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認識9和10的教案模板6篇

教師文案 閱讀(2.82W)

不管是哪個學科的老師,都需要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提前擬定一份教案,在教學工作前,爲了做好準備需要制定一份教案,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認識9和10的教案模板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認識9和10的教案模板6篇

認識9和10的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以生活中有關左右的真實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2、認識"左右"的位置關係,理解其相對性。

3、能用左、右描述物體位置關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談話:聽說小朋友的歌唱得可好聽了,給老師們唱一首歌吧。學生唱《左手和右手》。

提問:這首歌的名字是什麼?(《左手和右手》)小朋友,哪隻手是你的左手,哪隻手是你的右手?

二、認識左右

1、強調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對左右的認識提問:咱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它們可是一對好朋友,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麼呢?

2、找找身體上的左右提問: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有着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樣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體,你能找出像這樣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嗎?(能)請你一邊找一邊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學生活動,尋找身體上的左右。

提問:"誰願意和大家說一說你身體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師建議,他說到哪兒,咱們也就指到哪兒行嗎?"生彙報尋找結果,邊說邊指,其餘的同學也跟着指一指。

講述: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找到了這麼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連老師都佩服你們了。現在我要看看你們身體上的這些夥伴配合如何,咱們做個"聽口令,幫動作"的遊戲。

3、遊戲:聽口令做動作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前拍拍,後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

左腳跳兩下,右腳跳兩下左手叉腰,左手舉起來,向左彎彎腰。

右手叉腰,右手舉起來,向右彎彎腰。

4、各種方位介紹同座位。

談話:今天有這麼多的老師和我們在一起,他們很想認識你們,誰能用前後左右來介紹介紹你周圍的同學?(先請兩個生說一說,再同位互相說。)提問:在這些同學中有你的好朋友嗎?你的朋友坐在第幾組?第幾位?左邊還是右邊,讓我們猜一猜好嗎?

提問:你能用左邊右邊來說一句話嗎?可以說說這間課室的擺設。

[評析:用學過的各種方位來介紹自己的同座位,對"左右"這一方位進行延伸。學習"左右",並將這部分知識用到生活中,體驗學習與生活的聯繫。]

5、理解位置的相對性(1)介紹文具的位置。

新學期開學,藍貓商店進了一些學習用品,小朋友,你們想去看看嗎?有哪些學習用品呢?它們是怎樣擺放的?

先自由說文具的位置,再體交流。

(2)提問:誰來說一說鉛筆的擺放位置。引導:爲什麼鉛筆一會兒在左邊,一會兒又在右邊?(對於尺子來說鉛筆在它的左邊,對於筆盒來說鉛筆在它的右邊)。

(3)設疑:第二個是什麼文具?是尺子還是筆盒?同學們可以討論討論。請雙方代表上臺辯論,明確物體的位置是從右數還是從左數。

[評析:設計目的有三年:一是通過"藍貓商店的文具是怎樣擺放的,你能介紹嗎?",這一開放式的提問讓每個學生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介紹文具的位置。二是鉛筆對於不同的文具來說,它的位置也就不同。體現左右的相對性之一。三是"第二個文具是什麼"的設計,引發學生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結果不同的色論,進一步明確物體的位置,認識學習左右的重要性。]

過渡:同學們用左右爲我們介紹了藍貓商店的文具,大家說的很好。下面咱們來輕鬆輕鬆。

1、學生齊唱《健康歌》。

2、喜歡這首歌的同學請舉右手(學生舉手),老師也非常喜歡(師舉起右手),我舉的是右手嗎?有不同意見嗎?爲什麼?明確:站立的方向不同,因此左右也就不同。

3、同座位的同學握手,再次驗證左右的相對性。

認識9和10的教案篇2

認識物體

教學目標:

1、通過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從實物抽象出圖形,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形體的名稱和特徵,能識別這些形體。

2、感知平面與曲面,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和空間觀念,感受數學的美和數學思想方法。

3、培養與人合作的意識,發展初步的實踐能力,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難點: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激趣導入

介紹物體

(1)個別介紹物體。

“小朋友,你們在課前收集了很多各種各樣形狀的物體,今天,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好嗎?

在玩之前,誰願意選一個你最喜歡的物體來介紹一下:你帶來的是什麼?它的形狀是怎麼樣的?”

(學生介紹)

生1:我帶來的是一個球盒子,它長長的,有一個面是圓圓的,還有兩個面是圓形的,平平的。

生2:我介紹的是一個藥盒,它的形狀是長方體,有6個平平的面,還有8個尖尖的角。

生3:我手裏的這個是魔方,它是方方正正的,也有6個平平的面,8個尖尖的角。

生4:我帶來的是一個球,它是圓圓的,能滾來滾去。……

(2)同桌介紹物體。

“這麼多的小朋友都想來介紹自己帶來的物體,那你就看一看、摸一摸,然後介紹給同桌小朋友聽聽。”

(學生活動,同桌介紹。)

二、思索探究  交流共享

1、分類。

“剛纔通過小朋友的介紹,我們發現日常生活中見到的物體,都有着各種各樣不同的形狀。老師從小朋友當中拿了幾個,也帶了幾個,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出示各種形狀的物體)

這麼多的物體,你們能根據剛纔觀察物體的方法,給“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嗎?誰來分分類?(學生分類)爲什麼這麼分?

2、出示名稱。

“每類形狀的物體,他們都有個共同的名字,你們知道嗎?”

(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3、抽象成幾何圖形。

“剛纔小朋友通過觀察,發現這四類形狀的物體,都有着各自的特點。”

“現在我們脫去它們的花外衣,你還能認出它們嗎?誰來給它們找找自己的家?”

(4名學生分別把圖形貼到黑板上)

“閉上眼睛,想一想這四種形狀。”

4、舉例欣賞。

“請你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呢?先說給同桌小朋友聽聽,看誰找得多、說得多?(反饋)”

生1:空調接近長方體的。

生2:日光燈的燈管是圓柱;吊扇的杆子也是圓柱。

生3:籃球、乒乓球都是球。

生4:魔方、骰子形狀是正方體的。……

歸納:“生活中這些形狀的物體隨處可見,用處可大了。”

(課件欣賞)

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通過生活舉例,進一步認識物體,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問題。

三、反饋完善,深入感知。

1、你能找到它們的朋友嗎?

2、下圖中有哪些圖形?

長方體有( )個,正方體有( )個,

圓柱有( )個,球有( )個。

3、猜一猜

圓圓鼓鼓小淘氣,

滾動起來不費力。(球)

正正方方6張臉,平平滑滑都一樣。(正方體)

上上下下一樣粗,放倒一推就滾動。(圓柱)

長長方方一物體,平平穩穩隨處見。(長方體)

4、總結

1. 今天,我們和誰成了好朋友?學到了哪些知識?

2.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朋友,課後,大家再去找找吧!

認識9和10的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感受並認識圓,知道什麼是圓心、半徑和直徑,能借助於工具畫出指定大小的圓。

2、經歷猜想、操作、驗證、討論和歸納等數學活動,發現並掌握圓的有關特徵,會應用圓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體驗圖形與生活的聯繫,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

教學重點

認識圓、掌握圓的有關特徵、會用工具畫圓。

教學難點

掌握圓的有關特徵。

教學準備

教師:大圓規、課件、1張圓紙片學生:小圓規、剪刀、4張白紙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感受認識

1、課件出示一枚硬幣。

(1)提問:硬幣的面是什麼形狀的?板書課題:圓

(2)出示圖片問:你能從裏面找到圓嗎?

2、用手在空中畫一個圓。

問:圓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麼不同?

生:圓形

空中畫圓

二、自主畫圓

1、師:如果要你畫一個圓,你準備怎麼畫?

解釋:“不以規矩,不成方圓”的本意

選擇一種方式動手畫圓。

2、提問:用什麼工具能畫一個標準的圓?

(1)第一次用圓規畫圓,感受圓規畫圓的技巧

(2)(視頻演示)再次用圓規畫圓,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技巧

師:用圓規畫圓有哪些步驟?

生:……

畫圓1

生:圓規

畫圓2、3

生:……(剪圓)

三、尋找特徵

1、認識圓心

(1)指出:用圓規畫圓時,針尖固定的這一點叫做圓心。板書:圓心

(2)圓心的作用

師在黑板上隨處點一個點問:我把圓心點在這裏,你覺得這個圓會畫在哪裏?點在那裏呢?這說明了什麼道理?

標圓心

生:圓心位置決定圓的位置

2、認識直徑

(1)把圓對摺1次打開描出摺痕,看有什麼發現?

指出: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是直徑。板書:直徑

(2)探尋直徑的特徵

①師在黑板上畫幾條線段問是不是直徑

②直徑有多少條?它們的長度都相等嗎?

生:摺痕都通過圓心

畫直徑並測量

3、認識半徑

(1)在圓中畫出一條半徑問學生:是直徑嗎?

指出: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是半徑。板書:半徑

(2)探尋半徑的特徵

(3)畫一個半徑是3釐米的圓

畫半徑並測量

畫圓4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4、探索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1)出示:剛纔我們研究了直徑和半徑的的各自特徵,直徑和半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2)用字母式子表示:板書:d=2r或者r=d÷2

(3)畫一個直徑是4釐米的圓,你準備怎麼畫?

(4)完成練習十七第1題。

測量探索

認識9和10的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分析、概括等方法,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建立分數的初步觀念。

2。知道分數各部分名稱,理解他們的含義,會正確讀寫比較簡單的分數。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觀念。

教學難點

理解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觀念。

教學過程

一、鋪墊教學。

1。回憶舊知。

(1)把12個蘋果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

(2)把6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長?

(3)把3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多少支?

教師明確:通過仔細觀察這幾道題中都有“平均分”,就是使每一份者都是一樣多。通過剛纔的分,我們可以看出,平均分後,每份都能得到一個整數,可以用一個整數來表示。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每一次平均分後都得到一個整數,這兒有一個,我想把它分給兩個同學,那麼怎麼分才使兩個同學覺得呢?每份得多少?只有分得同樣多,才能使每個同學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1。談話導入。

?出示圖片“例1”】這半個餅可以用一個整數來表示嗎?那麼該用什麼數來表示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

2。教學例1:認識 。

(1)認識一個餅的

①出示圖片“例1”。

②教師說明:把一個分成兩份,其中一份是多少用分數表示就是這塊餅的二分之??

(板書: )寫的時候先寫“一”,再寫“2,”最後寫“1”。

③學生看圖獨立想 表示的意義。小組討論交流。

學生: 表示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取其中的一份。

教師提問: “一”、“2”、“ l”各表示什麼?

學生:“一”表示平均分,叫做分數線,“2”表示平均分的份數,“l”表示取的份數。

師強調:寫的時候,注意這條線要寫得平直,橫線上、下的數要對齊。

(2)指導讀寫

(3)反饋練習

①引導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試析出它的 ,塗上顏色,並在塗色的一半上寫 。

教師提問:折法不向,拆出的形狀也不同,爲什麼每一份都是這張紙的 ?

②判斷圖中的陰影部分能否用 表示。爲什麼?

3。教學例2:認識

(1)【出示圖片“例2-1”】

教師提問:通過看這幅圖,你都知道了什麼?

(2)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折出它的,並給它塗上顏色,塗完後小組討論判斷對錯。

鞏固意義: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了三份,陰影部分表示這個圓的三分之一。

(教師板書: ,讀作:三分之一)

(3)拿出準備好的綵帶,學生討論:“怎樣才能剪下它的 ”

4。教學例3、例4。

(l)引導學生每人拿出兩張長方形的紙,按例3、例4的要求做,做完後填空。

(2)同桌討論,教師各組巡迴檢查,瞭解學生自學情況。

(3)集體反饋: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怎樣?

教師貼圖:

(4)判斷。

下面哪個圖的塗色部分是 ,在()裏劃√。

5。教學

(1)教師:請同學們拿出長方形紙、直尺和彩筆,在長方形紙上畫出1分米長的一條線段,把它平均分成10份,標出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怎麼寫?

(2)小組討論,看圖。

(3)羣體討論。投影展示學生的答案,師貼出放大圖。

教師提問:數一數,這條線段上有幾個 ?

教師明確:把一條一分米長的線段,平均分成十份,每份都是它的 ,它有10個這樣的 。

6。教師提問:今天我們學習的分數有什麼特點?(板書:幾分之一)

四、課堂練習

1。填空:把一張正方形的紙,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寫作 ;

把一條1米長的綵帶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它的 。

2。判斷:

(1)

(2)把一塊蛋糕切成7塊,每塊是它的 ( )

(3)把一根繩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是它的 ( )

3。一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 ),每份長( )米。

4。讀出寫出這些分數。

四、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感受?

五、課後作業。

1。小軍跑步,他跑了全長的 ,請你在線段上表示出來。

2。讀出下面各分數。

3。寫出下面各分數。

六分之一 九分之一 十二分之??

十分之一 七分之一 二十分之??

認識9和10的教案篇5

活動設計背景

我設計的本次活動“認識顏色”。活動中主要是引導幼兒在遊戲與觀察中感知各種顏色,在看看、講講、玩玩中進一步強化感知。

活動目標

1、感知紅、黃、藍、綠4種顏色,對顏色感興趣。

2、體驗遊戲的快樂。

3、嘗試通過色彩來感知美、創造美。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在活動中感識顏色,激發幼兒對各種顏色不同玩法

活動準備

塑料籃子(紅、黃、藍、綠)4個、塑料果蔬模型(紅、黃、藍、綠)若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出示一個大盒子)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份禮物,請小朋友猜猜盒子裏面有什麼呢?(幼兒自由談)

二、觀察交流:

1、圍坐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拿的是什麼東西?(從盒子裏拿出實物西紅柿,引導幼兒說出實物的名稱、顏色)。

(幼兒可集體自由說說:也可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認一認)

(幼兒討論還有什麼東西是紅色的)

2、出示第二種實物,香蕉

師:孩子們說說它是什麼,像什麼(引導幼兒說出實物名稱、顏色)

(幼兒討論,展開想像。)老師肯定每個幼兒的想法。

3、出示第3、第4個實物(綠色的大樹葉、藍色的杯子)

(問題設計同1)

三、遊戲:

1、出示紅、黃、藍、綠四個塑料籃子。(引導幼兒說出它們的顏色。)

師:現在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個水果或一種蔬菜(幼兒自由拿)

(個別提問幼兒手上拿的是什麼顏色的水果或蔬菜。)

2、師:老師手上拿的是紅色的西紅柿,誰手上拿的東西也是紅色的請站到老師這裏來。(引導幼兒再次說出各自拿的是紅色的xx。)

3以同樣的方法,讓幼兒辨認自己所拿的東西認黃色、藍色、綠色。

師:我們要把果寶寶,菜寶寶送回它們的家,誰手上抓的是紅色的水果或蔬菜就送到紅色的籃子,拿着黃色水果或蔬菜的就送到黃色的籃子,拿着藍色的水果或蔬菜就送到藍色的籃子,拿着綠色的水果或蔬菜就送到綠色的籃子。

放背景音樂《豐收》。活動在歌聲中結束

教學反思

我認爲這次活動設計能完成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體現在以下幾點

1、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認識紅、黃、藍、綠4種顏色。

2、活動中,我通過遊戲活動看一看、拿一拿、辯一辯強化幼兒的感官。

不足:

我設計的問題過於單調、乏味,不新穎,請專家老師給以指點。

認識9和10的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2、會使用工具畫圓。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概括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圓的認識,通過動手操作,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係,認識圓的特徵。

教學難點:

畫圓的方法,認識圓的特徵。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行有哪些?這些圖形都是用什麼線圍成的?簡單說說這些圖形的特徵?

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

2、示圓片圖形:圓是用什麼線圍成的?(圓是一種曲線圖形)

舉例:生活中有哪些圓形的物體?

二、認識圓的特徵。

1、學生自己在準備好的紙上畫一個圓,並動手剪下。

2、動手摺一折。

(1)折過2次後,你發現了什麼?(兩摺痕的交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兩條摺痕,看看圓心是否相同。

3、認識直徑和半徑。

(1)將摺痕用鉛筆畫出來,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觀察這些線段的特徵。(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3)板書: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

4、討論:

(1)什麼叫半徑?圓上是什麼意思?畫一畫兩條半徑,量一量它們的長短,發現了什麼?

(2)什麼叫直徑?過圓心是什麼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圓的直徑的長短,你發現了什麼?

(3)小結: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直徑,且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半徑,且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5、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1)學生獨立量出自己手中圓的直徑與半徑的長度,看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然後討論測量結果,找出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得出結論:在同一個圓裏,

6、鞏固練習:課本58“做一做”的第1-4題。

三、學習畫圓。

1、介紹圓規的各部分名稱及使用方法。

2、引導學生自學用圓規畫圓,並小結出畫圓的步驟和方法。

四、鞏固練習。

1、畫一個半徑是2釐米的圓。再畫一個直徑是5釐米的圓。

2、判斷,並說爲什麼。

(1)半徑的長短決定圓的大小。()

(2)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3)直徑是半徑的2倍。()

(4)圓的半徑都相等。()

3、思考題:在操場如何畫半徑是5米的大圓?

五、佈置作業。

教學反思:

在教授《圓的認識》後,有如下反思,希望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能揚長短,促進教學。

一、聯繫生活,體現生活數學。

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的物體哪些是圓形的。課後引導學生探討車輪爲什麼是圓形的,不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對圓的認識,而且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身邊有數學,伸出手就能觸摸到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培養創新精神。

1、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本節課中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實驗、討論、交流、合作學習中,理解新知識,使所有學生都能獲得成功感,樹立自信心。如教學圓心、直徑、半徑,不急於傳授,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折圓,發現圓中心的一點,比一比、量一量、畫一畫,發現圓的一些特徵;通過觀察、比較,自主看書,發現同圓中,所有半徑都相等,所有直徑也相等,半徑是直徑的一半,直徑是半徑的2倍,教師適時引導,使學生懂得歸納知識的一般方法,同時學會了觀察、實驗、操作、發現等學習方法,並伴隨新知識的獲得,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增強了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

2、在畫圓這個教學片段中我沒有像以前一樣一邊示範,一邊講解圓的畫法,我發現很多學生都有畫圓的經驗了,就藉助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構。在學生介紹畫圓的經驗時,我利用動態生成的資源教學,藉助學生的實踐操作,我很自然地解決了“畫圓時,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圓規兩腳張開的大小是圓的半徑,圓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的問題,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學會了圓的畫法。

3.應用知識,體驗價值。提問車輪爲什麼要做成圓的,車軸裝在哪裏?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後,教師機演示自制教具車輪,讓學生再好奇,愉悅的氛圍中明白了車輪做成圓的車就跑的既快又穩道理。這些生活化的問題,對學生既有挑戰性又體現了學習的樂趣。正真體現了數學來源生活又服務生活。

不足之處:

1、在本節課畫圓的部分,沒有在黑板上示範圓的畫法,因此並沒有規範學生對圓的畫法的認識,學生並沒有一個直觀的感覺,沒有創設出一個理解的空間。、

2、本節課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沒有完全充分地發揮出來。

3、在尊重學生方面還應注意不能打消學生的積極性

4、圓與點、直線、圓的位置關係還不是很清楚、證明題中還不會找條件。

5、扇形的面積計算還不太熟練,有待於進一步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