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職場>活動策劃>

欽州市2021年農作物生態區域動態監測項目實施方案

活動策劃 閱讀(3.1W)

 

欽州市2021年農作物生態區域動態監測項目實施方案

欽州市2021年農作物生態區域動態監測

項目實施方案

 

爲貫徹落實《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於印發2021年農作物生態區域動態監測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桂農廳發〔20219號)精神,做好2021年欽州市農作物生態區域動態監測項目工作,確保規範實施和順利完成建設任務,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以保障糧食安全爲根本目的,認真落實新發展理念,不斷強化科技創新,紮實做好糧食作物生長髮育進程動態監控,爲指導生產和技術推廣以及準確研判糧食生產形勢、科學決策指導、搞好宏觀調控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二、目標任務

(一)續建水稻監測點1個。

(二)續建馬鈴薯監測點1個。

(三)實行動態監控,形成監測報告。對水稻、馬鈴薯開展從種到收的全程動態觀測、監控,結合面上生產調研和氣象資料分析以及主要病蟲害、自然災害發生爲害情況,形成覆蓋全市不同生態區域的農作物生態監測報告並及時發佈和上報,爲各級領導和行業主管部門準確研判生產形勢、科學決策指導和搞好宏觀調控提供重要參考依據,推動全市糧食生產穩定發展。

(四)科學研判單產,形成糧食生產形勢分析報告。及時梳理彙總分析監測點從播種到收穫整個生育期的觀測數據,做好產量預評估,重點對早稻、晚稻的單產情況作出預判(與上年單產對比增減),並結合面上生產的實際情況,形成糧食生產形勢分析報告。

三、建設內容

(一)選好監測點。水稻監測點設在欽北區那蒙鎮平福村,馬鈴薯監測點設在浦北縣江城街道六橋村。監測用地面積:水稻監測點20畝,馬鈴薯監測點10畝。

(二)觀測數據記載。通過種植我市主推的3~5個品種(種植品種及種植時間儘量與上一年度保持一致,便於數據分析有對比性),從播種至收穫,對其主要生育時期和個體及羣體性狀定點定期定時觀察記載。

1.水稻。早、晚稻主要開展育秧、秧苗素質、主莖葉齡及分櫱消長、生育期和積溫、幼穗發育進度、葉綠素含量、冠層植被指數、葉層氮含量、葉面積指數、經濟性狀(如穗粒數、千粒重)等生長髮育觀測、考察,進行數據分析整理和照片存檔,結合面上調查和測產驗收,形成本區域農作物監測報告。

2.馬鈴薯。主要開展播種期、出苗期、出苗率、開花期、成熟期、收穫期、生育期等物候期觀測,植株形態特徵、結薯情況、經濟性狀、病害調查及霜凍發生、爲害等情況觀測、考察,結合面上調查和測產驗收,形成本區域農作物監測報告。

(三)新技術、新品種試驗觀測。通過對每個監測點開展13項新技術的對比試驗,觀測瞭解不同種植方式、不同栽培措施,水稻和馬鈴薯的生長髮育動態,分析研究不同時期生長髮育特徵、特點,探索總結出符合我市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措施,指導我市農業生產,並形成對比試驗報告。

1.水稻監測點。早、晚稻都選擇廣糧香2號進行觀測,開展拋秧、機插秧、手插秧三種移植方式對比試驗。

2.馬鈴薯監測點。選擇荷蘭15號進行觀測,開展露地栽培、地膜覆蓋栽培(高壟覆膜栽培)、稻草覆蓋免耕栽培技術對比試驗。

(四)災害性天氣調查。結合定點觀測,調查瞭解本區域氣象災害發生情況,包括低溫寒害、高溫熱害、乾旱、洪澇、暴雨、颱風等災害,調查災害發生時期、程度,作物受害面積、程度、所處生育期及造成的經濟損失等。

(五)氣象資料收集。加強與當地氣象部門溝通、合作,及時瞭解、掌握當地農作物生育期間平均、最高、最低溫度,日照時數、降雨量,積溫(包括活動積溫和有效積溫)等氣象信息,並與常年比較,分析氣象條件動態變化對不同時期、不同年份農作物生長髮育和經濟性狀、產量結構的影響。

(六)數據分析上報。根據不同生長時期的調查數據,結合氣象、農情、病蟲害和麪上調查數據,與上年、常年同期比較分析,得出當地觀測作物生長髮育特點和麪上生產發展動態,找出存在問題、提出應對措施和生產建議,形成本區域農作物監測報告上報欽州市農業農村局分管領導、市政府分管領導、上級主管部門,同時在欽州市農業農村局網站等相關媒體發佈苗情簡報。

四、進度安排

(一)實施方案制定。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負責在2021220日前完成實施方案的制定,經報局領導審定後,報送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備案,並同時報送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站。

(二)數據報送。

1.監測數據報送。作物生長期間,在調查當日或次日,將填寫原始調查數據的調查表、分析對比情況及有關影像資料一併報送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站。

2.苗情簡報或監測報告報送。在早、晚稻返青期、夠苗期和收穫前1520天,分別編髮1期苗情簡報或監測報告,在馬鈴薯出苗期、現蕾期、塊莖快速膨大期,分別編髮1期苗情簡報或監測報告。每造作物第三期苗情簡報,需對當季平均畝產量作出科學、合理的預測預報。在苗情簡報或監測報告完成當天,在欽州市農業農村局網站等信息網上發佈,並報送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站,同時打印紙質材料報送欽州市農業農村局分管領導、市政府分管領導。

3.糧食單產研判結果上報。提前做好預測產工作,結合面上生產情況,對本區域(本市)主要糧食作物單產作出預判(本年度單產結果及與上年度單產對比增減情況),形成單產預測結果報告,並填寫附件9(根據預測產調查,主要填寫有效穗、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等產量四要素)。早稻、晚稻單產預測報告及附件9,分別於625日前、930日前報送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站。

(三)項目田間查定。項目實施期間,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科負責組織3名中級職稱以上專家(承擔、實施單位以外的專家),組成專家組到監測地點進行項目查定(每造作物一次),可以結合田間測產一併進行,並形成查定報告(經專家簽字確認)。其中,馬鈴薯監測點查定工作應在2022320日前完成。

(四)項目結題驗收。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科負責組織專家對農作物監測項目進行驗收,對全年項目考覈指標完成情況進行評估、驗收,出具結題驗收意見。水稻監測點項目在20211215日前完成結題驗收,馬鈴薯監測點項目在2022420日前完成結題驗收。

(五)及時報送項目總結材料

2021730日前,水稻監測點報送上半年項目查定報告及上半年糧食生產形勢分析報告。

20211210日前,水稻監測點報送下半年項目查定報告及全年糧食生產形勢分析報告。

20223月底前,馬鈴薯監測點報送項目查定報告及我市馬鈴薯生產形勢分析報告。

(六)嚴格報送項目年度績效考評臺帳資料。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應在20211225日報送水稻監測項目績效考評臺帳材料紙質版和電子版到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站;在2022年在5月中旬前報送2021/2022年度馬鈴薯監測項目績效考臺帳資料。項目臺帳包括績效考覈自評表、實施方案、原始觀測數據、苗情簡報或監測報告、試驗小結、工作總結、查定意見、結題驗收意見、糧食生產形勢分析報告、資金使用情況報告、影像資料和其他相關材料。

五、規範經費使用

(一)項目資金專款專用。嚴格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關於提前下達2021年自治區農業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的通知》(桂整合〔202052號)規定執行,專項資金全部用於農作物生態區域動態監測項目

(二)加強資金使用監管。嚴格按照《農業生產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實施細則》(桂農業發〔2017112號)精神,加強資金使用監督。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要確保資金按工作方案及時使用;安排專人對項目資金進行管理;建立資金使用臺賬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查;嚴禁挪用和超範圍支出,做到專款專用,防範和降低廉政風險。項目結題時要出具項目資金使用情況報告。

(三)明確資金使用方向。本項目計劃總投資14萬元,其中水稻監測點7萬元、馬鈴薯監測點7元,主要開支方向:

1.水稻監測點開支方向:

1)監測基地購種、肥料、農藥、農膜等生產物資,計劃投入31000元。

2)監測基地機耕費用,計劃投入3000元。

3)支付人工勞務費,計劃投入30000元。

4)監測基地設置標牌和宣傳,計劃投入1000元。

5)監測旅差費5000元。

2.馬鈴薯監測點開支方向:

1)監測基地馬鈴薯脫毒種薯、肥料、農藥、農膜等生產資料補助36500元。

2)監測基地機耕費用,計劃投入1500元。

3)支付苗情監測勞務費,計劃投入26000元。

4)監測基地設置標牌和宣傳,計劃投入1000元。

5)監測旅差費5000元。

六、按規定完成考覈指標

嚴格按照《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於印發2021年農作物生態區域動態監測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桂農廳發〔20219號)要求執行,按時完成2021年農作物生態區域動態監測項目績效考評指標。

(一)2021完善續建農作物生態區域動態監測點2個(水稻、馬鈴薯)。

(二)每個監測點在每個作物生產週期各形成3期以上本區域苗情和生產動態監測報告,報送市農業農村局分管領導、市人民政府分管領導,並在欽州市農業農村局網站上發佈,同時報送自治區農技推廣站。

(三)項目管理規範,措施落實到位,資金使用合理合法,有專人負責,監測報告發布達90%以上,漏檢漏測次數少於規定次數和應檢應測項的10%以內,並形成全年農作物生長動態監測數據臺賬。

七、實施管理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欽州市2021年農作物生態區域動態監測項目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和成員名單如下:

  長:石崇華  市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

  員:凌啓昌   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科負責人

米世光   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負責人

樑菊秀   市農業農村局計財科科長

韋東勝   欽北區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

陸和遠   浦北縣農業發展中心主任

胡成武   欽北區那蒙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

黃有勝   浦北縣江城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副主任

領導小組下設項目實施小組,項目實施小組設在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由米世光同志任組長,成員有樑玉祥、農振平、施春婷、蒙 清。項目負責人是米世光,項目實施負責人是樑玉祥,水稻監測點負責人是胡成武,馬鈴薯監測點負責人是黃有勝。

(二)制定試驗方案。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要結合監測點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監測試驗方案,方案包括監測作物的計劃面積、監測品種、品種佈局、播種期,觀測布點所在鄉鎮村屯名稱、土壤類型、氣候特點以及組織措施、技術措施、具體負責人、聯繫方式等,並按時間要求及時上報實施方案。

(三)科學嚴謹搞好觀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要安排責任心強的技術人員,科學、規範、嚴謹做好苗情動態監測工作,按時上報監測數據,並整理、歸檔形成全年監測數據臺賬。同時及時整理分析當地農作物動態監測數據,結合面上生產調研,形成動態監測分析報告報送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站。

(四)及時上報監測材料。水稻生長動態監測工作從春季播種開始,至秋季收穫結束,爲兩個生產週期;馬鈴薯生長動態監測從秋季播種開始,至第二年春季收穫結束,爲一個生產週期。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要按時按質按量上報材料。嚴重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等特殊情況須實時上報。

(五)強化考覈驗收。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科要加強督促檢查,計財科要加強資金管理,欽北區農業農村局和浦北縣農業農村局要密切配合,確保按照自治區要求完成各項工作任務。項目結題後,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科要組織專家進行結題驗收,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負責將驗收材料上報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站。

 

附件:1.欽州市2021年水稻生態區域動態監測試驗方案

2.欽州市2021年馬鈴薯生態區域動態監測試驗方案

 


附件1

 

欽州市2021年水稻生態區域動態監測試驗方案

 

爲順利完成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下達的2021年水稻生態區域動態監測項目,確保實施工作、技術措施落實到位,實現如期目標任務,爲我市準確研判生產形勢、科學決策指導,推動全市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特制定本試驗方案。

一、監測點基本情況

欽州市水稻生態區域動態監測項目,面積20畝,實施地點位於欽州市欽北區那蒙鎮平福村委那樁村,該村地處欽州市西部,氣候溫和,年平均溫度22℃,雨量充足,常年平均降雨量2080mm,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1801小時,太陽輻射強,日光充足。監測點土壤爲花崗岩發育而成的瀦育性水稻土,土壤肥力上等,地勢開闊向陽,田塊大小13/塊,排灌方便,是栽培水稻的高產區域。

二、試驗內容

(一)新品種試驗。選用我市主推超級稻、優質雜交稻、優質常規稻品種各一個進行試驗,早稻品種爲:特優7571、野香優莉絲、廣糧香2號;晚稻品種擬爲:中浙優9號、野香優莉絲、廣糧香2號。移植時採用機插栽培方式,水肥管理一致,試驗採用簡比法,每個品種爲一處理小區,小區間留工作溝,每畝用種量2.0kg

(二)水稻不同種植方式技術對比試驗。早、晚造均選擇野香優莉絲進行觀測,試驗設拋秧、機插秧、手插秧三種移植方式,水肥管理一致。試驗採用簡比法,田塊面積約3畝,每個處理爲一小區,小區間留工作溝,畝用種量2.0kg

三、技術措施

(一)培育壯秧

試驗育秧採用集中育秧方式,經浸種催芽後,將種子播於機插秧盤中,每畝用秧盤22個,選用優質育秧基質,播種後適時噴水,保持基質溼潤,保證秧苗生長水分。根據秧苗生長情況,可適當噴施水液肥,促進壯苗。移植前3-5天噴送嫁藥,看情況施送嫁肥。

(二)大田栽培管理

1.提高辦田質量,施足基肥。移栽前1天,結合犁耙田每畝施用基肥:商品有機肥250kg複合肥25公斤(氮磷鉀含量15-15-15%)、鈣鎂磷肥25公斤。犁耙田時要開好四周田邊溝以及十字溝(工作溝),整平田面,田面保持泥皮水爲宜,水層過深或缺水都不利於禾苗生長。

2.合理密植,確保基本苗數。畝移栽密度:手插秧規格爲20cm×16.7cm,拋秧規格爲每畝22個秧盤秧苗,機插秧按30cm×12cm,畝基本苗數控制在68萬苗。

3.水肥管理。追肥:移栽後5-7天秧苗返青時,追分櫱肥,畝施尿素15kg、氯化鉀8kg。穗肥在曬田覆水後,大約在5月上旬(倒2葉長出時),畝施尿素5kg、氯化鉀8kg。齊穗期後依植株長勢情況決定是否噴施葉面肥,每畝可用磷酸二氫鉀100g加尿素250g兌水50kg噴施。水分管理:按水氣平衡原則進行管理,插後至分櫱期夠苗前保持淺水層,在畝苗數16萬時排水曬田,曬田以曬至田面開裂,葉色轉淡黃,莖葉硬直爲止。抽穗揚花期保持淺水層,齊穗後乾溼交替,收割前1周,排乾田中水。

4.病蟲害防治。病蟲害防治按常規方法進行,全面推行“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堅持以農業防治爲主,化學防治爲輔,適時做好稻瘟病、紋枯病、白葉枯病、細菌性條斑病及福壽螺、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蝨、稻癭蚊等病蟲害的綜合防治,蟲害防治推廣應用頻振式誘蟲燈進行物理防治。並注意鼠害、草害防治。

5.適時收穫。採用機械收割方式進行收割,機械粉碎稻樁回田。

四、組織措施

(一)加強領導,職責到人

項目由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承擔實施,項目負責人是米世光,實施負責人是樑玉祥,聯繫電話0777-2835441,監測點負責人是胡成武,聯繫電話13977793085。欽州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其他成員配合開展相關工作,欽北區農業技術推廣站、欽北區那蒙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參與實施。各相關單位必須加強溝通和密切配合,認真領會項目實施方案要求,做好分工協作,責任到人,各司其職,早計劃,早行動,早實施,將各項任務及時落實到位,確保項目圓滿完成。

(二)明確任務,按時完成

1.定時觀測上報。從播種至收穫,對上述試驗處理的水稻主要生育時期和個體及羣體性狀進行定點觀察記載,做到每5天觀測調查一次,並在當天或者次日上報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站。

2.及時分析報告。根據不同生長時期的調查數據,結合氣象、農情、病蟲害和麪上調查數據,與上年、常年同期比較分析,得出當地觀測農作物生長髮育特點和麪上生產發展動態,找出存在問題、提出應對措施和生產建議,形成欽州本區域農作物監測報告上報欽州市農業農村局分管領導、市政府分管領導、上級主管部門,同時在欽州市農業農村局網站等相關媒體發佈苗情簡報。

(三)加強檢查,確保到位

在項目實施期間,經常深入監測點檢查指導,監督責任人工作,瞭解項目開展情況,工作措施和技術措施是否落實到位,及時總結好的工作措施和經驗,糾正解決存在問題,確保項目順利開展。

 

附件2

 

欽州市2021年馬鈴薯生態區域動態監測試驗方案

 

爲順利完成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下達的2021年冬種馬鈴薯生態區域動態監測項目,確保實施工作、技術措施落實到位,實現如期目標任務,爲我市準確研判生產形勢、科學決策指導,推動全市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特制定本試驗方案。

一、監測點基本情況

欽州市冬種馬鈴薯生態區域動態監測點,設在欽州市浦北縣江城街道辦六橋村,面積10。項目監測點地處浦北縣中部,屬於亞熱帶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溫暖,冬短夏長,四季如春,年平均日照時數達1800小時,年平均氣溫2123℃,無霜期限350天,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並且雨熱同季,集中於68月份。監測點土壤爲花崗岩發育而成的瀦育性水稻土,土壤肥力上等,田塊大小13/塊,排灌方便,是浦北縣糧食作物高產示範基地之一。

二、試驗內容

(一)新品種試驗。選用我市主推馬鈴薯品種三個進行簡比試驗,品種爲:荷蘭15號、希森6號、雪川紅。田塊面積約5畝,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方式,肥水管理一致。

(二)不同種植技術對比試驗。田塊面積約5畝,選擇荷蘭15號馬鈴薯品種,主要開展露地栽培、地膜覆蓋栽培(高壟覆膜栽培)、稻草覆蓋免耕栽培三種種植方式進行對比試驗。

三、技術措施

(一)切種消毒催芽

選用脫毒馬鈴薯種,用小刀在種薯底部小切一刀,以打破馬鈴薯休眠期,然後將切好的種薯用消毒液浸一下消毒,撈出風乾後,放在陰涼的地方催芽,當芽長出1cm左右,即可按出芽點用刀切成合適薯塊,稍涼幹切口,便可種植。

(二)大田栽培管理

1.整地和施肥。在晴朗天氣,田塊水分適宜時,用旋耕機打田整地,整地前每畝全田均勻撒施50kg石灰,再利用大中型旋耕機翻耕2次,儘量做到地面平整、土壤細碎。基肥畝施商品有機肥300kg,硫酸鉀複合肥100kg,中微量元素肥10kg,施肥方法:商品有機肥全田撒施,其他肥料全部條施。施基肥時配合使用一定量的佳爾康復合微生物菌劑,促進提高肥料利用率、預防病蟲害、改善土質等。

2.種植。

1)地膜覆蓋栽培(高壟覆膜栽培)。雙行種植,規格爲行距20cm、株距25cm,按“品”字形擺種(種薯不接觸肥料),每畝種植密度爲約5500-6000株,種後用起壟機進行機械覆土、起高壟(包溝畦寬90cm,畦高30cm)作畦,要求畦面、溝底平直。最後再用機械蓋膜、覆土。

2)露地栽培。除了不用覆蓋地膜外,起畦種植措施與地膜覆蓋栽培(高壟覆膜栽培)種植方法一致。

3)稻草覆蓋免耕栽培。除了不用覆蓋地膜、改用稻草替代地膜覆蓋外,起畦種植措施與地膜覆蓋栽培(高壟覆膜栽培)方法一致。

3.水分管理。播種後保持田間土壤溼潤。如遇久睛無雨,要及時適量灌水,水層深以畦高的1/3爲宜,並且在第二天排幹水,以保證早出苗和苗齊苗壯。在生長期間遇大雨時,及時清溝排積水,防漬漚損壞種薯,影響馬鈴薯生長。

4.病蟲害防治。重點做好早、晚疫病預防,早疫病防治在發病初期,選用苯醚甲環唑、丙環唑、嘧菌酯(阿米西達)、百菌清、惡霜靈錳鋅(殺毒礬)、氫氧化銅(可殺得)等藥劑8001000倍液連續噴施23次,每隔710天再噴一次。晚疫病可用銀法利、福帥得、杜邦“g露”等農藥噴防治。同時,根據田間調查,若發現其它病蟲害發生,要及時選用對口農藥進行防治,避免馬鈴薯受到損失。

5.做好防寒抗凍工作。霜凍和冰凍災害對馬鈴薯影響很大,在霜凍和冰凍的易發天氣要根據天氣預報,採取對應有效措施,提前將預防工作落實到位,防止災害天氣對馬鈴薯的傷害,保證馬鈴薯安全,獲得豐收。

6.適時收穫。根據馬鈴薯生長情況及市場情況,適時收穫。

四、組織措施

(一)加強領導,責任到人

項目由欽州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承擔實施,實施負責人是樑玉祥,聯繫電話0777-2835441,監測點負責人是黃有勝,聯繫電話13977756968。浦北縣農業技術推廣站、浦北縣江城街道辦農業技術推廣站、浦北縣順豐農作物專業合作社參與實施。各相關單位必須加強溝通和密切配合,認真領會項目實施方案要求,做好分工協作,責任到人,各司其職,早計劃,早行動,早實施,將各項任務及時落實到位,確保項目圓滿完成。

(二)明確任務,按時完成

嚴格執行《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於印發2021年農作物生態區域動態監測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桂農廳辦〔20219號)規定,在項目工作中,實施責任人和監測點負責人要認真開展田間觀測調查記載等工作,按時報送數據材料,做好項目田間查定和結題驗收,結合面上生產和氣象情況,科學分析,整理擬寫出監測報告和冬種馬鈴薯生產形勢分析報告,爲領導決策和指導生產提供可行參考依據。

(三)加強檢查,確保到位

在項目實施期間,經常深入監測點檢查指導,監督責任人工作,瞭解項目開展情況,工作措施和技術措施是否落實到位,及時總結好的工作措施和經驗,糾正解決存在問題,確保項目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