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黨建文案>

鄉扶貧產業典型經驗

黨建文案 閱讀(2.97W)

鄉扶貧產業典型經驗

鄉扶貧產業典型經驗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鄉以產業扶貧爲重點,充分利用好扶貧資金,依託境內山杏資源優勢,認真謀劃實施×產業基地項目,創新經營模式,將全鄉貧困戶全部納入×產業體系,助力貧困戶穩定脫貧、持續增收,實現主導產業培育、農民增收致富、村集體經濟壯大和生態環境優化的一舉多贏。

一是盤活資源找出路。

×鄉位於×旗東部,全境爲丘陵山區。全鄉總面積×平方公里,轄×個行政村,總人口×萬人。通過採取項目扶持、易地搬遷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目前已實現脫貧×戶×人,全鄉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戶×人,尚有未脫貧×戶×人,面對坡地多、平地少,乾旱少雨,農牧業資源相對匱乏的困境,該鄉黨委政府將產業培育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開動腦筋,創新思路,針對大部分貧困戶在自身發展能力和抵禦市場風險等方面的限制,不適於搞過於複雜和市場風險較大的產業的實際情況,結合×對土地要求不高、種植技術簡單、抗旱耐寒、市場銷路好等優點,在廣泛徵求廣大幹部羣衆意見、深入調研考察和充分論證的基礎

上,充分挖掘盤活現有的近×萬畝山杏資源潛能,通過圍封嫁接培育×的方式,建設×萬畝×生產加工基地,將×產業打造成爲助力脫貧攻堅的“新引擎”。201

×年在×鄉錢龍溝村成功地完成了*畝×圍封嫁接的基礎上,201×年,積極向旗申請扶貧砍塊資金×萬元,實施了×萬畝×高標準的嫁接圍封,使全鄉×嫁接圍封面積達到了×萬畝。×產業覆蓋了全鄉×個行政村中的×個行政村,覆蓋了全鄉貧困人口的×。

二是創新模式全帶動。

爲確保扶貧砍塊資金髮揮效益、貧困戶真正受益,推動產業持續發展壯大,圍繞“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發展思路,創新“產業+脫貧+集體經濟+生態建設“的經營模式,實現主導產業與脫貧攻堅的互促互動、深度融合。201×年,全鄉×萬畝

×現已全部流轉到專業生產經營×產業的益林種植合作社進行統一經營。將原有林地農民和貧困戶均以×林地入股至合作社,我們採取“利潤共享、收益保底”的分配方式。“利潤共享”就是合作社負責×生產經營的所有投入、管護、營銷,貧困戶和農民坐享收益,我們採取隨機抽樣的方式測算出畝產量和畝收益,按合作社公司佔2/3,貧困戶和農民佔1/3的比例進行利潤分配,×從嫁接第3年後開始坐果進行收益分配。

據測算,第3-4年畝可產幹杏*斤,按現有市場價格×元/斤,畝收入可達×元以上,按貧困戶和農民佔1/3比例,貧困戶每人5畝地計算即年可獲收入×元。第*

年最低可畝產幹杏*餘斤,貧困戶每人5畝地即可獲收入×元以上。8年以後進入壯果期,畝收入至少×元以上,貧困戶5畝地年可獲收入×元以上。×的生長

期爲50年,貧困戶和農民可獲得長期長久長效收益

三是強化領導保實施。

×鄉將×產業列爲全鄉的主導產業,舉全鄉之力深入推進。爲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堅定信心,多次組織召開鄉黨政班子(擴大)會議、村兩委班子座談會、村民代表大會和貧困戶代表大會等不同層面的會議,廣泛聽取意見,深入座談研究。201×年3月份,組織鄉村兩級幹部*餘人赴*等地就×產業進行實地考察參觀學習,就×產業發展模式、市場前景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爲保證項目順利實施,成立了由鄉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爲組長、相關站所辦負責人爲成員的×產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產業謀劃、資金爭取、項目擺佈等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產業辦公室,負責產業規劃、項目實施等具體工作。爲確保×產業科學管理、規範經營,支持各村由村黨支部牽頭成立產業領導組織和×產業合作社,將經營戶和貧困戶全部納入

合作社。合作社與經營戶和貧困戶分別簽定合同,對雙方的權利義務等相關事項進行了明確約定。經營戶和貧困戶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實行統一領導、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同時,結合上級政策和鄉情實際,制定印發了《×鄉×產業發展可行性報告》

《×鄉×產業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等文件,爲產業順利實施提供了思想保障、組織保障和制度保障。

四是長效共贏產業興。

該鄉將×產業培育壯大與脫貧攻堅、村集體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有機結合,通過持續培育發展,依託退耕還林等農牧業產業項目,全鄉山杏有林面積將達到×萬畝,佔全鄉總面積的1/5,力爭×培育面積達到×萬畝,將×鄉打造成爲名副其實的“×之鄉”。通過產業發展壯大,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延伸產業鏈條,進行轉化增值。利用×用途廣泛,經濟價值高的優勢,杏肉可加工杏幹、杏脯、罐頭、果丹皮、活性炭等產品,杏仁可加工杏仁飲品、杏仁粉、乾果炒貨等,下一步,謀劃實施×深加工等產業項目,進行×產品研發和深加工。預計全鄉×產值及附加值年可在1億元以上,將×產業打造成爲真正的富民產業,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目標。同時,×林圍封后,全鄉生態環境將更加優化,植被覆蓋率和涵養水

源能力將明顯提升。利用豐富的山杏資源,在杏花盛開的季節,可舉辦杏花節等活動,帶動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提升×鄉的知名度,從而實現主導產業、脫貧攻堅、村集體經濟和生態建設的同步發展,最終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長效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