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習報告>調查實習報告>

心理論文的開題調查報告

調查實習報告 閱讀(2.03W)
  
         調查報告是反映對某個問題、某個事件或某方面情況調查研究所獲得的成果的文章,通過事實說明其觀點,對調查對象作出評價,闡明其意義,或從總結點上的經驗入手,講明某個道理。以下是本站收錄的一些範文,希望能爲大家提供幫助。
 
心理論文的開題調查報告

 

課題的提出

緊張、繁忙、競爭的氣氛也同樣籠罩中國小校園。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教師不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片面追求分數;學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使那些臉上寫滿稚氣和青春的孩子們,揹負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該悠閒的雙休日,奔波於各種爲他們特設的學習場所。經過了一天的學校生活,疲憊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們都在悠閒自在地欣賞電視節目,而小小的孩子還要伏案對付那似乎永遠也做不完的習題,電視中精彩的節目對他們來說只是週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們的負擔實在太重了。於是,有些孩子開始厭學,有些孩子因爲不堪忍受而逃學拒學,有些孩子甚至以自殺的方式來逃避煩惱。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起跑線上的教師,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急需解決,我們肩負的任務重如泰山。我們刻不容緩的任務就是對學生中出現的厭學情緒要及時的分析與研究,找出問題的根源,尋求有效的解決途徑,在學生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給他們一片蔚藍的天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目的:青少年最爲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厭學是目前中國小生諸多學習障礙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險性的問題。導致輟學的最主要的因素。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導和控制,就會發展爲厭學症。患有厭學症的學生往往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認真聽課,不完成作業,怕考試,甚至恨書、恨老師、恨學校,曠課逃學。嚴重者一提到學習就噁心、頭昏、脾氣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厭學症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本課題研究的目的通過各種渠道對國小生厭學現象進行分析與研究,探尋其厭學原因,針對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決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希望通過實踐和研究,取得如下效果:

1、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學習效率有所提高。

2、班主任工作更加細緻、合理、有效,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更多的溝通,關係更加和諧、融洽。

3、家長的教育方法更得當,與子女之間的交流更密切。

4、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有所提高。

意義: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儘快從厭學情緒中掙脫出來。

二、研究內容

本課題以研究本校厭學學生爲主,以研究家長的教育方式、教師的教學方法、班主任的育人之道爲輔,多渠道、全方位地去了解學生的 厭學原因,尋求更加有效的方法幫助厭學學生更好地學習,健康全面地發展。

三、研究的原則

1、系統性原則

系統性原則要求教師在對學生厭學現象的分析與研究中樹立系統觀、整體現,對研究對象進行全面分析,包括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以及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因素,透過各種錯綜複雜的現象從中找出主導性的因素與線索,從而作出更有效的決策。

2、教育性原則

教育性原則要求教師在研究過程中始終要注重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尊重學生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動態性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教師運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國小生,力求通過動態考查把握學生出現厭學情況的來龍去脈和問題癥結,不能靜止地看待某些表面現象或行爲表現,應由果溯因,以動態的視野尋求其心理機制的運行和外部影響的發展脈絡,防止用僵化的模式去分析研究。

4、綜合性原則

綜合性原則要求教師在分析與研究中,既要重視心理學方法和技術的使用,又要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的方法和技術,以利於發現厭學的根源,採用有效的措施。

5、指導性原則

教師在找到學生厭學的真正原因,作出正確的判斷之後,要組織力量(或家長或老師或其他重要人物)對研究的對象進行必要的指導與教育,以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行爲,解決問題,走出困境,更好地促進他們發展。

6、異同性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在研究中,既要注意掌握對象的一般心理特點和行爲發展規律,又要充分考慮年齡差異、性別差異、知識水平差異,理解接受能力差異、家庭環境差異等影響,努力做到共性、個性的有機結合和統一。

7、保密性原則

在研究過程中,教師有責任對學生的談話內容結果予以保密,強調對研究對象的人格與利益的關係,學生的名譽和隱私權應受到道義上的維護和法律上的保證。

8、主體性原則

在研究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承認和尊重學生激發和調動學生的自覺和積極性。

9、寓教於樂原則

要求教師精心組織教學內容和形式,以滿足學生的需要,使學生懷着快樂——興趣的情緒學習。

四、研究方法

1、調查法(談話與問卷)

通過談話與問卷瞭解各班級中有哪些學生有厭學現象及厭學的原因,以收集大量的原始材料,使學生更客觀地瞭解自己,讓教師更有針對性地制訂具體的教育目標和方法。

2、觀察法

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語、表情、動作以及在日常生活、學習、勞動、遊戲中的活動表現,瞭解存在的問題,在掌握比較詳實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正確的分析與研究。

3、個案法

教師通過詳盡蒐集厭學學生的有關資料,系統整理,綜合分析,研究策略的有效性與合理性。

4、資料文獻法

查閱國內外有關文獻資料,加強理論探討,爲實踐指明方向。

5、經驗總結法

總結研究中的有效經驗,提煉概括,撰寫論文。

五、課題研究的難點

受以升學考試爲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拼命灌輸,課外則佈置大量的作業,通過大量的練習使學生熟練地應付考試;家長對子女的期望過大,教育不得法。一些教師已經意識到應當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但家長不同意。爲了“提高”自己孩子的水平,許多家長在孩子完成了老師佈置的作業以後,還要佈置額外的作業讓孩子做。

八、預期的目標和結果以及創新之處

1、加強家校聯繫

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繫,做到聯手共管,使學生有個引導和支持。同時端正家長對子女讀書的看法,使其與校方達成共識。家長要根據孩子成長的規律,根據孩子學習情況、思維特點、興趣特長等,把握其“最近發展區”,在此基礎上,選擇符合孩子實際的階段性期望目標,爲孩子規定的目標要在孩子的能力範圍之內,使孩子能夠並樂於努力去達到目標。另外,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一般要多表揚,少批評。還有,家長在教育方法上切忌簡單、粗暴,動輒棍棒相加,要以平等的方式和子女多交流、多溝通,瞭解其思想動態,給予及時的

關心、指導。

2、加強師生聯繫

有人說“教師是學生在學校裏的家長”。可見教師對學生而言是多麼的重要,教師應該走近學生,關心學生,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內心世界,並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給他們以信心與關愛,讓他們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能夠與學生交朋友的教師是出色的教師。教師絕對不能歧視學生,而應該正確引導學生。

3、上好學習心理課

厭學學生大多沒有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學習缺乏內在動力,學習上缺乏堅韌不拔的意志,上好學習心理課,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指導課餘生活

教師應幫助學生正確合理地選擇自己的課餘生活,禁止學生上網吧、遊戲室等娛樂場所。可以召開“我的課餘生活”、“做文明的網絡使者”等主題隊會,使學生受到啓迪和教育。

六、課題研究任務分工

七、研究的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研究論證階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

1、確立研究方案;

2、開題論證;

3、進行學生學習能力分項調查(問卷法、談話法)。

階段成果:調查報告、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課題實施階段(2009年11月~2010年2月)

1、進行實驗,個案研究;

2、適時反饋,調整研究策略;

3、課題研究小組進行論證,並設計有效的評價手段和方法。

階段成果:創造性學習個案及教學實踐階段經驗總結。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

1、整理相關資料。總結得失,繼續深入研究。

2、收集小課題研究成果,撰寫實驗論文及研究報告。

3、展示課題成果。論文、案例、隨筆等。

4、整理分析研究結果,結題論證。

第四階段:反思提高

最終成果形式:實驗報告、經驗論文和有一定推廣價值的開放性學習案例。

八、參考文獻

1、楊心德:《學生的自我有效感與學習動機》,《教育研究》

2、 黃榮光:寫作論文 《學生厭學現象的心理分析及矯正對策》

3、張大均:《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