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七年級上冊《貓》教案最新6篇

教師文案 閱讀(1.1W)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案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作爲教師的你,一定也在思考,如何才能寫出一份優質的教案吧,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七年級上冊《貓》教案最新6篇,感謝您的參閱。

七年級上冊《貓》教案最新6篇

七年級上冊《貓》教案篇1

?回憶魯迅先生》

教學目標:

1、 體會偉人魯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溫和的一面。

2、 學習本文善於從擷取生活瑣事中去展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偉人魯迅豐富而細膩的感情世界。

教學過程

(一) 導入:由《紀念劉和珍君》及同學們對魯迅的傳統印象引入。

提起魯迅,總會想起很多詞語:深邃、沉重、嚴厲、倔強、勇毅、果敢……濃黑的一字須,根根向上的頭髮,吸着菸斗、面目嚴肅冷峻,這是魯迅通常留給我們的印象,他似乎“對一切人都懷有憂慮和敵意”,但那卻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時候,周圍有許多文學青年願意“親近”他,蕭紅就是其中的一個。

(二)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蕭紅,191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一個地主家庭。

1930年爲了反抗父母包辦的婚姻離家出走。

1932年認識蕭軍並與之結爲志同道合的伴侶。

1934年在魯迅的幫助下和蕭軍一起來到上海。

抗戰爆發後,上海淪陷,蕭紅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於香港九龍。

主要作品:《生死場》、《馬伯樂》、《呼蘭河傳》、《小城三月》。

魯迅說過,“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爲了培育蕭紅這朵中國三、四十年代中國女性文學園圃的奇葩,魯迅甘作春泥,甘爲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傾注了大量心血;魯迅去世之後,蕭紅從悲痛中振奮起來,陸續出版和發表了《馬伯樂》、《回憶魯迅先生》、《蕭紅散文集》、《呼蘭河傳》等名篇佳作,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樣,繼續滋養着中國文壇的茂林佳卉。魯迅和蕭紅之間的動人情誼已經成爲文壇佳話,被千千萬萬的讀者傳誦……在林林總總的魯迅回憶錄中,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是一枝獨秀。它不僅是魯迅回憶錄中的珍品,而且可謂是中國現代懷人散文的楷範,是敬獻於魯迅靈前的一個永不凋謝的花圈。

由於作者蕭紅跟回憶對象魯迅之間有着直接交往,對回憶對象充滿着緬懷崇敬之情,素材又來自於親歷、親聞、親見,因此作品不僅富於史傳性,而且也富於文學性。

(三)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思考:文中的魯迅留給你的總體印象是什麼?

(四)深入研讀討論

1、作者作者選擇了哪些生活場景來表現魯迅的性格的?

蕭紅的這篇懷人散文內容涉及魯迅的飲食起居,待人接物,讀書寫作,休閒娛樂,在內容上沒有嚴格的邏輯順序,材料與材料之間互不關聯,形成某種斷裂,有些片斷即使倒置似乎也無礙於文章的連貫。這就表明,這是一篇非常情緒化的文章。作者動筆之前對於全篇的佈局似乎漫不經心,全無預設。動筆之後,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噴涌的泉水,飛湍的激流,盡情傾瀉揮灑,形諸筆墨而成爲藝術結晶。凡屬作者感到有詩意潛質和傾訴衝動的內容她就斷斷續續寫出,用感情的紅線將素材的珍珠逐漸織成一幅清晰的畫面。

2、作者通過女性作者的細心體察,敏銳捕捉到了魯迅先生許多有靈性的生活細節,表現出魯迅的個性,情趣,魅力,氣質,試從文中找出這些細微處加以分析。

文章開頭就是神來之筆:“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裏的歡喜。若有人說了什麼可笑的話,魯迅先生笑得連菸捲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來。”寥寥幾句,一個樂觀爽朗、平易近人的魯迅形象便躍然紙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無情”的魯迅形成了鮮明對照。這是蕭紅用自己心靈感受的非常個人化的魯迅,是一個使常人敢於走近並能夠伸手去觸摸的可親的魯迅。文中尚有多處提到了魯迅的笑聲:有一次蕭紅去魯迅家包餃子吃,“餃子煮好,一上樓梯,就聽到樓上明朗的魯迅先生的笑聲衝下樓梯來,原來有幾個朋友在樓上也正談得熱鬧。”可見魯迅絕不是一個不可親近的人,朋友帶給彼此的愉悅由此可見一斑;在學校對《海上述林》的間隙,魯迅見蕭紅進來,對着幾乎天天見面的她,居然說出“好久不見,好久不見”這樣隨便,這樣孩子化的語言,透着風趣,透着玩笑;蕭紅時時受着魯迅爽朗的笑聲的感染,也居然學會了以自己的好心情來回報魯迅先生,那一次天晴了,太陽出來了,“許先生和魯迅先生都笑着,一種對於衝破憂鬱心境的嶄然的會心的笑。”這又是一種如何溫馨和諧的其樂融融的景緻啊。

蕭紅還形神兼備地描繪了魯迅的一些習慣動作,比如走路很輕捷,“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腿就伸出去了”;這些動作表現出魯迅一往無前、義無返顧的大無畏精神。淡淡幾筆,就畫龍點睛般地勾畫出一個獨一無二、鮮靈生動的“活的魯迅”。

魯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說:“誰穿什麼衣裳我看不見得……”他自己就從來不注重穿着,但卻從不缺乏審美觀,那些美學的診斷足見他獨到的眼光,那根桃紅色的束髮的綢條馬上引來了魯迅的嚴正反對 “不要那樣裝飾她……”看來自然樸素、莊重嚴肅還是魯迅追求的美的境界。 “你不穿我才說的,你穿的時候,我一說你該不穿了。”如此一句簡單的語言哪裏可見魯迅的尖銳與咄咄逼人,它體現了魯迅怎樣的人情練達啊。

魯迅“歡喜吃硬的,油炸的,就是吃飯也歡喜吃硬飯”;就是生病的時候也不大吃牛奶、雞湯; “魯迅先生前面擺着一碗酒,酒碗是扁扁的,好像用做吃飯的飯碗”,他從不在意用什麼精緻的東西,簡單隨意的生活也隱隱透露着魯迅剛毅倔強的個性。他雖然胃不好,但對着蕭紅親手做的點心,就算做的不好,魯迅也還是在桌上舉着筷子問許先生:“我再吃幾個嗎?”,言辭間自然地流露出對妻子尊重與依賴的愛意,還有更多對小輩的體恤。

描寫特別生動具體的是魯迅在寓所接待並宴請馮雪峯的場面。蕭紅筆下的馮雪峯開朗健談,學問淵博,廣聞多見,“走過二萬五千裏”,被魯迅戲稱爲販賣精神武器的“商人”。馮雪峯——爲毛澤東和魯迅牽線搭橋的人,在觸摸巨人心靈的同時,他用自己的思想、學識、膽略,影響着魯迅,魯迅亦承認“還沒有人解剖過我像我自己那麼解剖”的。這個部分魯迅的詼諧風趣,自然隨和,當可爲我們所見,對於青年人的愛護,對革命的支持在此文中也進一步得到體現。

“青年人寫信,寫得太草率,魯迅先生是深惡痛絕之的。”“但他還是展讀着每封由不同角落裏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濟時,便戴起眼鏡來看,常常看到夜裏很深的時光。”他強烈地要求着別人,嚴格地約束着自己,卻仍能寬容地對待別人,誰說魯迅不可親近?他對於青年人的愛,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魯迅的可親的體溫,他是那個寒冷年代的一個無可替代的強大的熱源。

(五)小結

閱讀魯迅的著作,讀者可以感知作爲思想家和文學家的魯迅;今天又通過蕭紅的回憶,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生活化真實化的魯迅,魯迅是人而非神。他有着普通人的心態,他可以對人的穿着品頭論足,他可以和年輕人開童心未泯的玩笑,他有普通人一樣飲食、起居,他同樣可以享受親情,享受天倫之樂。正如他的詩歌所說的那樣:“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七年級上冊《貓》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體,知道漢字的演變;瞭解夏朝和商朝的歷法、戰國的24節氣;知道扁鵲的成就;瞭解屈原和編鐘。

2、過程與能力:通過分析史料和蒐集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處理、運用資料的能力,培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勞動人民在古代就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過詳細瞭解古代科技成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通過學習詩人屈原,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點與難點]

本課重點是甲骨文、商朝曆法和詩人屈原。

本課難點是甲骨文的字型結構、古代曆法和《離騷》的藝術成就。

[課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

綜合啓發式教學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故事法)

我們同學每天都在讀書、寫字,要接觸大量的文字,文字幫助我們記事、傳達信息、獲取信息,文字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祖先在文字沒產生之前是如何記事、傳達信息的呢?(學生能說出結繩記事、刻符號等等)

一、文字的演變

1、先展示各種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簡、帛書(讓學生有一個感性認識)

2、關於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麼呢?你對哪種文字最感興趣呢?(讓學生選擇學習內容)

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稱爲甲骨文。今天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發展來的,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

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金文

4、小結:隨着書寫工具的變化,字體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書法條幅,學生感受書法藝術美,陶冶了情操,同時對文字字體演變有了簡要的瞭解)。可見,隨着時代的發展,文字字體在進行不斷的演變,向着簡明、快捷的方向發展。

漢字形聲表意,歷經千年而不衰,成爲維持和聯結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希望同學們熱愛我們的漢字,並寫好漢字好嗎?

(這種形象直觀的教學能發揮多種教育功能,既可以使學生清晰掌握我國漢字的早期演化過程,也可以通過了解造字方法增強學生準確運用漢字的本領,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更能夠培養學生觀察和歸納問題的能力。)

[過渡:隨着對天象的觀察,我國的歷法發展起來。]

二、向學生展示網上的資料)

(1)什麼叫曆法?

(2)夏朝的歷法的發明、商朝曆法的特點、戰國24節氣從生活入手,讓學生了解曆法和24節氣,並讓學生深入思考他們的作用。讓學生課下繼續蒐集24節氣的諺語。

三、扁鵲

⑴名醫扁鵲,望、聞、問、切四診法

⑵補充扁鵲的資料,培養學生蒐集資料和運用資料的能力

四、屈原

詩歌賞析,體會屈原的思想感情,並從中受到啓迪。

(說明:《離騷》是屈原被流放後用詩歌形式寫成的自敘傳,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抒情詩。表達了崇高熾熱的熱愛祖國和人民的激情。同時通過閱讀和分析《離騷》,教育學生認識學習兩千多年前的屈原憂國憂民、高潔耿介的崇高品德和爲追求理想頑強奮鬥的精神。)

五、戰國時期盛行鐘鼓之樂

提供一些資料供學生了解。

六、整合知識:綱要知識圖(可讓學生自己畫,小組互相交流)

七、總結認識:(總結出今天的收穫,並引導學生繼續探究)

1、通過學習這些知識,你還有哪些想進一步瞭解?你打算怎樣繼續去了解呢?

2、對於這些知識,你還能用其他形式表現出來嗎?

3、約定:把自己探究的成果互相交流和展示。

附:板書設計

1、商朝的文字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稱爲甲骨文

2、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

3、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金文

4、曆法產生於夏朝,完善於商朝,戰國時測出24節氣。

5、名醫扁鵲,望、聞、問、切四診法。

6、戰國時期,楚國的屈原創造出一種新的詩歌體裁,稱爲楚辭。

7、戰國時期盛行鐘鼓之樂

七年級上冊《貓》教案篇3

一、複習導入:

秋天是個多情的季節,最易讓人產生懷念之情,尤其是當秋菊怒放時。今天,讓我們繼續陪同作者去看菊懷人吧!(齊讀課題)

上節課,我們已經對作者史鐵生的遭遇和經歷也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誰用簡潔的語言和我們分享一下你上節課的收穫。

二、讀文感受母親的忍。

1、當作者這樣對母親喊叫時,母親是怎樣的反應?她做了什麼、說了什麼?

出示課件: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生讀)請大家再默讀這句話,對於“撲”“抓”“忍”。你是怎樣理解的?

①母親“撲”下去的會是什麼?

②抓住學生的手問:“母親抓住我的手”,“抓”住的僅僅是我的手嗎?

③請再默讀這句話,看看母親“忍”住的除了哭聲,還有什麼?請大家再回到課文當中,找一找,看看母親哪些忍的細節讓你感動?圈一圈,畫一畫。簡單批註

預設一:忍住病痛

師:你們知道肝癌有哪些症狀嗎?帶着你們的體會再讀母親的話。

預設二:三個悄悄

1、“這時,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動靜。

2、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地看着我。

3、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預設三: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拓展:

1、“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陳毅《冬夜雜詠·秋菊》)

2、“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唐·元稹)

3、菊花“苗可以菜,花可以藥,囊可以枕,釀可以飲。”(宋《全芳備祖》)

通過老師剛纔的介紹,現在你對母親爲什麼要帶我去看菊花是不是有了更深的理解了?(生自由交流)

2、師生合作讀,“鄰居們把她——擡上車時,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鮮血。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這樣。看着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訣別。鄰居小夥子揹着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着。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生病的兒子,還有那個未成年的女兒……”又是秋天……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孩子們,多少年過去,兒子終於明白母親那句沒有說完的話。你們讀懂了嗎?你能替她說完嗎?

3、一起來讀讀描寫菊花的句子

下面同學就結合這句話,可以小組合作,好好討論討論,可以自己思考,他們究竟懂得了該怎樣好好兒活?

4、出示照片,讀讀他在《病隙碎筆》中的這段話,看看他對“好好兒活”的理解到了怎麼樣的一種境界。

(出示課件讀:生病也是生活體驗的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遊歷……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

師:對這樣一位作家,因爲他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我願意鄭重地向大家推薦這幾本專著——(課件出示:推薦書目:《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務虛筆記》)

5、同學們,咱們再來看看課題,史鐵生懷念的究竟是什麼?再讀課題。

板書設計:

9、秋天的懷念

我(倆)(們)暴怒無常好好兒活

母親撲抓忍

相信各位同學和老師已經適應新學期的生活,上文爲大家推薦的七年級上冊語文一單元教案的內容,相信大家都會仔細閱讀,加油哦!

七年級上冊《貓》教案篇4

學習目標:

1、準確說出地球的形狀,學會運用有關地球的基本數據來描述地球的大小。

2、認識地球儀,能在地球儀上準確找出地軸、南北兩極、經線、緯線、赤道和南北迴歸線,南北極圈。

3、瞭解赤道、緯線、緯度的定義。

4、分析掌握緯線的特點、分佈變化規律,明確南北緯度、南北半球、高中低緯度的劃分。

5、根據所給出的緯線圖準確說出某一點的緯度位置、南北半球位置及所在的緯度區位置。

學習重點:

1、瞭解赤道、緯線的定義,能夠在地圖、地球儀上準確地找出.

2、掌握緯線的特點、分佈變化規律,南北半球的劃分。

學習難點:

掌握緯線的特點、分佈變化規律,並能準確說出某一點的緯度位置、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及緯度區。

學生自學

學習任務(一)自學課本14—16頁地球的形狀部分思考回答以下問題 1、說出地球的形狀。

2、利用圖中有關地球的基本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

組內:相互交流自己的認識,比較出不同之處,提出疑問並記錄。

組間:以各組代表爲代表交換各組記錄,作出彙總。並互相解答。

學習任務(二) 自學課文第16—17頁地球儀部分思考回答:

1、什麼是地球儀?

2、在地球儀上準確指出地軸、南北兩極、赤道、南迴歸線、北迴歸線、南極圈、北極圈、經線及緯線。

3、說出赤道、緯線、緯度的概念,南北緯度的是如何劃分的,南北緯度各用那個字母表示。

4、觀察“緯線與緯度”圖分析緯線的特點、分佈變化規律。,填下表。

緯線(圈)

形狀特徵

指示的方向

長度的特點

緯度的範圍

度數的變化規律

相同度數的區分

零度線的確定

劃分地球半球的界線

七年級上冊《貓》教案篇5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爲對學生應掌握知識的要求。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批判地繼承漢武帝的道德、精神;

2、瞭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漢武帝的大一統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係的史觀。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爲中心的綜合啓發式教學

[授課過程]

一、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漢建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

2、文景之治:漢文帝、漢景帝時期,在我國封建社會歷漢朝出現過第一個盛世局面。

二、漢武帝的大一統:

1、漢武帝爲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

2、漢武帝將地方的鹽鐵經營權、鑄幣權,收歸中央;中央統一鑄造發行五銖錢,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

3、爲鞏固中央集權,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爲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漢武帝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太學是我國古代的學府。

4、軍事上: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進攻匈奴,取得勝利,進一步發展和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總之,漢武帝在位時,西漢出現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統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權統治得到鞏固和加強。

三、東漢的統治

1、公元9年王莽奪權,西漢滅亡;

2、公元25年,劉秀(光武帝)建立東漢,都:洛陽。經過劉秀改革,使社會安定,經濟狀況好轉,歷把這個時期的統治稱爲光武中興。

四、材料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這一主張是誰提出的?是什麼學派的代表人?答:是董仲舒提出的,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

2、這一主張是什麼意思?答: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爲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3、該朝代的統治者是誰?接受這一主張的主要目的是什麼?答:是爲了鞏固中央集權。

4、實行這一方針的具體措施是什麼?

答:漢武帝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

五、小結。展示課件知識點匯萃

六、課堂討論:播放多媒體資料,並展開討論:帝、景帝、武帝-----你最佩服誰?從其身上你得到了哪些教育或者啓示?。

七、作業

附:板書設計

一、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漢建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

2、文景之治:我國封建社會歷漢朝出現過第一個盛世局面。

二、漢武帝的大一統:

1、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2、鹽鐵經營權、鑄幣權,收歸中央;中央統鑄五銖錢,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

3、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太學是我國古代的學府。

4、軍事上: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進攻匈奴,取得勝利,進一步發展和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總之,漢武帝在位時,西漢出現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統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權統治得到鞏固和加強。

三、東漢的統治

1、公元9年王莽奪權,西漢滅亡;

2、公元25年,劉秀(光武帝)建立東漢,都:洛陽。

七年級上冊《貓》教案篇6

知識目標:1、描述人體的免疫功能;2、舉例說出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區別;3、說明計劃免疫的意義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問題的能力;2、得高資料分析及數據處理能力。

情感目標:養成關注健康、珍愛生命、關心他人的情感。

重點:1、描述人體的免疫功能;2、說明計劃免疫的意義。

難點:舉例說出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區別 教學準備 教材分析:充分利用皮膚、黏膜等相關知識,分別說明三條防線的構成、作用、配以形象化插圖,讓學生理解相關概念。教學時應從感性知識入手,根據認知規律組織數學。

1、 學生準備預防接種卡

教師準備相關圖片、動畫及視頻資料 板書設計 第三節免疫

一、人體的免疫功能

1、三道防線

2、特異性/非特異性免疫

二、計劃免疫 教學後記 1、對三道防線應做具體細緻的介紹,多舉事例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2、時間關係,練習做的不夠多,應當注意。 南京市玄武區中國小教師備課活頁編號

教學過程 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問:1、我們的身邊充滿了病原體,爲何我們仍能健康的生活?

2、 疫苗是什麼?爲什麼接種疫苗可以預防傳染病?

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三節《免疫》

通過學習,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

什麼叫免疫?資料分析

三道免疫防線述:一起來看一段資料(璉球菌)

資料1:

問:爲什麼塗在清潔皮膚上的細菌會很快死亡?說明皮膚有什麼樣的功能?回答

問:皮膚所起的保護作用僅僅體現在殺滅病菌上嗎?

(阻擋病原體入侵)

述:除了皮膚可直接與外界環境相接觸外,人體還有許多腔道(鼻腔、口腔、尿道等)與外界相通。

問:這些腔道經常能接觸到環境中的病原體,它們有相應的保護人體健康的機制嗎?回答

(腔道內表面黏膜--分泌殺菌物質,呼吸道表面汗毛--阻擋病原體)

述:皮膚、黏膜以及呼吸道黏膜上的汗毛等,構成了人體的第一道免疫防線

資料2:或者人體免疫力下降(流感病毒經呼吸道侵入人體)

問:如果皮膚不慎被劃傷,病菌侵入了人體,人體又該做出什麼樣的防範措施呢?思考

唾液中溶菌酶--殺菌(小狗舔傷口)

吞噬細胞--吞噬病原體

述:溶菌酶等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構成了人體的第二道防線。

思考:1、皮膚受傷爲何會紅腫?2、傷口紅腫爲何會自然痊癒了?回答

非特異性免疫問:以上這兩道免疫防線是生來就有的,還是後在形成的?答:生來就有

問:這兩道防線是針對某種特定的病原體嗎?答:不是

述:那麼這兩道防線應當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禦作用,因此稱爲非特異性免疫。

資料3

特異性免疫述:水痘流行時,已經提前接種過水痘疫苗的人安然無恙,而沒有接種過的往往患病。

問:爲何接種過疫苗的人能抵抗病毒?(體內產生了抗體)回答

述:這裏出現了一個新名詞--抗體,什麼叫抗體呢?閱讀課本

(抗體由淋巴細胞產生,淋巴cell是主要的免疫cell,免疫cell由免疫器官產生,免疫器官包括脾、扁桃體、淋巴結等)

述:提到抗體我們又可以想到另一個相關的詞--抗原

問:什麼叫抗原呢?(抗原,抗體示意圖)

述:由此可見,當侵入人體的病原體數量多、毒性強,前兩道防線都抵禦不了時,人體學有這第三道防線--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

述:這樣一種免疫方式和前兩種方式不同,這種免疫是後天形成的,只對某一種特定病原體/異物起作用,稱爲特異性免疫。

小結:免疫:非特異性免疫(概念,兩道防線)和特異性免疫(概念,第三道防線)

問:爲什麼接種疫菌可以預防傳染病?思考交流

計劃免疫述:正是由於疫苗有如此作用,所以我們應當有計劃地進行疫苗接種,這就是計劃免疫。

(北京市兒童免疫程序表)

述:從這張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兒童從出生起,就要有計劃地注射一些疫苗以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問:我國衛生部規定,一歲以內的兒童要接種哪些疫苗?(p80)回答

述:我國將每個的4月25日定爲"全田兒童預防接種日"

拓展1、免疫的功能2、練習完成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