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職場>工作計劃>

糧食局基礎建設工作打算

工作計劃 閱讀(3.05W)

按照省、市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要求,我縣糧食局認真調研本地區糧食流通基礎設施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分析縣內糧油供求情況,結合糧食流通業發展趨勢,提出“十二五”期間我縣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構想。

糧食局基礎建設工作打算

一、基本情況

縣位於市南部,下轄8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總面積1138平方公里,總人口48萬人,耕地面積78萬畝,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商品糧基地縣,也是糧油加工大縣。全縣現有規模以上糧食流通加工企業37家,其中麪粉加工企業21家,年加工能力120萬噸;流通企業3家,年購銷糧食20萬噸,儲存企業2家,倉容6萬噸。20XX年,全縣夏秋兩季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04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50萬噸。糧食生產以小麥、玉米爲主。搞好糧食宏觀調控,確保糧食安全是糧食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我縣國有糧食企業的基礎設施現狀與我縣糧食安全的要求和糧食流通發展新形勢的要求還有差距,必須加大糧食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二、現狀、問題和發展趨勢

(一)糧食流通基礎設施的現狀

縣現有糧食儲存企業2家,存儲能力4.3萬噸,國家糧食儲備庫儲存能力2.5萬噸,實存中央儲備糧2.4噸,糧權屬中儲糧總公司,由中儲糧總公司公司管理。縣糧食儲備庫儲存能力1.8萬噸,現存小麥1.3萬噸,糧權屬縣政府,由縣糧食局管理。按全縣人口計算,人均糧食27公斤,按城鎮戶口計算,人均糧食100公斤。我縣國有糧食倉儲設施集中於這兩個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以標準倉爲主,現有糧倉總數8棟,總面積10700平方米。目前,我縣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倉容嚴重不足,設施需要更新,糧油檢測體系不健全,所有這些已不適應糧食流通發展的需要,已成爲制約我縣糧食流通發展的主要因素,政府調控糧食市場,實施宏觀管理,客觀上要求有合理的糧食基礎設施作保證,以適應糧食發展新形勢的需要。

(二)糧食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

1、投入嚴重不足。糧食物流設施是保證糧食流通和糧食正常供應的前提條件。但是,國家在我縣這方面的投入少,地方政府因財力有限投入也少,其他經濟主體因爲糧食設施的高投入低迴報和糧食行業是一個薄利行業等因素,參與投資的積極性也不高,正是由於缺乏穩定的糧食基礎設施投資機制,導致了目前糧食基礎設施建設難有保障。

2、倉容不足直接影響糧食收購,從而又直接影響國有糧食企業主渠道作用的發揮。國有糧食企業現有倉房倉容量小,倉儲效率低,倉房的硬件技術條件差,難以保證儲糧需求。

3、糧食物流批發市場缺項。由於國有糧食企業資金困難,一直無能力自行籌建,我縣沒有糧食批發市場,糧食市場體系沒有真正建立。

4、檢驗檢測設施滯後於糧食市場的需要。一是我縣未建立糧油質檢中心,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行政,市場監管的需要;糧食質量監督檢查體系急需加強和完善;二是隻有基本的檢驗檢測儀器設備,使承儲企業不能與市場有效連接,難以做到優質優價,相關儀器、設備的配置勢在必行。

5、信息化、網絡化建設遠遠落後於時代發展。關係社會糧食品質安全的糧食品質監測信息系統、糧食市場供給安全的應急處理系統和市場預警信息系統尚未建立,使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不能及時有效的從市場獲取所需信息,爲正確決策提供幫助,宏觀調控相對滯後。

6、糧食物流設施、設備需要更新配套。主要沒有計算機糧情檢測設備,機械通風設備,環流燻蒸設備,已年久需要更新才能適應新形勢和發展的要求。

(三)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趨勢

1、糧食基礎設施建設是全縣糧食生產和流通發展的需要,我縣主要糧食品種玉米和小麥的產量,超過50萬噸,按80%的商品率計算,每年有40萬噸的商品糧需要出售,國有糧食部門掌握50%的糧源收儲量就達20萬噸,現有倉儲能力顯然達不到這個要求。

2、糧食基礎設施建設是政府有效實施宏觀調控的需要,也是適應糧食現代物流的需要。糧食商品化、購銷市場化,要求政府加大對糧食市場調控的力度,作爲政府糧食宏觀調控載體和實施糧食宏觀調控主體的國有糧食企業所承擔的地方儲備糧、軍糧以及其他政策性糧食供應的任務越來越大,糧食購銷吞吐量也逐年增加,陳舊不足的倉儲設施難以滿足政策性購銷業務增加的需要。

3、糧食基礎設施建設是搞活糧食流通的需要。建立規範的糧食批發交易市場,對全社會糧食流通實施規範化管理,不僅是糧食購銷市場化運作的要求,也是搞活我縣糧食流通,保持糧食供求總量平衡的需要。我縣糧食融入大市場,大流通,就要建立穩定可靠的糧食購銷渠道,加強與盟外毗鄰地區的糧食購銷協作,因此,必須建立糧食批發市場交易市場,儘快與糧食大市場,大流通對接。

4、糧食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國有糧食企業充分發揮主渠道作用,增強市場競爭力和生存能力,使其不斷髮展壯大的需要。

三、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爲本和科學發展觀,確保糧食安全、食品安全、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全面貫徹落實《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意見》等精神,立足於糧食商品化、購銷市場化,主動適應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要求,整合現有基礎設施功能,降低糧食流通成本,提高糧食流通效益,集中建設,改造一批糧食倉庫、糧食加工廠和糧食批發交易市場,使結構佈局進一步合理,糧食流通的信息化、市場化和集約化程度明顯提高,健全和完善糧食收儲、供應和公共服務體系,提高供應保障能力、管理能力和水平,增強宏觀調控能力,確保全縣糧食安全。

(二)基本原則

1、確保糧食安全。加強糧食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投資,調動和發揮企業的積極性,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切實保護農民利益,增強政府的糧食宏觀調控能力,確保糧食安全。

2、全面協調。綜合平衡現有設施的佈局和發展。加強與毗鄰縣區的關係,統籌協調糧食購銷、產銷的關係,使糧食基礎設施在糧食收購、儲存、加工、銷售、運輸、檢測和信息處理等環節能夠發揮應有作用。

3、重點建設。優先解決糧食安全和宏觀調控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加大各級財政對糧食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達到糧食流通與基礎設施相匹配,發揮國有糧食企業的主渠道作用並不斷髮展。

四、發展目標和重點項目及投資測算

(一)發展目標

經過“十一五”、“十二五”對糧食基礎設施的建設,到2015年使我縣糧食基礎設施的佈局和功能得到明顯改善和提高,更加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糧食安全和宏觀調控的需要;通過整合、提升和完善現有設施的整體功能,初步建立比較完善的糧食流通公共服務體系,發揮糧食行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應有作用。

(二)重點目標及投資測算

我縣20XX年—2015年糧食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建設內容包括三大類項目,糧食儲備倉容擴建項目,糧食倉房維修改造項目,農戶科學儲糧項目。

1、糧食儲備倉容擴建項目及投資測算

爲了增強我縣國有糧食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生存能力,使其不斷髮展壯大,充分發揮糧食宏觀調控方面的載體和主渠道作用,建立起地方儲備糧管理和供應的保障體系,穩定成品糧市場,有效應對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確保全縣糧食安全和切實解決農民賣糧難問題,更好的服務於廣大農民羣衆。我縣現存地方儲備13000噸,今後五年內要不斷完善國家、省、市三級糧食儲備體系建設,在現在的基礎上,再通過多種渠道,積極向國家和省爭取糧食儲備指標,並建議縣政府增加地方儲備,逐步擴大儲備規模。今後幾年要把爭取各級儲備指標,擴大儲備規模作爲一項重要工作切實抓在手上,力爭多儲糧。計劃在20XX年—2015年新建容量爲3萬噸的標準倉房8棟,長52米,寬21米,開間4米的平房倉,堆糧高5米,總建設面積爲8736平方米,計劃總投資1440萬元,主要內容爲:工程費用1397萬元、其它費用43萬元。其中:工程費主要包括:倉儲工程費用、輔助工程費用、公用工程費用、室外工程費用。其它費用包括:建設單位管理費、勘測費、設計費、辦公及生活用具購置費,生產職工培訓費。

2、糧食倉房維修改造項目及投資測算。包括牆體加固、倉項保溫、倉房門窗密閉等;同時輔助設施項目,包括地坪、消防井、水電設施改造等。計劃在20XX年—2015年總投資200萬元。

3、農戶科學儲糧項目及投資測算。農戶科學儲糧專項工程是擴內需、保增長、重民生、促和諧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農村民生工程建設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有效措施,根據《農戶科學儲糧專項管理辦法(暫行)》(國糧辦展[20XX]150號)、《農戶小型糧倉建設標準》(LS/T8005-20XX)的要求,20XX年—2015年計劃在全縣六個鄉鎮新增農戶科學儲糧倉12000個,總投資456萬元。

五、政策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糧食基礎設施建設是糧食流通發展的必要條件,我縣糧食主管部門都要高度重視,統一認識,加強領導,把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制定具體的專項推進方案,確保《規劃》的順利實施。

(二)加大前期工作力度

爲保證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的順利實施和完成,相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加強管理和加大工作力度,按照規定程序認真做好各項前期工作,包括項目的可研論證、工程設計、招標投標、資金籌措等前期準備工作。要結合各自實際,在充分利用糧食倉儲、購銷、檢測等設施和技術的基礎上,編制好各項的專項規劃和可行性研究報告,並按規定程序報批後組織實施。

(三)積極爭取糧食基礎設施建設資金

加快糧食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是關鍵,因此,必須多方協調,多渠道籌措資金,爭取多方面的支持。

1、爭取國家、省政府各類糧食基礎設施專項建設資金和投資補助資金。

2、爭取市縣財政的投資補助。

3、爭取農發行的貼息貸款。

4、企業自籌。

(四)堅持“全面協調,重點建設”的原則,合理安排和銜接建設改造項目,加強對項目實施的監督檢查,確保規劃目標的如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