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國中地理複習教案7篇

教師文案 閱讀(6.08K)

我們在寫教案的時候,一定要明確好自己的教學目標,這樣寫出的教案纔是有意義的,制定教案也是爲了讓我們的教學工作更順利的進行下去,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國中地理複習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中地理複習教案7篇

國中地理複習教案篇1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通過上節課內容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態的兩大力量,內力作用的總趨勢是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的總趨勢是使地表起伏狀況趨向於平緩。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進一步以山嶽爲例來學習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塑造和影響。

師:通過上節課活動的討論,我們知道山脈是我國地形的骨架。其實,山脈不僅在我國是地形的骨架,對於整個地球表面的地表形態來說,山脈也是陸地的骨架。同學們,還記得上節課我們看到的喜馬拉雅山和維蘇威火山的景觀嗎?它們的成因有何不同?

生:記得。喜馬拉雅山的形成和維蘇威火山都是內力作用的結果,但前者是由於地殼的運動形成的,後者是岩漿噴發形成的。

師:對,說明大家對已學過的知識掌握得很好。山嶽有多種類型,如褶皺山、斷塊山、火山等。喜馬拉雅山就屬於褶皺山脈。

(板書)褶皺山

[教師精講]

(播放動畫“褶皺的形成”,投影圖片“褶曲示意圖”)

師:褶皺是怎樣形成的?褶皺的基本單位是什麼?

生:岩層由於地殼運動的強大擠壓作用而發生變形,產生的一系列波狀彎曲就是褶皺。褶皺的基本單位是褶曲。

師:對。看圖說明,褶曲有哪兩種基本的形態?如何區別它們?

生:褶曲有兩種基本形態,一種是背斜,一種是向斜。從形態上可以區別它們,背斜的岩層向上拱起,表現爲山嶺;向斜的岩層向下彎曲,表現爲谷地。

師(微笑):如果你是一名野外地質工作者,你到大自然中去,用剛纔的方法作爲判斷背斜和向斜的依據,那麼你很有可能“南轅北轍”啊。

生:(看圖4.9“褶曲示意”,認真觀察、分析背斜、向斜的根本判斷依據)

師:在真正的野外地質工作中,一座山嶺並不一定就是背斜,一個谷地也不一定就是向斜,這是爲什麼呢?那麼到底什麼纔是判斷背斜、向斜的真正依據呢?

生(看書):岩層的新老關係纔是判斷背斜、向斜的重要依據。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層較老,兩翼岩層較新;而向斜中心部分岩層較新,兩翼岩層較老。

師:很正確,請看動畫。

(播放動畫“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引導學生對背斜、向斜中岩層的受力進行分析,理解成因)

師:爲什麼背斜反而會成爲谷地,向斜反而會變爲山嶺呢?

生:背斜的頂部受到的是張力,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蝕,所以變成了谷地;向斜的軸部受到的是擠壓力,岩石堅硬,侵蝕的速度很慢,反而成爲了山嶺。

師:很好。我們把背斜或向斜發育成的山嶺或谷地,統稱爲褶皺山。有的規模很大,如南美的科迪勒拉山系、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出示世界地形圖,讓學生找出這兩大山系)有的規模很小,只有幾十米。

(閱讀材料:板塊運動與褶皺山系。用圖片投影出岩石圈六大板塊的構成,使學生藉助於直觀形成對六大板塊的認識,理解板塊運動與地貌成因之間的關係)

(活動探究)

(p80活動。活動1是對學生是否能學以致用的檢驗,考查學生是否掌握了背斜、向斜的根本判斷依據。活動2需要結合背斜、向斜不同部位的受力分析,讓學生展開討論,得出結論)

師:活動1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山嶺,一個谷地,究竟哪一個是背斜,哪一個是向斜呢?請大家展開討論,根據剛纔掌握的判斷方法回答。

生:乙地是背斜,甲地是向斜。甲地由於軸部受壓力,岩石堅硬不易被侵蝕,所以最後成了山嶺。而乙地是背斜,它的頂部受到的是張力,岩層破碎,容易被侵蝕,反而成了谷地。

師:很好!說明大家真正學會了透過現象看本質,掌握了背斜和向斜根本的判斷依據。請看活動第2題,思考後回答。

(本題有難度,學生可能回答不夠到位,教師評價總結:背斜是天然的拱形構造,安全穩定。而向斜是一種儲水構造,不利於施工,且隧道開挖部位受到的是張力,易破碎塌方)

師:地殼的運動是塑造地表形態的主要力量,褶皺山脈是其形成的一類,另外一種常見的由地殼運動而形成的山嶽是——斷塊山。

(板書)(二)斷塊山

(出示動畫“斷層的形成”)

師:根據動畫,請說一說斷層是怎麼樣形成的?“斷層”和“斷裂”一樣嗎?

生:地殼的運動產生了強大的壓力和張力,超過了岩石的承受力時,岩石就會斷裂破碎,這只是斷裂。如果斷裂面兩側的巖體沿斷裂面發生明顯的位移,這纔是斷層。

師:非常好!那麼斷層會形成哪些地貌呢?

生:山嶺和谷地,統稱爲斷塊山地(斷塊山)。

師:對!斷塊山是地殼運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分佈廣泛的地貌形態,有的規模很大,如華山。

師:華山、泰山都是中國的五嶽名山,你知道它們各自以什麼特點著稱嗎?

生:華山——“險”,泰山——“雄”。

師:很好,說明大家知識面很寬。正因爲華山和泰山是由於斷層而形成的斷塊山,聳立在谷地和平原的邊緣,才顯得那樣高大雄險,廬山也是的斷塊山。

(活動探究)

(p81活動,地質構造是學生此前沒有接觸過的概念,需教師作以說明)

(地質構造:由地殼的運動而引起岩層的變形或變位)

(出示圖片“褶皺山——喜馬拉雅山、斷塊山——華山”)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斷塊山由於受斷層控制,所以外形一般呈斷塊狀,較少有綿長的山脈,山地與平原的分界線較明顯,往往比較陡峻、挺拔。而褶皺山往往是一系列背斜和向斜,山嶺和谷地相間分佈在較寬的河谷地帶往往形成山區主要的居民點和農耕區。

國中地理複習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流水侵蝕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蝕作用的三種形式及其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2)瞭解流水堆積地貌的形成,掌握沖積平原的三個組成部分及形成過程。

2.過程與方法

(1)根據資料,能夠分析不同河段河流侵蝕作用的差異。

(2)閱讀河流堆積地貌示意圖,能夠分析沖積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流水侵蝕作用的三種形式及其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2.流水堆積地貌的形成。

?教學難點】

1.流水侵蝕地貌的形成原理。

2.河流演變過程中凹岸侵蝕和凸岸堆積的分析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3.洪(衝)積扇與三角洲的形成過程和區別。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設計

風水學在中國文化中是一門源遠流長的學問。其目的是教導民衆,在山河大地之間,挑選一處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並利用此環境,積極奮鬥,努力不懈,進而使長居此地的人們健康、平安又興旺成功。雖然經過時間演化,有迷信成分,但裏面卻包含着中國古代樸素地理學的思想。

比如,殷商時代的居住風水──“攻位於汭”(汭:河水內灣環抱處,爲凸岸)就蘊含着豐富的科學道理,也體現了道法自然的哲學思想。

一、河流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

(一)河流侵蝕地

1.溯源侵蝕及其形成地貌

學生活動:識別圖中所顯示的河流的侵蝕方式並說出判斷依據。

教師活動:結合圖片講解溯源侵蝕。甲河源頭處受到流水侵蝕的作用,基岩坍塌,河流的長度被延長。經過長期發展,甲河的源頭不斷向乙河處移動,最後與之溝通。可見,通過溯源侵蝕作用,河流向源頭部分延伸,河谷加長。

承轉:那麼,圖中顯示的甲河的河谷形態還有什麼變化呢?圖中甲河谷不但變長了,還變寬了、變深了!引導學生分析導致這種變化的外力作用是什麼?

2.下蝕、側蝕及其形成地貌

師生共同總結河流侵蝕地貌的類型及其侵蝕方式,同時結合幻燈片讓學生認識“v形谷”

過渡: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河流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每一條河流都有它的過去、現在、將來,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教材圖4.17“河谷的演變”,回答問題:

①描述圖中所示的河谷的演變過程。

②若我們觀察同一條河,a、b、c三種河谷形態可能出現在什麼河段?

教師結合圖片講解河谷的演變過程,指出三種河谷形態所在的河段。同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結。

承轉:從圖上看,原本比較平直的河谷逐漸變得彎曲,學者們稱之爲“河曲”。很多河流都是蜿蜒曲折地流過大地,向世人展示出彎曲之美(課件圖片)。

從河岸角度來看,每個彎曲的河岸都可以分爲凸和凹兩種形態。請同學們在教材插圖4.17中的b圖上找出兩種河岸,若你有疑問請參照象形文字“凸”和“凹”的形態。

3.凹岸侵蝕、凸岸堆積

那麼,凸岸和凹岸處的主導外力作用是什麼呢?凸岸之所以“凸”是有沉積物的不斷積累,而凹岸是物質逐漸減少的結果。結合侵蝕作用和堆積作用的定義,我們可以推斷:凸岸表現爲流水的堆積作用,屬於堆積地貌;凹岸表現爲流水的侵蝕作用,屬於侵蝕地貌。古代人曾有詩描述到這兩種河岸的差異。

學生活動:

①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實景圖中的凸岸和凹岸。

②閱讀古詩,找出詩句中描述凸岸和凹岸的部分。

③根據詩歌推斷兩種河岸形態對人類活動的不同影響,並說明理由。

承轉:如果有一平直河道,因爲地轉偏向力導致河水流速有所差異,進而導致了河流的彎曲,那麼這條河道的形態將怎麼繼續發展下去呢?

(二)河流堆積地貌

1.河漫灘平原

學生活動:推測圖中河道形態的演變趨勢。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分析河道形態的演變過程,自然得出河漫灘平原的成因,最後總結河漫灘平原的形成。

承轉:河漫灘平原是河流沖積平原的一類型,河流的堆積地貌還有其他的類型。

2.洪積──沖積平原

學生活動:根據課前預習成果,找出圖中沖積扇的位置,並說明理由。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分析採玉地點的地貌類型,指導學生分析沖積扇不同部位的顆粒大小。同時,教師要藉助課件展示沖積扇的實景圖和素描圖,引導學生觀察其形態特徵。

承轉:河流出山口形成了沖積扇,進而可能擴大爲洪積──沖積平原,那麼有些河流是注入海洋的,在河流入海口又會形成什麼樣的地貌呢?

3.三角洲平原

教師活動:帶領學生閱讀教材案例3,在幻燈片上指出黃河三角洲的位置,從而引領學生建立三角洲的實景概念。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根據教材描述總結三角洲的形成條件。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提取教材文字信息,同時對學生的總結加以整理、規範,進而形成簡練的語言。

師生共同總結河流堆積地貌的類型

承轉:學完河流地貌的知識,同學們能否解釋本節課之初提出的問題呢?

學生回答後,教師進行總結,說出墓葬區選址的科學原理與現代城市風水中“反弓水”的荒謬之處。同時,教師也要進行解釋,風水之目的是尋求宜居所在,遵循科學原理,摒棄其中迷信成分。

承轉:從上例我們也可以看出,河流地貌對人類活動有很大的影響。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河流地貌對聚落分佈的影響”,總結河流地貌對聚落分佈的具體影響。

二、河流地貌對聚落分佈的影響

教師引導學生提取信息,完成課件上所提出的的問題。

(一)河流在聚落形成中的作用

世界大城市多靠近河流,源於河流能提供充足的生產、生活用水;同時,靠近河流方便對外聯繫和運輸。農業社會,社會的發展主要依靠種植業,河流的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利於耕作,可爲聚落提供豐富的農副產品。

(二)河流對聚落分佈的影響

河流地貌中的堆積地貌對聚落的形成有很大吸引力,而堆積作用顯著的地區地形較爲平坦。故而,平原低地區:聚落一般沿河流成線狀分佈。但是,河流也能帶來洪澇災害,平原上的聚落還要考慮如何避免洪水的威脅。

山區河谷中,聚落一般分佈在沖積平原向山坡過渡的地帶。這樣,既能避開洪水的威脅,還能充分利用河流的優勢條件。

國中地理複習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瞭解世界人口的增長規律和分佈特點,理解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的概念,掌握不同人種的分佈地區。

2、瞭解世界主要語言的分佈地區,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特點和分佈。

3、瞭解人類的居住地——聚落和自然環境的關係。

?教學重點】

世界人種和語言宗教的分佈地區

?教學用具】

教學掛圖和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人口和人種。

世界人口增長的特點:先慢後快。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計算各洲人口增長的快慢。對於各洲來說,非洲最快,歐洲最慢。

世界人口的分佈: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及北美洲東部人口稠密。

沙漠、雨林,高緯度和高山高原地區人口稀疏。

人口問題:使人口的增長和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人種的劃分:白種人、黑種人和黃種人。

人種的分佈:白種人:歐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

黃種人: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拉丁美洲。

黑種人:非洲,大洋洲,美洲

補充:結合地圖掌握三大人種的分佈地區,特別是人種比較複雜的亞洲和非洲地區。

2、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世界的主要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範圍最廣的是英語)。

世界三大宗教:__,伊斯蘭教,佛教。

名稱

發源

分佈

典型建築

__

亞洲的西部

歐洲,北美洲,大洋洲

教堂

伊斯蘭教

阿拉伯半島

亞洲西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清真寺

佛教

古印度

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寺廟(佛塔)

補充:我國的維吾爾族是白種人,印第安人是黃種人。藏族和蒙古族信仰佛教。回族和維吾爾族信仰伊斯蘭教。

3、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聚落的形式: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分類標準:勞動方式的差異。

聚落的發展和環境的關係:有利條件水源充足,地形平坦肥沃,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

各地的聚落都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的特點。

總結:本章講述了世界的人種和語言宗教的分佈,還有世界人口和聚落的分佈好發展規律。重點是人種、語言、宗教的分佈地區,這是一個考試的重點內容,要熟練掌握。

?作業設計】

列表比較世界人種、語言和宗教的分佈地區。

國中地理複習教案篇4

[導入]今天我們複習的內容是第一章地球和地球儀。請同學們拿出第一冊書及筆記本,有地球儀的同學,把地球儀準備好。本章的重點知識是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地球的基本運動——自轉和公轉。

[板書]地球的面貌

[講解]我們通過看衛星圖片、海岸觀船、古代的麥哲倫環球探險航行、對於月食的觀察等現象都可以得出結論——地球是一個球體。

[板書] 形狀:球體

[演示][讀圖]圖5(地球的大小)

[講述]地球的極半徑、赤道半徑及赤道周長

[板書]大小: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

[讀圖][演示]圖1—6/全球海陸面積比較,1—7/世界海陸分佈

[板書]地球表面的海陸分佈

海陸分佈:陸地——29% 海洋——71%

七大洲 四大洋

[演示]東、西半球圖

[講解]東半球主要的大洲有: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西半球主要的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的位置在南極點附近,跨越了東西半球。

[讀圖][演示][提問]

1、東半球圖,自西而東,有哪些大洲穿過40ºn緯線?(自西而東:歐洲、亞洲)

2、東半球圖中,沿0º穿過的大洲與大洋?(北冰洋、歐洲、非洲、大西洋、南極洲)

3、東半球圖中,沿120ºe穿過哪些大洲?(亞洲、大洋洲、南極洲)

4、讀西半球圖,沿60ºw穿過哪些大洲。

5.讀書中1—8(七大洲四大洋分佈圖),赤道穿過哪些大洲?(非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

6、讀兩半球圖,觀察南迴歸線穿過哪幾個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7、讀圖1—4(麥哲倫船隊環球探險航線示意圖),說明麥哲倫在1519年——1522年環球航行時,依次經過了哪幾個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繞道好望角從大西洋回到了西班牙)

[過渡]我們生存在這個地球上,在生活中很多時候都需要確定一個地方的位置,我們可以藉助地球儀、經緯網來確定,這是我們本章的第二個重點知識,地球儀和經緯網。

[板書]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讀圖、講述]1-11(地球儀)地球儀是人們製做的地球的模型,它可以繞着一個固定的軸轉動,也就是地軸,地軸與地球儀表面相交的兩個點固定不動,上端代表北極,下端代表南極。

[過渡]在地球儀上有許多橫縱交錯的線,是經緯線。下面我們一起來回顧有關經緯線的知識並總結出一些規律。

[板書]緯線和緯度 經線和經度

[讀圖、演示、提問]

1、讀美國地形圖,根據已有的經緯網知識,說出美國本土的經緯度範圍。(緯度範圍:北迴歸線至北緯50度之間,經度範圍:西經125度至西經67度之間。)

2、讀澳大利亞圖,說出澳大利亞本土的經緯度範圍大約是多少?(緯度範圍:南緯10度至南緯40度之間。經度範圍:東經113度至東經152度之間。)

3.陳鶴同學暑假將要和家人一起到美國的西海岸旅遊,到西海岸的科羅拉多大峽谷觀光,遊覽著名的黃石公園,同時到美國西部著名的工業城市洛杉磯、舊金山、西雅圖參觀。你能通過讀美國的地形圖或自己手中的地球儀,讀出洛杉磯、舊金山、西雅圖的緯度位置,併爲他的旅遊設計一條路線嗎?(大約是:洛杉磯在北緯34度附近,舊金山在北緯37度附近,西雅圖在北緯48度附近。小明的旅行應該是自北而南或自南而北依次進行參觀。)

4、小明寒假裏和父母一起到澳大利亞去探親旅遊,他們到澳大利亞東北部著名的大堡礁參觀,在這裏他們在潛水員的指導及帶領下一起潛到了海中,欣賞了美麗的珊瑚,後來他們還到著名的悉尼歌劇院觀看了演出,併到達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參觀。請你讀出凱恩斯、悉尼、堪培拉的緯度(凱恩斯:南緯17度附近,悉尼:南緯34度附近,堪培垃:南緯36度附近)

[提問]請同學們根據第3、4兩題得出的結論,結合所涉及到的城市的分佈,說說緯度的分佈有什麼規律?(向北增大的爲北緯,向南增大的爲南緯)

[練習]緯度的判讀

[讀圖、練習]中國行政區劃圖 美國地形圖

1.住在重慶的阿強計劃在假期沿長江順流而下做一次旅遊,他想沿途參觀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宜昌、武漢、南京,最後抵達上海,參觀一下上海的浦東新區以及著名的東方明珠電視塔,再乘車到杭州市遊覽著名的西湖。請你讀圖分別說出武漢、南京、上海、杭州的經度。(武漢:114ºe,南京118ºe,杭州120ºe,上海122ºe)

2、隨父母旅居紐約的元元計劃在假期到美國東北部的五大湖沿岸參觀美麗的尼亞加拉瀑布,併到這裏著名的工業城市參觀調查,請你讀出紐約、匹斯堡、底特律、芝加哥的經度位置。(紐約:西經73度,匹茲堡:西經79度,底特律:西經83度,芝加哥:西經88度。)

3、請同學們根據第1、2兩題得出的結論,結合所涉及到的城市的分佈,說說經度的變化有什麼規律?(向東增大的爲東經度,向西增大的爲西經度。)

[練習]經度的判讀

[練習]判斷以下地區的半球位置(東西半球判斷練習),abcd四地,位於東半球的有哪幾點?位於西半球的有哪幾點?

[板書]東半球沒有大於160度的經度,西半球沒有小於20度的經度。

[過渡]我們知道了緯線和緯度,經線和經度的概念和規律,就可以利用它們交織成的網來確定一個地方的位置。

[板書]經緯網

[講解]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意地點的位置。應用於航海、軍事、氣象、航空等方面。

[練習]經緯網的判讀

[過渡]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可以觀察到很多自然現象,如晝夜更替、四季變化等,這些現象的產生原因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地球的運動。

[板書]地球的自轉運動

自轉方向——自西向東

自轉週期——1天

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更替

[演示][講解]地球不停地繞着地軸做自西向東的運動,週期是一天。由於地球是個不透明的球體,所以同一時刻地球表面只能有一半的地方被太陽照亮,另一半處於黑暗之中,這樣地球表面就有了晝夜之分,又因爲地球在不停地自轉,所以地球表面就有了晝夜交替現象。晝夜更替的週期是一天。

[過渡]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圍繞太陽進行公轉。

[板書]地球的公轉運動

[讀圖][演示][講解]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繞着太陽進行公轉。讀圖可以看出地球公轉的方向同自轉方向相同,也是自西向東,軌道是個橢圓形,公轉一週的時間需要一年。

[板書]公轉方向——自西向東

公轉軌道——橢圓形

公轉週期——1年

[演示]公轉運動(1—20)

[講解]觀察地球的公轉運動可以看出,地球在公轉時,始終時傾斜着的,地軸始終傾斜着指着北極星的方向。由於公轉時地軸始終傾斜,當地球運行到公轉軌道上的不同位置時,各地的晝夜長短髮生了變化,使得不同地區獲得的熱量多少不同。

每年的6月22日前後,是北半球的夏季,這時,北半球獲得的熱量比較多。每年的12月22日前後,是北半球的冬季,這時,北半球獲得的熱量比較少。每年的3月21日前後,是北半球的春季,每年的9月23日前後,是北半球的秋季,這兩個時段,北半球獲得的熱量比冬季多些,比夏季少些。

由於同一個地方一年內不同的時間獲得的太陽光熱的多少存在着差異。就出現了四季現象。在北半球,一般3、4、5月爲春季,6、7、8月爲夏季,9、10、11月爲秋季,12月份和次年的1、2月爲冬季。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季節正好相反。

[板書]四季更替

[過渡]由於不同的緯度獲得的太陽光熱多少不同,我們將地球表面劃分爲五帶: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板書]五帶的劃分

[讀圖][講解]1—23(五帶的劃分圖) 熱帶:位於南北迴歸線之間。這個地帶終年炎熱。

溫帶:北溫帶——北迴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溫帶——南迴歸線和南極圈之間。溫帶地區獲得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有明顯的四季之分。

寒帶:北寒帶——北極圈以北的地帶,南寒帶——陽光照射角度小。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獲得太陽光熱少,終年嚴寒。

[小結]本章的內容圍繞着三個問題爲中心:地球的面貌、在地球表面確定位置、地球的運動。其中地球的面貌這個內容重點要掌握世界上大洲和大洋的輪廓及相對位置;在地球表面我們需要利用經緯網來判斷任意地點的位置,包括它的半球位置、低中高緯度位置及經緯度;地球的自轉運動和公轉運動要知道它們的運動規律及產生的地理現象。

國中地理複習教案篇5

世界人口的增長

畢業會考考試標準

1、運用地圖、資料,敘述世界人口增長和分佈的特點。

2、舉例說明人口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

?自主複習:】

1、1999年世界人口總數突破 60 億大關,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較快的速度 持續 增長。 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正數——人口在增長;負數——人口在減少)。 目前,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是:非洲和歐洲

運用上述知識解答下列題目

(1)、一個百萬人口的城市,佔地面積爲25平方千米,在2006年出生了15000個嬰兒,同一年有2000人死亡,不考慮其他因素,該地2006年人口的自然增長率爲 ,2006年初該城市的人口密度爲 。

(2)、讀世界人口增長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①、從1830年開始,世界人口每增加

10億所用的時間依次爲 年、 年、

年 年、 年。

②、這說明人口每增加所用的時間 ,

人口增長速度 。

③、請把示意圖中的內容轉化爲一種人口增

長統計圖(提示:柱狀圖)見教材p39圖3–1

?課堂練習:】 運用上述知識解答下列題目

1、讀世界人口分佈圖,回答。

(1)圖中a、b_____、c_____、d四地,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它們的共同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地人口稀少,因爲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人口分佈極不均勻,70%的人口集中分佈在約佔陸地面積14%的土地上,大陸上約有35%—40%的地區基本無人居住,我們能否用人口遷移的辦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佈?談談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所在地區以_______人種爲主,居民多信奉_______教,使用______語。

2、讀下面三幅圖,回答問題:

(1)a圖是北極地區____人居住的______ ,反映了當地氣候_____________ 。

(2)圖b所示的建築是我國_________高原上的__________.

(3)試分析c圖(雲南傣族竹樓)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係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的人種

畢業會考考試標準

1、敘述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

2、並結合地圖敘述三大人種的主要分佈地區

1、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徵,世界上三大人種是指:①黃色人種 ②黑色人種 ③白色人種

2(一)讀圖31-1-1世界人口分佈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在圖中找出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是__________亞、__________亞、中國的__________部,朝鮮半島和日本羣島;___________歐、北美洲___________沿岸及___________地區,以及非洲尼羅河下游,北非地中海沿岸和幾內亞灣沿岸。

2.從圖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稠密區主要分佈在____________(沿海、內地)。

3.主要分佈在____________(平原、高原、山地)。

4.世界人口稠密區主要在____________(北半球、南半球)的亞熱帶和溫帶地區。

(二)讀圖31-1-2世界人種分佈圖;回答

1.白色人種主要分佈在__________洲,__________洲及__________洲,及__________洲北部。

2.黃種人主要分佈在__________洲東部。以及__________洲、__________洲也有分佈。

3.黑種人主要分佈在__________洲、__________洲、__________洲以及__________洲。

第三節、世界語言和宗教

畢業會考考試標準

1、運用地圖敘述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阿拉伯語的主要分佈地區

2、敘述世界三大宗教及主要分佈地區,舉例敘述不同國家和地區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傳統

1、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漢語,世界上流傳最廣的語言是英語。

聯合國工作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2、世界上三大宗教是指①、佛教 ②、伊斯蘭教 ③、其中 基督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源於中國本土的宗教是 道教。 運用上述知識解答下列題

1、建築c屬於哪個宗教的代表性建築?( )

a、佛教 b、 c、伊斯蘭教 d、印度教

2、下列地區中,b建築最常見的是( )

a、歐洲西部 b、北美洲 c、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門 d、大洋洲

3、b類建築分佈最廣的地區的居民通用的語言是( )

a、漢語 b、英語 c、阿拉伯語 d、日語

國中地理複習教案篇6

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區

過渡:人類是在土地上進行社會經濟活動的,因此,土地是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物質基礎,城市內部因土地利用的方式不同,一般可以將城市用地分爲商業用地、工業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機關用地等不同類型。

商業區的形成:商業活動要求接近消費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可能帶來大量的消費人口,因此,商業活動大都分佈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商業活動在某地發展起來後會帶來衆多的消費者,這,又會吸引飲食、交通、郵電、銀行等其他的服務,這些方便的服務設施又會吸引更多的人和服務,這就是集聚效應。通過集聚效應,商業區逐漸形成。

商業區分佈於市中心、交通幹線的兩側或街角路口。

設問:西安市的商業區主要分佈在哪裏?引出中心商務區:整個城市的商業核心地區,商業、服務、金融、貿易、信息等活動高度集中,建築物以高層爲主,交通運輸便捷,零售商業發達。

住宅區的形成:住宅是一天中居民活動時間最長的場所,因此,住宅區是城市中最爲廣泛的一種土地利用方式。在大多數城市中,住宅區佔據城市空間的40%-60%。有的城市,隨着住宅區的分化還出現了中高級住宅區和低級住宅區。

此處學生可以根據生活經驗對比高級住宅區和低級住宅區。

工業區的形成:工業區是由城市內部工業相互聚集而形成的。這些工業專業化程度高,且有很強的協作性。由於生產過程中有大量的運輸要求,故工業區要靠近交通便捷的地帶來佈置廠房、倉庫等設施。

以上3個區是城市中常見的功能區。

2、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區的分佈和組合構成了城市內部的空間結構,也叫城市地域結構。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結構有以下3種。

同心圓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這3個模式的閱讀屬於擴展學生知識面的,故我讓學生自己閱讀即可。

3、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因素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有:經濟因素、經濟收入、知名度、宗教種族、歷史原因等,其中經濟因素是主要因素。

由於城市裏各種功能的活動都要佔用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供應是有限的,因此地價決定了每種土地用於哪一種活動。而地價取決於距離市中心遠近和交通便捷程度。此處ppt出示經濟因素對功能區的影響示意圖。學生看《新新學案》大冊子第25頁。分析功能區和距離市中心遠近、交通通達度之間的關係。

國中地理複習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

(1)知道中國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及主要特點;

(2)瞭解我國土地資源的現狀,理解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記住耕地、草地、林地三種最主要的土地類型的分佈。

(4)知道我國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理解我國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作爲一項基本的國策。

2、智能的培養

(1)初步學會用統計圖表的形式,反映我國人均耕地少,耕地面積在減少的情況下,說明人口與土地資源的關係,培養利用各種地理圖表和文字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2)通過我國土地資源分佈差異的教學,學會運用比較、歸納的學習方法。

(3)通過調查家鄉土地資源狀況的活動,培養動手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

3、思想教育要求

(1)通過土地資源重要性和我國土地資源的現狀的教學,培養學生熱愛土地、熱愛祖國的情感。

(2)通過我國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的教學,增強責任感和法律意識,樹立正確的土地資源觀、人地觀和可持續發展觀。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掌握我國土地資源利用類型構成的特點。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劇減少等土地資源問題和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意義。

2、難點

(1)理解我國土地資源現狀與我國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的關係。

(2)我國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帶來的嚴重後果,對學生進行土地資源的國情國策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形成可持續發展意識。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土地資源的利用

導入新課:請同學們回憶,什麼是自然資源?什麼是可更新資源?我們腳下的土地屬於什麼資源?它可更新嗎?土地資源是指目前和可預見到的、將來可供人類開發利用的土地,它是人類最寶貴最基本的自然資源。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我國土地資源的狀況如何。

板書:第三節 土地資源

教師:同學們,我們對土地的讚美真是說不盡、道不完,那麼你對土地知道多少呢?想一想,土地有那些用途?如果失去了土地,我們人類的生活和生產將會怎樣呢?

板書:一、土地資源的利用

教師:啓發學生,聯繫自己生活體驗、所見所聞,談談土地的用途及重要性。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談認識,由學生總結。

學生總結:土地的用途很廣,有的土地可以種植糧食、蔬菜、瓜果,爲人類提供食物;有的土地可以栽種樹木,爲人類提供木材;有的土地可以生長牧草,爲人類提供放牧牲畜的場所,提供肉、奶、皮毛畜產品;有的土地還可以用來建房、築路等等。土地對人類極爲重要,失去了土地,人類就沒有了食物來源,就沒有了生存的空間,我們人類的生活和生產就會停止。

教師提問:人類對土地懷有深厚的感情,對土地的認識也很深刻。課本上有一段話對“什麼是土地?”作了精闢概括,請解釋這段話的含義。

學生思考、討論、談自己的認識,教師啓發、引導,由學生總結。

教師:同學們都講得很好。我們知道,土地的用途是多種多樣的,這正說明土地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土地纔有着不同的用途。那麼,土地的類型如何劃分,又具體分爲哪些類型呢?

板書:1.土地資源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