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2024鑑史問廉觀後感6篇

觀後感 閱讀(1.83W)

一篇優秀的觀後感能夠讓我們對電影的結局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觀後感是我們對電影中情感表達和情節發展的真實感受和總結,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2024鑑史問廉觀後感6篇,供大家參考。

2024鑑史問廉觀後感6篇

2024鑑史問廉觀後感篇1

"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細閱省紀委聯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鑑史問廉》圖書後,引人深思,同時,更能讓人清醒。從古至今,每一個腐 敗的故事都是從廉潔意識的淡漠開始的。廉潔的對岸就是腐 敗,當廉潔的意識不能佔據主流的時候,人們往往會不自覺地滑向腐 敗的彼岸。因此,我認爲黨員幹部必須做到知畏、知足、知止,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肩負起歷史的重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

知畏。"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於禍。"把握好"畏"與"德",方能內心澄明、動靜有常。不鬆廉政防線,不踩法紀紅線,不違道德底線。對於黨員幹部來說,就是要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爲",這也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的另一種表述。要時刻把自己的言行、決策置於法律約束之內,在作出任何決策或形成某項決議時,都必須取得法律授權,於法有據。

知足。"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黨員幹部要做到知足常樂,其實並不難,關鍵是要正確看待自己的身份。黨員幹部是爲人民服務的公僕,身爲人民公僕就要懂得滿足,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能有太高的奢望,不能脫離實際搞自我設計,更不能不達到目的不罷休。而是要立足本職工作,踏踏實實,正視客觀條件,不貪求、不妄想,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在自己平凡而偉大的人生中實現自我價值。

知止。"知止而後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我認爲,作爲黨員領導幹部,無論做人、做事,還是做官,當行則行,當止則止,行止得當,方能業有所成,人有所進步。知止尚行不但要有知位善爲的睿智,也要心存知法守身的操行。在依法治國的新時代,我們要按本性生活,必須畏法知止,這是我們一切行爲的底線。作爲黨員領導幹部更要帶頭維護法紀的尊嚴和權威,以優良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模範遵守各項政策法規。只有這樣,才能樹立遵紀守法的良好風尚。如果心存僥倖、以身試法,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前車之鑑,不可不察。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要像古人那樣"一日三省吾身",正確對待個人利益,自覺防止私慾膨脹;要把羣衆利益放在首位,時刻關心羣衆的疾苦冷暖,真正做到情爲民所繫,權爲民所用,利爲民所謀。這樣才能做到"絕非分之想,拒非分之物",不爲物慾所惑,成爲一個堂堂正正、廉潔奉公的人民公僕。

2024鑑史問廉觀後感篇2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清和濁常常成爲忠與奸、正與邪、廉與貪以及君子與小人的代名詞。那麼,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國人又是怎樣去激濁揚清、追求公平正義的呢?《清濁之辨》通過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展示在歷史上的轉折點上清官能臣和貪官亂臣不同的人生軌跡,剖析他們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選擇,向觀衆講述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價值追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邪不壓正,在中國人的價值觀、道德觀中, 腐敗從來都是被唾棄和否定的對象。在貪與廉、清與濁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個民族和國家進步發展的條件。國家的興衰、吏治的清廉與否,不僅僅決定於高居廟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級官吏,而是需要全體國人共同的努力。中華文明的前途,取決於這個文明共同體的所有成員。幾千年來,正是無數中國人的堅守和戮力犧牲,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才得以不斷髮展興旺。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在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之中。

廉潔的對岸就是腐敗,當廉潔的意識不能佔據主流的時候,人們往往會不自覺的滑向腐敗的彼岸。每一個腐敗的故事都是從廉潔意識的淡漠開始的。可以說,禮物是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但是,並非禮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從現實的角度來講,禮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將你的恩人變成罪人,容易將原本的好意變成壞心。每一次的腐敗都是幕後的那雙溫暖的黑手模糊了廉潔的意識,從而打開廉潔的堤口,一發而不可收拾。

今天看《鑑史問廉》,引人深思,讓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幹部清正,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幹部清正守住自己的節操。同時加強制度建設,真正把權利關進制度的籠子裏,這樣才能達到政治清明、國家安寧、和諧向上的治國目的。

2024鑑史問廉觀後感篇3

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爲了祭奠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其實,說屈原是詩人倒也不太確切,因爲他首先是一個官員,其次纔是一個詩人。而且如果他能一直做一個官員,我想他也不可能寫那麼多表達愛國主義、抒發胸中憤懣的詩歌,成爲一個詩人的。屈原是一個有能力有抱負的人,但因爲清廉與耿直,一直被人排擠,最終被擠出了朝堂。當他看到自己的祖國那麼腐朽破敗,政治那麼黑暗混亂,自己卻無能爲力,胸中愁苦憤懣之情,便化作一首首名垂千古的詩歌涌現出來。“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愛國而不能去守護自己的國家,我想任何人都會發出離憂之音!

面對已經要滅亡的南宋王朝,文天祥仍募兵勤王,然而因勢單力薄,最終兵敗被擒。此時的南宋已經滅亡,很多南宋舊臣早已更旗易幟,投向元朝的懷抱。然而,文天祥面對忽必烈的親自招安,仍舊不肯投降,毅然赴死,並在獄中寫下“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的絕筆信,以明其心。死不可懼,只要死得其所,死的有意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爲了民族大義而死,當然死得其所,死的有意義!其實,天下的興亡不僅僅是這些偉人,這些民族英雄的事,更是我們每一個普通老百姓的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不是隻有英雄能夠力挽狂瀾,能夠名垂千古,每個普通人也能夠做到。明朝抗拒閹黨的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揚、周文元五人,以及抗戰時期的狼牙山五壯士,他們都是普通人,然而他們卻都能夠流芳千古,這是爲什麼?因爲他們就做到了與國家共存亡,撐起民族脊樑的壯舉!民族大義面前,我們都應該主動擔當起來,因爲這是我們的民族,她需要我們的守護。

當然,不是說爲了流芳千古,我們就讓國家出點亂子,然後自己去大吼一聲,拿胸膛去無情的槍眼,做一個敢於犧牲的壯士。要知道,那些故去的英雄偉烈,是爲了民族的繁榮興旺,爲了祖國的富有強大,爲了社會的和諧安定才犧牲的。我們處於和平年代,更應該擔起一份責任,讓我們的國家變得越來越好,不然,先烈的鮮血就白流了。

新時期,我們要主動繼承併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愛幼,愛崗敬業,樂於奉獻,這就行了,這就已經很偉大了。要知道,那些英烈在作出壯舉的時候不是爲了出名,他們只是單純的爲了國家的利益着想,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當然,如果他們當時存有私心,我想歷史長河中他們必定經不住考驗,早已磨礪成沙,怎會留名至今?

所以,我們做事情時,只求無愧於天地,無愧於自己的良心就行了,千萬不必求名求利,真正默默地做一名憂心天下的“匹夫”吧!

2024鑑史問廉觀後感篇4

近日,我觀看了《鑑史問廉》大型文化紀錄片。使我深受教育,深受啓發。該片縱覽中華五千年朝代的演進,以中華傳統文化爲視野,以廉爲核心,以清、勤、慎爲主題,從歷史的興衰之道中探尋文化的力量,探尋廉政建設與社會及文明興衰的關係,可謂是盛世鳴警鐘、時代舉鏡鑑呀。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荀子也提到: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則流清,原濁則流濁。治國如此,反腐倡廉同樣如此。

縱觀紀錄片,不難發現,歷史上凡是國力比較強盛的時期,大都有一位比較開明的君主,有一幫可倚重的忠臣。如貞觀之治,有了從善如流的李世民,才成全了魏徵、狄仁傑的直諫美名。李世民讓魏徵成爲了一代諫官,魏徵讓李世民變成了一個敢聽實話的君主,很難說他們彼此多欣賞,感情多真摯,但是正是因爲李世民的清明,纔有了魏徵的直言敢諫,才讓大唐的政治變得明朗。因此有個廉明的君主,人人才敢講真話,人人才能參與反腐,那麼我們就擁有了無數個魏徵,當反腐成爲全民的反腐時,廉政必然就會成爲整個政府體系的廉政,想要達到政治清明也就不難了。又如康乾盛世,正因爲有了千古一帝愛新覺羅.玄燁,才使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成爲各級官吏竟相效仿的榜樣。康熙二十年,其任直隸巡撫時,康熙稱譽其居官清正,實爲天下廉吏第一。 康熙皇帝確因於成龍終其一生在各地任職時,都能保持志行修潔、固守清儉的高風亮節。同時,又能關心黎民,爲政寬惠,鐵面無私,雷厲風行的懲貪除霸。所以一再肯定於成龍是清官第一、廉吏第一,樹立了一種正面形象,使百官效法。

同樣,一個朝代的沒落,也必發端於君昏臣佞、從上而下的吏治腐敗。試想,在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大環境下,政何以施、國何以治呀。南宋宋徽宗,後人的感嘆亡宋誰知是石頭。對昏君佞臣,屈原選擇了投江等等。無有昏君,何來佞臣,不亡國纔是咄咄怪事!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爲政者廉潔自守,自然上之所爲,下之所瞻,吏治清明,國泰民安;反之,爲政者昏聵無道,必然出現天下烏鴉一般黑的局面。

今天我們反腐倡廉,更加需要各級領導幹部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在學習廉政知識、遵守廉政紀律、執行廉政規定方面發揮帶頭作用,象焦裕祿、鄭培民、任長霞一樣忠貞愛民,一心向黨,只有這樣,才能凝聚民心,匯聚民意,使我們共產黨執政的根基更加的牢固。任何時代的廉政,都是與執政官員的道德品質和行政作風密不可分的。所以,中國的主流思想家總是把修己安百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看作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在中國廉政史上,清官廉吏,都具有嚴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潔奉公的優秀品格。如不畏強權、鐵面無私的包青天包拯,剛直不阿、赤心向上的海青天海瑞,讓多少作奸犯科者聞風喪膽。在腐敗案件層出不窮,腐敗行爲花樣翻新、腐敗對象日益高層化的今天,希望我們的執法者能向他們學習,少一些明哲保身的顧慮,多一些敢把皇帝拉下馬的勇氣,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讓一切腐敗現象無處遁形,消弭無蹤。

2024鑑史問廉觀後感篇5

有思想的人讓人崇敬,而有道德的人則讓人尊敬!鑑史問廉第四集中,通過一系列廉吏面對利誘時的選擇,生動鮮明的給我們展現了道德力量。

道德的力量是強大的,這種力量是可以感染、可以傳播的。這種力量,有時可以立竿見影,有時可以潤物無聲,甚至可以化干戈爲玉帛。道德是社會關係的調節器,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的嚮導。隨着“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華十大慈孝人物”、“中國好人”等有關道德節目的出現,越來越多的道德模範不斷涌現,讓廣大人民感受到道德的力量。道德楷模們平凡的名字和平凡的面容背後,卻是不平凡的堅持和不平凡的勇氣,他們的善良讓人感動,他們的勇氣讓人欽佩。他們或助人爲樂,或見義勇爲,或誠實守信,或敬業奉獻,或孝老愛親,他們是我們道德之路上的前行者,是時代精神的象徵,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社會的發展需要道德的調節,人類的進步需要道德的支撐。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那些恪守爲官之德的政治家們用自己的選擇和堅守,譜寫了中華文明的不朽篇章。在漫長的歷史中,那些面對利誘、黑暗和不公拍案而起的浩然正氣,已經成爲中國人精神家園裏的一座豐碑。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作爲一名黨員,作爲政府機關工作人員,作爲人民的公僕,更要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將明德守法作爲自己做人做事的首要準則,真誠的對待每個人民羣衆,這樣纔會讓人民羣衆感受到溫暖,去自覺的弘揚社會主義美德,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願我們能夠高舉“道德”這面精神大旗,在全社會大力宣傳道德模範的先進事蹟和高尚品德,引導廣大幹部羣衆追求先進、崇尚先進、學習先進,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促進社會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進一步提高,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作爲祖國大家庭的一員,我們要不斷加強修養,磨練意志,砥礪品格,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與法律素質,用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去踐行,讓道德的力量溫暖每一個人。

2024鑑史問廉觀後感篇6

?鑑史問廉》這部紀錄片是用情景再現和專家講述相結合的手法把中國的興衰史一覽無遺的展現在國人面前。先從秦朝說起,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的封建帝王,秦朝的亡國是因爲修長城、修馳道、建驪山,老百姓徭役太重,不堪重負。秦始皇還集全國之力,用百姓血汗修築"阿房宮",是中國歷史上奢侈浪費的恥辱代表。秦始皇好大喜功,橫徵暴斂,弄得民怨沸騰,只傳二世。

西晉王朝,從皇帝到大臣人人都在比闊鬥富。在當時的西晉王朝,無論是石崇還是與他鬥富的富豪,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官員".後世的歷史學家認爲西晉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腐敗最拜金的政權之一。西晉文學家魯褒在《錢神論》中辛辣的譏諷道,"錢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錢之所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西晉王朝迅速陷入整體性腐敗和社會潰敗之中還有另外的因素:政治上,它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用人只看門第,看血統,而不看才能,把做正事幹實事的這些人當作俗官,濁流,被社會看不起。經濟上,它施行佔田制。所謂佔田制就是當的官越大,經濟利益就越大。所以,這樣一個王朝,它不可能長久。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老百姓愛戴的明君,他對能臣廉吏愛戴有加,當一生清廉節儉的魏徵去世時,唐太宗感到十分悲痛和惋惜,他感慨的講到:"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魏徵去世,我失掉了一面鏡子。唐太宗以身作則,提倡節儉,嚴格要求朝中的貴族和大臣,同時制定了一套有效的監察制度來預防貪污,皇帝率先垂範,官吏安守本分,貪腐和濫用職權的現象沒有了,一個偉大的時代出現在了中國的大地上,這個中國歷史上空前的盛世,被後世的歷史學家稱爲"貞觀之治".貞觀之治是一個政治清明的時代,是一個國家安寧的時代,是一個和諧向上的時代,是一個賢臣輩出、國泰民安的盛世時代,也是一個讓現代的中國人懷念的時代。

唐玄宗在位期間,任命一位不學無術,卻精通音樂的李林普做宰相,把朝中大事交給李林普掌管,從此沉溺享樂不理朝政。在李林普的掌控下,正直有才能的大臣遭到排斥,小人得到重用。在腐敗的全面侵蝕下,各級官吏貪污受賄成風,唐帝國逐漸消亡。

北宋初年,國家百廢待興。那麼北宋王朝是如何選賢任能再創盛世繁華的呢?北宋的官員都是經過嚴格的科舉考試進入朝廷的,朝廷對於官員的婚喪、宴飲、車馬、服飾、有着嚴格的限制,對違反者嚴加制裁,終身不得爲官,對於貪污受賄的則處於極刑。宋真宗即位後,任用端莊持重、勤政廉潔的李沆做宰相,旋馬家聲的故事就出在李沆身上。在皇帝和賢臣們的共同努力下,北宋進入了一個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的時期,這是中國古代又一個盛世。但是,這個空前盛世的朝代是如何走向衰敗的呢?宋徽宗,這是一位在書畫方面造詣極高的皇帝,他是一位真正有才華的藝術家,尊信道教,當上皇帝后,他開始在開封建一個供自己修道的園林艮嶽。奸臣蔡京是他的宰相,朱勔爲修艮嶽運送奇花異石,贏得了皇帝的歡心,很快從一個平民晉升爲節度使。朱勔的快速晉升掀起了一股採辦花石的狂潮,各地官員爭先恐後向皇帝進獻花石。宋徽宗這種追求享樂,追求奢華、不顧民生的做法最終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縱觀歷史,可以說,廉潔和腐敗是決定國家興衰的關鍵因素。目前,我們國家正處在大繁榮大發展的關鍵時期,不能任憑腐敗現象蔓延。腐敗是私有制的產物,是人類社會的毒瘤,社會要發展,就必須加強反腐倡廉建設,根除毒瘤。在社會主義中國,法律面前沒有特殊公民,黨紀面前沒有特殊黨員。一個黨員幹部,不管地位有多高,權利有多大,只要違法亂紀,終究逃脫不了黨紀國法的嚴厲制裁,以身試法者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