在碧波中的水晶球”, 但是這個與中國傳統建築風格極不和諧的建築 橫亙在南北中軸線旁,缺乏文化銜接,割裂了傳統與未來。現在站在景山和天安 門城樓舉目眺望,北京無不是林立的'高樓,北京古都的傳統風水格局被禁錮在有 限的幾個地方。現代城市的表情顯得蓬勃生機,勢不可擋,但傳統古都的安寧與

溫馨,在目前城市急劇擴張的年代,卻顯得寶貴和脆弱。看着這樣的“現代國際 大都市”北京,我突然間想起建國初期樑思成先生的雙星閃耀計劃,如果當時的 計劃成型,如果整個老北京城能夠完整的保存下來,如果北京城市的定位從開始 就不是經濟中心,我不敢想象呈現在我面前的是怎樣的宏偉與震撼:她以規整、 恢弘爲基調,以南北中軸線上的皇家建築爲主題,以大片低矮、灰暗的民居襯其 崇高、輝煌。現在,由於現代建築的發展,北京已經越來越四不像:不像“世界 著名古都”,不像“現代國際大都市”,不像“宜居城市”,不像“帝王之城”。

古老北京的建築是先祖留給世人的財富,維護古都風貌的問題顯得日趨緊迫。北 京城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建築是無與倫比的,天壇的祈年殿、皇城的天安門、景 山上的萬春亭等是世界公認的北京標誌性建築, 這是北京最爲突出的特點和價值 所在,不管北京怎樣定位與發展,都不能以犧牲自己的歷史文脈爲代價。

去北京感受最深的應該是人多車多。不論是公交還是地鐵,絕不會給你留出 一片自己思考的天地。即使在最後一班公交和地鐵上,也不能讓你放下一天沉重 的負擔好好享受須臾的輕鬆。不論怎樣批判北京的城市的規劃,不得不承認,北 京的交通規劃已經很偉大了,接近兩千萬的人口擁擠在一萬平方千米的地方,每 天近千萬人次的人口流動,真是爲難了那些交通規劃師們。我在擁擠的地鐵上常 常在想, 萬一地鐵出故障停止運行, 那北京城就得癱瘓了。 雖然設計者很不容易,

但是還是有幾點關於北京交通 的想法不得不說。第一,雖然 北京實行了各種措施,但是不 得不說北京的交通擁堵現象還 是很嚴重,如何更好的緩解交 通狀況,還是一個長期而艱鉅 的問題;第二,爲了防止堵車, 北京有各色各樣的立交橋,從 而節省了等待紅綠燈的時間。 北京是世界上立交橋最多的城 市,在城區裏到處是凌空飛架 的立交橋。但是從通行的狀況 來看,北京的立交橋並不算十

美觀,但讓人眩暈的北京立交橋( 美觀,但讓人眩暈的北京立交橋(上、下)

分通暢。有很多立交橋經常出 現擁堵,其規劃設計和交通設 計備受質疑,甚至認爲北京立 交橋的設計美觀大於實用;第 三,進入大城市,明顯感覺到 私家車太多了,雖然北京曾經 採取過單雙號限行等措施,可 是北京擁堵的交通還是外地人 到北京最大的感受。說了以上 幾點,再籠統的提幾點建議: 1、控制中心城區車流量, 借鑑國外城市的成功經驗,實 行進城收費制度,單雙號限行 等制度。

密集的地鐵網, 密集的地鐵網,但是還是不能滿足需要的。

綜合野外實習報告3篇 野外實習:綜合報告 第2張

第2篇

1、根據課堂學習的知識,通過實習活動,進一步感性的認知植物的羣落數量特徵,瞭解動物形態特徵,通過科學的方法瞭解、加深對植物羣落、動物的認識。

4、初步各種動物的基本特徵,爲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1、野外實習可以複習和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是課堂的拓展和延伸。

2、實習提高動手能力,進一步培養獨立工作能力。用科學的方法觀察和研究植物羣落的基本特徵,系統的歸納概括植物羣落的特徵。

3、通過野外實習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嚴明紀律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4、豐富大學生活,擴大知識面,激發對自然奧祕的探索,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鋼捲尺(2m);皮捲尺;方格紙;記錄表格;鉛筆。五、實習方法:

此法開始使用小樣方,隨後用一組逐漸擴大的巢式樣方,逐一統計每個樣方面積內的植物總數,並以種的數目爲縱座標,樣方面積爲橫座標,繪製種——面積曲線。此曲線開始陡峭上升,而後水平延伸,有時會再上升。曲線開始平伸的一點即爲羣落最小面積,它可以作爲樣方面積大小的初步標準。方法步驟

1.依實地場所的具體情況,選取兩種不同的羣落(如灌叢、草原、草甸),按巢式樣方操作過程逐級擴大樣方面積,同時逐級統計每級樣方中主物的種類數量,將表中結果在方格紙上繪製成種——面積曲線,找出最小樣方面積。

2.以最小面積作爲一個樣方面積單位,設置若干個樣方,並調查植物的種類數量,種類不再增加時的樣方數量就是調查該羣落時的最少樣方數量。上述調查數據記入表-2。

3.以最小面積和最少樣方數量作爲羣落數量調查時確定取樣的樣方數量的基本參考依據。

通過調查西山植物羣落數量的特徵,感性認知植物羣落特徵。

通過對各種動物的觀察,深入瞭解不同動物的基本特徵

青海大學西山是一座環境良好,植被類型較多的山。其中,物種豐富,可反映出不植物羣落數量特徵。

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是青海集野生動物觀賞、保護、科研、繁育、科普教育爲一體的具有高原特色、人與動物自然和諧共處的樂園。據說裏面有青藏高原特色動物普氏原羚、雪豹、野犛牛、白脣鹿等“土著居民”,還有長頸鹿、斑馬、河馬、阿拉伯狒狒、鯊魚、海豹、鱷魚等“異地來客”。

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圈養區一改以往鋼結構展覽方式,在視線範圍內以大幅玻璃替代,實現了通透無障礙的動物生態展覽效果;猛獸動物散養區可以讓遊客坐在車中體驗野生猛獸擦身而過的驚喜與刺激;草食動物散養區實現動物與遊客的零距離接觸,真正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妙與神奇;大型動物表演、鳥類特技表演讓遊客拍手叫好。

(一)、青海大學西山植物羣落特徵數量調查序號面積/ m2植物種類

由圖可知,本次試驗所測得的最小樣方面積在2.6平方米左右,植物的種類爲22種。但此結果存在一定的誤差,這可能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所造成:

(1)、所選的地方不是很好,有些植物在這一區域中沒有出現;

(2)、由於本次試驗時在山上進行,地勢不平,而在實驗過程中所選的爲相對較平坦的地方,故出現在較陡區域的植物沒有包括進來;

(3)、也可能是由於有些植物在幼年時期比較相像,在統計時沒有區分開來或是本就是同一種植物而把它看成是兩種,造成誤差。

東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東北虎分佈於亞洲東北部。雄性體長可達3米左右,尾長約1米,體重達到350公斤左右,體色夏毛棕黃色,冬毛淡黃色。背部和體側具有多條橫列黑色窄條紋。頭大而圓,前額上的數條黑色橫紋,中間常被串通,極似“王”字。

第3篇

(一)野外實習是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地理學是一門與自然和社會密切想關的科學,資源專業所涉及到的內容也有很多是以地理學爲基礎的,所以,不論是地理專業還是資源專業的學生,都需要進行一定的實地考察與研究,野外綜合實習報告。從學科的角度,要求學生能將學到的理論和知識應用於實踐,要求學生掌握地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掌握區域考察與研究的技能和技巧。因此,野外實習是地理專業教學計劃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野外實習,可以加深對地理學基本原理和實際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培養地理學的空間觀點和綜合分析能力,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野外考察是獲取科學研究資料的重要途徑所謂科學研究,簡言之就是有目的的探究,通常是以用發現的事實修正現有結論爲目的而進行的大量調查和實驗。因此,收集和佔有資料、特別是第一手科學資料的豐富程度,直接關係到研究者學術水平的提高,只有資料豐富才能提高科學的生產能力。地理資料包括的方面很多,除了文字資料外,地圖、航空照片、衛星照片(tm磁帶)、幻燈片、錄像磁帶等也是地理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蒐集資料有很多方面,諸如教師講課、學術報告、專題講座、文獻閱讀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既要收集室內文字圖件資料,博覽羣書,選讀文獻,尤其是外國文獻原著,經常做筆記、卡片,充分利用前人的勞動成果,作爲我們從事研究的基礎,又要有拓寬和縱深,學會從實踐中獲得資料的基本技能。因此,堅持做科學的野外考察去收集第一手資料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大自然是地理學廣闊而富有生機的實驗室,是內容最爲生動最爲豐富的教育環節之一。野外實習是學生接觸大自然和社會的.不可多得的機會,面對大自然和社會的諸多地學和現實問題,將促使大家去思考和探索。地理學野外實習,或是烈日炎炎下的沙漠戈壁,或是森林蔽日的深山峽谷,或是寒風凜冽的高山冰川,在這種嚴酷環境下要測量準確的地理數據,取得可靠的第一手資料,往往需要經歷艱苦的勞動,付出巨大的代價。這無論是對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還是綜合素能的提高,均會起到非凡的作用。總之,野外實習是地理工作者的基本功訓練,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技能,爲以後獨立工作奠定基礎。參加實習的教師和同學必須認真對待,高度重視。

地理學的野外考察工作,根據時間的順序,一般可劃分爲準備階段、野外工作階段和總結階段。其中雖以野外工作爲重點,但準備階段和總結階段也是絕對不可缺少的。由於受時間的限制,教學計劃中規定的實習時間,大部分是用於野外工作的。但這並不意味着可以不重視準備工作或不進行野外工作的總結。相反地,只有充分地重視了這兩個環節,實習才能得到圓滿的效果。爲了使野外實習取得預期效果,出發實習之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十分必要。野外實習的準備工作,一般要求在實習前的幾個月內進行,主要工作包括下列幾方面:

(1)確定野外實習的地區、路線和主要實習點。指定實習隊負責人,負責實習的準備工作。初步確定實習的時間、地點、主要路線和主要實習內容,初步做出經費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