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習報告>調查實習報告>

企業調研報告格式7篇

調查實習報告 閱讀(1.48W)

調研報告是調研事情的文字記錄,是完成一項計劃的文件說明,對待調研報告,寫作者必須要按照領導的要求,擬定出可行性高的調研計劃。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企業調研報告格式7篇,感謝您的參閱。

企業調研報告格式7篇

企業調研報告格式1

企業DNA分爲下列七種類型:韌力調節型、隨機應變型、軍隊型、消極進取型、時停時進型、過度膨脹型和過度管理型。其中,韌力調節型、隨機應變型、軍隊型可以相對地說是“健康的”。

本刊和博思艾倫諮詢公司(BoozAllenHamilton)聯合開展的“中國企業DNA調研”顯示:被抽樣的中國企業中有將近一半擁有健康的企業DNA。而在全球調查中,健康企業的數量大約是1/3。“中國企業真的比全球其他企業更健康、有更強的執行力嗎?”

高層更樂觀全球調查顯示,與企業中低層員工相比,企業高層對企業DNA的健康狀況更樂觀,中國的調查也顯示出這一特點。而在中國,高層的回覆比例是37%,在全球調查中,這個比例是25%,這可以部分解釋中國企業DNA健康比例爲什麼高於全球比例。在中國,其他層級的員工也“自我感覺良好”。這主要是因爲中國整體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以及中國人力資源市場對優秀員工的巨大需求。

企業規模和企業DNA在全球調查中,隨着企業規模的增大,有更多的企業呈現出DNA不健康的特徵,但中國的調查結果卻相反。這是因爲,和全球其他相對成熟穩定的競爭市場相比,中國企業處於一個成長型的競爭市場,在這種市場,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多變的市場需求迫使中國企業不得不快速靈活地適應市場變化。即使是規模比較大的企業,它們也不得不靈活應對外界的快速變化,快速地做出決策,並吸引優秀人才加盟,這樣它們才能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競爭環境中生存下來。

企業所有制和企業DNA調查顯示國有企業最不健康,讓人感到驚奇的是中外合資企業比那些國家擁有部分所有權的企業(partiallystate-ownedcorporation)更差。這是因爲中外合資企業中,合作雙方不僅在控制權而且在日常運作方面上也常常發生衝突,導致削弱了公司的整體價值。而在國家擁有部分所有權的企業中,人們對外部合作伙伴有着正確的期望值,新合作伙伴也確實改變了企業固有的DNA,提高了企業的業績。

本次調查也將予中國企業者以警示,即中國企業目前呈現的健康狀態是一種“脆弱”的健康,因爲,在它們體現出的靈活性等健康特徵背後,風險管理機制和專業治理架構的缺位將會使企業的健康難以持續。

最後,我們要提醒企業管理者的是,瞭解自己企業DNA的類別不是目的,關鍵是要了解企業中執行力問題的根源所在,並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

企業調研報告格式2

按照縣委、鄉黨委及活動辦部署和要求,縣人民法院住莫特格村工作隊時刻嚴格要求,瞄準 三民 活動的目標和任務,緊扣主題做宣傳,深入開展走訪調研,盡心竭力爲各族羣衆辦實事,在鄉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和村 兩委 班子及廣大農牧民羣衆的大力支持下,住莫特格村 三民 活動進展順利。莫特格村三民工作隊一行5人於xx年3月5日進駐莫特格村。工作隊通過上門走訪宣講政策、發放調查問卷、召開不同類型農民代表座談會、慰問貧困戶、接待來訪羣衆、現場解答農戶提問等形式,積極開展大走訪活動,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務。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基本情況

全村人口共 36戶、340人,有3個民族組成,其中常住農戶50戶(xx年人均純收入爲7728元人。村合作醫療340人,參合率達 00%,村參加養老保險人數 46人,已達 00%參保率。

大走訪基本情況

法院駐莫特格村 三民 活動工作隊共計5人,其中漢族 人、蒙古族3人、哈薩克族 人,自xx年3月5日進駐村隊以來,及時開展各項駐村工作,與村兩委共同協作, 三民 活動開展良好,在整個莫特格鄉駐村8個工作隊中開展各項活動成績顯著。截止到xx年7月9日。共走訪50戶,其中包含黨員、困難戶、低保戶、村民、特殊羣體等。人民法院住莫特格村工作隊出資8萬元爲兩戶特困家庭解決2套80平方房屋讓村民住上磚房,接待來訪人員7人次,工作隊具體做法是:

積極動員。在自治區黨委的號召下,自治縣統一部署,法院第一批駐村幹部及時到位。根據 三民 活動總體安排,工作隊及時開展走訪工作,制定工作安排明細表,做到四到位,即:動員到位,人員到位,計劃到位,走訪到位。工作隊與村兩委對接,遇到問題及時處理。走訪工作隊向羣衆宣傳黨的政策及進行民調宣傳,針對羣衆在法律、政策上不了解、不理解的問題,以教育引導,解答羣衆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難。爲 三民 活動營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

詢問民情解民難。工作隊堅持 八必須 要求重點訪問常住人員、困難戶、黨員等羣體,進到農民家中,仔細詢問生活情況及對黨和政府的意見,村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填寫走訪登記表,將反映的問題詳細記錄,及時解決。

將村文化室建設成村民的精神家園。村文化室是黨的文化陣地、宣傳陣地,法院駐村工作隊充分利用這個陣地,及時組織傳統文化進村隊活動,爲村民舉辦 和諧家庭,幸福人生 講座,爲村民開展戶外拓展活動,積極組織村民開展各項文娛活動等。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積極排查調處矛盾糾紛。工作隊認真排查了莫特格村各類矛盾糾紛,問題涉及土地方面,工作隊根據每一問題的性質特點,並積極協助化解。如:

(1)、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對本村村民影響很大。因爲莫特格村是農業村,黨的一系列針對畜牧業的優惠政策都無法享受,退耕還林後,農民面臨無地可種的窘境,且退耕還林的補貼比較低,無法滿足村民的日常生活,已經造成部分村民生活貧困、無出路的局面。工作隊原本想幫助村裏建一處飼草料基地,但經向土管局瞭解,村無集體土地,國有土地不允許開墾,無法開展這一想法。

(2)、莫特格村在省道3 8縣以南居住村民的搬遷問題。這是村民普遍反映的一個問題。因爲路南是下潮地,且很多房屋年久失修,已成危房。現在縣、鄉也已規劃在路北建新村,部分家庭條件較好的村民應經自行蓋房搬進了新居,但很大一部分村民蓋不起房,無法搬遷,造成村民路南路北分散居住,難以統一規劃,新村建設很難推進。工作隊今年計劃力所能及的幫助村裏的兩戶特困戶建兩套新房子,雖然也能解決一點問題,但也只是杯水車薪。

(3)、在莫特格村的 3座蔬菜大棚管理的問題。這 3座蔬菜大棚(其中3座屬村委會所有,其餘屬鄉政府所有)設施齊全,比一般大棚要高出許多,當初建設也投入巨大。但現在除對外承包了三個、村民種植兩個以外,其餘都在閒置,非常可惜。工作隊計劃聯繫對外出租或幫助村民自種。但僅靠法院工作隊的力量還是遠遠顧不及 3座大棚。

(4)、自來水和網絡問題。目前路北新村未通自來水,居民都是吃井水,電信網絡也未能入戶。生活不是很便利,老百姓反映也比較多。通自來水得靠國家項目支持,投入很大,需要與政府相關部門協調才能解決。

真正融入到農村生活中。爲了更好的開展 三民 活動的各項工作,與農民交朋友,工作隊隊員積極參與到本村各項活動中,積極參與備耕、春耕、村民婚喪嫁娶、文娛活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等。真正做到了融入農村生活。

當前存在的問題

村裏還有部分道路沒有鋪設柏油路面。

隨着經濟改革的迅猛發展,農村農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隨着而來的精神文明建設沒有跟上,造成村民業餘文化生活匱乏。

繼續加強維穩工作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村民民族成分較多,部分少數民族村民對穩定工作認識還不是很到位,流動人口管理還需加派人手。

相關建議和承諾

對此,工作隊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和研究,並提出了相應建議和承諾。

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爲村上還沒有修建居民點道路的村隊建設道路。

將村文化室建設成環境優美,設施完善,具有娛樂、宣傳、教育等功能的村民願意來的地方

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爲引領,將優秀傳統文化以羣衆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宣講。將傳統文化的宣講做成經常性的精神課堂。

以走訪爲依託,真正深入到村民的田間地頭,與村民交朋友。承諾以季節爲節點,與村民 同下農田、同幹農活、同忙春耕、秋收 。

解決困難人羣生活困難。一是低保政策建議摸清救助對象,充分利用相關政策對特困家庭進行低保補助。二是結合新農合政策。

進一步加大政策法規宣傳力度,幫助和指導村 兩委 做好矛盾疏導、化解工作,使莫特格村有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關於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問題,合理安排綜合治理工作要求,強化羣防羣治工作,使羣防羣治工作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時駐村工作隊主動加入到村隊的羣防羣治中去。

五三民 活動訪民情的體會

這次 三民 活動,使我們充分認識到,活動拉近了幹羣關係,使駐村幹部更深入地瞭解了農業、農村、農民情況,更深切地感受了農民疾苦和需求。而基層羣衆也更多地認識和了解了我們的黨員幹部,民意民情得到了更多的傾聽,實際問題獲得了更多的解決機會。同時對我們轉變工作作風、改進工作思路必然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企業調研報告格式3

物業企業管理是城市管理和社會建設矛盾集中體現的領域,規範的物業企業管理是和諧社會建設總體戰略中的重要內容。我會於20xx年1月至7月對河北區居民小區物業企業管理狀況,特別是對三和小區和金兆園小區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小區物業企業管理現狀

三和小區,人口近萬人,地處城鄉結合部,小區經歷了九個物業公司和三屆業主委員會,人員較複雜,管理難度較大,現物業公司是容心物業公司於20xx年9月接手三和小區的物業企業管理。每年應收物業費100萬元,現在只能收上來4萬餘元,收繳費用不足以維持日常開銷,水電費都有拖欠。許多業主借道路、房屋質量、綠化、車輛丟失、噴泉等許多問題,拖欠物業費。金兆園小區,20xx年入住,共1058戶。商品房202戶,回遷房660戶。20xx年12月初物業撤出,後由明星物業接管,次年撤出。現在,電梯維修費無從解決。

二、小區物業存在的問題

儘管兩個小區情況有異,但存在有許多共性的問題,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區物業企業管理的現狀和病疾。

(一)地產遺留問題。由於物業企業管理沒有在房屋開發建設階段就進行介入,因此開發建設的不合理成了後來物業企業管理的衆多矛盾的根源。開發建設遺留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規劃變更導致業主權益受損。房屋格局和小區環境與售房時的承諾有差異。二是房屋建築和附屬設備質量差,配套項目缺項甩項。三是建築權屬不清。公攤面積的劃分確定和附屬用房經營收益分配等問題,是業主與開發商爭議的核心問題。如金兆園在地產建設階段,就在二次供水和電梯質量等方面留下了嚴重後患。三和小區的開發商也遺留下房屋質量等問題。這些都爲日後物業企業管理埋下了隱患。

(二)物業企業管理企業管理水平低,人員整體素質不高。一是某些物業企業管理企業員工缺乏客戶意識,服務態度不端正,服務用語不文明,對業主的正當要求不能及時滿足,同時存在侵害業主利益的行爲。二是某些物業企業管理企業缺乏專業人員。例如日常維修是物業企業管理一項很重要的工作,維修不及時、不到位,使業主對物業企業的服務質量產生懷疑,甚至出現矛盾。

(三)小區業主缺乏四種意識。一是缺乏整體意識。個別業主只顧自己利益,在公共部位私搭濫建,致使部分公共設施不能正常使用,難以發揮其應有的功能;二是缺乏安全意識。少數業主認爲房子是自己的,屬私有財產,便無所顧及在自己的小天地裏,私拆亂改。三是缺乏法制意識。一些業主私佔綠地,或種菜或做停車位,不僅破壞了小區的整體規劃,更侵害了其它業主的合法權益。四是缺乏環保意識。垃圾亂堆亂放,牆壁上亂貼亂畫,私養大型寵物,在小區寵物糞便隨處可見。

(四)物業公司對業主的違規行爲處置力度不夠,沒有執法權。而政府相應的執法機構又力不從心,執法缺位。比如,對有些業主的私搭亂蓋、車輛不按規定停放以及破壞小區設施等行爲,只能勸告,下整改單,報告政府執法部門,而無他法。結果常常是業主我行我素,造成惡性循環,以至小區環境和設施每況愈下。

(五)物業公司收物業費困難。業主以各種理由不繳費,加之,效法者衆,物業服務企業收上來的物業費越來越少,從企業追求利潤的經濟本性來說,當收入小於成本或者利潤減少時,必然會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直接後果就是服務質量下降,於是更多業主對物業服務企業的服務不滿意,從而不交物業費,這就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小區環境差了,住房自然貶值,到頭來受苦的其實不只是物業服務企業,還有園區內的所有業主。比如三和小區的狀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相反,現每家每戶的煤氣、水、電、有線電視等費用沒有拖欠的,因爲這是政府行爲,如果你不交費,這些職能部門有權停水停電,沒有一點商量,現在只有物業費可以拖欠,因爲它是企業行爲。個別人就是抓住這個漏洞,不交物業費,你不會把我怎麼樣,這是物業公司目前最撓頭的事。

(六)使用上缺乏健全的機制和有效的監督,大修基金保值、增值難。按條例規定,當確需使用房屋公共維修基金的時候,由業主委員會提出,經2/3以上的業主同意後,方可申請使用。但實際上,如果修繕部位只涉及到少數業主的利益,那麼就很難獲得小區2/3的業主通過,給實際使用造成了困難。另外物業公司預算的維修費用沒有專業機構對其作鑑定和監督其使用,容易讓房屋公共維修基金造成無法利用。隨着大量房屋開始進入維修期,當年收取的微薄的大修基金將入不敷出,如何在物價水平上漲的情況下,將有限的大修基金保值、增值,缺乏有效的手段。

三、幾條建議

(一)依照20xx年10月1日實施的《物權法》有關章節規定和20xx年9月1日正式實施的《物業企業管理條例》,研究制定我區《物業企業管理水平評估細則》,提高物業企業管理,並做到有法可依。

(二)建立政府相關執法部門與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三方的聯動機制,有效處置小區內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爲。並在街道辦事處一級設立物業企業管理糾紛處置辦公室,作爲三方聯動機制的行動軸心。

(三)爲促進物業企業管理市場的發展,培育物業企業管理的核心品牌,鼓勵有實力的社會實體興辦物業公司,在政策上實施優惠政策,並創造競爭氛圍,做大做強我區物業企業管理業,爲我區和諧社區建設鍛造實業新軍。

(四)確保房屋大修基金的安全使用,實現大修基金保值增值。建議對業主交納的房屋大修基金委託銀行理財,按每個小區(大廈)開一個總帳戶,按每戶業主繳納的房屋大修基金爲每戶單獨開戶,每年的利息自動轉存到業主的戶頭上。凡需動用大修基金時,必須由大修房屋牽涉到的業主們投票表決,委託專業機構對物業公司預算的維修費用進行評估後方可動用維修款項,同時對大修基金的使用過程進行監督,對維修質量進行鑑定。

(五)加大宣傳力度,引導人們正確的物業消費觀念。按時繳納物業企業管理服務費、公共水電費、電梯用電費、二次供水電費及一此相關的費用是每個業主(住戶)必須履行的義務,大家應當積極主動履行,任何人不論何種理由拒交物業企業管理服務費都是違法的。

企業調研報告格式4

煤炭是與國民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重要資源,推動煤礦企業健康發展,對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在這項工作中,工商機關應積極履行職責,緊緊圍繞 “五個更加”的要求,深入調查研究,有針對性地加強企業監督管理,加強行政指導,努力推動煤礦企業實現科學發展。

煤炭資源整合前後的基本情況

長期以來,各地煤礦企業的經營主體資格一直缺乏規範。以山西省爲例,在煤炭資源整合前,相當一部分鄉鎮集體煤礦企業的採礦權人、經營者、投資人處於分離狀態,責、權、利不統一。作爲採礦權人的鄉政府、村委會,對所辦煤礦企業不投資、不經營、不管理,存在層層轉包、掠奪式開採等諸多問題。

爲徹底解決煤礦企業多、小、散、亂等問題,各地陸續開始大規模的煤炭資源整合,即以縣爲單位,壓減、關閉礦井率不低於30%,淘汰年產量9萬噸以下的礦井,資源回收率不低於60%。如山西省,煤炭資源整合後,全省煤礦企業全部由省工商局重新核發營業執照。當時,全省國有、集體、私營個體煤礦近5000座,經過整頓驗收,1000餘座煤礦予以關閉,近600座未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煤礦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到20xx年,全省大型煤炭基地內的小型煤礦企業數量減少70%,年產量30萬噸以上礦井的煤炭產量佔到總產量的90%以上。

煤礦企業的發展趨勢

筆者認爲,我國煤炭行業是競爭性行業,而非壟斷性行業,私營小型煤礦企業與集體煤礦企業、國有大型煤礦企業長期並存符合客觀規律,有利於解決羣衆就業,維護社會穩定。

私營小型煤礦企業主要是指年產量30萬噸以下的礦井,這些私營小煤礦具有合法有效的採礦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煤炭生產許可證、營業執照。私營小型煤礦企業的存在,將是一個長期現象。對此,應當保持清醒的認識。

一般而言,煤礦企業的銷售收入與煤炭價格密切相關,而煤炭價格主要由有限的煤炭資源和市場供求關係決定。因此,蘊藏煤炭資源的土地具有高額的級差地租。國有煤礦企業員工的工資之所以顯著高於私營煤礦企業員工的工資,是因爲國有煤礦企業的礦工實際上可分享煤炭資源所造成的級差地租,使社會財富的分配更爲平等。由於地質條件限制,應積極培育依法擁有采礦權的農村集體煤礦企業,儘可能提高煤炭資源的開採率和利用率,並使煤礦企業銷售收入中的級差地租比較平等地分配於當地農村居民。

工商機關應加大對煤礦企業的幫扶力度

在淘汰私營小型煤礦企業的過程中,工商機關應加強行政指導,努力促進私營小型煤礦企業向規模以上企業和現代企業轉型,提高生產集中度和資源回採率,減少資源浪費,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率,切實保護環境。

應當鼓勵國有重點煤礦企業、地方國有骨幹煤礦和其他大中型煤礦深加工企業,通過聯營、兼併、參股、控股、收購等方式對地方中小煤礦企業進行整合、改造、提升,由粗放型、密集型向集約型轉變,實現低成本擴張,形成穩定的產業鏈。

服務業是國家重點扶持和鼓勵發展的領域。以山西省爲例,服務業佔GDP比重每提高1個百分點,全省萬元GDP能耗就可以降低1.3個百分點。爲此,山西省工商局制定了《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實施辦法》,明確規定,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止的服務業領域,全部向社會資本開放;凡是向外資開放的服務領域,全部向民間資本開放;凡是向本地資本開放的服務領域,全部向其他地區資本開放。除法律、法規及行政規章和依法設立的行政許可有明確規定外,一般性服務業企業註冊資本最低限額降低到3萬元人民幣;凡服務業核心企業註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並擁有3家以上的控股子公司,集團合併註冊資本20xx萬元以上的,可辦理集團登記。工商機關應堅持全面落實上述政策措施,爲全省第三產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此外,工商機關應增強服務大局意識,積極幫助和引導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引入外地資本和外資投資附加值高的煤炭資源延伸產業,控制其投資原煤開採業。

企業調研報告格式5

一、我國小企業的現狀特點

(一)數量種類多樣化

我國小企業數量衆多,截止到20xx年11月底,國家工商總局登記的企業數量是1788萬戶,中小型企業佔99.7%,小微企業佔97.3%。小企業已成爲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堅實基礎。同時,我國小企業種類複雜多樣:按照所有權劃分,小企業性質涵蓋了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民營企業、股份公司、外資企業等多種類型,95%以上是非公有經濟;按照行業劃分,小企業幾乎分佈於所有的行業類型,而傳統工業製造業仍是主導性的行業;按照上市與否劃分,小企業以非上市爲主,上市企業佔比不到1%。小企業數量和種類的多樣性直接導致其內控差異化程度高,也相應加大了監管難度。

(二)治理水平差異化

我國小企業所有權屬性存在諸多差異,既有所有權和經營權高度統一、所有權結構單一的非上市民營企業,也有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或所有權結構多元化的上市企業、股份企業、國有企業、外資企業,這種所有權性質的差異化直接造成我國小企業公司治理水平的兩極分化。

1、非上市民營企業。調查問卷統計數據發現,作爲小企業中佔比最大的民營企業,由於其所有權、經營權和監督權高度統一,有超過78%的民營企業的重大決策是由企業所有者作出的。企業所有者親自管理企業,有利於對經營活動進行直接控制,實現快速反應和決策,有效降低經營成本。但將決策權委任於一人具有很高的風險性,企業因決策失誤而遭受損失的機率相對比較大。隨着企業的發展,科技含量提升、資本規模變大、業務多元化、地域分佈擴大,企業整體必然會超越原有企業所有者能力、經驗和知識所能掌控的範疇,客觀上就要求企業所有權與管理權適當分離,引入專業化的管理人才或團隊,但這一點往往是小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忽視的。在所有權和經營合一的民營企業中,企業文化往往是所有者文化,所有者對內控的認識與想法至關重要。

2、上市股份企業。調查問卷統計數據顯示,有89%的中小板、創業板和新三板企業的上市股份公司中,其重大決策是由董事會和專業委員會作出的,未上市的股份公司比例雖然略低只有67%,但是仍比其他所有性質類別企業的比例要高,這說明股權多元化能明顯促進企業治理結構的完善。但是,根據《20xx中國中小上市公司公司治理50強》的統計顯示:85.2%的中小板企業和80.6%的創業板企業,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是單一自然人和家族,90%中小上市公司的“出身”還是民營企業,因此上市中小板和創業板企業,其公司治理的一大特點就是實際控制人起關鍵作用,實際控制人的行爲決定了公司的決策模式和治理風格。

因此,中小板、創業板和新三板上市公司亟待從形式上的治理結構合規轉變成實質上治理機制有效。在現場調研期間,我們也發現,當企業實際控制人在遭遇實際管理挫折或其他外部原因打擊後,往往通過增加外部獨立董事等方式強化自身治理水平,從而爲企業帶來有利變化。同非上市民營企業一樣,當實際控制人能對企業產生重大影響時,其對內部控制的態度就決定了內部控制的成效。

3、國有企業。調查問卷統計數據顯示,在小型國有和集體企業中,其重大決策由董事會及專業委員會作出的佔38%的,由總經理辦公會作出的佔42%,由董事長或總經理作出的佔10%。其中,集體決策總體比例高,這說明地方國有企業對“三重一大”要求的遵循度很高。但是董事會和總經理辦公室決策方式的比例持平,又說明董事會、總經理辦公會兩者概念在這些企業中的區分度不高,公司治理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開展內部控制往往源於其所有權人代表(國資委)的要求,並且相對別的企業類別而言,其開展內部控制工作的正式程度普遍較高。

4、外資企業。調查問卷統計數據顯示,超過62%的外資企業,其重大決策是由董事會及專業委員會作出的,其中外商獨資企業雖然由於其股權集中而造成比例略低於平均水平(58%),但仍高於民營企業的整體水平,這可能與治理意識比較強的外方有關。在實地調研中,我們發現,通常外方投資人的管理水平相對較高,因而在其影響下,外資企業的整體管理和內控意識普遍較好。比如,江蘇萬新光學有限公司在與法方合資後,雖然企業決策主導權屬於中方,但是法方會定期通過管理評審方式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施加影響。中方股東認爲這些建議事實上對企業有用,自然就聽從並採納。因此,在合資期間,法方通過管理理念的傳遞,有效地推動了企業管理水平的整體提升。

(三)管理非正式化

小企業往往處於初創期和成長期。初創期的主要目標是開拓市場,利潤是生命線,企業最關注生存問題。成長期的主要目標是擴大市場,不進則退,企業最關注發展問題。在這些階段中,一方面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要求企業的管理模式能實現快速轉化,以靈活配合客戶需求的變化;另一方面由於小企業資源有限,企業對不能直接與所要達成目標掛鉤的管理投入都不太熱衷,對管理成本降低的意願強烈。因此,與大型企業相比,小企業的管理具有“非正式化”的特徵。

1、機構簡單。由於規模相對小、業務處理相對簡單,小企業整體機構設置簡單、管理層級少、決策集中。調查問卷的數據顯示,超過50%小型企業主要以口頭或其他非正式溝通方式來傳遞管理要求。機構簡單使得企業扁平化程度高,內部溝通方便靈活,決策者能迅速全面地掌握信息。對於大型企業,則需要更正式的溝通方式(如大型企業中有超過70%的業務管理事項均通過完善的制度政策進行約束)來傳送信息,才能保持信息質量不在傳輸過程中損耗。相比之下,小型企業的快速溝通優勢就體現出來。比如,魚躍醫療管理層將辦公桌搬到生產一線,這樣使得管理者能隨時發現問題、瞭解問題並解決問題。小企業機構設置簡單還與人手不足相關,人員兼崗情況普遍,尤其是後臺支持職能(財務、行政、管理等)。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監督不力,職責未分離就會給企業帶來一系列風險。

2、制度文檔少。企業管理的文檔化水平明顯與企業規模水平正相關。在小型企業中,有49%的企業已建立實施了內部管理制度體系,而在大型企業中,這一比例上升到了72%。同時,有21%的小型企業認爲現有管理制度對實際的指導性不高,而在大型企業中,持這個觀點的比例僅有8%。主要原因是小企業發展變化快,經營內容、業務方式和人員相對不固定,工作程序和管理標準也無法完全固化,即使記錄下來也可能時效較差。同時,由於需要快速反應,內部溝通通常以非正式的方法,無法留下完整的文檔記錄。

3、信息化程度低。調查問卷數據顯示,有25%的小型企業未建立運行任何業務信息管理系統(大型企業的比例是3%),小型企業信息化程度相對比較低。在建立信息系統的小型企業中,覆蓋部分業務的企業數與覆蓋全部業務的企業數相比,比例是1.41:1(在大型企業中是0.75:1),並且信息化應用度最高的仍然是財務管理軟件。這是因爲小型企業資源有限,更多着眼於解決眼前急迫的管理問題,希望藉助信息化建設及時掌握企業核心業務信息。

同時,通過現場調研我們發現,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往往會考慮自主開發符合企業需要的系統,而更多的小企業則採用直接購買成熟套裝軟件或外包簡單開發的模式。此外,許多小企業普遍沒有關注到信息系統所帶而來的風險。如富安娜在建立了覆蓋產供銷全過程的信息系統後,纔開始關注信息系統的不相容崗位分離風險。

(四)監督機制相對缺失

調查問卷數據顯示,只有31%的小企業設置了內部審計部門,還不到大型企業的一半。數據統計發現,隨着企業規模上升,內審監督機構在企業中設置的比例也隨之上升。雖然在上市企業中設置內部審計機構的比例高達94%,但一些上市企業反映他們設置內審機構只是爲了遵循監管法規的強制要求,是不得已進行的形式上配置,實際上內部審計的職能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這主要是由於小型企業中存在着大量“三權”統一,當企業所有者或實際控制人認爲自己有能力洞悉企業所有的情況時,就不會願意爲額外監督成本而買單。

(五)激勵機制不夠完善

小型企業激勵機制的作用在於從根本上解決核心管理和技術人員與企業的利益衝突,激發各級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促使其爲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調查問卷數據顯示,約50%的企業採用了績效考評機制,這與我們在現場調研時所瞭解的情況是一致的。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小型企業對於核心技術人員,主要採用的還是傳統的現金激勵方式,而很少採用股權激勵之類長期激勵機制。

(六)信息披露流於形式

對於上市的小企業,其信息披露屬於法定要求,並且相關法規對披露的內容和形式有明確規定,企業普遍執行程度較高。但目前內控報告披露出現了千篇一律、流於形式的情況,市場投資人對這些內容關注度越來越低。對非上市小企業,其信息披露的需求主要來自於外部投資者或者債權人。因爲企業信息主要掌握在公司內部人手中,高度不透明,使得外部利益相關方會因信息不對稱風險,而不願向小企業提供融資等服務,影響了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在現場調研中發現,目前小企業和其利益相關方雙方都在通過各種方法,爲提升信息的透明度而努力。比如中信銀行介紹其通過建設企業管理信息化平臺,一方面幫助小企業提供管理支持、強化內控、提升信息披露質量,另一方面也確保了銀行能高質量地獲取企業信息。這樣,債權債務雙方在基本信息上趨於對稱後,能建立兩方長久的“雙贏”合作。

二、小企業內控體系建設的基本情況

調查問卷統計數據顯示:開展內部控制建設的比例,小型企業(42%)小於大型企業(70%);未上市企業(46%)小於上市企業(90%);非國有企業(48%)小於國有企業(55%);存續時間短的企業小於存續時間長的企業(3年以下企業38%,3-10年42%,10年以上57%)。總體來說,小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仍處於起步階段。

(一)對內部控制的需求

目前,“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成爲國家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小企業既是其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國家對小企業提供了有力的扶持政策。小企業在求生存、求創新、創效益的同時,也應注重合理合法合規,適時出臺小企業內部控制規範是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宏觀環境背景下以協助幫扶小企業發展爲目的的政策需求。

同時,許多小企業經營混亂,職責不清,經營管理效率低下,企業資產管理、資金管理等重點領域問題頻發,甚至在財務報表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會計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等等情況,因此適時出臺相關內部控制規範將有力促進小企業查漏補缺,解決小型企業管理中的諸多困惑成爲一種必然。

此外,對未來發展預期越好的小企業,一些小型企業,在經歷了創業、發展的階段後,所面臨的管理提升問題就更爲緊迫,對內控的需求程度越高,部分企業甚至已經自行開展內部控制建設並持續實施內部控制完善。現場調研發現,企業認爲內部控制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有用工具,對企業而言是必要的。開展內部控制給企業帶來的實際效果包括:釐清了授權責任、明晰了跨部門職責、增加了其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降低了經營成本。

(二)風險識別

小型企業的高成長性特徵常伴隨着高風險水平,尤其是較爲優秀的企業一般都是自主創新型、高科技含量的公司,在將科技成果轉換爲商品的過程中面臨着較大不確定性,使得小型企業的風險特徵、風險水平都異於大型企業。因此,風險識別能力對小型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小型企業管理者對風險的態度是趨於保守的,他們普遍很在意風險,願意花錢管理他們所識別出的風險,並持續關注成效。以園林工程爲主業的普邦園林在發展多區域經營後,管理者無法及時掌握各地項目執行狀態,企業面臨着重大的項目成本控制風險。因此,董事長作出決策,投入大額資金自主開發信息系統,實現了對每個項目從立項到施工完成的全過程成本跟蹤和監控,有效控制了項目成本超支風險。

小型企業的風險評估方法相對非正式,較少採用定期(佔14%)和系統組織(佔18%)的方式,更多地採用不定期(佔42%)和業務部門自行評估(佔47%)的方式。在實地調研中,我們發現由於缺少風險評估方法指引,小型企業對風險的識別主要依賴管理者個人的判斷,而許多時候這些基於個人知識和能力的判斷是非系統的、帶有明顯的個人經驗特徵,常常只關注與“錢”直接相關的傳統型風險,而會忽視因企業發展、外部環境變化、技術更新而產生的新風險。比如在採用新技術與新方法時,只評估成本與現時效果,而不考慮新技術的伴生風險。魚躍集團覺得微信信息溝通成本低廉、實時高效,於是就馬上在包括核心技術團隊在內的企業範圍內推廣應用,完全沒有考慮可能存在的核心研發技術泄密的問題。

(三)內控建設與推進方式

小型企業的內部控制建設往往不是系統和全面的,許多是從局部重要業務領域開始起步,等經驗相對成熟後,再複製推廣到其他領域。比如,科瑞技術在建立了ISO9000,ISO1400質量管理體系幾年後,才引入美國卓越績效模式,並逐步將這一管理理念推廣到公司整體範圍內。在這種方式下,內部控制成果往往會更多以業務流程體系形式體現,而非正式的內部控制手冊或政策。這個結果在問卷調查中也得到了印證。

小型企業在不同領域開展內控時,會應用到不同的管理工具。調研問卷統計數據表明,72%的企業採用了質量管理體系,37%的企業採用了職業健康和安全管理體系,33%的企業採用了環境管理體系,21%的企業採用了社會責任管理體系。還有一些行業特有的管理體系也被相關行業普遍運用,如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汽車工業質量管理體系等。超過半數的企業在不同領域採用了2種及以上的管理工具。

(四)內控主責部門

調查問卷數據統計顯示,小型企業的內控主責部門主要設在辦公室、財務部和由多部門組成的聯合工作組。同時,62%的企業表示藉助了外部專家的力量開展內控建設。在現場調研中發現,在多部門組成聯合工作組的模式下,內控建設成果推進相對容易。比如,科陸電子內控建設秉承“從業務中來,到業務中去”的理念,組建了由各業務層面骨幹人員組成的聯合工作組,共同參與內控建設,各組員會將在此過程中所學習到的內控知識以及管控要求帶回到業務層面,真正做到內控思想與管理實踐相結合。同時,這種方式也提升了公司基層人員對內控的感性認識,他們在工作中會主動思考如何提升效率、管住風險,於是內控就從意識逐漸變成了習慣。

(五)企業高管的作用

調研問卷的數據顯示,84%的被調查企業認爲內部控制體系發揮效果的關鍵在於管理層重視,這與現場調研中獲得受訪者百分之百認同“內控是一把手工程”的說法是一致的。但是,我們注意到,企業執行層以及高管層對這種說法其實仍存在認識上的差異。企業執行層認爲,如果老闆內控建設的意願強烈,那麼他們的工作就變得容易得多,否則只能做到形式上的合規。比如,冰川網絡的老闆很重視資金管理,因此公司在資金管理領域的內部控制成效很顯著。

而被調研的企業高管層認爲一把手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具體執行部門也要工作得力,否則什麼事都要讓老闆拍板,內控的效果也大打折扣。上述觀點的差異主要由於雙方立場不同。從系統的角度看內控工作,高層給予的支持力和內控部門的執行能力是內控工作的“最佳拍檔”,不能偏廢。在現場調研中,我們確實也發現了將這兩方面結合得很好的企業典型。比如,歐普照明在高度包容性的領導支持下,強有力的內控部門通過“的內控部門通工程主動創造價值,爲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增值服務,贏得了同事、上級的尊重和認同,內控工作彙報成爲公司管理會議的固定議題。

三、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對內控的認識不準確

在本次調研問卷中預設了兩道測試題,試圖瞭解企業對內控理念的認知情況。調研結果發現,只有不到34%的企業全部答對,這說明許多問卷填報人對內控基礎概念的認識還不到位。這種情況會直接影響企業開展內部控制的效果,包括直接導致內部控制工作流於形式,造成企業資源浪費。事實上,企業受訪者們對此也有充分的認識,在問卷中,有62%的企業同意要使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發揮應有的作用,需要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通過現場調研,我們進一步瞭解到企業對內部控制存在的普遍誤解,主要包括:

1、內控等同於合規。部分企業以爲內控工作就是合規工作,不是出於企業自身管理的需要,而是爲了應對監管機構、債權人和投資者的要求。因此,在開展內控工作時,通常會採用被動應付而非主動執行的方式。

2、內控是區別於現有管理的一套新體系。許多企業以爲內控和企業管理是各自獨立的體系,因此,普遍認爲內控建設是從無到有地去形成一套新體系的過程。在對調研問卷數據進一步分析後我們發現,2197家聲稱自已未曾開展內控體系建設的小企業中,實際僅有68家企業未實施過其他管理工具和標準,而其餘的企業或多或少在經營管理中應用了各種管理體系、認證標準或管理工具和方法,但是他們不認爲這些與內控有關。

衆所周知,企業不可能同時依照兩套標準來實施管理,如果在同一領域內出現一套以上的管理體系,那麼必然有一些體系是用來滿足形式要求的,並不會真正被用於管理中。因此,如果企業不能正確認識內控與管理的關係,而是將內控定位爲一個形式上的管理體系,那麼任何爲此發生的成本都將是額外負擔,關於內控體系建設的成本效益的討論都將毫無意義。

3、內控建設、評價和審計概念混淆。調研問卷結果表明,41%企業已經開展了內控建設,32%企業已經開展了內控評價,36%企業已經開展了內控審計。內控評價和內控審計數據倒掛,其根本原因是因爲許多企業不清楚內控建設、評價、審計的區別與聯繫,現場調研的結果也充分印證了這點,企業要麼將內控建設和評價割裂開展,要麼將內控評價與內控審計混爲一談。

(二)管理者的內在驅動不足

小型企業由於規模小、流程簡單、人員關係緊密,內控的效果往往不是立竿見影,再加上對內部控制的誤解,企業的管理者容易對內控形成認識上的牴觸,將內控置於經營盈利與企業增長的對立面。內控實施的成功經驗是,先驅動企業管理者啓動內控工作,然後在執行過程中讓其理解內部控制對企業管理的意義,使其能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因此,如何找到讓小型企業管理者啓動內控工作的驅動力是很重要的起點。根據調研問卷和現場調研結果分析,企業管理者開展內控建設的驅動力主要來自於以下兩方面:

1、法規紅線。包括各類強制性監管要求、上市合規要求、稅務要求、籌融資評價標準等,雖然不見得能讓他們正確理解內控,但至少可以推動企業開始啓動內控體系建設。但是,在調研中我們也發現,如果相關監管機構對這些內控監管要求缺少有效的監管和處罰措施,那麼這個因素的驅動力就會消失。

2、實質性受益。小型企業表現出對實施內部控制的顧慮。究其原因,主要是擔心效益與成本不匹配。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如果能讓企業所有者瞭解到通過內控可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升收益、贏得市場這些這些效果,那麼其開展內控的意願會極大的提升。

比如,騰邦國際的財務部門在一開始推行預算控制時,老闆並不重視和認同,只是勉強同意先對費用實施預算控制。但是,當老闆看到費用控制實施所產生的顯著效果後,就開始主動介入,要求在企業內全面推進預算控制工作。同時小企業所有者希望未來在內部控制方面要強調實質重於形式,充分考慮投入產出比。

(三)內控經驗不足

在調查問卷中,有62%的企業提到了人員經驗不足是開展內控工作遇到的主要困難。內控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了解企業實際情況的人,以及掌握內控技術的人共同參與。大型企業通常可以通過招聘專業人才或者外包的方式,去解決內控經驗和技術能力不足的問題,但小型企業因資源有限而很難做到,並進而影響了內控在小型企業內的實施面。因此,如何幫助小型企業解決內部人員經驗不足的問題,是未來小型企業內控規範推廣的重要任務。

(四)方法不正確

在現場調研的座談會上,有些小企業表示“企業內控做了太多沒必要的內容”、“有些領域缺少政策指導”、“做出來這套東西就是擺着看的”。在進一步瞭解這些企業的做法後,我們發現這些企業往往採用的是國內流行的“對標法”來開展內部控制建設工作,即按照內控規範和指引的條款逐條對照實施,工作成果往往就是對標後的一套內控手冊。

這種方法將內控工作變成了可以快速完成的任務,建設過程純粹按圖索驥、沒有對政策的融會貫通、缺少因地制宜,不能將控制要求落實於執行,加之沒有建立後續的完善更新機制,這樣的內控建設不可能對企業管理提供幫助,工作成果勢必被企業束之高閣。這些錯誤做法中,其實蘊含了對內部控制的另一些普遍性誤解,包括:將內控建設視爲一次性的項目,做完就一勞永逸;內控建設就是編一套制度或手冊,建設過程往往不考慮執行效果;內控建設就是保證對政策條款的全部符合,無偏差,等等。

(五)現有內控規範對小企業的適用性差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的制定是以大中型企業爲對象,沒有考慮小型企業的管理特點。因此,對小型企業而言,要全面遵循確實存在較大難度,比如公司治理的相關條款要求公司建立規範的治理結構和議事規則。這對治理水平相對不高的小型企業來說適用性就不高。

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內控規範對大型企業的適用度較高,51%的企業認爲完全適用,3%的企業認爲成本高而不適用。但對小型企業而言,只有31%的企業認爲完全適用,11%的企業認爲成本高而不適用,3%的企業認爲完全不適用。此外,現有的內控規範體系沒有對開展內控工作的方法進行系統說明,直接導致實務中正確和錯誤內控工作方法並存,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國企業內控工作的實施效果,企業也會因錯誤的工作方法而加深對內控的誤解。根據調查問卷數據統計顯示,小企業認爲以下環節的工作方法有必要進一步規範:整體控制環境如何梳理與加強;如何將控制活動體系化;如何規範風險評估的程序;如何實現控制活動執行的持續性以及如何評價控制活動的有效性。

四、相關政策建議

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小企業的發展,國務院於20xx年10月發佈了《國務院關於扶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我國促進小微型企業發展的政策方向;20xx年5月8日,國務院又發佈了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xx》,爲小企業集聚的製造業轉型升級、實現“專精特新”,提供了戰略性的政策保障。爲了進一步提升小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範能力,建議有關部門聚焦我國小企業實際需求,以幫助小企業提升整體管理水平、保障企業持續運營、培育企業不斷髮展壯大爲目標,儘快制定出臺一套爲中國小企業量身定製的內控規範,並指導小企業有效開展內部控制建設與實施工作。

(一)以“幫助小型企業實現管理提升”爲制定內控規範的首要目的

內控規範的制定目的決定了其內容範圍和效用性質。如果以實現小型企業合規爲目的,那麼應以財務報告控制爲主線制定規範。但合規目的下制定出來的規範,對超過99%以上沒有上市合規需求的小型企業來說,就沒有很大吸引力和實質性幫助。

如果以幫助小型企業實現管理提升爲目的,那麼應以管理全過程爲主線制定規範,但爲保證規範的操作性,有可能需要根據合規要求,對合規範圍內的內控補充一些特別的說明。無論對於哪種性質、處於哪個行業的小型企業,要成長髮展、要做大做強,都會對管理提升有着迫切的需求。因此,我們建議,在充分考慮小型企業特性的基礎上,將幫助企業實現管理提升作爲規範制定的首要目標,核心內容上以全面內控爲基礎,強化“小企業”特點。

(二)以“強化實施效果和工作方法、弱化控制手段”爲構建內控規範的主旨

小企業內控規範應重點解決內控是什麼(即內控的效果)、內控要做什麼(即內控的內容)和怎麼做內控(即內控的方法)。專家調研的結果表明,93%的專家支持在規範中闡述內控效果;36%的專家認爲應在規範中涵蓋具體領域的控制內容;64%的專家認爲應考慮在規範中闡述內控工作方法。我們認爲,內控的效果可用來端正對內控的認識,內控的方法可爲企業提供有利於企業管理的工具,這兩部分是必須的。在內控效果部分可以參照COSO框架(20xx)的表述方式,分要素用概括化的原則來闡明內容,同時特別要補充明確內控的侷限性、內控與管理的關係、有效的內控五要素需具備的特徵;在內控的方法部分應秉承“功能達成、操作簡化”的設計原則,重點考量功能實現方法的經濟性,強調建設與執行的關係、建設與完善的關係以及長效保障機制等。

而內控的具體控制手段由於存在跨行業差異較大、管理內容太過具體等問題,無法保證規範制定的完整性和普遍適用性。同時,由於管理方法日新月異,很容易造成規範內容的過時。因此,我們建議不在規範中明確內控的具體控制手段,而將其放在配套的解讀或指引中,以案例方式介紹小型企業在典型領域中的管控方法。

(三)以“賦予企業更多選擇權”爲引導內控規範實施的根本

工信部對小型企業的劃分標準,主要涉及定量指標,雖操作簡單,但缺乏靈活性,且在經濟環境不斷髮生變化的情況下缺乏穩定性。與定量指標相比,定性指標雖缺乏直觀性,但卻可從小型企業的經營和管理特點、發展趨勢等方面認定小型企業與大中型企業的界限,彌補定量指標的不足。國際上基於不同的目的(如政府監管、信息披露等)對中小企業的劃型應用不同類別的指標,這其中既包含了量化指標又兼顧了定性指標。我們建議規範應以引導爲主,賦予企業更多的自主選擇權。

在內控規範中僅明確定性標準,而在推廣實施時,根據不同的披露要求去設定不同的定量劃型標準。這樣企業可以結合行業發展特點、差異化的經營模式、業務發展階段、業務事項的複雜程度,對照定性標準自行衡量選擇其適用的規範,自主建設完善內控機制。

對管理基礎好的企業,可以鼓勵其參照《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自主全面開展內控建設;而對管理基礎條件相對較差的企業,可以參照《小型企業內部控制規範》開展內控工作,實現企業戰略風險重點防範,把控重點業務事項和關鍵領域的風險,適應不同發展階段對企業內控的實際需求變化。

(四)以“實質重於形式”作爲內控信息披露模式的核心

上市公司自願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能夠向資本市場傳遞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運行有效和財務信息真實可靠的積極信號。因此,我們建議,小企業內控信息披露應強調實質重於形式,改變現有以整體有效性爲中心的披露方法,鼓勵差異化、有信息含量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同時,參考香港等地內控信息披露的做法,將有關內控信息分爲強制披露和建議披露兩部分,相應降低內控實施成本。

(五)以“全方位、多舉措”的宣傳和培訓作爲推廣和應用小型企業內控規範的手段

通過加強宣傳,普及教育推廣,強化內控建設和責任意識,爲小型企業全面建設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營造良好的環境基礎。對於企業,主要以案例方式宣傳內控與管理的關係以及對企業管理的益處,增加企業開展內控的驅動力,加強管理層對內控工作的重視程度;對於監管部門,主要宣傳內控的實質內涵,使之更好地而非教條式地對企業進行監管;對於銀行等金融機構,主要宣傳企業內控有效帶來的益處(比如降低貸款壞帳風險等),促使其主動加入到驅動企業開展內控的行列中來。小型企業內部控制的建設和實施能否成功,關鍵因素之一是內控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

一是要充分發揮各級財政部和地方小型企業協會、內審協會等行業機構的作用,爲小型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和內控專業人員提供更多的內控業務培訓,切實提升人員的技能素質,提升企業內控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二是定期組織經驗交流研討會,請內部控制做得比較好的企業分享經驗、介紹實踐成果,並鼓勵各企業的內控專業人員互相交流心得、探討成功模式;三是將小企業內控規範培訓納入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內容,加快小企業內控規範的推廣與普及。

企業調研報告格式6

爲貫徹縣黨政聯席會關於手套行業發展問題的有關精神,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我鎮及時組織經貿委人員對全鎮手套生產企業進行調查摸底,摸清了手套生產企業的個數、經營情況、市場情況及發展趨勢。現報告如下:

一、手套生產企業現狀

全鎮手套生產企業可以說只有濟寧三園工貿有限公司一家,其餘均爲作坊式加工,不能稱之爲企業,爲此,只能以這家公司爲例進行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是:

1、思想不夠解放。在全縣上下“解放思想、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下,特別是縣委、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給全縣經濟注入了活力,激發了企業內部潛力。作爲三園公貿內部,還存在着發展定位不高、怕擔市場風險的錯誤認識,沒能把握住機遇,導致企業發展不快。

2、產品科技含量底。三園公貿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產品科技含量不高,需要的是技術熟練的年輕工人。但隨着近幾年青島、膠東等地的快速發展,工人報酬高,大部分工人都遠赴外地打工,導致我們當地勞動力市場人員不足,使現有的設備不能全部正常運轉,影響了企業的高速度發展。

3、缺乏高素質的管理人才。現在的私營企業的管理大多還是家族式的粗放管理,企業內高素質、經營理念先進的管理人才較少,加上企業疏於對人才的培訓,導致企業不能形成一支高效的管理人才隊伍,使企業負責人大事小事一肩挑,抽不出較多的時間研究市場、充電學習,管理水平得不到快速提高。

二、下步工作的打算

1、發展思路是:用足用好縣委、縣政府的各項優惠政策,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促進生產機制的高效運轉,提高產品數量,提升產品質量,擴大市場佔有率,利用自主出口權的優勢,使產品迅速打入國際市場。全力推進外貿出口,擴大出口創匯額,使三園工貿成爲疃裏鎮的知名龍頭企業,帶動一方經濟的發展。

工作目標是:按照超常規、高速度、跨越式發展的總體要求,預計年產品數量達到15萬打,產值突破500萬元,實現利稅80萬元,出口創匯突破20萬美元。

2、具體工作措施:

(1)進一步解放思想、樹立搶機遇、大發展的意識。縣委、縣政府對企業發展越來越重視,對企業制定的政策越來越優惠。各級領導對企業發展越來越關心,爲企業出謀劃策,增強了我們幹事創業的信心和決心。給我們企業的發展、招商引資提供了一個較大的發展空間。所以我們要牢牢把握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以思想的大解放促進經濟的大發展,增強壓力感和緊迫感,堅定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2)加大企業投入,增加企業效益,帶動經濟發展。充分利用我縣全力推動招商引資的優勢,與韓國客商積極洽談、合作,投資150萬元新上一條牛仔褲服裝生產線,把企業發展成集手套加工,服裝生產多個品種共存,互助互補的企業集團。

(3)積極推進外貿出口。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業實現了外貿出口10萬美元,但其餘的多爲代理出口。明年,將充分利用已有的自主出口權積極向國外市場進軍,打出產品品牌,使代理出口變爲自主出口,增加企業效益。

(4)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向發達地區、縣內的先進企業學習,努力探索先進的管理經驗,建立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培訓提高現有人才,引進科技人才,向管理要質量,向先進機制要產量,向科技、人才要效益。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一位員工的積極性,挖掘他們的潛力,激發他們幹事創業的激情。

企業調研報告格式7

一、企業管理水平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兩年來,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迅猛,截止到20xx年底達3.5萬家,比20xx年增加2.2萬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發展質量還不夠高,特別是企業內部管理水平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通過對部分企業的調研,對於科技型中小企業特別是處於初創期的企業而言,制約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瓶頸不是資金問題,而是企業內部管理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直接關係到科技型中小企業未來在市場上能夠走多遠。

許多企業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戰略目標是企業的導航燈,對於企業發展的作用不言而喻。某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負責人直言,“我們對於外來的資金有着強烈的恐懼心理”,這種恐懼心理的根源就是企業沒有系統化的戰略目標和戰略規劃,有了外部投資以後企業怎麼發展,反而心裏沒底。

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辦人大多是科技人員,管理團隊主要是由同學、師生等人員構成,裙帶關係明顯,職業經理人缺位,有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甚至都是清一色的科技人員,這種人員結構在公司文化上具有較高的認同感,但是嚴重製約了企業科學管理水平的提高。

就企業內部管理而言,組織架構設計不合理是其主要問題之一。有的企業部門職能重疊,有的企業崗位職責模糊,有的企業甚至缺乏最基本的職能部門,沒有研發部。沒有專門的營銷隊伍,甚至有的企業老總就是公司唯一的銷售人員,公司80%訂單都由總經理獲得。

缺乏有效的的薪酬激勵機制是當前科技型中小企業管理中又一重要問題。科技型中小企業與一般的加工製造企業有所不同,員工大多屬於知識型崗位,必須設計出符合企業特點的員工考覈評價機制,才能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才能留住人才,招來高端人才。

二、市場機制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通過兩年的建設與發展,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明顯改善,去年市政府下發《關於進一步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津政發[XX]22 號),全方位、多渠道鼓勵、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立與發展,各級政府紛紛加大資金的投入,全市上下已經形成鼓勵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但是,從企業發展的長期來看,市場化機制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兩年來,通過市區縣財政投入直接爲企業融資200餘億元,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投融資保障體系月應該成爲今後努力的方向,努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積極推動全市各商業銀行建立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科技金融專營機構;積極引進各類商業性創業投資基,從根本上探索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新模式,同時也能倒逼科技型中小企業科學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科技人力資源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最重要的資源,兩年來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高校科研院所先後派出千名科技人員到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爲“科技特派員”,對於解決企業實際問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如何建立企業、科技人員及其所在單位三者之間責、權、利的統一,從而充分調動多方面的積極性,是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特別是科技人員及其所在單位的積極性,要按照市場的規律,保證科技人員在成果轉化過程中所獲的收益。必須充分實現產學研的結合,加大協同創新的力度,才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殺手鐗”產品,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行業內居於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