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山問歲月觀後感8篇

觀後感 閱讀(1.64W)

當人們觀看完一場影片後,一定有不少啓示,可以書寫一篇觀後感,我們在寫觀後感的時候,可以聯繫自己的生活實例,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山問歲月觀後感8篇,供大家參考。

山問歲月觀後感8篇

山問歲月觀後感篇1

看着任達華和吳君如合演的《歲月神偷》,一開始總是不懂神偷是誰呀?看到結尾才知道歲月就是神偷,他偷走了我們的青春,偷走了我們的歲月。但卻留下許許多多美好的回憶。在不知不覺之中,人漸漸長大,變老……

今天我們一家閒來無事,說一道去逛逛桐城的龍眠河公園。說實話,桐城龍眠河改造很長時間了,但一直沒有去看,真是有愧。今天一去,感覺桐城正在日新月異的發生變化,一步步向中等發達城市邁進,人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各種商品琳琅滿目。

再反觀自己,庸庸碌碌,在平凡的崗位上平凡地工作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好像一條養在魚缸裏的金魚一樣,不管你多努力,還在那個圈子裏。“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就是這個道理吧。我們的職業雖說國家很重視,但由於許許多多的原因,現在已被人民所淡化了。甚至成爲邊緣化的職業。

但萬物皆新陳代謝,人類也不例外。在我們漸漸變老變落伍之間,兒子一步步地長大了,他是那麼的聰明,那麼的懂事。他寄託着我全部的希望,今天爲他母子倆照了不少幸福時光,他也爲我倆照了不少。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也許我們不能要求別人怎樣看得起你,但我們一家幸福美滿,這也就夠了。

附幾張照片共享之。

山問歲月觀後感篇2

歲月如風,讓你難以捉摸,卻足以讓你感知它的珍貴;歲月如風,可以讓體諒那一霎那間的美妙與精彩。

故事發生在一個平凡小鎮的家庭中,記述了一個小家庭中溫馨,和睦,真情,感動的瞬間,大兒子,精彩短暫的人生,他的一個意外之病,讓他身邊的點滴小事都那麼感人。“感覺”到他的存在。歲月,讓我們感覺到人與人之間的溫馨。

歲月是一個無形的小偷,“偷”走了你我之間的寶貴的時光,是否在你我的歲月悄然溜走之際,纔會真正體會到人生的奧義,親情的溫暖呢?有人說失去的東西纔是最珍貴的,那我們可不可以在物質失去之前瞭解他,珍存他呢?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同樣訴說着一個真理。所以我們不應該只停住,或停間在那無謂的“繁忙”當中。學會掌握那現存歲月的美好吧!靜下心來,真誠的傾聽奶奶的嘮叨;換一種角度看待父親的勞忙,母親的吝嗇吧!歲月的光輝折射出親情的溫暖,友誼的光芒常駐你我心房。

歲月神偷,偷不走你我心中的溫暖,你我心中的友誼。但短暫的瞬間是異常的珍貴。不要讓物質的珍貴,時間的短暫,遺忘那份真情,那份回憶。有些人忘我的工作,癡迷地實驗能帶來什麼,換來什麼?物質的榮譽。財富?那隻不過是表面的,短暫的。別囚禁在那物質的大黑箱裏,釋放自我,釋放真情!

山問歲月觀後感篇3

該影片主要記述了20世紀20年代初,16歲的鄧鄧希賢在法國曆時5年艱辛而輝煌的勤工儉學、尋求救國之道、走上革命道路的真實故事。影片並沒有下力氣去表現這段歷史的過程,而是緊緊抓住主人公成長經歷中最令人難忘的艱辛、磨礪、苦難和樂觀的幾個“支點”,塑造了一個真實可信的人物形象。

導演的高明之處是他並沒有去仰視一個領袖和偉人的過去,而是以一個常人的眼光去平視一個16歲的少年,看他是如何在坎坷中走過他的青春,看他的青春步伐是如何從蹣跚踉蹌走向堅定沉穩的。由於導演獨到的眼光,他沒有過多地選擇鄧希賢參加革命活動的情節,而是將筆力傾注到主人公命運的跌宕起伏上。通過人物命運的變化和主人公對命運的抗爭,凸顯了一個充滿青春活力的人物形象,這個形象深深地打動了觀衆的心。

影片開頭展現給觀衆的是上世紀20年代四川廣安的一條老街,這裏嘈雜、骯髒、破敗,完全是舊中國的一個縮影。而長江邊拉縴的縴夫那沉重的步履和呻吟,將人世間的苦難表現得淋漓盡致。轉而,一聲汽笛,將巍峨雄偉的大油輪和美麗的馬賽港推到了人們的眼前。這兩組濃墨重彩的鏡頭,對比鮮明,將主人公所處的生存環境強烈地展現出來,也爲他後來的人生道路作好鋪墊。這種對比給觀衆以強烈的震撼,對人物命運和性格的表現起到了有力的襯托作用。

爲了表現人物的情感,在細節的運用上,導演也獨具匠心。鄧母送兒子遠行時讓兒子帶走三雙布鞋,並含淚說:穿壞了這三雙鞋,兒子就回來了。劇中有幾次反覆表現布鞋的鏡頭:在賽納河的橋上露宿時,主人公拿出布鞋撫摸,表現了他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在法國朋友米歇爾去工地看望鄧希賢時,他腳上的布鞋已經破得露出了小腳丫,這個細節生動地表現了主人公生活的苦難和艱辛。人類共通的情感,使得每一次布鞋的出現,都輕輕撥動着觀衆的心扉,也拉近了觀衆和主人公的心靈。

看了這部電影,使我懂得了我們要珍惜今天,不辜負老一輩革命家對我們的期望,學習鄧小平的偉大人格、志向和精神,爲中華民族美好燦爛的明天做出自己的貢獻!

山問歲月觀後感篇4

今晚看了《歲月神偷》,感悟太多,我將寫下我此刻的一切,讓此刻的我用文字記錄下來,成爲永恆的記憶,讓心愛的人兒也能看到,讓我們共同感受,共同爲那份情節而感動。

整個電影中,兩個細節讓我異常感動。第一個細節是進一對他的女友說的,魚兒是最歡樂的,因爲它的記憶僅有三秒鐘,它從魚缸的一頭游到另一頭,它的悲傷和痛苦的事全部忘記,留下的只是剛開始的那份心境。第二個情節是進二他奶奶對他說的,如果你異常想念一個人(那個人已經不在人間),你就把你所有你最喜歡的東西拋進苦海,最終把苦海填滿了,你就能見到你想見的人了。步明白爲什麼,就是那麼的讓人的心絃跳躍。

電影名叫歲月神偷,我的理解是弟弟進二把他所有喜歡的東西都送給他逝去的哥哥,那些東西都是小進二偷偷摸摸從別人那拿的,不該說拿,應當是偷,呵呵。無論是偷還是拿,他的心靈是完美的,完美的讓人不能用那些難聽的詞語去描述他,所以只能說神偷。我很喜歡進二,小小年很聰明,也很懂事,明白哥哥得了白血病之後,他常常跑到醫院去陪哥哥,8歲的他不明白什麼叫做血癌,什麼叫做死亡。在他的眼裏,一切都是那麼完美。

電影中也有美麗的感情,有進二父母恩愛,相濡以沫。也有進一跟他女朋友的完美感情,進二是高中生,她是另一所中學的學生,進一在學校裏是優秀的學生,並且他有驚人的運動天賦。當進一明白她是富家千金,他明白他們的距離是那麼的遙遠,也許命運註定他們是一個悽美的結局。之後,那女生去了美國,暑期回來的時候,發現進一生病了,最終還死去。對她是什麼打擊,也許只是陣痛而已,陣痛之後就忘記了。也許中學的感情就這樣,那麼完美,而又那麼經不起歲月的打磨。進一走了,她呢?影片中沒有揭示。

也許我的上頭這些文字,很難表達出我心中的情感。就這樣吧,已經十點多了,我要洗漱了,準備睡覺,不明白親愛的她此刻在做什麼,好想跟她講話,好想跟她聊天,但她也許太忙了吧,我能守候,今日,明天,下個月,明年,或者一輩子。就像山楂樹之戀的老三說的,我不能等你三年零一個月,我也不能等你到20歲,我等你一輩子。

山問歲月觀後感篇5

一開始是沒有留意到這部《歲月神偷》的,只是昨天早上開車的時候,收音機那個主持人極力的推薦,說這是一部非常非常非常感人的電影,於是心裏也充滿了好奇,在今天晚上,便帶着yoyo、yo媽去保利影院看了《歲月神偷》的首映。

乍看片名,我還以爲《歲月神偷》是一部講江洋大盜的動作片,誰料到,看着看着才知道那只是一部懷舊的、親情味很濃的港片。不可否認,這的確是一部很感人的電影,是一部比《天水圍的日與夜》更能打動人的電影,只是,我是不怎麼喜歡看這類片子的,因爲太煽情了,總感覺眼眶常會溢着淚花。

看完電影,回到家後,實在太困了,眼睛都睜不開,我只能躺在牀上,努力回憶着剛纔那部電影中一個個的片段。

我記起了李治廷飾演的羅進一說的“魚3秒鐘的記憶”——魚的記憶很短,只有3秒鐘,從魚缸的這一頭游到另一頭,再游回來的時候,它就會以爲游到了一個新的地方……還有“double、rainbow”——天空上有時候是會出現兩條彩虹的,而且兩道彩虹的顏色剛好相反,只是,極少極少會有人同時看到doublerainbow,只要肯信,總會看到的……

我記起了吳君如飾演的老媽在遭遇家境窮苦、颱風吹襲、大兒子患重病時的那種樂觀、執着、堅韌,那種不服輸的信念——“做人,總要信!”,“生活總是一步難,一步佳,難一步,佳一步。”……

我記起了當任達華飾演的羅爸爸典當了戒指去爲羅進一輸血,吳君如輕撫着他手指上因爲戴了很久的戒指留下的深深的痕跡時強忍着淚水……

我記起了當羅進一最終還是病逝了,小弟弟羅進二跑到大海邊,因爲他記起奶奶曾經說過“苦海”的事,人總是要到苦海的另一邊去,如果想再見到親人,就要把自己所有心愛的東西扔進苦海,把苦海填平,就可以見到了。於是,羅進二從書包裏拿出所有心愛之物,一件一件地丟進大海,只是他並沒有把大海填平,也始終不見哥哥回來……

終於,我明白了《歲月神偷》海報上的那句話——“在幻變的生命裏,歲月,原是最大的小偷。”

歲月,不僅偷走了我們的青春,我們的光華,我們的愛情,我們的夢想,還殘忍地偷走我們最心愛的人,只是,歲月偷不走的卻是我們對人生的信念,偷不走的是珍藏在我們的心中永恆的回憶!

人生就是這樣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請您,好好珍惜身邊的人……

山問歲月觀後感篇6

午夜時分看老片《歲月神偷》,感動的一塌糊塗。

歲月是神偷,偷走的是一段朦朧的還來不及綻放的感情,偷走的是一個有夢想少年的生命,但留下的是溫情。人生也許一腳邁出的是“難”字,一腳邁出的是“佳”字,但只要有“信”字,一切苦難都要過去。影片結尾羅媽帶羅進二去看羅進一,墳前的那一株開滿紅色小花的樹還有天上的彩虹五不給沉重的風雨人生帶來期望。這種手法無異於魯迅先生在《藥》一文結尾中添加的花環。羅進二這個8歲男孩,這個經常戴着玻璃魚缸看世界,這個有着很多困惑的男孩,在哥哥與父親相繼去世後最終長大了。也許成長是要付出代價的。

想起前幾日和v教師閒聊,要拍好一幅作品攝影師得先構思,初步構想畫面的重心,研究近景遠景的層次,再經過對色彩、邊角等的處理……那天,我似乎明白了一點點。

真正的作品都是有生命的,無聲的,有聲的,流動的,靜止的,藝術家、作家等總試圖向人傳遞對生活的理解。當然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問同事9歲小男孩動畫片《冰雪奇緣》好看嗎?答案是太好看了,愛莎的魔法實在太厲害了。我問自我,它好看嗎?回答是主題突出(愛能創造一切奇蹟,愛能融化冰冷的世界),畫面精美,動漫效果好,不愧是迪斯尼公司出品的極富想象力的作品。

好的文學、藝術作品都有其主旋律,我們的人生大多數時侯是糊塗的,不妨在不惑之年定好格調重新體驗。

山問歲月觀後感篇7

這部電影改編自羅啓銳導演自己的文集,也取材自他的`家庭故事。朝花夕拾,以小見大,在這樣一個極具詩意的名字背後想表達的意思是:“在幻變的生命裏,歲月,原是最大的小偷。”據說片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導演的親身經歷,比如戀上富家女、失去哥哥,而他亦是在用電影的形式來紀念他的親人。

作爲一個普通的影迷,我無從考證羅啓銳的出身是否像片中的羅進二一樣貧寒,但可以肯定的是,七十年代港大畢業,八十年代留學美國,就讀最好的三大電影學院之一nyu,這份經歷令他早已成爲香港精英文化的代名詞。他、張婉婷、許鞍華等人有着一樣的人生軌跡,而他們的電影也因此有着共同的特徵,即在不忘反映現實殘酷的同時,又總免不了要做浪漫化的處理。

在他們的身上永遠看不到對現實的嚴厲批判,而是凸顯着一種中產階級特有的浪漫主義的情懷。《歲月神偷》也是如此,而且還高明的選取了一個兒童的視角來看待這戶位於深水埗的普通家庭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的香港社會裏所經歷的坎坷。

影片又名《1969太空漫遊》,而1969則是香港社會最黑暗、最動盪的一段時期。官員,警察亂收保護費,醫院的護士打針、遞水也要收錢,加上大陸動盪的波及,香港民衆的生活十分艱難,這些在電影中都清楚的看得到。但通過孩子那戴着魚缸的視線所看到的變形的社會則大大緩解了這種直面慘淡人生的苦楚,彷彿收保護費可以當作鬼佬差人逗小孩倒背26個英文字母般的遊戲,而失去親人這麼可怕的事情也在孩子將偷來的夜光杯、米字旗、齊天大聖一一填滿“苦海”的行動中得到了最浪漫的化解。

山問歲月觀後感篇8

這部電影太真實,真實地讓人有一種要窒息的感覺,她真實地展現了當代社會大部份爲生計而苦苦掙扎的人。

她在訴說着人生,人生就是一步難,一步佳,一步難,一步佳這樣走過的。在遇上困難的時候,堅強地面對,坎總會跨過去,難過去了,那就是佳了!

她在訴說着親情,這個世界上,最濃的情莫過於血濃於水的親情,任何人都有可能放棄你,但你的家人,你的父母永遠都不會放棄你。劇情裏的那對父母爲了能讓自己的孩子在世上多活一天,可以傾其所有,當父親粗糙的雙手顫顫巍巍地從口袋裏掏出那可以讓他兒子哪怕多活一天的兩百塊錢,“要新鮮的血,當然要新鮮的!”不曾想這兩百塊錢可能已經是他們最後的家當......這份父母之愛讓人動容。

她在訴說着一些人的無情,有錢就替你辦事,沒錢,即使是他們的義務,事情也別指望給你辦好,說不定還偷偷給你一刀。劇情裏醫院的那些護士,她們不是白衣天使,而是披着天使外衣的魔鬼!那副嘴臉看了讓人想上前給一巴掌。或許她們都沒有家人,又或許她們的家人都已去了天堂,永遠都不會再生病,她們纔會那麼無情地對待病人。何必要在人的傷口上撒鹽呢?你們的心不是肉長的嗎?

她在剖析現在中國計劃生育一胎制的弊處,誰能保證孩子一輩子都能健健康康的呢?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楚也許只有做了父母的人才能體會,孩子就是父母的一切,如果像劇情中一樣有兩個孩子,當一個孩子發生意外,做父母的至少不會一無所有,心無所依。

生活就是這麼現實,有些人出生就有父母給他無數的身家;有些父母省吃儉用,就爲能給小孩上一所好一點的學校,買好一點的必須品,不至於讓自己的小孩太落後於別人。

人除了追求上進之外,要懂得知足,劇中的小進二,覺得能在房間裏站着穿衣服,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因爲他和哥哥住的是不足1米高的隔樓。

要知道親人比一切重要,小進二爲了要和他哥哥奶奶團聚,把所有最愛的東西都扔進了海里,就因爲奶奶跟他說過,要和離開的親人團聚,必須把所有最喜歡的東西扔進苦海,把苦海填滿了,就可以和親人團聚了。

要有女主人公的堅強,再難也要有個信,要信困難總會過去的。