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池上小班教案精選5篇

教師文案 閱讀(7.29K)

學科要求在教案設計中扮演着關鍵角色,因爲它們指導了課程的核心內容和教學方法,教案的編寫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個性差異,以提供個性化支持,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池上小班教案精選5篇,感謝您的參閱。

池上小班教案精選5篇

池上小班教案篇1

設計意圖

“聽辨音的強弱、高低”是幼兒應具備的音樂能力之一。音樂遊戲活動“豆豆找餅乾”,用卡通形象“豆豆”貫穿整節活動,創設幫助豆豆找餅乾的遊戲情景,讓幼兒在聽、想、找、唱中感知、表現聲音的強弱變化。

活動目標

1.能聽辨聲音的強弱變化,並根據距離的遠近控制聲音的強弱。

2.鍛鍊聽覺能力和控制聲音強弱的能力,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對於遠近的空間距離有初步的感知經驗,初步學唱過《豆豆找餅乾》歌曲(歌詞附後);物質準備:卡通豆豆圖片一張,卡通豆豆頭飾一個,餅乾10塊,小鼓一個,餅乾貼紙若干,佈置森林場景。

活動過程

一、聲勢導入激趣

1.動動手。教師變化聲音敲擊小鼓,提問:剛纔小鼓說話的聲音有什麼變化?(從小聲到大聲)我們把膝蓋變成小鼓,小手變成鼓槌,一起來學學小鼓的聲音吧。

2.動動腳。教師交替變換鼓聲大小(從大聲到小聲再到大聲),提問:我們把地板變成小鼓,把小腳變成鼓槌,一起來學學小鼓說話吧。

二、練習聲音的強弱變化

1.複習《豆豆找餅乾》歌曲。

出示餅乾,師:這是誰的餅乾?豆豆丟了餅乾一定很着急,我們用歌聲提醒他找餅乾吧!

2.結合圖片進行聲音強弱的練習。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用強弱不同的聲音演唱。師:豆豆在離餅乾很遠的地方,我們要怎麼唱他才能聽見呢?現在豆豆離餅乾很近了,我們可以用什麼聲音來唱?(2)演示圖片,練習聲音的強弱變化。師:可是豆豆沒有發現餅乾,他又到別的地方去找了。如果豆豆離餅乾又遠了,我們唱歌的聲音有什麼變化?豆豆又走近餅乾.我們唱歌的聲音有什麼變化?現在我們一起看着豆豆來唱一唱。

三、趣味遊戲

1.介紹遊戲玩法。

師:我們也來玩“豆豆找餅乾”遊戲吧。豆豆的餅乾會藏在一個小朋友的身上,小朋友要用歌聲來告訴豆豆餅乾藏在哪裏。如果豆豆離餅乾遠,我們唱得大聲;如果豆豆離餅乾近,我們就唱得小聲。不能直接告訴豆豆餅乾藏在哪裏.只能用歌聲來提示。

2.分角色遊戲。

(1)第一次遊戲。師幼坐成大圓圈,請另一教師當豆豆,教師根據情況與幼兒一起唱,用不同強弱的歌聲提醒豆豆找餅乾。找到後,請豆豆說說是怎麼找到餅乾的,小朋友是怎麼幫助豆豆的,進一步明確遊戲的玩法。(2)第二次遊戲。請一名幼兒當豆豆,其他小朋友用不同強弱的歌聲提醒豆豆找餅乾。(3)第三次遊戲。請豆豆在“森林”裏找餅乾,其他小朋友邊唱歌邊拍手,用聲音和動作進一步表現強弱變化。

四、活動結束

師:今天大家都表現得很棒!現在請小朋友一起來分享今天找到的餅乾吧。

活動點評

本節活動教師巧妙地設計了“豆豆找餅乾”音樂遊戲,讓幼兒獲得聽辨與控制聲音強弱的能力。

第一環節教師運用聲勢導入,交替變換鼓聲大小,引導幼兒傾聽後用拍手和跺腳來表現聲音的強弱變化,爲接下來的學習做好經驗準備。

第二環節教師將難點前置。觀察距離遠近並用聲音表現強弱變化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敦師根據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創設遊戲情景,並採取直觀的圖片演示來進行聲音的強弱練習,很好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趣味遊戲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敦師循序漸進地組織遊戲。先是簡練、清晰地講解遊戲玩法與規則,再讓一位助教當豆豆示範遊戲.然後請幼兒當豆豆玩遊戲。同時,教師在遊戲過程中起到了支架作用,如在第一次遊戲時輔助幼兒歌唱,第二次遊戲時根據情況適當退出,第三次遊戲時放手讓幼兒來控制聲音。

此外,在遊戲過程中教師還善於關注個別幼兒,如一個能力比較弱的幼兒幾次錯過位置找不到餅乾時,教師循循善誘:“豆豆找不到餅乾着急嗎?想想你剛纔走到哪裏的時候小朋友的歌聲變小了?”同時,教師能夠隨機把控遊戲的難度,體現了教學的智慧。

附《豆豆找餅乾》歌詞(根據《兩隻老虎》曲調改編)

豆豆快來,豆豆快來,找餅乾,找餅乾,餅乾在哪裏?餅乾在哪裏?找一找,找一找。

池上小班教案篇2

活動目的:

1、對談話活動感興趣,樂意與同伴,教師交流。

2、會使用短句"xx有……。"

3、能安靜聽別人講話。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請家長引導幼兒觀察家中有什麼,豐富幼兒相關的詞語,幫助幼兒積累生活經驗。

物質準備:不娃娃一個。

環境準備:娃娃家材料配套:親子手冊《語言。我家有…》

活動過程:

1、出示布娃娃,以遊戲口吻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引導語:布娃娃要請我們到他家去做客,我們看看娃娃家裏有什麼。

2、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娃娃家裏有………自由交談:娃娃家好漂亮啊,我們來看看、說說娃娃家裏有些什麼。

個別提問:娃娃家裏有什麼?

引導幼兒嘗試用短句"娃娃家有……。"來表達。

小結:娃娃家有桌子、有椅子、娃娃家有牀,有櫃子;娃娃家有玩具、有書,還有美麗的花……。

3、引導幼兒與同伴交談,講述"我家有……。"啓發幼兒說說自己家裏有些什麼:娃娃家有這麼多東西,小朋友的家裏有什麼呢?

引導幼兒與同伴交談,用:"我家有……。"的短句來表達。

4、集中談話,總結擴展。

引導個別幼兒向全體幼兒說說"我家有……"。

鼓勵說話的幼兒大膽表達,要求其他幼兒安靜聽夥伴講話。

拓展話題:引導幼兒大膽地在集體中講述:"我們活動室裏有……。"引導語:小朋友說說:我們班上有什麼?

小結"小朋友認真觀察,愛動腦筋,發現家裏和活動室裏有很多的東西,我們還學會了用好聽的句子來說,大膽地和小夥伴說,,和老師說。老師希望小朋友繼續找找、看看、說說幼兒園裏有什麼、自己最喜歡的是什麼。

池上小班教案篇3

活動意圖:

怎樣讓孩子對詩歌產生學習興趣,在理解詩歌的同時,並有感情的抒發?對於小班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本次活動通過一個小祕密,引發幼兒的興趣,爲以後小花、小草的夢埋下伏筆,經過幼兒和老師共同努力,用肢體語言創編《彩色的夢》,在加深幼兒對詩歌理解的同時,不知不覺中也抒發了內心美好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

2.學習朗誦兒歌,嘗試用肢體動作來抒發內心的情感。

3.模仿兒歌句式進行創編,發展幼兒思維能力。

4.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5.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瞭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徵,進一步激發閱讀圖書的興趣。

活動準備:

?彩色的夢》教學掛圖等。

活動過程:

1.通過一個小“祕密”,激起幼兒興趣,引導幼兒嘗試訴說自己的夢。

“告訴小朋友們一個小祕密,昨天晚上老師做了一個很神奇的夢。夢見老師會飛了,一會兒飛高了,在藍藍的天上享受溫暖的陽光,一會兒飛低了,親親綠綠的小草,聞聞花香……可真美呀”

“小朋友你們睡覺的時候做過夢嗎?”

“有哪位小朋友來說說他夢到過什麼?”

2.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幼兒觀察小花、小草、白雲等夢的顏色,並用兒歌中的語言說出來。

“小朋友你們知道嗎,除了我們喜歡做夢,小花、小草也很喜歡做夢哦!而且他們的夢還有顏色呢!”

“下面,我們來一起欣賞掛圖,看看他們的夢是什麼顏色的?”

“小草的夢,是什麼顏色的?小花的夢,是什麼顏色的.?……”

3.師幼共同學習兒歌《彩色的夢》,鼓勵幼兒用肢體來表達情感。

“小草愛做夢,夢是綠綠的”

“小花愛做夢,夢是紅紅的”

“雲朵愛做夢,夢是藍藍的”

“小朋友愛做夢,夢是彩色的”

老師引導幼兒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小花、小草、白雲,加深對兒歌理解的同時,抒發美好情感。

4.鼓勵幼兒想象,仿編兒歌,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除了小花、小草喜歡做夢,還有很多可愛的動物、植物也喜歡做夢哦。”

“小朋友你來猜猜,還有誰喜歡做夢?它的夢是什麼顏色的?”

活動小結:

這節活動課,幼兒通過肢體+語言的形式,將《彩色的夢》很優美的呈現。結尾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有的孩子說:“蝴蝶愛做夢,夢是彩色的;有的孩子說:“葡萄愛做夢,夢是紫色的……”真是讓我很感嘆:孩子們的想象力豐富多彩!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着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爲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着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池上小班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理解故事內容,體會人物形象。

2、知道吃飯要自己吃,不要大人喂。豐富詞彙:難爲情、幫忙、真能幹。

3、喜歡聽故事,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活動準備:

故事書,投影儀小河馬、青蛙的貼絨圖片(要能看出大小比例)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河馬圍着飯兜兜的貼絨圖片,談話引出故事主人公。

提問:這是誰呀?它圍着飯兜兜要幹什麼?猜猜它自己會吃飯嗎,誰會來幫助它?

二、教師逐頁出示故事邊講解邊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第一幅圖。師:畫面中有誰?每天吃飯時,小河馬等着媽媽來幹什麼?它自己在幹嘛?小青蛙看見了會怎麼說?小青蛙爲什麼要笑話小河馬?你覺得小河馬這樣做對嗎?爲什麼?(教師完整講述本頁內容)

2、第二幅圖。師:有一天河馬媽媽有事出門了,小河馬吃飯了嗎?它怎麼樣了?小青蛙來幫忙,喂小河馬吃飯,喂完了嘛?爲什麼餵了半天才餵了一口。

小青蛙讓小河馬乾什麼?小河馬是怎樣做的?

3、第三幅圖。師:小河馬這下吃飯了嗎?是怎樣吃的?小青蛙看見小河馬自己吃飯會對小河馬說些什麼?

4、第四幅圖。師:這時候誰回來了?媽媽看見寶寶自己吃飯會說什麼?

5、師:你喜歡要媽媽餵飯的小河馬還是自己吃飯的小河馬?

三、討論:小朋友要怎樣吃飯。(自己吃,不挑食)四、教師有表情的完整講述故事一邊,有對話的地方可以啓發幼兒同自己一起講述。

五、小結:小朋友長大了,也要自己吃飯,不讓爸爸媽媽和老師餵飯。不挑食,吃飯香,才能長得健健康康!

活動延伸與建議:

1、在幼兒園吃飯時,鼓勵幼兒自己吃飯。不挑食,不貪玩,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

2、提供頭飾幼兒進行故事表演。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爲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爲,這節課還是成功的。

池上小班教案篇5

設計背景

回憶往事,每年過年都是我小時候最開心的事,聯想到現在的孩子,他們肯定和我有一樣的心情。我想,由於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他們對直觀性的事物,也就是摸得着、看得見的東西最感興趣,過年又是我們中國最喜慶的日子,孩子們對過年興趣這麼大、這麼嚮往,何不抓住這一機會,開展一個“過新年啦”的主題活動,讓孩子們感受一下我國傳統文化、民間習俗的同時,好好地樂一樂,既能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又能發展幼兒的能力,由此,我開展了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過年時要敲鑼打鼓放鞭炮,家家掛福字,貼窗花,掛彩鏈、彩旗,放氣球等。

2、過了新年,又長大了一歲。

3、能把新年看到的喜慶景象,大膽地用簡短的語言說給周圍的人聽。

4、能積極參與環境創設,並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他人。

5、豐富幼兒的詞彙,會說簡單的祝福語,收到禮物時說謝謝等。

6、引導幼兒參與集體活動,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7、通過操作活動,體驗與老師、同伴合作成功的樂趣,培養幼兒初步的集體榮譽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讓孩子們感受一下我國傳統文化、民間習俗。

難點:

1、能把新年看到的喜慶景象,大膽地用簡短的語言說給周圍的人聽。

2、引導幼兒參與集體活動,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佈置“過年啦”主題活動牆。

2、製作彩旗、彩鏈、鞭炮、賀年卡等。

3、發動家長帶一些佈置環境的材料(氣球、燈籠、中國結、福字等)。

4、剪貼窗花,佈置喜慶的走廊。

活動過程:

認識新年

社會:新年到談話:要過新年了科學:新年我知道

迎新年

歌唱:新年好兒歌:新年到談話:怎樣過新年

韻律活動:敲鑼打鼓放鞭炮科學:凍冰花

手工活動:粘貼彩鏈、彩旗棉籤畫:鞭炮

製作:鞭炮、賀年片師生共同佈置喜慶的新年環境

慶新年:和大班哥哥姐姐共慶新年!

1、看大班哥哥姐姐表演節目。

2、和大班哥哥姐姐找朋友。

3、互送禮物。

4、說祝福語。

5、給爸爸、媽媽送賀卡,說祝福語

長大一歲了:

談話:小時候的我社會:我長大了

談話:我會說、我會做……

兒歌:大一歲了、我會了歌曲:我長大了

教學反思

1、新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新的一年的開端,我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需要,設計了這一主題活動。爲了給孩子們的活動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在活動設計的過程中,我們主要從“認識新年——迎接新年——慶祝新年——長大一歲了”四個環節入手,通過組織談話、歌曲和兒歌來加深幼兒對新年的認識與瞭解;通過親手佈置活動環境、製作新年賀卡進一步爲迎接新年做準備;以開聯歡會的形式慶祝新年,體驗新年到來的喜慶氣氛;最後以談話形式使幼兒懂得長大一歲了的意義。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1)對幼兒發展的反思,主要是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幼兒懂得長大一歲了,在新的一年裏要更加懂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個愛學習、有禮貌的乖寶寶。當談到“我又長大一歲了”的時候,孩子們說出了許多自己的想法。這個說:“我會自己穿衣服和脫衣服了。”那個說:“我能幫爸爸媽媽幹好多事,能掃地板,還會穿鞋、提褲子-----”還有的說“我不用大人抱”“我會給爺爺奶奶搬椅子”,還有的孩子“我能幫老師收拾玩具,給小朋友系鈕釦”,還有的說“我能自己畫畫了”------每個孩子的話語都得到了老師和小朋友們的熱烈的掌聲,孩子們的表現慾望得到極大的滿足。

(2)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預設的主題活動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需要,說明這個主題活動選得好,通過這次主題活動,對以後開展主題活動提供了經驗、打下了基礎,在這次主題活動中,老師的理念進一步更新,並用這些理念來指導幼兒的活動,達到了資源共享(材料、環境、方案……),通過合作,互相學習、互相補充,提高了老師之間的凝聚力,增強了老師的參與意識。

(3)對師幼互動的反思,這次活動,不單是老師和幼兒互動,也讓家長積極地“動”起來,主動參與、配合到我們的活動中。a、要尊重家長。b、向家長介紹配合工作的方法。c、讓家長參與的目標要明確,任務不能過於頻繁。d、活動後展示成果,讓家長看到自己的參與使孩子得到了什麼、知道家長的參與有利於孩子的發展,孩子的成長也離不開家長的關注,,使家長變被動接受爲自動參與。使家長真正成爲老師的好幫手,幼兒園的好合作夥伴,爲孩子們的發展和健康成長起到最大的作用。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過新年啦”這個主題活動的確立,附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需要,所以整個活動開展得很好,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一直很高,預期目標完成得很好。但在開展主題活動的第一個環節認識新年時,因爲幼兒年齡小,對過年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很少甚至沒有,我們只是通過談話、兒歌、歌曲和一些簡單的圖片來開展活動的,對孩子來說有點說教,所以掌握起來很吃力,雖然最後孩子都會說了,但是,是通過老師反覆地“填鴨”才獲得的。

4、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多爲幼兒考慮一些,多爲幼兒準備一些直觀的影相資料讓幼兒觀看,讓幼兒親眼看見、親自感受,讓幼兒直觀地感受人們慶新年的一些活動和習俗,直接地獲得知識和經驗,像後三個環節一樣“直觀性”強一些、參與性多一些、操作性多一些,老師的“說教”、“填鴨”少一些。通過讓幼兒親身體驗、親自感受同“說教”、“填鴨”相比,結果一樣,但過程不一樣,對幼兒的發展也不一樣,這樣才真正體現了“以人爲本”的理念,只有幼兒的能力發展了,這樣的活動纔有意義,活動開展起來就會順利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