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演講稿>

傳統文化25的演講稿推薦6篇

演講稿 閱讀(7.97K)

在政治、商業和學術領域,演講稿常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過提供支持性的論據和例證,演講稿可以加強演講者的觀點和說服力,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傳統文化25的演講稿推薦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傳統文化25的演講稿推薦6篇

傳統文化25的演講稿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一句句勾起孩童時代的回憶,一句句凝練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經典我們還記得嗎?面對流光溢彩、物質繁榮的世界,各種各樣的新事物讓我們目不暇接。快女快男式的文化快餐,韓國文化、日本文化的侵蝕,歐美文化的強勢來襲……傳統文化似乎漸行漸遠,華夏兒女幾千年不變的精神信仰,似乎已經被新一代的我們拋棄了,面對華夏文明千年的傳承,面對無數哲人奉獻終生纔有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應該讓它漸行漸遠嗎?作爲中學生,作爲祖國未來的希望,我們應該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先進的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它具有傳承性、延續性和強大的`生命活力。張岱年先生曾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文化精神作爲人生標語來激勵自己。作爲新時代的我們更應好好傳承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教育,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爲目標,達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境界,提升我們的思想文化素質,做一名優秀的中學生,做一個大寫的人!

作爲二十一世紀的新青年,我們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不是一味固守傳統,還要重視銳意創新,經世致用,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我們應該以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爲基礎,不斷學習新的優秀人類文明,認識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用傳統文化武裝自己並始終保持“順境不驕、逆境不餒”的人生態度。大膽創新、勇敢競爭,積極開拓,不斷進取。讓我們的中學生活更加絢爛多姿,讓我們的人生旅程更加豐富多彩。

謝謝大家!

傳統文化25的演講稿篇2

借傳統之力,築民族之魂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當今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物質生活豐富多樣,但在物質生活極爲豐富的對立面是人們精神層面的營養不良。所以我們現在應當重視精神文明,以提高自身修養。如何提升修養,讓我們的人格閃耀光輝呢?是去美國學習還是到歐洲借鑑,不,不需要,只要我們回一回頭,將我們先輩們留下來的文化精髓拾起一二,便可使我們的精神世界出淤泥而不染。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文明,經歷五千年的時光洗禮,我們的先輩們爲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經典,像詩經,論語,孟子,莊子,弟子規,孫子兵法,唐詩宋詞。這些著作包括教育,軍事,倫理道德各個方面。詩經爲勞動者而歌,,爲愛情而頌,他向我們展示了最原始的美。論語中“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了我們只有思學結合才能學有所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提示我們興趣纔是最好的老師;看孔子在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提醒我們時不我待,應當抓住青春年華。

莊子的“白馬非馬”向我們展示了雄辯的力量;《逍遙遊》中那徙南冥之鵬,水擊三千里,摶扶搖直上者九萬里”向我們展現了超脫的力量,奇異的想象。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訴我們人應當有博愛的胸懷。弟子規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教給了我們生活中的點滴孝道。 孫子兵法點出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制勝韜略。再看李白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萬丈豪情;以及杜甫那“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憂國憂民情懷。就連生活中伴我們一日三餐的筷子也在時刻提醒我們只有團結協作纔能有所作爲。聽完這些,你還會對父母的耳提面命瞋之以鼻嗎?

你還會在看到摔倒的老人時在扶與不扶之間猶豫再三嗎?當我們的良知沉睡不醒,當我們的道德底線一降再降時,請回過頭去,看一看,聽一聽先輩們對我們的教誨。借優秀傳統文化之力,修正我們的道德素養,讓我們的民族擁有更強健的體魄,假以時日,東方巨龍必將翱翔九天!

傳統文化25的演講稿篇3

是誰,在白露橫江的夜低低的呤着:“露從今夜日月是故鄉明。”是誰,在滄海橫流間爲白話文開路,爲新文化吶喊?

一代代仁人志士曾是那麼捍衛着我們的文化,可長城寂寞了,琵琶喑啞了,人們不再願“浪費時間”在這些傳統的慢文化,而是傾心於那快餐文化不願回頭,冷落了傳統,所以我語疾呼:紮根基於傳統,強吾身以外城文化!

時代滾滾的前進,愈開放國門,愈是讓我們感受到異域文化的不同,求之於詩,外國直白易懂,我們含蓄沖淡,求之於節日,外國搞的轟轟烈烈,像那萬聖節時的化妝舞會,聖誕節時家家一棵聖誕樹,而我國都只有中秋黃月,端午賽龍舟,比之他人,我國的確失於含蓄內斂,於是在時代的熱浪下,越年輕越熱衷於熱鬧喧囂的外國文化自是當然。

可對外國文化的熱愛並不等於拋棄自我啊!可殊不見拔地而起的建築哪還有飛檐雕花,廊腰縵回檐牙高啄之景,若說地少、爲何西洋別墅遍地開花?殊不見多少大學生早讀四級英語,晚看《生命不能承受之輕》,或沉迷於波西米亞的異域風情中?金陵十二釵談出了人們的視線,張愛玲的小說因一部電影而再度的據飯後雜談,同是文化,爲何傳統文化如此寂寥?是時代的快節奏拋棄了傳統文化,還是我們自己,不夠愛它?

答案自然是後者,這個社會依然有人效仿古人流觴曲水論畫閒談,依舊有人在爲論語歷史的傳播而努力,事實上,傳統並未遠離,它在我們的心深處時刻等着我們——回家。

是的,我們需要外來文化,我們喜歡那種有別於自己的新奇的事物,但沒有了傳統,我們只能是逐浪的萍,天所依的落葉飄浮不定,葉落歸根,百川到海,只有傳統纔是我們文化發展的最深的動力。

鋪牀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傳統文化就是這月,是我們生命中最初的美好,也許我們會熱衷於過聖誕節,看評電影,但永遠都應銘記:歷史的大河不能黯淡於我們手中,我們應做的是爲傳統批上外城文化的大衣,讓它抵禦傷害走的更遠,但它永遠是不變的自己。

“不是我,而是風”,勞倫斯夫人如是說,迷失了路的我們,隨風一般變動的我們,何時才能爲傳統找到回家的路?

傳統文化25的演講稿篇4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紀念我國的詩人、愛國主義者屈原的節日。

屈原是距今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所在的時代是一個戰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當時的楚國在列強環視的狀況下,卻不能及時的發現自己的錯誤,依舊墨守陳規,沒有改革的銳志,在國力方面遠遠地被倡導地主階級政治改革的國家拋在了後面。面對連年的戰爭失敗,割地求和,統治階級採取的辦法是偏安一隅,置國家存亡不顧,依舊過着醉生夢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境裏,他對當前的.形勢有着清醒的認識,於是在國內倡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舊貴族遭到了詆譭攻擊。

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思想,在與保守勢力的鬥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操,赤誠的愛國之心。

這一片冰心,穿透了兩千年的時空,依然光耀在中華大地。

兩千年之後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麼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爲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於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於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爲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爲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人。

傳統文化25的演講稿篇5

女生們先生們:

我的父親是一名中醫。做外一個訪問學者他懷着一個偉大的夢想去了美國,讓全世界更多的人受惠於中國傳統醫學。但在那期間,他遇到了些中國同胞,他們不但主張廢除中醫,還說我父親缺少國際公民的素質。

聽了這個,我感到特別驚訝!這種話怎麼會從我們自己的同胞嘴中說出呢?他們的話不禁讓我深思:什麼是國際公民?怎麼又才能成爲一個國際公民呢?難道全球化就意味着我們捨棄自己的傳統節日而盲目地過聖誕嗎?或是在好萊塢電影前我們傳統京劇的黯然失色嗎?

當然不是!在我看來,國際公民身份意味着對世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巨大尊重,但這種心態是建立在我們民族身份基礎上的,只有我們充分地表現出我們的民族身份,纔有可能成爲國際公民!換句話說,國際公民從家裏做起!要成爲國際公民,我們在意識到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們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要做些什麼,向哪個方向前進;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們才能被世界銘記與尊重。比如說孔子,他可是什麼外語都不會說,但憑着對人類智慧做出的巨大貢獻,他成了一個無人不知的中國人;成龍,作爲一箇中國的文化大使,之所以被廣受歡迎,不是因爲他穿牛仔,喝可口可樂,而是他的中國功夫,和他那低調的微笑!

所以,大家看,民族身份其實正是使全球化的基礎,全球化不意味,也不應意味着民族身份的喪失。要在世界做好一個國際公民,先得在中國做好一箇中國人!

女士們先生們,全球化是我們無法逃避的時代潮流,竟然我們沒有其他選擇,爲什麼不主動擁抱它呢?帶着我們的民族身份去擁抱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爲一個真正的國際公民!

謝謝!

傳統文化25的演講稿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的父親是一名中醫。做外一個訪問學者他懷着一個偉大的夢想去了美國,讓全世界更多的人受惠於中國傳統醫學。但在那期間,他遇到了些中國同胞,他們不但主張廢除中醫,還說我父親缺少國際公民的素質。

聽了這個,我感到特別驚訝!這種話怎麼會從我們自己的同胞嘴中說出呢?他們的話不禁讓我深思:什麼是國際公民?怎麼又才能成爲一個國際公民呢?難道全球化就意味着我們捨棄自己的傳統節日而盲目地過聖誕嗎?或是在好萊塢電影前我們傳統京劇的黯然失色嗎?

當然不是!在我看來,國際公民身份意味着對世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巨大尊重,但這種心態是建立在我們民族身份基礎上的,只有我們充分地表現出我們的民族身份,纔有可能成爲國際公民!換句話說,國際公民從家裏做起!要成爲國際公民,我們在意識到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們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要做些什麼,向哪個方向前進;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們才能被世界銘記與尊重。比如說孔子,他可是什麼外語都不會說,但憑着對人類智慧做出的巨大貢獻,他成了一個無人不知的中國人;成龍,作爲一箇中國的文化大使,之所以被廣受歡迎,不是因爲他穿牛仔,喝可口可樂,而是他的中國功夫,和他那低調的微笑!

所以,大家看,民族身份其實正是使全球化的基礎,全球化不意味,也不應意味着民族身份的喪失。要在世界做好一個國際公民,先得在中國做好一箇中國人!

女士們先生們,全球化是我們無法逃避的時代潮流,竟然我們沒有其他選擇,爲什麼不主動擁抱它呢?帶着我們的民族身份去擁抱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爲一個真正的國際公民!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