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職場>工作總結>

綠色食品工作總結範文

工作總結 閱讀(2.58W)


綠色食品工作總結範文

下面將我縣綠色食品產業開發工作做簡要彙報。
  一、綠色食品開發現狀
  ##縣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生態環境良好,森林覆蓋率88%,氣候溫和溼潤,是全省生態建設示範縣,全國的無公害黑木耳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縣。XX年被黑龍江省綠色食品開發領導小組認定爲省級“外向型綠色食品果菜科技示範園區”。近年來,我們藉助口岸、資源優勢,面向國內外市場,大力發展外向型綠色農業,綠色食品開發成效凸顯。已在申報大米、水果等5大系列12個綠色標誌,綠色無公害食品監控面積達25萬畝,年出口量20萬噸,實現收入2.46億元,XX年,農民人均來自有機、綠色、無公害食品純收入2540元,佔全年人均收入的56%。我們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爲“四個堅持”:
  1、堅持標準化生產,推進科技創新。加強指導、狠抓推進,培育外向型綠色食品基地。一是制定標準,全方位轉化科技成果。在總結實踐經驗和吸收相關技術基礎上,制定了無公害黑木耳、aa級黑木耳塊、a級綠色食品水稻等8個技術規程,對品種應用、生產資料使用、基地選址、田間管理以及收穫儲運等各個技術環節進行了詳細規範,總結形成了黑木耳、出口果菜、綠色水稻等幾大作物栽培模式,使綠色食品生產步入規範化、科技化的發展軌道。與##檢驗檢疫局、縣商務局合作開展出口蔬菜基地認證備案工作。按照“縣有示範區、鎮有示範村、村有示範戶”的要求,在全縣範圍內建立了91個標準化種植觀測點,組織引導農民嚴格按照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進行無公害綠色種植、養殖,並定期監測,跟蹤問效。二是強化培訓,有效增強農民科技素質。爲保證基地農戶嚴格按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進行生產,我們成立由農委牽頭,農業技術推广部門組成的技術服務小組,圍繞黑木耳、果菜、特色養殖等綠色產業,利用冬春時機,組織培訓講師團,針對病蟲害防治、農藥使用等關鍵環節開展培訓,將標準化的知識有針對性地送到農民手中。XX年,共舉辦培訓班###期,培訓農民###人次,全縣參與培訓率達98%以上,基本達到戶戶都有科技明白人。三是調優結構,切實提高產品科技含量。近年來,針對俄方市場需求,我們積極引進和推廣綠色優質抗病品種,逐步確立了以日本卡木依、福星、檜熊圓蔥品種,8132早甘藍和以色列西紅柿品種,“五寸人蔘”胡蘿蔔等優質重點品種大力推廣。XX年上半年闢建農業標準化示範區35處,通過實施標誌性示範工程,提升了區域外向型特色主導產業規模檔次,促進了黑木耳、果菜、特色養殖等綠色產業加速發育。
  2、堅持外向化拓展,延伸產業鏈條。依託優勢資源,以市場爲導向,以效益爲中心,不斷打造綠色食品外向化、多樣化、系列化開發新優勢。一是培強龍頭,推進加工增值。以提高農業效益和綠色食品附加值爲核心,圍繞龍頭企業建設,加快綠色食品產品的精深加工和系列開發步伐。建成##優質米加工廠等綠標加工企業5家,設計加工能力28萬噸。積極幫助##漁業協調貸款1000萬元,扶持企業不斷髮展壯大,建成全省首家俄羅斯海產品加工廠和全省俄產鬆籽加工企業。XX年,加工綠標產品14萬噸,銷售收入5000萬元。目前,全縣僅黑木耳產業就已形成##等近20家黑木耳加工企業,形成了實力較強、產品多元的加工羣體,從小包裝、精包裝到壓縮木耳塊各有特色,年加工量超300萬斤,產品打入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家超市,遠銷俄羅斯、韓國、日本、新加坡、香港等16個國家和地區,提高了優勢農產品比較效益和國際市場競爭力。二是發育基地,擴張產業規模。面向俄羅斯市場,建設4大綠色產業基地。即6萬畝出口水果產業帶;5萬畝無公害圓蔥、早甘蘭產業帶;4億袋黑木耳產業帶;5萬畝綠色無公害水稻產業帶。三是進軍境外,拓寬發展空間。在俄十月區、烏蘇里斯克、海參崴、哈巴羅夫斯克等地建成16處以果菜、食品爲主的商品綜合批發大市場,年經營果菜40萬噸以上,承擔着俄遠東地區十個聯邦主體三分之一的果菜供應量;##集團在俄烏蘇里斯克市建設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的果菜批發大市場,年批發零售蔬菜近15萬噸,實現交易額2億多美元,成爲俄濱海邊區及周邊區域農副產品主要供應地之一。3、堅持市場化運作,完善組織措施。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加快推進綠色食品產業戰略升級,必須以產業化爲牽動,解決好綠色食品企業和基地、農戶的利益分配問題,在激活市場要素、爭創產品知名度上抓好抓實。一是強化利益聯接。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原則,通過採取股份合作、簽訂購銷合同等多種形式,引導實力龍頭企業,對農村土地實行反租倒包,或與生產大戶、農業各類協會聯手開發基地,收到顯著成效。XX年,全縣綠色食品訂單面積達20萬畝。##鎮優質米廠闢建了1萬畝綠色水稻,每斤收購價比其它地區高出0.2元,即保證了原料供應,也推進了農民增收。二是打造強勢品牌。鞏固縣域傳統農業優勢,審定篩選和申請註冊新的綠色食品品牌,積極開展宣傳攻勢和營銷策劃。以無公害黑木耳技術研討會爲載體,通過設展示臺,發宣傳冊,有效宣傳了地域良好自然生態環境和綠色品牌。##優質大米、##蘋果等品牌深得廣大消費者青睞,從農家小院昂首邁向大中城市,品牌優勢已逐步向競爭優勢和效益優勢轉化。三是暢通銷售渠道。圍繞構築外向型綠特農產品銷售平臺,因地制宜建立多處綠色產品專業銷售市場。興建龍頭市場。斥資2200萬元,積極闢建##大市場,自XX年建成運營以來,各地客商雲集,年交易量2萬噸,交易額8億元,成爲省級農業產業化先進龍頭企業、國家農業部定點市場和全國的##交易市場,並穩步向產業化龍頭邁進。培育強勢發展載體,啓動興建總投資1.1億元的##批發市場,今年計劃投資3000萬元,預計10月前竣工並投入試營業,項目建成後,將以構建沿邊的出口蔬菜(水果)集散交易中心爲目標,不斷打造成爲東北地區果菜跨國倉儲運銷的龍頭“旗艦”。
  4、堅持規範化發展,改進服務方式。圍繞綠、特色主導產業,我們從改善環境、抓好服務、落實責任入手,狠抓了綠色食品生產和管理的規範化建設。一是構建訓研結合的技術支撐體系。構建與完善縣鎮推廣機構與科研實體相結合的多元化農技推廣服務格局。創新科技組織。積極與省內外院校、科研機構合作,吸引民間資本聯辦民營食用菌研究所,走民營化、市場化、實體化的自我發展之路,靈活開展多形式的無償、有償技術服務。實施沃土工程,在全縣範圍內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已對1000餘戶、15000畝耕地進行採樣、化驗和配方,每畝耕地可節省農資投入20元,增收30元,直接拉動農民增收700萬元。推進科技入戶。大力推廣農村“一池三改”、蔬花疏果、果實套袋、水稻鉢體育秧、蔬菜保護地栽培、草食動物規範化用舍飼養等18項安全、高效、實用技術。全縣水稻大中棚鉢體育秧率達80%,堆積式烤房改建率佔60%以上,科技應已用成爲農民新的增收亮點。二是構建強有力的服務保障體系。在資金保障方面,我們建立了以企業和農戶爲主體,引資和信貸爲補充的多元投入機制,並積極爭取一些大的綠色食品項目在省裏和國家立項扶持。縣信用聯社每年都投入2億元做爲綠色產業專項貸款。在政策方面,對發展黑木耳、元蔥等綠色產業的農民在用水、用電、用地等方面優先審批,並組織專業人員上門服務。爲發展黑木耳的貧困戶賒購菌種和原料,無償提供技術服務。對適宜擺栽木耳、種植元蔥的地塊,按照“面積不變位置變,適當調整連成片”的原則進行調整,促進農業資源向優勢農戶集中,提高了外向型綠色農業規模化、專業化水平。三是構建科學完善的質量監管體系。依據《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管理條例》,全縣統一制定建立了作物和畜禽養殖生產檔案、企業生產檔案和農戶生產手冊。綠辦會同技術監督部門和工商部門組成質量監測組,隨時進行檢查和抽查,全程監控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包裝、儲運、銷售等關鍵環節,保證了我縣綠色食品產業健康、協調、有序發展。總之,我縣的綠色食品產業已經成爲具有巨大發展潛能的朝陽產業,初步形成了發展氛圍全民化,基地建設規模化,生產方式科學化,產業經營集團化,市場開發品牌化的強勁發展態勢,但也存在着薄弱的層面和環節,主要是:原字號產品多,深加工產品和品牌效應產品少;特色產品、畜產品和高附加產品開發力度不夠,等等,需在今後工作中努力加以完善和發展。
  二、下步打算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戰略部署,我縣將依託縣情,立足於綠色食品經濟的深度和廣度開發,深入實施產業化牽動,走基地規模化、市場品牌化、精深加工系列化之路,全力推進外向型綠色產業發展步伐。
  (一)工作重點
  一是實施項目牽動戰略,突出建好五大外向型綠色食品基地。實施“天奇牌”蘋果梨綠色食品基地項目、對俄出口蔬菜基地項目、“東波”牌優質米加工改建等項目,進一步增加投入,建好五大綠色食品基地。包括:①無公害蔬菜基地4萬畝:包括東良集團無公害高科技園區,無公害圓蔥示範區,露地甘蘭示範區,菜一、二溫室大棚示範區和馬架子草黴示範區。②綠色水稻基地5萬畝:包括三岔口鎮3萬畝,##鎮1萬畝,大肚川鎮1萬畝。③綠色無公害黑木耳生產示範基地4萬畝。④建設5000頭有機食品優質馬鹿養殖基地。⑤綠色無公害水果基地6萬畝。
  二是加強新產品開發,突出做好綠色食品標誌申報。抓住國家中心下調綠色食品各項費用的有利時機,大力宣傳,讓更多企業申辦標誌,今年在原有5大系列綠色食品的基礎上,計劃申報以綠色食品圓蔥爲主的蔬菜系列產品;以黑木耳爲主的食用菌系列產品;以綠色食品雞蛋爲主的蛋禽類食品;以有機食品鬆籽仁爲主的果仁系列產品;以有機食品魚爲主的漁類系列產品。
  三是狠抓精深加工,突出發展壯大龍頭企業。以綏陽黑木耳批發大市場爲銷售龍頭,引入綏芬河吉利集團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系列開發黑木耳精深加工產品,推進黑木耳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邁進。以##寶榮中俄果菜批發市場爲龍頭,開發出口綠色果菜小包裝、精包裝系列產品;以順風果仁爲龍頭,開發綠色果仁類系列產品;以寧城漁業爲龍頭,深入開發有機食品魚等漁類系列產品。
  (二)推進措施
  1、完善生產基地標準體系,落實生產標準。一是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標準。水田區建立單排單灌渠系,達到田面平整,逐步實現整地、管理、收穫全程機械化和塑料田埂應用面積,旱田區大力推廣節水灌溉工程技術;農機化工程大力更新科技含量高,作業效率化;耕地培肥大力推廣根茬和秸杆還田,保證畝施優質農肥3-4立方米。二是完善生產技術標準。綠色食品基地和小區生產嚴格執行了《綠色食品生產資料使用準則》,選擇國家推薦的肥料和農藥,實行單品種種植,專品種收購,儘量採用物理和生物措施防除病、蟲、草害。三是完善基地標識標準。爲增強人們對綠色食品基地的保護意識,基地和小區內按國家統一的規格、字體和形象,設立永久性標識牌。
  2、完善多元投入的資金支撐體系,保障產業發展後勁。堅持以農民投入爲主體、項目牽動和企業扶持爲導向、信貸投入爲補充的資金支撐體系。在龍頭企業發展上,建立和完善企業投入爲主體、信貸投入爲補充的機制,各種扶持開發資金、企業技改資金、鄉企發展基金、科技開發基金等向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傾斜,金融部門優化貸款投向支持綠色食品基地和企業建設,通過招商引資、嫁接引聯大上綠色食品龍頭企業。3、完善生產資料的保障供應體系,確保食品安全。綠色食品生產資料的使用和供應嚴格執行《生產綠色食品的農藥使用準則》、《生產綠色食品的使用準則》。禁止使用和供應高毒、劇毒、高殘留、高生物富集性的農藥,加強綠色食品生產所需農藥和肥料和管理,建立了嚴格的准入制度,並有計劃、有步驟地開發專用綠色食品肥料。
  4、完善市場開發的宣傳營銷體系,大力拓展市場。一是加大綠色食品宣傳力度。採取政府推動、企業配合的強化措施,積極參加國家和省組織的綠色食品室展活動,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等各種新聞媒體進行廣泛宣傳,重點是在有宣傳影響力的國家、省級電視臺、報紙上開展宣傳;  二是加強市場開發的營銷體系建設。各綠色食品加工龍頭企業設專人搞營銷,並在北京、大連、天津等大中城市設立了營銷網點,使我縣的綠色食品走向國際、國內市場。
  5、完善科學嚴謹的管理體系,保證品牌信譽。在綠色食品開發工作中,嚴格執行《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管理條例》,採取統一商標品牌、統一生產標準、統一媒體宣傳、統一包裝供應、統一基地標識設立的五統一管理辦法,切實抓好綠色食品的管理,組織綠辦、工商、公安、技術監督等相關部門,定期抽查,嚴厲打擊假冒產品和濫用綠色標識行爲,維護綠色食品形象和信譽。
  三、需要省裏解決的問題和政策
  一是綠色食品開發資金問題不足,產業開發缺乏後勁,懇請省裏幫助解決。
  二是健全綠色食品法制化管理,使綠色標識的申報、開發、應用步入規範化、制度化軌道。
  三是加強對綠色食品市場的監管,打擊假冒僞劣、以次充好行爲,保護好綠色品牌的聲譽。
  四是加大綠色品牌宣傳,拓展綠色食品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