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幼兒園“聲音”教學案例三篇

教師文案 閱讀(3.35W)

  幼兒園“聲音”教學案例三篇

技能目標: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遊戲能夠集中注意力聽音、辯音,並學會保護自己的耳朵。認知目標:對不同的聲音有初步的感知,明確不同物體所產生的不同聲音,初步懂得振動發聲的原理及認識聲音的接收器——耳朵。以下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聲音”教學案例資料,希望對你所幫助,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幼兒園“聲音”教學案例三篇

幼兒園“聲音”教學案例一

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萌發對聲音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熱愛科學活動。

2、技能目標: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遊戲能夠集中注意力聽音、辯音,並學會保護自己的耳朵。

3、認知目標:對不同的聲音有初步的感知,明確不同物體所產生的不同聲音,初步懂得振動發聲的原理及認識聲音的接收器——耳朵。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音樂的音頻;沙錘、小鈴鐺、小鼓、木魚等樂器;各項樂器的音頻。

2.經驗準備:幼兒在生活中接觸過各種各樣的聲音。

活動過程:

一、音頻導入

1、播放音頻,其中包含沙錘聲、鼓聲等。

2.師幼互動

師: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聽一聽,這是什麼聲音?

幼:沙錘聲、鼓聲、鈴鐺聲...

二、互動探究,認識聲音

1、提問探究聲音的產生原理

師:你還聽到過什麼聲音?

幼:唱歌、打鼓、彈琴...

師:你們知道聲音聲音是怎麼產生的嗎?

幼:吹、敲、打...

2、實驗演示驗證聲音的產生原理

(1)實驗:敲鼓。

①教師敲鼓,選取個別幼兒將手放在上面。

②師幼互動:

師:老師敲鼓聽到什麼聲音?

幼:咚咚聲。

師:手放在上面有什麼感覺?

幼:麻麻的。

③教師總結,呈現原理:敲鼓使鼓產生振動,從而發出了聲音。

3、認識聲音的接收器——耳朵

1、師幼互動知道耳朵接收聲音。

師:我們用什麼來聽到聲音?

幼:耳朵。

2、對比音量,感知耳朵對於不同聲音的感受。

(1)教師分別輕輕敲鼓,和種種敲鼓。

(2)師幼互動:

師:兩種聲音有什麼不同。

幼:第一種好聽,第二種很吵。

(3)教師總結:我們的耳朵喜歡好聽的聲音。

3、討論:我們要保護自己的耳朵,該聽哪些聲音,避開哪些聲音?

三、遷移操作,感知不同物體振動發出的聲音

(1)擺出沙錘、小鈴鐺、小鼓、木魚等樂器。

(2)請小朋友玩一玩兒桌子上這些樂器。提醒幼兒:

①邊敲邊觀察,注意聽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②注意力量,發出好聽的聲音。

四、遊戲結束:聽音辨物——教師播放不同聲音請幼兒最快找出物體。

如:教師播放小鈴鐺的聲音,請幼兒在樂器中選出並舉起小鈴鐺。

活動延伸:

模仿不同的聲音,請父母猜一猜。

幼兒園“聲音”教學案例二

活動目標

1、知道有各種聲音,不同的聲音能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

2、初步懂得東西振動就產生了聲音。

3、發展注意力和聽辨聲音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聲音

2、小鈴、小鼓鼓、木魚等玩具。

活動過程

一、聽聲音引入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課件:聲音

1、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聽一聽這是什麼聲音?

(1)笑聲

(2)哭聲

(3)打呼嚕聲

請小朋友睜開眼睛

2、剛纔,你聽到了什麼聲音?

讓幼兒說一說聽到的聲音,引起幼兒聽辨的興趣。

3、你們還想聽其他的聲音嗎?

請小朋友再閉上眼睛

(1)吃東西的聲音

(2)打噴嚏

(3)鐘錶的秒針

回答老師,聽到了什麼聲音?(幼兒自由發言)

二、認識聲音

1、你們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嗎?

(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實驗:敲鼓

(通過實驗讓幼兒理解物體的震動)

讓幼兒把小手放在小鼓上,老師用鼓槌敲幾下,讓幼兒通過

耳聽、手模、眼看、感知物體發出聲音時在不停地振動。

(2)小朋友用什麼能聽到聲音?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耳朵具有辨別振動的功能,能將振動發出的聲音轉換成神經信號,然後傳給大腦。

(3)你們知道耳朵除了能聽聲音,還有什麼作用嗎?

告訴幼兒,我們的耳朵還能幫助我們保持平衡。

耳朵很重要,我們一定要保護耳朵!

三、幼兒操作,感知震動產生聲音

1、請小朋友玩一玩桌子上這些小鈴、小鼓、木魚等玩具。

提醒幼兒邊敲邊觀察,注意聽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讓幼兒感知物體發出聲音時在不停地振動。

小結:物體振動產生了聲音。我們用耳朵來聽各種聲音。

2、討論什麼樣的聲音好聽。

(1)播放音樂

(2)播放噪音

讓幼兒感知樂音和噪音,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經驗相互說一說各種聲音,

好聽的聲音,不好聽的聲音。

四、遊戲:聽一聽

1、幼兒兩人一組,其中一人發出不同的聲音,另一名閉上眼睛傾聽,

說說聽到了什麼聲音,知道了什麼事情。

2、通過遊戲讓幼兒知道不同的聲音可以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

如:敲門有人來了,打呼嚕有人在睡覺等。

幼兒園“聲音”教學案例三

一、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萌發對聲音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熱愛科學活動。

2、技能目標: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遊戲能夠集中注意力聽音、辯音,並學會保護自己的耳朵。

3、認知目標:對不同的聲音有初步的感知,明確不同物體所產生的不同聲音,初步懂得振動發聲的原理及認識聲音的接收器——耳朵。

二、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音樂的音頻;沙錘、小鈴鐺、小鼓、木魚等樂器;各項樂器的音頻。

2.經驗準備:幼兒在生活中接觸過各種各樣的聲音。

三、活動過程:

(一)音頻導入

1、播放音頻,其中包含沙錘聲、鼓聲等。

2.師幼互動

師: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聽一聽,這是什麼聲音?

幼:沙錘聲、鼓聲、鈴鐺聲...

(二)互動探究,認識聲音

1、提問探究聲音的產生原理

師:你還聽到過什麼聲音?

幼:唱歌、打鼓、彈琴...

師:你們知道聲音聲音是怎麼產生的嗎?

幼:吹、敲、打...

2、實驗演示驗證聲音的產生原理

(1)實驗:敲鼓。

①教師敲鼓,選取個別幼兒將手放在上面。

②師幼互動:

師:老師敲鼓聽到什麼聲音?

幼:咚咚聲。

師:手放在上面有什麼感覺?

幼:麻麻的。

③教師總結,呈現原理:敲鼓使鼓產生振動,從而發出了聲音。

3、認識聲音的接收器——耳朵

1、師幼互動知道耳朵接收聲音。

師:我們用什麼來聽到聲音?

幼:耳朵。

2、對比音量,感知耳朵對於不同聲音的感受。

(1)教師分別輕輕敲鼓,和種種敲鼓。

(2)師幼互動:

師:兩種聲音有什麼不同。

幼:第一種好聽,第二種很吵。

(3)教師總結:我們的耳朵喜歡好聽的聲音。

3、討論:我們要保護自己的耳朵,該聽哪些聲音,避開哪些聲音?

(三)遷移操作,感知不同物體振動發出的聲音

(1)擺出沙錘、小鈴鐺、小鼓、木魚等樂器。

(2)請小朋友玩一玩兒桌子上這些樂器。提醒幼兒:

①邊敲邊觀察,注意聽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②注意力量,發出好聽的聲音。

(四)遊戲結束:聽音辨物——教師播放不同聲音請幼兒最快找出物體。

如:教師播放小鈴鐺的聲音,請幼兒在樂器中選出並舉起小鈴鐺。

四、活動延伸:

模仿不同的聲音,請父母猜一猜。

五、反思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