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2024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篇

教師文案 閱讀(4.99K)

教案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反思和總結,提高教學經驗和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進步和反饋,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針對性,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2024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

2024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篇

2024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知道1公頃有多大,1公頃與平方米之間的關係、

2、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與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1公頃有多大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平方米與公頃之間的換算、

教具準備:

標杆與繩子、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什麼叫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物體的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

2、什麼是1平方米?什麼是1平方分米?什麼是1平方釐米?(邊長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米;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釐米、)

3、1平方米=()平方分米

3平方米5平方分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釐米

1500平方釐米=()平方分米

二、學習新課、

1、談話引入

計算一般物體的面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今天我們要學習計算土地的面積單位———公頃、(板書課題:土地面積單位———公頃)

2、公頃的認識

(1)教師談話:

計算土地的.面積有平方米和公頃、1平方米有多大,大家都知道了,邊長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米、那麼1公頃有多大呢?咱們去實際測量一下、

(2)實際測量

帶領學生到操場,先量出邊長1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標杆和繩子圍起來,說明這麼大的土地是1平方米

再量出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標杆和繩子圍起來,提問學生這塊土地有多少平方米?讓學生在這塊土地四周看一看,這麼大是100平方米、然後教師說明100個100平方米這麼大的土地是1公頃,讓學生閉眼想一想1公頃有多大

(3)公頃與平方米之間的關係

回到教室,教師提問,喚起學生的想象

①剛纔在操場第一次圍出的正方形有多大?它們的邊長是多少?

②第二次圍出的正方形邊長是多少?面積有多大?(教師板書:100平方米)

③1公頃有幾個這樣的正方形土地?(100個)

④1公頃有多少平方米?你是怎樣推想出來的?(100×100=10000)

教師板書:1公頃=10000平方米、

教師說明:教室的面積一般有50平方米,200個教室面積大約是1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那麼2公頃等於多少平方米?

30000平方米=()公頃、

(4)練一練

4公頃=()平方米50000平方米=()公頃

3、教學例題

(1)教師說明:

丈量土地時,一般用米做長度單位來丈量,算出面積是多少平方米之後,再換算成公頃、

(2)出示例題:

一個長方形果園,長250米,寬120米,這個果園有多少公頃?

提問

①長方形面積怎樣求?

②怎樣由平方米換算成公頃?

由學生列式計算

(3)練一練

一塊邊長是400米的正方形麥地,有多少公頃?

全體學生在本上做,由一名學生在投影片上做、訂正時,提問學生怎樣想的?已知正方形邊長,可以求出什麼?怎樣換算成公頃?

三、鞏固反饋

1、課內練習

(1)北京的—廣場是世界上的廣場,面積約40公頃,約合()平方米

(2)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的宮殿,佔地面積720000平方米,合()公頃

2、課後練習

(1)量學校操場的長和寬,計算它的面積,看夠不夠1公頃

(2)7公頃=()平方米60000平方米=()公頃

(3)一個飛機場新建一條跑道,長250米,寬80米、佔地多少公頃?

板書設計:

土地面積單位——公頃

例、一個長方形果園,長250米,寬120米,這個果園有多少公頃?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頃

答:這個果園有3公頃、

土地面積單位有:平方米、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

2024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形成相應的長度觀念。

2.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3.初步學會用釐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初步嘗試估測物體的長度,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

4.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目標解析:

創設測量情境,讓學生體會到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在測量中通過觀察、比劃、比較、測量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釐米的長度表象,爲進行估測和實測打好基礎,並讓學生在觀察尺子和用尺子測量時體會到物體的長度實質上是由幾個相同長度單位組成的。

教學重點:

掌握1釐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會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

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尺子、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中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一)介紹1拃的長度。

1.課件出示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用1拃測量課桌寬的圖,這樣測量出的長度一致嗎?

2.教師示範1拃(從大拇指到中指的長度叫做1拃),學生親自動手體會1拃。

(二)學生測量。

學生動手測量課桌長有幾拃?指生彙報。

(三)彙報交流。

1.學生彙報測量結果。並說說你有什麼發現?

2.討論:

(1)量的都是課桌的長,爲什麼測量結果不一樣呢? (因爲有的同學手大,有的同學手小,所以導致測量的結果不一樣。)

(2)當測量相同的物體出現測量結果不一致,那該怎麼辦呢?

(四)統一長度單位。

1.學生彙報小組討論的結果。

2.歸納總結:在測量物體長度時應該選用相同的長度單位,也就是要統一長度單位(板書:統一長度單位)

(五)瞭解古代人測量物體的方法。

課件播放教材第2頁上的三種古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看了上面的三幅圖,我們知道了古代的人們就是選用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作爲標準,用這個標準作爲測量長度的單位去測量物體的長度。

?設計意圖:結合生活中實例,通過動手實踐製作認知衝突,讓學生親身體會到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同時通過介紹古代的人們測量物體的方法,使學生了解古代人的聰明才智。】

二、實踐中認識釐米

(一)認識尺子。

平時我們測量物體長度時要使用什麼工具啊?課件出示尺子圖,同時請同學們拿出直尺,仔細觀察,你能在直尺上發現什麼?結合課件進行說明。

1.刻度線。

尺子上的這些豎線是釐米尺的刻度線,刻度線很整齊,排列得很均勻。

2.數字。

(1)尺子上的數字中,這裏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麼?(起點)

(2)結合課件加以說明,測量時,一般以0作爲起點開始測量。其他的數字是尺子的刻度,幾就表示從0到這個數之間有多少個長度單位。

3.長度單位的表示符號。

釐米尺上的文字釐米表示尺子上一個大格的長度是1釐米,釐米是一個長度單位,這個單位在國際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爲cm。(板書:釐米cm)

(二)認識釐米。

1.揭示課題,板書課題:認識釐米。

2.認識1釐米。

(1)你知道1釐米是多長嗎?請你在直尺上找出1釐米。

(2)學生彙報找法。(0~1之間、2~3之間、3~4之間的長度。)學生回答時結合課件進行。

(3)教師歸納:每相鄰兩個數字之間的距離都是1釐米。

3.感知1釐米的實際長度。

(1)同桌互相比劃1釐米。

(2)閉上眼睛想一想1釐米的長度。

(3)比一比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釐米,用1釐米比較田字格的寬和圖釘的長。

(4)舉例說一說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比較、比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釐米的長度表象,爲進行估測和實際測量打好基礎。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用課件放大1釐米的長度作爲標準,一定要用自己手中的尺子,讓學生在大腦中形成以實際1釐米的長度作標準。】

(三)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

1.測量紙條的長度。

(1)學生討論交流測量紙條長度的方法。

(2)學生分組測量紙條的長度,教師巡視,糾正不正確的測量方法。

(3)指生說一說是怎樣測量的?測量時要注意什麼?

2.課件演示: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邊演示邊解釋:把刻度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着幾,紙條就長几釐米,也就是幾個1釐米。

3.動手測量小棒的長度,然後指生彙報測量的方法和測量的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在親身經歷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中掌握測量物體的方法。】

三、練習中鞏固新知

(一)讀物體的長度。(課件播放教材第4頁做一做,適當補充)

1.讀鉛筆的長度。(0~8釐米) 問:鉛筆的長度有幾個1釐米?

2.讀橡皮的長度。(0~4釐米) 問:橡皮的長度有幾個1釐米?

3.讀小刀的長度。(0~5釐米) 問:小刀的長度有幾個1釐米?

4.讀小棒的長度。(3~12釐米) 問:小棒的長度有幾個1釐米?

(二)估測。(課件出示教材第8頁第1題)

先讓學生估計物體的長度,再進行測量物體的長度。

(三)量一量。(課件出示教材第8頁第2題)

測量前先讓學生估一估各物體的長度,再測量,看估得準不準。

?設計意圖:通過讀、估、量的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測量物體的方法,同時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當物體的左端不是對準0刻度時應該怎樣求物體的長度。】

四、小結中談收穫

今天這節課我們在活動中學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2024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3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本單元的最後一節新課,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應用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特點,我特做如下設計:

1、爲新知做好知識鋪墊。

複習能幫助學生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分散難點,從而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適時、適度地安排複習,在“短、精、新”上下功夫,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教學效果,使後面的“好戲”順理成章。在課前複習環節,我精心設計了兩道複習題目,旨在喚起學生對前面知識的回憶,爲新知的學習打下知識基礎。我首先出示一組加法與乘法的對比練習,讓學生感受到加法與乘法的意義有所不同;然後設計一道與新課密切相關的題目,既能複習乘法和加法的意義,又能爲新課中畫圖解決問題做好知識鋪墊。

2、在自主探究中經歷學習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經歷數學學習的過程與獲得數學結論同樣重要。爲此,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究、思考、操作等活動對於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首先讓學生找出兩道例題的`異同,並動筆嘗試計算。然後設計了“兩道題目中都有4和5,爲什麼解答方法不同”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通過分組討論、設計擺學具的方法,將兩道題目的條件和問題表示出來,使具體問題抽象爲數學模型。接着讓學生說出兩幅圖的意思,突出理解乘法和加法的意義,使學生有理有據地選擇計算方法。這樣的設計能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學情檢測卡

學生準備正方形紙板

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

1、直接寫得數。

5+4=6+6+6=3+4=

5×4=6×3=3×4=

(引導學生說出每組算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看圖列式計算。

■■■■■■■■■■■■

■■■■■■■■■

■■■■■■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關於乘法和加法的一些實際問題,請同學們認真讀題、審題,理清題中的數量關係。(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複習乘法和加法計算題,爲本節課做好知識上的鋪墊,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本節課的知識。

⊙探究新知

1、引導學生讀題,對比兩道題目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例7

比較下面兩道題,選擇合適的方法解答。

(1)有4排桌子,每排5張,一共有多少張?

(2)有2排桌子,一排5張,另一排4張,一共有多少張?

預設

生1:兩道題目的數量相同,所求的問題相同。

生2:(1)題中的4表示4排,5表示每排有5張桌子;(2)題中的4和5都表示桌子的張數。

2、自主解題。

(1)提問:根據剛纔分析的數量關係,同學們打算怎樣解決這兩個問題?

(2)學生分組討論、彙報。

預設

生1:(1)題是把4個5加起來,可以列乘法算式。

5×4=20(張)

生2:(2)題是把4和5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5+4=9(張)

(3)討論:兩道題目中都有4和5,爲什麼解答方法不同呢?

(學生分組討論,利用學具擺一擺,表示出兩道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明確原因)

2024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整理,進一步理解乘法運算的意義。通過知識的系統複習,溝通乘法口訣與乘法算式之間的聯繫,發現並整理乘法表中的規律,能正確、合理、靈活地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問題。

2.在經歷整理、找規律、合作研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會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教學思想。

3.滲透數形結合思想,感受數學規律美。

學情分析

這節課是學生已經學習了1~9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對乘法口訣進行整理與複習。人教版教材第101頁第2題主要安排了三個層次的內容:一是藉助乘法數表鞏固乘法口訣,使得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乘法口訣。二是發現規律。通過觀察發現乘法數表中的規律,進一步熟記乘法口訣,並感受其中的思想方法。三是運用規律。應用發現的規律完成一些變式練習。在學習本課內容時,學生已係統地學習完了表內乘法,對乘法口訣基本上都已熟悉,學生基本上已瞭解乘法的意義,乘法口訣的含義,也進行了關於乘法口訣的各種形式的練習。

重點難點

重點:

進一步理解乘法口訣與乘法算式之間的聯繫,發現乘法表中的規律

難點:

運用乘法表中的規律進行填數

教學過程

活動1【活動】一、建構乘法數表

1.出示1、4、9、16、25、36、49、64、81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9個數寶寶,我們一起輕輕地讀一讀這些數。

生讀

師:這些數讓你想到了什麼?

生:乘法口訣、乘法算式

2.揭題:今天我們要對錶內乘法進行復習,板書:表內乘法複習

3.溝通乘法口訣與乘法算式的聯繫

出示空的表格

師:你看得懂這張表格嗎?如果現在要把9填在表格中,你知道它在哪兒嗎?爲什麼填在這兒?

生可能有:1×9=9?????9×1=9?????3×3=9

師:1×9=9?和?9×1=9都可以用哪句口訣計算?3×3=9呢?

師:9我們找到了3個位置,那16呢?你又能找到幾個位置呢?

指名上來指一指

師:猜他可能想到了哪句口訣?

根據生的交流板書:四四十六????二八十六

師:看來有時候看到一個數可以讓我們想到兩句不同的口訣。

師:那你知道二八十六可以計算哪兩道算式嗎?四四十六呢?爲什麼二八十六可以計算兩道算式,而四四十六隻能計算一道算式呢?

生:四四十六是同數相乘。

師:二八十六這句口訣表示什麼意思呢?你能畫圖表示它的.意思嗎?

生畫圖後展示

師:看來二八十六既可能表示2個8相加,也可以表示8個2相加。

4.指導填表

師:1、4、25、36、49、64、81這7個數寶寶,它們的位置又在哪兒呢?你能找到它們的位置嗎?

師:看到25,讓你想到了幾和幾?看到36呢,你又想到了哪句口訣?

指名指一指,師課件演示7個數寶寶的位置。

師小結:看來想口訣可以幫助我們找到這些數寶寶的位置。

5.獨立填寫表格

出示要求:

①想一想,怎樣填又對又快。

②查一查,是否已全部填對。(同桌檢查)

③找一找,有什麼規律。

師:你覺得怎樣填可以填得又對又快?

指名交流,生交流師課件演示

師:我們可以一行一行地填,也可以一列一列地填。

師:現在你能獨立完成這張表格嗎?我們來比賽看誰填得又對又快,計時開始。

生獨立填寫後同桌檢查。(預計4分鐘)

師出示完整的口訣表

師:說說你是怎麼填得那麼快的?引導學生說出口訣和順序。

師小結:看來乘法口訣非常重要,想口訣可以快速完成表格。

活動2【活動】二、探究規律

1.自主探究規律

師:剛纔在填表格的時候,有很多小朋友發現了許多祕密,現在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看誰找的規律多。

活動規則:

①找一找,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②與同桌說一說你發現的規律

2.反饋:

預設:①橫着看,第一行逐漸加1,第二行逐漸加2……

追問:你知道爲什麼第二行爲逐漸加2嗎?

生:第二行都是與2有關的口訣。

師追問:第5行會逐漸加幾?

師小結:橫着看,第幾行就是幾的乘法口訣,所以就多幾。

②豎着看,第一列逐漸加1,第二列逐漸加2……

追問:你知道爲什麼第四列爲逐漸加4嗎?

生:第四列都是與4有關的口訣。

追問:第8列會逐漸加幾?

根據學生的交流課件演示

師小結:豎着看,第幾列就是幾的乘法口訣,所以就多幾。

師:原來橫着看和豎着看的規律是一樣的(課件將兩張橫看豎看的表格合併在一起)

師小結:不管是橫着看還是豎着看,第幾行或第幾列就會多幾。

③斜着看,1、4、9、16、25、36、49、64、81都是同數相乘的積。

生說出相應的口訣。

師:這些口訣能計算幾道乘法算式?爲什麼?

師:斜線上的這些數都是由兩個相同的乘數相乘得到的積。像這樣的數叫做正方形數。

師:1、4、9、16、25、36……都是正方形數。?想一想,還有哪些數也是正方形數?

學生交流後課件演示正方形數。

3.師:認識了這些特殊的正方形數寶寶,我們再來看看這張表格,如果以這些正方形數爲界線,仔細觀察斜線兩邊的數,你還有什麼新的發現嗎?

生:1、4、9、16、…、81這一斜行兩邊的數是相同的。

課件演示把它沿着這一斜行對摺,引導學生觀察重疊在一起的數都是相同的。

師:原來,斜線左邊的數和右邊的數是一樣的,那這張表只要記一半就可以了。

4.出示乘法口訣表,溝通乘法數表與乘法口訣表的聯繫。

師:其實這和乘法口訣表是一樣,同樣我們只要記住這45句口訣,就可以計算81道算式。

活動3活動】三、課堂總結

這節課複習了什麼?我們先由數想到了乘法口訣表,並在乘法表中找到規律,並應用規律填數。

2024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6~47頁上的例題和“做一做”的題目,練習十二的1~4題,數學教案-除法的驗算。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比較學生知道商和除數相乘等於被除數,會用乘法驗算除法。2.通過新舊知識的類比,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新知。

教具、學具準備:

複習用卡片。

教學過程:

一、觀察算式,揭示規律

出示下列三組題。

42÷6= 72÷8= 72÷4= 7×6= 8×9= 18×4=自己任選一組進行解答。

通過做題你能發現什麼?

學生彙報發現的問題。

教師小結引出課題:通過同學們的認真觀察,我們發現商和除數相乘,結果等於被除數。這樣我們就可以用商和除數相乘的方法來驗算除法計算得對不對。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除法的驗算。(板書課題)

二、計算應用,內化新知

1. 出示例6:441÷7=請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計算得數,另一人驗算,看是否正確。

教師有針對性地展示幾個同桌計算的結果。

2.教師反饋,小結。驗算時,先在豎式的右邊寫上“驗算:”,然後把商寫在上面,除數寫在下面,列出乘法豎式。在今後做題時,凡題裏要求驗算的,要寫出驗算的`豎式,沒有要求驗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紙上用筆算進行驗算,國小數學教案《數學教案-除法的驗算》。3.初步練習:做練習十二的第1題。做完後讓學生彙報驗算的方法。4.小組合作,學習例7。出示例7: 2463÷5=(1)小組合作,計算例7,有問題或有什麼新發現可以提出。(2)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2469÷5=943……4(3)學生觀察、比較兩種驗算方法,哪一種正確。(4)彙報有餘數的除法該如何進行驗算。(5)教師小結:驗算有餘數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數相乘,再加上餘數。5.提高練習。完成練習十二的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說出驗算的過程。三、練習與質疑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指名進行板演,集體訂正。

2.做“做一做”的第2題。讓學生快速說出得數,並說出是怎樣想的?

3.算算對不對。多媒體出示(或小黑板)。

小明家搬了新家買了一些東西,爸爸讓小明算出每樣東西的單價,請你幫小明檢查一下他算的對不對?

6把椅子共1080元,一把椅子170元。3個電扇共453元, 一個電扇153元。……四、看書質疑,全課小結。五、課堂作業

完成練習十二的第3、4題。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主要是爲了讓學生理解除法的驗算的方法。

一、複習溝通,建立與新知識間的聯繫。

教學開始首先出示三組題目,通過計算一是起到複習的目的,另外讓學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間的關係,從而引出課題,讓學生知道用商和除數相乘的方法可以驗算除法。

二、自主探索,悟出方法。

學生知道怎樣驗算的方法後,其他的知識基本上是已學過的知識,比較容易掌握,所以例題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歸納總結,特別是有餘數除法的驗算方法,這是這節課的難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探索、交流、彙報、質疑,明白有餘數除法的驗算方法,教師重點強調商和除數相乘還要加上餘數纔等於被除數。

三、應用練習,鞏固提高。

在練習的設計上,注意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應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