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2024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選8篇

教師文案 閱讀(2.5W)

實用的教案應該結合實際的教學時間和學科要求,合理安排教學任務和學習進度,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反思,提高教學經驗和教學能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2024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選8篇,供大家參考。

2024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選8篇

2024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和“=”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

2.使學生知道用“大於、小於、等於”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建立符號感。

3.培養學生互相謙讓、團結友愛的良好品德。

4.培養學生初步判斷、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生認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說:稱稈 鴨子 耳朵 紅旗 小棒。

生配合回答1~5各數

1.教師報數請學生拿:2、5、3、1、4。

2.4、2、5、1、3,請學生把以上幾個數字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同桌互相檢查、糾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觀察主題圖,回答問題

要求:看圖聽故事。

[設計意圖]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的開始就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喚起學生的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時出示主題圖)。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們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興了!到了中午,他們又累又渴,於是他們跑到花果山上採了許多水果,來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時出現了小小的問題,同學們,你們能幫小猴們分水果嗎?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問:1.圖上有哪些水果?分別是多少?

2.圖上有幾隻猴子?如果每隻猴子吃1個梨、1個桃、1根香蕉,夠不夠?

(二)引導學生操作學具,學習“>”“<”和“=”

1.教學“=”(猴和桃比)。

(1)指導學生操作學具,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豎排出來,說出誰多誰少。教師出示相應圖片及數字。

(2)教師說明:當桃和猴誰也不多,誰也不少時,我們就說3只猴和3個桃相等。(板書:“=”),等於號是兩條一樣長的線,請學生跟讀“3等於3”。

2.教學“>”(猴和香蕉比)。

(1)學生操作學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書3>2)。

(2)請學生觀察“>”,教師及時板書簡筆畫,“一條大魚和小魚,大魚在前讀大魚”,學生學說順口溜幫助其進行形象記憶。

3.教學“<”(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條小魚和大魚,小魚在前讀小魚。”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誰和誰比較進行教學,既尊重學生的選擇,又能達到教學的目的,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4.請學生觀察三道算式,小組討論,看有什麼發現。學生回答後,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大數在前用大於,小數在前用小於,相同數間用等於;大大嘴巴朝大數,尖尖嘴巴朝小數。

5.發散思維。

(1)看看還有誰和誰能比,幾大於幾,幾小於幾?

(2)同學們,你們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時出了什麼問題嗎?(培養學生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你們說說怎樣分才公平?(培養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小組討論後讓學生各抒己見。

三、方法應用

(一)教科書第18頁“做一做”第1題教師讀題,請學生聽清題意。

1.左圖:兩邊各有幾隻燈籠,誰多誰少,幾大於幾?

2.右圖:兩邊各有幾隻小猴,誰多誰少,幾小於幾?

學生獨立填寫,教師注意巡視,及時批改。

3.請學生讀一讀兩道算式。

(二)做教科書第21頁練習二第5題學習小組的同學互相說圖意:

1.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數字幾來表示,幾小於幾?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數字幾來表示,幾大於幾?

(三)遊戲:比一比

師:“剛纔我們學習了比大小,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看一看哪些東西和哪些東西可以比的?誰和誰比?幾大於幾?”

[設計意圖]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事例,什麼和什麼比,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既運用了新知解決實際問題,又體現了新《課標》精神。

四、梳理知識,總結昇華

這節課大家學會了什麼?

五、課堂檢測

(一)遊戲:看誰找得快

1.教師出示數字2和4,問:中間用什麼符號連接?請學生快速在學具盒裏找出今天學的符號,舉起來,看看誰最快。

2.小組遊戲:請學習小組的組長出示兩個數字,其他同學找符號。

3.填第22頁第6題,相互評價。

(二)出示第17頁下面思考:

(1)學生自由看圖:你從圖中看到了什麼?

(2)小免和胡蘿蔔各有多少?請你一數

有誰能夠把你數出來的個數分別是多少寫出來?

(指名上臺寫)

(3)比一比,你發現了什麼?

(4)一隻小免吃一個蘿蔔,夠嗎?你有什麼好辦法讓他們夠吃?(再增加一個蘿蔔或者是 趕走一隻小免)

2024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2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18~19頁的例題和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有趣的童話情境中,知道數是有大小的,理解符號=><的含義,並能運用這些符號來描述數的大小。

2. 在比較的過程中滲透一一對應的思想,使學生初步知道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數的大小。

3. 使學生在探索解決問題方法的過程中,提高合作、探究的意識,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

4. 使學生初步養成認真觀察、積極動腦的良好習慣,初步建立比較的意識,體會生活中的數學。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談話: 在一片大森林裏住着小白兔、小猴、小松鼠、小熊等許多小動物。它們決定舉行第一屆森林運動會,咱們去看看吧!

2.課件呈現森林運動會的畫面。

(1) 提出要求: 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數一數每個代表隊各來了幾位運動員,並幫它們整整齊齊排好隊。

(2) 每個小組發一張粘貼表(如下圖)和小動物圖片,讓學生把它們貼在方格中。

(3) 學生彙報,可讓數得又對又快的學生介紹自己的經驗。

二、 引導探究,組織討論

1. 幫小動物設計比賽方案。

提出要求: 小動物們首先要進行的是拔河比賽,小朋友能不能先幫助它們設計比賽方案(哪兩種小動物分在一組比賽)?

(1) 學生分組設計比賽方案。

(2) 學生分組彙報。

方案一: 小白兔(4)小猴(4)

方案二: 小白兔(4)小松鼠(5)

方案三: 小白兔(4)小熊(3)

方案四: 小猴(4)小熊(3)

方案五: 小猴(4)小松鼠(5)

方案六: 小松鼠(5)小熊(3)

2. 認識=。

(1) 讓學生看設計的這幾種比賽方案,想哪一種最公平,並說說爲什麼。

學生思考、回答: 小白兔(4)小猴(4)這種方案最公平,它們都是4只,一樣多。

引導學生用○代替小白兔,用△代替小猴,擺一擺,畫一畫,說一說,建立一一對應的.關係。

(2) 指出: 像這樣,小白兔和小猴一樣多,我們就說小白兔的只數和小猴的只數相等,可以用=連接起來,寫成4=4。(板書)

(3) 引導學生擺同樣多。

教師擺6個○,讓學生對着○擺△,要求△和○同樣多,指名到投影儀上擺,其餘學生自己擺。

(4) 介紹=。

=叫做等號,表示兩邊的數同樣多,讀作等於。學生讀並觀察=的樣子。

學生彙報: 兩橫一樣長,粗細一樣。

指導學生寫=。

(5) 練習。

出示5 ○ 5,讓學生填空並讀一讀。

3. 認識><。

(1) 出示後幾種比賽方案,讓學生說看到這幾種方案,有什麼想法。

(2) 學生觀察,回答: 這幾種方案不公平,有的代表隊小動物多,有的代表隊小動物少。

(3) 出示小松鼠(5)小熊(3)比賽圖,組織學生討論這種方案是不是公平。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得出:

① 小松鼠多,小熊少,比賽不公平;

② 小松鼠比小熊多,比賽不公平;

③ 小熊比小松鼠少,比賽不公平。

(4) 指出: 小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5比3大,可以寫成5>3;反過來也就是3比5小,可以寫成3<5。

(5) 引導觀察並指導書寫><。

>: 開口朝左,尖尖朝右,左邊數大,右邊數小。

<: 開口朝右,尖尖朝左,右邊數大,左邊數小。

指導書寫>和<: 先書空,再描紅,最後獨立寫。

(6) 啓發學生根據5>3和3<5再說說幾比幾大,幾比幾小。

(7) 出示以下練習:

△△△△ □□□□

○○ ○○○○○

()比()多 ()比()少

4 ○ 2 4 ○ 5

要求學生先用△和○擺一擺,再填空。

三、 鞏固深化,提高能力

1. 出示: 2 ○ 1 1 ○ 0 3 ○ 3 2 ○ 3 5 ○ 4

要求先在○裏填上><或=,再說一說每組中兩個數的大小關係。

2. 讓學生從1、2、3、4中任意挑選兩個數,先比一比,再用><或=連一連。

3. 舉卡片遊戲。依次出示:

4>○ 2<○ 5=○ 1<○

要求學生從學具盒中選出合適的數字卡片並舉起來。

四、 總結評價,拓展應用

同學們,今天你學到了哪些本領呢?

課後觀察學校和家裏的東西,每次挑選兩樣,運用學過的方法比一比它們的多少。

2024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3

學情與教材分析:

“噸的認識”是一節常見量的概念教學課,同時又是一個大計量單位的教學。一般來說,學生對於大計量單位接觸較少,觀念的建立是比較困難的,是計量單位教學的難點。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通過觀察、比較和猜想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2、難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準備:

主題圖、多媒體課件,課前讓學生測量自己的體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老師的體重。

教師讓學生猜一猜老師的體重,猜完後教師提問:剛纔同學們在猜老師的體重時都用了同一個質量單位——千克,你們爲什麼不用“克”作單位?

2、師:你們知道世界上體重的動物是什麼嗎?它的體重大約是多少?(課件出示藍鯨及有關資料的介紹。)

師:藍鯨的質量要用“噸”來作單位,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這個新的質量單位(板書:噸的認識)。你能舉例說說生活中用噸作單位的物體嗎?

3、教師課件出示一些以“噸”爲單位的物體及其相應質量。

教師提問:以噸爲單位的物體,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教師指出: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比較重或較大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以用符號“t”表示。

?設計意圖:從猜老師的體重和藍鯨這一世界上體重的動物導入,讓學生初步感知噸是一個大計量單位,並通過讓學生舉例、教師圖片展示等途徑,初步建立噸的觀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認識噸。

教師用課件出示第11頁的主題圖。

師:你們看誰來了?這一天陽光明媚,天氣晴朗。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相約到河邊去玩。它們走到一座小橋邊,小馬提議:“這裏有橋,咱們一起過吧。”小熊說:“等等,這裏有個牌子,上面寫着‘限重1噸’呢!”

教師啓發學生思考:限重1噸是什麼意思?1噸有多重呢?“噸”和“千克”有什麼關係?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師:誰知道1噸等於多少千克?

學生憑生活經驗可以說出:1噸=1000千克。

師:那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學情預設:因爲學生知道了1噸=1000千克,很可能會想到把幾個數加起來試一試的方法。接着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它們可以怎樣過橋?啓發學生思考:它們可以一個過去後,另一個再過;也可以一次過兩個,還可以……通過學生相互間的交流、補充,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體現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圍繞小精靈的“能同時過橋嗎?”的問題,引導學生將動物們的體重加起來,與1噸作比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噸重,從而得出結論。

2、充分感受噸。

(1)學生擡每袋重25千克的大米感受1噸。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每個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大米,感受25千克大米有多重,力氣小的同學也可以兩個人擡一擡。

學生操作後彙報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大米重25千克,多少袋大米重1噸?(40袋)

教師藉助多媒體演示:每次呈現4袋大米(因爲4袋爲100千克),學生一邊看一邊數: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當40袋大米佔滿整個屏幕時,學生會感嘆:哇!1噸有這麼重呀!

(2)再次感受1噸。

師:課前你們都自己測量了自己的體重,互相說一說你的體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最後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個同桌這樣體重的小朋友質量纔是1噸。

3、舉例: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什麼東西大約重1噸。

教師可以用課件出示教科書中的例子,可以說“如果每個學生的體重是25千克,40個同學的體重就是1噸。”也可以說“兩頭牛大約重1噸。”還可以說“兩匹馬與1只熊合起來大約重1噸。”……更應該讓學生說出生活中的實例。(如:一般電梯的載重量是1噸)

4、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師出示例7:3噸=()千克

6000千克=()噸

這部分內容對學生來說不難,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再讓學生組內交流,班內集體說理、說方法。

?設計意圖:進率學習對於學生來說比較簡單,採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反饋的方法來進行教學,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學生獨立完成教科書第12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1)用噸作單位的物品有哪些?

(2)在一輛載重2噸的貨車上,裝6臺重300千克的機器,超載了嗎?

[設計意圖:邊講邊練,講練結合,有利於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學生在教科書中獨立完成練習三中的第1、2題。

第1題,是一組連線題,通過此題的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質量單位噸的感受。可以採用先獨立連線,再交流的方法進行。

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集體反重點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練習三第3題。

此題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輛車裝的機器不超過20xx千克也就是2噸就可以。由於學生考慮的角度不同,所以裝車的方法也就不同,可以讓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

3、改錯(小明的數學日記)。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兩個100千克的肉包子,然後就和媽媽一起去市場買菜。

市場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和媽媽轉了一大圈,一共買了1克香菜,2噸西紅柿,3千克雞蛋,1千克白菜和500千克肉。我和媽媽拎着這些東西累得滿頭大汗。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五、拓展作業

瞭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爲能做到嗎?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可以採用哪些節水方法?

2024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4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它們的面積。

教學重點:

熟悉所學實際測量的知識,能正確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口算。p.145頁口算(四)。

二、複習指導

1.實際測量的有關知識

(1)同學們已經知道在測量地面上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時,應先測定一條直線。怎樣做才能測定這條直線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看p.86頁的插圖及怎樣做的步驟。

(2)在進行步測時,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怎樣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是多少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讓學生看p.87頁怎樣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長度。

(3)學生獨立做練習二十第7題。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講自己是怎樣想的。

2.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

練習二十第5題。

(1)明確各是什麼圖形?再動手量出計算它們面積所需的數據,並算出它們各自的面積。

(2)比較它們的面積,你發現了什麼?

(3)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說明,這四個圖形的.形狀雖然不同,但面積相等。它們的高都等於2釐米,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底1.5釐米,所以它們的面積相等;而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釐米,比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底擴大了2倍,但按照它們面積的計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後還要除以2,所以它們的面積與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三、課堂練習

1.練習二十第6題。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2.練習二十第9題。

在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後,教師再強調:三角形的面積是由它的高和底確定的。如果兩個三角形等底、等高,它們的面積就相等;如果兩個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麼它們的面積就不會相等。

四、作業

1.練習二十第8題。

2.學有餘力的學生可做練習二十第11題及思考題。

2024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8頁的例題,第39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材簡析]

5以內的加法一課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首次接觸計算的問題,這節課的知識基礎是5以內數的分與合。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並能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在這個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數學意識

本節課包括加法的初步認識和5以內的加法兩部分內容。加法的初步認識是選擇了學生熟悉的在校園中勞動的場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到把兩個數合起來要用加法計算。在此基礎上,通過進一步讓學生看看、擺擺、算算,學習5以內的其他加法算式,並初步學會用加法解決生活裏簡單的實際問題

本節課的重點是初步認識和理解加法的含義,並學會5以內數的加法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並能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2、發展初步的觀察、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學習用加法計算解決問題,樹立數學意識,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遊戲:快速搶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二、認識加法,理解含義

1、談話:我們在學校裏上學,不僅要學習,而且要勞動

看,一些小同學正在校園裏幹什麼出示例1圖

總結:原來有3人澆化,又來了2人,一共有5人。

2 提問:你怎麼知道有5人的?

提問:把3個人和2個人合起來,可以用加法算。(板書:3+2=5)

讀算式:3加2等於5。

提問:3表示什麼意思?2呢?

+表示什麼意思通過交流,明確是合起來的意思

=5表示什麼意思?

小結:+的名字叫加號,它代表了一種計算方法加法。把兩部分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學會計算,掌握方法

1、連續出示例2的兩幅圖,讓學生說出圖意

2、引導學生根據圖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問:算式中的每個數代表什麼意思在小組中互相交流

3、誰知道得數多少是怎樣想的

教師對學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實際應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小動物們看到同學們學得這麼好,紛紛把自己的寶寶帶來向大家學習。你們看,誰來了

(1)出示圖1(雞媽媽一家),學生說圖意,提問題,列算式計算。說說怎樣算出來的(可以用多種方法) 說說3+1=4這個算式中每個數表示的意思

(2)出示圖2(小兔一家)、圖3(青蛙一家),按圖1的要求完成。對算式的含義在小組中交流。 2、 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聰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學習,自己也想學加法,回家後,列了許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畫圓圈的方法計算呢!

同桌學生合作,看算式,先畫圓圈,再在書上填得數

集體訂正。糾正錯誤,對學生加以鼓勵

3、 想想做做第3題

(1)出示加法算式:4+1=□,

你能說出結果嗎把得數填在書上

(2)出示:2+1=□,1+2=□。引導學生用3的分與合來計算結果

4比較:剛纔我們用數圖、畫圓圈、想分與合的方法來計算加法,你最喜歡哪種方法爲什麼

小結:這就是今天同學們學習的5以內的加法。(板書課題)

五、拓展應用,提高能力

1、想想做做第4題

講述:小白兔看到同學們學得這麼好,正在準備禮物獎勵大家呢!

(1)出示圖1。學生列加法算式,說含義

(2)根據圖2、圖3的意思,學生在書上完成

(3)集體訂正

2 想想做做第5題

談話: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送信的遊戲,大家看到書上的信筒麼?上面都有哪些數?

2+2這封信送到了4這個郵筒裏,爲什麼?

你能把其它的信也送一送麼,用線連一連。

小結:大家用5以內的加法解決了這麼多問題。

回家後,繼續觀察,看看還能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好嗎

2024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6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24~25頁。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加法的意義,會正確計算5以內數字的加法。

2.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及看圖表達,使學生經歷加法的計算過程。

3.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加法的含義,正確讀寫加法算式。

【教學難點】理解加法的意義,並能將加法的知識運用於生活。

?課型】新授課。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圓紙片。

【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利用ppt呈現圖片和小視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師:小朋友們,上一節我們學習了《2—5的分與合》,先一起來回顧一下。(ppt呈現圖片,學生通過回答問題,對《2—5的分與合》進行復習回顧,爲學習《1~5的加法》奠定基礎。)

二、觀察圖片,展開新課

創設情境,用ppt展示圖片。

師:在公園門口,我們經常看到賣彩色氣球的,非常漂亮。我們看圖片上就有一個小丑在公園裏賣氣球(學生初步感知圖中有3個紅氣球和1個綠氣球)。 下一頁ppt,提出問題(圖片中小蜜蜂提出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 師:圖中一共有多少氣球?

生:四個,小丑右手有3個紅色的氣球,左手有1個綠色的氣球。

師:非常好。下面請同學用課前準備好的圓紙片代替氣球,表示一下圖中我們看到的氣球。(之後電腦演示用圓紙片代表氣球的過程。)

師:大家剛纔表現都很好。我們看到,算氣球的總個數就是把左手的氣球和右手的氣球放到一塊兒,也就是合起來的意思。(教師邊說邊用手勢表示合起來

的動作,初步滲透加法的含義。)

師:在數學上,我們用符號“+”表示合起來的過程(教師板書“+”,並帶領學生讀一讀)。把3和1合起來,我們就能用加法來表示(板書:3+1=4)。 讀作:3加上1等於4(強調:“+”爲加號)。

[設計意圖]:由直觀圖抽象到數字的加法計算,使學生感知加法的含義,並知道加法算式的寫法及讀法。

剛纔我們認識了新朋友“+”,下面我們聽一聽這個式子中“+”和“=”的介紹,希望小朋友能理解並記住它們。(ppt播放小視頻)

[設計意圖]:通過動畫使學生對“+”和“=”更深入的理解。

師:對“+”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問題(ppt動態呈現小丑交換左右手氣球的過程,引導學生用式子重新表示氣球個數)。

師:小朋友剛纔說的都很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副圖,看松鼠一共有幾隻?

[設計意圖]:數氣球個數的例題,是學生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藉助於上一節學習過的4的分與合,引導列出加法算式。數松鼠個數的例題,使學生藉助於5的分與合,列出算式。

三、知識應用

1.看圖說一說算式表示的意思。

2.在方框中填入正確的數字。

3.先用

擺一擺,再填得數。

4.思考題。

四、課堂小結

五、課後作業

1.p28-29練習五:

第1,2題和第6,7,8加法部分習題;

2. 《同步練習冊》 第三單元《加法》練習。

?板書設計】

加法

3 +1=4 1 +3=4

讀作:3加1等於4 讀作:1加3等於4

2024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7

複習內容:

教材第48頁第1~4題。

複習目標:

1、通過練習,讓學生進一步鞏固10以內的加減法。

2、經歷計算過程,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

3、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鞏固10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

能準確理解題意。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1到10的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系統梳理同學們,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我們能將6~10各數分成兩個更小的數,你能拿一個數來分一分嗎?這節課我們就來複習10以內的加減法的`有關知識。

二、針對練習1、畫一畫,填一填。課件出示教材第48頁第1題。

(1)第一行已有幾個正方形?這一行一共要有幾個正方形?你怎麼知道的?生:已有4個,一共要有9個,從算式中發現。橫線上還要畫幾個?你又是怎麼知道的?只要學生說得合理都給予表揚。

(2)學生完成畫一畫。

(3)根據上面的經驗獨立完成剩下的兩題,再集體覈對。

2、找朋友。課件出示教材第48頁第2題。

(1)創設遊戲情境“找朋友”。談話:小朋友,我們來做湊10的遊戲好嗎?

(2)師和一名學生做示範:師出示一張卡片,說:“我是2,我的朋友在哪裏?”學生拿出數字卡片“8”,邊跑過來,邊迴應:“我是8,你的朋友在這裏。”兩人牽手一起說“2和8湊成10。”

(3)請一名學生充當小老師的角色,繼續做遊戲。問:“我是3,我的朋友在哪裏?”

(4)其他學生從數字卡片中抽出7舉起來說:“我是7,你的朋友在這裏。”全班一起說:“3和7湊成10。”

(5)另請其他學生當小老師,反覆做遊戲。

3、打靶比賽。教材第48頁第3題。

(1)課件出示算式圖,引導學生讀算式,明確題意,再獨立填空。

(2)老師在黑板上隨意指算式,請學生搶答。

1+7=

8-3=10-1=

7+2=

3+7=

4+3=學生獨立計算後覈對。四、拓展延伸1、想一想,在□裏填上相同的數。2、把1、0、3、6、7填入○裏,使每條線上的3個數相加的和都等於10。

五、課堂總結通過練習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想對同學們說的?

六、作業佈置

1、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2、小貓釣魚。(連一連)

把一個較大數分成兩個小數。思考並回答問題。獨立完成。師生遊戲。學生做遊戲。讀背兒歌。獨立思考完成。回顧課堂,提醒重點。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能根據題目,創設性地引入遊戲和兒歌,讓學生在玩中練習,在誦唱中鞏固新知,形成活動有趣的課堂氣氛。

不足之處:遊戲應在同桌之間展開,這樣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

教學建議:

練習課往往上成作業課,如何讓練習課有趣、有效,應該根據題目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多在情境創設方面下功夫。

2024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8

一、比較——比大小、比輕重、比長短、比多少、比高矮

二、認識10以內的數

三、認識物體——認識立體圖形

四、合與分

五、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六、分類

七、認識11~20各數

八、認識鐘錶認識整時、半時、大約幾時(幾時剛過、快幾時了)

九、20以內的加法

第一單元:比一比

單元教材分析

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教科書是在第一課“師生交流”的基礎上開始的。比較的思想和方法是數學課程的重要內容,本單元結合學生的遊戲和身邊熟悉的事物,通過學生能夠理解的一些簡單概念,初步瞭解比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內容有“同樣多、多些、少些”“高矮”“長短”“大小”和“輕重”等。教學中,要注意加強學生原有生活經驗和書本內容的聯繫,要重視學生生活經驗的交流,豐富和提高。使學生體會比較的思想和方法,經歷簡單的推理活動,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和學習中的樂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單元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同樣多、多些、少些”“高、矮”“長、短”“大、小”和“輕、重”的含義,會判斷並會用這些術語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做遊戲”“討論、交流”等方式,使學生初步瞭解比較的思想和方法,經歷將生活中的事物用數學語言描述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了解生活中有許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數學的內容,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善於思考的習慣。

教學總時數:3課時

第一課時:同樣多、多些、少些

第二課時:高矮、長短的認識

第三課時:大小、輕重的認識

第二單元認識10以內的數

整體感知:

本單元是認識10以內的數。由於學生在入學前受過學前教育或家庭教育,對10以內的數有所瞭解,

認識10以內的數

課題、0的認識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1-5各數後,認識比較抽象的“0”。教學時通過連續的演示過程,讓學生體驗0的產生——一個也沒有用0表示。使學生進一步體會0也和5、4、3、2、1一樣,也是一個數,幫助學生建立數感。本課的主要內容有:0的產生——0的意義——0還表示什麼(開始、分界線)——生活中的0(站位)——0的寫法(示範—描紅—獨立寫)因此本課重點是讓學生理解0的意義,學寫0。通過生活中的實例瞭解0的意義,體會0在生活中的作用,建立數感。

0的含義比較廣泛,除了表示沒有、起點外,還可以表示界限,表示號碼中的空位。這些知識學生在生活中見到過,感受0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就可以了。

課題、6-9各數的認識

這部分內容安排在1-5的認識之後,已有了1-5認識的基礎。

6-9的認識主要內容有:6-9的基數含義:數數抽象出數表述6-9的數表示的實物;6-9的寫法:示範描寫獨立寫,滲透數的順序

重點是讓學生理解數是數出來的,學寫數字,會用6-9的數字表示事物的個數,建立數感。

數是從具體事物的數量裏抽象出來的。“數”是一類等價集合在元素的個數方面的共同屬性。因此多數、多說,學生對數的概念就比較清楚了。

課題10的認識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0----9各數後認識10。教學時通過觀察,讓學生體驗10的產生感知數的橫向聯繫。

本課重點是讓學生理解10的意義學寫10。通過生活中的實例瞭解10的意義,體會10在生

活中的作用,建立數感。

課題:>=

使學生初步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或其他的方法比較多少。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動”的情境中,通過演一演,數一數,比一比等形式經歷把“同樣多”、“多”、“少”

用數學符號“>=

課題:順序

會用1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和事物的順序。

課題:順序

會用10以內的數表示事物的順序。

課題:有趣的數字

有趣的數字這是一節實踐活動課。介紹了各種有趣的數字,包括印刷體、手寫數字、中國數字、計數器上的數、以及古代石塊和結繩記數等內容。還安排了用小棒

(火柴棒)拼方塊字的遊戲。

第三單元認識物體

分一分

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瞭解它們的外部牲,能辨認生活中較簡單的物體形狀。

搭積木

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與球。

經歷擺一擺、推一推、搭一搭等實踐活動過程。

玩泥巴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審美觀。

經歷“玩泥巴”的全過程

第四單元合與分

課題:合與分

在動手擺的基礎上,瞭解5以內數的組成。

課題:7的組合

1、進一步經歷把兩個數合成一個數的操作過程。

2、知道並能寫出6、7的組成。3、使學生在數學遊戲中獲得積極的體驗。

如:1和6組成7,2和5組成7,3和4組成7,6和1組成7,5和2組成7,4和3組成7.

課題:分一分

經歷把一個整體分成任意兩部分的過程。能根據分的過程和結果,說出8、9的組成。

讓學生在擺一擺、分一分、數一數等動的情境中,經歷8、9的分解過程,根據“分”的結果體會“合”的情況

第4課時

教學內容:10的組成。教材第40—41頁

第五單元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第1課時

教學內容:

認識“+”會讀加法算式,會根據直觀圖在加法算式中填數。

第二課時:五以內的加法

教學內容:⒈能根據具體情境和問題寫加法算式,會口算5以內的加法。

⒉引導學生髮現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所蘊含的數學信息,經歷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並提出加法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

⒊培養學生初步的問題意識。

例題:4只灰兔和一隻白兔,合起來是5只兔子。

板書:4+1=5或1+4=5

第三課時:五以內的減法

教學內容:⒈認識“-”,會讀減法算式,會計算5以內的減法。

⒉通過學生身邊的熟悉的事情和操作活動,體會減法的意義。

⒊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數學遊戲活動。

例題:從5個裏面拿走2個,還剩3個,可以用算式表示。你知道怎麼表示嗎?

5-2=3

第四課時:童話故事

教學內容:

⒈學習有關0的加減法。

⒉會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會口算5以內的加減法。

⒊結合童話故事,使學生受到做事專心和關心長輩的教育。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口算卡片、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五課時

教學內容:“一共有幾個小朋友”

在教師的指導下,能根據情境圖提出簡單的問題,會計算得數是6、7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第六課時

教學內容:“一共有幾個人”。

在教師的指導下,能根據情境圖提出簡單的問題,會計算得數是8、9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第七課時

教學內容:“一共有幾隻猴子”

觀察情景圖,能根據情境圖中的數學信息,提出有關10的簡單加減問題,並會計算。

第八課時

教學內容:

通過計算和觀察,使學生了解在加法算式中調換兩個數的位置,得數一樣,鞏固所學知識。

第九課時

教學內容:整理加法表

在教師的指導下,能把10以內的加法算式有規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夠發現加法表或點子圖中的簡單規律。

第十課時整理10以內減法表

教學內容:

能把10以內的減法算式有規律地整理在減法表中,能發現減法表的簡單規律,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

第十一課時動物樂園

教學內容:教學目標:

能選擇信息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並寫出算式表示,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

第六單元分類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通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瞭解分類的含義,能按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熟悉的事物進行分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會按不同的標準對熟悉的事物進行分類。

1.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按自己確定的標準對立體圖形進行分類的過程,體驗分類的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2.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和思考問題。培養善於觀察的品質。

第七單元認識11—20各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在數實物的過程中,認識並能準確的讀出11-20各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動”的情景中,通過數一數,說一說,做一做等達到熟練的數11-20各數,然後進一步學習認數。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認識11~20各數

讓學生在操作和嘗試過程中,體驗“10個一是一十”的合理性。知道10個一是一十和11~20各數的組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瞭解11~20各數之間都有哪些數,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第八單元認識鐘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知道鐘錶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認識鐘錶,會看整時、半時。

讓學生經歷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學習時間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使學生學會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

1.區分時針和分針呢?2.整時、半時的時候分針、時針的特點。3.畫時針,分針

第二課時:大約幾時

教學內容:

認識鐘錶上表示的“幾時剛過”“快幾時啦”和“大約是幾時”等。

第九單元20以內的加法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使學生掌握10加幾,十幾加幾的計算方法,並能熟練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