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改革開放的實踐品格範文五篇

教師文案 閱讀(1.38W)

努力使思想宣傳工作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那麼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是關於思想宣傳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改革開放的實踐品格範文五篇

【思想宣傳範文】一

當代中國社會的改革開放是一場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40年的高歌猛進,40年的風雨兼程,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深刻影響了世界,並在這一過程中鑄就出了改革開放最鮮明的實踐品格。這一實踐品格既是改革開放一路走來的寶貴成功經驗,也是改革開放一路走好的重要戰略遵循。

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

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物質生產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的發展進步,其根本動力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進步。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進步,資本主義制度已經從根本上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必然要走向社會主義制度,以從根本上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這是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正是對這一歷史邏輯的科學遵循與自覺實踐。當然,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可能一勞永逸,在社會主義社會依然需要繼續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當代中國是通過改革開放來完成這一歷史任務的。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當年很明確地提出:“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後,還要繼續調整、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一些體制機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類體制和相應運行機制,這就是改革開放,這也是歷史前進的邏輯。

回眸40年,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圍繞着解放與發展生產力開始、推進和深化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歷史性決策,是爲了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四大,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是爲了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黨的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同樣是爲了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黨的十六大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同時,把新的社會階層明確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是爲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黨的十七大要求着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還是爲了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更是把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作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並確立爲改革開放必須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這方向、立場、原則歸根到底都是要落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上。改革開放要讓人民羣衆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但是沒有社會生產力的解放與發展,就不可能創造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質基礎,也不可能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改革開放就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但是沒有社會生產力的解放與發展,不能創造出超過資本主義制度的物質文明成果與精神文明成果,就不可能真正把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充分發揮出來。

堅定敞開胸襟擁抱世界: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

進入現代社會,要想走向文明進步,一定要突破彼此隔絕的民族地域界限,通過國際市場的普遍交往把生產和消費連成一體,這是浩浩蕩蕩的時代潮流。從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開始實行對外開放,成功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轉折。

中國對外開放是以建立經濟特區開始的。先是建立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緊接着進一步開放了14個沿海港口城市,後又設立了海南島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開放政策從沿海逐漸走向內地,開始在全國範圍內設立各種各樣的保稅區、高新技術開發區面向外商外企外資。在產業發展方面,從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開始,逐步發展到內地的“三來一補”,是中國外向型經濟的重要特色。

經過40年的發展,中國已躍升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40年來,按照可比價格計算,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約9.5%,2017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640美元,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經濟的比重從1978年的1.8%提高到15%左右。中國作爲世界第一齣口大國,爲世界市場提供了大量物美價廉的商品,滿足了世界各國人民的生活需要;中國不斷擴大進口,並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地位。根據2017年商務部發布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中國2016年對外直接投資規模達到1961.5億美元,蟬聯全球第二大投資國地位,佔全球外國直接投資規模的比重超過10%。中國在對外開放中展現大國擔當,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爲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作出重大貢獻,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爲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

實事求是地講,中國社會在融入世界經濟的過程中是承受巨大壓力、付出巨大代價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嗆過水,遇到過漩渦,遇到過風浪。”但是,作爲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人清醒地認識到,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力量只有在世界歷史的意義上纔可能真正存在,更加美好的人類社會發展狀態也只有在世界歷史的意義上纔可能真正實現。“如果永遠不敢到大海中去經風雨、見世面,總有一天會在大海中溺水而亡。”經濟全球化是世界歷史前行中的一個客觀趨勢,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判斷,在一些西方發達國家開始反全球化,甚至準備築牆把自己封閉起來的時候,中國扛起了捍衛、推動、改善經濟全球化的大旗。

當今世界,和平合作的潮流滾滾向前,開放融通的潮流滾滾向前,變革創新的潮流滾滾向前。世界已經成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中國的改革開放契合了世界各國人民要發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時代潮流,已經開始從“趕上時代”走向“引領時代”。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宣佈:“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這是中國對世界的莊重承諾,也是中國面對時代潮流的高度自覺。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在永遠奮鬥的擔當中奮鬥

中國改革開放用數十年走過西方社會數百年的歷程,社會革命改天換地,發展奇蹟一枝獨秀,治理績效風景獨好,已經越來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但我們距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仍然任重道遠。如何在歷史的新起點上再出發?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也給世界做出了明確的回答,這就是“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我們要“將改革進行到底”。

改革開放是一項宏大的事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無論是“中國奇蹟”,還是“中國之治”,沒有堅定的改革開放,這一切都是難以想象的。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國的改革開放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我們要把已經做好的事情繼續做下去並且做得更好,把已經提出來但還沒有做起來或做得不太好的事情真正做起來並且做好。

改革開放是一場革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改革開放又是一場創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須以創新的精神走出一條新路。特別是隨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斷提升,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更是要求改革不斷推出“中國創造”、“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治理”、“中國貢獻”,等等。中國的改革開放事實上已經不再僅僅是改變中國影響世界,在很多方面、很大程度上開始“塑造世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以寬廣的世界眼光、強烈的全球意識,把中國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放在一起謀劃,在擔負起優化改善全球治理責任的同時實現對國家的更好治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抱負,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擔當。

【思想宣傳範文】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際等的結合上進行思考,從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方位上來思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出發進行思考,得出正確結論。”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三個思考”方法,是對中國共產黨帶領全黨全國人民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方法論的新認識,是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強大武器。

“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際等的結合上進行思考”的方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事物普遍聯繫原理的新運用

事物的聯繫具有普遍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際等的結合上進行思考”的方法,將現實與歷史聯繫起來,把歷史看作是現實的歷史,現實看作歷史的現實;將理論與實踐聯繫起來,堅持理論是對實踐的總結,實踐是理論的基礎;將國內國際聯繫起來,把國內國際看成一盤棋,既看到我國發展對世界的需求,也看到國際社會對我國發展的新期待以及我國爲解決人類問題貢獻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馬克思強調:“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黨的十九大後,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一場社會革命要取得最終勝利,往往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只有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際是密切聯繫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要堅持用聯繫的觀點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回顧歷史不是爲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爲了躺在功勞簿上,爲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藉口,而是爲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前進。總結自己的路,目的在於通過不斷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反覆過程,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爲全黨全國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提供行動指南。比較別人的發展道路,目的在於從其得失成敗的經驗教訓中得到啓示,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實現偉大夢想的磅礴力量。

“從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方位上來思考”的方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共性與個性分析方法的新體現

共性與個性的辯證關係原理是馬克思主義分析複雜事物結構和追尋事物特殊性的科學方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具有社會主義的共性;又緊密結合我國發展實際和時代特徵,具有鮮明的個性。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既有社會主義發展的共性特徵,也有不發達階段向發達階段過渡的個性特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從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方位上來思考問題,就是要求全黨上下始終牢牢把握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更加準確地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特點。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準確地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時代特點,體現了共性與個性的關係原理,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當代中國實際的有機結合,深刻把握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大勢和階段性特徵,是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精神的時代反映。

“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出發進行思考”的方法,是馬克思主義矛盾分析方法的新成果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認識方法。“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出發進行思考”是一種全局性、戰略性、宏觀性、長遠性的思維方法。所謂大局,就是事物各部分之間有機聯繫的最主要表現,體現了事物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的辯證關係。習近平總書記在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指出:“在中國當領導人,必須在把情況搞清楚的基礎上,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突出重點、帶動全局,有的時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時候又要以小帶大、小中見大,形象地說,就是要十個指頭彈鋼琴。”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學會運用辯證法,善於‘彈鋼琴’,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係”等等。這些重要論述,立足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着眼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深刻回答了怎麼認識和處理大與小的關係問題以及怎樣統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矛盾分析方法的新運用,爲處理各種矛盾交織的繁重事務、統攬國內外發展的複雜局勢提供了方法指南。

恩格斯指出:“如果不把唯物主義方法當作研究歷史的指南,而把它當作現成的公式,按照它來剪裁各種歷史事實,那它就會轉變爲自己的對立物。”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是在主體與客體的關係座標中去把握外部世界和人的全部活動的。歷史證明,中國革命的勝利也是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勝利。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進一步證明了這“三個思考”方法的科學性和真理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黨和國家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三個思考”方法,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發展和深化了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既是我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遵循,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法寶。

【思想宣傳範文】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理論是在繼承馬克思主義人權思想的基礎上產生、形成和發展起來的。2004年3月,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將“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黨章。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舉旗幟,繼往開來,不忘初心,開拓創新,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理論與實踐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中國人權事業發展進入新時代。

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有關人權工作的重要論述

習近平總書記充分重視人權工作,許多重要講話中都涉及到人權工作。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十九大報告,作爲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通篇貫穿着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人權思想,體現了人權工作鮮明的人民性導向。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涉及人權工作的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踐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羣衆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爲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這是當代高舉馬克思主義人權旗幟的中國共產黨人,對歷史和人民作出的莊嚴宣誓和鄭重承諾。

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這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根本立場。黨的十九大報告還指出,要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這充分體現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的核心內容和基本要義。與西方的所謂的“憲政民主”、多黨競爭相比,中國共產黨人關於人民當家作主的人權思想具有廣泛性、多樣性和優越性,更符合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現實國情。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徵,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理論的鮮明特徵。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着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在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上,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還提出了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等一系列涉及民生人權的戰略舉措。這表明,發展是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任務,是黨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人民羣衆自身奮鬥的目標。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爲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爲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黨的十九大報告的論述,體現了中華文明歷來強調的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理念。我們黨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爲此,黨的十九大報告還明確指出,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進綠色發展、着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這是生存權、發展權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學說中的完美體現。

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中國夢離不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際秩序。黨的十九大報告呼籲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這是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中國共產黨向全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和時代召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在人權主體上強調人類整體,在人權內容上強調共同安全與共同發展,在人權本質上強調共同利益與共同價值,在人權實現上強調共同義務與共建共贏,這必將增進國際人權領域的對話交流與合作,促進人權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機結合,爲全球人權治理改革與創新提供了中國方案,已經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並被寫進了聯合國的相關決議,對全球人權治理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人權工作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我們黨對人權工作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對我們推進新時代人權事業的發展,做好新形勢下的人權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是加強政治建設,積極應對人權領域面臨的風險挑戰。當前,隨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不斷髮展壯大,冷戰結束後兩種意識形態的較量,正在發生着有利於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深刻變化。但在國際政治生態環境方面,“西強我弱”的國際格局總體沒有改變。境內外敵對勢力千方百計進行滲透、破壞、遏制、顛覆,企圖在我國策動顏色革命。我們面臨着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挑戰,特別是涉藏、涉疆、人權等問題,是敵對勢力對我分化、攻擊的重點與焦點。境內外敵對勢力遙相呼應、內外勾連,利用宗教搞思想滲透,打着“維護人權”、“司法公正”、“民主自由”的旗號與我爭奪輿論陣地和民心。這些錯綜複雜的情況,對我們新時代人權工作提出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課題新挑戰。爲此,我們必須把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政治方向,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事業的堅定維護者、忠誠實踐者。

二是以負責任大國的姿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2017年6月22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35屆會議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中國提出的“發展對享有所有人權的貢獻”決議,首次將“發展促進人權”理念引入國際人權體系。決議明確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國際社會的共同願望,發展對享有所有人權具有重大貢獻。呼籲各國實現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在人民中尋找發展動力,依靠人民推動發展,使發展造福人民。我們要積極推動實施這一中國方案,增強中國及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議程設置權和制度性權力。當前,貧困、戰亂、衝突、地區動盪等因素是國際社會人權保障領域比較突出的問題,這不僅給世界的和平與安全帶來不穩定因素,而且已經嚴重危及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我們要在努力發展國內人權保障事業的同時,及時關注並積極幫助解決發展中國家的人權問題。同時,對國際上借人權問題干涉他國內政的行爲,堅決予以抵制。

三是加強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人權對話交流。在人權保護領域,廣大發展中國家歷來聲音較弱,是西方國家人權外交主要抹黑攻擊的對象。我們必須共同面對來自西方國家人權外交的壓力與挑戰,否則,我們在集體人權方面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當年是非洲兄弟不懼西方壓力,強力支持我們進入聯合國。我們有責任和義務與廣大發展中國家攜起手來,加強合作與對話,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用同一個聲音說話,在國際舞臺上更好地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的權益,特別是生存權與發展權。

四是積極主動與西方發達國家在人權領域加強合作對話。由於意識形態、歷史文化和國情的差異,各國在人權問題上存在着種種分歧甚至激烈的鬥爭。爲此,我們一方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人權立場觀點,理直氣壯、旗幟鮮明地開展人權輿論鬥爭,堅決維護我國及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的主權、人權及尊嚴;另一方面,要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爲依託,順應國際人權事業發展形勢,開展富有成效的人權對話與合作,進一步增進了解,減少分歧,擴大共識,力爭取得更多具有建設性的新成果。

【思想宣傳範文】四

內容提要: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向共進,是一個休慼與共、有機統一的歷史進程,築就了當代中國發展的不凡歷程與輝煌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習近平同志就改革開放的歷史地位、方向目標、特點規律、重要任務、方式方法和組織領導等提出一系列富有時代特點和創新價值的思想觀點,譜寫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進入新時代,我們應以更高站位和追求審視改革開放,以更強定力和自信把握改革開放,以更寬視野和思路推進改革開放,以改革開放的新創造新突破匯聚起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新動力新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沒有改革開放就不可能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確立和發展,改革開放也不可能取得重大成就並不斷向縱深推進。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向共進,是一個休慼與共、有機統一的歷史進程。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中產生,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發展壯大。”進入新時代,我們必須把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方位,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推進改革開放,不斷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新的偉大社會革命的推進同新的偉大道路的開闢相互貫通

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爲標誌,我們黨領導人民開啓了改革開放新時期。改革開放推動中國快速發展,不僅給中國贏得了前所未有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也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尊嚴;改革開放打破了束縛人們的體制桎梏,促使億萬人民從沉悶僵化中覺醒,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創造能力;改革開放促進思想理論創新,推動執政理念、執政方式創新,使我們黨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40年改革開放,我國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

改革開放伊始,我們黨就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個新的重大命題,並反覆強調作爲一場新的革命,改革開放是爲了興利除弊,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決不是也不允許否定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提出,使改革開放有了明確方向。回溯40年改革開放歷史進程可以看到,黨在新時期的全部理論和實踐探索都是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下展開的,整個改革開放的戰略部署和重大舉措也都是圍繞這個主題逐步深化的。從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到回答“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到回答“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再到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從部分地區和領域對外開放到全面對外開放,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中國人民不斷回答時代之問、實踐之問、人民之問中開啓了新的歷史進程和歷史跨越,走上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道路。

一部改革開放史,就是一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一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也是一部改革開放史。新的偉大社會革命的推進同新的偉大道路的開闢相互貫通,成爲當代中國發展的基本邏輯和鮮明特徵之一,築就了當代中國發展的不凡歷程和非凡成就。

確立全面深化改革新佈局和全面開放新格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開創性事業,也是一篇不斷續寫的大文章。改革開放就是這一開創性事業的強大引擎,也是譜寫這篇大文章的如椽巨筆。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於是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我們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步伐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舉改革開放旗幟,統籌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兩個偉大革命”,以巨大政治勇氣和高超政治智慧推動改革開放。召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進而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強化黨對改革開放工作的統一領導和頂層設計;着力攻堅克難,加大改革力度廣度,推動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顯著提升了社會發展活力和創造力,譜寫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其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就是全面深化改革新佈局和全面開放新格局的確立,就是一系列啃硬骨頭的重大改革開放舉措的實施。

更爲重要的是,在帶領人民進行新的偉大斗爭的實踐中,習近平同志提出一系列富有時代特點和創新價值的關於改革開放的思想觀點。比如,闡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闡明我們的方向就是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的改弦易張;闡明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闡明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同時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深化各個領域的改革;闡明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等等。這些新的思想觀點涵蓋改革開放的歷史地位、方向目標、特點規律、重要任務、方式方法和組織領導等多個方面,涉及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深度調整,成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彰顯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特質,更爲我們立足新時代、在改革開放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科學指引和行動綱領。

以改革開放新創造新突破匯聚發展進步新動力新優勢

社會主義要發展,必須不斷進行改革,而這種改革又要同整個社會的歷史進程和發展要求相適應。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要深入把握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目標任務和戰略部署,深入把握改革開放的方位、方向和方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關於改革開放的重要論述,切實做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到哪裏、改革開放就推進到哪裏,以改革開放的新創造新突破匯聚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新動力新優勢。

以更高站位和追求審視改革開放。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如果說40年前的改革開放是形勢所迫,是不得已而爲之,不改革開放就有被時代拋棄的危險;那麼,今天的改革開放更多體現的是一種自信、自覺和自強的使命追求。因此,對於新時代的改革開放,要同中國的命運、科學社會主義的命運、馬克思主義的命運聯繫起來去考量,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聯繫起來去謀劃。只有這樣,才能更深入領會改革開放的重大歷史意義,以更高目標追求審視和對待改革開放,使改革開放在歷史邏輯、時代潮流中繼續深化,更好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優勢。

以更強定力和自信把握改革開放。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是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的鮮明方向和堅強定力。當前,我國發展仍處於大有可爲的歷史機遇期,但也應清醒看到,這個歷史機遇期又同我國經濟社會的深刻轉型、利益關係的深度調整相交織,同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變化、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疊加,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日益凸顯,各方面的風險挑戰更爲突出。特別是世界上有些國家不願看到社會主義中國發展壯大,對中國進行政治誤導、戰略遏制、全面施壓的力度不斷升級。在這樣複雜背景下推進改革開放,必須保持足夠的清醒,堅定“四個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堅持以我爲主,牢牢把握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方向,把握改革方向、改革舉措的主導權,防止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

以更寬視野和思路推進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向更寬領域、更高水平推進,同改革開放向更大範圍、更深程度展開相互契合、相得益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更加定型,把制度優勢轉化爲國家治理的效能。對此,習近平同志指出:“這項工程極爲宏大,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深化改革開放,就要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更加註重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把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同其他各領域的改革更好結合起來,把釋放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好結合起來,把深化改革同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把擴大實踐成果和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形成長治久安的制度優勢結合起來,用改革開放的全面深化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面發展。

【思想宣傳範文】五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世界上關心關注中國的人士不禁要問:這些巨大的成就和變化究竟是怎樣取得的?只要回顧一下40年來走過的歷程,就不難得出一個結論: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過去40年,靠黨的堅強領導,中國大踏步走在時代前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爲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而驕傲自豪、信心百倍。在新時代把改革開放這場偉大革命繼續推向前進,最根本的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確保黨始終成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一、我們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一系列重大理論成果,爲改革開放提供了科學的指導思想

回顧改革開放40年,我們黨靠什麼把全國人民凝聚在一起,爲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共同奮鬥?就是靠科學的指導思想,靠黨的思想領導。40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衆化,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這些重大理論成果,科學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根本性問題,貫穿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主題,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明瞭前進方向。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髮展。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導下進行的偉大革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爲改革開放提供了科學的指導思想和強大的精神力量。

二、我們黨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制定出一系列大政方針,指引改革開放沿着正確方向前進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把握時代脈搏,着眼發展大局,制定出指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指明瞭改革開放的方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初期,我們黨深化對基本國情的認識,作出“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大判斷,制定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成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遵循。隨着改革開放事業的發展,我們黨不斷明確改革的目標方向。黨的十四大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並且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爲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黨的十九大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提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使我們黨對新的歷史方位的把握更加準確,深化改革的目標方向更加明確。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我們黨制定了分“三步走”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在此基礎上提出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制定出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的戰略,並且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鬥目標。實踐充分證明,正是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才形成了一系列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始終保證了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要把改革開放事業不斷推向前進,一刻也離不開黨的政治領導。

三、我們黨堅持從新的歷史條件出發,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推動改革開放偉大事業不斷取得輝煌成就

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針對實踐的需要和出現的矛盾,在各個領域、各個方面作出具有重大影響的決策部署,推動改革開放不斷取得豐碩成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從農村改革起步,逐步拓展到企業改革、市場改革、教育改革、科技體制改革等各個領域,從經濟體制改革到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作出各方面重大決策和部署,堅決破除阻礙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建立健全與新的時代條件相適應的制度體制,有力促進了生產力發展和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通過設立經濟特區、擴大沿海港口城市對外開放等方式,引進國外資金、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助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爲經濟發展注入強大活力。決定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推動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開放邁上了一個新臺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之後,陸續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等多個領域改革方案,推出1500多項改革舉措,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改革難題。面對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局部衝突和動盪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的外部環境,面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我們黨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迎難而上,開拓進取,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實施“七大戰略”、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取得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成就。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在擴大“引進來”的同時,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對外投資持續增長,“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亞投行的設立,APEC、G20、中非合作論壇等一系列重要國際會議的召開都表明,中國在世界經貿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已經成爲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者。實踐充分證明,我們黨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開闢了改革開放的廣闊天地,突破了改革開放中的重重難關,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展現出勃勃生機。只有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改革開放才能不斷取得輝煌成就。

四、我們黨以一往無前的勇氣和高超的智慧,帶領全國人民戰勝各種風險挑戰,推動改革開放的航船破浪前行

黨領導的偉大事業從來都是在風浪中前進的。改革開放40年來,曾出現了許許多多來自國際國內的風險挑戰,我們黨牢牢站穩人民立場,堅決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處變不驚,果斷應對,成功化解了危機,戰勝了挑戰。1989年,我們黨依靠廣大人民羣衆的支持,平息了風波,維護了大局穩定。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對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我們黨頂住了壓力和衝擊,牢牢站穩腳跟,粉碎了西方敵對勢力讓蘇東劇變的“多米諾骨牌”傳導到中國的企圖。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產生重大影響,我們黨沉着應對,採取多方面有效舉措,克服了負面衝擊,穩定了國內市場,保持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在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2008年南方罕見雨雪冰凍災害等嚴重自然災害的考驗面前,我們黨帶領廣大人民羣衆,發揚無所畏懼、一往無前的精神,把千難萬險踩在腳下,把災害帶來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維護了人民羣衆的利益。實踐充分證明,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只要有了黨的堅強領導,無論遇到什麼艱難險阻,都能夠克難制勝、化險爲夷,任何激流險灘都阻擋不了改革開放的航船破浪前行。我們黨始終是全國人民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的頂樑柱、主心骨、掌舵人。

五、我們黨以寬廣的胸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用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造福人民,贏得人民的衷心擁護和支持

堅持黨的領導,最終目的是要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黨領導的改革開放的目標取向。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以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爲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認真傾聽羣衆呼聲,着力解決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確保改革開放能夠爲廣大人民羣衆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出臺每一項政策、作出每一項決策,都要充分考慮能不能爲人民羣衆帶來實惠、會不會損害人民羣衆的利益,正確處理人民羣衆的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係。制定計劃規劃,都要把改善民生擺在突出位置。推進每一項工作,都要讓人民羣衆更滿意、更歡迎。經過40年的努力奮鬥,人民羣衆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就業、教育、住房、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環境等各個方面都有了明顯改善,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實實在在的全面提升。實踐證明,正是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改革開放事業纔得到了最廣大人民羣衆的衷心擁護和支持,才能惠及最廣大人民羣衆,讓人民羣衆過上更加幸福美滿的生活。

六、我們黨以偉大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始終成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打鐵必須自身硬。我們黨要發揮好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領導好改革開放,就必須把自身建設好。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着眼於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大力加強黨的建設,從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紀律上、制度上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着力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不斷增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以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下大氣力解決黨內長期存在的矛盾和問題,黨的各方面建設得到全面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顯著提高。黨的各級組織特別是黨的基層組織,團結帶領人民羣衆貫徹落實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在推動發展、促進改革、服務羣衆、凝聚人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實踐充分證明,黨的領導與黨的建設密不可分,必須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作爲黨的建設的根本着眼點,確保我們黨始終成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相關文章:

1.胡錦濤文選讀後感讀書心得

2.黨員行爲規範心得體會感想

3.黨員黨性修養心得體會範文精選

4.社會實踐的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