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職場>職場攻略>

爲何35+的中年人總是最先被裁

職場攻略 閱讀(1.78W)

關於裁員,職場上流傳最廣的說法就是:

過了35歲你就是個“廢人”了;35+的中年人總是最先被裁。

我們也常常會在社會新聞上,看到一些因爲被裁員而做出極端人生選擇的中年人。

各大營銷號也一直在鼓吹中年危機。

彷佛這是一個人人都會遇到的人生難題。

在被帶節奏,加入大衆焦慮的同時,我們有沒有想過,35+的中年人在工作能力/穩定性等用人單位非常看重的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優勢,爲什麼還是會成爲人員優化的首選對象呢?

用人成本是企業人員優化的首要考慮因素

要說清楚這件事,我們必須關注一個問題:用人成本。

公司運營需要考慮成本和收益,只有成本和收益維持一定的良性關係,公司才能正常運行。其中用人成本在公司總體成本中佔很大一部分,特別是對很多互聯網公司來說,更是如此。

“中年人”是比“年輕人”有更豐富的工作經驗,也能更穩定地在一家公司發展,但是對於企業來說,有時候這些中年人“不划算”。

爲何35+的中年人總是最先被裁

幾乎所有的崗位都不是不可替代的,一樣的工作中年人和年輕人做都可以,可是因爲中年人工作經驗/穩定性等他方面比較有優勢,隨着招聘市場的發展和公司內部的晉升,他們的工資也會比年輕人高。

反之,年輕人工資較低。

這時候,用人單位就要算一筆賬了,同樣一份工作,兩個人都能做,是招一個工資高的人來划算,還是招一個工資低的人來划算,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工資高的那個人很有可能被工資低的替代。

人才結構良性循環於企業運營有利

這時候就有人要說了,剛畢業的大學生怎麼可能做經理的活兒?把中年人都裁了,只剩年輕人不會影響公司發展嗎?

確實,某家公司只有某個年齡段的人,他的人員構成很有可能是不健康的,公司發展需要各種各樣的人各顯神通。

但不是某個崗位要固定哪個年紀的人來做,也不是年紀一到35歲就會被裁。

裁“中年人”是一個相對概念:

在有些公司35歲算中年人,有些公司45歲纔算,也有些特殊的行業,比如電競,25歲甚至都可以考慮退役了。

企業在裁員方面的考慮永遠是如何讓用人機制更良性高效,而不是一刀切,只針對年齡。

爲何35+的中年人總是最先被裁 第2張

向下延伸或許纔是裁員的常態:

高級經理能接任總監的活兒;副經理能接任經理的活兒;專員能接任主管的活兒……

所以公司的人才鏈是沒有斷層的,如此循環往復,用人單位就能根據業務發展需要不斷調整人才結構,達到較佳狀態。

也才能讓公司這攤水活起來,有舊的沉積水源流出,有新的水源注入,纔是良性循壞。

用自然界的循環系統解釋這個現象可能比較殘酷,好像中年人註定是要被“循環掉”的那部分,但是循壞講究的是不同時期處於不同的位置,等你真的哪天需要去新的位置,我想人的動物本能會讓你有能力去適應新環境,接受新的生活和工作。

被裁員不代表失敗,人生不止一種選擇

隨着年齡的增加,組成了新的家庭,有了新生命,我們的人生目標也會發生了變化,可能身居要職,工資高,就不再是職場的唯一追求。

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陪伴孩子成長,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也是一種人間美好。

人生在不同的階段都會遇到難題,你正在遭遇的可能很多人同時都在遭遇,有些人早比你遭遇過了,也有些人未來會遭遇。

爲何35+的中年人總是最先被裁 第3張

同在一片星辰,別人可以找到解決之法,相信你也可以,適當調整心態和職業規劃,相信每一個人都會收穫美好的職業生涯!

個人爲自己的職業發展可以跳去更好的平臺,企業爲自身的發展考慮裁掉“不合算”的員工,都是合理的,誰也不能責怪誰。

隨着職場人性化的不斷髮展,裁員補償的增加和公司裁員制度的完善,相信所謂的中年危機會越來越得到妥善解決。

有時候危機反而是一種轉機,畢竟馬雲35歲才創立了阿里巴巴,任正非43歲才創立華爲,柳傳志40歲才創立了聯想,哈蘭·山德士62歲才創立了肯德基……

這些大佬告訴我們,人生從來沒有必須在那個年齡段做什麼的設定,只要不灰心,肯努力,年年都是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