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職場>工作報告>

糧食局綠色儲糧技術情況調研報告

工作報告 閱讀(1.62W)

開展準低溫儲糧技術試驗,促進儲藏技術由傳統向綠色生態型轉變

糧食局綠色儲糧技術情況調研報告

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爲人類發展的主要理念,隨着消費結構升級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綠色、無公害食品的需求迅速增長,對作爲食品和飼料重要原料的糧食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而對糧油儲藏技術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綠色儲糧技術概述

綠色儲糧技術,即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爲指導,以儲糧生態學爲理論基礎,在糧食儲藏過程中,儘量少用或不用化學藥劑,以調控儲糧生態因子爲主要手段,從而達到保護環境,避免儲糧污染,確保儲糧安全,使人們吃到新鮮營養可口無毒的放心糧的技術,主要包括低溫或準低溫、氣調、非化學藥劑防治儲糧害蟲技術。我國地域廣闊,要根據不同儲糧生態區域的氣候特點,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儲糧技術。

二、開展稻穀準低溫儲糧技術試驗

爲適應居民口糧消費中大米比重增大的情況,市政府從開始增加稻穀儲備數量,目前庫存規模達幾十萬噸。

北京屬於華北乾熱儲糧生態區,爲典型的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氣溫10℃-12℃,1月平均氣溫-7℃至-4℃,7月平均氣溫25℃-26℃。極端最低氣溫-27.4℃,極端最高氣溫43.5℃。優質粳稻穀儲藏品質變化快、保鮮困難、不易度夏,隨着北京地區優質粳稻穀儲存數量的不斷增加,如何保持儲存品質成爲突出難題。因此,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稻穀在北京地區環境條件下的安全儲存技術,指導北京市稻穀科學儲存,確保稻穀在儲存年限內品質良好。

(一)稻穀準低溫儲糧大規模生產性試驗歷時3年,取得成功

爲解決北京地區稻穀度夏難題,市糧食局在北京儲備糧庫中因地制宜地組織開展稻穀準低溫儲藏的大規模生產試驗。

從到,對北京市房山糧貿總公司等4個儲糧單位的9棟倉房,總量5萬噸的黑龍江產粳稻穀進行了儲備稻穀安全儲存生產性試驗。各承儲單位根據北京地區的儲糧生態特點,採用以準低溫技術爲主要手段的綜合科學保管措施,確保了市儲備稻穀安全儲存三年目標的實現。

通過分析華北乾熱儲糧生態區特點和影響儲糧安全的生態因素,提出了針對北京地區的安全儲糧優化方案,包括適合的儲糧倉型及其性能要求以及適用的儲糧技術。通過延長稻穀儲存年限的生產性試驗,探索出實現低成本、高效益、全年免藥劑燻蒸保管的綠色儲糧之路,爲首都糧食宏觀調控提供有利的技術支持。

(二)稻穀準低溫安全儲糧試驗結果分析

1.北京地區稻穀儲存的倉房條件

通過試驗可以認爲,適合北京地區稻穀安全儲存的最佳倉型是保溫隔熱性能良好的高大平房倉。同時採用聚乙烯泡沫板封堵向陽面門窗,隔斷環流燻蒸管道等倉房保溫隔熱措施,提高倉房的隔熱性能。以此在冬季通過機械通風或自然通風降低糧堆溫度,可以形成高大平房倉糧堆的巨大冷心。又因糧堆導熱性不良,所以在整個度夏期間都可保持冷心。目前北京地區儲存市儲備稻穀的倉房全部採用高大平房倉。

2.控制糧堆表層糧溫上升的措施

在北京地區的氣候條件下,通過各種措施將高大平房倉倉溫控制在26℃以下即具備了稻穀安全儲藏的基礎。北京北部地區承儲單位充分利用儲糧生態環境的優勢,在不配備製冷設備的條件下,採取各種對策,合理控制倉溫糧溫,爲稻穀安全度夏創造有利條件;平原地區承儲單位採用機械製冷降低倉房上層糧溫的方法則發揮了關鍵性作用。目前北京平原地區儲存市儲備稻穀的高大平房倉全部採用機械製冷方式降低倉溫。

3.實現稻穀儲存年限延長到三年的目標

以儲糧生態理論爲指導,以綠色儲糧技術爲主要手段,對試驗高大平房倉保溫隔熱改造,並採用多種科學保糧措施,做好糧情監視和稻穀品質跟蹤,延緩稻穀存儲期間品質變化,使稻穀安全度夏,指標全部在宜存範圍內,品質保持良好。目前北京市80%的儲備稻穀儲存年限由規定的二年延長到三年,爲北京市的糧食安全提供了很好的決策支持。

(三)稻穀準低溫安全儲糧試驗的主要技術創新點

1.製冷方式優化集成。根據四季氣候特點和稻穀糧堆特性,北京平原地區稻穀準低溫儲藏技術在冬季利用自然低溫作爲冷源降低糧堆溫度;夏季採用製冷空調機產生的冷量抵消倉房外部傳入倉內糧堆上部空間的熱量,從而控制糧堆表層糧溫的上升。北京北部地區則利用晝夜溫差採用風機排除空間積熱,利用自然低溫和多種降溫方式的優化組合,低成本高效益實現稻穀常年準低溫儲藏。高大平房倉稻穀糧堆常年保持準低溫狀態,在整個存儲期間,不使用化學藥劑燻蒸,不在糧堆施藥,稻穀儲存品質良好。

2.稻穀倉房設施優化集成。北京地區稻穀準低溫儲藏技術選用 高大平房倉作爲準低溫長期儲存的倉型。通過在倉房房頂噴塗反光隔熱塗料,將倉房門窗與通風道口全部用聚乙烯泡沫板進行密閉,隔斷封堵環流內、外燻蒸管道的連接等多種方式進行倉房隔熱改造,提高倉房的保溫隔熱性能,保持高大平房倉稻穀糧堆巨大容積的冷心。通過這些對倉房設施的優化集成,爲北京地區實現稻穀準低溫儲藏提供了很好的倉房條件。

三、促進北京市儲糧技術由傳統向綠色生態型轉變

(一)加大倉儲設施投入,改善倉儲條件

倉儲設施建設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多年來本市不斷加大投入,重點建設了一批新型房式倉房,1998年到十年間,新建倉房數量達到184.4萬噸,各單位爲新建倉房配套購入了各種倉儲設備和檢化驗設備,大大改善了本市倉儲設施條件,爲糧油安全儲存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條件。

新建倉房以隔熱密閉性能良好、配套儲糧設備先進、儲糧新技術應用方便的高大平房倉爲主,改變了過去房式倉比例偏低、多種倉型並存的倉型結構佈局,使得房式倉佔到了總倉容的76.3%。同時淘汰了大量隔熱性能差、倉容小的落後倉型,包括土堤倉、鋼板倉、簡易倉等。

(二)積極開展非化學藥劑防蟲技術試驗

在推廣稻穀準低溫儲藏技術的同時,市糧食局還積極推進其它形式的非化學藥劑防蟲技術試驗。

儲糧害蟲防治工作是糧食保管的難題之一,通常採用磷化氫燻蒸防治儲糧害蟲,並輔以敵敵畏、馬拉硫磷、書蝨靈等各種化學防蟲劑。採用化學藥劑防治儲糧害蟲,不僅威脅操作人員身體健康,而且污染環境,還在糧食中有化學藥劑殘留。而惰性粉顆粒上存在着大量的微孔,具有很強的吸收水分和蠟質能力。當儲糧害蟲接觸到惰性粉顆粒後,這些顆粒吸收害蟲體壁表層防水結構蠟質層上的蠟質,破壞害蟲體壁保持水分蒸發的功能,導致害蟲失水死亡。

平谷北楊橋、山東莊糧食收儲庫和西南郊糧食收儲庫分別在惰性粉防蟲技術方面開展了試驗。惰性粉一次施用,在糧食正常儲存期內(2~5年)常年有效。相比“雙低”儲藏可節約費用,並減少或免除了化學藥劑燻蒸,避免了藥劑污染和殘留,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化學藥劑使用量逐年減少,糧食儲存品質逐年提高

應用準低溫儲糧技術及其它非化學藥劑害蟲防治技術後,本市儲糧單位化學藥劑使用量逐年減少。初步估計,如果應用稻穀準低溫儲糧技術後將減少50%磷化鋁用藥量,全市稻穀燻蒸藥劑每年減少約500kg磷化鋁使用量。

多年來經過開展綠色儲糧技術推廣應用,特別是推廣準低溫儲糧技術,有效延緩了儲糧品質劣變,延長了儲存年限,實現了糧食保質保鮮。比如,稻穀儲存品質在未採用準低溫儲糧技術儲存之前,兩年後其儲存品質判定指標脂肪酸值接近不宜存,而採用準低溫儲糧技術後,經過三年儲存稻穀脂肪酸值仍在宜存範圍內。準低溫儲藏技術在本市的全面推廣,大大提升了本市糧食的宜存率,目前市儲備糧已實現連續兩年100%宜存率。

四、推廣綠色儲糧技術的社會效益

通過多種優化組合技術手段實現稻穀準低溫儲糧,所應用的各種技術對環境、糧食和操作人員而言均爲綠色環保,避免了傳統應用化學藥劑對環境和糧食安全的污染。

(一)社會效益

1.保護自然環境。改變了傳統利用化學藥劑殺滅和控制儲糧害蟲和微生物的做法,減少了化學藥劑對空氣、水等自然環境的污染。在保障社會安全方面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

2.保護了人員健康。由於準低溫技術本身是一種物理的殺蟲和儲藏技術,對於操作人員身體健康是安全的。該技術的應用替代了傳統的化學技術,避免了化學藥劑對施用人員身體健康的危害,改善了操作人員的健康水平。

3.增強了食品安全。有些化學藥劑在糧食中有少量殘留,對加工後成品糧的食用安全構成一定影響。隨着人們食品安全意識的不斷增強,對糧食在生產、儲藏、運輸、加工等各個環節採用技術提出了更加綠色環保的要求,準低溫儲糧技術符合人們這一要求,爲放心糧油在儲藏環節提供了重要保證。

(二)經濟效益

稻穀準低溫儲存項目的實施,使稻穀儲存年限由原來的2年延長至3年,降低了糧食輪換相關費用,節約了市財政每年用於糧食的費用補貼資金。

1.據初步測算:保管期限由2年延長至3年,則每年糧食輪換量就會相應減少17%,三年共計減少稻穀輪換數量22.95萬噸,其中:6.8萬噸,7.65萬噸,8.5萬噸。輪換數量減少相應地減少了輪換價差補貼和輪換費用補貼。

2.經測算:儲備稻穀採用準低溫儲存三年時間共計節約財政費用補貼資金5700萬元,其中:節約費用1700萬元,節約費用1900萬元,節約費用2100萬元。

五、今後努力方向

(一)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高水平的科技應用和創新人才。各承儲單位的糧油保管員和糧油質量檢驗員參差不齊,個別單位的糧油保管員和糧油質量檢驗員年齡結構偏大,中高級職稱比例較低。這些是提高本市科技儲糧水平的制約因素。

科技創新,人才爲本,高素質儲糧科技人才隊伍是做好儲糧科技工作的基礎和保證。堅持“以人爲本”和“實事求是”的思想,在工資待遇、技術培養等方面向工作在倉儲一線的人員傾斜,激發和吸引更多的科技創新人才投身於糧食科技創新事業。加強糧食科技人員的技術培訓和技術交流活動,豐富業務知識,提高業務水平。積極引進優秀人才,優化人員結構,實施競爭激勵機制,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儲糧科技人才隊伍。

(二)繼續改善倉儲設施條件,適時提高糧油保管的費用標準。經過多年倉儲設施建設,本市糧食倉儲條件有了較大改善,承儲單位倉儲能力整體水平大幅提高。但本市承儲單位電子信息化水平不高,仍有部分單位倉儲設施設備陳舊,缺少正規的低溫倉和準低溫倉,同時糧油保管的補貼費用標準多年沒有改變。良好的儲糧設施硬件條件和恰當的保管補貼費用標準是做好糧食儲藏工作的重要保障。要繼續維護和更新倉儲設施設備,調整優化倉房倉型佈局結構,充分發揮各種倉房倉型優勢,不斷提升本市承儲單位的電子信息化應用水平。

(三)繼續開展北京地區糧油綠色儲藏試驗和新技術推廣應用。進行準低溫儲藏,在倉房改造、製冷設備和隔熱材料購置、製冷設備夏季運行電費等方面的費用較大,惰性粉殺蟲劑的費用支出也比磷化氫燻蒸所需的藥劑費用高。通過綠色儲藏技術保管的糧食,由於在銷售環節尚未體現出準低溫儲藏糧油的價值,承儲單位沒有從該技術的應用中直接受益,影響他們推廣的積極性。

科技投入是科技創新的物質基礎,爲確保北京地區綠色儲藏技術全面推廣,應通過積極爭取國家科技立項、財政支持、相關建設項目配套等途徑獲得國家對儲糧科技的投入。各個糧食承儲企業也應建立儲糧技術應用投入制度和儲糧技術專項資金。

環保、綠色、生態、節能是儲糧科技發展的方向,稻穀準低溫儲糧技術在本市的成功應用符合儲糧科技的發展方向。市糧食局將繼續推廣應用低成本、高效益的各類儲糧新技術,促進市儲糧科學技術的發展,提高本市綠色儲糧技術應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