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排行榜>

韶關7個最有名的地標建築

排行榜 閱讀(1.18W)

7、中山公園

韶關7個最有名的地標建築

原名韶關文化公園,位於湞江、武江、北江交匯處,總面積約12萬平方米。中山公園以中心大道爲主軸線,形成了近三萬平方米開闊的公園城市廣場。中山公園是孫中山先生1922年5月和1924年9月兩次舉行誓師大會的會場。該公園的前身是韶關飛機制造廠,在中國抗日戰爭中發揮重要的空防軍備生產。自新中國成立後,才改建成公園。內有古典大屋頂琉璃瓦大門,孫中山雕像,像高3.2米音樂噴泉及文藝演出舞臺等建築,風景秀麗,園內園林植物種類繁多,綠樹成蔭,中心區的文化廣場常有各類的文藝活動表演,是韶關市民進行文藝欣賞和茶餘飯後交流的重要場所。

6、百年東街

夜越來越深,華燈卻越來越亮,直到我們的周圍·躋黃···鞍倌甓·幀彼母齟笞秩辭邐·某魷衷諏宋頤敲媲啊·

據說清末民初時期的韶關東堤北一帶是華南歷史上最繁華的商業街之一,這一抹明亮的光在曾經的那個歷史階段也出現過。隨着這一抹亮光的到來,曾經的繁榮或許也正在悄悄來臨。

作爲韶關首個一站式國際化旅遊商業街,華南首席歡樂購物公園爲主題的遊客接待基地,包涵了四大街區公園、八大主題業態,即魅力城、萬象匯、東盛町、東街故事,囊括了精品購物、淘寶社區、美食城邦、娛樂休閒、酒吧街區、旅遊觀光等最新業態,集結了當今世界最時尚的潮流。今日的百年東街有望再現韶關東提北路過去百年商業繁榮,再百年東街的興旺,無疑將成爲韶關城市新名片。

5、通天塔

通天塔,韶關的又一地標建築,位於湞江、武江在韶關沙洲尾匯合處江心島上,該塔始建於1546年,在明清時代,這座高聳的通天塔,爲曲江舊“二十四景”留下了名爲“中流塔影”的一景。也吸引了許多文人騷客上島登塔吟詠,留下過不少華章佳句。通天塔經過2012年重建後,目前形成與韶陽樓、鐘樓“塔樓遙望、將相輝映”的景觀,與三江六岸美景相互融合。站在北江大橋上,遙望眼前湞江、武江匯合處,兩條江猶如兩條玉帶,從兩個方向延伸而來,最終在沙洲尾結合在一起,形成一條更寬廣的玉帶往南延伸而去。

如今重修的通天塔,如中流砥柱屹立在湞武兩江匯合處的北江洲心島上,綠樹掩映着宋代風格的八角九層樓閣式建造,丹霞紅色的柱樑斗拱、翠綠的琉璃瓦、雪白的白石欄杆、金黃銅葫蘆塔剎,在晚上,華燈初上之際,通天塔通體明亮,與兩岸燈光長廊交相輝映,熠熠生輝,不僅讓城市又多了一道靚麗的風景,也讓荒廢的江心島重煥昔日容光,人們紛紛駐足遠眺、合影留念。

4、海關鐘樓

位於韶關湞江區環園東路的鐘樓,可以說是韶關的一個標誌性建築。這個三江匯流的地方,承載了韶城人民歲歲月月對美好生活的祝福。每年新曆的倒數晚會、農曆的煙花盛典,這裏都是最佳的參與位置。若是兩情相悅的情侶、夫妻來到這個靈氣涌動的地方,想必能收到千千萬萬的祝福,白頭偕老。遙望江心小島的通天塔,或在江邊吹吹風、散散步,或在霓虹燈的照耀下,坐在廣場的樓梯上,看着一羣熱愛滑板的少年演繹的花樣滑板。

3、韶陽樓

韶關,又稱橋城,而其間箇中翹楚莫過於五里亭大橋。五里亭大橋全長525米,寬32米,東接帽子峯,西連惠民路,是國道323線韶關市區過境路段的關鍵工程,耗資1.2億元。大橋橋身由兩條豔紅色的熊貓型巨型鋼管拱合龍而成,這兩條弧形鋼管跨度長達120米,像絢麗的彩虹橫跨武江兩岸,韶關人也都親切地稱其爲“彩虹橋”。五里亭大橋的建成通車,大大改善了市區北片武江兩岸區域的生活環境,舒緩了市區道路交通擁擠的壓力。

五里亭大橋的五項技術創下了全國之最:

1. 最大直徑、最大單裝承載能力的大直徑變截面樁技術:橋的鑽孔樁直徑爲3.5米、單樁承載能力爲5000噸;

2. 最大跨度拱樑組合體系,橋的主體部分是由120米的拱和190米的樑組合而成;

3. 最大跨度190米連續箱梁節段拼裝預製頂推施工技術:它的頂推跨度190米是全國最大的;

4. 最大跨度120米熊貓型集束鋼管拱提升豎轉施工技術,這一跨度是全國最大的;

5. 最大寬跨比移動模架施工連續箱梁技術:其模架寬度爲30米、跨度爲20米,這一寬跨比是全國最大的。

靜靜的夜晚裏,五里亭大橋就像是臨江梳妝西子,美麗的身影和動人的倒影渾然天成。因爲天生麗質,五里亭大橋已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它的身影常常出現韶關的城市名片中。


2、韶陽樓

韶陽樓建於韶關國家森林公園蓮花山頂峯。該樓座東南朝西北,從樓閣望市區或從市區眺樓閣均爲極佳視角。該樓平面以“亞”字型上轉“十”字型構成,呼應蓮花山之意,形成聚心又主次分明的造型,加之每層漸次收分的檐柱,以及層層出挑的平座欄杆和起翹靈動的翼角,從而使人獲得莊重而不失豐富,大方而不乏靈氣的感受。韶陽樓共五層,高42.8米,五層取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意,爲中國傳統哲學構成世界精華元素之精蘊,寓意人們憑欄樓上,發思古之幽情,觀今朝之昌盛,暢未來之美景。

韶陽樓是山水韶關的標誌性景觀,韶都旅遊的亮麗形像。自韶陽樓建立以來,雖然韶關如雨後春筍般的崛起很多高樓,但是在韶關市民的心中,韶陽樓纔是韶關第一樓。森林公園作爲韶關的“肺部”,在登山大道兩旁遍植市樹蔭香、市花杜鵑,空氣清新,是市民登山健身佳地,同時由森林公園大門至韶陽樓增設環保車,讓更多老弱婦孺或時間緊迫的貴客,可乘車“凌絕頂”至韶陽樓,看雲興霞蔚,享目縱心馳,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登高望遠一睹韶城風貌,感受韶都之美;亦可在韶陽樓內從容領略山水名城歷史文化之源遠流長。

1、風采樓

擔負一個城市的地理標誌,其中使命大概不僅僅是建築本身,還必須要象徵這個地方的性格和文化。它見證了城市的故事,成就了一段歷史典故。我想,風采樓就是韶關的地標。

風采樓位於韶關中心城區――小島內的風采路段東端,爲紀念北宋仁宗年代時的名臣餘靖,當時的韶城太守錢鏞於明弘治十年(1497年)而建,爲木樓結構。韶關一向流傳着“九齡風度,餘靖風采”的典故。風采樓便是紀念宋代名臣餘靖而建,他是韶關歷史上傑出人士的代表,曾與歐陽修等同被譽爲朝廷敢於進諫的“四諫”之一,而“風采”這個詞就是來自宋襄贊美餘靖的詩句:“必有謀猷俾帝右,更加風采動朝端。”

風采樓在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道光十一年(1831年),同治二年(1863年)先後多次重修。至民國十六年(1927年)仍保留其木結構樓宇的原貌。次年,國民政府市政局拆除城牆和擴建馬路時將舊的風采樓(木樓)拆除。現在的風采樓是在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重建,鋼筋混凝土結構。樓高22米。平面爲10×10m的正方形狀,樓面上東西兩邊的匾額“風采樓”三字爲明朝廣東新會籍哲學家、教育家,書法家陳獻章(白沙)毛筆所書手跡,字體蒼勁有力,神韻活躍字中,堪稱傳世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