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國中歷史聽課心得體會5篇 歷史課中的千載風雲——國中歷史聽課心得體會

其他文案 閱讀(2.43W)

國中歷史聽課心得體會是指在國中歷史課堂中,通過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解和思考,學生們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體驗。通過這樣的聽課過程,學生們不僅能夠加深對歷史事件的認識,還能夠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這篇文章將分享關於國中歷史聽課心得體會的經驗和感悟。

國中歷史聽課心得體會5篇 歷史課中的千載風雲——國中歷史聽課心得體會

第1篇

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要翻閱教材、教參、教輔用書,力爭做到把老師知道最多的知識,教材中所蘊含的所有要點,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關聯點都備出來,有條列地傳授給學生。同時平時還要多看與歷史有關的期刊雜誌、影視作品,還有網絡資料。這樣講課時就能使學生視野開闊,更好地感受活生生的歷史。如果有些學生正好也看過那部影視作品,那你的講課就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就更濃。

二、抓住常規教學,認真地上好每一節課,力求提高課堂效率。這是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對教師的最高要求。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認真組織課堂教學,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定要抓住課堂上的40分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三、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教學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時的教學中,在傳授知識時,也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比如概括、歸納、比較、判斷等諸方面的綜合能力,讓學生養成勤於複習舊知,善於總結歸納,做題條理清晰,規範等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平時訓練的好,不致於在考試中顧此失彼。

四、抓好學生的知識點的過關檢查,及時反饋,做到功在平時。上好課,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要對學生掌握的'知識及時反饋,過關檢查,在每一節上課前,老師就要對學生所學的舊知進行復習

提問,這樣既檢查了學生以前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起到新舊知識的銜接的承上啓下作用。可謂是一舉兩得。

以上這些是我個人的一些心得。總之,歷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每位歷史教師堅持不懈,勇於創新,爲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國中歷史聽課心得體會5篇 歷史課中的千載風雲——國中歷史聽課心得體會 第2張

第2篇

20xx年11月20日至22日,我有幸在xx二中參加了xx省國中歷史優質課評選活動。作爲一名中青年曆史教師,任何一次外出聽課都是我學習的大好機會。25位參賽老師的課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對新課程、新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瞭解。下面談談自己在這次活動中的收穫和體會。

1、思路設計上的板塊化與專題性特徵十分突出,體現了較強的科學性、趣味性、故事性、知識性,條理清晰,主題鮮明、任務明確,彰顯了歷史課堂的文化品味和教育功能

來自xx五中的董老師在講《匈奴的興起與漢朝的和戰》時,分爲四大專題:興起篇,草原雄鷹羽翼豐,和戰篇,干戈玉帛兼有之,感悟篇,以史爲鏡鑑古今。

來自xx市張店區實驗中學的劉偉偉老師,在講《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時,設計爲:第一板塊,漫漫古絲路,第二板塊,錚錚英雄行,第三板塊,悠悠駝鈴聲,第四板塊,綿綿古道情。

xx稼軒中學的程老師,在講《美國的南北戰爭時,以林肯的一生爲線索引領全課,趣味性十足:家族洗錢、南下謀生、就職前後危機重重,解放黑奴轉敗爲勝、船長殉難精神永駐。

2、教師的作用在於組織學生積極、有效的參與教學的全過程,課堂教學過程的實施絕對不應該是教師一廂情願的包辦,讓學生“動”起來,主動獲取知識積累知識,啓迪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及應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水平的提高,纔是教師真正要做的事情。

1、緊扣課標、深挖教材,教學目標制定明確,問題提出恰當、實用。

2、課件製作注重實效性,各種教學素材的運用有趣且趨於理性。恰當的選用背景音樂、視頻資料、音頻資料、實物資料、文本資料,化繁瑣爲簡易,變抽象爲直觀,既有利於學生對歷史的直觀瞭解和感悟,有又有效的烘托起歷史探究的氛圍。

3、預設充分,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年齡特徵及心理需求,用各種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之中,既符合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又迎合學生的口味,使得教與學相得益彰。

4、關注了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指導,比如論從史出,更具歷史味。

5、靈活處理教學中的突出事件,巧妙處理學生的思路與教師思路間的衝突。

將地方史與國家歷史課程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貼近學生生活,盡顯親切自然,既增強了歷史的趣味性,又開拓了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新途徑。

日照市北京路中學的李淑娟老師,在講《昌盛的秦漢文化(一)》一課的“九章算術”時,特別挖掘出了該著作的編纂者之一徐嶽,這個xx當地的歷史文化名人。

xx市張店區實驗中學的劉偉偉老師,在講《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時,則挖掘到了她們xx市的地方名吃,周村燒餅,作爲禮物贈予學生品嚐,同時巧設懸疑開啓本課:周村燒餅是從胡餅發展而來,同學們,你們知道胡餅是怎麼從西域傳遞過來的嗎?從而極大的`激發了學生了解古絲綢之路的求知慾望。

參選的許多老師都注意通過適當的課外延伸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種拓展和延伸,不僅提振了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和探究歷史真相的興趣,還有效的強化了課本主題,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泰山區實驗中學張老師在講《昌盛的秦漢文化(一)》時,大膽創新:一是張老師親自動手準備了實物教具龜甲和竹簡,讓學生觸摸歷史、體驗歷史,具體的感受造紙術的發明給人類文明的發展帶來的巨大好處,印象特別深,效果出奇的好;二是張老師親自指導並攝製的一段學生探究實踐的dv視頻,讓上課的學生直觀的看到了蔡侯紙製作的完整過程,感同身受,極大的調動起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使我想到,德國的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過的一句名言:教育就是一顆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不能不感嘆於張老師對這一理論你的具體實踐,讓他所教的的學生啓發並感動了另外一處學校裏的學生。

菏澤市的李紅梅老師在講《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時設計了這樣一個思考題,“絲綢之路的昨天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中華交流的橋樑,哪絲綢之路的今天和明天哪,會不會更加輝煌,發揮你的想象,設計一期板報,發到老師的qq郵箱。老師期待你們的精彩表現。”課堂架構科學、實用,凸顯了歷史課堂的靈活化、趣味化。

五、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於組織學生主動的參與學習並完成相關的學習目標任務。

教師主導課堂不應該是包辦課堂;讓學生有選擇的空間、有活動的時間,是爲了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與合作學習水平的順利發展;讓學生開開心心的學習,是爲了紮紮實實的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成績。

日照市的李淑娟老師,在講《昌盛的秦漢文化(一)》時,就給學生留下了寬鬆的選擇空間:先用大屏幕展示出四組圖片,它們是造紙術的發明、數學專注《九章算術》、地動儀、五禽戲和《傷寒雜病論》。四組圖片,四類成果,讓學生自由的選擇自己最想了解的歷史知識。學生按自己的喜好順序自由的選擇了自己最想了解的內容來探究學習,自由選擇的結果是:學生甲選了《九章算術》,接着學生乙則選了地動儀,後來學生丙選擇了造紙術,最後接觸學習的則是醫學知識。這種結果,就完全打破了課本內容的編排順序,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更是一浪高過一浪。

在這次活動中,參賽的教師特別追求了教學素養的整體呈現。他們似乎並不滿足於單純的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而是不斷的完善,不斷的超越,立足精益求精、美益求美。如果能用一句話來形容教師們精湛的教學基本功的話,那就是:天機雲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尺刀。

他們以淵博的專業知識、優美的教學語言、完美的板書、精美的課件,無一不讓學生陶醉,讓聽課的老師豔羨。一節節的課堂上,我享受着美的浸潤,同時感覺到了自己的差距。可是“人們只驚羨於鮮花盛開的美麗,卻不知道當初的芽兒浸透着奮鬥的淚水和汗水”,是到了我們好好學習提高的時候了,亡羊補牢,爲時不晚。

來自xx五中的董老師,用醇美、真摯的語言不斷地去觸動學生們的心絃,描摹出一幅又一幅的歷史畫卷,從冒頓單于馳騁於塞外大漠草原到匈奴的興起,從漢高祖揮師北上遭遇白登之圍到屈辱和親,從衛青霍去病漠北大捷匈奴流離西遷到昭君出塞,不斷的啓迪着學生的心靈、陶冶着學生的民族情操,使學生的情感沉醉於其中而又昇華於其上。

課件製作亦美不勝收,詳實、豐富的資料爲課件錦上添花,不斷衝擊着學生們想象的視界,使學生感同身受,有效的提振了課堂學習的氛圍和效果。

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反觀自己,我覺得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和當前的教育教學先進經驗,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以指導自己的教學,使自己的教學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2、鑽研新課標,轉變教學觀念,認真備課,研究教學方法,並且在備課時儘量地讓我們的歷史貼近生活。

3、努力開發多方面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開拓學生視野,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

4、上課時大膽放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聽課學習的時間雖然是短暫的,但我的學習、反思的熱情一直都受鼓舞於選手們的高超教學技能和完美的教學思路,張弛有度、開合有法,新穎的教學視界帶給我的絕對不僅僅是視覺上的衝擊和情緒上的歎服,我想,保留這份熱情並將它融入進自己的歷史教學工作之中才是最最重要的事情,最後借屈原的一句話來自勉吧,路漫漫其修遠矣,吾將上下而求索。

第3篇

近日,我校舉行了聽評課活動,待聽完之後,細心品味着所聽的每一節課,細細回憶着每一堂課的每個細節。會發現有許多精彩“鏡頭”閃現腦海。仔細一想會不難發現,原來是因爲教師在課堂上給了學上充分展示的機會和空間,讓學生“肆無忌憚”地去說、去演、去表達,即讓學生思維“解放”。

教學過程中,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完成後,教師引導學生盡情地交流自己的學習心得。課堂氣氛活躍,出現一幕幕精彩的瞬間。學生會爲一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辛亥革命》一課中,關於辛亥革命的影響,教師不去直接說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去分析,而是讓學生結合所學的辛亥革命的有關任務、過程、結果等自己去分析總結。這樣一來,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地進行爭辯。“我認爲辛亥革命失敗了,因爲他沒有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而且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建立起了北洋軍閥統治”、“我不同意某某同學的意見,我認爲辛亥革命勝利了,因爲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我覺得可以將以上同學的意見綜合一下,全面的來看待問題”“我不同意某某同學的意見,我認爲……”“我反對某某同學的意見,因爲……”課堂就象是一個辯論賽場,同學們各抒己見。如此一堂課,即讓學生理解、掌握了知識,又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提高,即解放了學生的思維,不讓學生在教師的設計下去學習。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可以感受到學生對知識的渴求與慾望,而學生在這樣寬鬆自由的天地,會主動參與、發揮潛能、快樂地學習。正如托爾斯泰所說:“成功教學所必需的不是教學,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我們教師都在努力轉變着自己的角色,創新這課堂教學形式,以使學生儘可能地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效益。於是,課堂上就出現了各種形式的'學習方式,“課本劇表演”“情景劇表演”“歷史故事比賽”“歷史辯論賽”等紛紛進入歷史課堂,使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這樣的課堂上,教師不再顯得那樣威嚴,學生也就會大膽地展現自己,在進行各種才藝展示時,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設計,盡情表演、放聲歌唱,或者搖頭或腦的吟誦。教師會不自覺地被學生感染。不禁會感嘆道:學生不是不能,而是教師沒有給學生展現的空間,沒有讓他們的思維解放。

解放學生的思維,給學生展示自我的空間。這種看似“混亂”的課堂,會給學生留下受益一生的東西,我們的教學工作也就順利完成了,讓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的目標也就實現了。

第4篇

本堂課讓我受到了許多啓發,現在聯繫我自己平時教學中的一些問題,說一說我的心得體會。課堂上王教師的教姿、教態、教風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的思維的活躍,更讓我看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第一,王老師精心的備課和內容的整合給了我很大的震撼。

第二,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讓學生自由暢談,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師生角色轉換,讓學生來講,非常大膽的嘗試。小組討論也比較充分。

第三,注重齊讀。藉助齊讀加深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第四,王老師特有的.魅力。俗話說:教學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王老師課堂教學評價的語言,對學生回答問題或對其課堂表現進行及時評價。問題過度語言得體自然。

第五,最大的震撼就是課件的製作。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自始至終歌曲的穿插,圖片的展示,特別是在播放南京大屠殺圖片時,結合着背景音樂,真的是催人淚下呀,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在此達到了極致。

總之,本堂課,讓我對自己平時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博採衆長,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第5篇

每一個做教師的,都希望獲得外出聽課的學習體會,以便通過親身體驗感受,撥清迷霧,明辨方向,學上一兩招。20xx年4月19日,我有幸參加了在xx中學舉行的xx省歷史優質課的評選,4天時間內聽了25節課,參賽教師們的精彩表現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他們獨到的教學設計,幽默風趣的語言,和藹親切的教學態度讓人讚歎不已。通過四天的學習,讓我有了很多的收穫,下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教師都較好的貫徹了新課程理念,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了較強的課改意識,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分組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體現非常明顯,教師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儘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比如在講十一屆三中全會內容時,教師多采用新聞報道方式,讓學生充當新聞記者,給全國人民報道會議召開的情況。在講《中外的交往與衝突》一課時採用帶領學生去旅遊的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較大的轉變。

在此次優質課評選過程中,參評教師展現了其較強的教師基本素質,教態自然、得體、親切,尊重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語言準確,精練,正確選擇使用教具,專業知識紮實牢固,知識面寬,駕馭課堂能力強。掌握現代化教育教學手段,熟練運用多媒體教學。

3、從教學方法與手段來看,教師都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在新課的導入上能夠創設各種情景,激發學生興趣。比如《明朝君權的加強》一課,有的教師播放《鳳陽花鼓》,然後借歌詞中“朱皇帝”,引導學生思考“朱皇帝”是誰?建立怎樣的王朝?又是如何統治的?等問題導入本課;同樣這節課,有的教師用泰安利民小區的清代布政使施天裔牌坊導入,充分發揮地方史和歷史c教學的結合。《偉大的歷史轉折》和《改革開放》兩課,教師大多都採用改革前和改革後棗莊變化的圖片導入,這樣使遙遠的歷史知識和學生身邊的.事結合起來,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當然也有教師採用播放一段視頻進行導入,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4、在教學內容安排、教學環節設計、重難點處理,知識的鞏固上,多數教師都有所創新,別具一格。

新教材的內容相比過去精簡了很多,給我們呈現的多數是一些結論性的知識,學生不易理解。多數老師在處理教材中重難點知識時,總是先給學生提供一段視頻,或者一段歷史材料,然後根據材料層層設問,引導着學生去探討、分析、合作、探究弄清問題的來龍去脈,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突破了重難點。

5、在學以致用方面,多數教師注重知識與現實的聯繫。

在講《美國經濟發展》和《西歐、日本經濟發展》兩課時,教師在分析完這些國家經濟發展的原因後都普遍聯繫到我國的經濟建設,問我們國家該從中吸取哪些經驗。《改革開放》一課教師多次與棗莊當地進行聯繫,提出問題“從衣食住行方面,談談改革開放後,你身邊發生了哪些明顯的變化?”“改革開放的今天,在經濟建設方面棗莊有哪些優勢,你作爲棗莊的小主人該如何去做”等。

參加本次省優質課觀摩會,可謂大開眼界、受益匪淺,但限於時間和篇幅不能一一道來,還有許多“欲說還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成功之處,不過心中倒是“蠢蠢”涌動起一種上好課的“欲動”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藉助“它山之石”達到攻己之玉的目的,如此也算不枉此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